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捐献骨髓(干细胞)真的对人体毫无损害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i-li-80-49-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是一名捐献者,前一段时间通知我配型成功,体检通过,现在就等着最后捐献了。对于有没有害处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科学上也没有定论到底害处是什么,可能大部分都来自于自己的主观感受,而这感受和心理影响很大。作为十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概率而言,能够有机会救一个生命,我们就可以衡量孰轻孰重。我们不能为了救人而害了自己,更不能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害处而担负了救人。你加入骨髓库,说明你有机会去寻找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同样有十万人如你一样加入,就有可能多救回一条生命。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的是自己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分割线=========================

前段时间刚进行了捐献,今天回来补充一下捐献这几天的所见所感,至于心理方面和思想方面就不多说了,只希望告诉大家捐献过程中的人体感觉,至于大家一直询问的是否对身体有害的问题,就留给大伙自己判断了。

为方便表述,以捐献那天为第0天,捐献前一天为第-1天,捐献后一天为第1天,依次类推。

第-5天晚上,住进了医院。医院都是具有造血干细胞采集资质的定点医院,同时我所在地的红会和医院签有协议,有捐献者捐献的时候可享受单间的待遇,病房原来是两个人,带有洗手间、冰箱、电视,是科室里最好的房间了,整体医院的生活环境是很好的,医生和护士更是很关心,有种住宾馆的感觉。红会有一个负责老师郭老师全程陪护我,为了能给我一个轻松的环境,郭老师还在病房窗户上贴上了窗花和中国结。

第-4天清早,进行抽血、心电图等各项体检,之前进行过非常全面的体检,这次主要是入院体检,查查血液中的肝功之类的情况,等检验结果出来之后,就可以开始打动员剂了。动员剂的学术意义之前有好多知友都详细介绍了,我就不再赘言,通俗的来说就是血液中通常情况下造血干细胞的含量比较低,需要外加刺激使机体从骨髓中产生大量造血干细胞进入血液,以便进入最后的采集活动,既然是外界刺激就会让体内产生一些不适的症状,但都是可以承受的,捐献完之后不适应的症状就消失了。动员剂只需要从手臂处皮下注射就行,和打预防针差不多,也只有几毫升,但价格一支要近700块钱,据说还是降价之后的,以前的价格都上千;采用的都是进口的最好的动员剂,也是为了考虑把对志愿者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吧。动员剂每天注射一支,到采集那天正好注射完五支。

之后的几天基本上都是早上抽血、打动员剂,没有什么太多事情,也可以和医生请假后随意走动,出去转转也是没有问题的。住医院主要是怕出现什么情况,医生能很快解决。医生反复叮嘱要多喝水,因为产生干细胞到血液中血液浓度会增加,喝水能稀释血液,不会感觉太难受。前两天基本没什么反应,稍微有些心理作用的因素,稍微有点异样就会想是动员剂的作用,其实正常工作都是没问题的。打动员剂的第三天感觉全身骨头有些胀的感觉,也就不爱动了,躲在床上被窝里,喝了不少水,也容易出汗,我反应比较强烈的是头疼,和感冒发烧的感觉相似,但体温是正常的,食欲也受到影响,红会的郭老师还从自己家做好了排骨汤和鸡汤给我送来,甚是感动,觉得身边都是好人。打动员剂的第四天,反应就比较强烈了,躺着都觉得有些难受,也不爱动弹,头疼严重,据说是由于头骨中也能产生干细胞,同时血液粘稠导致载氧能力下降,大脑缺氧所致。多喝水确实能让症状舒缓,我不爱喝水,但打针这几天每天都是5-6瓶水,喝水多出汗也多。上午打完动员剂,下午的时候感觉最强烈,晚上睡过去了也就好了。

