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什么传位给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第1页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情其实很多网友已经指出了。

第一,赵匡胤并不是传位给赵光义,他是暴卒,没有遗嘱。或者严谨一点,没有正式遗嘱。所以严格来说,应该是两个问题。一是赵匡胤是否有传位赵光义的打算,二是赵光义是否是夺取皇位。

第二,金匮之盟疑似伪造,所以不足以作为赵光义即位的合法证据。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金匮之盟无论真假,金匮之盟是在赵光义即位的第六年——太平兴国六年九月——才由赵普说出。那么这至少意味着一件事:

赵光义即位时,并不知道金匮之盟。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

即便金匮之盟是真的、赵光义即位根据这个盟约是合法的,那他也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非法手段夺取了合法权益。

举个例子,一个人以为自己的哥哥不会把遗产给自己,就谋杀了哥哥,侵占了哥哥的遗产。后来发现了哥哥的遗书,才知道原来哥哥决定把遗产全部给自己。那么依照情理来讲,尽管遗书是要把遗产给弟弟的,弟弟也应该被剥夺遗产。因为作为加害者,他应该受到惩罚而不应该从中获益。

就是说,由于金匮之盟出现得太晚,所以已经错过了证明赵光义清白的时机。

如果这个金匮之盟是在赵匡胤死前正式公开的,那么赵光义就真的是合理合法的了。

现在,由于这个证据出现得太晚,反而形成了新的疑点:

事后多年才拿出证据,证明当事人在事件发生时是非法的,而且他在当时的认知里,是知道自己没有合法性的。

所以弄到最后,这个迟来的证据,反而会导向谋杀的方向(究竟是不是还是需要其他证据)。这个证据实际上更加凸显出了宋朝政治水平的低下。

其实金匮之盟还有一个重大疑点:

这么重要的政治约定,应该是公开的,而不应该是秘密的。

我们看汉景帝在太后和弟弟的胁迫下,是公开在酒宴上承诺死后传位给梁孝王的。随后就出现了以低级文臣司马相如、低级武将李广为代表的墙头草投效梁孝王的风潮。风波要在汉景帝干掉了梁孝王、帝王之争分出胜负才有了结果。司马相如、李广这些墙头草,要一直等到汉景帝驾崩、中二病的汉武帝上台,才通过走汉武帝身边奴才的关系,托关系走后门送人情,糊弄年少的汉武帝,才回到了汉朝中央继续为官。汉武帝年长以后,到了三十多岁,就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于是从元狩元年开始实行左官律,打击那些私自给诸侯当官的人。只不过显然他不记得司马相如、李广这些人都是这样的人。所以其实李广的运气很好。

那么宋太祖宋太祖两兄弟的情况就很特别了。这么重大的政治约定,几乎没有人知情。太后、皇帝、宰相三个人秘密会议,一个伺候的人都没有,而且约定的事情连受益人赵光义都不知道。这种事情不是一般的反常。

清朝后来搞秘密立储,但是储君是谁大家也是心里有数的。后来甚至发生了密诏找不到、仍然果断拥立的情况,但是仍旧没有出现什么争议。因为尽管没有正式立储,大家还是知道谁是选定的继承人的。

像宋朝这种,完全靠宋太祖“生前密指”定人选的情况,我只在三国时期见过一次。

如果我们把杜太后替换为诸葛亮,把宋太祖替换为阿斗,那么宋太宗就是蒋琬,赵廷美就是费祎,简直和五丈原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手握宫廷禁军的蒋琬凭借诸葛亮“生前密指”继承大政,手握北伐大军的杨仪迅速贬死,这本身就很古怪。

那么这到底谁抄谁的,我也不知道。不过如果说我们要相信宋史,那么大概是三国抄的北宋吧。

当然,五丈原的事情也很离谱。因为五丈原的事情明显抄的刘邦。鲁迅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历史一再重复,让我觉得有人在反复读档。

金匮之盟对于还给宋太宗清白起了反作用,这样一来,情况反而更加复杂了。

所以我们不如直接撇开去看第一个问题。

也就是赵匡胤是否有传位赵光义的打算,赵光义是否是夺取皇位。

从赵匡胤生前的安排来说,当时对赵光义还不像后来那么友好的赵普被赶出了朝廷,赵光义被封为亲王,同时还掌握着开封府尹的权力。同时赵匡胤自己的儿子还没有王爵。那么赵光义的实力、地位,是足以充当储君的。

