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所在的行业有哪些说出去很「凡尔赛」的发展成果? 第1页

     

user avatar   maximmaxim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我们土木工程界,除了大家熟知的「基建狂魔」,似乎就很难找到第二个广为人知的概念。

工程师真的太低调了。低调到很少人知道,我们曾拯救过另一个行业。


2017年起,随着国内环保政策的收紧,很多以生产塑料制品的下游小厂、不合规企业被陆续取缔、关停。另外,政府对塑料制品的限制也日趋严格。两个因素叠加下,令到塑料制品的产量在2018年出现了大幅下跌。以日用类型的塑料制品为例,2018年的产量比往年直接减少了16%。

产量的突然式下跌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是致命的。这意味着一系列生产,销售的上下游人员生计会受到影响。在最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令到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一蹶不振。

令人惊讶的是,产量在2019年竟然出现了逆势反弹,一举恢复到2017年的水平。这是怎么做到的?难道是奇迹?


如果我们对行业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日用塑料制品在2019年的反弹并不是偶然。

从2008年四万亿计划起,随着国家对基建投资的逐步加大,中国建筑业的总产值一直在爬升。截至2019年,建筑业总产值已经接近惊人的25万亿元。

与此同时,国家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人数也是每年上一个台阶,在2019年达到了834万。

然而,随着建筑业产值与毕业生人数(土木工程毕业生是其中的大头之一)双双提升,从业人数却出现了下跌。2019年建筑业从业人数自2011年后再次出现了负增长,增长率为-2.44%,净流出约135万。如果算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率,实际流出人数只会更多。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土木工程偏低的待遇和恶劣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多新生代的毕业生,纷纷走上了「提桶跑路」之道。

提桶跑路的第一个要求,既不是看透生活后的勇气,也不是积累多时的决心,而是你必须要先买一个桶。


想不到,小小的棍撬动了大大的球。每个离开土木工程行业的人,在离开的当天,都为我国塑料行业作出了微小的贡献。

量变引起质变,最终才成就了2019年日用塑料制品的强势逆袭。


这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幕,将很快被人忘掉。


user avatar   qin-song-t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慈欣:“我写科幻小说就为了换俩小钱喝点啤酒。”事实上,我连这点小钱也不缺。

截止2019年7月,《三体》在全球已经卖出了2100万册。2018年刘慈欣版税1800万,列作家收入榜第一位。


user avatar   shi-shi-ruo-g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围棋选手,我想说的是:“AlphaGo”在现在的2021年,已经是”古董“了。

如今的它正在以另一种方式,默默推动着围棋发展…

对于许多因为“人机大战”,所以才关注围棋的人来说,围棋AI的代名词是“AlphaGo”。

但因为“AlphaGo”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退隐江湖“了。

所以如今受其影响,接过围棋AI发展接力棒的。其实是“绝艺”、星阵、katago、leela等新一代围棋AI。

除了围棋AI水平,从早期的“能赢人类”,发展到如今“开局能让人类2~3个子”之外。

还有一点容易被人忽略:直到这一批围棋AI,围棋AI才算是走进了人类棋手的生活当中。

比如“绝艺”进入中国围棋国家队,成为用于陪练的“官方围棋AI”。

而“星阵围棋”在网页端,也为广大棋迷和棋手们,提供了优质的复盘与对局服务。

还有katago与leela等开源型围棋AI,则在大家的个人电脑中,伴随着人们的棋力进步。

所以虽然人类被围棋AI所战胜,围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堪称是”最坏的时代“。

但对于棋迷和棋手们的水平进步速度来说,这也是”最好的时代“!


user avatar   yamamoto-NUM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凡尔赛下结构加固行业。

自己没有高科技,但喜欢用高科技产品,例如碳纤维,结果硬生生把国内碳纤维产业给拉动起来了。

2000年左右时我们只能进口碳纤维布,一旦进口点高强碳纤维布还要给国外厂家写明用在了哪里,生怕我们用到了军工上,当时碳纤维布每平米价格超过1000元,贵的甚至会超过2000元。

由于碳纤维布在加固工程中用量非常大,有的单个加固项目用量就会超过1万平米,国内有厂家看到商机,从开始引进碳丝在国内编制碳纤维布,发展到碳丝都能自己生产,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用在加固方面的碳纤维布不仅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外领先水平,而且价格大幅下降,降到差不多100元每平米了。

