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古代的平均寿命很短,而先秦诸子百家的寿命却很长呢? 第1页

  

user avatar   long-yun-49-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代的国医大师寿命还都很长呢,猜猜为什么?

是因为喝药酒?还是因为打太极?


显然都不是!

而是国医大师评选标准中有一条硬指标“必须是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55年以上”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搞学术,尤其是搞政治学、伦理学这样纯理论的,必须得熬到一定的年龄,才会有像样的“成果”出来。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先秦时期的士人,你主要钻研“瓢学”。在你年轻的时候,你没什么名气,周围也不会有人来向你拜师学艺,此时的你只能苦心学习与思考(子曾经曰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经过若干年的积累,你的学术理论有了一定的进步,也开始自成体系了。于是你打算走出去宣传你的理论,你身边的乡党成为你的首要目标。乡亲们冲着你“肉食者”的身份,多多少少会给你点面子,就这样你收获了第一批“信徒”。

你逮着这批最原始的信徒,不断强化洗脑,让他们对你的理论深信不疑,培养死忠粉,并且下发任务,每个人必须发展自己的下线(子曾经曰过:有教无类)。此时的你,算是事业的关键期,必须带队去各大野区涮名声(与其他诸子开展学术辩论)。

当你的团伙达到一定规模后,你就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将理论付诸实践。在当时想要实践自己的理论,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获得当政者的青睐,任命你为官员(子曾经曰过:学而优则仕)。即便没有被任命为官员,起码也要得到统治者的礼遇。如果这两项都跟你不沾边,那对不起,你不配被称为“瓢子”。

想要获得统治者的垂青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要么你的学术理论恰好符合统治者的胃口,例如商鞅、张仪、李斯等人。要么你在野区刷出来很大的名声,搞的君王不得不装装样子对你礼遇,例如孔子、孟子、荀子等。

以上基本程序走完,你的年龄就不会小了,如果你的寿命没有超过平均寿命一大截,基本不可能成为“子”。所谓的诸子百家很长寿,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现象。

稍微总结一下:

20岁-30岁:潜心学问;

30岁-40岁:开宗立派,广收门徒;

40岁-60岁:带队刷怪或浪迹于各路诸侯王廷;

60岁-驾鹤西游:客死异乡或回归故里,升华学术,笑看人生。


user avatar   jie-zhi-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篇幅略长~)

勉强回答一下:

因为你叫得出来名字的“先秦诸子”,除了道家的庄子之外,全都是社会上层,无论是出身就是贵族,还是后天努力改变自身阶层,都是社会前1%的存在,与一般大众相比说句“养尊处优”真不过分,毫无生计的忧虑,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不治而议论”,真正意义的“无案牍之劳形”,他们活得比平均寿命高,真不是什么“意外”

全社会前1%的人,使用“平均寿命”为标准,极其不科学。

古代春秋战国平均30岁的“平均寿命”,是“早夭”以及社会90%的普通人拉低平均值,这些绝大多数的人在乱世无法“寿终正寝”,实际上如果物质条件允许,古人活到55~60岁并不意外,而先秦诸子们,毫无后面的担忧,各个“吃香喝辣”(在春秋战国生活标准下)。

作为一个生物狗,我从来不太相信什么“人生境界”促使人长寿的论断,长寿绝对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一定的心理基础(心情舒畅),而先秦诸子全都具备,下面一个一个说:


儒家:孔子,73岁

抛开儒家思想在后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其他情感因素,孔子本人生平在春秋战国还是比较“励志”的知识改变命运案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司马迁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本身算“没落贵族”,其父叔梁纥已经地位不高,作为大力士举城门的故事广为人知,不过家庭已经不是贵族了,而且很早去世,孔子年幼贫贱,但是迅速通过效忠季氏走入上层,做官颇有业绩,很快做到“司空”。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司马迁 《史记 孔子世家》

在鲁定公14年,已经是“大司寇行摄相事”,打个不严谨的比方,已经是鲁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话事人”,代理宰相。

敢问春秋战国时期“平均寿命”的百姓们,有多少能到这个位置?这些先不提,我们看看孔子的“年薪”是多少,司马迁的《史记》里面记得明明白白的:

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

——司马迁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的“年薪”是“奉粟六万”,在鲁国是这个待遇,周游列国也是这个待遇,齐国、卫国都给了孔子这个待遇。如果,春秋战国中那些“平均寿命”的普通人,都能年薪达到“粟六万”的标准,那么平均寿命也会大大提升。

大家不要觉得孔子在陈、蔡挨饿的经历是“常态”,这些事情都是“反常”的,或者说在孔子一生中不太常见的情况,常见的情况是庙堂之高,常见的情况是衣食无忧

我们看看孔子平时,都是怎么样的生活,《论语》里面一大堆: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论语·雍也》

原宪做孔子的“管家”,然后孔子给他“九百粟”,原宪嫌多而推辞,孔子说,多的话就给乡里的人吧。(毕竟是年入粟六万的人,九百都不往眼里加)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读《论语》的时候,读到这一段什么感觉,我反正是脑补不出来什么“至圣先师”,我脑补的孔子如下图

我如果穿越到春秋战国,我眼中的孔子肯定是上图形象,一个穿金戴银的土豪,还很有文化。真是出手阔绰。然而孔子“周济”自家学生,早就不是一次两次:

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雍也》

这个物质条件,绝对全社会前1%的存在,甚至前0.1%的存在,春秋战国时期,2000万中国人口中,能达到孔子水平的,能有2万人就不错,他们的平均寿命长一些,难道不正常?

除了“主业收入”之外,孔子最成功的地方是他拥有很厉害的“副业”,现在提到孔子,就是“至圣先师”,是“私学始祖”,然而私学很多时候恐怕不是“无偿”的: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 述而》

过去两千年中,无数大儒对“束脩”具体是什么争论不休,常见说法是“十条肉干”,也有成人礼或者泛指一般“见面礼”的说法。如果“十条肉干”说法为真,按照史书上面弟子三千的描述那么孔子家基本能开肉店(不夸张)。即使不为真,即使见面礼没那么夸张,孔子“副业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毕竟已经名满天下的老师,弟子众多。

说个不恰当的比较,即使单说收入,知乎所谓“年入百万的大V”们,没几个能达到孔子当年的水准和地位的。(如果有的话)

最后,孔子是不折不扣的“肉食者”,这一点请不要怀疑,在春秋战国时代,和一般百姓相比,孔子伙食算是很不错的: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礼记 檀弓上》

《礼记》这段故事很著名,子路死的时候,被砍成肉酱,使者又比较KY,情商一般,大概没注意孔子在吃肉酱,报告子路被砍成肉酱,导致孔子直接把肉酱倒掉了。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论语 述而》

且不说孔子父亲大力士(活76岁),基因应该不错,就这后天的物质条件,也超越99%同时代的人,长寿太正常了。“平均寿命”永远是被数量占绝对主导的老百姓左右的,到了孔子这个级别,“平均寿命”就不是个“限制”了,他享受了太多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的条件和待遇。

儒家:孟子,84岁

到了孟子,生活更“惬意”了,战国中期的齐国,已经有了专门的“稷下学宫”,孟子养活自己甚至不用“从政”,不用参与政治: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邹衍、淳于髡、田骈、接舆、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司马迁《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齐宣王这个行为记得明明白白,类似孟子等战国时期“文学游说之士”,甚至不用做事情,可以“不治而议论”,享受“卿大夫”级别待遇。

这显然不是正常人享受得到的,孟子可能还有更多的物质待遇。待遇好到周围的人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孟子 滕文公 下》

彭更说你在诸侯国中吃完这个吃那个,然后身后几十辆车跟着,还啥事不干,是不是太过分了?当然,他被孟子怼了,孟子觉得符合大道,尧舜得天下都不多,不符合大道,那么多拿一碗饭都不行。

当然孟子可以觉得自己“理所应当”享受这个待遇。但是春秋战国老百姓,那些“平均寿命”的普通人,可没这福分。他们有徭役、赋役,可没法“不治而议论”,不能啥事不干,出门就有一个豪华车队跟着自己。

而且孟子还是有点“喷子”属性的人,没事就“怼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在魏国,怼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

在魏国,怼梁惠王(“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也。”)

在齐国,怼齐宣王(“王顾左右而言他”)

