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赵本山的小品是以丑化农民和残疾人为主要笑料吗?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上有三个提问,是我见过最重要的提问,这三个提问是必须放在知乎的历史上的。

一个是:如果把日本动画搬上少儿频道会怎样?

另一个是:大力关车门的人是什么心态?

这两个提问,代表了中国的时代变迁,代表了中国近40年来的超高速发展,也代表了几代人的「代沟」。

仅仅只是过去了十几年,居然有人提问:

如果把日本动画搬上少儿频道会怎样?
举几个例子:
1,街上的小学生拿着把塑料剑,见人就砍,还喊 一氪死~咖喱棒儿~
2,某些小男生看了穹妹,俺妹之后,跟妈妈说:麻麻,反正现在政策放开了,你给我生个妹妹好不好?
3,小学生培养了积极的兴趣爱好:麻麻,我想学 篮球/网球/排球/花式滑冰/秃顶拳/唱歌跳舞……(自己脑补有哪些番)
诸如此类的


??????

难道80后和90后死光了吗?

整整两代人的童年,都是看着电视上的日本动画长大的。自从某年后,新一代的中国人就没有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或者极少看到日本动画。竟然就有人提问出这种「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中国就不好啦」的问题——其实这种事情早就发生过,而且亲历者还没有死光

新一代年轻人,没有经历那种看着日本动画长大的童年,竟然幻想出「如果日本动画搬上中国电视屏幕,中国小朋友就会变成一个个呆瓜、乱伦等恶劣现象」。

仅仅是经过不到二十年,竟然产生了如此强大的代沟。实在是令我感到诧异。


第二个提问,大力关车门。

其实原因很简单,以前的国产车质量很差,不用力关门压根关不上。关不上的车门,开在马路上会出什么危险,自然可想而知。只要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自然也就养成了「用力关门」的习惯。

这个时代其实也不远。大概也就是十多年左右吧。


仅仅是过去了十多年,「用力关车门」这种「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就在新一代年轻人眼中,摇身一变,变成了「没素质的行为」。

不得不让我感到惊异。一是惊异中国科技发展真的快、又快又好!大家都用上了好车!再也不用「大力关车门」了!

另一个让我感到诧异的是,这种在「特殊的、贫困落后的、生产力低下的、科技落后的时代下,影响整整一大批中国人的习惯」,竟然会从「人人夸赞的好习惯」,变成了「人人贬斥的坏习惯」!


一个人人夸赞的好人,过了十几年,就被新一代人纷纷贬斥。

这种荒谬感,真的令我感到非常诧异。

也许,这就是代沟吧。


再来讲讲第三个提问,也就是这个提问。

我不是学艺术的,我不知道赵本山什么电影之类的成就,大家有兴趣可以去B站看看「电影最TOP」这个UP主讲的关于赵大爷的电影成就。链接:电影最TOP 155: 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赵本山电影作品全盘点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我平时只看过赵大爷的几个小品,偶尔看过他的一点电视剧内容。我谈谈我对赵大爷的作品的看法。


赵大爷的作品,两个特点:农民和东北。

他频繁地把这两者搬上小品、搬上电视剧、搬上央视。

在那个全国都没有多少个家庭有电视机的时代,他利用了中国最强大的传播机器——央视,不厌其烦地讲着他编写的一个个关于东北、农民和东北农民、东北农村的故事。

很多外省人、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从他的小品中,认识了中国农民,认识了中国的东北。

在我记忆中,他的作品里的农民,不是坏人。他们淳朴善良的一面,是赵本山小品中一直宣传的一面。包括东北农民善良的一面,东北农村亮丽的一面。

很多人觉得赵本山在丑化农民?我记忆中,赵本山小品的农民,是什么形象?杀人犯?坑蒙拐骗?杀人放火?坏事做尽?都没有!

