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得看识字标准,一直以来一个误区就是单纯讨论识字率而不讨论识字标准,这点上就得说毛主席的思维超前一步了,在30年的《寻乌调查》里他就特别注意学历和实际读写能力的区分,他的调查入下:
不识字 百分之六十
识字 百分之四十
识字二百 百分之二十
能记账 百分之十五
能看三国 百分之五
能写信 百分之三点五
能做文章 百分之一
初小学生 百分之五(五千人)
高小学生 百分之八(八千人)
中学生 五百人
大学生 三十人
出洋学生 六人
秀才 四百人
举人 一人
可以看到,识字率高达40%,但是真正有读写能力的其实不超过10%
古代的情况可能类似,很多人认识一点字,但估计宽泛一点看,具备读写能力的也不应该超过15%,实际上买过书自学各类知识的可能不足5%,应该是非常低的
前面有人谈的妓女,其实妓女除了柳如是之类出名的,大多数未必识字,包括艺人,民国艺人其实很多都不识字,有些好学的,如白玉霜,是后来自己花钱学的,那么不识字怎么演?一个就是师傅口授,一个是自己现编,师傅告诉你大致剧情,你自己琢磨,到白玉霜才开始固定唱词。艺人里,新凤霞解放前是不识字的,但是她特别刻苦,又有吴祖光这个大文豪指导,进步很快,50年代已经可以写一些文章了。侯宝林只念过三个月的书,不识字,他自己想办法学,开始是从戏折子(给人发的戏曲节目单)上学,通过白沙撒字学,努力读小说小报,但是三五百字文章他还得连蒙带猜,不过他有这个底子,解放后进步很快,很快就能写文章了。
类似的,很多和尚不识字,刻字匠其实也不识字,这点其实不是感觉很奇妙?古代刻字和白沙撒字的未必认识几个字,今天则相反,绝大多数人识字,但会刻字的少,会白沙撒字的更少,快成绝学了。至于医生,很多是秀才转的,倒是识字率很高的群体,不过过去医生也不多。那个时代,其实你看什么华佗,李时珍之类名医极少的,大多数医生,其实也就是识个字,背下一些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