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谣言可以有多逼真?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22.7%的中国男性声称自己曾经强奸过女性”

前段时间,我在知乎想法上看到有人引用这个数据,用来说明中国女性权益状况之恶劣。这一数据遭到了大范围的质疑,有人表示,难道我每四个朋友之中就有一个是强奸犯?

为了澄清,我用相关关键词进行了搜索,而有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发现:这一数据,源自中国的官媒,China Daily,中国日报。(链接:Tough facts about rape in China

这是China Daily网站于2014年7月28日发布的,题为"Tough facts about rape in China"(“有关中国的强奸,难以接受的事实”)的报道,作者署名为Ai Ping。

该报道前两段提到了中国部分高校中的性侵事件,第二段列出了有关中国强奸案发概率的数据:2003-2012年间,根据警方报案记录,每十万人中有2.1名强奸受害者,案发律远低于英国,美国和韩国。报道称,该数据“源自一份联合国报告”,并称该报告是基于130个国家的数据得出的。

报道第三段画风一转,作者自问自答道:中国的强奸案发律真的如此之低吗?不是的,“一项2013年在多个国家开展的,有关亚太地区性侵犯罪的调查表明,22.7%受调查的中国男性声称自己曾经强奸过女性。”(注:原文如此。“A 2013 multi-country survey by on sex crime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shows that 22.7 percent of Chinese males surveyed said they had raped a woman.”)

这里有几个槽点:

1. 这份调查是由谁做出的,调查报告原文或者链接何在?我第一眼以为这里说的还是上文提到的,联合国基于130个国家的数据的调查,但仔细一想,两者又似乎不是一回事,因为亚太地区总共也数不出130个国家。

2. 22.7%的数据是如何得出的,受访对象如何选出,具体提问方式是什么?可以想象,如果到监狱里进行调查走访,得出这个数据可能一点都不奇怪,但这显然不能说明什么。

3. 这份调查是否收到了广泛认可?我在Google学术和Google新闻等搜索引擎上,所能找到的最早提到该数据的来源正是中国日报China Daily。

--

China Daily的报道随后还被一些国外媒体转载,甚至俄亥俄大学的研究中心还在一篇有关中国研究的报道中引用了报道原文。(链接:u.osu.edu/mclc/2017/10/

像是中国日报这样,具有较高权威性,甚至可以算得上代表国家官方立场的媒体,发表报道称本国男性有四分之一曾经强奸女性,无疑是一项非常严重的指控,理应谨慎查证。令人遗憾的是,报告全文中没有给出任何参考资料来源,甚至没有明确给出进行调查的机构名称或者调查报告名称。

这篇报道,不仅被国外媒体和学术机构引用,而且也间接流传到了国内的社交媒体,形成了耸人听闻的“四分之一男人是强奸犯”的说法。这种捕风捉影说法的流传,一方面对男性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也对争取权益的女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当国内女性权益拥护者引用该“权威”数据宣传自己的主张时,由于数据过于骇人听闻,又缺乏可查证的渠道,往往会招致各种挖苦嘲讽,给人留下“田园女权”“极端女权”的印象,伤害了无辜的女性。

希望发布这篇报道的Ai Ping和China Daily能给个说法:到底是什么研究方法,让中国22.7%的男性成为了强奸犯?

--

后续:

感谢 @陳子浩 提供了一份可能是上述报道来源的调查报告:partners4prevention.org

这份报道中,中国男性“强奸”女性的比例是22.2%,和22.7%在外形上比较接近,有可能是China Daily的数据来源。在报告中,我们能看到不少亚洲国家的强奸率都相当惊人,例如印度尼西亚的48.6%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62.4%。

这份调查中,“强奸”的定义是“一方使用强力,胁迫或者心理上的恐吓,让另一方违背意愿与之采取性行为,不论行为是否完成”(“the use of force. coercion or psychological intimidation by one person that requires another person to engage in a sex act against her or his will, whether or no the act is completed.”)