有了民用市场反哺,保证了碳纤维厂家的利润,他们有了资金去攻克性能更好的碳纤维,例如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的高性能碳纤维研究。

自己没有啥高科技,仅仅培育出了市场,也能拉动别人投资高科技产业,算是一点骄傲,为做加固的工程师自豪。

网上找了下,建筑加固用碳纤维布是下面这个样子:

粘贴到结构上是这个样子:


user avatar   youngfish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

我现在还记得大学时听到 Alpha Go 战胜李世石,再胜柯洁的场景,

这在我的心中产生了久久的激荡。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目前还未出现能像人一样思考的强人工智能,

但在一些过去只能依靠经验或者重复劳动应对的领域,

人工智能已经获得接近或超越人类熟练者的表现。


这让我愿意投身这一事业当中,为提高生产力,

将人们从重复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拥有更美好更自由的生活而奋斗。



注1:回答的第一个图片来源:


注2: 2021年3月4日
因为时间原因,这篇回答还不完整,等过几天空闲下来,我希望能盘点一下近20年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事件”。
(其实该领域的朋友们,光看回答开头的图片[1]就已经可以想到这些事件了吧~)

参考

  1. ^ Jie Tang, Jing Zhang, Limin Yao, Juanzi Li, Li Zhang, and Zhong Su. ArnetMiner: Extraction and Mining of Academic Social Networks. In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eenth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SIGKDD'2008). pp.990-998.

user avatar   lokink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五子棋、国际象棋、围棋、星际争霸、DOTA类游戏,

放眼全世界没有一个能打的。

拜托,你们很弱耶!连个电脑都下不过x(Alpha GO 语气.


user avatar   chen-zi-ya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晚上,我蹲在厕所,

鱼问我:你那抽着电子烟眉头紧锁干嘛呢?操心叙利亚啊还是操心三体舰队?

我:嘘!我在做临床决策呢!

这两年,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真的是肉眼可见的快。


对于医生来说,只需要下载一个内部app,就能时事掌握患者的所有动态。

无论是像CT彩超之类的影像学结果,还是血常规肝功类检验学结果,甚至是实时血压心率,都可以通过手机来获取第一手资料。


这样可以更精确的了解患者的情况,

而对于患者,也获得了极大的益处。


因为类似的app还有患者端口,患者也可以实时查看自己的检查结果,不仅如此,像是住院缴费、出院复印全套病例,都可以在手机上办理。


以前,经常有的问题就是患者家离医院较远,复印病例必须等三天,耗时耗力,而现在只需要简单做一个申请,就可以在三天后由医院办理邮寄到家,花费只有25块。


2020年,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以及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互联网+”医疗服务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获得快速发展。

互联网+有助于更好地连接医生和患者,帮助医院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使患者方便快捷地获得优质医疗服务,构建和谐医疗生态。


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作用,提供优质便捷的诊疗咨询服务;

3月,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了《关于做好信息化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特别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支撑疫情监测分析、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促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等方面的作用,其中包括:推广疫情期间线上服务经验,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
1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的具体内容,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机构可申请签订医保定点协议,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

根据国家卫健委通报的数据,截至10月底,全国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的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在全行业深化“五个一”服务行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推进“一体化”共享服务,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推进“一码通”融合服务,破除多码并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垒;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在线支付工作;推进“一网办”政务服务,化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推进“一盘棋”抗疫服务,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技术支撑。



以前网络问诊发展停滞不前,原因就在于「有效沟通」障碍,而经过多年发展,远程MDT诊疗模式越来越广泛。

MDT是以病人为中心,将多学科的诊治优势强强联合,以期达到临床治疗的最大获益。

尤其是向肿瘤患者提供综合、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现在远程MDT,由基层医院医生总结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病理学资料。通过视屏通话与省级大型医院直接沟通,整合各学科专业技术的团队优势,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为患者定制诊疗方案,从而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个体化、规范化的全方位“一站式”诊疗服务。



这样搭建于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让基层的患者“足不出户”,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


还有一种就是医保互联网+,以前慢性病患者开药,需要走一遍和其他人一模一样的看病流程。

而现在,轻症患者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购买药物,且有医保的患者,购买有医保标识药物,可以直接医保支付。



生活真的变得越来越美好,加油。





部分内容来源:mp.weixin.qq.com/s/EucB


user avatar   da-xiao-bao-ta-d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02年,我刚毕业,进入医院,轮转呼吸科。

非典来了!

