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可以分为两类,尤其是在航天往返运载手段和空间站技术手段成熟以后,一类是航天驾驶员,另一类是技术乘客。我觉得提问者关注的就是为什么国外很多专职科技人员也就是第二类乘客占比那么多,而国内却是清一色军人。
中国总的来看还是处在航天活动的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把空间站送上去,稳定转起来,同时反复测试往返运载工具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是主题,而真正的在空间站内开展航天环境下的各种科学测试活动,尚未开始。所以现阶段对人身体的考验极大,大于专业的科学技能和经验。这是为什么航天员多数从空军选拔的原因,挑选尖子里的尖子,身体和性格是最主要的选拔条件。杨利伟据说在第一批五名航天候选者里并不是身体最出色的,但是意志力非常好,在第一次载人航天发射上天过程中,围观者都紧张到不行,而他的心率速率一直平稳,非常了不起。但是其他的航天任务就几乎就是在航天器里坐着不动,什么都不用做,最多翻翻操作条例,到点返回就行了,但这个划时代的意义和前所未有的中国人的第一次的压力,一般人承受不了。
后续的航天员也都是飞行尖子,身体了得,当然这里有政治素质考核,操作那么巨大的航天器,政治上军人也是更过关的。
对比美国苏联和欧洲,欧洲的载人航天基本都是搭乘苏美的,因为他们更成熟了,空间站上的快,往返运载工具也更成熟,所以大的科研项目有很多,比如美国主导的哈勃望远镜,欧美日的空间实验室,苏联更厉害的礼炮空间站,那都是长期任务,都需要有科学家上去操作维护和进行相关实验的。他们的航天机组,一般也会有军人担任驾驶员,然后就是科学家乘客,当然也有扩大影响的各色人物,比如大富豪、教师等等。
我希望大家不要误读这个现象,感觉我们就是军用,这是不对的。随着技术的前进,目前有能力维护频繁空间任务的,也就中国了。专业乘客,很快就会多起来。
----------补充------------------
这是哥伦比亚的机组,供大家参考,你们可以看到,凡是操纵航天飞机的机长、指令长、有效载荷专家(控制机械臂和对接机构)的岗位,也都是军人或者退役军人:
另外,向在哥伦比亚号最后一次任务失败中所牺牲的航天英雄,致敬。
危险,会牺牲
首先问题就不严谨,很多博士、科学家等科研人员都是军人。任何关于国防科技领域的部门成员,大多都隶属于军队编制。
尤其像宇航员这样牵扯到国家最新技术领域,掌握国家部分机密的关键成员,对国家的忠诚,政治素质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而军人是有一套完整、严格的审查程序,以及充分的政治教育和反间谍教育等等,军人对国家的忠诚度和服从度以及纪律性,团队合作度,是远远超过一般民事部门的工作人员的。
所以事关国防科技,启用的工作人员选自对这个国家最可靠、最忠诚、最训练有素的群体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航天事业是大国竞争重要的一环,你派一个意识形态亲美、整天微博说移民多好、宣称全球无国界的大学教授,你觉得国家放心不?你作为一个中国的老百姓你放心不?
政治忠诚从来不是一个小事,拉一个队伍,就算里面的人水平再差,只要团结一心,那最多事情做得慢一点,也能做完。拉一个队伍,如果里面的人一开始就想着内斗,或者搞破坏,那就完蛋了,里面的人水平越高,越危险。
所以研究水平不是第一位的考量,政治素养和对国家的忠诚度才是第一位的,要在对国家最忠诚的科研人员里面选择去上天的,而不是在研究人员里面选一个水平最高的。忠诚的人,知识不够,可以派人来慢慢教,心思不正的人,水平再高,你可没有办法让他改邪归正。
所以这事没什么需要藏着掖着的,航天事业重中之重的宇航员,从军人里面挑,本来就是应有之义,国家忠诚度本来就是选择的基本门槛。
除此之外,身体条件确实也是一个硬门槛。宇航员大多是从退役飞行员来招募的,纯科研人员也练不到这个素质啊。你把科研人员训练到适应航天,还不如让飞行员多念点书。后者,聪明肯学的飞行员有很多可以挑,但你让爱因斯坦练成施瓦辛格,那是真难。
不过以后随着中国空间站建起来了,优先级别的航天任务做完了,入太空也轻车熟路了,到时候做点支线任务,没准就有非军事系统的纯科学家上去了。
当前这个时候,还是初创阶段,肯定都是军人和国防部门的科学家优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