可是这并不足以确认就是一定是储君。因为如果要翻开历史档案去读档的话,左传第一件大事,就是“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同样和汉景帝一样面临着太后与弟弟争夺自己位子的危机,结果郑庄公是怎么做的呢?先是分封了强大的京城给共叔段,然后诱导共叔段和太后一起谋反,自己再平叛,从而成功翻盘。

有人说,皇族担任开封府尹是储君的标志。这个观点一般都是举柴荣和赵光义的例子。实际上这等于不举……因为这本来就是讨论的赵光义的皇位怎么来的。那么只有柴荣,就没法作为惯例来解释。事实上五代有很多开封府尹,大多是朝廷重臣。而且,例子更丰富的,其实是河南尹。比如说后唐李从厚,就做过河南尹;和他争夺皇位被杀的李从荣,也做过河南尹。他们俩甚至交换过河南尹的位置。李从荣的官衔,一开始是“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后来逐渐增加了“开府仪同三司、兼中书令”、“守尚书令、兼侍中”,最后死的时候,是“天下大元帅、守尚书令、兼侍中、秦王”,其中的“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一直没动过。

与此同时,赵匡胤对自己的儿子,都没有封王,而是逐步授官。

故事,皇子出阁即封王。太祖以德昭冲年,欲其由渐而进,授贵州防御使。

赵德昭是赵匡胤的次子(长子早夭)。这个贵州防御使,不是真的派去贵州,只是遥领、虚衔。选择贵州这个名字,很显然是取的美称。接下来,9年后,赵匡胤给他的加官,变成了“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后,第四子赵德芳,也成了贵州防御使。赵匡胤给他的两个儿子都选了贵州防御使这个美称。

后来宋太宗继位,让赵德昭做武功郡王,把他的“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去掉“检校太傅”以后给了赵德芳。

只从官爵,你根本看不出来谁是储君。

所以,仅靠“尹王”这样的间接条件,没有办法证明赵匡胤真的就是要传位给赵光义。甚至越是这样,越说明宋室的皇位继承很成问题。

同时,赵匡胤还有迁都的打算。在赵光义“尹而兼王”以后,赵匡胤在临死前半年提出了迁都。结果被赵光义一句“在德不在险”堵了回去。那么迁都这个谋划,似乎加大了郑伯克段于鄢的可能性。因为迁都必然带来事务、体制、机制的重大调整,宋太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形成一个独立于宋太宗的小集团,并且孤立宋太宗的小集团。所以这种提议总人觉得不安好心。宋太宗的坚决反对,包括强词夺理的反对,则显示出宋太宗对此是坚决反对的,那么这就很有可能意味着宋太宗的高度警惕。

所以,赵匡胤到底是不是在搞郑伯克段于鄢、但是搞砸了,谁也不知道。

关键在于,我们没法知道赵匡胤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文化和智谋干这样的事情。

就像有的网友说的,要确认有没有烛影斧声,就只能看永昌陵有没有保存赵匡胤的尸体、尸体有没有对应的伤痕。就像光绪一样,所有的记载都说是病死,但是尸体解剖偏偏证明就是毒死。现在赵匡胤的问题也一样,光看“权威”记载,赵匡胤是传位给赵光义的。但是异议太强烈了,导致只要不尸检,就没法确定到底是不是被锤死的。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赵匡胤是否要传位给赵光义,这是个无法确认的事情。但是赵光义的确有充足的实力即位。

可以这样说,在宋太祖去世的时候,真的是让弟弟即位弟弟就能即位,让儿子即位儿子就能即位。宋室皇位继承问题,开国伊始就已经出现了重大的隐忧。

宋朝的皇位继承几乎从来没有不出问题的。

赵光义接赵匡胤就闹得沸沸扬扬了,赵恒一直受宠,但也是在大哥发疯、二哥暴毙的情况下接了太子。至于赵祯就更倒霉,居然还有狸猫换太子的民间故事,而且还绝嗣。赵曙就不用说了,更是宋朝皇室内斗的产物,甚至传言说被巨大的压力弄成了精神病。赵顼是自己父亲被大臣们搞成精神病驾崩以后紧急上台的,然后也没活多长。结果就是他的儿子赵煦十岁就不得不去当皇帝。赵佶更是抱着女明星踢着球画着画忽然就被找去做皇帝了。至于赵桓更倒霉,要不是敌人打到京师了,他这个太子不一定能当成皇帝。结果他这个二百五干脆就带着他爹一起去敌营找死去了。接下来的完颜构干脆阳痿了。南宋的皇位继承更是一笔乱账,简单概括就是不到新皇帝上朝你都不知道谁才是皇帝。

