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于NGO圈有几年,想说国内圈内著名的NGO真心在圈外没几个人知道,并且的确也不是太多。
洪嘉君说“国外看重项目的执行和完成,而国内着重项目的设立和推广“,我觉得这算是部分真实~而且国内的环保NGO普遍这种倾向比较明显,当然内外因素都很多。
关于著名机构有哪些,完全是见仁见智,如果你稍微留心一下会发现在各个领域都有大大小小的NGO,它们多数服务于教育、扶贫、环保、弱势群体等方面。
我愿意讲讲各类机构的运营模式,其实草根NGO和民营企业运营没有太大不同。
公益也是有产业链的,如果根据产业链来划分运营模式:
1,做公益产品的运营
这一类组织其实挺多的,但是大家一般不是特别注意,基本比较多的在做公平贸易。像笃挚银饰、乐创益、shokay之类的都是这样的组织。
不过,这类公益产品往往都是手工制品或者比较限量,组织生产者制作生产往往需要更大的耐心。
2.直接做公益服务的机构
这样的组织,是我们经常意识中想到的那些,大量存在,活跃在各个领域。助学的像是比较早期的青基会(希望工程)、真爱梦想、百年职校等;扶贫的像是北京富平学校、四川海惠助贫;帮扶弱势的有很多,像济慈之家(视障儿童)、北京利智(智障人群)等等。不胜枚举。
也有一些新的公益服务类型,比方说科学松鼠会、中外对话、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公众环境信息研究中心,服务方式比较创新。
3.做资助、公益创投、孵化、行业能力培育的机构
能做资助一般都是行业大机构,有实力的基金会,当然也不乏比较创新的机构。
比较代表的是有人提到的SEE基金会(阿拉善,最近转型做环境机构创投)、南都基金会、NPI恩派等
4.做能力建设、咨询的机构
这个是适应发展需要出现的机构,这一类里也有不同类型。
有像SRI社会资源研究所这类做行业研究咨询的,也有像惠泽人、益云、ABC美好社会咨询社这类做能力咨询的。也有一些做CSR咨询的机构,像和众泽益、瑞森德。这类机构往往都不大。
5.多元发展的机构
不过,和企业一样,NGO也有比较复杂的,就是不太能说它是做产业链中哪个环节的事的。
这类组织往往也比较大型,这类的像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壹基金。
~~~~~以上为2013年3月1日发布~~~~~~以下为2016年修订~~~~
经乐创益官方说明,该机构属于直接进行公益服务机构
最近两年社会创新浪潮席卷各处,机构跨界和类型变得比之前复杂了不少、机构绝对数量也大量增加,社会问题也在演化,索性上述13年叙述的机构大都还活着,其中一些转型和发展还很看好。
另外,上述内容对医疗、养老、艺术等特定领域里的机构叙述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