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霸王别姬》里PLA在程蝶衣破音时却鼓掌这一情节? 第2页

           

user avatar   si-huai-32-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解放军是那个年代最重视文艺工作的军队,也是那个时代最重视现代文明的军队。

在延安时期,就提倡过新文艺,话剧、交响乐等西方艺术形式早就在延安开花了,最重要的是,这种艺术普及是延伸到军队基层的,与之对应的,是延续到小学生守则里面的,观看文艺演出不能喝倒彩,因为这很不文明!演员演出失误,要正面鼓励,这才是现代文明人,这是写进小学生守则的价值观。

解放军就是抱着这样的目的来欣赏京剧的,认为京剧是和话剧、交响乐、地方戏一样,需要被欣赏,要给演员充足的空间。所以,解放军认可的是艺术形式,而不是演员,不认为面前是多大个角,唱得好唱的不好,都不影响对艺术工作者的认可。对,把人当人看!在晚晴、民国,角是角,但不是人!他们没有任何社会地位,他们有钱,但只能娶一个妓女,只能是上层人物的玩物,军阀混战的时候,连兵痞也能来拉拉扯扯,在爱国学生眼里,他们也不过是男不男女不女的边缘人群,唯有侵略者,反而把他们当成了座上宾。

与之对应的,解放军也搞起了自己的拉歌表演。

电影当然不是黑,也不是表现解放军不懂京剧,而是表现一个时代的更迭。


user avatar   zi-mu-nia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直觉得,陈凯歌在《霸王别姬》里带了那么一丢丢的私货。

但惟独这一段,我觉得是不仅没有私货,反倒是全剧中最为精妙的一段。


user avatar   lao-xiong-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超越《亮剑》的神改编。

《亮剑》电视剧化,学的是30年代苏联引进好莱坞喜剧电影的招数——苏联上映的版本会保留主人公落难、被社会毒打的种种故事线,截掉主人公时来运转、快意恩仇的片尾高潮,剩下一个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毒打主人公的悲剧片。《亮剑》电视剧也是截掉了50年代以后的故事,留下了作者为衬托后来悲剧而塑造出的草莽英豪李云龙形象,把狂黑TG的原著小说魔改成了粉TG但用力过度的电视剧。

《霸王别姬》电影化时的艺术手法实际上要高明的多,保留了主线的悲剧剧情,但把香港人原著里黑TG的段子调整的全变味了。不懂戏、没文化、机器人般的TG士兵,变成了虽然没文化、不懂戏但情商高的战士;在生命最后时刻竭力维护“世受国恩”贵族尊严的戏霸袁世卿,在葛优的神来一腿之下,变成了一个试图维护贵族尊严的小丑。

电影里,TG是好人,袁世卿是坏人还特别废物,但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悲剧还是发生了,这才叫文艺。


user avatar   chen-mo-65-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解放军不懂艺术,是李碧华不懂解放军,主创其他人也不够了解。

一支在江西苏区就能开办戏剧学校,组织剧团巡回演出,在长征路上不保朝夕还能组织起文艺节目和当地群众联欢,在战斗间隙也没有放弃过扫盲教育,在陕北的穷山沟里还知道好莱坞和迪士尼的军队,不懂京剧?

解放军不是只有广大出身贫苦,目不识丁(曾经)的一线指战员,还有数量庞大的,受过良好教育甚至是多才多艺的政工干部,随便扔几个出来,都能把所谓懂高雅艺术的老爷们秒出八条街。

那么一整支队伍,集体进大城市的戏园子参观,按照历史进程,必然是被提着耳朵讲不要做李自成不要做李自成不要做李自成,所以请程老板唱戏,包场,必然要给钱。(不会真的有人以为解放军和政府部门征用人力物力是白嫖吧?程老板也要吃饭的。我们单位妇女节排练节目请舞蹈老师还是从工会经费里列支的。)

一般的战斗单位,估计有点钱可能都拿出来改善生活了,至于文艺活动,部队的文工团已经可以满足需求(《大决战之辽沈战役》里打快板的文工团小姐姐《淮海战役》里502亲自伴奏大家跳舞《平津战役》我忘了有没有相关剧情欢迎大家补充),还要什么自行车。所以斗胆猜测,当时有条件奢侈的找程老板这种咖位(虽然略微过气)的名角唱戏包场的单位,很可能级别不低,甚至本身就是专门的文工、政工干部团体。