北京筹建小汤山医院,据传,本地我院与另一家兄弟医院要抽调医护人员增援小汤山。

当然,不会抽调我这种小毛头。

不过,说实话,医院里面的空气还是有些紧张。

毕竟,我们的防护措施是这样的:

口罩:

纱布口罩!

现在估计比较少见了。

空隙那么大,真的能防病毒吗?就算有很多层。

再说说那时的防护服:

是布做的,对,就是普通的

而且,不是一次性使用的,有复杂的穿脱流程,就是为了能够反复使用

很抱歉,确实找不到图片了,估计,早淘汰了。

拿着这样的武器上战场,医院里面的空气,能不紧张吗?

后来,是另一家兄弟医院支援小汤山,我院作为本地定点医院,一旦本地发生疫情,负责隔离与救治。

还好,非典很快过去了。


去年,新冠来了。

看看我们的口罩:

N95口罩!

还有,防护服、护目镜,全套设备:

这是我本人的照片。

武装到了牙齿,还怕什么病毒?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要破除唯论文论。

当国家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真正的底气是:中国当前的科研论文太多了

十几年前,一篇CNS可以横着走,现在一篇可能连清北教职都不一定拿得到。这背后就是中国科研总体实力的上升。

虽然论文不等于科研,但是论文很大程度上是科研的体现。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和《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

2017年(2016—2018年均值),中国研究人员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为305927篇,位列世界第一,高于美国的281487篇;德国为67041篇,居第三位;日本为64874篇,居第四位。

可不要小看这个数字

几十年前,中国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屈指可数,而近些年来暴增,下图是论文数量变化

或者看另一张图

肯定有人要说,这只是数量,质量呢?

嘿嘿,恰好有,就是nature index数据。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不是普通指数,他们选择的是全球顶级期刊,用顶级期刊高水平文章发表论文数量来衡量研究质量。

高水平文章,高水平文章,高水平文章!

(重说三,对于认为nature、science都是垃圾的,请绕道)

这是总排名:

第一名是中国科学院,前二十里还有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体量,你瞅瞅前十里的马普所,法国科学院,亥姆霍兹,都是大机构)

高水平论文城市也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已经扩张了不少。

这些年来,顶刊没有扩容,背后就是此消彼长过程

用nature的评论,2015-2019年间,中国垄断了高水平论文上升榜,上升榜上1-43全是中国机构[1]

Chinese institutions dominate academic institutions with the strongest growth in the Nature Index, occupying places 1 through to 43 in our 2020

直到44名后才出现了美国的Colorado大学,接下来又是中国的科研机构

下面内容是nature之前发的一个关于中国科研的内容

下图是2005和2015年几个地区和国家的科研论文水平变化,蓝圈是2005年,红圈是2015年。China by the numbers下图是2005和2015年几个地区和国家的科研论文水平变化,蓝圈是2005年,红圈是2015年。

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的科研论文水平直线上升(斜率),其次是德国、英国和西班牙。

而美国,韩国呈现了下降趋势,日本基本维持不变。

而这背后,是国家持续对科研的投入

科技进步,离不开人力、财力的投入,下面是中国的在科研上的投入情况


1,科研总投入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这是总量比较,详细分类看2科研投入占比)

2,科研投入占比

红色代表试验发展,黄色代表应用,蓝色代表基础。未来更应该向基础倾斜


说明:就是图中那些可以忽略不计的基础投入(蓝色)和应用投入(黄色)实现了中国在科研学术领域的突飞猛进,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中国每年的科研投入,还是太少了!

3,科研工作者

目前中国科学家的人还是偏少,尤其是相对于总人口(蓝色部分),我们的科研人数少的可怜

最后,按照中国目前的科研投入以及厚积薄发。

可以预期,未来中国的科技将持续井喷。

打开最新的nature,看一下这一期article(article是论文,是真正意义上大家说的nature)

前三篇全有华人参与,更有两篇是中国第一单位发表的。

之前也有数据统计过国际合作论文的情况,中国一作和合作论文的,可见中国科研人员的

可以说,破除唯论文背后就是中国科研实力的突飞猛进,以至于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的比拼论文了。

