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拿破仑时期法军能多次战胜普、奥、俄军,而对英军(龙虾兵)的胜率却很低? 第1页

  

user avatar   gu-si-ta-fu-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与其说法军对英军胜率低,不如说半岛战争中法军面对威灵顿带队的英联军胜率低,这和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中法军面对苏沃洛夫的俄奥联军胜率低可以说是一回事。革命-拿破仑战争中英军在低地表现并不好,半岛战场若是威灵顿未能亲临,也有若干失利或平局(当然威灵顿亲临的布尔戈斯之战也是攻城不下一退千里)。就威灵顿来说,他本人指挥能力和英军战斗力固然是一方面,半岛特殊的交通、补给条件和法军投入力度也与此密切相关。

威灵顿很少面对像1809年的法军步兵那样优秀的步兵,而且,即便是那时的法军步兵,也很可能已过巅峰。

——罗里·缪尔(Rory Muir)napoleon-series论坛发言,正好这几天series在讨论英法步兵问题,于是借花献佛。缪尔也是目前考据最为过硬的威灵顿传记《威灵顿:胜利之路》(Wellington The Path to Victory 1769-1814)作者。

事实上,缪尔这话的背景是1809年的塔拉维拉(Talavera)会战,此战乃是威灵顿(他战后获封威灵顿子爵)少数具备兵力优势的半岛大战之一,即便如此,用缪尔在此书第339页的话说:

代价实在是太高昂了,这样的胜利是(英军)不能频繁换取的。

——————

顺便一提,这本《威灵顿:胜利之路》后浪出版已签,中拿论坛Abercomby负责翻译。


user avatar   liang-zheng-r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久远的问题里大多数答案非常欢乐。而优秀的答案虽然简明扼要但却没有系统的指出这个问题描述的错误。我尽量简单对两个问题进行表述:

大前提:

首先在本回答的表述中,为方便对问题进行解释,暂且采用最广义的拿破仑时代定义,换言之将大革命战争纳入讨论,时间取(1789~1815),如果仅讨论拿破仑战争的话常见的定义包括按1803~1815,1796~1815等等。

由此可见,即使取狭义,这一时代的持续时间为12年,取广义则为26年。任何人企图对这一时段的军队贴上标签的行为都很片面,甚至可以说愚蠢。对于拿破仑时代列国军队的发展与演进是一个宏大的题目,英军与法军的材料相对要多一些。俄军的进化则有新书《制胜的科学》进行详细讨论。我本人是绝没有能力对其中任何一支军队进行准确详细的表述的,但是挑错永远比论述容易许多。例如在苏沃洛夫时代的俄军的冲锋和军级作战中散兵线的使用乏善可陈,而在1813~14年娴熟于高级战术的俄军仅散兵线部分就让此时拙劣的法军难以应对。而法军陆军在在大革命战争早期兵力相近的会战中和奥地利过招也颇为吃力,但在1805年后任何企图正面会战对抗大军团的敌人都在其面前消解,其高级战术和队形转换令人眼花缭乱,但是1813年我们却能看到部分连骑马都不熟练的法国骑兵,甚至和普鲁士骑兵过招都非常困难。所以之前的多数回答和题目本身对英军的表述都非常片面。

1.英军在拿破仑时代是不是一支量少而精,纪律严明的精兵?

这一表述常常出现在英方材料和国内多数简单介绍的书籍中,在很多情况下这是对于英军历史上的表现贴的一个标签,在这里用Glover书中的引言大致形容以下这一印象。从路易十四早年杜伦尼就曾经指出“我见过英国人,他们是能想象到的最优秀的部队。”而半个世纪后路易十四本人在和英军对抗中也认可英军的素质,半个世纪后英军在明登会战以一支孤立的步兵线溶解了法军三支骑兵线,其坚定的确堪称世上罕有,而在1914和1940年,英军的士气,刚毅,坚韧也得到了德军的认可。这些高光时刻和宏观的表述,让很多答主也将这一印象引入拿破仑时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说明,但是这是非常片面和失实的,我至少可以大胆的说,第一次反法联盟期间,绝对不是。