采集当天打完动员剂后,就准备采集了。采集采用的单臂式,血液进出都是同一个管道,比双臂一进一出相比效率低一些,但不用两个手臂都扎针,另一个手臂也可以自由活动。采集过程包括多个循环过程,每个循环过程包括把血液压入机器、机器自动离心血液、提取干细胞、血液输回体内等几个步骤,和身体相连血液经过的管道都使用的是进口材料,而且血液只在管道里流过,不会进入机器中,整个分离过程是物理离心过程,也不会代入其他的化学物质,因此是基本安全的。采集过程中需要加入抗凝剂防止血液在体外凝固,抗凝剂随血液进入体内会造成血钙流失,会出现嘴唇发麻四肢无力的症状,过程中需要补钙,整个过程4个小时,我喝了一盒多小蓝瓶的补钙口服液,还是有轻微的嘴唇发麻等症状,等都是可控的。每个循环过程能从300ml血液中分离几毫升的干细胞,整个采集过程大概从9000ml血液中提取了95ml的造血干细胞,因为患者是小孩,需要的量比较少,在保证患者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少取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这也是从保护志愿者出发的。之后干细胞会低温保存,空运至患者所在医院,当天晚上就输入了患者体内,大概半月之后就能知道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是否产生的作用,患病小孩将拥有和我一样的血液体系。捐献完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

采集之后的几天会出现轻微的不适症状,主要是容易疲劳,没有太好的食欲,这个时候周围人给我各种大补的东西,海参、大枣、排骨都吃了不少,每天感觉也越来越好,基本上所有的不适都是在承受范围之内的。

整个捐献过程确实稍有不适的感觉,但都是可控的,和感冒发烧一次差不多,之后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体质下降等方面的情况,相比于能给一个孩童带来生命的希望,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接触到的医生护士、红会工作人员、身边亲友、单位领导的关心爱护会让我更加充满正能量和满足感,新闻报道以后甚至会有好心市民表示他们从我的行动中得到了正能量作用。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份缘分为什么不去做呢?真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大家庭中,现在全国的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180多万位,成功捐献的不到4000人,还是有很多患者找不到相符的配型,只有骨髓库足够大才能给患者更多生的希望。


user avatar   zhang-yao-chen-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的,有损害,但我还是捐了…

现在基本都是捐干细胞,主要风险在升白针,直接上图。

学校宣传毫无风险,签协议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不过对我这样皮实耐操的人来说损害也就疼个几天,相比之下可能救人一命可谓是十分划算了。

协议把风险明确列出,看到确实有死亡风险挺吓人的,不过概率极低。

以前是乙肝携带者,体检没查出来自己告诉医生,送了肝常规彩超,全是阴性但医生说会把携带者病史考虑进去,基本不会参与匹配。

很戏剧性的是,两年前某天清晨电话就打来了。这一例比较特殊,原捐献者体质差打升白针后出现较大不良反应,红十强制悔捐了,患者血亲匹配差,迫不得已骨髓库再次匹配捐献者。

电话里问的是同不同意捐骨髓,我说不是捐干细胞么,那边说患者已经做化疗了,可能打升白针来不及。

卧槽…那特么不是要脊穿?当时就拒绝了,脊穿会导致术后疼痛,麻醉还有风险我没高尚到那种程度。

下午又一个电话,说可以捐干细胞但要和升白针同步进行并且要去a市,这次同意了,我要求必须单方面知道受捐者信息,这不符合规定,但是捐献情况特殊有问题肯定要追责,那边讨论后也同意了,随即做了二配高配,都没问题。

当晚乘飞机到达a市,和红十一起匿名探望患者,到病房后确实让人心生同情。

是因为上个捐献者的情况,患者无法言表的绝望,家属在知情后表示理解,看不出化疗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通过陪同的人才了解到患者的信息。

再次确认后安排了病房。

十点左右打了第一剂升白,理论上会有一些不良反应,但实际上没任何感觉。

凌晨三点打了第二剂半剂量升白,验血显示升白效果良好。

早八点打了第三剂半剂量升白,这次体温升到了37.2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九点开始分离干细胞,活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这么粗的针头…针头在胳膊上留下两片青黑,也许这是唯一的后遗症。

分离过程持续到下午三点,中间注射N包营养液(好像是钙离子)换过一次血袋,看着自己干细胞的颜色有点恶心…

分离后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确认干细胞足够后返回了学校。

至于后事我只能说尽人事听天命吧…


大家非常关心的乙肝问题…

大部分携带者不发病不传染,健康证啥的也不查,就是不能参军献血。

小部分免疫系统受损会发病。

极小部分凭借药物和免疫系统可以使表面抗原转阴。

我用药是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和组合干扰素。

恩替卡韦医保药很便宜,干扰素就略贵了,一支一千,一周一支,一年一疗程。

副作用大且停药复发,非常不建议使用!!

