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高赞答案从地理和矿产分布的角度,说了中国因为宝石产量低,所以转而求玉石。
但其实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倒也不完全正确。
一方面,中国出土的各种文物中,带有宝石的东西其实是很多的,不少东西的工艺也很复杂;另一方面,中国人对玉石的喜欢其实很早,玉在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有了不可比拟的地位。
而相比于宝石来说,玉石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玉石的矿藏规模和体积可以很大,可以方便地加工为很多大型的工具或者礼器。
比如最出名的良渚玉琮,重达6500克。其他地方也大量发现过类似玉琮的礼器。但是,换成宝石的话,你很难去找一整块十几斤重的宝石。如果有的话,也不可能如此广泛的应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中。
再往前追溯,在中国史前文明中,各种玉斧、玉刀之类的东西被发掘出来的并不少。这说明,在更早的时期,玉因其相对坚硬的质地和可雕琢的特点,在劳动生产中也被大量使用。应该也是在这一过程中,玉被赋予了很多人格化的象征,然后慢慢再从劳动用具过渡到礼器,最后再上升到文化层面对玉石的推崇。
假如说中国人喜欢玉石,欧美人喜欢宝石纯粹是因为地理因素的话,那么这无法解释为什么宝石在欧美文化中并没有类似玉石在中国文化中一样独一无二的地位——在中国,玉石的文化地位高过任何宝石,而据我所知,在欧美文化中,宝石却没有如此强的文化象征意味。
此外,从地理因素上而言,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西欧地区具有比较好的农业条件,但是矿藏却并不算丰富。特别是宝石——西欧的宝石大都要靠进口,在这个角度上讲,宝石文化也并非西欧的原生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西方其实都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文化。
玉石的特点,一是质地坚硬、触感温润,二是“信”,也就是不可改。所以,中国古代之所以常用玉石作为印玺的原料,也是取玉石一旦损坏再难弥补的特点,算是某种防伪。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面积巨大的古国来说,中央政府的信用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玉石因为其原料大,可以比较方便的加工为各种大型的工艺品,其表现力也更大。而玉与文化、权力的结合,又反过来增加了玉在文化中的地位。
宝石的特点,一是鲜艳亮丽,二是种类多。但因为宝石的体积都较小,所以一般都只能用来进行镶嵌,而不可能像中国这样用宝石来做印玺、礼器。在这个角度上说,宝石制品一般要么是作为小饰品,要么是作为皇冠、剑鞘或者其他物品上的点缀,很难像玉这样“独当一面”。
当然,中国的手工匠人们也做过玉石与宝石融合的尝试。比如我几年前在湖北博物馆看到的梁庄王墓的出土物品中,有一个金玉宝石制作的冠顶:
这上面的宝石其实也很好看,但我在第一眼看到这个东西时,最先被吸引还是玉石精巧的雕工。
与之类似的还有这个:
我觉得如果没有这块雕工精巧的玉做点缀,只是黄金和宝石的话,就有点暴发户式的俗气了。
当然,这个墓里也出土了单纯是黄金宝石做成的饰品:
定陵也出土过万历皇帝的黄金宝石的饰品:
平心而论,我觉得这种堆满黄金宝石的酒器,奢华的感觉是有了,但真不如普通的玉石酒具有美感。
当然,这也可能跟中国的匠人对宝石的接触少,工艺积累不多有关。那么,拿欧洲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物,如沙皇王冠来看的话:
我不能说这东西不好看,但这种buling buling的东西,我也的确欣赏不来。至少在我眼里,这种闪瞎人眼的王冠,不如梁庄王墓里的那个冠顶看着舒服。
我来说一个可能政治不太正确的答案吧
实际上,个人认为,在没有任何文化灌输的前提下,更倾向于色彩鲜艳、闪闪发光或者具备变彩、猫眼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才是更符合人类动物本性的天然行为。
中国人喜欢玉石,其实在宝石圈中,被一致认可最核心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不产几乎所有的有色宝石:
直到今天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彩色宝石而言,其中钻石仅产于山东、辽宁、湖南,产量低且品质不高。中国境内无红宝石及猫眼产出,蓝宝石仅山东昌乐出产,因铁含量偏高而颜色发黑,因此品质较低。祖母绿仅云南文山及新疆少部分出产,品质不高,仅可作为装饰摆件(最关键的是,这些顶级宝石的矿藏还往往是最近一百年内才发现的)。事实上,不仅高档宝石匮乏,连价格相对亲民的碧玺、石榴石、托帕石、海蓝宝石、橄榄石、锂辉石等中档宝石,中原境内都没有宝石级产出,仅一些边疆地区(例如新疆可可托海、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有产出,品质也普遍不高。而且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不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影响力极其有限。
因此,在这种地理条件下,其实中国真正面临的问题是——根本没有机会发展宝石文化。除个别的玛瑙及产量非常有限的珍珠外,中国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时期内,可以说境内就找不到太好看的石头。所以,在这种环境条件所限的前提下,中国人别无选择,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外观尚可,材质可雕刻性强的玉石(和田玉是所有宝玉石中韧性最好的,翡翠其次,换句话说就是最适合雕刻)作为装饰用石,采用加入人工巧雕的方式来弥补材质本身美观性的缺陷。