淳朴,善良!具有农民的踏实肯干、勤劳勇敢,同时也具有农民的短视、缺乏文化和不敢冒险。

这是一种美化农民。

-

很多人真的是太新了。太年轻了。

我先提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他们不知道那个时代,中国人是怎么看待农民的,怎么看待东北人的。

那个时代是什么时代?城乡二元对立最严重的的时代。

我们现在说城里人,农村人,其实没区别。但是,那个年代差别就大了。

有多大?家住北京二环某高级公寓的独角兽公司老板,和广西南宁的小学文化且只会耕田的窃格瓦拉,两者的差距。

差距就是这么大。甚至,更大。

农民,在当时,是一个骂人的词。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前几年,带带大师兄孙笑川,骂网友的时候,骂人家:「你不会上网?你是不是农民?没有文化?」

在当时,农民,就是骂人的词。


现在朱一旦的小品,领导一不高兴就把员工发配到非洲。如果放在十几年前,大概就是下放到农村。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形象。


另一方面,当时的失业率非常高。人口流动性特别大。贫富差距也非常大。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就是:外地人、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犯罪率特别高。

治安环境方面,中国以前是搞低流动性的管理制度。你想要离开自己的村镇区县什么的,都要领导开证明。这就导致以前的犯罪率很低,因为你压根跑不掉:你如果在老家作案,两三下就把你逮住了,你如果出去外地作案,整个当地就你一个外来人口,一下子就知道这件事是你做的了。而开放了流动性后,中国人可以自由流动。流动性非常高,同时,监控摄像头、治安管理等方面却跟不上,这就导致犯罪率很高——因为你压根管不住。每天进进出出一个地方几千几万人,你怎么抓住凶手。

当时,最乱的地方是广州火车站(实际上当时的火车站就没有不乱的)

拐卖人口是非常常见的,你随便去一个班问,就有几个同学的兄弟姐妹被拐卖了。


这就导致当时很多人产生了一种思维,就是害怕农民工。

害怕的同时,就转化为憎恨。

当时有一个骂人的词,就叫做外地人。

还有一个著名的上海硬盘事件。


以前还有一些段子,说某人在坐公交车时,说听到一个农民母亲,对农民儿子说,要快点把城里人姑娘的肚子搞大!她们是独生女,你要霸占她们的家产!

这个段子经过很多次的演变,最近变成了某人在坐地铁时,听到一个非上海户口的母亲,在对他儿子说,要快点把上海户口的独生女肚子搞大,然后结婚,霸占她们家的家产!而这个独生女刚好就是她表妹。

(这个段子我在微博知乎贴吧看过四次!四次的地点、人物、旁观者都不同。为什么有那么多「坏人」喜欢在公共场所里大声密谋坏事啊?!额,扯远了。)

以前是单纯的城乡对立,现在变成了北上广深和非这几个超一线城市之间的对立了。


除了农民、农民工被歧视、城乡二元对立、贫富差距极大、社会治安恶劣,这些社会背景。

另外,需要提到的就是东北下岗,导致东北人去沿海城市打工,结合上者,自然,东北人名声也不大好,有个儿歌就提到了东北人黑色会的问题。

准确地说,这不仅仅是东北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整个时代的脏乱差!犯罪率高企的问题!某地擅长做假鞋,某地人擅长偷井盖!某地人擅长人口拐卖!(北美偷渡过去的华人,一句英文都不会,你以为他们是怎么过去的?游泳横渡太平洋吗?)

很多人不理解当时的中国是怎样的。我给个比较直观的感觉,就是现在的印度。你可以去搜索印度相关的视频。部分情况还是很相似的。B站有个UP主叫做「小帅探店」,专门找那种非常地摊的小店,大家也可以看看那些小店,这才叫做「真底层」。

现在,很多人否定这一切历史。确实,现在社会进步,生产力高,这种现象减少甚至不存在了。但是,那段历史是存在的!

很多人现在的思想,就是「慕强思维」:我爱中国——但是我只爱强大的中国。或者只爱中国强大的一面。或者,只爱它强大的历史的一面。不爱它脏乱差、落后的一面。

这种人本质上只是爱一个强大的国家,只是这个国家刚好叫做中国。

于是他们不断否定过去,否定历史。

这……扯远了。

-

为什么我要提及这些呢?

因为没有这个背景,你就无法理解赵大爷的伟大。

你不知道农民和东北人、进城务工人员到底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到底被骂得多惨、多被人瞧不起、多被人鄙视!

你就不理解赵本山一直宣扬农民善良淳朴的一面,到底有多伟大。

你就不理解赵本山一直宣扬东北农村亮丽的一面,到底有多伟大。

当然了,春晚并不仅仅是赵本山的意志。还有更高一级的意志。

这两者是一致的。


另外,我发现现在的知乎,越来越高傲了。

很多人,尤其是东北人,非常讨厌别人:一提到东北,就是讲到东北农村。

觉得这是在歧视东北,在认为东北是落后的象征!