在大革命战争时代,英军是法军最为轻贱和鄙视的对手。奥地利人相比要强大有力的多,即使在卡尔大公手下的1796和1799辉煌战绩因为将领素质杰出暂且视作离群点,克勒法伊特和梅拉斯在法军手下也多有得手。沙俄从一开始就是法军格外致命和恐惧的对手,苏沃洛夫带着坚定顽强的俄军以卓越的行军和作战艺术一路击穿意大利战场,再一路打穿马塞纳的封锁撤出,带来相当的恐惧和震动。此时的英军则得到了法军极为下乘的评价,这支部队在约克公爵指挥下于1793~95比荷卢的作战记录可谓凄凄惨惨,的确少数军官和少数团确实有过人的表现,但是整个军队可谓质量劣等,换言之在初期会战中他们和法军打出勉强五五开的比分,但是当进入冬天和撤退后,他们的组织和后勤力几乎瞬间瓦解,最后他们甚至不得不依靠德意志佣兵去掩护自己后撤,即使如此在法军的冬季攻势和后勤损耗下本土士兵的伤亡依然惨重。普鲁士人也许是这一时期唯一可能比英军更糟糕的陆军,但是因为普军直到1806年都没有参战,所以弗里德里希留下的威名勉强多保留了十年,才被拿破仑的大军团踩入尘埃。

除了埃及战役英军勉强挽回一些颜面,在这一时期陆军的表现可以用耻辱不堪形容。是英国杰出的外交家和战略家在为欧陆均势和阻止法军上做出努力,而无论联军还是这些人都清楚的意识到英国陆军无法实现这些战略家的预期目标,也无法为联军做出有力的配合。最后似乎欧陆达成了共识,英国军队许诺的军事支援只不过是空口白话,因为陆军根本不堪一击,最后还是奥地利/普鲁士/沙俄在全力抵抗法国陆军的雷霆攻势。英国外交家也意识到,如果放任陆军如此朽烂,在拿破仑战争中只能提供钱而无法提供有力的军事支持,他们将逐渐丢失话语权最后被联军逐出欧陆体系。皇家海军在拿破仑时代的海上的的确在某段时间达到法国陆军在陆地的压倒性统治地位,但是没有陆军这不过是一支防御性力量,海洋做到海洋能做的一切,却无法阻止奥斯特里茨会战和第三次反法同盟的瓦解。

2.英军是不是对法军胜率很高?

如果仅仅用言语概述未免无聊,就简单展示一下英国陆军的凄惨表现:

1793~95约克公爵的低地战役惨败

在土伦联军中有2个英国团被围殴

在爱尔兰起义中法军1K登陆兵力将4倍于其的英军(虽然并非正规军)暴锤,俘虏大炮和辎重

1799年约克和阿克庞龙比在贝亨会战中再败,登陆登海尔德流产

埃及战役通过殴打法国孤军挽回一点面子。

随后在1809年之前的时间,英国陆军绝大多数工作是海上漂,因为糟糕的动员力和后勤组织力总是来不及对联军进行支援,1805年的北德意志登陆流产,1807年也一样除了给60K条枪外没能派出部队,英国外交家懊恨地看着普鲁士和沙俄从盟友一夜间成了敌人,以及殖民地战争遭到暴捶,没错说的就是怀特洛特。斯图尔特在欧洲的登陆也失败了,此间除了Maida会战英军战胜雷尼埃外鲜有成果。

而如果我们把1808年之后英军方面指挥官名字为韦尔斯利/威灵顿的会战从会战表里面拿掉,可能就清楚为什么在爱好者的戏言中称其为英国陆军最后一块遮羞布。即使是其本人,在萨拉曼卡前的机动,在布尔戈斯的围城,也遭到了挫折和压力。

原因和改变

而这一表现的原因主因当然不是因为英国士兵比任何国家的士兵差,高位者显然应当负责。英国作为享受十年和平的岛国,其陆军建设力度可谓极低,七年战争和独立战争之后,英国的陆军军备比废弛还要不堪,文官政府开始将其盘根错节的官僚制度插入英国陆军以进行限制,使英国陆军的指挥层和军官层成为其最大的短板,近卫骑兵部的QMG和AG形同虚设。其动员机制虚弱,兵力从数量上不值一提,而且训练、纪律、军官甄选制度都遭到轻视,在约克公爵战前,陆军甚至不对其军官进行培训(归军械总局掌管的炮兵和工兵军官得到培训)。

