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进口宝马和华晨宝马有什么区别? 第1页

  

user avatar   ligyoku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91220: C-IASI 结果出来了,除了维修经济性是Poor,其余涉及安全的项目都是Good

2019年6月26日更新几句:

转眼间F35都EOP了,G28新一代长轴三系也发布了,这篇回答仍旧有朋友在赞,我就多说两句,关于最近的一种声音,所谓的“国产新三系减配”。

1.铝换钢~确实换了,前舱覆盖件,以及部分钢结构加强,不是为了省钱偷工,而是为了中保协C-IASI碰撞,美规G20(IIHS)和中国产的新三系G28是一样的,君不见上代三系在产品末期遇上了中保协碰撞实验,结果不理想,然后被喷的那个惨…这一代的国产G28要是有机会和欧洲版G20进行中保协碰撞大比武,你们就该明白了。

2.增重的问题~G28多了加强钢件车身还长了,不增重也不现实啊…一般来说多一厘米多十千克左右,加长11厘米且结构加强,增加的重量我记得没到100kg吧,我觉得这成绩合格合理。

3.前舱隔音棉~就是不需要了,NVH比以前还好,这是技术水平的体现好么?你说欧版车有?那是柴油车…汽油版G20欧洲的也没有这玩意。

4.后排折叠取消~G28费了不少功夫增加后排座椅舒适性以迎合中国客户需求,这种档次的轿车,后排折叠功能本就略鸡肋…宝马就这么取舍了,没啥解释了。

5.这一代的G28,德国总部的高层也进行了试驾试乘,都是各种非常正面的极高评价,中国市场这么大这么重要,减配骗钱的伎俩根本没有可能用在国产宝马上。

~~~~~~~~~~~~~~~~~~~~~~~~~~~

这篇回答至今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感谢大家的关注。我公司内部已经正式传达了相关要求,员工不得在公众场合讨论产品的内部技术细节和质量问题改善进度,因此这篇回答将不会再进行更新了,对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的某些问题也请恕我无法回应了,再次感谢大家。


请勿进行非授权转载。希望转载请先评论区留言,我保留视情况而要求稿费的权利。

利益相关:华晨宝马员工,资深级别技术专员(非研发),由于部门和工作性质可以接触(了解,但不等于非常熟悉)到大多数生产相关环节。
我会尽我所能的客观回答这个问题,肯定也有主观感受,不过绝大多数内容会限于工厂生产相关的范围内,涉及市场反馈、营销以及客户体验等方面由于不是非常了解所以不会多言,以免贻笑大方。
以下观点仅限于比较进口宝马和华晨宝马,请勿过度延展。我谈的是我了解的华晨宝马厂和德国宝马集团,是华晨宝马生产的汽车产品,不谈“德国制造”信仰和原装情怀。
-------------------------------------------------------------------------------------------------------------------------

1. 零部件采购来源以及供应商

楼上有的朋友已经提到,宝马集团是全球化的高级汽车生产商,零部件采购必然是全球化的,华晨宝马(BMW-Brilliance Automotive,以下简称BBA)也不例外。
对于BBA来说的进口零件,一般是从德国的物流包装工厂采购,但是源生产地不仅限于德国,还有来自捷克、波兰、中国(是的,先出口去德国再进回来)等其它地方。对于宝马的某个工厂,生产零件会来自全球各地;对于一个宝马的零件供货商,其产品也会供应给全球多个宝马工厂。
而BBA的本地供应商,也多属于宝马集团的全球采购框架之内,标准和要求统一无差。绝大多数的本地供应商都是宝马集团全球供应商在中国的独资企业,尤其是重要部件(排序零件等),如德科斯米尔、采埃孚、佛吉亚、李尔、本特勒、丰田纺织等,本身都是宝马的全球一级供应商,且他们之下的很多二级供应商和原料来源也受到宝马集团的采购策略控制。
也有BBA在中国独有的供应商,但是采用的审批权也在德国。对于这一类,其实控制的更为严格,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对他们来讲是很严重的,不能把责任往总部层次上推脱,分分钟可能被切掉,所以这一类的反而更容易沟通、控制和改进;不像某些全球御用一级,有时还会反过来给主机厂脸色看,出现问题的时候常有嘴脸就是:“德国总部都没说这是个问题啊,你们BBA咋那么挑剔呢?”
简单的说,进口的零件全球各个工厂都用的是一样的,本地供应商也处于统一的全球标准之下,质量可控,具体对比德国的话肯定会存在某些差异但是绝不代表质量差(下文还有其它角度的证明和补充)。

