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解放军和美军装备,哪些方面差距最大? 第1页

  

user avatar   bi-fu-w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7月5日重要更新:

五角大楼最近发布了2015年版《美国国家军事战略》,这也是2011年版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发布后的第一次重大修改,很难想象这些事情都是在同一位总统任内发生的事情,那么这两份代表美军军事思想新的纲领性文件有什么变化?

其实很简单,在两份《战略》中,五角大楼都拟定了美国国家军事战略的主要任务。但是这些任务的排列顺序和具体措辞有微妙区别:

2015版《战略》中,提出的美军主要任务是:

威慑、拒止和击败敌对国家;

扰乱、消解,最终击败暴力极端主义组织;

强化我们的全球盟友和合作伙伴网络

而在2011版《战略》中,美军的主要任务是:

反击暴力极端主义;

威慑和击败侵略;

增强国际和地区安全;

塑造未来军力

注意,注意,注意!

从其排序来看,打赢与“敌对国家”的正规战争被提到了第一位,而打击恐怖主义的任务重要性下降了。此外,“塑造未来军力”的任务看起来似乎取消,但实际上随着美国提出的“第三次对消战略”,这已经从军事战略任务被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因此似乎已经没有必要在《国家军事战略》中再次强调。

敌在中南海——美国人开始转身了

我发布这个答案的时候是在一年之前,当时还不少人在评论中说我的思想还停留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上,殊不知现在反恐战争和治安战才是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是美军和中国军队的思想差距50年也是体制根本性落后导致云云……


好了,谁TMD现在还敢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在未来打不起来? 不服,你去咬五角大楼啊

----------------------------------------------------------------------------------------------------------------------------------------

之前有人说我对美军的技术路线分析错误,好久不上人人,今天一上就得了一个猛料:

发小今年2月毕业的时候,分配到了夏威夷的2nd SBCT,当时我跟他的聊天是这样

这是今天上线得到的猛料:

大体意思是:该旅开始计划将MGS转给国民警卫队,重新装备坦克营,斯特瑞克车族内的:运兵车,核生化侦测车、迫击炮车被保留,战场侦察车因为生存力低下、可替代性高也要被砍。

显然,美军知道中东的脑残治安战不能打了、不能再整天欺负毛子的小弟了,要打就要打中特帝;不愧是盖世强军、军中有能人。不过以美帝一贯的尿性,以及即将上台的脑残GOP的影响,美军的这次重头再来很可能还要磕磕绊绊。

天佑中华,时间在中国人这一边。

-----------------------------------------------------------------------------------------------------------------------------------------

开宗明义,我是来吐前几位的槽的。

@孟德尔

君的70年代论我已经见过很多次……火箭发动机之类就算了,单兵装备还这样讲的话真的忍不了……夜视仪“炊事班人手一个”,先给上个纪录片,地狱归来人,Hell.And.Back.Again,描述的是2011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阿富汗Helmand 河谷的一次48小时的战斗。

种子在此:

[01.24.12] 地狱归来人/地狱折返 Hell.And.Back.Again.2011.BDRip.XviD-SPRiNTER

看看实际上美军的装备,别说夜视仪人手一个,月经队的尖兵们晚上清缴村庄照样也靠手电筒,如图:

摩托罗拉的手台也并没有做到一人一个,只有空地火力协调员和班组长有,战斗基本靠吼,如图:

这还是一线战斗部队,炊事班?别逗了……本土的部队,不说别的,西点的陆军未来之星们平时也都得凑合。这是我在西点读书的发小,12年在魁北克体育课时候的画面,可以看到西点的娇子们当时连每人一件UCP ECWCS Gen II都做不到,这玩意淘宝价1000软妹币,像我发小领到的还是丛林迷彩的老版Gen I代

平时训练的时候也不会把防弹衣带上,用的是FLC加配重块,原因无他,IOTV的凯夫拉内衬泡水后如果暴晒几次就会失效,只有他们进行三枪IPSC竞赛、以及在本宁堡演习的时候才拿出来穿过。

现在他已经毕业,分到了夏威夷的斯特瑞克中型旅,妥妥一线部队吧?可能年底就会轮派到阿富汗(祈祷平安),日常训练中也不会配发实枪,用的和共军一样,橡胶训练枪:

别把美军看得太有钱了,地主家也没余粮,这是事实。

@州牧忙

这更得吐槽了,“战斗装具……枪背带……防弹衣……护目镜,都是淘宝上自己买的塑料货。电台,大,且挎在胸前甩来甩去”……“迷彩服。07是有很多款式的迷彩,但是配发的时候不按地域配发而将之变为军种配发”

先说迷彩服,要说“不按地域配发而将之变为军种配发”,比这点谁都比不上甚至能“CB色规定为月经队专属”的美军:陆鳖的UCP、OCP,月经队的MARPT,海军自己的NWU,海狗队的AOR,更搞笑土豪空军还自己来个复古越战虎斑的各种ABU。

要按这样算,土鳖好歹在携行具、军服和系列上完成了统一,07式打遍天下。别光提美军的ECWCS L7系统有多么NB,开玩笑,L6硬壳光在月经队就有LWE和APECS两种。你也是看《装备》的人,陆鳖用的L5和月经队的CDJ都是软壳,可从材料到做工能是一回事?

陆鳖MOLLE II系统的背包3D 攻击包blablabla。月经队为显示军种特色还专门从枫叶国的始祖鸟那买了Bora 95的设计开了一条ILBE线,结果又只染了丛林色,呵呵沙漠里的脚男们背着那叫一个显眼,而且民版登山包改来的军包,士兵抱怨穿着防弹衣背着会左晃右晃,价格还贵的一塌糊涂,如今只好腆着脸捡起陆鳖MOLLE II里面的伞兵背包外骨架做了新的FILBE。

防弹衣,陆鳖有自己的OTV、IOTV系列,月经队有MTV、IMTV、SPC。共军撑死两条线,04B和06T,三军统一款式,就是换换花色,比美军这从设计到做工没事就推倒重来要实在的多。

再贴点关于迷彩的资料

美国陆军迷彩改进计划(一)_作战服装 美国陆军迷彩改进计划(二)——天蝎迷彩
尘埃落定:美军陆军迷彩选型计划选定天蝎迷彩
再折腾!美陆军重新染色UCP迷彩?
重要消息:美陆军换装天蝎迷彩的过渡计划时间表及配件颜色
美国陆军新迷彩声明及其他

简单来说,就是现在陆鳖普遍装备的UCP(美军自己戏称为采石场迷彩),当初就是莫名其妙走后门塞进去的,搞得现在要一轮一轮折腾,而陆鳖为了省每年3500万刀的专利授权费,不仅连现在的Multicam都不愿意用了,非要用略差一点、但是版权在手的天蝎迷彩,甚至因为UCP这烂货实在又烂又多,还在动脑筋想想是不是要重新拿出来染个色抢救一下。折腾,纯属折腾……

护目镜什么的共军现在已经有公发了,淘宝上挺多,自己可以搜,防弹衣04B已经配发全军,台海一线的第一集团军甚至已经在06年前后就已经做到人手一件。只不过和美军一样,平时是在仓库里放着,现在倒是新兵投弹练习和部队士兵实弹演练的时候都可以拿出来。

甚至共军海军装备的06T背心,还配发了浮力材料填充的橘色外罩,价格便宜量又足:

什么!你们还嫌弃共军混搭土鳖?!