战役规划是拿破仑时代英军贯穿始终的短板,第一主因是对地理地形工作的不重视。在低地战役让本土战争部门寻找不到足够的地图信息来为军队无法进行道路规划的工作,使得后勤受到额外的损耗,指挥官约克本人更是在1794年撤退前诡异的首先将所有地图和军事调查扔船上送了回去,撤退的损失也就理所当然。无论对本土还是外国英军的地理情报工作都很不尽如人意,对于外国英国陆军相当依赖当地盟友的帮助,但这意味着拖延和失实。1808年韦尔斯利尽力搜集足够的地图,让他对里斯本附近的地理有足够的了解,但是在会战地点维梅鲁附近,他却没有足够的地理情报。穆尔在1808年底的迟到就是因为葡萄牙和西班牙本身不熟悉本国地理,于是他们在错误道路上拖延许久。第二主因是战役机动力极差,主要原因时缺乏经验和糟糕的后勤组织机制,行军车队里大量闲杂人员。

这段时间弥散开的对陆军的不信任,让部分军人(查尔斯·詹姆斯少校)在报纸上的评论甚至直到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逼退马塞纳事件后,依然认为对英国陆军最合适的处理是解散,扩编海军陆战队可以完美替代陆军。

那么为什么英军还能在未来取得相对良好的战果和法军至少足以同台竞技?因为英国陆军是反法列国中最早暴露其不堪本质的国家,也因此是最早开始自救的陆军,最后到1808年前往半岛前,10年之久的改革已然初见成效。英国外交家和战略家清楚海军和陆军是两把利剑,海军可保无虞,陆军则是力量的投射,缺少任何一环英国的大战略就是空中楼阁。于是就在低地惨败之后,英国陆军大规模军事改革在执掌近卫骑兵部的约克公爵推动下获得开展。改善最为明显的数字就是数量,从英国陆军史第4卷可知,属于近卫骑兵部管辖的部队(不包括炮兵和工兵),从1793年的38945人到1795年124262人,到韦尔斯利初登半岛前一年,连续损耗下的陆军数量依然增加到205000,虽然这些兵力里一半以上在海外作战不能投入欧陆,但是相比于十年前兵力缺口明显大幅缓解,至少存在了一支,虽然是唯一一支野战军团级的打击力量。指挥权限和指挥机构得到扩大和扩编,专业人材开始得到任用,建立军校,新编陆军特别是实验性部队,也在这一时段内约翰·穆尔等人合力建设了轻步兵师的雏形,从95团、到43团、52团,各个轻步兵营的训练是真正意义上的量少质精。基层加强训练和增加投入,高层则扩大QMG和AG权限,弱化议会干涉,逐渐让专业军人开始对军队有一定影响,然后对某些工作能力欠缺的养老部门直接设计替代部门。

而1807年另一位关键人物,韦尔斯利的好友,拿破仑战争中的英国最重要人物之一,战略家和外交家卡斯尔雷返回战争部为英国陆军带来了曙光,英国陆军的质量和数量获得更大幅度的提升,而且行动也不再如此前被动且漫无章法。卡斯尔雷通过反对声浪巨大的民兵训练制度和抽签征召,强化了民兵战斗力,解放了正规军作为欧洲可以一用的战略干涉力量。

为什么扩编英国海军陆战队不可行,而一定需要一支强大的陆军。因为包括卡斯尔雷在内的英国战略家看到了英国战略此刻的巨大缺口,皇家海军的权威正遭到法军的挑战。因为没有一支强大的陆军,等不到英军开辟第二战场的亚历山大一世直接和拿破仑签订提尔西特和约,英国陷入了孤军窘境。一旦法俄联手加上丹麦舰队,英军北海和波罗的海的海军力量在纸面上将无法对抗,这样会导致波罗的海航道被切断,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皇家海军将失去其原材料,这样皇家海军损失一艘就会少一艘,而拿破仑最不缺的就是水手和材料。而当拿破仑与路易丝结婚时,欧陆再无英国盟友,而且短时间内再一次炮制对法国有威胁的奥普俄威胁也遥遥无期,英国几乎要陷入绝望的境地,他们的国债和资源消耗殆尽不过是时间问题。

正如Melville勋爵的信件中所说,“安特卫普法国每年下水19艘战列舰,很快每年将能下水25艘战列舰……这样的工业产能不需要多少年,随着我们的造舰速度无法与其相匹,我们的海军最终必将被彻底摧毁。”作为一个资源和人力困乏的岛国,英国即将陷入危机,而能拯救海军的不是零敲碎打工作的海军陆战队,只有能作为战略力量投射的英国陆军,同样能挽回英国外交地位的也只有这样一支欧陆投射力量。