这一定义,和世界主流国家对于强奸的法律定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例如美国刑法中,使用强力(force)是一个必备要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以下调查报告,自己作出甄别。


user avatar   chenq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常常看到一些答案会引用这样一些「名人名言」,大部分是在若干年前,一些名人说的一些非常有「前瞻性」的话,不知道大家见过没有?

比如:

这是值得高兴的日子,但不用太兴奋。它回来了(指香港回归),至少是名义上回来了。不过人家政治、司法、行政自成一套,本质上就是和当年的租界没区别。这不是贬低它,而是有话直说。这种单方面的事实独立,再结合我们处于弱势的意识形态地位,最终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它发展的好了,是它民主自由、法制健全,抗拒我们干涉的结果;它发展遇到困难了,就是它自由受我们限制、法制被我们破坏、经济被我们拖累的结果。总之,无论回归后,它是好是坏,都极有可能把我们当作对立面,进行导向型攻击。我本人,一点也不看好两边能互利互惠地作为一家人过日子。”
——李欣欣,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院,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社会研究局副局长,1998年4月《回归后续发展的几点预测》

链接:zhihu.com/question/3692

对岸搞战备,搞三线,搞核武,是不是劳民伤财?你可以说是,并延伸到抨击赤色邪恶,然后你可以领取反攻津贴了。事实上,它是必要的,是至少遗惠100年的。对岸是大国,是无论如何不会符合强权们心意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被骂被恨被仇视的大国,是无论如何要挑战旧秩序的大国,也是无论如何要与两超硬碰硬的大国。大国要就要搞战备,就要搞三线,就要搞核武。一时不搞,苟安一时;一世不搞,遗祸万代。对岸的民生差,我们要批判,都是中国人,我们感同身受;对岸建军工、实国防,我们要支持,都是中国人,我们同享普惠。有朝一日,我们光复故土,再造青天白日大中国,对岸的建设,我们也是要用的嘛! 
  ——1982年《中国人应该如何想,如何做》,王建煊,台湾省,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

链接:zhihu.com/question/2414

“主席(指毛)去后,我们就开始翻旧账。  翻了一年又一年,如今快10个年头了,还没看到头。  有些人,越翻越起劲,越翻越有奔头儿,好像要靠这个吃一辈子!
 我不评论翻旧账对不对, 毕竟,我也是主席下令摘顶戴的,也是主席一句话,送到乡下去改造的。
  要说翻旧账,我比三四十岁的年轻同志,更有资格翻!   我只说一句,眼下是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干什么?干什么最有意义?
  主席从来知道什么最重要: 他把我们送到乡下,三线挖洞就没停过;   他把书生们送到乡下,原子弹、导弹也没停过;   他把秀才们送到乡下,铁路、大坝还是没停建过。   他要是只知道折腾,不知道干事,我如今第一个骂他!
  可他老人家一边折腾一边做事,这一点我服气!   如今的一些人们,你们学老人家的折腾,却学不到他的做事。   我这个老头子,看不惯!”
  ——丁盛,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原南京军区司令员,1985年4月《一个待罪之人的妄言》

链接:zhihu.com/question/2001

“关于(毛)主席搞的对外援助的问题,有些同志意见很大,甚至说怪话,说劳民伤财等等,我要说两句。   在那个时候(指1960、1970年代),我们先后完成了两件大事:   一是通过援助东南亚、非洲国家,让他们反殖民,闹共产,拖住了美英法等国的步子,让他们头疼;   二是通过和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拖住了苏联的步子,让他也头疼。   就这么一拖二拖,给我们拖除了搞原子弹、搞卫星、搞三线的时间。
  现在,我们其实是在吃他老人家(指毛)的家底。   至于当下我们跟美国人挨得近,跟苏联人搞缓和,个人意见,这是权宜之计。   终有一日,这两方依然是大祸患。   到那年月,为了争取发展时间,我们大概还会搬出对外援助的老办法。   那时候,我们才能更深的理解他老人家的眼光。”
  ——姬鹏飞,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国务院副总理,原外交部长,1987年3月《对党内一些思想问题的意见》