宋朝的皇位继承一直都很不稳定。

说起来,随着官员选拔日益面向全社会,“国家元首”这个“官职”仍旧采用小家庭世袭制,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出乱子也很正常。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烛光斧影!被咔擦了。

当然,这件事已经无法考证了。

不过,又不是没有儿子,谁愿意传给弟弟。


宋朝比较有意思,南宋宋高宗没有儿子,传给了宋孝宗。宋孝宗是赵匡胤的后代。江山又传回去了。

可惜,宋末,赵氏宗族一千多人,撤退到泉州。不料被中东来的盘踞在泉州的伊斯兰人蒲寿庚一伙赶尽杀绝。

陆秀夫背着最后的小皇帝跳海后,赵家连一个接班人都没了。民间想拥戴一个宗亲为皇帝进行反元都找不到人。

可见,赵匡胤这一门,也是挺悲催的。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赵德昭控不住局面,而赵光义能控住局面,所以宋朝不想跟着五代去当六代,那传弟弟就更安全。弟弟或许不比儿子亲,但终究比之前那几朝一样全家被灭强得多吧。

之所以问题被复杂化,是因为很多人习惯以大一统时期尤其是宋代以后的政治特点来套用宋初了。


宋代开国时期和宋代稳定之后不是一个概念,宋初继承的是五代,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思维都是五代模式的。五代什么特点?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中央政府的威望和政治约束跌入谷底,社会道统完全打碎。既没有社会道德方面普遍认可皇帝权威,也没有政治军事制度方面保障皇帝地位。朝廷能够基本稳定,那是皇帝个人能力超强,别人都掂量掂量打不过,所以只能顺从;一旦这个皇帝没有这种能力,那离败亡就不远了。


所以说,这时候说的“国有长君”和后世说的“国有长君”不是一个概念。对于稳定的大一统朝代尤其是宋代以后,皇帝继位时候只要年长可以自行做事,就差不多了,有一套稳定的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保证其权威。一些人认为赵德昭在太祖死时候已经25岁了,符合长君这个条件。如果是后世,确实问题不大,但是放在宋初,完全不行。


向上追溯,后梁朱友珪继位时候28岁,朱友贞继位时候25岁;后唐李从厚继位时候19岁,李从珂继位时候39岁;后晋石重贵继位时候29岁;后汉刘承佑继位19岁。这些人其实登基时候年纪都不小,但全都是一开始就控制不住局面,然后步步艰难,最终在内外交困中败亡。


所以说,五代时候的特点,决定了登基的皇帝必须已经羽翼全丰,在政界和军界长期锻炼,虽然有先皇扶持,但必须靠自己获得大量的功勋和政绩,有一套足够强劲的班子。这样的新皇帝,才可能坐稳位置,如果没有靠自己争取这些资本,仅仅凭先皇的一纸遗书,那不过手纸一般的功效。


赵光义在太祖称帝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军功和地位,陈桥兵变就是主谋之一,属于开国元勋级别。宋朝建立后,又是政军两界头号明星。封节度使、讨伐李重进,封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加中书令。做东都留守,封晋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虽然有哥哥的提携,但赵光义确实一步步实打实的建立了很多功绩,获得了能让群臣心服或至少没有反抗能力的地位。赵光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不仅仅是凭“赵匡胤弟弟”这个身份得来的,而是靠长期建功立业和势力培养获得的

反观赵德昭,在太祖时代并未来及建立功业,太祖驾崩时候不过刚有不久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没有封王。也就是说,赵德昭的资本仅仅就是个“赵匡胤的儿子”,除此之外,别无任何可以威慑群臣的武器


放在宋代以后,或许赵德昭这样也无所谓;但是,放在五代,赵德昭这种资历功绩连朱友贞李从珂石重贵都不如的人,凭什么保证宋代不会步五代后尘?诚然,赵匡胤改革了五代制度,但一个制度没有两三代人的巩固,是根本无法保证的。无功绩、无威望、无自己班子的赵德昭勉强继位,就算本人有能力,也得大概率跟着五代步伐,断送宋代江山。

