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高加米拉战役真的是因为大流士怯战导致波斯军一败涂地吗? 第1页

  

user avatar   zhu-sheng-song-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只能说,大流士尽力去弥补波斯军了,高加米拉战役打的亚历山大左翼都要崩溃了,然而无论是大流士先跑路,还是大流士卫队先跑路,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


从希波战争的普拉提亚战役开始,波斯人的精锐就已经不是骑兵而是步兵了

所谓的撒卡伊人就是中亚的尖帽塞种,或者我国史书里的塞种......

就这种鬼轻装骑兵水平+精锐部队重装骑兵


到色诺芬时代,波斯至少军事上已经烂透了,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早就八旗子弟化了

看看在波斯带着希腊佣兵如入无人之境的色诺芬的评价

就这战车驾驶技术,在高加米拉还能打断亚历山大军的左翼,已经非常不错了,表明大流士三世还是抓了下训练的。


就这近乎弱智一样的战术和军纪水平,甚至包括某些工程机械的匮乏,一度连“勇气”都没有了,也难怪在高加米拉战前有人提议亚历山大奇袭波斯军

废话,晚上脱盔绑马乱扎营的军队,除非事先获得情报,那是肯定要出事的


某种程度波斯军的组织水平甚至比不过四百年前大杀四方的亚述军


并且波斯军统帅经常弱智的布阵加剧了这一问题

再加上大流士跑路也不是第一次

伊苏斯之战


就算高加米拉大流士III突然爆种,和印度河的波鲁斯大王一样死磕八小时,把亚历山大打死了

波斯就不会完蛋了?


好了,这堪比中国历史上某些时期的求和条件,换到中国史上,这样的国家在这样的君王领导下能救不能救?


别说是亚历山大这样的不世名将,即便是阿格西劳斯这种国内普通人听都没听过的斯巴达城邦的君主(虽然从战绩来看也算位豪杰),也已经可以就带着8000人,通过临时组建一只“精锐骑兵”在平原野战中击败波斯骑兵了,然后准备入侵波斯了

最后还逼着波斯用外交手段才平息了入侵



皇波斯已经药丸了


是老天爷派一帮子费拉不堪的自耕农

来惩罚你们这些骑在马上的武德充沛的蛮子


user avatar   yang-ying-jie-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借这个题,说一些长久以来的看法

对这个问题本身的回答:当然不是。

高加米拉之战波斯战败纯属意料之中,几个古代来源对于波斯军队参战数量的过度夸大极大影响了对于高加米拉之战进程的正确理解。东征四会战的前三战中,波斯军队真正有较大胜算的是伊苏斯会战。

先说基本结论:

1.波斯军队的数量优势(如果存在的话)被高估了,目前缺乏对波斯军队具体战斗序列的记载,仅从战役进程来看,即使波斯军队存在数量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也是有限的

2.波斯军队在战术上,完全无法与亚历山大的马其顿部队或是二等的希腊部队相匹敌,不仅在战线上的步兵上有此情况,就连骑兵也产生类似的情况

3.喜闻乐见的话题:帕曼纽和他领导的马其顿左翼,局面究竟危急到了怎样的情况,我的观点是:他的防线正面遭受了重压,但防线本身仍维持连贯,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被突破。更重要的是,他的侧翼和后方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他直属的骑兵预备队(色萨利骑兵)和不由他指挥的部队,有足够兵力击退敌军可能的、从外侧(左翼)和内侧(来自马其顿中央战线的缝隙,或是马其顿左翼与中央的结合部)制造的威胁

4.由于上述几点,导致了波斯军队缺乏战线上可靠的步兵力量,在关键的马其顿主攻方向上不堪一击,无论大流士是否怯战,无论是他原地战死或是逃跑,波斯中军都势必先于其右翼的进攻获得进展(前提是他们有能力达成这一点)前就崩溃,连带造成全面崩溃。自腓力以来,马其顿式军队在会战中的核心用兵思路就是,非对称的部署,然后在自己的优势翼尽快达成突破,赶在自己的劣势翼崩盘前,创造兵力和态势上的优势,滚雪球赢下会战。

论证:

先是最基本的算术账:已知马其顿军队总数为40000步兵,7000骑兵,以阿利安远征记为主,借由狄奥多鲁斯、库提乌斯、普鲁塔克等人提供的作证,大致能列出这样的一份马其顿军队作战序列,对复盘会战来说这是很必要的:

从右至左:

最右翼,用以牵制波斯左翼骑兵主力的佯攻集群

第一线 米尼达斯的雇佣兵骑兵(数目不详,疑为来自色雷斯的单位,可能为400人)

第二线从左至右 阿瑞提斯的先驱者骑兵4个骑兵中队 阿里斯通的派奥尼亚骑兵(前者为300人,后者疑似单独编组了一个大中队,可能为600,两部均为BC334第一批次渡海的单位)

第三线从左至右 阿塔卢斯的半数阿格里安步兵(250人) 布里松的马其顿弓箭手(250人),数量不明的标枪手(疑为来自色雷斯的辅助部队)和 克里安德的“老雇佣兵”(BC334第一批次渡海的单位,可能为5000人)

中央到右翼,亚历山大直属的主攻集群

从右至左以斜行序列展开

菲罗塔斯的伙伴骑兵8个骑兵中队(ilae,其中6个番号已知,含一近卫中队,BC334年渡海后,还得到了3~4个批次的人力增援,关于这几批增援的问题见下文【1】,此时的总兵力已大大超过原本1500人左右的编制数,达到了2600~3100人)

尼卡诺的持盾卫队3个团(chiliarchiai),理论编制3000人

步行伙伴各方阵旅

前三个旅享有王选伙伴的头衔(Asthetairoi)

俄利米奥泰方阵旅(Taxie,Elimiotis地区,上马其顿) 科纳斯的旅

林塞斯提斯与奥里斯提斯方阵旅(Lyncestae 和 Orestae地区,均为上马其顿)佩迪卡斯的旅

下马其顿某方阵旅 梅列格的旅

剩余三个旅是普通的步行伙伴(Pezhetairoi)

泰菲亚方阵旅(Tymphaea,上马其顿)波利比孔的旅

下马其顿某方阵旅 阿明塔斯的旅,由西米阿斯(Simmias)代行指挥权


而第六个旅,下马其顿某方阵旅 克拉特鲁斯的旅则不在这一部分中,配属给了帕曼纽,这里涉及到亚历山大对左翼防御战斗的提前布置,见下文对上述第三个结论的具体讨论

作为马其顿步兵的支柱,BC334初次渡海的6个方阵旅拥有9000人,但此后的3~4批增援,使得参战的马其顿方阵士兵数量至多可能达到19000~22000人,不过有趣的是,这些明显来自于不同兵源区的人力(大约有半数马其顿地区,没有出现在BC334第一波次东征军各步兵旅和骑兵中队番号的列表中,与大约半数马其顿军队留守的现状对应)却没有带来新的旅和中队番号,只能理解成他们被拆散进各步兵旅和骑兵中队中,东征后期亚历山大针对此进行了组织上的重组,使得方阵部队在占领苏萨之后出现新的旅番号,以及骑兵团下属中队的新编制,但那是后话了...


以上部分,包含马其顿军队的三大精华,分别是侧翼的伙伴骑兵,侧翼和中央结合部的持盾卫队,和中央战线上负责跟进进攻任务的各方阵旅


帕曼纽指挥的左翼
最左翼的各单位

第一线 安德罗马库斯数目不详的雇佣军骑兵(不详,可能是400人左右的色雷斯骑兵)

第二线 从左至右,科拉努斯数目不详的同盟骑兵(可能来自于BC332~331第四波次增援中的少于1000人伯罗奔尼撒骑兵),阿加松的奥德里西亚王国骑兵(可能为500人)

第三线 从左至右亚该亚雇佣军步兵(4000人,第四波次增援),克里特弓箭手(250人),色雷斯标枪手(Sitalces指挥,数量不详)

2 左侧肋部

从左至右 厄里吉乌斯的同盟骑兵(Erigyius,600人)

克拉特鲁斯的下马其顿“步行伙伴”方阵旅(配属给帕曼纽)

3预备队

帕曼纽直属,腓力的色萨利骑兵各中队(1200人)

最后,马其顿的第二步兵战线,大约7000人的希腊同盟步兵(可能为重装步兵)

