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相信韩寒的人,是因为什么相信? 第1页

  

user avatar   ye-sheng-nia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韩寒拿出的证据,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去证明他的作品是他写的。

Duo小妖:也是为了真相,关于韩寒的原始资料整理(如同山这么多的证据证明韩寒没有代笔)

他拿出了手稿,这是物证。

他的同学指出,亲眼看见韩寒写作,这是人证。

萌芽杂志社拿出证据,证明他当时没有作弊,确有写作能力,这是一个组织上的证明。


他亲自参加各个媒体约谈,也有聊自家的作品。


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证据去支持,这些证据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自洽,完整,强大,有直接证据,有间接证据。


任何一个证据均为铁证,效力达到100%,可以有力地证明韩寒没有代笔,他亲自完成了写作,而且是在他的同学面前。


最重要的,是这些证据全部是相容的,有明确的前后因果关系

为什么韩寒要写作?

因为他讨厌上课,想表现自己。

为什么韩寒考得差?因为他根本不屑于老老实实考试,而是想自家看书学习。

他在什么地方写的?作为两周回家一次的住宿生,他上课的时候写。

有没有物理证据?有,他拿出了手稿。

有没有人看见?有,同学、老师全部看见,写一张阅读一张,绝无照着抄的可能性。

能不能背下来?几十万字,不可能的,能背下几十万字那是开玩笑。

韩寒的同学说过,他今天和韩寒说的东西,韩寒当场写下来,而且在寝室有讨论作品。

韩寒写黑板报,什么都不用直接写。

接着,这些手稿投稿到了哪里?

编辑亲自作证,说他和韩寒探讨过,应该应该怎么写,大家讨论过如何修改。

他是怎么参加新概念大赛的?投稿,接着新概念接受了,杂志社觉得, 哎呀,这么年轻的人,万一是造假的怎么办?让韩寒当众写作,亲自进行证明

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初选没中那个,这个小插曲是写在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作文选上的,你见过造假者自家写出来,被当成是代笔的证据吗?

有证据吗?有大量目击证据,每个韩寒生涯中,接触到的人,凡是有机会了解他写作的人,全部异口同声地说,韩寒没有造假,因为他亲眼所见,绝无虚假。

所以韩寒多次,大量,反复进行当众写作,有大量的证据。


韩寒的攻击者对于这些证据的反驳,成立吗?完全不成立。


有很多证据显示,他们在造假,他们在诬陷,他们是一群骗子

举个例子,最常见的说法就是,韩寒没有“自证”,没有写文章去反驳,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

像是在微博上,韩寒写道:“最近三个月,看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失落与收获都颇多。失落在我出生是纯正的上海郊区农村屌丝,无权无势,白手起家,本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励志的“屌丝的逆袭”的故事,却硬要被说成一个经过多方神秘势力包装的惊天大阴谋,失落在北京有一个几面之交的“名流友人”,莫名编造了一个内幕,四处传播,让我心寒,我愿怀着善意,相信他是无心的吹水;。”


韩寒又在微博上写道:“只有那群被骗了十几年也没啥长进的铁粉,点着那几根烧秃大半的幽幽的小蜡烛,围着蛋糕在唱和。”


这个比喻很贴切是吧,但是韩寒的攻击者,压根儿不知道这些微博上的文章。

无论韩寒写再多的东西,只要韩寒的攻击者闭上眼睛不看,没有人传播。

那么你就不知道了。

既然你不知道了,韩寒又怎么可能向你证明呢?

这就叫做信息筛选。


所谓的“自证”,本质上是韩寒得奖了,没有经过他们认可,他们要求韩寒经过他们的证明,而不是要求韩寒自我证明。


大家要知道,自我证明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高考是公权力为你证明。

你上课时候的试卷成绩是老师帮你证明。

你出去社会,是公司帮你证明。

所谓的自证是评委去证明。

不可能让一个人自己去证明,也绝对不可能自己证明。


那么,是不是说韩寒的上面这些文章水平不行,不能反驳呢?

那当然不是了,因为很多作家都发文挺韩寒,比方说著名的鬼才——马伯庸,他是阴谋论的高手。

douban.com/group/topic/

你看过这篇文章吗?你看了这篇文章,有没有被这篇文章说服?如果你没有被这篇文章说服。

那么,难道马伯庸水平不够,也成了代笔者?