看看沙漠里的王师,伊战时期

要知道: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一大防弹衣生产国

这是个人收藏的一套英军鱼鹰MK4携行具里的两块“增强型”陶瓷插板。这“增强型”三个字大有讲究:从Mk1~4,胸前都保留了一块手掌大小的口袋,放“非增强型”陶瓷插板,位置就在心脏处——说白了,英军穷到只能保证战区部队可以领到一块“护心镜”,连我这两块护住整个前胸后背的板子都发不起。

事实上,英军士兵会自费购买了大量的我国产碳化硅板子了。这对东西连套强买的残品甲,就花了5000多,还有100多镑的运费没算。

必须指出,以上贴这么多,无非是要说:差距确实有,但不必妄自菲薄,更没必要有选择性地比较。今天先挖坑到到这里,以后再说,差距下次再谈

·······························································睡醒了的分割线···············································

外面雨好大,不想出门自习,那么我来填坑啦

首先说明为什么看起来共军有差距:

还是拿月经队举个栗子(啊呀马润粉不要打我,我也是月经迷好么)普通人平时能看到的月经队,绝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子的:

或者这个样子的

还有这个样子的

让人不禁感叹王师威武吧。

可这尼玛都是摆拍啊摆拍!真的外面跑一圈下来,威武大气的王师就成这个样子:

这个样子

还有这个样子

那么现在我们再拿共军重新比一比:

如果一张王师是这个样子的

如果一张共军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结果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

王师的裤腿袖管也是这么粗嘛!

上面那套猎人迷彩的07蛙皮+快拆背心,是民间几个爱好者自娱自乐的产物,被局部采用,比骚包有输给王师吗?

解放军特种部队最新单兵装备

新注:上图为P啊!

还有人老嫌枪上没个皮轨,少几个光瞄啊什么的,这都不是问题,买!买!买!:

某些人嫌弃咱们用的共军图太少,还拿一张杀猪佬的DIY图,咱这就成了铁血军迷啦,歹势啊歹势,再贴两张:

亚丁湾护航使用的宁波CD VBSS背心

北京军区的响箭

MICH头盔、拾音降噪耳机、单兵电台、07花蛙皮、防弹背心、护目镜、水袋包,说你还要啥?

像武警学院这些单位,领导就三个字:买!买!买!

按理说,禁运的、买不到的,都能买!买!买!

王师往枪上堆光瞄也就是03年之后开始的事情,月经队里的大部分脚男们那时候还拿着M16A2,你说这差距能有10年?

步兵,就是炮灰,炮灰就是expandable,就是廉价批发的牺牲品。

看什么孤独幸存者啊,你拿海狗队和共军炮灰比,我觉得你是在侮辱海狗队啊。

行了行了,都跟我一起念:我是Footman,我是炮灰……不然这病500块钱治不好。

························································我是说正事的分割线·················································

说的不好听点,上面扯单兵装备什么的这些都是小钱,党国小钱不缺。

按现在一年一个三代机团、两个护卫舰大队的更新速度,党国缺大钱,所以凡是要大钱的东西,党国和王师差距就大了。

航母发动机之类老生常谈,挺没意思,来说说一些平时大家没提到过的,真正花大钱的东西。和这些东西比起来,什么大预警机、相控阵雷达,那都是毛毛雨洒洒水。

第一,核潜艇

去年,海军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在服役近40年后正式退出现役。根据不成文的“公开一代,装备一代,预研一代”的“规矩”,可以解释为第二代093、094核潜艇已经形成可靠的战斗力。

093:

093型攻击核潜艇已经在部队使用多年,执行过多次远航任务。该艇首艇2004年入役,至今已近10年,094型核潜艇去年年中首次开始战备值班,对于全世界都是一件大事,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终于拥有了真正实用的海基战略核威慑力。

但是从技术水平上来说,093的整体技术水平,特别是噪音、动力、声呐、武备方面达到了美国洛杉矶级基本型,也就是SSN-688至SSN-718的水平,只是在信息化、自动化方面有所超出(因为相比于潜艇及其子系统的制造来说,信息化是小钱),洛杉矶级首艇服役时间是1976年。

094大致相当于苏联德尔塔III级核潜艇的水平,但是德尔塔III首艇服役时间是1976年。

再看看历史,90年代末才稳定下来的5艘091型潜艇,最终在多数指标上达到或接近美国第三代“鲟鱼”级核潜艇的标准,然而此时美国的“鲟鱼”级已经基本全部退役。

目前美国海军最先进的海狼、弗吉尼亚,且不说预研中的095、096,就算未来再加紧投入,非20年也追不上。

那么核潜艇有多贵:我国第一代核潜艇091的造价约合2亿人民币,而70年代我国建造的053H型护卫舰(北约代号江湖级)单艘造价不到1200万人民币。前后5艘091型核潜艇的总价格相当于75艘053H型护卫舰,而我国海军前后总共也只建造了14艘该型护卫舰。

091型的建造前后历经二十多年,1977年第五艘091艇开工时,海军的报告里表示,该型潜艇造价过于昂贵,海军已经无力负担,希望拨付专款予以解决。而092型核潜艇其造价更是高达2.96亿人民币,这还不算艇上的导弹系统成本——一艘核潜艇顶的上两个护卫舰大队。

一句话,核潜艇:美帝核潜艇专业,吊打共军四十年——毫不夸张

第二,侦查卫星网络

全球1000多颗卫星中,中国占1成,美国占4成。

美国天基预警系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1970年确定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方案。我们听过最多的DSP系统,现役是美国第三代国防支援计划DSP系统,已经发展三代,目前的DSP星座由4颗工作性和1颗备用星组成,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具备变轨到大椭圆轨道的能力以实现对高纬度地区的有效监测。工作星的典型定点位置是一颗在印度洋上空(东经60度),一颗在巴西上空(西经70度),一颗在太平洋上空(西经135度)。通常该系统对洲际弹道导弹能给出20-30分钟的预警时间,对潜射弹道导弹能给出10-15分钟预警时间,对战术弹道导弹能给出5分钟的预警时间。

现在使用的天基预警系统卫星DSP Phase III :

DSP卫星从1970年到2005年共计发射了23颗,目前在轨的都是大型的block14星。它们是1989年以后发射的,其中3颗是1991年前发射的,从理论上说,只要有6颗星就可以覆盖全球各个角落。

它的工作原理大概是:捕捉到地面有新出现的热源,立刻根据热源的状况和移动情况,对其作出判断,辨别它是森林火灾、火山喷发,还是火箭发动机排出的喷焰。如果判定是导弹升空,立即根据其移动的速度、高度、方向等信息推算出导弹的种类、测算弹着点。这两次马航客机失事事件,DSP都提供了相应地区的资料。