以及数千人的营地防御部队。


回到提出的4个结论上

1.波斯军队的数量优势

从上述的马其顿军队战斗序列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亚历山大的部署具有纵深式、多线式的特征,他在侧翼以轻步兵和骑兵混成的部队都是2~3线,最关键的左翼背后还保留了色萨利骑兵作为预备队由帕曼纽直属。而中央步兵战线背后则拥有不足以维持一条连贯战线的步兵预备队(重装步兵兵力占据的空间和马其顿方阵是一致的)

波斯军队很明显地受困于伊苏斯之战导致的、希腊雇佣军和波斯中央政府下属卡尔达克步兵的毁灭性损失,这迫使它要把骑兵大量地部署到主战线上去对抗对方的步兵,考虑到马其顿军队的纵深式部署和马其顿方阵和重装步兵密集阵极大的兵力密度,相比于波斯的骑兵和那些更加队形疏松的步兵,在同样宽度的正面和相同纵深下,波斯军队的兵力肯定更少;反过来说,即使波斯军队的数量和马其顿军队一致,他们要么呈现出比马其顿军队更夸张的纵深化部署特征,要么就延伸出一条更长的步兵战线,如果波斯军队存在数量优势,那这两点也就愈发明显。

但实战中,这一点没有显露出来。

现实中,马其顿右翼的佯攻集群为了调开波斯军队主力,开战后向右机动,为了能够与延伸的马其顿战线相对,波斯左翼同样被迫向左延伸战线,这一机动,和此后该部和当面马其顿佯攻集群的混战一起,导致波斯左翼和中央之间结合部缺乏兵力,被马其顿主力突破。

如果波斯军队存在明显的数量优势,又何必延伸战线防止被小小的一支马其顿偏师兜击?他们的战线末端应该远远越过马其顿战线的末端,呈现出一个外线作战的态势。又怎会没有足够的预备队从后方上前,填补波斯左翼和中央之间出现的缺口?

在右翼,情况同理,狄奥多鲁斯和阿利安对于会战的记载有不少矛盾,一般采用阿利安。按他的描述波斯军队实际上没有从自己的右侧,也就是马其顿左翼无掩护的左侧成功迂回的记录。波斯军队成功的突破,实际上是在中央:马其顿军队右半部的进攻打得太顺,2个方阵旅却按部署留在原地掩护自己的左翼友军,使得中央出现了缺口。

一直到会战最终阶段,亚历山大结束对大流士失败的追击,回兵攻击波斯右翼时,帕曼纽还有余力投入色萨利骑兵反击,并对敌军进行追击,也足可见这一翼的马其顿军局面实际并没那么困窘。


2.波斯军队的战术能力

两次希波战争时期,我们都能看到许多波斯步兵(甚至包含许多精锐和中央化的部队)是如何被希腊(主要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和阿提卡)重装步兵屠戮的记载,此后整个BC4世纪希腊重装步兵的诸多海外作战中的优势地位都未被撼动,而马其顿方阵的作战能力甚至比重装步兵更强,不难想象为何波斯人无力应对。

伊苏斯会战中,以大量希腊雇佣军和卡尔达克步兵组成的波斯中央战线,在地形优势(马其顿人隔河强攻)和或许存在的兵力优势(部分地段上马其顿方阵只能以8排纵深而非16排纵深甚至极端的32排纵深部署)下,波斯军队还能暂时抵抗马其顿步兵在中央的推进。但高加米拉会战中,这些优质的波斯步兵已经被消耗殆尽了,可想而知波斯步兵战线如何在方阵部队青睐的大平原上对抗萨里沙矛墙。

更主要的问题在于骑兵:波斯骑兵曾经对希腊人有压倒性的优势,在BC4世纪希腊本土的骑兵战斗力不断提升,甚至在一些海外作战的案例中,过去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希腊骑兵——比如斯巴达骑兵都有在战术行动中压制波斯人的记录。

马其顿骑兵在战术、武装和组织上的改良,更加速了这种趋势。

大流士在高加米拉战前,要求他的近卫骑兵Kinsman们换装长矛而非不到2米的Palta短矛,回想起色诺芬过去是如何认为希腊人的骑兵长矛不如波斯骑兵短矛适合骑兵作战,也能够看出,实际上换装体现的是对战术能力的缺乏自信。