怼杨朱、怼墨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如果你能够名重天下,能够完全不为生计担忧,能够享受到古代大夫级别待遇,出门有个豪华车队,业余时间就骂权贵(对面还不敢把你怎么样),你也能活84岁,相信我。这和人生境界云云,没有任何关系,吃喝不愁,锦衣玉食,还心情舒畅,基因差一些,也绝对有活到70岁的机会。

儒家:荀子,75岁

荀子同理,他也在稷下学宫待过,而且他在稷下学宫的时候,已经是“祭酒”,以“学术圈宗师”的地位存在:

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司马迁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

后来被人陷害,回到出国,通过春申君拿到了“兰陵令”,这可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活得长一点,不奇怪吧,再说儒家得到“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皆不应命。”的曾子也活了73岁, 你不会觉得他也是“普通人”吧?

平均寿命对社会前1%的人真是不适用的。

儒家还算是“政治失意”的团体,你如果看看法家诸子,他们基本只要不卷入政治斗争,全都能活到60岁以上,因为他们的物质条件更好!


法家思想、理论虽然受到后世学者诸多批评,不过法家的“霸道”取得政治实践上的空前成功,春秋战国各国变法,皆是法家人物主导,法家人物基本都处于庙堂之高,寿命长过于正常,大多数早死都是卷入斗争。例子比比皆是:

法家:管仲,78岁

至于管仲有多有钱,司马迁在他的列传里给他写的明明白白的,他是真的可以和诸侯“比富”的存在,毫不夸张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反坫是一种宴会用具,一般诸侯才会有这种装备。管仲自己用,而且富可敌国的存在。不管齐国人是不是真的觉得这是管仲应该得到的待遇,管仲实际上享受了恐怕是中国前0.01%的待遇,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没有的生活条件。他这个生活条件,换一个其他人来,也能活到60岁以上。

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于晋。王以上卿礼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毋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

除了物质财富外,管仲心情应该也比较舒畅,周天子都对他恭恭敬敬。有一天,如果你富可敌国,联合国秘书长对你待若上宾,你也可以冲击79岁的寿命,退一万步讲,你到管仲的这个级别,即使真得了什么疑难杂症,自有人遍访天下名医为你治疗的。问题是,当时有几个人有管仲这个条件

法家:李斯,76岁(为赵高所害,不然稳稳80+)

如果一直在蔡郡做一个文书小吏,李斯恐怕活不到76岁,不甘贫苦,拜师荀子,投奔秦国,最终位极人臣,才是真正的“长寿”的原因: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李斯在秦国迅速取得信任,从客卿到廷尉,再到丞相。至少从中年开始,他过的已经不是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思考的早就不是生计,而是自己在历史中的地位。即使晚年被赵高害死,依旧活了76岁,如果他还是那个小吏,恐怕难以高寿。

商鞅同理,死时57岁,如果善终的话,妥妥60+。不说别的,就商、於十五邑封地,他的收入恐怕在当时,算前1%的存在。这些法家诸子,真正的“有钱人”,而且权势熏天,只要不是死于政治斗争,长寿太正常了。

还不算还有韩非这种本身就是“贵族”的人。他们这些人早就没有生计问题,怎么可能活不长久?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先秦诸子,养尊处优,而且基本很少卷入战乱(属于文士),如果还达不到平均寿命,那才是见了鬼了

不只是法家,诸子都是如此。


阴阳家:邹衍,74岁

一提到阴阳家,很多人就觉得是“跳大神”的,不过,实际上,阴阳家创始人邹衍在战国,不要说普通人,他享受的很多士人都享受不到的待遇,《史记》记得清清楚楚:

是以驺子重於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於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

——司马迁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

各种诸侯王(魏惠王、燕昭王)、重量级人物(平原君等)甚至对他执以师礼,这些人根本都是诸侯座上客待遇,怎么可能用平均寿命来衡量呢?他们活70岁,都不算长的,这些待遇能够普及到大众,平均寿命也会有60~70岁的。


兵家、纵横家两家不再多说,他们和法家诸子类似,很多人都是庙堂之高,早就不考虑生计问题,而且待遇优厚。

纵横家:张仪 63~69岁

苏秦、张仪等生卒年还有争议,不过保守估计也至少活了60岁以上,他们也都根本不是“普通人”: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魏因入上郡、少梁,谢秦惠王。惠王乃以张仪为相,更名少梁曰夏阳。