由于DSP卫星设计之初是为了探测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对于中短程弹道导弹的探测能力不足,此外DSP卫星不能穿透云层,滤波和跟踪能力不足,整个系统尤其是地面站的信息融合能力远远不足以满足新时期弹道导弹防御预警的要求。为了完善预警探测能力,美国国防部启动了天基红外系统(SBIRS)以取代DSP系统提供导弹预警等功能,同时为了实现对弹道中段目标的探测识别,增加了继承自星球大战亮眼(Brilliant Eyes)低轨道星座,由此形成了SBIRS-High和SBIRS-Low的高低轨道复合型星座配置。

Space Based Infrared System (SBIRS) · Lockheed Martin

2009年6月11日SBIRS拍摄的Delta II 7920H轨迹

2001年SBIRS-Low系统由美国空军移交给弹道导弹防御局,系统改称太空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红外传感器采用双探测器方案,每颗高轨道卫星安装一台宽视场的高速扫描探测器和窄视场凝视跟踪探测器,通过两者的结合,使SBIRS卫星的扫描速度和灵敏度远远高于DSP卫星,同时覆盖面积也大得多。高轨道卫星之间本身不进行通信,不过可以和低轨道进行相互通信以做到接力跟踪。

STSS卫星分布在三个不同平面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这些低轨道卫星装备了宽视场扫描探测器和窄视场凝视多光谱探测器。宽视场扫描探测器可以捕获地平线以下弹道导弹的尾焰,以尽快完成高轨道卫星转交的跟踪工作,窄视场多光谱探测器具有中长波和可见光探测能力,能锁定目标并对整个弹道中段和再入段进行跟踪。STSS对应于传统天基红外预警系统的特色在于,利用极为灵敏的多光谱探测器,可以实现对助推器燃尽后母舱弹头等冷目标的探测,在杂波和噪声中跟踪弹头分离并具有分辨弹头,弹头母舱,轻重光学雷达诱饵的能力。STSS系统对弹道导弹弹头的精确定位,是通过4颗STSS卫星同时探测到并跟踪为前提,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对于远程和洲际导弹,通过SBIRS和STSS的配合探测,可以在助推段,上升段,中段和再入段实现对弹道导弹的全程探测与跟踪,通过精确定位为拦截导弹提供坐标,在来袭导弹进入陆基海基雷达探测范围前发射,实现多层拦截提高拦截成功率。

按现有的合同,SBIRS系统包括4颗高椭圆轨道(HEO)卫星和5颗静止轨道(GEO)卫星,目前项目预算已经上升到115亿美元。STSS系统包括24颗小型卫星,重量约1000千克,,实现24X7时间全球范围全程弹道跟踪探测能力。其数据链支持卫星间60g通信和卫星地面间40/20g通信。STSS的灵敏度远高于现有系统,所以整个计划一直受到经费超支的困扰不足为奇。1999年美国空军把低轨道卫星部署时间推到到2006年,由于所用技术风险太大,评估试验进度大大拖延,总投入可能从2000年初估计的106亿美元到2009年估计的230亿美元以致到2012年估计的450亿美元。原定计划的2006年首次发射,也推迟到2008年,最后2009年9月发射头两颗卫星。

在2012年第一季度(2013财政年度)STSS进行了一次“毕业考试”性质的测试,一艘宙斯盾战舰利用STSS提供的数据发射一枚标准3 BLOCK IB型导弹,在宙斯盾的雷达能够捕获宙斯盾战备评估运载器(ARAV)目标之前由卫星进行数据中继。

有了SBIRS和STSS之后,美军可以对全球任意地点的导弹发射做到全程跟踪探测:

blablabla,扯了这么多……其实,这玩意,共军没有……

共军的全部侦查卫星,掰着指头满打满算五个型号,30来颗(含已经退役的),像DSP水平的覆盖全球的特种侦查卫星网络,目前只有零散的几颗实验星。更别说美帝还有由一堆长曲棍球之类的光学侦查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侦查卫星网络(长曲棍球一颗重15吨,造价10亿美元),共军现在才刚刚有一个6~8颗中小星组成的光学+合成孔径雷达侦查网络,每天仅能对特定目标监视6小时左右。


不光共军,现在连俄国人都没有了。苏联时代,苏联开发了类似美国的DSP星座的“眼睛-1”卫星系统。这套系统最早构建于1967年,1976年开始投入战斗值班。这一系统的卫星大部分采用大椭圆轨道,远地点在北半球,轨道高度约4万千米,近地点在南半球,轨道高度约600km,卫星运行周期约12小时,其中8小时位于北半球上空,如要提供24小时监视,需在这样的轨道上等距离部署3-4颗卫星。“眼睛-1”卫星系统最低限度的运行至少需要两颗卫星,全而面运行则需六颗卫星。

今年上半年,俄“眼睛-1(US-KS)”卫星系统中一颗编号为“宇宙-2479”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因故障退出现役并失去控制,使得这一系统仅剩两颗卫星在轨运行。“宇宙-2479”是俄罗斯于2012年3月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的一枚71X6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由俄罗斯航天企业拉沃奇金航天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卫星研制耗时约两年,设计寿命为5年到7年,造价约为15亿卢布(约合4500万美元)。2014年初这颗卫星上的进口电池设备就已失效,随后实施的重启方案最终也未能成功。今年4月份,卫星完全停止发送信号并脱离地面控制。无奈之下,俄罗斯军方不得不宣布将这颗卫星从现役序列中除名。


事实上,由于俄罗斯国力下降和技术水平的不稳定,1991年至今俄罗斯共发射的8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中,工作时间达到设计寿命5年以上的仅有两颗。最新发生故障退役的“宇宙-2479”就是这8颗中最后一颗升空的卫星,也是该系统中唯一一颗静止轨道卫星。之前的“宇宙-2440”静止轨道卫星2008年6月发射升空,但也是到2010年2月就夭折了。这意味着作为俄罗斯弹道导弹预警系统最重要的太空侦察系统基本无法运作。 目前该系统正常运行的只剩两颗73Д6型高椭圆轨道卫星。由于在轨卫星短缺,“眼睛-1”卫星系统每昼夜有效值守时间只有3个小时。


一句话:美帝侦查卫星专业,吊打地球40年


行百里者半九十,还需闷声发大财


雨停了,收拾一下吃饭自习去。下次再吐槽一下上面 @州牧忙 之类说的“只能模仿外壳”的后发优势到底是什么再者,其实 @负二 说得对,共军和美军差最大的地方就是好莱坞,比如超级战舰里面,五个人抬着一发重达1225公斤的16英寸Mk8穿甲弹,3分钟内,不仅要炮塔弹药竖井底部抬升30多米,还要跑200多米穿越整条战舰,US NAVY是不是都爱吃菠菜啊?