现实是,在那个年代,全国都是农村,唯独东北的农村,能够被赵大爷搬上央视,宣传给全国人民!

你知道这给东北的农产品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经济利益吗?带来了多大的知名度吗?你现在去央视给你家公司做个广告,你去问个价,看看要多少千万?恩,上央视春晚的那种广告。


这就是我非常生气的一点。

「大力关车门」,竟然从一个「好习惯」变成了「坏习惯」。

赵大爷美化农民,美化东北、美化残疾人,竟然变成了丑化!


大人,时代变了!




——

另外提一个,「南方比北方冷」这个梗。

其实这也是一个代沟问题,只是这个是昙花一现的梗。

这个梗大概出自2009-2012年之间吧。

当时微博如日中天,微博营销号搞了很多梗,什么吴彦祖帅、王宝强丑、杨幂的臭脚、甜粽子咸粽子等。就是疯狂玩这些梗。

南北差异梗中,最开始的应该是甜粽子咸粽子,以及甜豆腐花咸豆腐花。之后就是蔓延到

这个段子最开始是有个人讲了一个真人真事,大意是说他是北方人,在北方读大学,舍友里面有一个海南人,来到北方读大学,第一次看到雪,很高兴,就没有穿多少衣服,就冲出室外玩雪,结果被室友给抬回来了(冷到动不了了)。这个段子当时的传播力度很大,营销号们觉得有利可图,因此之后很快就出现了一个动图或者视频,讲的就是上面这件事的。再之后,就是另一个段子,说北方人去南方读大学,觉得南方冷是魔法攻击,北方冷是物理攻击。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微博段子,真实性是越来越低,而且搞笑程度是越来越低了。从第一个的随口说的真人真事,到后面出现摆拍的视频,以及视频剪辑成的GIF图,都可以看出人为的造段子。再之后的魔法攻击和物理攻击,就有点蹭热度嫌疑了。

但是,无论怎么说,这里都是一种比较有趣、和谐、正经的讲段子、搞搞娱乐的氛围的。不像是现在搞得南征北战的地域黑氛围。这完全是两种走向。

另一个关于新浪微博的梗的回答:吴彦祖是不是华人第一帅,为什么近期有用吴彦祖代指帅哥的趋势?


最近比较流行的是南方买菜分量小和北方买菜分量大。以及南方蟑螂大,北方蟑螂小。

这些都是玩梗而已。

但是呢,很多人,包括评论区的一些网友,真的以为这是一种观点或者怎样。其实不是。

这就像说:「华农兄弟压根不是村霸!不知道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人心那么坏!整天说他是村霸!污蔑刘苏良!这些都是黑公关!污蔑!」

其实,华农兄弟的「村霸」也只是网友们玩梗而已。

只是时代变了,微博影响力衰弱,很多人知道这句话,却不知道梗来源,误以为说「南方比北方冷」,就真的是说南方比北方冷。

过了几年,说不定有人会认为说「华农兄弟是村霸」,就真的认为他是村霸,是在抹黑江西人,是在搞地域黑,是北方人故意抹黑南方人——这就不应该了。


日常代沟。

除了关车门,还有关普通的门,以前的普通门也要用力关才关得上。

另外还有就是「厕所的废纸篓」,为什么要有个废纸篓呢?这是因为以前的厕所很难冲水,我前些天去一个破旧的店,上厕所,厕所里面有个废纸篓,我没有扔,扔进坑里去了。结果,冲不掉……那些厕纸就一直浮在水上。这就很尴尬了。


还有一个讲代沟的提问:


车的代沟是一方面。

代沟这个东西,涉及的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只是这几个案例。人的习惯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你的生活资料(也就是你用的东西)的差异。中国在几十年间,生产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十年前的生产力,和现在的生产力,差异大概相当于越南边远山村的农民和美国纽约市第五大道的本地人搞一场《变形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根本上是生产力的巨大差异。而生产力决定了个人习惯、习俗乃至思想。也就产生了差异。


回到这个回答。

这个回答,我原本只打算写一个两百多赞的回答就算了,没想到两天内就被点赞过三万了(11-3的23点发布,11-5的22点达三万赞)。

关于那个时代,我的看法也只是一己之见。我不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也没有那么全面。

