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弥补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化断层? 第1页

  

user avatar   ye-xiao-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晚上临睡前看到的这个问题,现在来好好回答一下。


所谓的文化断层,当我刚刚开始写诗,那时候还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傻孩子,也曾和题主一样为之扼腕,到处宣扬自己的悲恸,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就断脉了呢?

当我们还没有深入思考过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古典,这是最自然而然的情绪了。其实只是想用懂一点古典来提升自己的逼格,用凭吊传统沦亡的姿态来证明自己和他人的差别。简而言之,一种自以为是的矫情。

去年押见修造的《恶之华》翻拍成了动画,不知道各位看过没有。里面第一集中,主角拿着一本波德莱尔的《恶之华》鄙视他的同学:你这种人是看不懂这个的。说到喜欢班上的女神,他说:我和你们不一样,因为我有读书。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孩子和当年的我是多么的相似啊,觉得因为自己读了别人没有读过的书而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觉得自己和他人不同,觉得看不起身边麻木的同学们。但是呢?《恶之华》中最震撼我的一段是哪里?我来给大家截图:


文艺青年们,你们和我一样看到了现在的、或者过去的自己了么?

我看到了,并为之哀痛不已。这种哀痛不是矫情虚伪的,而是砭人肌骨的。我开始思索我最初是为了什么开始写诗的,并为了答案羞愧得面红耳赤。我们都是春日高男,但漫画到了现在,高男君走出来了,我们呢?

所以我觉得,我们为了传统文化的断层之类的问题奔走呼告之前,先问问自己,是不是这样子的。问问自己没有深入思考过,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个立场和资格来问这个问题。

=============================

以上是第一部分。

下面我们来说说,我所理解的断层。

我所谓的断层是客观存在的。最简单的例子,我的同学们看不懂诗了,看到我的繁体竖排觉得是天书了,遇到的人会说李白杜甫不押韵了……所谓最炫文言文,所谓古风歌词,所谓等等等等,都是再切合不过的例子了。原因呢?洋人的坚船利炮,西方文化的输入,所谓的新文化运动,都有份儿,那个特殊的年代造成了特殊的断层。

但是,这个情况达到哭爹喊娘,觉得国故沦丧,传统死亡的境地了么?远远没有。

我个人懂的方面不是很多,遇到这一类的问题,只会从诗上截取一个侧面。所以在这里还是从诗上说。

诗的断层,从胡适之的《文学改良刍议》开始,旧体诗遭受了显而易见的荼毒,建国后的几十年空白,在公开出版物上,也仅仅诞生了一大批的老干部体。教育导致我们的年轻人不懂最基本的诗学知识了,很多人不知道吴文英史达祖了。

但是脉断了么?远远没有,2000年后甚至有井喷的趋势,态度严谨的旧体诗词的创作群体人数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在这部分人中,有开拓有继承,有可以比肩古人的巨擘。大众有一种它死亡了的感受,只不过是因为文化的面更宽了,有更容易接受的,更娱乐的,不用时间成本的寄情方式了。所以,旧体诗,只是,仅仅是表面上淡出了。我们把视角放回古代去,你可以考察一下当时的实际识字率,考察下诗词的创作群体们,有巨大成就的群体们的身份,你可以发现,诗词一道,几乎永远都是小圈子化的,精英化的。大部分人连字都不认识,去赏析什么红楼隔雨相望冷么?歌柳词的错觉不过是因为柳永有一些格调不是很高的,俚俗化的调子罢了,愿奶奶兰心蕙性之类。你可曾见过有井水处能歌大晏?

所以,别操心了。你在操这个心操那个心的时候,继承者们已经在路上走了很远了。

======================

继续引述我前一段时间写的一个东西。谈古典的衰败。我从一个春日高男式样的矫情货色被惊醒,是通过我的一个前辈,下面这个东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传达给我的,我在这里继续传达给更多的人。古典的衰落,这个趋势在我看来,没有洋人的坚船利炮,也是处于江河日下之中了。而现代性的到来,让我为之振奋。所谓不破不立,所谓的断层对于我们的文明带来的是什么可能你远远预料不到。

-----------------------------

举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例子,都知道唐诗和宋诗的区别,是宋诗重说理,有所谓理趣。但是更进一步呢?为啥会这样?这说明宋诗衰落了?全然不是, 宋诗的成就不在唐之下。为什么呢?不知道大家都能不能分清楚能指和所指这两个概念?诗歌为什么抒情性远强于其他文体?就在于其与人的情绪和感觉直接契合的,意义的能指十分宽泛。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宏伟,说孤独,说博大,说安静,都可以 。而这种路数也只能由在前的唐来完成。宋诗没有这种原生态的宽泛性 了。换一种说法,唐诗也没有古诗十九首那样的自然质朴,时代不一样,前人把一个路数走到了极致了,后人无法再走,有抱负的诗人自然要去开辟新的东西来完成 这一代诗人价值的实现。

宋诗的所指十分明确。之所以爱用典,是为了掩饰这过分明确的所指。所以宋诗的审美体系与唐诗不同,唐诗是开放性 的,直觉式的,能指宽泛的大系统 ;宋诗是封闭的,有准入资格证,只有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才能读。而不是说这两种就有好坏的分别。宋前诗 是“描写在某种情绪或感触之下的行为或状态”,宋后诗则是“用文化元素美化某种情绪或感触的概念” 。