免疫系统太强导致不用药病毒水平就很低,长期会使T细胞耗竭,我才用药把hbv压制到几乎不表达。

这种免疫系统大概占0.1%,一般病毒都不发病,艾滋精英控制者和新冠无症状感染者都是这一类,但自身过敏很要命。

另外打干扰素前也要打升白,可能这时候习惯了后来没啥感觉…

有人觉得干细胞捐献消耗生命元力…理论上干细胞能无限增值,捐献的也是动员后多出去的那些,和捐血一样能让造血系统更强大。女生每月大姨妈相比男生失血耐受就好一点,平均寿命也比男生长,我觉得最损耗元气的是捐精,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


不好意思好像把脊穿骨穿搞错了…

骨穿医生明确告知捐骨髓会持续酸痛一周左右,而且骨穿要打麻药,有风险。

至于受捐者…干细胞移植成功了也没有严重感染,但是这个手术预后不是很好,之后没有考虑联系他们,毕竟对双方来说都是负担。


user avatar   bin-yu-l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几个问题

1捐献前相应机构会不会为捐献者办理一些相应的商业医疗保险或者意外保险

3捐献是不是绝对的安全,对捐献者短期/长期身体会不会完成不良影响,如果捐献者捐献后短期内没有异常,长期身体出现状况,如何判定,如何援助。

2捐献过程中发生了意外,捐献者的家人会得到哪些援助,捐献者所产生的费用由谁来支付,造成的后果由谁来补偿


知乎酱油海里的潜水,勿喷,可吐槽,请勿人身攻击

我觉着,做为信息不对称的一方,为捐献者提供全面的保障比漫天盖地的宣传更重要,毕竟捐献者不是独身一人,还有父母妻儿。凭着一腔热血做事固然是好,但也要注意身体

解释一下,没有说刻意的吹毛求疵,也没有说想捐献一个造血干细胞就让别人负责我全家之类的想法,首先,作为信息不对称的一方,捐献者对整个的捐献过程中只能称之为懵懂,而所有的信息无论是无害还是怎么样的内容,都是被动的由倡导捐献的政府机构或者其机构灌输的,我们所处在的环境里,只是大量宣传了无害,却减轻了负面影响的言论,可能捐献这的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大众并不了结,因为这个是专业性很强学术性很强的东西,去拿一大堆专业数据,学术名词解释老百姓听不懂,也不想去听,我想在倡导和宣传的同时,应该让捐献者知道他不是一个人,有人在后面支持他,假如他出现了一些意外,不会因为自己的一腔热血而连累了家人。

老人跌倒不扶这的是因为怕被讹诈么,我想更大的是因为做了好事以后,非但没有赢得社会的尊重,反而连累了自己的家人与自己一起苦恼,政府法律非但没有为自己正名,反而纵容了讹诈者逍遥法外。


估计会有错别字(●—●)


user avatar   tali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mayo clinic 网站上写得挺清楚的,

Blood and bone marrow donation: Risks

捐骨髓的主要危险是麻醉。

捐外周血的危险则几乎可忽略,包括用药时的不适,以及抽血时可能出现的感染等。

Bone marrow donation
The most serious risk associated with donating bone marrow involves the use and effects of anesthesia during surgery. After the surgery, you might feel tired or weak and have trouble walking for a few days. The area where the bone marrow was taken out might feel sore for a few days. You can take a pain reliever for the discomfort. You'll likely be able to get back to your normal routine within a couple of days, but it may take a couple of weeks before you feel fully recovered.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donation
The risks of this type of stem cell donation are minimal. Before the donation, you'll get injections of a medicine that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stem cells in your blood. This medicine can cause side effects, such as bone pain, muscle aches, headache, fatigue, nausea and vomiting. These usually disappear within a couple of days after you stop the injections. You can take a pain reliever for the discomfort. If that doesn't help, your doctor can prescribe another pain medicine for you.