链接:zhihu.com/question/4850

上面这些答案,少则近千赞,多则上万赞,往往引得评论区一片唏嘘,感叹还是有高人耶。

事实上,这些内容全部出自一个来源——百度贴吧,作者是「顺流耶逆流矣」,而内容呢,当然是这位高人现编的。帖子的名称叫 《一些易被忽略的近现代人物言论》,发表于2014年上半年的某一天,现在已经被贴吧删除了,不过他的内容却引起了特别大的共鸣,就和知乎上动辄上万赞的情形一样,迅速被流传了开来,登上了铁血、天涯等等其他论坛后,终于被人们当真了。

不过在当时,还是有不少人针对这个贴进行考证的,比如这是贴吧自己的考证,里面列出了和这位「顺流耶逆流矣」交锋的截图。

某个贴子影响力大了,然后麻烦来了。_历史吧_百度贴吧

这是北朝对一些考证贴的集合《一些易被忽略的近现代人物言论》节选 - 电子资料 - 北朝论坛

welcomee 刚回来,报告一下情况。用作者提供的CA000037找不到查询结果,单独查每段话的引用来源均无结果。另外作者给的这个编码也不符合中国图书分类法 白甲螃蟹 马羽斋说:这帖子元发在百度历史吧,这两天被科大转到微博,现在转发已经过千,因为歌幽圈了我我还涨了几十个粉。唯如此不得不澄清:涉及其他人的,我无法一一核实出处,但涉及我家人的那条,完全不是事实。炸馆的时候他正在国内休假,何谈紧急动员。。。他也晚报上看的好吗。虽不敢说帖子全假,但显然杜撰为主。

还有杜撰外交人员言论,结果在微博上被外交人员家人打脸的帖子Sina Visitor System

上面这个截图里面被删除的原微博,就是这个《一些易被忽略的近现代人物言论》的重生转发帖。

这位「顺流耶逆流矣」除了这个近现代人物言论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很有名的帖子,仍然健在,地址在这里小科普--易被忽略的一些国际政治经济常识(持续更新中)_历史吧_百度贴吧,在这个帖子里,这位作者同样杜撰出了非常多奇奇怪怪的指标来,其中有一个不知道怎么杜撰出来的「国有经济比例」指标还被我在这个答案里面反驳过国企私有化会怎么样? - 知乎

所以我们回到这个问题的题干上——谣言一般会用哪些手法使之显得逼真?如何鉴别?

我想可能会有这几个特征:

一,有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或者正儿八经的组织做落款,决不能凭空杜撰。

二,弄一个和「官方知识」有些相反,却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读者的直觉认知的内容,让读者在转发和赞同的时候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三,一定要弄一个来源,但这个来源必须看起来可以查阅,实际上查阅难度又很大。比如这位「顺流耶逆流矣」在回复别人时说:

我看的资料,是1988年3月24日《北京学联通讯一周刊》,在国图微缩资料室3——331A第7721卷。别的地方,还没见过。

天哪,国图微缩资料室3,还什么331A,7721的,明明就是有鼻子有眼的,看起来真的不能再真了,可你要是想去查查原始资料验证一下?跑断你的腿。

如此这般,大概就能造出不少广为流传的谣言了。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微博刚刚兴起时,很多现在被称之为「公知」的账号很喜欢转类似的帖子,什么委员长铁血卫队之类的。然后不出几年,可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吧,他们纷纷被打脸,一个个都被按上了低智商国粉的大帽子。现在,一旦有类似的帖子出现,大批打脸党就会纷纷出动,甩上成吨干货,将这些低智商国粉骂得删帖匿名关评论。不得不说,这个网络自净能力,简直强到吓人。

那么现在,面对同样源于杜撰,却有着相反角度的谣言,我们的网络有没有这个自净能力呢?


user avatar   wang-ruo-feng-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93年的时候,某报纸举办过一次谎言比赛。

开宗明义:我们这次比赛的所有参赛作品全都是虚构的,比的就是谁的作品最像真的。

然后有一个人的作品得了冠军。

然而麻烦来了,所有人都认为他写的东西

就是真的

不论国家机关和该媒体怎样辟谣怎样解释怎样声明,反正老百姓就认定这事儿是真的了,最后发现没地方兑现,到处要说法,有些媒体又开始说作者是世纪巨骗。


鉴于评论区多人质疑此事,特附该事件有关报道两篇:

“世纪婴儿”7年闹剧 “世纪巨骗”今日受审_国内新闻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世纪婴儿”7年闹剧 “世纪巨骗”今日受审_国内新闻_新闻中心_新浪网

《羊城晚报》关于“世纪婴儿”风波始末报道_郭晖律师_新浪博客 《羊城晚报》关于“世纪婴儿”风波始末报道_郭晖律师_新浪博客

这个征文参赛作品本身不是谣言,造谣的是那些不做任何背景说明就转载的媒体,是它们把这个参赛作品当做真的去宣传了,随着不同的转载添油加醋,这个“福利”还增加了什么美国绿卡保送哈佛之类的内容,他们也不想想,如果这个婴儿出生在英国,人家要美国绿卡干嘛,一个人是否可以获得美国的长期居留权是联合国能决定的吗?

不光中国读者受骗,这个谣言最终传遍了全世界,所有的欠发达国家的孕妇都在动脑筋,怎样才能在新世纪第一天的零点零分零秒生下自己的孩子、怎样才能获得官方确认、剖腹产的话,是掐着点儿开刀算数还是掐着点儿剪脐带才算数……我们国家还有人拍了一部电影,男主角急吼吼地要找媳妇,就为了孩子能赶上这拨儿世纪婴儿。


这个谣言逼真吗?未必。众人信它,主要是【愿意相信】。这个谣言完美地符合了那些试图不劳而获的中低收入人群对一夜暴富的幻想,它比中彩票可控程度高得多,从而具备了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另外 ,它衍生出来一个虚荣的概念——即使那些福利我们拿不到,起码“世纪婴儿”是跑不掉的,邻居互相比孩子的时候,这是个亮点。

谣言要想逼真,首先是它要在细节上符合生活环境,其次是要在诉求上符合大众审美,比如抢购盐啊地震啊地球毁灭啊某个案件的被害人其实是个婊子啊等等,这些谣言就符合这两条,所以不管它在科学上常识上多么站不住脚,都有人信。

如何鉴别,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首先是排除自己的贪欲,其次是讲点科学,没科学知识起码也讲点逻辑,知识和逻辑都没有,还满心贪念,那就没法子鉴别谣言和骗局。


user avatar   jin-nian-55-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谓的肌肉脂肪对比图其实是谣言!

一般来说,人的肌肉密度是1.06 g/ml,脂肪密度是 0.9 g/ml。

肌肉密度是脂肪的1.18倍,同重量的肌肉体积是脂肪的85%!

所以3倍体积是怎么算出来的?做这道数学题的人,要么数学是健身教练教的,要么脑子里长满了肌肉。


假如肌肉真是脂肪的三倍重,密度将达到2.7g/ml,这个密度与什么物质接近呢?

是铝和花岗岩哦!

花岗岩般的肌肉……“巨石”强森诚不欺我。

如果肌肉是三倍重,以后游泳赛事都是胖子水上漂咯∠( ᐛ 」∠)_


某些健身营销号就是又蠢又坏,偏偏还有人信。


user avatar   liu-lao-liu-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背景是当初我们坐办公室看见一个穿裸色上衣的女药代从大主任办公室出来。

昆某:那姐姐真漂亮

童某:就这上衣有点意思,远看跟没穿是的。

振某:说谁像没穿衣服

我:说的是从主任办公室出来的那姐姐。

振某:卧槽,药代没穿衣服就从主任办公室出来。

晚上就有小护士过来给我独家爆料,一美艳少妇和孙主任在办公室啪啪啪,已达成利益交换。


user avatar   sun-da-xiang-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人提“百慕大死亡三角”吗?

难道忘记童年被百慕大三角的神秘传说所支配的感受吗?