从体制规模的层面讲,毫无疑问,宋后的诗是对原本唐诗的基础上的一个开拓和补完,缺失了宋诗的诗史是不完整的。但是毫无疑问,宋诗又确实不如唐,唐诗也确实不如魏晋,这是从另一个层面上讲的,是从距离我所说的”本质“远近的层面说的。

所谓宽泛的感动,原生态的感动,是美好的,能动人的。而换句话说,宋诗其实不是美,而是智慧的快感。以象言情,是由自然而来,再从人类自己构建的信息量上构 建新的审美体系,就隔了一层。所以后世的诗,一直到清代,整体的脉络是,对具体诗体的挖掘越来越深入,对技巧的总结越来越完美,对语言的雕琢越来越精细。 但是,离本质越来越远。若你有旧学的底子,读起来宋后诗,或许对你是一个宝藏,因为成就的确高,而且是一般人看不出的高。但是一般人觉得唐诗好,为啥,因为宽泛。

能回溯这样本质的,才是真正伟大的艺术吧。像是吴越春秋里的弹歌,简简单单,便有一种自然和生命的张力。上古先民的东西,你可以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他们无法驾驭庞杂而选择了简单,但是我说了,好的艺术和坏的艺术,有灵和呆板,你我总能感觉的出。洪荒之际民智未开,也许正是没有了后世海量的信息之潮,才更 容易抓住那本质吧。人越来越聪明,积累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有用,但是什么是艺术,反而逐渐淹没在了信息的海洋里。诗人最痛苦的事情,是抓不住 point,不能从芸芸世界提炼出众生都会为之动容的东西,诗三百自然天籁,楚辞思接天人,古诗十九质朴动人,陶渊明从容生灭……之后再有这样纯粹的东西 么?没有了。我们越来越难以提炼出本质的东西了。于是唐的极盛之后,宋也好,清也好,都是在本质之外寻找突破了。他们体制远迈前代,文字的成就也不逊色, 但是就是江河日下了。夕阳无限好,最是令人悲哀。

古典在这一个不可逆的滑落曲线中走到了尽头。我们所瞻仰的,是他往昔的荣光。而后,日落了,现代的黑铁年代到来了。

我说,像是经典物理学崩塌之后涅磐而出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我们这一代,必将从古典的废墟中诞生迥异于前人的真正伟大的艺术家。

-------------------------------------------------

很多人表示哀痛的原因其实不是出于对所谓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而是一种祖上阔过的心态,和皇汉们信誓旦旦的表示我们大汉语入声消失是因为满清一样。去他的吧,事实真的如何其实并不重要。point在于,你要拿传统做什么?这个问题到底怎么看待?变成废墟是没了么?是死了么?正如

@吴天微

所言,周代商神马的是不是文化断层呢?为什么不去问我们怎么弥补这个巫鬼文化的断层去?那是较之新文化运动更激烈的变革,但是没有周,我们的文明还是这个样子么?你可以推演下去么?

断层有断层的好处。断处才是起处,绝处才能逢生。传统的价值在于传承,在于能给我们未来什么,而不是用来凭吊的。

用于凭吊的永远是死物,而我们的文化是活物。


user avatar   dizzarz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那个摧毁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的五四的始作俑者中华民国彻底摧毁。

南京一名老师用民国课本义务授课 学生增至180人

别闹,就是民国一系把你们幻想中的传统文化干掉,喜什么悲什么?看得懂的就是理解得了的就是传统文化了?


真好玩。

说中医的时候大家都上来先黑800边,因为不科学。说文化的时候老东西就成了好东西了,就不是这个中国了,甚至连焚书坑儒都冒出来了。"东方特性的丢失,取而代之的是全盘的西化"这种想当然也在多个答案下变成理所当然。

弥补什么?先假设“你看看这里有大大伤口”然后再把一切对现实的不满都往里面一装,然后用幻想带来的力量来火力大开吗。全盘西化全盘马化全盘苏化全盘美化,其实是全盘莫西林化。这当前全球第二的大国,养着十多亿的人口是靠着传统文化建设起来的?如果一个文化传统从不改变,那么就是死文化,没有弥补的必要。不过一个文化始终都是不停在进步,在自我的革新,在自我发展,那么他就是活的文化,活的传统,是现实的文化,也是现实的传统。

要有承认现实的勇气。无论对其持有什么态度,至少要敢于承认现实,活在当下。




  

相关话题

  有哪些名字很有逼格的但内容很 low 的书? 
  你觉得中国文化是什么? 
  古代的杀了人躲进寺庙当和尚就没事了,是谁发明的? 
  为什么韩流在中国的衰退不可避免? 
  如何评价韩寒访问台湾后写的《太平洋的风》这篇文章及其主要观点? 
  为什么感到很多人鄙视甚至排斥和歧视粤语及其承载的岭南文化? 
  日本动画是文化侵略吗? 
  为什么我接触到的一些小语种中尽是些外来词,非古典语言的造词能力真的这么差吗? 
  如何看待俄驻华大使用汉字「Biang」概括 2021 年,称「反映世界形势之复杂」?你认为合适吗? 
  为什么很多汉语词在翻译为外文时经常是采用意译,而不像其他语言那样直接音译? 

前一个讨论
如何凭借 1000 元月薪在北京活下来?
下一个讨论
为神风特工队申遗的「知览特攻和平会馆」的宗旨是什么?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