2.关于核心部件

发动机组装于BBA的发动机工厂,是宝马唯一一座欧洲以外的发动机生产地,缸体缸盖为德国进口,曲轴为厂内加工,凸轮轴国内采购;所有精密加工、检测设备均属于集团内最高标准;目前生产N13/N20系列发动机。新发动机工厂正在建设,未来产能会翻番,建成后将具备发动机整机生产能力(将包括铸造)。目前N55型的发动机为整机进口,不是国内干不了,而是因为走的量太少。
车桥和变速箱目前由采埃孚提供,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估计不会高,BBA铁西工厂内有采埃孚的装配车间,这种跟着宝马建厂的形式在全球其它地方也同样存在,未来的车桥供应商可能还有本特勒。
电子控制单元有进口也有国产,国内供应商也是比较牛的厂,譬如联合电子

有人说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均为国外装配后进口,是不符合目前情况的。至于核心技术的转让,不涉及生产环节,在此就不讨论了。还有,据我所知N20发动机的设计,有一部分并非出自宝马集团,而属于欧洲某家专门的发动机设计公司。

3.华晨宝马的生产条件:车身及涂装

BBA的铁西工厂可以说是宝马全球最先进的工厂之一,理念先进、设备型号新、自动化程度高。冲压件生产基本不需要人工操作,模具全进口,加工精度非常高;焊装工序的各个生产单元基本全是工业机器人,放眼望去都是灵活的机械手臂;涂装车间同样,高自动化程度,原料全进口,环保标准极高,检测判定有专业仪器和指标,从生产的硬条件上来看绝对一流。
(下列车间照片摘取自公开媒体的报道)


以上这几大生产环节,加工基本都是自动控制,指标量化,人为操作影响因素很少。
看有的回答里提到说BBA生产的车身钢板比进口的薄,我就只能呵呵了。

4.装配生产环节

把这一块单独拿出来说,因为总装车间是生产员工参与程度高得多的环节。
BBA的铁西工厂生产3系和X1车型,装配线的操作控制早已不同以往,标准化工具的使用和各种防错措施才是装配线现在的状态。小到一颗螺丝的拧紧,扭矩和进深都由电动扳手设置,不到位或者异常会直接报警;关键零件、订单化配置零件在安装前都会扫码确认,错装零件的可能性极低;一道工序的动作未完成,线旁计算机直接报红灯,是不允许进入下一道环节的。
曾经有段子说:德国的工人拧螺丝,规定是3又3/4圈,他就能一丝不苟的完成;而国内的工人拧,会觉得差不多就得了,3圈半也可4圈也可,最后就会出现质量问题~这样的情况,起码现在是不会在BBA出现了。
BBA生产线上的工程师和技师大多数都有派往德国进行3个月以上培训的经历,现在也有很多已经服务公司5年8年10年的老员工,论经验的丰富可能还不如德国的同事们,但如果说态度,其实是非常认真和严谨的,为什么? 第一是在经验不算非常丰富的条件下,任何疑似问题都会当作真正的问题来看待和处理,以免出现遗漏或错误;二是很多人其实很珍视手里的这份工作,出了问题是有很多人在后面等着补你的空缺的,BBA在沈阳的生产员工招聘从来都是场面火爆,对于很多生产线上的兄弟姐妹来说,这份工作真的挺不错,他们是不会拿饭碗开玩笑的。
也就是说,工作内容有量化的标准、有防错机制、态度也是认真谨慎,这样的生产线我认为不比国外的差。不过德国工厂经验确实更丰富,对问题的判定有时更为精准,有的时候出现异常也还会允许车辆带着红灯下线之后再返修解决的,而不像国内产线上出现红灯报警基本都是直接停线检查……差距还是有的。

楼上有人提到了曾经的第一代国产E90,与国外的E90存在感受差异。我想说的是,早期的国产宝马进口零件比例非常高(早如E46基本只有轮子是国内装的)……不太能称为“国产”,和进口的差异要比各位想象的小得多。车主感受存在差异的原因,我觉得很难说出在国产二字上。
--------------------------------------------------------------------------------------------------------------------------
评论里有一位说:买辆德国原装宝马拆了再装上就知道什么叫“德国制造”了……懒得回复,该评论我已经删掉了。在这里多说两句:(1)对于BBA的工艺工程师们来说,他们不用拆原装的就已经能知道德国生产是何种状态了,每一年、每一个车型都会有同事专门去德国学习揣摩、回到沈阳再和德国的资深技术人员们一起试装好几个批次的样车,然后在量产的过程中继续优化改进,和德国工厂的同事们保持交流和沟通。总会有一个个的问题出现,也一直在有人在努力地逐个解决。(2)通过“拆了再装上”这种手段来找差距?