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宋仁宗?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个叫仁宗的皇帝——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还都有点共性,说明这庙号确实不是随便起的,都是有讲究的。

共性基本就是:

1.本人确实比较宽仁,也能克己,自我道德节操还是不错的;

2.政局基本比较稳,没有大折腾;

3.臣子待遇可以,就算被训斥或谪贬,也没有多严重后果,很多情况下还能较快复职;

4.比较重视名教建设,尊儒重教。

(明仁宗因为时间太短,3体现的不够充分,不过上台后并没有对汉王一党打击报复,也算基本符合了)


这些特点,决定了几个仁宗的下限还是比较高的,毕竟封建时代,皇帝不折腾,不穷奢极欲,能政局稳定,已经可以排到起码中上了。但问题就在于,这种操作也往往导致,仁宗们的上限也很有限。


因为能做太平天子,说明国家要么还没过上升期,要么盛世余辉还在。但这也往往预示着之前的政策到了一定时候,该考虑调整了。

而这时候保证政局稳定,保障臣子整体利益,恰恰是和政策调整相矛盾的。

此时的臣子已经都是既得利益者,要调整政策,就意味着一次洗牌,肯定受不了。所以这时改革就要花大力气,保证稳定就得看着国家问题慢慢积重。


宋仁宗时代,北宋制度的优缺点都已经完全体现。优点包括保证枪杆子别乱闹腾,人才选拔更加平民化等等,缺点主要就是军事上的日益废弛和冗官的日益严重。宋仁宗一生都把精力用在平衡政局上,所谓庆历新政,本身作为一项改革来说,纲领不明确,措施不严谨,只能算是个皮毛改革,即便如此,还没干多久就草草收场了。因此,宋仁宗干了四十多年太平天子,社会确实不错,但隐患也更大了,终于把问题拖到他孙子时候,不得不改革弊症了,结果就是一地鸡毛。当然,神宗改革失败原因众多,但是一个基本道理在于,问题拖的越久,就会越严重越不好改;国家实力下滑越多,就会改革时候调用资源越不足,改革难度越大。所以,如果在北宋上升时期就把庆历新政干成一场比较深入的改革的话,至少会比拖到神宗时候再不得不改革好得多。


当然,宋仁宗还算幸运,终究他是在国家上升期继位的,所以不管怎样,他还是有足够时间去享受一个繁华盛世的,儿孙们面临的摊子虽不能说好,但也不至于说烂,因此本人生前身后名声都还行。相比之下,元仁宗无法把贵族权大和汉化不足的问题改好,导致儿子死于非命,身后国家迅速混乱;清仁宗无法改变官员腐败、人浮于事的问题,眼看帝国下沉,到儿子时候国家就开始内外交困。

只能说,如果不算短命的明仁宗,宋仁宗比起元、清两位仁宗,已经很幸运了。

当然,这份幸运,也建立在不愿意更早为子孙除隐患、把问题推给子孙的基础上。试想,如果清仁宗的爷爷,也想趁着国家上升期,去当一把仁宗,那等到嘉庆时候,大清得什么样子了?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宋仁宗明孝宗这些皇帝

大臣们都说好,夸到天上去了

可国家就慢慢的烂下去了


就说宋仁宗吧,经常干的事儿有两个,一个是在祭天等活动的时候“荫官”,你要是一个仁宗下边的大官,那么你的儿子孙子,甚至侄子,都能荫个官。

“一个官员,因官阶不同,亲属被封官,多至一二十人 ,少则五七人。皇佑中,仅因乾元节或郊祀荫补得官者,每三年不少于千余人。”

一个就是发钱,

比如皇帝问司马光,说国家没钱怎么办,司马光说陛下您节约点就有钱了,对了下次什么时候给我们发钱?

明道二年 (1033)宫中用钱 45万贯 ,1063年3月仁宗驾崩 ,仅用于赏赐之钱绢银1100万贯匹/两,在京 400万。


你是大臣,你喜不喜欢仁宗皇帝??

会不会把仁宗吹上天,好让以后的皇帝都学习仁宗??


那么这么多钱从哪里来?

你说从哪里来?

总不可能是司马光这些衮衮诸公掏钱吧?