--------------------------------我是雨停了的分割线----------------------------------

在学院晃荡一圈回来,才看到答案下面出现了 @朱炫@恶魔的奶爸,大师兄催更了,细思恐极啊!那就来吐槽一下后发优势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其实关于这一点我相信 @冷哲绝对很有发言权,但是我就按自己的思路写写好了。


@州牧忙 的答案里说“电视里总在吹嘘的后发优势其实只是我们可以通过照片直接模仿外形的优势,核心技术就算后发我们也没有 ”。


其实“后发优势”和“核心技术”两样东西都没有必要神话,道理很简单:


军工装备的背后是科学,而科学本身是不会变化的,不会说到了中国光速就改变了、飞机就要做成圆的才能飞起来。那么后发优势就意味着,以美帝和毛子代表的发达工业国的一切产品,其实都在告诉我们:此路可行。


而且军工作为一种非常奇特的科研领域就是,大家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就是说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一致的;而且由于能用以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是基本一致的——就是说用以解决问题的工具(科学原理)是一致的,那么在我看得到标准答案(美帝毛子的成熟产品)的情况下,只要我掌握了相应的工具(科学原理),找到与其相近的解(山寨产品)只是时间问题。


先举个反面的例子,比如说,曾经牛皮吹的山响的MiG 1.44,号称采用了“等离子隐身技术”,所以不必为隐身效果考虑另外改变传统的气动外形和飞控系统,但是党国内稍有常识的军工技术人员一琢磨,就知道这货的原理(工具)肯定不靠谱那么必然无法实现它所号称的隐身效果(无法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果然如此,1.44首飞后下马。而现在毛子的PKF-FA T-50一边忙着把原来Su-27系列的气动隐形化,一边继续宣传“等离子隐身”,只不过这时候已经没人再会上这个当了,而中国也拿出了自己优化气动外形的J20、J31。


而最典型的成功例子就是F35身上的DSI进气道和宝石柱(Pave Pillar)综合航电系统,这都是号称美帝的“机器喵”的洛马公司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积攒起来的技术。

J20-2011号原型机在机头下方安装了与F35类似的EOTS光电荚舱


现在前者已经在预生产型的J-10B、甚至枭龙这种烂大街的低端机上出现了,原因无他,技术原理极其简单:通过特殊的进气道曲面隆起取代常规进气道中的一、二级可调斜板,并能够达到对气流的压缩,以及降低重量、简化结构、隐形的目的——说白了就是,当我们知道这个解题思路存在的情况下,只要能在风洞里试验尽可能多的用不同的隆起构型就可以。如果财力允许,在试验数据积累够多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气动经验公式,从而推广到其他飞机上;如果财力有限,那么可以在有限的几个构型中选择出最好的——这种方法就跟我们高考时的题海战术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可以省去了在选择技术路线过程中走弯路的花费——比如同为四代战机,洛马在F22身上采用的就是 CARET 进气道(斜切二元进气道)技术,飞控软件因此变得异常复杂,这曾经让当时较为落后的党国飞机设计师们非常震惊于F22复杂背后恐怖的技术力。当F35的DSI进气道出现之后,党国飞机设计师们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啊”,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技术路线简单的后者。(DSI进气道与CARET进气道的优劣特点,第115期《海陆空天惯性世界》里《善隐者,上隐于九天》)


画外音:成飞——代码咱虽然写不出来,风洞劳资有的是!

使用DSI进气道的J-10B预生产型


所以说,能掌握后发优势的国家,一定是拥有相当技术基础的国家,否则就是小学生抄高数作业,给你答案了又如何?模仿外形?在飞机导弹这个领域,任何一个没有大型风洞的国家,想模仿都弄不明白。


而且军工技术也是科学,越先进的东西背后就有越多科学上的线索可以挖掘,技术的积累都有一定的过程,不管再如何保密,绝大多数情况下一定会有公开材料足够提示“解题思路”,很多情况下工程师们也需要通过“发论文”的形式相互了解相互启发,所以善于运用Google Scholar和各种数据库,其实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所以,后发国家只要能够清楚的了解自身需要,就可以按照自身的技术力,在先进国家现有的产品中挑选出适当的,或暴力破解(DSI进气道)、或直接照抄(宝石柱)。这是难道不是个好办法吗?


像党国在这件事上就干的很不错,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美分党,党国绝对没有对美军的一切邯郸学步,应该说还进行了相当不错的取舍和再创新,最典型的就是陆军转型计划。


啊呀有贫乳妹子打电话过来我没有接到,赶紧回拨,留到下次再更新啊么么哒~

·············································我是要给妹子打电话的分割线····················································

早起干活精神好,这次一定能写完,我会尽量简化,有些地方留线索,大家自己查资料啊

先抛个砖,说一条我自己的认识:


军队是一种高度经验主义的单位,军队上一场战争中的经验会直接影响到下一场战争中的战术战法,所以对于传统军事强国来说,他们在某一场战争中的胜利却为他们埋下失败的种子,有时候失败更显得意义非凡。


虽胜尤败者如一战以来的法国,惨胜的经验在二战中换来了彻底的失败。从单纯物质力量上讲,法国是一战之后的世界第一陆军强国(不服 可以 @孟德尔 ),我们今天站在上帝视角评价法国使用马奇诺防线与前沿防御战略、将兵役制度缩减为1年、不集中使用坦克部队等“军事思想落后”的表现,其实并不公平。因为法国人从一战中学到的就是堑壕战、大量生命的消耗(《兵临城下》电影中枪毙逃兵的镜头并没有在苏联出现过,倒是一战法国战场的真实写照,而且导演恰好是个法国人)和国土糜烂的总体战,那么从这些经验中提炼未来国防战略,选择前沿防御拒敌于国门之外、选择绥靖政策不参与会引起世界大战的外部战争、选择短服役期的义务兵役制以最大化提高可动员兵力、选择分散配置坦克于步兵部队以应对可能的堑壕战——这些都是基于经验的理性选择。


英国也是同理。另一个有趣的佐证是,尽管二战打得元气大伤,英法却一度醉心于参与各种类型的干涉战争(希腊内战、运河战争、印支战争),其实就是将绥靖政策的逆反成“多米诺骨牌理论”。


虽败必胜者如德苏,一战的惨败换来的是战后高度发达的军事理论创新与实践,打到二战就是两个战法上的巨人相互碾压、相互检验,所以东线战场的惨烈是超过想象的。美军也是这样,在二战胜利之后在朝鲜打个灰头土脸,道理很简单,想战略轰炸时代变了不允许、想装甲部队火力优势一线平推交通条件不允许,但是“盖世强军”的定义就是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吐个槽,在抗战中被日军一套猪突专业吊打14年的国军是怎么都不可能洗白的),这四个字美军当之无愧,环形防御战术就是依仗火力优势对付穿插包围的最好选择,最终在朝鲜站稳了脚跟。


接下来到了越南战争,其实美军的对手没什么变化,质量还有所降低(援越顾问团曾经评价越南人民军说,他们有优秀的连营级军官,但是却难以组织起成功的团级以上作战),环形防御战术依旧有效。但是丛林战争和田埂战争又让美军被打得灰头土脸,越南游击队创造的一些战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无解的。比如:【解放军好徒弟:越军的经典伏击战】


众所周知,越南战争以美军在战术上的胜利和战略上的失败而告终。但这场战争的重要之处在于,它的经验一直影响到了美军今天的作战形态。我们今天在阿富汗伊拉克看到的一切,其实跟50年前的越南战争并没有本质区别,今天美军在内线建立坚固防御的绿区、在外线动用马骚客海狗们钻山洞打圣战者、沿交通线设置支撑点,跟越南时的军事基地+SOG+堡垒村别无二致。