说出这种话的人完全对整车装配工艺没有基本的概念和了解~进口车要是有个螺母难拧下来会有人说是德国工艺到位、力大料足,国产车同位置的螺母也难拧就该有人说工艺有问题上紧扭力过大或者螺母内纹加工水平不过关了,其实呢是同家供应商同批次的螺母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扭矩控制。(3)虽然我强调了装配工艺的专业性,但是必须承认每辆车上都会有装配/零件的瑕疵点存在,会引起一些细致的车主们的注意,带来或多或少的不愉快感受,宝马集团内部包括BBA都在努力的去改进这种问题,已经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争取向业内更高水平的同行们看齐。我们的产品不是完美的,不过我们每天都在努力把产品变得更好一点点~也许过了一段时间您已经看到了改善,也许现在我们还在解决您抱怨的问题的路上。

5.质量控制和测试

质量控制的前提是标准,满足各国的产品标准是基本要求。宝马集团有标准,内部的标准是适用于全球工厂的,BBA无法例外,必须执行~无论哪个国家的工厂,始终强调的是“宝马制造”。而在具体的判定上,由于宝马的售价和市场定位,相比于其它厂商的经济车型其实是给质量成本留出了更多的余地的,直白的说,就是宁错杀不放过,严格的标准下多报废点儿可以忍受~出厂检验环节甚至还要稍高于德国工厂,大的性能问题肯定不能有,生产线上对缝隙、段差、异响等细处问题的重视也不比德国差(我自己感觉是比德国还挑剔),路试比例更高,奥迪特的同志们功力高深。

以上是限于宝马内部比较而言的,数据上来看BBA的生产质量在集团内部确实名列前茅,但扩展开来横向对比,其实在质量控制环节上我觉得某些日系厂商做的更为周到和严苛。宝马车轻微异响和做工细节不太好的反馈不算很少见,而我见过雷克萨斯和英菲尼迪的内饰做工,着实厉害~最近两年宝马集团开始全力处理这种严重程度不见得非常高但是会影响客户体验的各种小问题,BBA也被各种客户体验相关的质量变更折腾的够呛,希望将来所有的宝马车在这方面都能更进一步,但是需要时间。

6.中国特色和与德国的差别

当当当~以上写了好多,基本都是在论述进口和国产的相同点,利益相关小软文的感觉(其实我说的是真的,各位自己感受吧),现在我们来说说中国宝马的特点、和德国产确实有可证差别的地方。
最直观的就是中国特色长轴距了,同样的平台,同样的3系,Li就是中国特有BBA独家了,虽然设计也是出自德国,但是由于设计上长轴和标准轴的差别,有一部分零件确实是中国独有的,这一部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B柱之后、后备箱之前的一段距离内,车轴、内饰的尺寸、后门以及一些车身附件都有变化,也会直接影响车辆操控和乘坐感,两者间的权衡见仁见智,不过这类事情各大评测上也都有描述了~中国的车主们有自己的口味,市场这么大,德国也是必须迎合中国客户的,要不怎么能多卖车。(p.s.标轴和长轴的3系都是BBA生产,也包括335~才发现有人不知道这个事情,还在言之凿凿的拿标轴车型或者335说事。)

标准3系

长轴距3系

第二点,稍微隐蔽一些,关系到设计变化和问题改善~国产宝马的进口零部件比例还是不低的,而熟悉汽车生产的朋友们都知道,在一款车的生命周期之内,会有持续不断的零部件变更和优化。BBA使用的进口零件,设计变更指示源于德国设计部门,考虑到执行流程和进口运输周期,客观来讲很多优化变更的执行都会稍晚于德国工厂,而这就会导致某一时间点的具体变化上,国产宝马会出现些许的滞后。例如为了改善某个部位的颠簸路况下异响,3月的时候德国设计优化了零件,5月份的时候德国工厂就已经开始使用新零件消除此问题了,而同期5月的国产宝马可能还在使用原有状态的零件,直到6月才能够实施切换。
第三,中国的具体使用环境会导致的问题。德国的研发设计们毕竟不是全能的神,不能完全了解中国的环境和工况,有些情况下会出现同样的零部件设计同样的生产标准却只在中国出问题的现象~譬如油品质量、路面条件、雨水乃至灰尘都是有中国特色情况的,这样导致的问题出现售后反馈之后,就只好针对中国的情况作出单独的优化和问题解决措施。“中国特色”问题发生了的时候,难免就会给客户造成“国产不如进口”的印象,而一旦这种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其实又恰好变成了国产宝马的一点点潜在的比较优势~例如:目前BBA准备中的新车型,会采用特殊的空调滤芯以期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气味/清洁度),这是中国市场专有的配置。

20150420_更新一下VOC(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问题:

评论中很多朋友提到了宝马的车内气味,正好近期我司也有相关的调研和动作,所以更新一下这部分的内容。
