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所有政策围绕的核心都是加强军权和中央统治。削弱士族(其实这个不准确,晋亡后这个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有类似物=宗室+高级官僚世代)和大官僚的经济和政策实力。如果在明朝,皇帝会爱死他的
但是是宋朝啊,他面对的是一个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皇帝,沉溺浮华的大臣以及一群群已经关系复杂的官宦世家。所以他的政策在实施中早就变了质,当然也并不是历史书上说的保守派官僚地主阶级使坏(嗯,有,不是主力,政治斗争只是一个层面),最根本的在于之前的帝国模式尽管已经腐坏,但是上上下下已经习惯了,就像我从前经常听人说“贪污行贿是制度的润滑剂”或者“人情往来是中国传统”等等。即使是恶法畸政,人们已经习惯适应,那么一旦改变,一来触犯上位者的利益,二来即使是本意中的受惠方一时之间也无法明确自己新的权利义务,摸不清方向。结果就是历史书上写的,农民被重复盘剥。
这大概是所有中国历史上想要有所作为的为政者,尤其是并非世家大族的为政者所共同面对的苦境。眼看着帝国在眼前崩坏而徒唤奈何。
历史上的改革能够成功的多数是出身保守派的进步分子,依托本宗族的强大实力直接的动用资源由上至下实施改革,同时利用改革的反作用力进行统治集团内部调整。
王安石,他只是皇帝手里一把刀。
从政治方面来说,皇帝也是要用他清扫朝堂,未必真心相信他的危言(宋朝皇帝都这样)。司马光一流的人是自认正统的,信奉的是君权的辖制,那么对皇帝的这把利刃当然忌惮以及痛恨。苏东坡也是一样的。
王安石是顶清醒的人,却神奇的自我麻痹皇帝是尧舜而自己将誓死追随,大概是太渴望得用了吧,而司马光苏轼不忧心国家民族的命脉,他们忧愁的是朝堂之争,皇帝的权力泛滥。
他们的世界模型构造就不一样,这是上千年以来官二代和寒门无解的鸿沟
因此,上是意识形态之争,下是利益之争。王安石孤独一人,后不得靠帝王宗族,前不能聚朋党裙带,时代所辖又不能号召庶民,何以成事?
古往今来一大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