最关键的是,韩父还没走呢?按他们的说法,是韩寒的父亲心虚,不敢让韩寒继续写文章了。你觉得这个逻辑靠谱吗?

荒谬到极点。

大部分真正的代笔者根本就不是这么干的。


比方说:对于韩寒写作时间的攻击,一旦查询网络上的实际时间,我们就会突然发现,韩寒的攻击者编造了韩寒赛车的时间,故意修改了他的时间点,这是他们作伪证的证据。


比方说:他们谎称,韩寒投稿的出版社的编辑,宣称韩寒的三重门是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之前投稿的,但是,我们一查韩寒投稿的出版社的编辑的实际发言,就会发现他在和记者的交谈中,他错误认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时间是在年底,而他的发言恰好成为了韩寒没有代笔的证据。


同理,我们可以检查下作品中的错别字,比方说,韩寒攻击者反复宣称的“四两拨千斤”。但是,如果我们一翻实际的手稿。

图片截得大一点,看得更加清楚,你可以看到原图事实上是立体的。

“拨”字在一个弯曲的面上很难说是没有那一点的。

“斤”字上面那个圈更加清楚,是那一撇写过头了,接着这个圈上面是交叉的。


请看这些图:就是所谓的韩寒代笔铁证?

你看看人家的千字是怎么写的。

人家的千字写得就和其他作品中的干字一样,那个字根本不是个片字,韩寒只是在一个写错了一笔的“斤”字上打个圈,再打个×,一个本来就很正常的段落,写错了一个字,打了个×,画了个圈,竟然被韩寒的攻击者歪曲,诬陷,当成韩寒是代笔者的铁证。


我问一下大家:沈溪儿是谁?她和作品的主人公有什么关系?我相信大部分韩寒的攻击者,听都没听过,见都没见过这个作品的全貌。

你对照一下这个作品,和韩寒平时写的东西,你会发现文字水平就是一回事,都是同一个人写的。


诸如此类,韩寒攻击者证据中的漏洞太多,而韩寒攻击者中的头领,方舟子,他是一个典型的自由派自媒体,向来热衷于攻击中国政府,攻击中国科技成果,他痛骂屠呦呦,宣称我国至今仅仅有1500多人的院士其中有7个是造假,狠狠批评中国的量子卫星,认为其没有价值,脚踢华为,拳打中国的生物学课本,痛骂施一公,又说杨振宁水平不行。

在他的口中,中国的学术界贪污腐败盛行,暗无天日。

只有他是干净的,所以他可以进行打假,打假涉及社会多个领域。

作为美国科技的买办,他最恨不得中国好了,最希望中国不行,出什么意外,凡是中国有什么科技成果,他就出来踩一脚,踩得对了,向公众炫耀。踩得不对了,决口不提,或者坚持踩,天天踩。


再来看看韩寒,他当年不上课,离开学校,独立出来去搞赛车,攻击中国体制的时候。

所有人都夸他,将他捧上文坛之星。

当韩寒下定决心,写出韩三篇,认为中国暂时不适合民主和自由,向过去决裂。

麦田,方舟子这样的人立刻跳出来,找出大量的“证据”,试图让他成为代笔者了。

你说,这其中有没有阴谋?有没有什么目的?


所以,韩寒拿出的证据,自洽完整,有极强的效力,韩寒在公众面前的表现,他说话很有水平,很有条理,充分表现出他作为一个作家的素养。


而韩寒攻击者,反复裁剪证据,裁剪片段,反复说谎,一直在骗人。

他们是一群生活不如意,制造阴谋论的造假者和说谎者。


我们为什么不相信一个组织,不相信一个机构,不相信韩寒的同学是诚实的,不相信大量亲眼看见的证人,相信当年新闻媒体的判断能力,相信社会还有公平正义。


反而要去相信一群骗子,一群制造阴谋论的造假者,一群说谎的人,一些被蒙蔽的群众的胡说八道?


user avatar   wanl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重门是仿钱钟书围城的路子写出来的,故事结构近似复制粘贴,模仿痕迹极其严重。