一句题外话,当我们这些研究者,哪怕是业余研究者,在摧毁人物神话的同时,绝不应该陷入国家神话或者集体神话当中去。我们已经充分理解拿破仑绝不是神灵,甚至在某些领域非常失败,威灵顿在围城军改领域也存在短板。但是许多人对某些国家和集体产生神话的表述,提到法国就想起“无敌”的陆军,提到英国就认为“无穷的财富”和“永远的外交胜利者”,提到德国总参谋部就认为其“决策英明,计划长远”。而提到英国皇家海军就认为:无可挑战“。只要某个存在还在地球上,就必然存在其极限和弱点,只有领导者的远见和洞察力配合每一位参与者的心力和执行力,才能设法让其发展壮大。而越理解英国,就会发现从1807~1812年,它的处境有多么让人绝望。

卡斯尔雷的行动目标非常清晰。1807年英国海陆军联手进军哥本哈根,摧毁俘获丹麦海军,以此同瑞典海军抵消沙俄波罗的海舰队力量,北欧的局势得到了控制。1808年英国陆军登陆葡萄牙,陆军在维梅鲁击败朱诺夺回里斯本,借此海军得到葡萄牙和沙俄舰队共14艘战列舰以缓解同法西舰队对抗的压力。海军从此也意识到他们需要陆军的支持才能破坏拿破仑重建海上力量的图谋,虽然1809年的瓦尔赫伦陆地行动完全失败了,但是其工作使皇家海军得以破坏安特卫普的法军舰队,通过远较之前强大的陆军和海军的密切配合来削弱法军所拥有的舰队力量,皇家海军才得以维系其统治地位。而以上行动都不是海军陆战队所能满足的。

具体的改革细节有数本书进行阐述,在此不表。约克公爵为首的近卫骑兵部主要解决的是质糟的问题,并使英军有能力和法军进行作战。卡斯尔雷等人解决的是量小的问题,并使其足以在1809年足以派出一支远征军,并使其在1812年即使陷入两线作战也可以面临维持。1809年是英国陆军表现的转折点,两位军队主要缔造者约克公爵和卡斯尔雷都离开了其岗位,但是完成军改的英国陆军此刻已经交到合适的人手中,从此开始其漫长而辉煌的胜利之路,当维多利亚会战硝烟落定,足以让英国外交家快慰,他们在陆军上的投入完全得到回报,这一胜利在提高英国地位的同时,极大的拉动了奥地利进入联盟,三大欧陆陆地强权终于联手,使法军终于遭到了压倒性的劣势,上一次这一企图还是在1803~05年,小皮特的联盟因为缺乏陆军力量,拿破仑和塔列朗两位天才最后一次携手,普鲁士的愚蠢三个原因共同作用而失败,但这一次联军不会再失败。滑铁卢会战就更是这一建设所收得的报偿,而肖蒙条约、根特密约和维也纳体系也让英国地位飙升。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809年英国陆军在准确的战略方向上(安特卫普)的瓦尔赫伦远征依然暴露其组织不利的问题,在法军尚未发力的情况下损失接近一半的军改精锐,而六反中英军登陆比荷卢再一次遭到惨烈伤亡。此外塔拉韦拉会战暴露英军二线兵力素质上依然难以匹敌法军第1军,萨拉曼卡战役和比利牛斯战役暴露英军在战役机动上远逊于法军。这段时间英国陆军的状态可以用富瓦的话来概况,“当他们行军时,你会看到一支大流士般冗杂的军队;但到战场上你就会发现这是亚历山大的军队。”但是在战场上组织的优化和部队的协调也在加强,在萨拉曼卡会战,英军的步骑协同力不逊色于任何军队;在维多利亚,威灵顿完成了困难重重但是规模宏大的多向攻势;在圣皮埃尔,希尔挡住了法军绝对优势兵力的猛攻;最后在图卢兹,威灵顿敢于在法军面前进行侧翼完全暴露的大规模机动。无不说明到1814年,英国陆军的战斗力不逊色于欧陆强军,是一支合格的战略干涉力量。

卡斯尔雷1815年1月的话是其成绩的最好的概括:

“现在所有人都清楚,在皇家海军难以影响的德意志的土地上,英国陆军的强大军力将可以部署参战。”而1815年6月18日,英国陆军也的确向全世界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随着其大陆协调政策的反对声浪越来越大,精神压力过大的卡斯尔雷终于在1822年用拆信刀割开自己的喉咙。而其继任者坎宁再一次恢复了英国人喜闻乐见的光荣孤立政策,放弃了欧陆协调会议机制,这也使英国陆军作为一支战略干涉力量的地位不复存在,因为新的外交战略不再需要这样一支力量,即便如此其萎靡衰败的速度和其改革重生的速度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我无从评价卡斯尔雷这个人的政治观点优劣和1815年之后外交方针的正误,但是他无愧于拿破仑战争时期对英国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无论作为战争大臣还是外交大臣。