但是这种经验应不应该成为美军新时期建军思想的基础呢?我发小的答案是“不应该”。


冷战的焦点区域是西欧,是钢铁与钢铁的较量,亚洲这种地方的经验本来是上不得台面的“非主流”。但是核武器的出现使得在欧洲出现新一轮的大规模地面战争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0,一方面苏联继续在二战的经验上把大纵深发挥到了极致,驻德集群就像犀牛与豪猪的结合体,兼有最强大的装甲突击力量和最绵密的野战防空体系;面对这种敌人,在“没打过怎么知道”的基础上,美国人其实也是半拍脑袋地开始思考空地一体战。然后,苏联解体,接下来是海湾战争,空地一体战得到了试验场。


我们今天看海湾战争的时候,从结果出发,总是觉得美军如同砍菜瓜一般的大胜。其实无论战前战后,美军自己都是打得提心吊胆。他们在西点的课堂上一直向学员们提问,如果你是1991年的萨达姆你会怎么做?要知道,最轻装的82空降师,在海湾战争中由于C一141运输机严重不足,战备值班旅用了7天、全师用了1个月零两天才全部部署到位。如果不是萨达姆一直到开战前都不相信多国部队真的会动手,换上其他任何一个传统军事强国,都有可能在重装部队赶来前先手消灭82空降师,这样就算最终战败也不至于这么难看。


所以海湾战争后美军中的部分人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失败之处(机动力)上开始思考解决办法,但是当时这些人并不是主流,再加上苏东巨变导致世界上最强大陆战集团的瓦解,问题可以说被胜利掩盖了。


如果说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打出一记漂亮的左勾拳,对陆军机动能力的问题还可以有所遮掩的话,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那就是把重装部队机动力贫弱的底裤都扒下来了,典型案例就是原定在战争中唱主角的“鹰特遣队”在战争结束都没赶上。(有兴趣可以自己查查,过程之复杂不在此展开了)


美军意识到,他们虽然能够遂行远距离地区的海外作战行动,但由于传统、笨拙的组织结构,所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之后才能抵达该地域,而且现代作战任务条件下,可以利用在火力和编制上适中的“中型部队”取代传统大型重装部队优先部署。


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军开始了他们的陆军转型计划,FCS,未来战斗系统。与之配套的或者同类型的其实还有陆战队的“MV-22倾转旋翼飞机、LCAC气垫艇、EFV远征战车”吉祥三宝、海军的JHSV联合高速运输舰、CGX+DDGX+濒海战斗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在下一场战争中不会再出现轻装部队孤悬海外的倒霉局面。

已经成熟但被迫下马的EFV


由于FCS无论如何都算的上“够科幻够未来”,所以需要过渡方案。1999年10月,美军宣布,陆军将先行部署两个具备快速部署能力的旅级单位(都来自步兵师),这两个新单位的重型履带车辆,如装甲人员运输车与战车等,将由轻型、快速且省油的轮型装甲车辆所取代,这便是“旅级战斗队”(Brigade Combat Teams, BCT)的基本雏形(Initial Brigade Combat Teams, IBCT),当时陆军甚至找陆战队借来在那广受好评的AAV做测试,不过最后因为无法满足陆军的需要而放弃。


但是因为在这十年中,美军将国防计划制定的重点,放在准备打赢两场假定可能几乎同时发生在西亚和朝鲜半岛主要战区的战争。美军认为每场应急作战都需要大约一半的现役陆军——五个师——还要加上海军陆战队。所以一方面美军将现役部队从16个师削减到10个师。轻型师和重型师各占一半,但仍旧维持其传统的“营-旅师-集团军”的组织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军就出现了分别由装甲师和轻步兵师改编的重型旅(HBCT)和IBCT。


2003年12月8日,美国国防部批准美国陆军部署6个“斯特瑞克旅级战斗队”(Stryker Brigade Combat Team, SBCT),以中型火力的轮式战车(像MGS具有与二代主战坦克一战的能力)为主战装备,比HBCT易于部署、比IBCT具有更强更持久的作战能力——故而被称作,中型旅。从中型旅本身的定位来说,由于美军覆盖全球的空军远程打击能力、海军与陆战队航空兵的近岸支援能力,他们不需要同传统部队一样,追求在火力上压倒对手,只要能与传统重装部队一战即可。

斯特瑞克装甲车要求能够用C130装载,以满足战略机动性


这样FCS被定义为美国陆军转型的目标部队,SBCT是一个中期拟态,也称为过渡部队。SBCT利用了大量成熟的现有装备平台、比如斯特瑞克轮式战车就是LAVIII的改进版,嵌入源自FCS项目发展来的技术,比如MGS火炮系统。颇有点从蝌蚪到青蛙之间变化过程中的那个既有尾巴又有四肢的过渡阶段。


本来这个故事很美好,美军以一年2个到4个的速度,将传统部队改进为斯特瑞克旅,最后目标是按照“陆军转型时间表”上说的2018年(后来一度主张提前到2012年)全面换装FCS——如果真的能按计划搞下去,在俄军已经被苏联解体和车臣战争压烂、中国军队还没从忍耐中挺过来的状况下,美军可以迎来一个空前绝后的技术领先机会,只要成功就能专业吊打地球30年。


然后……911爆发了……


要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心目中的第一名绝对是小布什同志。阿富汗战争开始前,塔利班一直在通过巴基斯坦和沙特的管道向美国乞求出卖拉登和基地组织换取生存;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是个笑话。


于是,美军恰巧是在转型过程中被卷入了两场与自己设想中的未来战争形态完全不一样的战争——根据海湾战争与科索沃战争的经验积累而改进的部队面临失效问题。


阿富汗战争,塔利班本来就没有正规军;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陆军作鸟兽散。经过进化的美军部队虽然在电视机上上演了一出狂野大飙车,显示出战略机动能力大有提高之外,其实与正规军对手堂堂正正一战的能力并没得到检验,相反,美军在却陷入了和当年华北派遣军的冈村宁次们一样的工作中。看看《华北治安战》,你就可以想象一下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美军现在有多惨。


而应对这种任务,作为过渡部队的中型旅反而不如传统的重装部队与轻步兵的组合。举个栗子来说,斯特瑞克旅希望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链的优势,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摧毁,但在街角暗巷的乱战中,发现距离再远不会超过一个街区、识别能力再强也无法区分身着平民服装的游击队、火力过猛只会伤及无辜,防御力和生存力显然更为重要。但是,斯特瑞克恰恰是为了机动性牺牲了防御力,所以从04年第一支斯特瑞克旅进入伊拉克执行任务的开始,美国陆军的转型计划就开始走样了。

游击战的压力下斯特瑞克被迫整成了这个样子,而且这种装甲套件往往是在战地临时改装的。为了防御RPG,薄皮大馅的斯特瑞克焊上了一圈又一圈的栅栏装甲、往车顶堆沙袋,结果就是引以为傲的车轮气压自动调节系统不堪使用,不仅重量上来了、而且困于原始设计思路的局限,生存力的改善其实得不偿失。所以,原来指望用轮式的MGS取代全部坦克的陆军内革新派被现实狠狠打脸,坦克派开始死灰复燃。当然其实这真的不能怪中型旅,他们只是被政客派遣进入了不适合的战场,但这造成的后果是一发不可收拾的。