类比的话,差不多就像爱情公寓“致敬”老友记。

然后现在有人跟我说:爱情公寓的那两导演不是真导演,是有人代导的,代导的人是他两亲爹,今年六七十岁一老头。

我一不相信这老头能紧跟时代步伐,各种动漫游戏电影梗填到飞起,二不相信人活这么大岁数还有心思整青春偶像剧。

我信的就是这么一坨屎,只能从一没啥写作技巧只能靠模仿、凭借堆砌纯粹生活经验的学生手里造出来。

我的公众号:broken_nuts,记录一些有趣怪诞的思维与故事,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啥,我自己就是一个“韩寒”式的人。当然我的文字比他差了不少,胆量也小了不少,成就也无法相提并论。但是总体上来说,他想过的东西我都想过,他写过的东西我也写过类似的。他年轻时期那些稚嫩而又故作老成的文字我也写过。他很多年以后不愿意提自己以前写的东西,甚至忘记了自己写过的某些段子,我也早早把我以前写的文字都锁起来,以前一段时间收拾杂物的时候把自己吓了一跳,“我以前还写过这个?”

他曾经那些混杂着牢骚的小说,杂文,还有博客,我也写过类似的。跟现在总强调正能量不一样,那个时候的我也总想跟世界谈谈,总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然后在三十大几的时候发现自己就是个“屁”,跟台前的小丑差不多,别人读一读你的文字无非就是图个乐。改变?亲妈反反复复唠叨都改变不了一个孩子,写篇文字就改变了?

他被人莫名奇妙地质疑,然后竭尽全力反驳,结果彻底失败。直到今天还有大量的人拿着所谓的疑点,觉得韩寒只有用他们相信的方式去自证才是“合乎逻辑”的。正如我们都已经明确知道天空上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还有人说天上有个白胡子老头,他在某一天要把整个世界毁灭,然后带着信徒去天堂。

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满怀着热情去做一件事情,最后发现原来是自己太幼稚,原来那些被自己所鄙视的冷漠,圆滑和精明并非是什么恶劣和软弱,原来这个世界比我想象得更加复杂诡谲,原来凭着燃烧吧小宇宙得激情是会被当作傻子耍弄然后再被人理直气壮地嘲笑的。

我没觉得韩寒有什么特别,也没觉得他就多么了不起。他年少时期的文字故作老成,其实丝毫没有深邃的思考。他不断地提出问题,可是却没有解决方案。他反感的那些东西,最后在他的博客里都间接地承认了。他抗争的那些东西,最后他都妥协了。而挫败他所有锐气的就是质疑他代笔的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就透露着荒诞!我们看到韩寒最初的愤怒,甚至出版了自己的手稿。然而质疑并未停止,甚至有人开始质疑他的身高。更加荒诞的在于,当他出版手稿以后,他非但没有澄清自己,反而招来了更多质疑。说他抄了一遍的声音此起彼伏,到今天都成了反韩派的主流。

这就是滑稽的地方,在反韩派那里,韩寒已经是个作假的无耻之徒,无论怎么自证都是徒劳。手稿,那是抄的;身高,那是假的;找专家来做笔记鉴定?那是你们买通的!找专家做化学鉴定,鉴定这个手稿和笔记是十多年前的?那还是你抄的!是你十多年前就准备好的!找新概念作文的参赛者和组织者论证?他们都被买通了,都被买通了!找韩寒的同学,老师,来证明他确实在课堂上写了《三重门》,你们都被买通了,都被买通了!...

其实按照这种质疑的逻辑,没有任何人是可以经得住推敲的。如同今日还有无数的美国人坚持认为911是一个美国政府的阴谋。阴谋论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喜闻乐见而且无法证伪的。只是在国外,人们去质疑政府,而在国内,人们去质疑作家。而且还活着的作家!