我只是谈谈我的认知,解除一些人的误解,消除或缓解知乎日益增加的矛盾激化。

评论区有些网友,反而倚老卖老,激化几代人的矛盾,这就有悖于我的初衷了。


我写这个回答的初衷,是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体谅。

人的行为、性格和思想,来源于他的身份、地位、阅历、能力、国家、时代、生产力等。

我希望的是,当你看到一个你不理解的事情时,能够多一些换位思考。

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user avatar   lao-ke-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结论:不是丑化。

理由:

1.老赵是文艺界真正出身农村、底层的大拿了。那一代笑星,如姜昆、冯巩、葛优等等,基本都是城市中层以上家庭出身,对农村、农民、底层,没有切肤之痛。老赵是个例外。他的人和角色,都是从农村“长出来“的,和那些假装自己是农村人的不是一个味道。

2.老赵大部分的喜剧,都是要在讲城乡差别,把农村与城市的巨大鸿沟,这样一个悲剧主题,用喜剧的形式讲出来,进城农民工、农民的屈辱、惶恐、不安喝无奈,掩盖在闹剧之下。简直是时代的记录者。《马大帅》简直是现实主义的高峰,《刘老根》也不赖。

3.老赵对农村人、弱势群体形象的把握很到位,夜嚷很多人看了不爽,觉得是卖丑,其实不然,老赵自己演的所有的底层“丑角”,实际上都有一个向上之心,实际的讽刺对象,是城里人、干部、自以为是的优势阶层。农村观众很少有讨厌老赵的,这说明了老赵的敏锐性和分寸感。

4.老赵后来是有点飘了,但这不是否定他的艺术水准的理由。


user avatar   wang-liang-15-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说法是从卖拐开始的,因为讽刺了轮子教主, 才出来赵本山讽刺残疾人和农民的说法,这其实是轮子们的一种疯狂报复,不幸的是很多人信了,并仇恨。

卖拐是一个非常好的小品,好在他的结尾,普通的小品会是最后上来一个警察把赵带走,范伟醒悟。但赵本山打破了这种常规,以骗子得手,被骗的面对高秀敏的善意提醒,不但不相信反而质疑其动机,以受骗的感谢骗子结束,这是作品深刻的地方。

但对轮子讽刺太深,赵也因此背负骂名,悲剧!


补充为啥是讽刺轮子
哎呀,都是小朋友啊。难怪你们看不懂啊。你们找找李大师给人治病的视频看看就清楚了,来来来我给你调调,来把腿抬起来,跺脚跺脚对,使劲。忽悠是讽刺轮子之流骗钱欺世,不是让你们学忽悠,是让你们看清骗子是怎么忽悠人的,为的是让你们不要上当,否则就和范伟一样。可惜,到现在还是好多人不懂,反倒咒骂赵本山。

其实,并非是单单讽刺轮子的哦!


user avatar   song-zhu-sh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1.21更新

这个答案挺老,我记得很早就上过日报,最近突然又火了,很感谢大家的支持。

我想把原来的文字概括一下:说赵本山的小品,以“丑化”来断定是很不合适的,在他所处的时代里,赵本山对作品“立意”的看重是绝对数一数二的。但是,赵本山,以及何庆魁等编剧团队,确实有些不可回避的毛病,以致人们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某些负面的看法,这也是我们作为后人应该认识的。

对这个“毛病”,简单说,赵本山和他的编剧容易“讨巧”,或者说就是“偷懒”,这在赵本山推出经典作之后,名声处于顶峰时特别明显。比如何庆魁操刀的《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卖拐》三部,可谓赵氏小品创作与舞台表演的巅峰,但《卖拐》之后,赵本山的创作团队在光环下开始偷懒,于是下一部《卖车》很明显给人“咯吱你笑”的感觉——剧本、包袱都相当空洞,笑料完全是靠脑筋急转弯这种“速成”来源和范伟一个劲扮傻来撑着,这也很难让人不产生“丑化”的联想。而之后直到宋丹丹复出,赵本山团队都一直没走出这个“偷懒”的怪圈。然后宋丹丹最后一年的《火炬手》,又变成了讨巧段子秀,20分钟里除了白云黑土斗嘴又是空空如也只靠小段子填充。而宋丹丹一走,赵本山的团队甚至连讨巧都懒得做了,于是你看《不差钱》之后,赵本山的作品连编剧干脆都省了,清一色的一个主题——农村人(中老年人)男女事,偷懒可谓“昭然若揭”,反正这套路配上赵本山这脸怎么演都能逗笑。所以赵本山的这个毛病,以及给人的负面影响的确是回避不了的。