东征三场会战中,马其顿骑兵(和色萨利骑兵)在战术上占尽优势,色萨利骑兵仅1200人之众,能在伊苏斯会战中严重迟缓波斯骑兵主力在其右翼的进攻,并在高加米拉之战中把同样的壮举重复了一遍;而Prodromoi为代表的马其顿轻骑兵,仅仅得到有限的步兵支持,就在高加米拉之战中长时间地牵制了波斯左翼兵力,实际上最后独力将其击败。为了赢得这一局部的战斗,大流士甚至将自己千人的近卫骑兵也投入战斗了,结果却是如此结果...

3.帕曼纽的左翼战况

先回到亚历山大的部署上,一个没有在上述的战斗序列中体现出来的部署重点是:去掉一开始就配属给帕曼纽加强防御的克拉特鲁斯旅外,剩下的5个方阵旅是由最左侧的西米阿斯,而非最右侧的科纳斯统一节制的!

众所周知,马其顿军队极为强调步兵对侧翼攻势的呼应,因此马其顿步兵之花,常备军的持盾卫队被部署在伙伴骑兵左侧,然后才是方阵,而方阵中,也是右尊而左卑,表现最好的旅才有机会部署在优势翼一侧,并被称呼为王选伙伴而非步行伙伴。

这部分步兵的指挥权,理论上自然应该由最右侧的科纳斯负责,他是最高地位的方阵旅指挥官,也是最接近关键的侧翼进攻突破口的方阵军官,怎么会由最远离突破口的西米阿斯指挥呢?

除非亚历山大认为,步兵战线对左翼的保护,要比右翼的快速突破更重要。

结合后续的战事发展:西米阿斯在会战中自主行使指挥权,让自己直属的旅和克拉特鲁斯的旅一起加入左翼的防御战斗,而仅由剩下4个旅斜行前进,也足以说明他被亚历山大赋予权力的原因:他作为最接近左翼和中央结合部的方阵旅军官,要负责协调这一局部的防御战斗,为帕曼纽提供支持。

帕曼纽的侧翼必须保证绝对安全,才能让他能全力对抗波斯右翼在他防线正面的重压

再加上亚历山大小心翼翼的第二步兵战线部署(考虑到方阵各部在波斯中央的牛刀杀鸡,马其顿军队自然无需为了中央的进攻安排第二条步兵战线,这7000人最可能是防御用途),波斯军队在马其顿左翼侧后的行动,基本能被这些步兵给拦住和驱逐

现实中,从西米阿斯和波利比孔的结合部渗入马其顿第一线背后的波斯骑兵(来自巴克特里亚和印度的单位?),没有卷击马其顿左翼背后,而是正面直冲马其顿大营,在辎重和俘虏中造成混乱,和营地守军战成一团,最终被回身而来的马其顿第二线步兵逐退

尽管普鲁塔克说这是大流士预先下令让他们抢救自己的家眷,但考虑到普鲁塔克的尿性...

我认为不能排除,甚至应该优先采纳这样一个理由:马其顿第二线步兵的存在,使得波斯骑兵根本不可能在越过敌方第一线之后,肆无忌惮地卷击帕曼纽的侧后。对方的步兵预备队对侧翼的保护,才是波斯骑兵被迫直冲马其顿大营的主因。

这样一来我们很容易发现,右翼正面有坚不可摧的2个方阵旅,背后有完整的第二步兵战线,帕曼纽斜形向后展开的多线式部署,在得到色萨利骑兵的有利支持后,自然有资本对抗波斯骑兵在右翼的重压,他的右翼和背后完全安全,仅凭有限的战场空间,波斯骑兵数量上的优势在这一局部发挥不出来,帕曼纽——以及部署他的亚历山大——有充足的资本在左翼赚取时间,同时在中央和右翼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4.结论

由上述3点其实已经能够得出结论了,从战前的部署来看,亚历山大实际在会战开始时已稳执牛耳,波斯军队只能说是外强中干——这个外强还是强在几个主要古代史料堪称搞笑的兵力记录上——这是一场亚历山大由于对方不少的兵力,和极强的机动性(更大的骑兵比例和有利的平原地形)遭遇战场态势上的被动,但利用马其顿及其盟军出色的战斗力和自己正确的部署,获取决定性胜利的会战。