换言之,人家是来xiao习的。

至于为啥带枪进戏园子,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就算是纯一线战斗单位,也不会在非战斗状态下荷枪实弹的出入民宅。所以非要拿有枪这点讲不是政工文工干部的可以先静一静。


基本上可以猜想当天大概是这么个流程。

早上部队领导或者政委训话,曰:同志们,今天组织上举行一次活动,大家集体去观看京剧名戏《霸王别姬》,大家一定要注意,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演员。尤其是京剧演员,在解放前,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受到旧社会的压迫和歧视,所以我们在观看途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和礼貌,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个戏,一定不能和反动派的兵痞一样,喝倒彩,说风凉话,明白了没有?

众战士:明白了!

领导大手一挥:出发!

程蝶衣不小心唱破音了,领导内心:哎呀他唱破音了,咋整咋整?我们不能笑话人家不能喝倒彩。心一横,鼓掌吧鼓掌吧。

战士们内心:他这个好像唱的不太对吧,来之前说了要守纪律,咋整?领导鼓掌了?对对对,我们要跟着一起鼓。

然后整出戏有惊无险的唱完,程蝶衣累出了一身汗,带队领导也紧张出了一身汗。

程蝶衣内心:他们听出我唱破音了?

领导内心:他唱破音了,我们鼓掌了的,应该不算喝倒彩吧。算了算了,没事就好。

顺便交待战士们帮人家把戏园子打扫干净。

又:这支部队是东野应该,东野相对来说高冷一些,纪律当然没得讲,就是没有华野那么几乎夸张的亲民,如果是华野的,搞不好连程老板唱完戏润喉咙沏茶的开水都能打好,运气再好点部队的军医还会过来给程老板看喉咙。


user avatar   gu-wen-4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比起纠结于导演和编剧到底是在暗讽解放军对艺术的无知还是在称赞解放军纪律的严明,我觉得一个更加深刻的点在于,导演和编剧在相当程度上通过这个情节真正展现了革命之于整个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

简言之,革命意味着断裂,意味着开端

当解放军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并高唱“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时,我想无论是段小楼还是程蝶衣都不可能不认识到,坐在台下的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武装,这支武装所象征的是一整套前所未有的价值观。全然不同于过往的新时代已经拉开帷幕,一个崭新的世界将因为这个时代的到来而得到建立。革命以其磅礴之势宣布了历史的断裂和循环的终结(从袁四爷到日寇再到国军溃兵,他们身份各异,但均没有实质性差别。黄龙旗、五色旗、太阳旗、青天白日旗的变迁不过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历史重复),并迫使所有社会成员(即便是从前最不关心政治、只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的人)对革命以及由革命造就的全新开端做出回应。革命代表了对整个现存秩序予以体系性、根本性颠覆的承诺,代表了一种此前从来没有实际存在过、甚至都未曾设想过、但如今即将付诸于实践的新可能。就这一意义而言,段小楼和程蝶衣在1949年之后的坎坷遭遇,本质上源于两人的思维和行动均停留在“历史”之内,而他们所面对的,却是超越了“历史”乃至打断了“历史”的中国革命。

从这一点出发,我认为无论是陈凯歌还是芦苇、李碧华,他们事实上是从一个另类的角度承认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确实是一场与旧有的一切相决裂的、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而非已经持续两千年的治乱循环(尽管他们大概率对此并没有自觉,而只是一种本能的认识)。由此,他们对于革命的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八十年代那些粗暴地将中国革命视为封建专制传统的延续的新启蒙知识分子以及在本世纪初那些力图将“Confucius的传统”与“Mao Tse Tung的传统”联系起来的通三统人士。

历史的进程突然重新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一个从前不为人所知、为人所道的故事将要开始。——汉娜·阿伦特《论革命》

user avatar   yun-qi-shi-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拨人对比方面,电影里有如下一些情节:

日本高级军官听戏,礼遇程蝶衣;日本军人欺负中国人,欺负京剧演员(段小楼在后台被抢行头、“太君要你姥姥的寿衣你也得给”一段)(有趣的是表演霸王的段小楼被抢,跟日本人打架被抓;而表演唯美女性形象的程蝶衣被捧,被请去唱游园惊梦)