宋仁宗啊

就是用前人的钱和后人的钱,拿来讨好大臣

至于以后,反正后人比我们聪明,肯定有办法的,对不?


user avatar   liu-san-mu-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的水平究竟如何?
user avatar   shu-hu-go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太大

《宋史》上的评价是

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这段的意思大体就是,宋仁宗会用人啊,跟大臣们很能处得来,而且宽仁简明

这个显然是封建王朝话语体系下的皇帝标准

这个标准很高了

但如果离开这一标准体系去看宋仁宗,很可能看到的是一个相反的君主

首先声明,我无意把宋仁宗的生平往事做一个流水账式的简述,把一个君主的花边新闻拿出来说一说,看到底也不知道这皇帝到底是个什么人,反而回答更像是问题的材料补充

其次声明,本人非科班出身,欢迎打脸,助我提高,但对恶意抬杠,也休怪兄弟我下手无情

最后,说下我对宋仁宗的评价,第一,宋仁宗是封建地主统治阶级,第二,宋仁宗这个皇帝当的很累,很狡诈,他并不是一个宽厚的君主,他的一生都在使用权力为自己争取利益,而且相当狠辣,也导致了他和臣子的反目,得到一个相当悲惨的晚年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仅从宋仁宗构建君主权力这一点开始分析

在看古代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一个概念,认为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个概念是没错的,有问题的是,皇帝拥有这个权力,而不是当皇帝的那个人拥有这个权力,当皇帝的那个人需要进行艰辛的付出才可以得到这个权力

我举个例子,西汉初年,刘邦,萧何蹬腿了,换上汉惠帝跟曹参当皇帝跟丞相,曹参平时啥都不干,上班也迟到早退,搞的汉惠帝就很不满,有一次汉惠帝就问曹参,你怎么什么事都不干?白给你开这么多工资了?

曹参说啥?你比高皇帝如何?汉惠帝说那我哪能比得了我爹啊,曹参继续问你觉得我跟萧何比怎么样,汉惠帝这一边一肚子气呢,你敢问这个?你还我要夸你还是咋地?!当时就给骂回去了,我看你不如萧何

曹参就说了,对啊,你不如你爹,我也不如萧何,他俩活着的时候都把国家治理的方法定好了,那咱们就跟着干就行了,折腾个啥?!

后人对这个故事评价很高,顺道还整出一个“萧规曹随”的成语,评价这种不折腾的治理国家的方法,认为忠实的执行了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方针,大大滴好

但真的是这样吗?无为而治是有的,但无为而治最生猛的汉文帝,汉景帝,一个活着的时候要带兵去跟匈奴开片,一个活着的时候用武力削平诸侯,该折腾的时候也没少折腾

换成刘盈他爹刘邦,修理沛县功勋,诛灭非核心功臣,满世界平乱,也是没少折腾

为啥刘盈这边,想干点事,就让曹参怼回去了?

这里就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官僚是一个具有非常巨大的惰性生物,非常不喜欢干事,泡点上下班最好,特别能安于现状

皇帝要想驱动官僚做事,需要皇帝有极大的权威,当皇帝个人权威不足,那么谁有个人权威谁就是皇帝,比如曹操,比如那谁,比如那谁谁...

刘盈上台的时候,他老娘吕后活着呢,这可是汉朝建国初期除了刘邦以外的最大股东,基本上是当时汉家的董事长,刘盈最多也就是CEO或者CFO

吕后要改国策,你看陈平,周勃放过屁吗?

宋仁宗很不幸的是,他开始当皇帝的时候,也是这个局面

托宋真宗的福,宋仁宗来的这个世界比较晚,宋真宗蹬腿到时候,宋仁宗还比较小,没办法,为了防止赵家宗亲宣布宋仁宗不是宋真宗亲儿子,就让刘太后帮忙垂帘听政

刘太后还是相当出色的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但是刘太后当政的那些年头,虽然宋仁宗在一步步长大,帝王的威权却没有一丝一毫长在宋仁宗身上,而是长在刘太后身上

弄到最后,刘太后都可以以帝王冕服去宗庙祭祀,虽说临死的时候把这衣服脱了,搞的宋代人吹逼说刘太后屌啊,“有吕后之才,无武后之恶”就是说当家施政跟汉初的吕后一样,保持了国家的稳定,没有私欲膨胀,变成武则天自己去当皇帝,嗯是没有,就是穿了冕服而已

所以当刘太后蹬腿以后,朝廷里的那帮大臣对于宋仁宗的态度...大家照章办事就行,您别找事,我们也不跟您添麻烦,最佳的状态就是君王垂拱,官僚治国

这种君弱臣强的状态,哪个皇帝能忍?就说一普通人,开个会,你这边说一句,立马有同事说我觉得不行,就算你的方案多么合理,多么完善,还是被同事否决,这换谁也忍不了啊

老子是皇帝啊!你们该听我的,不是我听你们的...

可当皇帝要有权威啊...权威怎么弄?基本上就是这几条路,第一,打仗,打胜仗,搞地盘;第二,神化自己;第三,把朝廷里跟自己不对付的,有影响力的大臣搞走

基本上呢,第一条都是开国君主的活儿,后面的就属于正常性的地方平乱,攒不了多少威望,而且轻开兵衅,军费还不得自己掏...还不保证能打赢,就大宋官僚嘴里“从开国到现在跟大辽开战八十多回,就赢一回”的宣传话术,没有足够的权威,谁也打不了了...