亚历山大和马其顿军队在战斗中遭遇了很大的麻烦,但距离战败的威胁则尚远。

大流士三世个人在会战关键时刻的决定——无论那个决定究竟是什么——对会战的结局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注【1】

来自马其顿本土的各波次东征军简要战斗序列(注意,不包括在东征过程中在前线接收的投降兵力或中土雇佣的佣兵)

第 0批,腓力二世生前派出的先遣队

BC336

帕曼纽

10000人,编成不详



第一批东征军

BC334

亚历山大

32000步兵 5100骑兵

马其顿人部分:

伙伴骑兵 1500人8个中队

王家中队(ile basilike / agema) 300人

波提埃亚中队(Bottiaea 下马其顿海岸地区) 200人

安菲波利斯中队(Amphipolis) 200人

阿波罗尼亚中队(Apollonia,开尔基狄安东北部) 200人

安忒穆斯中队(Anthemus,开尔基狄安北部的原马其顿领土) 200人

留盖安中队(Leugaian,不明地区) 200人

上马其顿的中队(2个或更多) 200人


先驱者骑兵 300人4个中队

不明来源

持盾卫队3000人3个团

常备军

方阵部队 总共6旅9000人

东征刚开始时的王选伙伴(Asthetairoi)前三个旅

俄利米奥泰方阵旅(Elimiotis,上马其顿) 科纳斯的旅

林塞斯提斯与奥里斯提斯方阵旅(Lyncestae 和 Orestae,均为上马其顿)佩迪卡斯的旅

下马其顿某方阵旅 阿塔卢斯的旅

步行伙伴(Pezhetairoi)

泰菲亚方阵旅(Tymphaea,上马其顿)波利比孔的旅

下马其顿某方阵旅 梅列格的旅

下马其顿某方阵旅 克拉特鲁斯的旅

马其顿弓箭手 500人(可能含克里特雇佣兵)


附庸部队:

派奥尼亚骑兵 600人的一个大中队(?)色雷斯骑兵300?

色雷斯和派奥尼亚骑兵总共是900

阿格里安标枪手 500人

色萨利骑兵 1200(狄奥多鲁斯1800的原文疑似抄录错误)数量不明的中队

至少含一个编制较大的法萨卢斯中队(Pharsalus)

奥德里西亚步兵、特里巴里步兵、伊利里亚步兵共7000

雇佣军:

希腊雇佣军步兵5000

同盟部队:

希腊步兵7000

希腊同盟骑兵 600

第二波增援

抵达:Gordium BC333 Spring

马其顿步兵3000,马其顿骑兵300,色萨利骑兵200,埃利斯步兵200

数目不详的阿格里安人?

第三波增援

抵达:Cilicia BC333 Summer/Autumn

不明

可能马其顿步兵1000~2000,马其顿骑兵300~500 未与第二批重复计算,则有5000马其顿步兵和800马其顿骑兵

第四波增援

抵达:Gaza BC332 Winter?(库提乌斯)Susa BC331~BC330?(阿利安)

马其顿步兵6000,马其顿骑兵500,伯罗奔尼撒步兵4000,伯罗奔尼撒骑兵1000略少,3500 特拉里斯人步兵(Trallian),色雷斯骑兵600

==================可能在高加米拉之战前赶上的部队分割线=========

第五波增援

Bactra BC329 Winter

希腊-马其顿裔步兵 8000

第六波增援

Acesines River BC326 Winter

希腊同盟部队和雇佣军30000人,骑兵不到6000,后者可能主要来自色雷斯




  

相关话题

  哪些近代名人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有哪些可以被称作「国士无双」的历史人物? 
  查士丁尼一世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追认为烈士意味着什么? 
  如果康熙再活五百年,历史会变成什么样? 
  怎样看待商鞅之死? 
  如何评价路易十六? 
  历史上有哪些伯乐识马的故事? 
  像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这种将皇子、王子泛称为太子的习惯是从何时开始的? 
  历史上有哪些神奇的预言家? 

前一个讨论
衡水中学或者衡中模式到底错在哪里?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感觉乌克兰目前战争烈度不是很大?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