不过尽管如此,赵本山有一点我很佩服的是,他对作品的“立意”确实相当在意,这也是我在后面说的——哪怕套路之“俗”已经在所难免,他也能尽力地演好。就比如后期没有搭档可配只剩自己的赵家班时,包袱交给了自己徒弟,但赵本山自己一直在全力扮演调节者,稳定舞台的走向,所以这个时候赵本山尽管作品不怎么好,但舞台功底真是没话说,坐到“配角”位置上的他才真正彰显了一代小品王的本色。

============================

赵本山小品的核心矛盾冲突,用比较有逼格的话说,是“农业社会的旧时代群体与工业社会的新时代群体间的价值观念的碰撞”,而赵本山本人所扮演的大多是里面旧时代群体,包括农村里的农民以及城市中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在时代的临界点上的矛盾、冲突直至最后融入其中的过程。如果要说赵本山“丑化”了农民那显然不合适,因为他的小品中对农民的立意,始终是着眼于顺应于时代潮流的希冀的,至少是在宋丹丹离开,开始大幅度上赵家班之前。赵本山的小品形象中确实使用农民群体的文化落差制造过非常多的包袱,但这只是表现旧群体的价值观念在新时代中落差的方式,并不能说他的立意是“丑化”。

像这样的话题,泛泛而谈没有意义,回到具体作品才是正道。赵本山的小品的主题相当好划分,基本上以其搭档为脉络就能分得很清晰——无固定搭档期、范伟前期、范伟高秀敏期、宋丹丹期最后到赵家班系。我也简单归纳一下这几系作品在主题中究竟有无“丑化”,或者何者才能算“丑化”。

1. 无固定搭档期。早年的赵本山的舞台形象跟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不看面孔你几乎完全想象不到这是他的作品。这一期像最早春晚上的《相亲》《小九老乐》《我想有个家》《老拜年》,这些都是题材最常见的情感、家庭、工作型小品,跟农民沾不上边。而且早期赵本山还曾在舞台上尝试过反串,如《小草》《乱收费》,那个时候他的戏路可是相当广阔。可以说赵本山是在演出了名声之后,才返回去演农民的,这之间正好隔着94年没上春晚的一年。

这个时期赵本山有两个容易被忽略的佳作,一是很早期的《办班》,二是《辅导》,两个小品的主题差不多,讲的正是没文化的人插手文化行当的落差,这正是赵本山之后创作的一个首要着力点。《办班》讲社会辅导班请身份是木匠的赵本山去教小提琴,《辅导》讲身份是屠夫的赵本山夫妇辅导自己小孩算术题,这两个小品如今看都是上等的讽刺佳作,赵本山后边的讽刺思路,很多也是借鉴这种落差而来。

2. 范伟前期,指从最初合作范伟,到首次合作宋丹丹之前的时期,这一期作品的脉络非常清晰,赵本山演低文化群体,范伟演精英,这一段赵本山还没有着力于“时代”,而主要是在刻画人物群体上的落差。而小品的主题,几乎都是草根群体与精英群体的交流碰撞,而前者受限于自己的表达能力闹出的笑话,这一期作品批判点完全不在赵本山的角色这边,所以完全不能说有任何“丑化”。

这一时期的作品,《牛大叔提干》《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同学会》,赵本山角色的共通点,都是善良、淳朴但文化程度有限,不解时代风情的中年小人物,但他一直着力突出的,都是自己这个角色的向善一面。这一期作品里塑造的包袱,着力在农民群体的“不解风情”,不同群体思考方式的矛盾冲突,但农民群体淳朴善良的一面却是赵本山始终在极力打造的。以《拜年》为例,虽然从一开始赵本山高秀敏不断地说错话,但两人的出发点却一直勾画得很清晰,观众只会批判仗势欺人的村长小舅子,断然不会认为赵本山一边的台词是在“丑化”自己的这个群体。