国军大佬听戏,大佬礼遇程蝶衣(程蝶衣因被请去表演免罪一段);纪律涣散,当兵的十足流氓(手电筒晃程蝶衣,段小楼打架,菊仙流产一段)

PLA大佬没有出现。军人纪律严格,在程蝶衣失误后菊仙段小楼老板都预判军人可能会闹事,但是PLA是鼓掌、齐唱军歌。

真正平行去比较的话日军和国军还有PLA士兵其实都是不看戏的,看戏的是日军和国军高层,并且受到欣赏的实际上是程蝶衣个人的艺术形象,而非整个京剧艺术团体。所以说戏班老板和演员才形成了“当兵的很危险,你犯错他会闹事”的预期。

那么这个角度上,这段情节里面和之前发生变化的应该不是对戏曲的理解,而是军人在演员出错之后的反应。平行对比,日军穿段小楼行头玩的戏谑猎奇、国民党兵痞用手电筒晃程蝶衣的老子是大爷来玩的心态,PLA的纪律严明让所有人错愕。但每个人物的反应是有不同的。

这一段之后程蝶衣本人、小四都是看到希望的。在PLA唱军歌的时候镜头给了小四憧憬的眼神。程蝶衣在这段之后的剧情是剥了三层皮戒掉了大烟。后续艺术座谈会程蝶衣是谦逊而坦率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是有一定的理想化的期待的。他们对于PLA的纪律严明的理解可能正如这个问题下一些答案看到的方面,台下的PLA不像之前的军队那样高高在上(不管是日还是国,都是我地位在你之上,所以我可以闹可以要求你),他不期待演员供他取乐开心。

在鼓完掌这个剧情过后菊仙和小楼和戏班老板也是多少比较乐观的。

后续的剧情里面大家开始分叉。蝶衣去戒毒去了,蝶衣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一辈子没有看清过世界,在和自己较劲。而段小楼和菊仙的走向是稍复杂一点的。后续给的剧情是段小楼菊仙和小四一起观看袁四爷被审。这一段里面段小楼懵逼更多,因为他已经体会了袁四爷所代表的那种秩序的坚固,一下子对其颠覆感到震惊。菊仙则显得比较紧张,包括警告段小楼说话小点声,她对人事复杂性和危险的感知比程蝶衣段小楼敏感,她看到的是群情激奋,你不能和别人不一样。而小四则非常兴奋。

电影前一个小时的痛苦的戏班成长历程其实表现出,在旧社会一个穷苦的小孩需要吃多少苦才能“当个人”。自杀的小赖子是他们所有人的对照组。他们都没有选择,而成角的过程心理上是很折磨的。段小楼从小就养成了玩世不恭混不吝的性格来抵抗这一切(类似于一种,这个世界就是这么caodan,你得学会享受)。而程蝶衣和小四都是靠“成全自己”的信念撑过来,他们没有像段小楼一样彻底接受世界的残酷本质,而是相信只有忍得了这些痛苦以后才会好。但程蝶衣和小四不太一样,小四是有很强的“要成角儿”的信念(出场时戏班散了但坚持要跪完),程蝶衣一开始其实没有特竞争性地“要成角儿”,而是关于自我、性别、爱等的一些缘故使得程蝶衣接受了那条道路咽下了那些痛苦。

但总的来说蝶衣和小四比段小楼菊仙更愿意看到纪律性背后的正义性,对小四更多了一层“不需要忍受所有的屈辱痛苦也能做个人”的诱惑力。

菊仙是花满楼的姑娘,她比段小楼还要更加深刻、无法改变地认为“世界是不会好的”。如果说对段小楼来说世界是“caodan玩意”,对菊仙来说就是只能直面的痛苦和不得已。戏曲演员这个职业还能用痛苦打磨自己换未来的出头之日,但妓女这个身份本质上是消耗自身、朝向深渊永远下坠的,菊仙本人靠着超群的聪明敏锐和果敢的性情为自己挣了一条离开泥沼的绳子,可是到最后大难来时才知道也是一场空。所以说回到她看到袁四爷被枪毙的时候,她想的也显著地和小四完全不一样。她看到的不是劳动人民站在一起打倒旧贵族,而是这种汹涌的群情激奋的力量有一天也许会朝向其他方向。