车内气味大,尤其是所谓的“新车味道(New car smell)”是很受中国车主诟病的一条问题,2014年第四季度的车主质量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我想说两个前提:1.车内VOC标准目前还未出台国家强制标准(今年底可能会有),都是各个汽车企业自主控制,所以的确有品牌间差异; 2.不同区域市场的用户,其实对新车气味的态度有差别,譬如北美的一些车主们觉得新车的味道本身就是购新车体验的一部分,但是在中国,车内挥发性气味绝对是减分项。
第三方市场调研结果也从相对宏观的角度证实了国内BMW车主的好恶,所以BBA在此基础上已经开始了针对中国客户的改善行动。目前的措施方向主要三方面,是严控内饰一级供应商,逐渐扩展到二级供应商,原材料使用、实验认可乃至库存方式都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是新车型开发制造过程中已经把VOC列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材料的选用标准提高,对有些气味大户材料进行了更换;是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优化,包括滤芯、风道结构等都有改变;四是销售/售后,对4S店新车的清洁方式会有指导性的变化更新,并且将来可能还会提供专门的车内除味服务(要看内部实验结果)。

以上的这些是BBA开始做的事情,进口宝马将来未必会全部同样施用,不过进口车运输周期长,会多点儿时间在路上散散味儿:)
解决VOC问题从长远看涉及到了整个供应链控制、研发过程还有售后,效果凸显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强制标准出台后也许还有调整,不过请大家相信中国这个宝马全球四分之一市场的巨大力量。

------------------------------------------------------------------------------------------------------------------------
7.小结以及一些个人观点

这也算是我在知乎上的最长回答了,能有所言心下窃喜,如有偏失不胜惶恐。
以上我想说的是,进口宝马和国产宝马是有差别的,但是差别的地方其实和很多“钟爱德国原装不需要理由”的朋友们想的不太一样,我不认为目前国产宝马在质量上逊于德国进口,差别不等于质量上的绝对差距,BBA是也仅是德国宝马集团在中国的生产工厂,具体到产品上无论优缺点,只要是敢顶着蓝天白云标出厂的,宝马就是宝马
德国宝马的优势在于长久的积累,更多的体现在设计的细节、标准的定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还有按部就班的成熟体系上。想全方位的学习追赶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而仅靠一家生产型的合资主机厂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如要再延伸到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中国汽车崛起之类的话题高度,请恕我眼界不足,暂不能提出更多的见解。

补充一点题外,华晨汽车和华晨宝马两者,除了资方背景之外其实是各自独立的体系,华晨汽车一路走来,自身坎坷变动颇多,可惜华晨宝马也不能对其提供什么大的帮助,在诸多地方受到德方限制。

谢谢。




  

相关话题

  汽车里的“五油三液”是什么? 
  李彦宏称智能交通可使 5 年内一线城市不再限行,10 年内解决拥堵,你认同吗?未来智能交通会如何发展? 
  汽车故障代码为何需要通过专用设备读取,而不是通过仪表盘或者中控屏幕直接反馈到驾驶员? 
  中国汽车产业用「市场」换到了多少「技术」? 
  从「推动区区几十公斤的一个人移动,要驱动几吨重的铁物」的角度看,人类在汽车上是否走偏了? 
  怎么看待汽车圈两位车评人大保健(韩路)和YYP(颜宇鹏)的因为添加剂在微博争论以及牵扯出的半价借宝马? 
  从事汽车 NVH 这块的就业前景如何? 
  高配艾力绅和低配塞纳选哪个? 
  奥迪是否称得上是和宝马、奔驰齐名的国际豪华品牌? 
  开车撞人后怎么处理最理智 既能救助伤者又不会被讹?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央视实验比较同价中日电饭煲结果国产不差」这一新闻?
下一个讨论
员工年薪 30 万时,如何发工资会交最少的个人所得税?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