3. 宋丹丹期。宋丹丹时期的标志,当然是99年的《昨天今天明天》,这个小品的核心主题也非常清楚——时代变迁。而后边和宋丹丹的搭档的作品,大多着眼点在于农民群体对于现代化的进程,从不适应到最后融入其中的过程。宋丹丹一期的《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老伴》,说的是旧时代农民眼里的时代变化,而宋丹丹二期的作品,《说事儿》《策划》《火炬手》,话题其实差不多——讲农民对于当代社会价值观的理解,与其中的矛盾与思考。赵本山这时对于农民群体着眼点,是思考和批判急于迈入现代社会而丧失农民淳朴本分的现象,但对于农民群体自身是肯定的。白云黑土组合,在现代社会名利下“飘起来”的白云是反角,而留着农民本分的黑土是正角,所以这个时期的作品,就更看不出赵本山对于农民群体有任何的负面评价了。

4. 铁三角时期,这个时期是赵本山真正奠定春晚压阵王者的时期,也是他争议最大的时期。这段时期有何庆魁操刀,高秀敏范伟相助,大忽悠三部曲给他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影响力,当然也给他带来了所谓“丑化”的批评。

但若要说忽悠三部曲,里头并没有残疾人角色,也很难说何处有用残疾人生理特征取笑的设计,要说用残疾人制造笑点,那帽子就扣得太大了。潘长江的身高,陈佩斯的光头,这俩包袱在小品界用得烂多了,指向性也更明显,要说歧视,那也不知什么时候就开始了。又或者说,中国男足在相声小品里出现过多少次?从“亚运会什么最臭?“”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临门一脚那脚最臭”,一直到“什么运动最最揪心?”“中国足球!”,几十年来各式段子不遗余力地黑,要是卖个拐就成了丑化,那男足这些年又是怎么熬过来的……

但如果说对忽悠三部曲的批评,卖拐卖车两部跟赵本山的风格定位差得有点远,尤其是把骗子塑造得太高,难免有点不好的误导性,弄得赵本山还得出个有点狗尾续貂的《功夫》来补齐,只是为了强调这三部曲的正确导向。但即便这三部作品跟赵本山自己的惯常风格完全不同,他却依然能让全国人民牢牢记住自己的形象,他的能力不莫过于此吗?

不过那个时期的另一部《心病》本子写得倒是真烂,主题既俗又无聊,剧情生硬,笑点也制造得很勉强,说丑化农民倒真不好推。而一年之后的《送水工》又矫枉过正,一下子主旋律得不得了,在赵本山的时间线中一下弄出了部格调非常不搭的作品。所以这个时期是赵本山的巅峰,却也能说是给他带来争议的拐点。

5. 赵家班时期。自从跟范伟合作后,赵本山对于搭档的依赖就已经完全脱离不开了。但范伟、宋丹丹相继走后,失去小品的顶梁柱,创作、表演都自然会陷入极大的瓶颈中。但那时的赵本山已经是春晚唯一的招牌,是全国人民每一年唯一期盼的演员,春晚要专门留出零点前,留出二十分钟给他,晕倒后吸着氧也要上的他,只能依赖自己的这班徒弟。赵本山到这个时期,无论跟小沈阳、王小利还是刘晓光、宋小宝,大幅度自嘲,甚至加大尺度,也就是支撑春晚这个政治任务的唯一选择了。但问题是赵本山带着手下这一系二人转演员,自嘲的方式除了加重口味,往农村人男女之事上靠,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逗笑的模式。要说这叫“取笑”或“丑化”农民,那也很难否认,但至少赵本山本人在后期作品里一直努力地做着调节的角色,努力纠正节目的走向,不至于让节目彻底沦为大俗。

晚期的作品里,跟刘晓光的《生日快乐》和跟宋小宝的相亲两部曲,是为数不多的精品。但前者尺度太大,从头到尾不离农民性生活,连“三个人一起过”都出来了,不可能通过春晚审查。而宋小宝虽然笑点足,但演得有些浮夸,在春晚舞台上也镇不住场。所以赵本山的春晚收官三部曲,找了中庸一些的小沈阳和王小利,但也顺理成章地导致了晚期作品质量的不过关。这个时期的问题很明显看得出,台词上不了尺度,于是小沈阳们卖力地靠自嘲自损逗笑,可包袱听过一遍后就再没有回味的余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第一部《不差钱》,包袱一下子全抖给了小沈阳,但小沈阳除了演反串,制造笑点的能力并不够,最后拿才艺表演充数,已经看出了技穷感。而一年后赵本山直接上了史上最烂的植入广告大作《捐助》,把他本人的名誉推到了风口浪尖。收官一作《同桌的你》,包袱依旧是绑在农村男女之事上,但即便如此整体效果仍然冗长而拖沓,而且里面男女之事的包袱的负面效应愈发突出。要说《不差钱》之后,赵本山作品的质量确实在下降,但这跟丑化不丑化没有关系,这只能说名声的压力让他被迫选择了“俗”,但赵本山自己无意去拿“俗”来揶揄什么群体。