——司马迁 《史记 张仪列传》

客卿待遇和一路升迁,他们早就不再是普通大众,活得久一些很正常。

兵家:孙武 75岁、吴起 59岁(死于政变,不然稳稳60+)

兵家自然不用说,孙武、吴起都是当时名将,前者险些倾覆楚国,后者一生不败,都有兵法传世:

先秦诸子很多“起点”就比一般人高,这里的吴起、前文中的法家韩非以及后面要提到小说家的屈原都是如此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你现在能够在史册上看到吴起,很大程度上也和他年少时家里有钱有关系,穷孩子家根本让吴起这么折腾。真是穷孩子出身,早就饿死在外面了,而吴起凭借“有家可败”活了下来,才有后面兵家先圣的传奇。


小说家:屈原(62岁,自杀,不然估计稳稳70+)

我们要生在春秋战国,“拼爹”可拼不过屈原,屈氏本身就是楚国大族,和楚国王室是“本家”,年纪轻轻就任重要职位,虽然官职现在还有争议,从秘书长到副宰相(令尹副职)说法都有,但是绝对不是普通人: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他们的条件,远比普通人优越得多,没有赋役,不用上战场,在后方无论是伙食、住房甚至是出行,都比一般人便利太多,毫无生计的忧虑。


医家:扁鹊 91岁

先不说医家可能比较重视“养生”,就说他们的待遇,也不是一般人有的,诸侯像款待先秦诸子一样对待他们: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適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他曾经救活过虢国的太子,曾经受到过齐桓侯礼遇,而且名扬天下,自然不是普通人能够达到的程度。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不说别的,你当医生,如果当世无双,能够“救活死人”,救活权贵的公子,医术高超,你也能活到90+。问题是,古代有几个扁鹊这样的人?平均寿命怎么可能都像扁鹊一样?


墨家:墨子,92岁

很多人觉得墨家生活不好,实际上并不是墨家“条件不允许”,而是“刻意以此训练自己的意志”,这是墨家自己的主张,墨子并不为自己的生计有任何担忧,反而乐在其中,作为“巨子”,墨家弟子收入是要交给他的,他一点不缺钱

墨子子游荆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耕柱子处楚无益矣!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子墨子曰:“未可智也。”毋几何而遗十金于子墨子,曰:“后生不敢死,有十金于此,愿夫子之用也。”子墨子曰:“果未可智也。”

——《墨子 耕柱》

耕柱自己不敢吃好的,却把十金直接交给墨子,害怕违反墨家的规矩,被巨子处死。墨子是完全可以过得花天酒地的,他根本不缺钱,但是他的思想是通过朴素的生活约束自己,然而他绝对不存在任何生计问题,所以墨子能活92岁并不意外。


所以,结论很明显,社会中前1%的人活多久,和全社会平均寿命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他们享受到的条件,远远高于同时代的普通人,他们的寿命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平均寿命,也不会因为乱世而活得更短,他们的阶层基本超越时代的限制。

大家想要像先秦诸子一样“长寿”,应该:

学习他们的人生境界和精神追求(×)

努力达到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

你在哪个时代,进入社会前1%,大概率都会活得比平均寿命短长很多的,虽然不是100%。

对于某些物质条件不好,却无心努力改变命运,毫无行动,在键盘上“愤世嫉俗”,鼓吹自己“人生境界高”,宣传以此活得更好的、活得更久的、这些故作清高之徒,李斯年轻时候的话可以原封不动的送给你们: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史记 李斯列传》

他们真的活得还没有两千年前的李斯明白。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user avatar   wang-ming-47-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直接问,孔子40岁就死了,还能不能成为孔圣人?

