一般对军史比较熟悉的人都不认为苏联曾正经这样使用过督战队。
苏联的督战队一般是在己方部队溃散以后收拢部队用的。不是放挺机枪在那里逼自己人上去决死冲锋用的。逃兵的确是要枪毙,但是强迫自己人向着敌军重机枪冲锋,还没有什么掩体,这叫做送死。《兵临城下》那电影的剧本简直是完全缺乏军事常识的人写的。督战队有挺重机枪,不拿来压制德军阵地,只用来打撤退下来的自己人,这不是蛋疼,而是极度蛋疼。
历史有记载的这样使用督战队的,基本只有一战中的法国人。法国人使用这种方法也是因为当时军队已经开始有兵变的迹象。与其放在那里不管,不如强迫冲出去和德国人对耗。
话说二战中苏联坦克都不大缺,还会缺步枪?兵临城下那种一人拿枪一人拿五发子弹的情况基本就是在搞笑。影片里一开始冲锋的苏军连个基本的指挥结构都没有,现代军队谁家这样浪费人命?苏军也是要把新兵整合进部队里,建立班、排、连、营,成组织进行作战。
《兵临城下》的剧作家彻底就是一苏军的无脑黑,而且还是个军盲。
————————————————————————————
居然还有人怀疑坚守斯大林格勒的意义?
斯大林格勒要是丢了,德国人就稳定住了向南方进军的侧翼。这样德军就可以集中力量进攻高加索地区,极可能攻占高加索油田。德军当时已经缺少燃料了,大量装甲部队都受到了制约。因此坚守斯大林格勒对于战局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美国人拍得苏联战争电影你也相信...
二战时期,苏联物资确实不是很丰富,但是,一个一年可以生产上万辆坦克的国家,居然无法给每个士兵配上步枪...楼主认为这可能性大吗?
另外,如果德国人就被这么一群人,被这么白痴的战术就给打败了...那被德国人横扫的法国军队,英国远征军,波兰军队情何以堪啊...
如果想看苏联战争电影,很多老片子非常不错,《解放》系列非常值得一看...八个小时的电影,从德军入侵开始,一直到攻克柏林结束...
小说的话《青年近卫军》很不错,
传记的话:《朱可夫元帅自传》,《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自传》都很值得一看...
PS:如果你手头有古德里安的《闪击英雄》或者其他德军将领的二战回忆录的话,然后同苏军将领的回忆录,两相对比来看,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哟....
PPS:美国人新拍的《斯大林格勒》进一步证明了我的说法,美国人拍苏联战争电影,就是用来黑毛子的...
明显就是黑苏联,西方最喜欢黑的一是督战队,二是政委。片子里好像就是一个政委指挥督战队扫射新兵,真的是黑的不要脸。
督战队的作用好几位都已经说过了,我不重复,我只说政委,很多人不知道政委在苏联军队里是阵亡率最高的指挥员,苏联红军里政委一般是带头冲锋的,伤亡率超高,连师政委都有大批阵亡的,团营连的伤亡率更高,以至于战争中苏军还专门有一道命令禁止政委带队冲锋,但就这样政委带头冲锋的情况依然非常多,伤亡率降低的有限。从这一点就能知道所谓政委指挥督战队机枪扫射新兵是多么的人可笑,政委要都干这事去了怎么会伤亡率那么高。
只能说导演军盲程度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因为进攻战是不需要督战队的,无关良心,是技术上根本就不需要!
因为在进攻战斗队形中,重机枪的位置在步兵冲击队形之后,天生可以督战。更何况,敌军炮兵很可能在冲锋部队身后打炮火拦截线。。。。。
所以说想逃跑?敌军都不答应!上甘岭上的两条拦截线,松毛岭越军身后的火墙,可要比督战队可怕一万倍。。。。。。。
所以如果不是像当年国军一样火力极度贫弱,或者像当年法国一样以消灭己方士兵为目的,进攻战是完全不需要督战队的。
我觉得鬼子有点自作多情了,人家泽连斯基讲话是给你们听的吗?在泽连斯基眼里,鬼子和黄皮猴子不见得有啥区别,怎么可能听得懂人话呢?就算听懂了,有什么资格感到不满吗?
所以总结起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你泽giegie和你拜爹爹在唠很重要的事情,你跟那裹什么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