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伊藤博文为什么反对日本吞并大朝鲜帝国?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xi-zhi-shui-zhend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抄袭英国驻日大使窦纳乐(Claude MacDonald)评价:伊藤博文总站在和平立场(考虑问题)。

首先,20世纪初期,朝鲜半岛统一政权的正式名称叫做大韩帝国(虽然本人很想呵呵)。

有朋友说日本害怕引起列强不满与提防,但问题在于,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前后,《桂-塔夫脱协定》(日美)、《第二次日英同盟》(日英)、《朴茨茅斯条约》(日俄)三项条约明确规定日本可以自由取得朝鲜半岛,吞并也好殖民也罢,事实上不存在障碍。伊藤博文之所以反对吞并,而改以设立朝鲜统监这个职位,其实包含着伊藤博文本人理想。

伊藤博文是亚细亚主义者,简单来说,希望日本以先进带落后,扶助中韩两国发展,再强强联合,抵抗欧美列强。洋务运动期间,伊藤博文非常关注中国改革;1898年(感谢@洪峰 指正)戊戌变法,伊藤博文来中国给康梁提出很多建议,不过也直接触怒慈禧,最终出现戊戌政变。

对韩国他也是如此,他希望在韩国复制明治维新。

1906年3月,伊藤博文正式就任初代朝鲜统监,他利用日本贷款在各地兴建学校、鼓励工商业发展、模仿日本建立政治制度,在最初设想中,韩国内阁全部要由韩国人任要职,让他们跟随日本脚步逐步走上近代化国家之路。为了让韩国更好融入日本,伊藤博文甚至与韩国王室展开交流:他将10岁的韩国皇储李垠带到日本留学,并亲自养育,希望他能在将来成为日韩交往的桥梁。

但问题在于,为了让韩国听日本的话,日本不得不大面积剥夺韩国主权:1907年韩国代表前往海牙国际和平会议,却遭俄国人驱逐,以此为借口,1907年7月20号,伊藤博文逼迫韩国皇帝高宗退位,另立新帝;7月24号,《第3次日韩协约》订立,韩国内政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8月,伊藤博文命令韩国军队解散。

一方面剥夺韩国外交权,这是往殖民地发展;一方面鼓励韩国发展,这是往独立国发展。两个力同时作用,怎可能成功?

大体如此,过了3年左右,韩国出现大量反对势力,伊藤博文改革推进速度很慢。

1909年6月,伊藤博文辞去朝鲜统监一职,7月,日本内阁达成协议,着手推进日韩合并。1909年10月伊藤博文遇刺,1910年8月,日本借机宣布吞并韩国。

英国留学归来(此处感谢@郑杰 指正),伊藤博文最大理想其实就在外交这方面。日俄战争前他反复与俄方商谈,希望尽可能避免战争;开战后他立刻派遣特使金子坚太郎前往美国,寻求合适时机议和;加上他创立了日本旧宪法。应该说这个人本身具备书生理想化的气质,与山县有朋这种泥腿子不同,这才有了他在韩国这3年不成功的改革。

伊藤博文有一张照片很有名,他与妻子穿着朝鲜民族服装跟朝鲜人照相,如果没有相当程度的亚细亚主义思想,他定会觉得日本民族更高尚,又岂会穿韩国衣服?




  

相关话题

  刘秀是否真如营销号传的那般政治军事超一流? 
  为什么清朝山西,河南,山东设巡抚,而不是总督? 
  印度历史以来的军队战斗力如何? 
  历史上,我们都是接受攻击,而不是主动攻击(元朝除外)这是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 
  善于跑路的将军是不是也可以称为名将? 
  曹操是不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人? 
  古代开国皇帝杀开国功臣的例子那么多,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想要开国时立下大功? 
  如何客观评价李鸿章? 
  中国能不能淡化民族差异,再造一个「华夏族」? 
  如果你是宋太宗,在高粱河会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来夺回幽云十六州? 

前一个讨论
伊藤博文遇刺地点?
下一个讨论
织田信长的「长」是念 cháng 还是 zhǎng?





© 2025-04-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