原答案是8年前高三写的:

他们不懂,都是穷苦老百姓,可能还好多是山村里的,谁有那个闲。这个情节不是黑。是体现共的纪律和那种微妙的状态,可以说他们对戏没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说他们(在没有被煽动时)尊重人一些,不会用喝倒彩或扔东西伤害演员。共的气质很纪律化,跟之前的不一样,整体一致,没有个人,这也为后面做了铺垫。


user avatar   hu-jing-70-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样的问题我在五六年前回答过一次。今天再看到我哭了,高票答案都说的啥啊!充分说明有些人看电影言必称肖申克霸王别姬,实际上压根就没看明白。

陈凯歌是什么人?第五代导演。霸王别姬是啥时候的片子?1993年! 那个时代的思想界,文艺界是个什么状态? 那基本就是大反思,大破除。反思的什么,破除的什么? 第一是接新文化运动的余绪,对几千年传统政治和文化的批判,在电影就是以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代表。第二就是那些年,以《霸王别姬》为代表。

就这样一个电影,那么多人居然看出来导演在讴歌我军的纪律性,这份能耐真是不小。实际上,这三次掌声是导演刻意设计的,是为了营造一种大恐怖,是为了引出人物之后的种种悲剧的,这也是这电影所谓“批判性”最强烈的部分。下面我给大家分析分析。先声明,这是站在电影创作者和电影本身进行的解读,不代表我个人的政治观点。

第一次掌声。日本人占领北京,日本高级军官在戏园子听戏,制服笔挺,戴着雪白的手套。体面那是真体面。这代表着新的统治者的一种做派,交好上层,亲近当地文化。军官听戏,就是建立秩序的一部分。对唱戏的人来说,这没什么。就像剧中说的,甭管日本人中国人,是人他就得听戏。

第二次是光复后国民党的伤兵来,唱错一句就立即开打开砸。这表示的是,日本人走了,天下真的太平了吗? 也喻示着当时整个中国仍然处在一种无序和混乱之中。

重点来了,第三次是我军来了。他们既不同于日本人那种高级做派,更不像国民党的兵痞那样吊儿郎当。 他们整齐划一,千人如一人。一千个人同时坐下,只会发出一个声响,全场纹丝不动。

所以唱破音的时候,他们本能的恐慌,以为又是一场打砸抢。结果没有,全场掌声雷动,接下来,所有的战士齐声怒吼起了军歌。只留下段小楼程蝶衣在台上完全懵了。他们见过装腔作势的上流社会,见过乌七八糟的丘八大爷,可以说,什么人都见过,但绝对是没见过这种阵势的。

这完全在他们的认知范围之外!可以说,如果战士们真的喝了倒彩扔了东西,他们可能会好受些。事实是下面这些人,根本不在乎他们唱的好还是坏,也根本不在乎他们唱的什么。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那些军歌,和他们咿咿呀呀了一辈子的京戏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谁来了都得听戏,这个认知可能从根儿上就是错的!这难道不是一种人生的大恐怖吗?

所以电影接下来的东西就顺理成章了,程蝶衣最后也只能有死而已。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霸王别姬无疑是一出极好的悲剧。那我们仔细想想,这电影里究竟毁灭了哪些美好的东西呢? 仅仅只是程蝶衣的爱情吗?不扣住这一点去看电影,那只能说看了个寂寞。

再次申明,以上都是对创作者意图的解读,不代表我个人对相关事物的看法。


user avatar   bin-shan-xiu-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理解是黑,但不是黑“懂不懂戏”,而是黑解放军是来团建的。