综上所述,说“赵本山的小品丑化某某群体”,那显然是无理取闹,赵本山的小品里从来不只是他一个人,他对于自己的形象定位也一向立场鲜明。对他来说,他作品的格调,受到了自己搭档的影响,搭档水平上来,格调不高的作品也能演得经典,搭档水平不够,格调再不高那也就无力回天。但他一直在致力的,就是让并不高的格调也能够经典,也能够深入身心,这和“丑化”“嘲笑”什么的完全没有关系。

附两段不是很知名但典型的赵氏讽刺作品,按春晚的标准,这两段绝对要定义成“俗”,但赵本山的能力,就是把大俗之作也给演绎成尖刻的讽刺精品:

赵本山小品全集《有病没病》 http://www.iqiyi.com/w_19rrb0w921.html

《有病没病》,90年代作品,也就是通常提到的《前列腺》,讽刺当时的医疗体系。

赵本山小品全集之《出名》2005辽宁台春晚小品 http://my.tv.sohu.com/us/52878542/15234507.shtml

《出名》,05年作品,跟后来的《策划》主题挺像,但和过于架空的后者相比,这作品的剧情写得更合理,也更有味道。


user avatar   reseted15790918196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观点的思路为“绝对论”

不绝对的赞美既诋毁。

要的是全篇只赞美,不能出现任何不好的,连丑化的嫌疑都不能有,而且赞美的人屁股也必须得绝对的正,不然就是不绝对的赞美。

从09年起央视春晚的赵本山小品我都看过,小品里的东北农民自身有很多缺陷和毛病,但这些毛病貌似是用来突出他人品善良单纯一面的。

而这些瑕疵在持有上面思路的人观念里就是在丑化诋毁,他们不会考虑这些瑕疵突出的闪光点,更不会考量这些瑕疵和闪光点那个对塑造正面的东北农民形象影响更大。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并非如此。

赵本山的表现方法,更接近于“将农民塑造成可笑但淳朴且政治正确的的一面,并去反讽一切有道貌岸然嫌疑的对象”。

或者直白点,

“我装个傻,好显得你特别装”。

赵本山的小品,自己通常是淳朴但有点狡猾的农民形象。先抑后扬,先显得自己可笑,然后反击。

《三鞭子》里,他讽刺狐假虎威的范伟。说他个司机也不过和车夫是同行。

《红高粱模特队》里,他说劳动者是最美的人,质疑范伟作为服装设计师臭美啥。

《牛大叔提干》里,他是个淳朴的农村人,讽刺范伟这种城里人敷衍应付,“扯蛋!”

《卖拐》,其实范伟也是挨忽悠的那个人。

《不差钱》,基本在调侃”苏格兰打卤面“这种半中不洋的东西。

《策划》,他用“你可以端走”讽刺了牛群这类策划者。

白云黑土系列后两部,,赵本山这种淳朴的农民黑土,最后赢了白云那种“我好歹也是个名人”的劲儿。

这是赵本山一贯的风格。

站在农民政治正确的立场上,讽刺的是“想装大尾巴鹰还没装像”的对象。

这其实也符合春晚一贯的立场。春晚的政治正确,是老北京、老天津、老东北的淳朴范儿,早年春晚,对那些刚富起来有钱的广东口音相当不友好。前几年《暖冬》,冯巩就是个在天津苦等金玉婷从美国归来的主儿。这种“还是我们家乡好,你们都别装了”,是春晚一直秉持的政治正确,所谓“老百姓”范儿。



其实同样是以本身的淳朴讽刺浮华与虚假,赵丽蓉老师早年作品也如此,“司马光砸缸”、“这就是不让人好好说话”,等等。但赵本山的范围更广域。

谁还记得《昨天今天明天》的开场?