但并不代表论文不重要,论文依然是科研的最重要体现方式一样,我国在高质量论文上的全面开花事实上就是实力的展示。

未来,中国的科研会越来越好,这一点我充满信心。

参考

  1. ^Fast-rising academic institutions 202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233-8

user avatar   dai-yu-xi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顺带说一下我自己吧,前几年有段时间做过一些车载音箱调音的项目,当时同时负责国内品牌前装销量最大的两个客户。

当时仅仅我负责众多项目中的两个客户,一年在车载音响上的营业额就和刚刚宣布要出售消费类事业部的某头部耳机公司在华一年的营业额相当甚至还高一些。

这还仅仅两个客户,还不算上其他的。国产车选配的品牌车载音响固然这些年销量突飞猛进,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合资车这方面份额更大。事实上,除了偶尔一两个售价一两千的项目以外,我做过的最便宜的项目就是1000刀左右起步的。

很多玩音箱耳机的人喜欢拿价格说事,我对我所做的东西最终的售价并不是很关心,事实上调音从业者也很少有关心最终零售价的。我只知道品牌前装音箱便宜的选配大概是7000~8000,通常售价在1~2万,更高端的七八万十几万的都有。还是拿某刚刚宣布要出售消费类事业部的耳机公司来说,它们的产品平均单价绝对达不到七八千。事实上整个耳机行业售价超过1000块的所占份额就已经微乎其微了。而且从绝对销量上来说,即便入门的车载音箱销量也比同价位的“高端耳机”要高,但我确实很少见到有人讨论这些,也没见几个人天天打打杀杀的。(看看HD800编号才到多少,相同价位的车载音箱一年光在中国就能卖出多少)

要说开发难度,不论是声学技术还是主观调音,车载音响肯定远远高于耳机。这一点作为一个同时做过多种不同形态声学系统调音的人来说,我觉得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发言权的。其实很容易从声学系统的角度去理解,多单元、多声源、多位置、mix logic、算法等等远比两个单元而且不相互作用的耳机要复杂。更多原因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展开讲,可以看一下我专栏中的一些相关文章。

如果从评价的维度来讲,车载音响和耳机确实有些关公战秦琼了,但至少车载音响有soundstage和image,虽然很难做到标准。不过,中置音箱对中央声像的定位帮助确实是任何耳机都比不了的,甚至很多立体声系统都不一定比得过。

最后还是说点凡尔赛的。总有发烧友觉得耳机很高端。典型的例子是“一看你就是买不起xx的穷人”、“没有听过好的”、“说耳机音质与价格几乎无关就是不想让大家买高价高端的东西”。当时我记得,别人想玩宝马7系音改,隔音稍微好点弄一下都大几千。后装喇叭+功放稍微好点的一套三五万很正常,有的车载一套普通合规的线束都一千多。当时也有朋友玩家庭影院问我设计的问题,结果人家光装修就花了小十万,还不是声学处理,只是把房间尺寸改造的更合理一些。当时蓝光电影家庭影院里有时讨论的是xx沙发,已经开始玩家具了。。。有更夸张的,我记得2017年在成都参加领克01发布会的时候,有个人说为了听某款车载音响买了宝马7系,为了听另一款买了劳斯莱斯。。。真人真事。

但是我从来没听过有人说“我们是有钱人”之类的话。耳机明明作为一种最便宜的音频形态之一,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有钱人”。那个时候我基本不接触耳机发烧友,还真不知道说一款三五千耳机的表现能被扣上穷人的帽子。




     

相关话题

  “灾难救援、女士优先”,那么体质不如女性的病弱男性冤不冤? 
  女生去做手术碰上男医生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裸露尴尬? 
  你猜你上辈子做了什么孽,这辈子干了现在这行? 
  关于德国当年占领青岛时修建下水道,并延用百年至今青岛不淹水的故事是真的吗? 
  如何看待云南某女子违法停车占用消防通道,为阻碍执法谎称城管打人并报假警引发围观群众聚集这一行为? 
  如何证明地球是圆的? 
  为什么咨询法律问题和咨询其他问题得到的反馈差距十分巨大? 
  深圳一公司每月 28 号发上月工资,法院判决补偿员工 11 万,从法律角度如何解读这一事件? 
  当今中国最危险的行业是那个?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如何看待城镇化进程中大集逐步消失的现象? 

前一个讨论
PS5相比于PS4有哪些进步?
下一个讨论
2021买iPhone X怎么样?





© 2025-0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