首先是战争长期化使开销变得异常恐怖。要知道美国在两场战争中的投入占GDP的比例,远远超过冷战时期对NASA的投入占GDP的比例——NASA给美国创造了多大的技术优势,那么今天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就收到了更大的拖累。


财政吃紧的直接后果就是大批国防项目的取消,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折腾,从共和党一系的国防部长们开始动手,基本上砍掉了所有没出成果的国防研究计划。再联想一下是谁发动了这两场无聊的战争,是不是颇有点“大爷管杀不管埋”的感觉?陆军的FCS没了、十字军火炮没了,陆战队靠出卖已经出了成果的EFV保住了LCAC和MV22,海军JHSV靠进口民用双体船技术赶在大限到来前服役,靠出卖DDGX和CGX换来濒海战斗舰和两艘DDG1000的幸存——可以说,整个美国陆海空三军的20年的未来规划都遭到了腰斩和出卖。


小布什一定是美奸啊!


于是,本来是作为技术与组织验证的中型旅,现在变成了最终形态。对于美国陆军来说,如今恰恰处在一种FCS的技术尚未全部展开、中型旅的减肥计划未能实现的最尴尬境地。


其次的影响是,美军在战术和装备上全面向越战时期倒退。战法之类前面已经说过,现在的特种部队战术与越战时代的SOG没有本质区别,主要谈谈装备方面。


对于正在敌我不明的战场上搏杀的美军来说,什么下一场战争那都不是最紧要的事情。我的发小开玩笑说,他们觉得这10年战争下来,最受锻炼的除了特种部队就是战斗工兵了。一边修桥铺路一边上房揭瓦,一边建学校一边盖监狱。美军从FCS等等计划裁减下来的经费,被大量投入到像防地雷反伏击车(MRAP)和反狙击手系统这样的非常规作战装备身上,尤其以MRAP为例,这种最早来自南非和罗德西亚的反游击战装备,本来已经被赶出战争的历史舞台30多年了,最终美军一口气采购了将近2万辆,花费数百亿美元。而这些车离开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个特定战场,一点用都没有,最终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在美军撤离伊拉克后,大量MRAP被作为剩余物资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盟国或者就扔给了伊拉克新政府——因为它们真的没有用啊,RG系列的胶囊乘员舱就算能防得住IED和RPG7,面对中俄步兵人手一只穿深200的的PF89和RPG29火箭筒、面对伴随步兵的107火箭炮和120重迫击炮,这玩意有装甲没装甲有区别吗?而且这些东西是典型的低技术装备,被山寨起来毫无压力。

80年代末开始试验人手一只PF89火箭筒的共军步兵班


更可笑的是,根据战场上反馈的信息,连重到不方便过幼发拉底河的布雷德利步战车的防护都不够用了,现在美军开始研发重量超过M1A2的GCV超重型步兵战车……整个逆历史潮流而动!

高大车身、厚重装甲,注意炮塔上的武器站、反狙击手系统的声波探头以及车尾部的反IED干扰天线,由此可见GCV完全就是为了应对城市游击战所造,根本不适合与传统陆军作战


放弃的东西就更多了,比如OICW计划,甚至美军现在连饱受诟病的M4都不想换了,原因无他,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它已经够用了。XM25的可编程引信榴弹?太贵太高科技,用不着,MGL40成熟又便宜、重量轻弹药量大。雷明顿6.8MMSPC弹?不用不用,街头巷尾的用不着。嫌SS109远距离杀伤力不够要换HK417?那么折腾干嘛,家里一百多万只库存M14呢,全拿出来改EBR就好啦。


美军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战场上如果仅仅算得上失利的话,那么在战场外简直就是惨败了。


在FCS取消之后,美军决定不再采取先建造某种系统或平台,然后为其增加配套能力的做法,而是先确定战士所需的能力,然后确定如何将这些能力加入新的平台或现有平台——换句话说,不见兔子不撒鹰,美军异常谨慎的不愿意为任何一个可能存在技术风险和任务应对不明的项目投一分钱。


于是,虽然从大局来看,从海湾战争至今美军整体上还能保持着“世界第一”的面貌,但是与潜在对手的组织与技术差距在一天天缩小,到今天来说,美国陆军已经不具备曾经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爆发前的那十年间,领先对手30~40年的巨大优势。


不信?共军师改旅计划的启动是在1999年。我们可以回忆一下,1999年时的共军是什么样子,今天的共军又是什么样子——称得上是翻天覆地。如果再以2003年为分界点的话,2003年以来的美军的变化就没有那么显著了。


诚如@州牧忙在上面吐槽的,共军的所谓合成营、师改旅建设还没有达到美军的程度,但这个过程从来没有像美军一样停滞或者像俄军一样倒退。要让一个在90年代还要喊着“59下山了!同志们,跟我上!”的军队10年变成美军,是不是太脱离实际了一点?更何况,共军的师改旅计划,还肩负有裁军的任务。


有人认为信息化是共军与美军之间差距最大的地方,我却认为信息化是共军最方便追赶美军的地方。不客气的说,按照现在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作战方式,一支武器停留在二战、甚至不客气点可以是一战水平的军队,经过信息化改造之后,完成相应的作战任务并不会比美军差,甚至还可以依靠动辄百万的数量进行碾压。


我们看看半个世纪前美国人对于未来战士的设想,你会发现今天的海狗队马骚客,无非也就是这一套设想的花样翻新,除了没有“外骨骼”以外,所依赖的基础技术、乃至所面临的问题到今天并没有本质变化——电源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

中学历史上有这样一段话: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二战后开始,并一直持续到今天仍未结束。在军事技术领域也是一样的,所谓军队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在二战后就已经出现并缓慢积累着,而信息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从技术到路线的高度可复制性。由于美军自己也采购了相当多的成熟商规产品进入部队,技术扩散变得更加容易了。


当美军开始谈网络中心战之类的时候,共军并没有落后多久。从1996年第一套搜水2000装备第一代数据链到2011年前后性能基本等同于Link 16的“全军综合数据链”装备一线部队,与美军的差距也就10年左右(美军在2010年前后才完成全军所有平台的Link 16化,对岸在2007年才开始接受Link 16设备)。信息化技术的成熟度也并没有多数人想象中那么高,比如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个对空火力为0的国家,美军无人机的累计损失也达到了数百架。


那么就像昨天所说的后发优势一样,共军其实是在理解了美军中型旅、FCS等一系列军事变革的思路和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尽管在细节有所不同(比如由于缺乏空军的近地支援和陆航火力,共军的旅直属火力分队的装备数量、种类都多于美军),但终极目标其实是一致的。不少美军因为经费短缺的原因放弃了的装备,共军却没有跟风美军将计划砍掉,而是研制成功并装备了一批类似产品——这就是我说的,了解目标、掌握技术、理解思路之后,找到答案就是必然的


比如说,轮式步战车系列不用细说。ZBD很明显就是对EFV的模仿,新出现的10公里光纤制导导弹发射车的设计思路和原先FCS系统中的NLOS-LS“网火”如出一辙。

那么不禁让人感慨,如果没有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以美国的技术实力将会拉开其他国家多远。


但是这不正是中国的幸运吗?