事实上,列举一句中国人所共知的古话“玉不琢,不成器”,就很明确说明了玉石文化的特色——玉石之美很大程度来源于人工雕琢。但其实如果你从另一方面理解,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玉石天生并不好看,赋予玉石美的核心是人工。中国珠宝玉石协会关于玉器每年最高的评奖叫“天工奖”,意思是说只有巧夺天工的雕工,才能真正造就不凡的玉器。而如果你真正去天工奖的展会上参观(每年秋冬季的中国国际珠宝展就会有天工奖展厅),你就会发现玉雕其实绝不仅限于和田玉、岫玉、独山玉等传统玉石,其实使用各种石头雕刻的都有。换句话说,如果你仅仅看中雕工,那么材料其实相对来说就比较次要。
其实,直到今天,国人对宝石的认识仍然相当少,除了被西方文化强势渗透,成为男性结婚必备,最终还导致了反抗情绪的钻石外,绝大多数人对于彩色宝石的认识非常简单。因此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西方所崇尚的宝石过于“肤浅”,玉石更加“深刻”、“内敛”,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显然带有了极强的民族文化优越感因素存在。
而实际情况是——鲜艳的色彩、明亮的光辉,以及各种变幻莫测的光学效应,天生就对人类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可以做个简单的实验(周围好几位朋友都有类似的体验),去给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后天文化熏陶的2~3岁小孩子,给他看流光溢彩的彩色宝石和一块玉佩,除非你玉佩雕的是小猪佩奇或海绵宝宝,否则小孩一定会去抓闪亮的宝石,因为从视觉效果来看,宝石确实更为诱人。我身边不止一位朋友,因为机缘巧合参观了某次欧洲皇室珠宝展或去旅游时被欧洲博物馆中的宝石饰品“闪瞎了眼”,才恍然大悟原来宝石这么好看,从而产生对宝石的迷恋情绪。
————————正经回答正题的分割线————————
回到楼主的问题:
1、中国人对玉石的热爱从收藏、购买到鉴赏拥有极大地热情,而西方人确不感冒。
答:因为玉石(这里我假设你默认指和田玉、岫玉、独山玉等传统玉石)仅从外观角度来看并不具备独特的色彩及光泽,换句话说比较平淡无奇,因此西方人并不过度重视很正常。就好比我随便说一种还算有特色但也说不上太好看的半宝石(如拉长石),你不熟悉,又不觉得特别好看,自然也不会太当回事。
2、时尚设计方面很少有欧美品牌使用翡翠、玉石、玛瑙等宝石?
首先,时尚设计方面选用宝石,第一点毫无疑问是颜值考量,绚丽、夺目、美观,这是宝石选用的第一要素,其次就是价值,而在这方面毫无疑问,稀有性决定价值,太大路的石头自然不会太昂贵
因此,翡翠还是偶有使用的,翡翠几乎可以算是东方玉石中色泽最好看的一种,因此也是在西方相对人气较高的东方玉石,无论是拍卖会还是知名品牌饰品上时常能看到翡翠的踪迹。实际上,翡翠是清朝皇室一手捧起的玉石,在此之前至少数百年,中国人就知道翡翠的存在,但是因为数千年的白玉至高文化的影响,并未对这种玉石过度在意,直到乾隆皇帝与慈禧老佛爷重视之后,地位才陡增。
玛瑙的成分是二氧化硅,被认为是地球上存在量最大的矿物之一。玛瑙在各种二氧化硅宝石中,几乎是储量最大的。因此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玛瑙都不是贵重宝石,甚至连半宝石都很难算。大多数玛瑙都不值钱,很多品种甚至可以便宜到可以拿来铺路的程度。因此时尚设计方面自然很少会选择如此过于廉价的原材料。
和田玉在东方的走红,很大程度是因为文化的原因,西方既不出产也无太多受众,自然没有理由采用这种看起来并无特别绚丽外观的玉石。
首先说中国古人不太消费彩色宝石是错误的。实际上我国古代很喜欢大红大绿的。
中国产彩色宝石再少,也总比西欧多。再说本土不产的东西就不喜欢吗?没有不可以去买?实际上中国很早就获得了充足稳定的有色宝石供应,并被大量消费使用。并且我国古代宝石珠宝设计水平很高,你看这些图例——每颗宝石都根据天然形状来设计镶嵌的方案,构思非常妙。和其他很多东西一样,领导不了潮流了是近代的事情。
至于玉的地位一直超越其他宝石,这是一个复杂的文化问题。是礼制、文化和经济因素综合造成的。
实际上玉文化考古的最新发现一直在往北走, 已经追溯到到7000—8000年前西伯利亚了。
我们一般说的玉石,又被称为“半宝石”。半宝石的范围很广,除了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这五大名贵宝石之外,其它都属于半宝石的范畴。其中来自于矿石的,广义上都算是玉石。而珍珠、珊瑚、琥珀等生物来源的叫做有机宝石。
名贵宝石和半宝石没有任何可比性。如果你非要问为什么不选名贵宝石而是半宝石,唯一的答案就是穷。通俗地说,名贵宝石是论克拉算的,而最高档的半宝石也是论克算的。这和中国本土产不产名贵宝石毫无关系。古人又不傻,不会不知道红靺鞨、金刚钻、猫儿睛是比玉石更珍稀的宝物。
对玉石的喜爱是所有文明的共性,是来自石器时代的群体记忆。玉石是致密而坚硬的硅酸盐矿物质,硬度一般在5-7左右。在石器时代,是制造工具和武器的珍贵战略资源。而当文明发展到青铜时代以后,玉石的使用价值大为降低,但文化价值仍然保留下来,成为宗教礼器和贵族饰物。
每个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中常见玉石种类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偏爱。比如古代中国人喜欢色泽温润的软玉,古埃及人喜欢天青石、红玛瑙等有色玉石,古墨西哥人喜欢绿松石等等。这也使各类玉石饰物通常具有鲜明的文化风格,时尚感不如单纯由贵金属镶嵌名贵宝石制成的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