如果回首这段时间的英国陆军表现,讽刺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很难看到部分英国支持者所谓的不需要强大陆军,或者不需要名将名人,凭借外交、宏观战略、无敌海军就足以打垮拿破仑的样子,直到最后我们可以发现拿破仑的失败更多还是因为1812年自己的重大战略失误,他在欧洲大陆的几乎每一个角落都保持了胜势。而对英国而已,是无数个体在此时发挥的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尽管他们往往都在伟大民族的叙事中被折叠了,但是冷静去看并不是因为所谓盎撒民族的昭昭天命。在内阁、近卫骑兵部、军械总局、战场等地,都有时人回忆中无可替代的人去进行改革和军队进化,有一位具有影响力和决心的人出任陆军总司令,有一位欧陆少有对手的战略家出任外长,有一位会战难寻败绩的指挥官在领导远征军,当然这段时间付出心力的人远不止他们三位。其中有很多人所冒得风险和阻力不可不大,而且其中部分人的倒下或者离职确实很大程度上削弱甚至中止了陆军的建设和军事改革力度。


user avatar   cimao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该问题的答案指南

还是吐槽一波。为什么不直接回答答案?因为回答这个答案需要援引大量战史,不写一篇详细的文章是无法阐述清楚其中的细节。


底下的回答会一轮轮吐槽,这事情并不需要花费太长时间,因为槽点都太明显了。

1、关于

@于幸平

的答案

1)关于奥斯特里茨

当时欧洲在腓特烈的影响下都喜欢斜形战术,即在一侧部署优势兵力突击,另一侧以散兵骑兵滞敌,实现快速突破。法军明显继承了这一战术,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法军引诱敌军出击(废掉联军的斜阵,让俄军集中的优势兵力反被法军以少量兵力死死拖住),在另一侧集中优势兵力发动迅猛的突击(法军非常擅长纵队白刃冲锋),一举夺下制高点。

作者:于幸平
链接:为什么拿破仑时期法军能多次战胜普、奥、俄军,而对英军(龙虾兵)的胜率却很低? - 于幸平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奥斯特里茨会战,法军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废掉联军的斜形优势,而是引诱联军左翼下普拉岑高地。拿破仑的想法是后发制人,包括他之前做的战略部署、外交佯退,都是紧紧围绕这一点展开的。从答主自己的图上面,我们就能够清楚的发现,联军的主力实际上是布置在普拉岑高地的,也就是说,联军拥有防守的优势——而如果拿破仑不采取外交、战略上的佯退,联军大可以一直守高地,法军的进攻就会显得相当被动,而且如果这个时候,从普拉岑北面的平原上开来援军(很有可能,因为俄军还有巴格拉季翁),骨头没啃掉,左翼还被打了,这不就是一笔亏本的买卖了。

那么拿破仑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引诱联军下高地。之后他想干什么?反客为主,联军下来了,自己就去抢占高地,这样就有防守优势了,同时左翼协同挺进,就算北面来了一波援军,但法军总体的战线是统一的,联军则被撕开来,无法相互呼应。接着,只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先行击退一股,那么基本上这场会战就赢了。

法军引诱敌军出击(废掉联军的斜阵,让俄军集中的优势兵力反被法军以少量兵力死死拖住),在另一侧集中优势兵力发动迅猛的突击(法军非常擅长纵队白刃冲锋),一举夺下制高点。

而答主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搞清楚整个战事。所谓“让俄军集中的优势兵力反被法军以少量兵力死死拖住”,和“在另一侧集中优势兵力发动迅猛的突击(法军非常擅长纵队白刃冲锋),一举夺下制高点”这两件事情,都是发生在法军右翼、联军左翼同一侧的事情,一张图大家就会很清楚了:

很明显,拿破仑把他的赌注几乎都压在了右翼,苏尔特突击高地,首要目标是赚取普拉岑村;达武在极右翼实施掩护,同时跟进苏尔特(达武会战当天将近早10点才抵达战场)——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有个时间顺序:俄军某部下高地→苏尔特进攻→交战→达武抵达战场旋即展开战斗。这个图达武的位置不是太准确,他们的位置应该是在Sokoetnitz到Tilnitz之间。