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谢谢

就是用农民视角顺口溜形式,描述外国乱套,显出中国稳定。这段话不为搞笑,是有政治任务的。

他的小品在褒谁贬谁,想哄好哪个群体,应该一望而知吧。

注意一个细节:范伟被赵本山讽刺道貌岸然的时候,好几次都戴了金丝眼镜或者穿了很潮的奇装异服。

周星驰其实也很喜欢站在草根立场,搞戴金丝眼镜或者穿着衣冠楚楚的人。

更早卓别林也经常对付那些大肚肥肠的资本家。

但其他喜剧演员,通常是故作柔弱,来显得金丝眼镜或资本家们蛮横,只有赵本山,会很理直气壮地用农民身份,去正面回击他们(范伟的时装设计师、秘书等角色,小沈阳那个裙子穿跑偏的服务生)。

再多就不好说了。大家懂就好。


user avatar   zuo-bao-gao-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鞭子》《拜年》讽刺了很多现象。

《红高粱模特队》讽刺的是脱离实际的盲目的崇洋媚外。

《策划》讽刺的是炒作,那句“以后在文艺界怎么混?”简直不要太犀利。

还有《卖拐》讽刺的那种被忽悠了还谢谢的人,比如现在信传销的、信非法融资的。

《钟点工》讲了老年人在城市生活中的不适应和寂寞。

《送水工》讲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还有很多作品我就不说了,怎么可能是靠丑化农民和残疾人作为主要笑料的?而且我也不觉得他丑化了谁。哪位大哥在看完赵本山小品之后,对农民和残疾人的观感变差了?

——————————关于赵本山的小品——————————————————

赵本山小品里的正面意义非常重大,将很多现象、道理,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谓是“笑果和效果两开花”。当年都是赵本山在春晚造梗,网络流行。

近年的很多小品,立意上也很好,也是想达到讽刺丑恶、或者弘扬正能量的“效果”,但无奈整个本子基本都是强行煽情,没有相应的才华,将艺术和现实结合起来达到小品应有的“笑果”,自然在“效果”上也是大打折扣,我们才觉得十分尴尬,进而反感某些小品。所以现在是网络造梗,春晚拾人牙慧。

说白了,团队不行,本子不行,表演也不行。

—————————————关于是否丑化——————————————————

那么赵本山小品里面是否有残疾人和农民的形象在?又有没有进行丑化?

无疑,赵本山小品里面模仿过残疾人,但是我没看到他对残疾人有任何恶意,我奶奶也是半身瘫痪,但我奶奶每次看赵本山的小品都笑的合不拢嘴。因为她知道,赵本山又不是来丑化残疾人的,这只是一种“乡土”“无害”的模仿。如果这个时候,你整个什么“人权”之类的政治正确,套在当时的中国和当时的赵本山身上,显然是不适合、脱离实际、忽略中国传统和现实的。

至于农民,赵本山的角色大部分都是农民,我只觉得很可爱,白云黑土很可爱,赵老蔫也很可爱,大概没有人会觉得赵本山丑化了农民吧。。

所以,我不觉得他的作品是靠丑化农民和残疾人为主要笑料的。他的作品里面,对残疾人的模仿并不多,我记得《策划》里面有模仿残疾人走路,也挺短的,如果说是主要笑料,我觉得也太一叶障目了。


user avatar   tao-yun-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user avatar   NLSZ-an-ha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相关话题

  为什么现在小品越来越不好看了? 
  怎么看待黄宏小品中「我不下岗谁下岗」等类似台词? 
  范伟和于谦演戏比赵本山和郭德纲好吗?为什么? 
  春晚小品《每逢佳节被催婚》是否没有存在的意义? 
  你听过的外地人对于东北的刻板印象最令你大吃一惊的是什么?实情是怎样? 
  郭德纲和赵本山谁比较厉害,谁的资产多? 
  赵本山的徒弟比郭德纲的徒弟忠诚度要高吗?为什么? 
  怎么看待黄宏小品中「我不下岗谁下岗」等类似台词? 
  如何评价赵本山? 
  怎样评价 2018 央视春晚小品《同喜同乐》? 

前一个讨论
在你心里排第一不可动摇的动漫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特朗普自称已获总统大选胜利,要求美国最高法院介入并停止计票,会得到法院支持吗?后续将如何发展?





© 2025-0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