我觉得其实与其质疑韩寒,质疑一下鲁迅代笔也许更加有意义。因为同样的手法放在鲁迅身上也是成立的。我们可以这样说,鲁迅所有的文字都是他的弟弟周作人写的,所以鲁迅跟他弟弟的关系最终才闹翻。我们甚至也可以质疑一下《沁园春,雪》是胡乔木的作品,手稿则是毛润之抄写了一遍。可惜的是,方舟子只有胆子跟一个后辈小子较劲,却不敢去用打假的精神质疑一下真正的权威。

从韩寒的事件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所谓集权主义的必要性。开启了所谓质疑的大门,其实并不能导致所谓的创新,更多的是产生无休无止的内斗和空耗。当人们开始无休止地开始质疑常识,这个国家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前途的。

当然,你要是问我为啥,凭啥你认为韩寒这事儿是个常识?我觉得您预期去质疑韩寒代笔,不如去好好想一下,两条平行线是否真的没有交点?告诉你,到今天为止,数学家还证明不了两条平行线会真的没有交点,到今天为止还有大数学家在努力把这个常识推翻,建立新的数学体系。可是,平行线没有交点这个事儿,就是常识,哪怕你证明不了它。没错,这个世界所有的理论都是建立在无法证明的常识之下。而是否相信常识是你自己的权力。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人站出来说:文章是我写的,韩寒抄我的!

连写文章的人都找不到,就虚构一个写文章的团队出来,你们脑洞有多大?

既然没有证据,在没有人站出来之前,就必须认为韩寒是自己写的。

以上就是「疑罪从无」原则。
--

以下是原答案。

当我喜欢一首歌的时候,我不会在乎它是谁唱的,也不会关心歌手与作者的私生活如何,甚至不必关系它是否偷税漏税。
当我喜欢一个电影的时候,导演跟编剧是否有外遇是否有版权法律纠纷也与我没有任何关系。

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是客观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但我自己一直是这样。

我喜欢韩寒的文章,并且认为这文章有意义,这就够了,至于韩寒是个机器还是个团队还是某种智商高的玄幻存在,于我而言并无任何区别。对写作者身份的评判并不影响我对文章本身的评判。并不影响我喜欢韩寒的文章。

当然有一种情况下,作者是重要的,那就是涉嫌抄袭的情况。不过现实是,就算这是个团队,这也是一个愿意以韩寒为署名来发表文章的团队,他们的文章的全部权属已经归了韩寒这个名字,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韩寒的文章涉嫌抄袭。在不涉嫌抄袭的情况下,文章是谁写的并不重要。

以上是原因之一。

当然原因之二,是我读过韩寒的大多数作品,其中明显有一个年轻人从稚嫩幼稚到成长的过程,这不像是个成熟的团队作品。当然,作品作者这一点无法被证实或者证伪。

能读懂韩寒文章的人自然知道这是一个人写的,不能读懂的,跟他们解释也没用。

不过用来终结这些争论的回答其实是:这根本不重要!只要这文章不是抄袭的,他属于团队作品还是个人作品对大家没任何区别。

当我们吃一盘好菜的时候,不需要知道他是一个厨师做的还是一个厨师团队做的,只要知道它是一盘好菜就够了。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行为方式最匪夷所思的一点是:在很多事情上,我们是先选择观点,然后再搜集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甚至是先行动,再寻找证据来解释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做。

换句话说,人类从来都不是理性的。

在韩寒这个问题上,相信韩寒的人,本来就相信韩寒。哪怕韩寒自己跳出来说自己是代笔,他们也会脑补韩寒是被迫撒谎,这是一个阴谋云云。

而不相信韩寒的人,早就不相信韩寒,早就看韩寒有问题。所以方舟一搞,大家都纷纷附和。

在这个问题上,唯一相对客观的是,既不是韩粉,也不是方舟粉,对韩寒和方舟都不太了解,在对比双方的言论和证据之后,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最接近理性客观和现实的。


user avatar   lu-xi-xi-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答一个。

老爸当过兵,上过老山前线。当年部队从山东上火车出发往云南走,在山东上火车的时候,站台上放着《十五的月亮》,部队的亲属们都在火车站送行,虽然有些悲壮,但是几乎没人哭。火车到了云南境内,靠站歇停,这下可倒好,不知从哪来了一群又一群的云南当地的老百姓,老太太老大爷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小朋友,根本没人组织,也没人安排,就是挤到铁道边拉着车上素不相识的解放军的手往他们手里塞酒碗,塞鸡蛋,塞吃的,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一车的小伙子哭的泪人一样。


user avatar   lian-chen-x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柏林墙推倒以后东西德真的彻底融为一体了吗? - 邹博文的回答