对于现代军事技术来说,技术先进固然重要,但是切不可忽视了由目标和思路产生的技术路线的选择,也就是对“什么样的技术才是有用的”这样的有效性的判断。否则就如二战末期的纳粹德国一样,陷入了对超重型坦克和末日飞弹的盲目崇拜,丧失了对技术有效性的判断力。


我丝毫不怀疑,在DARPA、在NASA、在臭鼬工厂、在喷气推进实验室里,美国还藏着无数天顶星科技,但是继续让军队和政府陷于伊拉克和阿富汗这样的低技术弱智战争中不可自拔,必将影响到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判断、从而影响到对战争技术的选择。美军必须明确,下一场战争的对手是谁,接下来再考虑用什么样的手段与之作战。


好在FCS项目中的无人支援车辆、步兵外骨骼、超小型无人侦察机这几种真正有可能改变战争形态和战争进程的技术被继承下来,也不得不令人感慨,美军即使处于全面衰退时期依旧有一批有识之士的存在——除无人支援车辆的技术难度过高,共军一时无法企及之外,共军已经把手伸向了步兵外骨骼和超小型无人侦察机。


所谓信息化的技术门槛到底有多低,可见一斑……


于美军来说,再不树立起新的陆军转型计划,从冷战开始起建立的技术优势其实已经岌岌可危了。而新计划的前提是要首先明确未来的敌人是谁。照现在这个样子来看,上自联合国秘书长下自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地球人基本上都知道共军才是美军未来的头号敌人。问题是,美军在近十年积累起的战争经验,以及研制的技术装备,对于和共军作战来说基本是无效的——打塔利班,二战时期的螺旋桨飞机装上光电吊舱,成本更低且效果不比F35差;反过来,突破自苏联解体之后亚洲出现的新一代国土防空体系争夺制空权,是非F22做不到的,而F22现在连生产线都关闭了。


相比之下,共军在看到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验证了美军战法的有效性、以及美军转型的必要性之后,倒是一门心思毫不动摇地投入到对美军的模仿之中,十多年间反倒是未曾动摇过。因为共军的目标是在是太简单直接了,无非选择是在解放台湾的过程中打败美军、还是在与日本的冲突中打败美军、或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打败美军,而想在像美军一样国土之外对付美军,就至少需要能在技术上和思路上接近美军,甚至要比美军更美军。而美军在之前所暴露出的重装部队的机动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对共军来说都是有用的。而且由于武警部队这种准军事组织的存在,共军尽管在国内也将面临边疆地区的叛乱活动或者城市游击战,但是大可不必将作战部队投入其中,可以避免错误的短期目标对军队长期目标的干扰。

中国连技术带团队打包买下的防地雷反伏击车,武警使用


所以,对美军来说,“重返亚洲”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对军队的未来来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你可以想象西点的陆军精英们,在听到“重返亚洲”这四个字时候的激动心情,堪比明智光秀喊出“敌在本能寺”——一方面是对过去十年的彻底割裂与背叛,另一方面是为了心目中的未来而不得不做出的决断。


但可惜的是,依照这个样子来看,美国民主党政府的下台基本是必然,以共和党的一贯作风来看,“重返亚洲”必然遭到重大削减,而投入一场在中东的新的低技术治安战的风险大大提升,这也就意味着美军很有可能继续在目标与现实严重脱离的过程中艰难转型。


对于共军来说,最坏的状况无非是美国坚持重返亚洲政策、回归FCS转型计划。那么就是中美两国的技术差距在一度接近之后又开始缓慢扩大,但是再也不可能回到1999年时的状况了,很有可能保持在15年左右的时间,而这样的技术差距已经不足以保证美军有信心投入到一场与共军的正面对抗。


最好的状况那就是美国继续满足于在中东的治安战、并由此全面暂停陆军转型计划,共军在吃透了中型旅计划之后,开始模仿完整的FCS计划,而美国则逐渐走上纳粹德国的道路,在全面技术优势的状况下,在整场竞争中失败。


所以,要说共军从美军身上到底学到了什么,其实除了技术、思路、建军策略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到了:军队最大的敌人是军队本身——如前所述,作为经验主义集体的军队高度依赖对过往经验的总结,轻率地投入战争将会导致军队扭曲对未来的判断,从而丧失长远的战斗力


正如 @姬轩亦大人所说,美国是一个信奉孙子“慎战论”思想的国家,中国也是同样。慎战论,一方面是说不轻起战端,另一方也是说要以可信的威慑力避免战争的直接爆发。比如苏联陆军在冷战期间的威慑了西方那么多年,是因为他们是喝着斯拉夫女人的鲜血、吃着德国纳粹的尸体成长起来的。共军尽管面貌落后但也是一只不可轻视的力量,因为朝鲜战争证明衣衫褴褛的军队也可以排炮不动。


相比之下,从海湾战争以来,美国已经越发希望回避与传统军事强国的陆上正面冲突,打萨达姆的老本吃了20多年。一方面要看到技术进步带来的非接触作战、空地一体战,另一方面也像是蜘蛛、螃蟹、蝎子这样的节肢动物蜕壳一样,转型中的美军也是脆弱的,应当避免在完成进化前交战。令人遗憾的是,美军的进化过程目前看来被人为中止了,短时间内也看不到重归旧路的希望。

共军:成功?我才刚上路。

必须写在最后的话:

《孙子兵法》: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前面的很多人, 比如@州牧忙 ,以及评论中类似 @奔波儿灞波儿奔 的很多人急于向我证明,共军在单兵装备上、信息化程度上的差距是和美军相比很大很大的。没错,是很大,我说了,是10-15年左右,从绝对指标上来说的确很大。

2003年的美军,是这个样子的:

今天出现在朱日和演习场上的中国军队,是这个样子的

差距10年左右,我认为这个判断是客观的。再不客气地讲讲,单兵装备再如何风骚,找错了挑战对象,在情报、火力、装甲、机动等等体系更加完备的对手面前,都是被碾压的。别忘了格鲁吉亚是怎么被装备水平自冷战后一直在倒退的俄军摁在地上打。

同时,我们也千万别忘记这个题目的本来面貌,“解放军和美军装备,哪些方面差距最大?”,一个最字当作何解?我前面阐释了一些自己的观点,都是在力图指出,信息化、单兵装备并不是当前最难解决的地方。共军自1999年以来,是从半摩托化半机械化部队、边完成机械化变转型为一只信息化部队。这其中留下来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弥补,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单纯依靠信息化就能解决的,就像科学教育离不开高等数学一样,有些课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为什么全世界人都可以说中国的发动机造不好,因为材料冶金技术不过关,这与信息化有关系吗?毫无关系,这涉及到发达国家的维克斯、克虏伯、博福斯们几百年冶金积攒的经验和结果。信息化不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相比之下,信息化其实是一套已经经实过践的成熟解决方案,只要肯砸钱、只要有1553B数据总线、只要你有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哪怕采用商业套件),可以在工业基础为0的情况下,快速打造出一只高度信息化的轻步兵军队。很可惜,第三次工业革命没能在民国的黄金十年发生,否则这一定是民国政府的最爱。同理,虽然印度是一个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不过我相信除了一部分有良知的中国人外,很少会有人认为印度能与共军放手一战。