For the donation you'll have a catheter (thin, plastic tube) placed in a vein in your arm. If the veins in your arms are too small or have thin walls, you may need to have a catheter put in a larger vein in your neck, chest or groin. This rarely causes side effects, but complications that can occur include air trapped between your lungs and your chest wall (pneumothorax), bleeding and infection. During the donation, you might feel lightheaded or have chills, numbness or tingling around the mouth, and cramping in your hands. These will go away after the donation.


user avatar   shen-xing-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楼上很详细,别什么手段不手段的,现在说是捐骨髓,其实可以改称为捐献造血干细胞。

本世纪以前基本上还是抽骨髓,那个非常痛苦,骨髓捐献者全身上下,两侧的髂骨和股骨都要作骨穿,并且要抽取数百毫升的骨髓血,才有可能使其中的造血干细胞达到治疗剂量,大家对捐骨髓的看法也更多的停留在这一阶段,因此才产生恐惧。

细胞因子被发现后,过程就简单多了,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打进去,在刚开始一两天骨头会稍微有点疼,这是造血细胞被动员生长,然后大量释放入外周血的过程,然后经体外循环,造血干细胞分离,你的任务就完成了,整个过程,你只是被打了几针升白药而已,作为全世界基本都上市被批准用于临床的细胞因子类药物,其毒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

目前说是无偿捐献骨髓,但是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人人都不是善人,一般临床上即使医生不提醒,家属也会依据自身经济条件给5千到5万不等,这也是业界的行规,其名称是给捐献者的营养费,当然,有的家属则是直接坐下来和你谈价钱,这就是怕你半路改主意,你想想,病人都已经做完清髓(大剂量放疗、化疗或激素冲击),体内白细胞为0,就等造血干细胞移植了,这时你半路改主意不捐了,无异于故意杀人。

所以,一旦有人被通知配型成功了,不要犹豫,捐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楼上居然全是反面意见,我来说个不同的看法。

对战术和阵型设计的学习,很有必要,但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学习,生搬硬套就没必要了。

来说说实际的案例:

我们是深圳的一只业余球队,网络上召集的,有40人左右,2015年是我们的第四个赛季,截止今天应该已经踢了150场比赛了。球队最大的接近45,最小的16,平均年龄应该在35左右,大叔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这里面大部分人,是已经放弃足球很多年后重新开始的,比如我在加入球队前,已经12年没有踢过足球了。总的来说,球队里面水平参差不齐,业余里面水平偏下的。

我们对内人比较多,经常分为红白两队比赛。白队有一个速度冲击力都很快的前锋,还有一个踢过大学生联赛的后腰,刚组队踢球的时候,白队连续虐了红队有半年吧,每场赢5-6个。红队的优势只在中场有2个公司球队的主力,控球比较好,但经常是围着白队禁区前倒来倒去不进球,一旦失误被白队一个反击就丢一个。随着踢得多了,红队个人能力有所提高输球越来越少,就开始琢磨怎么赢球了。首先是红队设置了一个前置的后腰,一旦转入防守状态这个队员就去贴对方后腰,永远站在持球队员和后腰之间,不让白队通过后腰来发动长传反击,这样一来白队进攻威胁大打折扣。第二是从队内挖掘了一个没人要的小个子队员,因为这个小个子虽然球踢得不怎么样,但是在短距离爆发力极好,三步以内没人能追上他。安排他打边后卫,不许压上,专门站在对方前锋身边2米,对方拿球启动冲刺的一瞬间进行上抢,成功率很高。在这两个战术都采用并且见到效果一段时间后,做了一个最重大的改变,就是把整个防守战术调整成了全队参与的压迫式防守。除了后场2个红队后卫陪着2个白队前锋,其他人全都在对位逼抢,前锋去扑抢白队持球后卫,前腰切断后卫向后腰传球的线路,逼白队后卫直接大脚向前开。这最后一个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白队不能有序的组织进攻,让他的进攻变成盲目长传解围,再让自己的后卫和对方在小范围拼速度。自从这套战术运转以后,红队遏制了白队长传反击能力,白队的进球率直线下跌,而红队通过战术加强了自己控球的优势,也逐渐解决了不进球的问题。