所以这里不存在什么斜形战术的问题,倒是有斜形战术精髓——兵力的配置要集中有重点,进攻要有阶段性——这也是弗里德里希大王、马尔伯勒公爵,乃至于可以追溯到古二爷时期,用兵未必贵在快,但是用兵必须在于活。

在这一过程中,线列步兵会在射击后纵队冲锋,部署在周围的散兵、尖兵则会在两军肉搏时不断袭扰敌人,用精准的枪法不断狙杀敌人。由于敌人的一侧在这时有遭到突破的危险,其他阵地的敌人通常会回军来救,这时敌军的侧翼往往会暴露出来。这时,炮兵集中火力猛轰敌人阵线,特别是骑乘炮兵,会配合骑兵快速迂回至敌人暴露的侧翼,实心弹侧面轰横队非常爽。骑兵配合步兵冲锋,逼迫敌人结成方阵,如果敌人结成方阵,步兵炮兵就会以优势火力打活靶,敌人不结阵,重骑兵会直接撕裂敌人的阵线。

作者:于幸平
链接:为什么拿破仑时期法军能多次战胜普、奥、俄军,而对英军(龙虾兵)的胜率却很低? - 于幸平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句话上来就是错的,奥斯特里茨会战中几乎所有的将领采取的战术仍然是纵队行军、之后展开成横队持续交火。至于纵队冲锋,那也得看情况。接下来的几段话读者当作假设看就行了。


重点吐槽:

当然,代价就是英军的进攻能力会因机动力不足,而比较平庸(不是差,毕竟单兵素质在那儿),所以,英军在拿破仑战争中的经典胜利多是防御作战。




而英军恰恰就是一只能坚守的部队,再加上威灵顿这个老油条,法军就算是遇到对手了。
英军实行募兵制,由于是岛国,对陆军实行精兵政策,虽然军队数量较少,但是个个作战技巧娴熟,士气高昂,纪律严明。当时欧陆普遍认为,英军普通步兵的素质足可以与欧陆国家的近卫军比肩。滑铁卢战役中,英军普通步兵的作战能力都在法军青年近卫军之上。相比之下,法军的新兵明显不行,而且越到后期越不行(莱比锡会战中,法军近1/3的伤亡是来自己方的误伤……)
英军的战术仍然是传统的横阵,以求最大限度的发挥火力,炮兵,骑兵也都是如传统一般分散使用。也就是说,英军是一只很保守的部队,他的灵魂在于严明的纪律和极强的单兵能力
但这不能当饭吃,前期英军在机动灵活的法军手里也一样栽了……土伦战役之后,英军很久都不去欧洲大陆和法国陆军正面对杠,而是到处扇阴风点鬼火……
所以,如果去对付极盛时期的法军,英军赢面真心不大,更何况大多数指挥官各种冒进,非常容易着了拿破仑的道。
直到威灵顿这厮从印度回来。
威灵顿很擅长排兵布阵,英军的优势在他手里得到极大发挥,既然英军很保守,那就保守到底


如图,军队非常均匀的部署,密不透风。
任凭你法军怎么集中一点猛攻,我就是不动,只要不仓皇去增援,阵型就不乱,阵型不乱你就一直没破绽。
就这么简单吗?


威灵顿是个地形狂魔
只要有个小山包,他就能给你变成万里长城那种。
英军占据在半岛,滑铁卢都是这样,占据制高点,将大部队隐藏在山脊之后(不仅能避免法军炮兵的轰击,而且敌人始终观察不到你有多少预备队),各横队组成交叉火力,居高临下对着法军的纵队就是一通啪啪啪……(还是以单兵能力和纪律为基础,因为如果素质不佳,法军一个冲锋夺下山脊,等于把制高点拱手让人

作者:于幸平
链接:为什么拿破仑时期法军能多次战胜普、奥、俄军,而对英军(龙虾兵)的胜率却很低? - 于幸平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从威灵顿的角度看看英军是否是因为坚守才打的过法军

我们来看看威灵顿的在半岛几场著名胜战:Roliça、Vimeiro、塔拉韦腊、布萨科、萨拉曼卡、维多利亚。粗黑字体表示威灵顿有地形加持的防御会战,其他是进攻战、遭遇战。(另一方面说明威灵顿是相当会打进攻的,在印度的成名一战,阿萨耶,告诉你什么叫做英国莽夫)