整个情节,看似解放军端坐一堂,纪律严明。与前面的日军和国军形成鲜明对比。

实际上明褒实贬。《霸王别姬》整部电影讲段小楼和程蝶衣两位“角”。屏幕外的观众也是在看这两位“角”的故事,无论采取何种视线,都是在关注两位角色的。

而解放军在这段戏中则表现出对两位角色的“漠视”。

程蝶衣唱砸了,段小楼出来圆场。正常的剧情应该是等程蝶衣恢复过来,台上接着唱,台下继续听。

在鼓掌阶段,看上去确实是如此。

但是剧情偏偏出现了解放军的反客为主。在指战员的带领下,解放军战士唱起了解放军军歌。

这一下把段小楼和程蝶衣都给整懵了,然后剧情就终止了。

这一段反客为主,与两位角色的惊愕。在电影的叙事结构上,实际是个暗引,为后面的wg情节做铺垫。

一般性的理解,解放军来了,人民得解放,好日子就要来了。

看上去似乎也正是这么一回事,解放军没有日军的残暴,也没有国军的匪气,但是偏偏就是不能安静听戏,一定要鼓掌,一定要拉歌。

这说明解放军压根就不是来听戏的,而是过一种集体的文化生活。只有在集体的文化生活中,解放军才不是观众,才不是来欣赏艺术的,而是借此来强化集体意识,把我变成我们。

所以在拉歌环节,选了解放军军歌,“我们是人民的子弟,我们是工农的武装”。

台上两位,在解放军看来,其实就是两位NPC。不是名角也没关系,就是彬山和猫打上去说一段相声,解放军也是一样听。搞砸了也是鼓掌,拉歌。

在许多答主看来,这是一种平等,是对解放军的褒奖。

但在电影的语境中,这其实是一种恐怖。恐怖在于其一是没有什么人有超然的地位,每个人都可以打倒,其二是集体的令行禁止,实际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它可以是帮人,也可以是害人。

这种恐怖的情绪经由两位角色台上的懵圈神情传达给了观众,是能从视听语言中看出来的。

特别是对外国观众来说,他们可能不了解中国近代史,但是一看就明白陈凯歌所表达的隐喻。

如果不是故意为之,大可以不加拉歌环节。在程蝶衣和段小楼鞠躬那里切下一个情景。

但就是要按电影里的方式演绎。就是为了观众产生“这绝非好事”的想法。

果然后面就有了wg的剧情。

不懂wg的外国观众,仅从电影文本寻找答案,也能从这场戏中解读出我前面提的两点,进而能够理解wg为什么会发生,又为何hwb会如此狂热。

其心可诛,我先评论了。


user avatar   long-yu-4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从懂不懂戏来说,别说当时;就是现在懂戏的人也没几个。现在真正懂戏的,除了老人那就真是铁杆票友。日军纪律严明,那是他们的指挥官在里面;要是指挥官不在。那不跟扫荡全扫完了。国民党高官懂戏,可他尊重过唱戏的吗?更别说国民党那帮兵痞子了。

2.解放军虽然文艺开花,可战士们的信仰和出身让他们对这些帝王将相根本没有任何共情。他们也看不懂这戏唱的是什么?

他们鼓掌是鼓励人家。

3.在从古代到解放前,唱戏的都被蔑称为“戏子”一点地位都没有,还经常受欺负。建国后才有的地位,可以听听赵丽蓉、侯宝林、马三立的回忆。

【赵丽蓉珍贵讲话视频,朴实幽默有见地,老艺术家德艺双馨!-哔哩哔哩】

4.现在在台湾很多人都认为是共产党毁掉了中国文化。然而包括“一贯道”在内的诸多邪教可都在台湾落地开花。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凯歌估计是想要阴阳一下,说解放军都是泥腿子听不懂高雅艺术。

然而咧~解放军知道在角出丑的时候捧场,知道在角破防的时候暖场,就算真不懂高雅艺术,也不妨碍他们昂首挺胸,因为他们是好人!

你说这片里那些懂京剧懂艺术的,都是些谁?

日本人,地主豪强,国民党……

这些玩意儿是懂高雅艺术,但是不是人就两说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电影《功夫熊猫3》(Kung Fu Panda 3)? 
  如何评论电影 仁川登陆作战 인천상륙작전 (2016)? 
  《尚气》在国内的口碑为什么两极分化? 
  你认为哪些华语电影是被严重低估的? 
  为什么感觉《师父》打戏那么假? 
  漫改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如何评价电影《哥斯拉大战金刚》? 
  如何看待司马南对《悬崖之上》剧情的再次质疑? 
  舞法天女VS巴啦啦小魔仙,两拨人斗法谁实力更强? 
  如何评价王晶的电影作品和在圈内的地位? 

前一个讨论
香港疫情医疗已经被击穿,大量的病员只能放在室外,这些病人是否应该送到内地治疗?
下一个讨论
2021年12月26日,高华去世十周年。你有什么记忆?





© 2025-03-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3-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