小时候去图书馆但凡看到《世界未解之谜》一类的书籍,百慕大三角必定出现在书中。
被描述成:“世界十大禁地之一”“死亡之地”

海怪、UFO、心灵感应、时空弯曲……感觉地球上的神秘志怪梗全被百慕大玩坏了。



即使如今,依旧有不少无良网站写手不断对百慕大的老梗添油加醋描述一番,顺便加入更多的料,海底金字塔、海底外星人、又见时空穿越者…

准确的年份、人名地名,还会提到某某科学家某某组织,甚至像模像样添加一段对谁谁谁的采访…

最后配上各种无关神秘老图片,

“天呐好神奇!”唬得我们一愣一愣的。



欢迎入职UC震惊部吧,开始你的表演。

惊!神秘海域出现金字塔踪影!

惊!几十年前进入那片海域失踪的轮船和人员突然出现,并且容貌不老!

惊!这篇海域出现神秘海底人!外星人?远古人?




即使是百度百科,在这个话题上也是很有意思的。

欢迎搜索词条“百慕大三角”“百慕大群岛”,分明是同样的区域,却有着不同的画风。

若是打开百慕大三角词条,迎面扑来地又是一股奇异神秘之气…


百慕大三角(魔鬼三角海域)_百度百科



百慕大群岛_百度百科




然而实际呢??

百慕大群岛区域百年来的确发生了不少飞机船只失事、现代工具失效的神秘事件(海啸、地震、龙卷风、重力异常、磁异常等),但远没有各种无良书籍报道的那般玄乎。

真正的百慕大三角区域不仅有长住人口,还是一处度假胜地,在这片海域通过的飞机、轮船可还真不少,而事故数量并不比其他交通要道海域多。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关于百慕大三角的一些事,其实都是被人杜撰和吹嘘出来吸人眼球骗销售量浏览量的。

比如最早吹嘘百慕大三角、给百慕大三角蒙上神秘面纱、并让这个地方进入大众视野的书籍《百慕大三角》,它的作者其实就是为了销量吸人眼球,闲的没事瞎扯出了这本书……

还得感谢后面一群跟风的无良写手,继续编着段子欺骗我们小朋友。。



以下截图来自方舟子《神秘现象不神秘》一书




一些以百慕大三角作为题材的影视剧作品


user avatar   mao-hong-yi-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一个关于辣条的谣言吧。

在我小时候,辣条业里,卫龙尚不出名。当时辣条界两位大佬分别是火爆鸡筋与周小玲的过桥米线,都是五毛钱一包,我们这些孩子,每天任意买上一包,吃完以后吮吸一下手指,就觉得快乐无边。那时候最大的愿望是每天的零花钱有五块巨款,能够每个小时来他一包。

在我念初中的时候,周小玲的过桥米线作为后起之秀,隐约有垄断小卖铺辣条界之势。真的是好吃,价格实惠,又有嚼劲,嘴里那种香辣味让我们趋之若鹜。直到有一天,忽然有人开始疯传,周小玲过桥米线之所以这么好吃,是因为她用的油是尸油。倘若只是小孩子间的流言也就罢了,关键是,一些同学的父母还特地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买那个辣条了,新闻上说那个是尸油搞的,还有照片呢。

然后,我们学校小卖铺里的周小玲辣条忽然就消失了。大家于是都选择了相信,大人都这么说,小卖铺也不卖了,肯定是真的。一时间人人在感到恶心的同时,也在咒骂着那个素未谋面的周小玲。

过了没多久,开始有同学说,我爸说了,周小玲被警察抓住了,要枪毙,过几天就在中央台放。而且不止是一个,好几个同学的话都如出一辙。几天以后,我问其中一个同学,你晚上回家看到她被枪毙了吗?他信誓旦旦的说,我没看到,我爸看到了。

于是,大家彻底相信了尸油造辣条这一说。

此后,学校小卖铺里再也没有过周小玲的过桥米线,外面似乎也没见到过。不知过了多久,市面上开始出现周小玲的其他辣条,有人买了一包,吃完以后,暗骂道,这个婊子,不用尸油造的辣条果然难吃。

知道真相已经是在高中时候,有一天我无聊想起了这款辣条,百度了一下,发现所谓的尸油造辣条纯粹是子虚乌有,不过是一个人在网上发了一条编造事实的帖子,配上一张随便找来的照片而已。事情发酵以后,无数人选择了相信,导致原本风靡一时的周小玲一蹶不振。