孔子是公元前551年人,30岁时刚刚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而立。

但直到40岁,孔子仍旧没有过大的成就。他要这时候死了,历史压根就没这人。

孔子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广收门徒,这些都发生在孔子五十岁以后。

如果孔子50岁的时候死掉,他同样不可能有现在这样大的名气。


不独独是孔子,再说孟子,有关孟子的记载和细节,同样大多在40,50岁以后。

孟子早年,在齐国同样很不得志,连威王赠送的“兼金一百”都没有接受,就离开齐国。

可以肯定的说,孟子40岁要是死了,同样一文不名,不可能成为亚圣。

这还是儒家最出名的两位名人,他们40岁的时候,地位名气远远不够开宗立派。


早死了的人,成不了诸子百家。

这就像战争中早死的人,不可能成为开国皇帝一样。

大家去查古代开国皇帝的寿命,没有一个短命的。

但继承来的皇帝,医疗条件,养尊处优,生活环境优越得多。

哪怕到了明朝,清朝,排除掉夭折,皇帝的平均寿命,也只有40多。


诸子百家是先成为诸子百家,然后才有人知道他。

其实正常算一算,一个学成出师,学有所成的人,最少就20多岁了。

十多年的时间,又能积累多大名气?唯有熬死了同辈,成为上一辈的名家。

这些人才有资格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宣扬学说,培养出继承人和学徒。


孔子,孟子,又或是其他子,我们按照30岁成名,开始收弟子,到40岁。

十年时间,最多教育出一代弟子,这样短的时间,根本没法将学术发扬光大。


古代崇拜名人,崇拜老人,就算是学术,也得有一个好的出身。

各种学术,有意神话创始人,这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现象。

一个短命40岁就死的人,自己都活得这么惨,谁愿意去学他们的学术?

至于战国是不是贵族就都能活60-70岁,查查战国皇帝的寿命就知道了。

这种统计,不能专门去选那些活得久,所以留下名气的古人去举例。


user avatar   phisky-gerord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

伟大的非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德纲老师曾经说过

“健康很重要,把别人熬死了,剩自己说什么是什么”

成为诸子的先决条件就是比别人活得久,墨翟厉害吧?杨朱厉害吧?孟子喷他们的时候,这两位在盒里啦~


user avatar   gong-chang-bai-gao-yue-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单单只看袁崇焕案当然不是冤案,罪行有一码是一码,足够给他吃刀子了,毙个一两回并不很冤。


问题是.....有一大半的勋贵、庸官、阉党、军阀那种动摇国本的应该凌迟几十回,大明敢么?

之前的辽东将领,“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比起袁他们给个七八刀,有啥问题么?


那袁为啥吃刀子?吹最大的牛,打最响的脸了呗。......况且,身处高位本来就很难完全干干净净,谁还没个吃刀子的罪.....

冤吗?不冤吗?emmmmmm.........


高赞举了D的例子,我也举一下表达我的观点,黄克功案知道吧?一个团级干部因感情问题枪杀恋人,他的死确实罪有应得,而且功过不相抵,这一点没毛病吧?

问题是 那吴化文投奔日寇、残害百姓、阻挠抗战怎么算?他罪行够不够大?比起黄够不够多吃两颗花生米? 结局:战场起义,将功赎罪,安度晚年。

少帅放弃东北、不肯抵抗、白赠国土怎么算?不是蝗军满世界开打他就是千古罪人了。比起黄够不够多吃两百颗花生米? 结局:都懂。


这些不是说黄就不该处死了,只是大家一定要知道,双重标准是一直伴随着OO存在的,嘟嘟有罪,揪出来就得死,没毛病,一点都不冤,但真正冤了天下苍生的人逍遥自得,才是另一种冤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福王是被马世英拥立的

鲁王只是监国

唐王素有大志,刚烈有谋,称帝但是被郑芝龙裹挟,郑芝龙投降后,唐王战死。

邵武帝是唐王的弟弟,唐王让他继位,他有不能退让的理由。

桂王是福王之外最名正言顺的,属于正常登基。

靖江王,这是一个野心家+傻缺




  

相关话题

  为什么说中越战争阻止了越南的崛起? 
  古代城市是怎么扩建的? 
  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的生活是怎样的? 
  孟子仁政在当时为何不被采用? 
  一个国家在全球大范围形成价值观、文化的强势输出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假设亚历山大大帝成功征服印度,打到了当时的中原,战国七雄有能力击退亚历山大么? 
  为了推广科普,人类都做过哪些奇葩的事? 
  如何评价王树增将军的历史文学作品? 
  黄泛区出身的人有没有资格指责蒋介石炸花园口? 
  路易十一的「万能蜘蛛」称号的由来?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北美不像拉丁美洲那样有很多欧洲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
下一个讨论
《甄嬛传》中华妃死的时候,她为什么不找皇上对质,而是直接死心撞墙了?





© 2025-01-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