而且塔拉韦腊的地形、战事,我也不说什么了,直接上图:

顺便一提,这个山脊曾在前晚给英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布萨科只能说和马塞纳打了个平手,不过一般认为这是胜仗。最终结局可以给你们类比,好比湘北打完山王,英军没有能力继续乘胜追击了,而且法军还有一战之力,所以英军继续撤退进入葡萄牙。

半岛可以这么说,英军的进攻战打比防守战还有多那么一点。光威灵顿那几场著名会战,2/3都不是防守战,更何况整个英军呢?乃至于被教做人的尼德兰,也是进攻打得多,骚遍全场、一波捅穿。

<2>英军出兵欧洲次数的问题

但这不能当饭吃,前期英军在机动灵活的法军手里也一样栽了……土伦战役之后,英军很久都不去欧洲大陆和法国陆军正面对杠,而是到处扇阴风点鬼火……

这句话也是扯淡,尼德兰远征(1790s)、那不勒斯远征(1805-06)全被吃了。1806年的Maida会战把法国人打趴下了,这个怎么没有提到?

顺便说一下,我不认为英国普通线列团能够对刚刚的过别的国家的近卫军,尤其是毛子。人数上就有差距,更何况去面对“打仗和公牛一样”的毛子近卫军呢?

这句话里还有很多细节是扯淡,不过我实在是吐槽不起来了。

3)滑铁卢的大骑兵冲锋

估计威灵顿伪退时,内伊集中全部骑兵无脑猪突,有被气疯了的因素……(此处被雨果极大夸大,事实上法军骑兵冲锋只是搅乱了英军的阵线,英军损失相对十分有限,只有两个杂牌军方阵因弹药耗尽而崩溃,而法军的骑兵几乎一次性全部丧失战斗力……)

首先,面对英军某些营部的后撤,奈伊并没有扔出所有的骑兵,只有两个胸甲骑兵师。

其次,英荷德联军一个方阵都没倒——就算一共得有4次骑兵大冲锋。

4)关于中近卫军冲锋

直到最后,拿破仑派出最后的预备队进攻时,威灵顿手里还有冷溪近卫军和一个龙骑兵团作为预备队,当法国中年近卫军(扩编后的几个老近卫军团因为素质不及正牌的老近卫军,被称为中年近卫军)冲上山脊时,埋伏的冷溪近卫军突然出现,一阵阵排枪将法军打得尸横遍野,一露头就打。正好普军已经攻到法军侧翼,法军遂全军崩溃。

作者:于幸平
链接:为什么拿破仑时期法军能多次战胜普、奥、俄军,而对英军(龙虾兵)的胜率却很低? - 于幸平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威灵顿的底牌

就说中近卫军进攻的路线上,步兵的底牌尚且还有两个近卫旅(两个掷弹近卫营,一个冷溪近卫营、一个苏格兰近卫营),至少两个步兵旅,骑兵至少有三个团。所以说只有冷溪近卫是相当偏颇的。

<2>中近卫军是怎么溃?

中近卫军先朝英国近卫军的方向挺进,近卫军开火一轮后,直接上刺刀冲锋;同时这批中近卫军的左翼有英军第52团的包抄,并且52nd持续输出;还有一个龙骑兵团朝中近卫军冲锋。英近卫军打的那一下,中近卫军并没有倒,但是被刺刀骑脸、外加侧翼暴露被持续输出,中近卫军就彻底倒了。

该答主剩下来的部分你们就当做笑话看看就行了,除了有关普鲁士的(然后时间设定在1813及其之后也是笑话)。


====================================================================

所有的答案全部忽视了1790s-1806年时期所有的英国陆军军事行动,一群人自说自话意淫罢了。

英国在尼德兰被打成那种屌样都没人提,知乎难道全是威粉、英粉?

还有1808年的约翰·摩尔远征,也是一样,英国人直接被拿破仑拿破仑教做人。

包括问题也是给所有的答主们下了个套子,难道法军真的对英军胜率很低么?

1743起到1815年,但凡有拼刺刀的战斗,法军胜64场 英军方胜60场

French British Wars and Battles : Rivalry : Which are the best soldiers ?