让人觉得嘲讽的是,那位搞垮一个企业的造谣者,最后得到的惩罚如下:

经查实,江某有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在周小玲尸油事件中造成比较恶劣的后果,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公安机关对江某做出了行政拘留7天的治安处罚。

呵呵。

现在回忆初中那闭塞的几年,正是互联网初具规模开始向我们这十几线县城辐射之时,许多人不懂得分辨真假,只知道以讹传讹。当时还有一些非常流行的谣言,周杰伦汶川地震只捐五万声称自己只是台湾人,SHE当众宣称自己是台独,凤凰传奇女主唱玲花是变性人……

那些时候,你即使是上网查,前几页铺天盖地的也还是这些谣言。很多人相信周杰伦SHE他们都是畜牲,玲花是个变性人,周小玲的辣条是用尸油做成的……

我后来再见到周小玲辣条已是在大学,这时卫龙已经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而曾经无比辉煌的它只能待在一角。过桥米线估计已经停止生产了,我买了一包周小玲辣条,吃了一口,却再也难找到童年时的味道。

我童年时代的一个记忆符号,就这么被一个愚蠢的谣言打得溃不成军。

还好,周杰伦还没倒。他可供我回忆那些单纯的少年时光,与青春时候为周杰伦是否只捐五万而与网上众多傻逼对骂最后自己被绕成傻逼的傻逼时光。

【完】


user avatar   ding-xiang-yi-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周末开始在微博和其他社交平台有张图非常火,就是下面这个:

相信很多人看到过,按照这个内容说法,妇科体检会有一个检查结果,检测出女性的 GPAL+精元抗体。


G = 怀孕次数,P = 生产次数,A = 流产次数,L = 现有子女次数,精元抗体 = 发生关系次数。


看起来好厉害是不是?


男同胞的福利是不是?


感觉可以一下子知道姑娘们的全部秘密了是不是?


立马想要拉着自己的妹子去做个妇科检查是不是?

好吧,丁香医生来给大家解释解释,这号称「男性福利」的「GPAL+精元抗体」究竟是个什么鬼玩意。


首先,是这个「精元抗体」


然而,无论是哪国的医学领域都不存在什么「精元抗体」的说法,那也就更不存在所谓可以通过检测「精元抗体」来知道女性和多少男性发生过性关系。


如果非要把「精子」和「抗体」扯上关系,那只有「抗精子抗体(AsAb)」这个词,不过检测出这玩意不能证明和多少男人发生过关系,只能证明你有可能罹患原发性不孕不育。


因为这种抗体阻碍精子与卵子结合而致不孕。


更重要的是,这种抗体男女都可以罹患,且是通过专门的不孕不育检查才能测出,而不是什么常规妇科检查可以查出来的。


所以「精元抗体」这个说法完完全全是瞎扯。


如果真有人拉着姑娘去医院要做精元抗体检查,相信我,任何医生都会觉得:


然后,我们在看看「GPAL」这个说法。


这个说法很有迷惑性,因为在妇产科领域,确实有「TPAL」和「GP」两套说法


T = term births = 指足月分娩(妊娠 37 周以后)

P = premature births = 早产

A = abortions = 流产

L = refers to living children = 活着的孩子


而「GP」中的 G 指是怀孕,P 是 parity,分娩,也就是怀孕次数和分娩次数


一般来说,在临床上,TPAL 和 GP 这两套体系,主要是妇产科医生在接诊女性时,用来做女性基本信息收集用的。


但是!!!


TPAL 就是 TPAL,GP 就是 GP,并不存在什么「GPAL」这个说法。


更更重要的是!!!