通过上述自己踢球的经历,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业余比赛中,通过一定的战术安排,仍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改变战局。顶级比赛的有些战术安排对业余比赛时有一定的启发性的,比如后腰前置就是受到了比达尔踢法的启示。另外,顶级比赛所传达的队足球的理解,才是对业余球队最宝贵的财富,业余球队可能无法踢出巴萨那样的流程配合,但不能阻止大家对于这种技术风格的模仿,对于控制皮球的追求。反过来,在自己业余足球中对于某种战术风格的模仿,也可以极大的增加看球乐趣,更好的揣摩教练意图,从技术角度观赏比赛。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楼上居然全是反面意见,我来说个不同的看法。

对战术和阵型设计的学习,很有必要,但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学习,生搬硬套就没必要了。

来说说实际的案例:

我们是深圳的一只业余球队,网络上召集的,有40人左右,2015年是我们的第四个赛季,截止今天应该已经踢了150场比赛了。球队最大的接近45,最小的16,平均年龄应该在35左右,大叔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这里面大部分人,是已经放弃足球很多年后重新开始的,比如我在加入球队前,已经12年没有踢过足球了。总的来说,球队里面水平参差不齐,业余里面水平偏下的。

我们对内人比较多,经常分为红白两队比赛。白队有一个速度冲击力都很快的前锋,还有一个踢过大学生联赛的后腰,刚组队踢球的时候,白队连续虐了红队有半年吧,每场赢5-6个。红队的优势只在中场有2个公司球队的主力,控球比较好,但经常是围着白队禁区前倒来倒去不进球,一旦失误被白队一个反击就丢一个。随着踢得多了,红队个人能力有所提高输球越来越少,就开始琢磨怎么赢球了。首先是红队设置了一个前置的后腰,一旦转入防守状态这个队员就去贴对方后腰,永远站在持球队员和后腰之间,不让白队通过后腰来发动长传反击,这样一来白队进攻威胁大打折扣。第二是从队内挖掘了一个没人要的小个子队员,因为这个小个子虽然球踢得不怎么样,但是在短距离爆发力极好,三步以内没人能追上他。安排他打边后卫,不许压上,专门站在对方前锋身边2米,对方拿球启动冲刺的一瞬间进行上抢,成功率很高。在这两个战术都采用并且见到效果一段时间后,做了一个最重大的改变,就是把整个防守战术调整成了全队参与的压迫式防守。除了后场2个红队后卫陪着2个白队前锋,其他人全都在对位逼抢,前锋去扑抢白队持球后卫,前腰切断后卫向后腰传球的线路,逼白队后卫直接大脚向前开。这最后一个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白队不能有序的组织进攻,让他的进攻变成盲目长传解围,再让自己的后卫和对方在小范围拼速度。自从这套战术运转以后,红队遏制了白队长传反击能力,白队的进球率直线下跌,而红队通过战术加强了自己控球的优势,也逐渐解决了不进球的问题。

通过上述自己踢球的经历,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业余比赛中,通过一定的战术安排,仍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改变战局。顶级比赛的有些战术安排对业余比赛时有一定的启发性的,比如后腰前置就是受到了比达尔踢法的启示。另外,顶级比赛所传达的队足球的理解,才是对业余球队最宝贵的财富,业余球队可能无法踢出巴萨那样的流程配合,但不能阻止大家对于这种技术风格的模仿,对于控制皮球的追求。反过来,在自己业余足球中对于某种战术风格的模仿,也可以极大的增加看球乐趣,更好的揣摩教练意图,从技术角度观赏比赛。


user avatar   worthluv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相关话题

  中国能不能在基础科学研究上搭便车? 
  如何看待网友爆料北大等知名高校部分医学准博士,因规培考试未过无法入学或将被迫转行的现象? 
  Doctorx第七季第一集脱掉手套徒手抓心脏是否不符合无菌原则? 
  为什么说现在是「大停滞时期」,没有像牛顿和爱因斯坦那样的大创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确定出门是否锁门? 
  如何看待四川一女子轻生跳江,经历 6 小时漂流 81 公里后最终被救起一事? 
  全球变暖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骗局吗? 
  ICU重症监护室会不会出现因为病人是离退休干部而使用价格偏低的药物。? 
  现代科学真的是西方文明发展的吗? 
  有哪些现在是小病,在古代却被列为绝症的疾病?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觉得丰巢免费是应该的?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是医疗行业常识 普通人不太了解的知识?





© 2024-05-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