之前提到的核潜艇、DSP卫星网,也是如此。它们本质上都是冷战时期的技术,中国依旧没有很好掌握。你没有充足的时间、没有长时间科研积累下来的经验公式、没有试验条件,光砸钱也出不了任何成果。况且,就算你硬要砸钱:如前所述,一个太空卫星侦查网,以美国的黑科技天顶星技术,尚且需要600亿美元研发,加入中国人民从零开始却又多快好省地一步到位,同样花600亿美元走完别人60年的路不算贵吧?折算起来将近3800多亿人民币,将近2014年中国8082亿国防预算的一半——这钱平摊给230万人民解放军,实现 @孟德尔君的炊事班人手一个夜视仪不是梦想。


所以,单兵装备,还真不是个事。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个灯下黑性质的东西——训练时的各种护具,尤其是护腰护膝。这方面亟待改进,甚至应该以条例加以规定。

我军士兵由于训练时缺乏对关节的保护,退役时大都落下一身伤,这对未来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每年还要在治疗训练损伤上花不少军费,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本来也可以避免。

说来可能骇人听闻但确实是事实,我军是一支基本上全员带伤的病夫军队。。。。。


user avatar   skylinespeed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毕竟还是存在的,不能盲目自信。

注意看首飞时间

SR71 1964年12月首飞(已退役)


F117 1981年6月首飞(已退役)


B2 1989年7月首飞


B52 1952年4月首飞


F15 1972年7月首飞


F16 1972年12月首飞


F/A18 1978年11月首飞


F22 1997年7月首飞



歼10 1998年3月首飞

歼15 2009年8月首飞

歼20 2011年1月首飞

......

共勉咯。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说单兵装备吧,涉及战士生活及战斗体验的、涉及能减少不必要减员并增加单兵安全性的等等等

且不说01年我刚进部队时一年四季都是同一床被子夏天不允许不盖被子这种已经成为历史的笑谈,作训服、常服、鞋、手套、背囊等等等等质量均非常拙计。

举几个栗子:每次拉练时战士们第一件事就是冲进放背囊的仓库去给自己抢一个没有坏的背囊(这东西不是配发到人,是传家宝式代代相传滴,反正坏的很多),三节头把我的脚磨烂了一层又一层以至于10年后我现在脚上依然留着一块一块的色素沉积,制式袜子穿一礼拜就满是烂洞,作训鞋是低帮的不保护脚踝而且一个月就烂洞洞……有过野战部队体验的人应该能深深的感受到。其实当年我还在军需处领到过不知哪里来的假迷彩服我会乱说?

至于07式配发后有多大改善我没有体验没有发言权,应该较之前会好很多,但是和美军比?我个人认为差距在20年以上。

至于武器和人员素质问题,楼上说的那些装备我游荡于老野十年均未听说过没有发言权,后者你可以去看看城管……


user avatar   rovertom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仅仅衡量高技术水品的话,差距应该不大,至少不是全方位的差距。

但是,必须认识到:

做得到未必做得好,

做得好未必做得多,

做得多未必用得对,

用得未必用的好,

用得好未必打得赢。

做得到未必做得好:做得到,只是有无问题,做得好,则是质量问题。就像核潜艇,都有,但是质量差别很大。这个级别,考研的是研发能力。

做得好未必做得多:做得好,是水平问题,做得多,是成本和量产能力问题。就像坦克,99式很牛哄哄的样子吧,能装备多少?就算出得起钱,生产速度跟得上么?这个级别,考研的是工业水平。

做得多未必用得做得多,是装备问题,用得了,是人员素质问题。这个就不再多解释,倒不是说文化水平差距多大,主要是训练方法和经验积累。经验积累的话,必须坚信一句话:“战斗力是打出来的”。例子:以色列军队,美军,驻非法军,以及非盟联合部队。对比例子:第一次车臣战争的俄军,第二次车臣战争的俄军,2008年格鲁吉亚冲突的俄军,完全不像是同一支军队,原因好理解,不’打‘不成器。(反对前面多种回答中“美国军队士兵学历高”的论点:美国大兵并不都是高学历,也别觉得高学历就会用高技术装备。重要的不是高学历,重要的是平均文化水平,平均文化水平的提升,则来自国民教育的提升。不可否认,军队青睐招高学历,但是高学历,永远是军队的小部分。

用得未必用的好:用的了,只解决了会不会的问题,用的好,是挖掘装备极限,充分利用装备完成战略战术目标。同样是新式坦克,德军最先进的坦克,永远都优先装备装甲兵学院。当毕业学员离开学院进入部队时,会带来一整套和新装备相适应的战术战略理论,充分发挥装备优势,把装备用好。这一点,中国的差距仍然很大,但在逐步改善。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在海陆空三军都采用了德军装甲兵”学院优先“的理念。

用得好未必打得赢: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装备水平的差距很重要,但对抗的胜负并不完全由装备的先进程度决定。再好的装备,多余的作战能力是无意义的,重要的是完成自己在作战链条中的任务。同样是战场遮断,强五可以完成的任务,为什么一定要用苏34?成体系有很多标准,比如信息化标准、装备通用程度、作战链条完成性等等。我不是专业的,再次不再多少。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对抗的胜负主要由装备先进程度决定,那么印度阿三应该早早地打进北京城了。


user avatar   Isshiki_Iroh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辽东的问题是在万历的手上直接爆发的,但是万历却没有在自己去世前解决。最终辽东就变成了大明的一个伤口,让大明不断失血。

如果能够遇到嘉靖那种皇帝还好,偏偏遇到了崇祯帝。刚愎自用,还有点儿死脑筋。本来只是伤口出血硬生生被搞成了大动脉出血。

所以啊,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因为你还真不知道你的后人是什么货色。




  

相关话题

  印度航母名称为何多以“维”字开头? 
  美国空军先进到什么程度? 
  日军真的喜欢拼刺刀吗? 
  将一个满员装甲师在24小时内投送到5000公里外的战区,需要多强大的空军运输力量? 
  潜艇发射核鱼雷,发射后潜艇自身能否幸存? 
  如何看待中船重工总师说中国潜艇超过基洛级? 
  有哪些武器装备可以称为艺术品? 
  美国军队跟全球其他国家的所有军队在澳大利亚进行一场模拟的局部战争演习且不得使用核武器,谁会赢? 
  飞机买来之后是不是就完全属于自己了? 
  如何看待中國"59坦克演习连躲10枚导弹 击毁数辆"新聞? 

前一个讨论
美国为什么向日本投两颗原子弹,而不是三颗?
下一个讨论
现存的西方典型意义上的民主制度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多数人暴政?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