第二条呢,神化自己,本来是可行的。有人说皇帝是天子不需要神化自己,那就图样图森破了,神化自己是要构建新的话语体系,让新的话语体系覆盖原有话语,这样进入这个新的话语体系的就都是自己人了,后面的宋徽宗,明世宗都是这么干的

嘉靖不上朝二十多年,但朝政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满朝青词宰相给他干活,都是他通过神化自己构建话语体系提拔上来的白手套,不怕他们作妖

但是轮到宋仁宗就很尴尬了,因为这套他爹玩了,并且玩脱了,让人深恶痛绝,这个我稍后在说一下,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

没办法,那就剩下驱逐旧臣了

驱逐归驱逐,无事驱逐只能激化皇帝跟官僚的矛盾,大家一桌吃饭无非是想多吃两口,直接奔着掀桌子去,还掀自己家的桌子,那就是二逼了...

可巧郭皇后不行,宋仁宗有了理由,废后

而且,这个郭皇后是当初刘太后给选的,如果连自己的身边都是刘太后的余威,那肯定是不行的,北宋唯二废皇后的,一个赵祯,一个赵煦都是有过太后临朝的主儿,废皇后就是他们反抗旧有话语体系,建立自己权威的一大手段

在废后中,看清哪些是自己人,哪些不是自己人,朝廷里都是自己人,都是跟着自己吃饭的,皇帝的权威自然就蹭蹭蹭涨上去了

被赶出朝堂的,且有能力的,经此一事,明白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也算是熬鹰成功,再把他们弄回来,还是君主掌控朝局,稳的一批

所以,郭太后废了,当初刘太后提拔的一批人也陆续离开朝堂,甚至是当初站在自己一边的范仲淹等人,也从朝堂出去

这下子全天下人都知道了,新主子到底是谁

君王的权威建立以后,需要保持啊

在赵宋有这么一条祖宗家法,叫做“异论相搅”,简单来说就是在官僚中培养互相对立的派别,让官僚无法联合起来与君主对抗

官僚的力量分散,那么他们就得时时事事仰赖君王的权威,那君主的位子就稳的不能再稳了

所谓“法术势”的帝王心术就是这一套

所以,当后来人评价“众正盈朝”,汇聚了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余靖等名震千古的庆历革新会骤然消散,原因就是仁宗私心作祟,而非其不能坚持改革

改革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权威,因为西夏崛起,自家国土丢了...要给自己找遮羞布...

但这块遮羞布,公然说朝廷里要有,且只有君子一党

对不起,你去死吧!

这就触动了皇帝的核心利益,这个天下姓赵,不是姓欧阳,不是姓韩,更不是姓范...我找你们是来干活的,不是给我自己找麻烦的...

也就是说当君王自己的权威没事时,他就可以因循,有事的时候,他就要改革,当改革触动了权威,那君王宁可因循...

这就是王八蛋的封建王朝,天下是人家的,不是天下人的...

宋仁宗百事不会独会做官家,也不因为什么,因为他平衡术玩得好

但是,时时刻刻都在玩平衡术的人,就等天天算计,不能让一方势力过大,一方势力过弱,尤其是宋朝那个局势,外有强敌,朝内大臣没一个省油的灯

大臣呢?也累了...

晚年的仁宗,精神越来越不稳定,也是,天天勾心斗角,精神能好的了才怪,搞出大喊“皇后和张茂则害我”的国际笑话,最后让人搀了回去...

这一刻,宋仁宗的政治生命,在宰执们厌恶的眼神中,走到终点...

宋仁宗一辈子都在摆脱沦为傀儡的梦魇,但最终还是沦为了一尊木偶,只能任由他人朝拜

臣子们开始转向曹太后与未来的皇帝赵宗实(即英宗赵曙)

很可怜,也很可悲

然而更可怜,更可悲的是,这样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的

因为仁宗玩弄权术,终归是有节制的,也没有过度纵容自己的欲望

那么最可怜,可悲的是谁呢?

他们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但请不要忘了他们的身份...




  

相关话题

  这样的君主专制是否优于民主共和制? 
  请问有什么期刊,论文,书籍等等有关宋代市井生活或祖宗之法的吗?或有无大佬对研究的选题提出更好的建议? 
  为什么宋朝从不考虑让李渊的后人来继承二王三恪? 
  联蒙抗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如何看待2020年养老金中央调剂超7000亿? 
  为什么宋朝战斗力不行但蒙古南下的时候却苟了很久? 
  南宋时期四川被吴氏三代人经略,宋廷如此的重文轻武,却为何对他们没有什么异动? 
  南宋怎么做才能抵御住蒙古的入侵? 
  如何评价北宋这个朝代? 
  宋徽宗赵佶如果遇见宋太祖赵匡胤,会有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前一个讨论
河南省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练杂技?
下一个讨论
中科院女博士毕业,目前就业迷茫。不知道是否为了缥缈的梦想接着在高校卷,还是为了生活去公司挣两年钱?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