不是经济学专业,对两德合并无力回答,但是有关两德统一的公法事实的错误有必要指出。

现在讨论两德统一的问题。事实上,从来没有过两德统一,只有东德灭亡。1990年6月,东德政府决定引入西德马克来拯救陷入崩溃边缘东德经济。在之后的几个月内,由于经济无法改善,愤怒的人民走上街头,有良知的东德领导人们不愿意向人民开枪,政府迫于高压,自行解散。此时,1990年9月20日,全世界再也没有东德政府这个名词了。政府解散后,旧有各州纷纷独立,并最终仿照60年代萨尔州的例子,加入联邦德国,西德议会一一批准,才有了今天统一的德国。世界历史提到10月3日两德统一的日子,其实是照顾东德人民的感情。这在当时是联邦德国和几个州之间的事,东德政府已经在半个月之前不复存在了。

这一段不符合史实。东德政府并不是自行解散,而是根据两德条约的法定步骤,这是柏林墙倒塌后一步一步地来的。

1989年11月28日,西德总理提出分阶段建立德国邦联(还不是联邦)的计划。

1990年2月13日,华约与北约成员国外长会议做出决议,规定东德大选后成立的新东德政府就可以开始统一谈判。

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大选,西德基民盟支持的东德“德国联盟”获得胜利,成立了新的东德政府。此时的东德实际上已经不是彼时的东德了,“有良知的东德领导人们”的几句话无从说起。

1990年5月18日,两德政府签订了第一个国家条约,确定了货币、经济和社会的联盟。货币联盟于7月1日起生效。

1990年8月3日,两德政府签订在两个德国境内举行全德议会选举的准备与实施协议。这个协议又于8月28日得到修改。

1990年8月23日东德国会通过了东德各州以州的身份加入联邦德国的决议。根据这个决议,为了符合基本法的规定才按照德国传统上的划分恢复各州;早前的1952年,为了便于统治,东德的历史上的5个州被划分为13个专区。这也是形式上的,东德五州真正建立起民选政府是统一之后的事情了,各州纷纷独立的说法无从说起。直到统一后的1990年10月13号,东德五州才进行了第一次州选举。

1990年8月31号由两德签署第二个国家条约确认两德统一,这个条约确定了两德统一的具体形式是东德解体、以各州的名义分别加入联邦德国。(Vertrag zwische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und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 über die Herstellung der Einheit Deutschlands;Treaty betwee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nd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German Unity)

然后两德同四个占领国进行谈判,并于1990年9月12日签订有关修改德国国际法地位的“二加四协议”。

总结:东德政府解散并不是崩溃式的,而是根据相关宪法性法律和国际条约进行的法律步骤。

参考资料:康拉德·黑塞,商务印书馆,《联邦德国宪法纲要》第68-74页。(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 Auflage, Heidelberg 1995 (Neudruck 1999),pp95-98)

德国自神圣罗马帝国崩溃后的统一问题,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上被称为German Question。可以去Google Scholar查找。

手边有两本英书可以推荐。

Peter Alter的《The German Question and Europe:A History》和Dirk Verheyen的《The German Question:A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Geopolitical Exploration》

中文书可以参考玛丽·弗尔布鲁克的《德国史:1918-2008》

这几本书的最后几章都是讨论两德统一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状况,写作的年代也比较新,都是2000年之后写成或者最新修订的。




  

相关话题

  从技术层面上如何看待「韩寒『韩三篇』代笔铁证」? 
  方舟子提出的“废医验药”,为何会有两种理解 ? 
  我们可以从韩寒身上学到什么? 
  如何评价徐娇对电影《乘风破浪》歌词的看法? 
  知道方舟子很多年了,最近突然想知道他都是靠什么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难道就靠打假?谁可以详细说下呀? 
  电影《乘风破浪》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既然方舟子已被实锤为叛国者,那么他之前的全部言论可以理解为害国谬论吗? 
  在转基因的问题上,为何以支持转基因的人士中认为反转控为反智分子? 
  如何看待韩寒宣布要制作视频频道«再和世界谈谈»,老粉会有什么期待吗? 
  方舟子和凤姐是不是在为了蹭热点而不要道德? 

前一个讨论
天龙八部里马夫人为什么要诬陷段正淳?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进化史上哺乳动物没有进化出类似狮鹫四足有翼的身体形态?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