当然,能不能让赵光义做个忠心皇叔保侄子呢?几乎不可能的。且不论以赵光义的地位,能否在兄长死后继续对侄子保持忠诚,即便他真的忠心耿耿,五代情况下也很难保证君臣长期信任及下属不全力撺掇。五代是个造反成风的时代,为了荣华富贵,什么风险都不在乎。所以一旦出现主弱臣强的现象,就算强臣自己没那么大野心,他的下属也得纷纷野心爆棚。李嗣源、郭威甚至包括赵匡胤本人的上位,虽然有一定个人因素,但也有很大的下属为了富贵强逼的成分;反过来说,因为这种风气,也导致弱势君主必然对强臣猜忌,刘承佑大开杀戒就是这么恐惧感下的反噬。所以,想要赵光义当忠心皇叔,不仅需要赵光义几十年如一日保持忠诚,还需要其他群臣尤其是赵光义本来班子里的人不蠢蠢欲动,赵德昭又不会恐惧猜忌——这在五代时期,可以说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说,赵匡胤前期对赵光义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早早储备这种传位弟弟的打算了。赵光义经过二十年的锻炼,虽说比哥哥差不少,但是各方面超出其他群臣一大截不成问题,登基后保证大宋稳定过渡应该可以做到。经过两代巩固,大宋政治真正区别于五代了,就可以长久传位后人了。

虽说这个传位后人不是自己直系子孙,但好歹也是赵家江山。比起之前五代那样,动辄两代就被灭门,还是要强的太多太多吧。


user avatar   xie-lu-bei-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场景来看,地方指挥官从远处看到的是这样:

实际上如果你是前排敌方骑军你看到的是这样:

如果你是步兵,你冲锋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

你开心的跟伍长说你已经窥破了敌军弱点,所以选择了

这样和

这样。

军需官瞪了你一眼:我们是亚洲战场,哪儿他么有双手剑和塔盾这种玩意?然后把你武装成了这样:

你很开心的拨开了几个超长枪的杆子,贴近对方到了大概一米的地方,然后看到了这样:

一个竖劈,你架住了,你觉得自己帅爆了,然后你看到了这样:

你这次没那么走运了,只有用自己的头骨去尝试格挡对方的长戟,很遗憾,失败了。

下一个倒霉蛋看到了这样:

灵机一动,觉得对面的护甲等级是这样:


于是自信的把自己武装成了这样:

然后发射了箭矢,这才发现对面的防御等级是这样:

给个特写的话是这样:

你的武器对面感觉如同这样:


哦不好意思图错了

你很自信,蚁多咬死象。但是突然发现对面的投射火力是这样:

这样:

甚至是这样:

第三个倒霉蛋,也是最后一个,出来了,说,老大,俺寻思俺们可以这样:

它发射的是这样:

你觉得下令装填的时候自己是这样:

于是对面发现了你的炮兵阵地,他们是这样:

发射的是这样:

然后你变成了这样:

但是,鞑子败了,我们才得了个机会,不用再经历这样:

哦对了,别忘了黄石部队的抚恤金是这样:


对方的抚恤金是这样: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说“插件是否能达到与硬件完全一致”这事。

理论上插件想达到与硬件“完全一致”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实世界就是不完美的,同一个型号的两个不同设备都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多少会有点微小差别,那么插件怎么可能跟硬件完全一致嘛……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像硬件一样”又是完全可能的——因为除了建模以外,我们还可以采样啊!老铁Acustica Audio了解一下呗?我直接对硬件进行采样,理论上你过硬件什么动静我就是什么动静。

不要跟我说什么“硬件基于的是模拟电路或数字驱动的实体”,在电声学领域里,采样和傅里叶变换破一切玄学,就这么简单。




  

相关话题

  甲午战争时清军陆军的战斗力到底是处在怎么一种水平? 
  中国政府为什么会派兵干涉俄国内战? 
  如果当初宋徽宗不匆忙禅位,靖康之难可以避免吗? 
  作为游牧民族政权,辽和金为何有底气一直称大宋为「南蛮」、「蛮子国」? 
  为什么中国的“汉流“不能像日韩的“日流”“韩流”一样向外进行文化输出? 
  在脸书上看到别人发的,现在整得我都有些困惑,求大家帮忙反驳一下,帮我增强点信心? 
  二战德军在东线战场的的军纪如何? 
  哪些历史人物或事件让你看到人性的光芒,感受到读史的意义所在? 
  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二战偷袭珍珠港,美军的损失率是大概多少? 

前一个讨论
英国一名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后体内肿瘤消退,可能是什么原因?是个例吗?
下一个讨论
美驻华使馆就中国留美博士在芝加哥枪击案中遇害一事进行回应,你怎么看?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