真是考证都不愿意考证,光看看这些答案,全是不堪入目的。

====================================================================

题主忽视了一个问题,除了普鲁士之外,实际上奥地利和俄罗斯和法国打的也是有来有回。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情况的原因,就跟有些人的另一个感觉的原因一样的,那就是自从百年战争和意大利战争以来法军经常动不动几万人全军覆没,而其它欧洲列强就较少遇到这么大的损失。根本原因在于,正因为其它国家总兵力少,所以往往尽可能的将主力部队都集中给自己最优秀的将领指挥而正因为法军总兵力多,加上往往战略态势是处于扩张,所以分兵也多,自己王牌将领之外的其它将领领兵作战的机会也多了。但是,很多时候如果法军一般将领与对方的王牌将领遭遇,法军就很容易被刷人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拿战的英军就是这种极端的情况,西战的英军主力几乎完全由马尔伯勒公爵指挥,而半岛战争和第七次反法同盟的英军大部分时候由威灵顿指挥,这俩军事生涯几乎没有败绩,所以给人的印象就是法军在这两场战争中面对英军几乎没赢过。

同时,理所当然的是,法军一般也会把自己训练装备最好的部队交给自己的最佳将领指挥。这点在最后一次意大利战争(1551-1559)中尤其典型,吉斯公爵应该是法军中最好的牌,所以所有的瑞士雇佣兵都在他手上,法军其它部队只能带德意志雇佣兵。但是这场战争法国的田忌赛马玩得非常糟,吉斯公爵开局率军挺进意大利,最后徒劳无功(仅仅在撤回后打下加莱),西班牙军主力则趁机在埃格蒙特伯爵率领下直捣法国腹地,连续歼灭两支数万法军的部队,然后法国就GG了。

所以,跟拿战一样,意大利战争中法军就有一个特点,国王亲自领军的战役胜率不低,因为国王亲自领军的部队质量肯定是最高的,像福尔诺沃(Fornovo)、阿尼亚德洛(Agnadello)、马里尼亚诺(Marignano)什么的都胜得很漂亮,攻城略地往往也很凶猛。当然也有玩翻车的时候比如帕维亚(Pavia),就是顿兵于坚城之下后遭对方奇袭反击。国王亲自领军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就是一旦战败法国国王很容易沦为对方俘虏。

相对而言,很多法国元帅、将军(的部队)的表现就往往就不敢恭维了,例如内摩斯公爵给科尔多瓦送了一串人头(包括自己的)导致南意大利军团全军溃败,致使路易十二大好局面被翻盘;de la Trémoille被瑞士人大败;亨利八世远征法国时,遇到的只是骑兵将领La Palice所率法军,结果大获全胜,La Palice、巴亚尔、Longueville公爵等一票法军将领都被其俘虏;蒙莫朗西更是堪称常败将军。

所以法军另外一个特点是,一大群元帅的表现很容易被其能力最强的一个或几个元帅盖过,拿战中算是达乌、苏尔特、马塞纳等人吧,西班牙王位继承权战争,你如果单看维拉尔元帅的战绩,也是几乎战无不胜(除了马尔普拉凯是对方惨胜之外),最后把欧根亲王都击败了。但是区别在于,联军主力几乎一直在马尔伯勒和欧根手里,而维拉尔是在路易十四送了一大堆人头之后才得到几乎绝对的指挥权,所以这场战争法军的损失还是大大超过了联军。

正因为工业革命之前的军队战绩和胜负确实受将领个人能力影响太大,所以有些人才过度强调将领的作用。所以王国时代法国最为横着走的时候是什么时候?路易十四坐拥孔代和杜伦尼这两个一流名将的时候。


user avatar   asheng-hua-wei-ji-a-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相关话题

  为什么春秋战国诸侯动辄暴兵几十万而到了生产力远远发达明朝萨尔浒出个十二万人都费劲? 
  《三国演义》相比于四大名著中的其它三部,它是不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明朝修建的雄伟坚固的南京城墙,为什么没有在明朝发挥什么作用? 
  曹操在刘琮投降后有什么理由不发动赤壁之战?以当时的形势保境安民是否才是上策?能守得住吗? 
  为什么张维为是瑞士国籍这么蠢的谣言都有人相信呢? 
  讲武堂踢馆的堂主是个什么来头? 
  高三生纠结报不报历史专业? 
  和平年代的杀人狂如果生活在战争年代会不会成为战斗英雄? 
  关原之战毛利为什么到最后都不出兵,来都来了,不打也要削藩,败了也要削,不如放手一搏,赢了就是天下人? 
  太平洋战场的陆战多被局限于狭小的岛屿上。这究竟是放大还是抵消了美军的优势? 

前一个讨论
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
下一个讨论
知乎上有相当一部分的用户戾气特别重,为什么?





© 2024-05-0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