无论是 TPAL 还是 GP 的数据,全部都是医生在接诊女性患者,通过口头询问获得的基本病史信息而已。


也就是说,TPAL 和 GP 的结果数据全部都是女性患者口述的,并没有任何设备检测得出结果。女性患者说什么,妇产科大夫就记下什么,说自己有过几次生育史,就记几次。


因为这些数据,对于妇产科医生来说,基本类似于你填表格时,填写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 一样,都是最最基本的病史问诊内容


而且,按照大范围的「病历」概念,包括三项:


  • 病史(医生问出来的)
  • 体检(医生查出来的)
  • 辅助检查(机器检查出来的)


而 TPAL 或者 GP 则属于病史,是医生询问得来的结果,这样的结果是不会出现在任何妇产科体检报告单据中。


总结一下:


1. 没有 GPAL 这样的说法

2.TPAL 和 GP 的结果完全属于病人主观口述

3. 上述结果不会出现在任何妇产科体检报告结果中


所以,你不可能在妇产科的检查结果单据上获取到你想要的信息。而医生从保护病人隐私的角度也不可能向你透露患者的问诊病史的。


好了,至此这个所谓「GPAL+精元抗体」测女性历史的谣言,基本就被扒干净了,那么这个谣言到底有多逼真呢


我随手搜了下 GPAL 的搜索指数,发现这个词从 2011 年到 2018 年这 7 年,指数数值都是 0,直到 2018 年 1 月才突然爆表:


如果还不明白,让我们把搜索范围从 7 年缩短到 7 天:

看到没有,这个号称妇科检查的重要数据在过去 7 年里根本都没人搜过,直到 3 天前的 1 月 20 号,突然爆表,指数突破 20K。


随便在哪个搜索引擎上搜 GPAL,都是相关的询问,甚至某知名百科网站出现了这样的词条:

P 是指生产次数 production


我就问你一点啊,用 production 指代怀孕生产,相信这点的人



最后,那个广为流传的截图下面这个口口声声为 GPAL 打 call「医学生」:


你信不信我找本砖头厚的《临床医学概论》把你给拍平了......






user avatar   wan-zhi-hao-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著名的马加爵事件。

谣言:马加爵家境贫寒,老实巴交。

现实:马加爵是寝室里家境最好的,家在城市,有寝室里唯一一台电脑。被他杀害的同学则多是农村出身,家境贫寒。

谣言:马加爵平时经常遭同学欺负。

现实:根据同班同学回忆,马加爵为人阴沉暴躁,难以相处,而且孔武有力,同学们都绕着他走。

谣言:马加爵是被欺负到忍无可忍暴发杀人。

现实:根据马加爵自述,杀人是因为前一天寝室里打牌没有叫他。

谣言可以多逼真?

谣言可以逼真到没有任何地方是真的,但就是有人相信。


user avatar   zhu-sha-30-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次聚餐,派出所的兄弟向我们刑侦口的吐槽说经常有大妈去报案说有陌生人出没,像是要割孙子器官,一问情况,大妈打开微信……简直无语。我听了笑的饭都喷了,说根本没配型也没体检,割回去爆炒腰花吗!哈哈!

直到后来被抽去平息一个建基站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小孩,一手举着手机声泪俱下控诉警察不作为,勾结电信公司建基站,大搞辐射工程引发癌变时,我才体会到治安口兄弟的无奈。

再解释也没人会听。

那天我清楚的记得,那个女的手机上的“证据”,上面还有四个字,××贴吧。




                 

相关话题

  美帝人民知道自己国家在实行霸权主义吗? 
  如何看待江苏一企业疫情期间提前复工,老板被拘留 5 天?对其他提前复工的企业老板是否适用? 
  如何从零开始把自己做成一个带货主播?这期间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一个人空闲时为什么会选择娱乐而不是发呆? 
  如何评价电影《十二公民》? 
  现在如何看待「简中互联网」这一词语? 
  网传钉钉将上线「下班勿扰功能」,开启后将不再收到私聊、群聊以及提到自己的消息,这一功能意义大吗? 
  对于图文创作者来说,转型视频创作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如何克服? 
  农产品上线互联网预售的市场前景? 
  B 站为员工猝死一事发长文致歉,称将扩招审核人员 1000 人降低工作压力,审核岗工作强度有多大?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最近有很多的素食主义者带节奏,他们想干什么?
下一个讨论
水浒 108 将中,哪个是废人?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