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经常搬家的人,心理上是否会缺乏归属感、觉得像无根的飘萍? 第1页

  

user avatar   latter-lat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没办法从比较学术的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可以给你一个我自己的主观答案:

至少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是这样的。

------------------------------不知道为何要加,但别人都加所以我就加了的分割线-----------------------------------

我从小到大一共搬了6次家,对正常人(不正常是指那种躲债的人)来说应该算是比较多的。

我是广东人,出生的时候刚好赶上了改革开放南下打工潮,我爸也是时代大军的一员,所以我是交给爷爷奶奶带的,到两岁之前一直在粤北的某个城市生活。

两三岁的时候,我爸在珠三角站稳了脚,所以把我和爷爷奶奶接来一起。这是第一次搬家。

没过两年,我爸越发厉害,家里也有经济能力,买了一个条件更加好的房子,从一个码头边上儿搬到了一个高层(那时候的高层基本是很吊炸天)。这是第二次搬家。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我爸为了让我和我妹得到更好的教育,在我二年级的时候,在市区里买了一套带花园的房子(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不仅仅物质上,更多是因为大部分童年的回忆都源自这个家),我们从镇里搬到了市区。这是第三次

但是呢,“呵呵呵”的部分来了。我觉得人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带衰你的人。我们家托一个关系比较亲密的亲戚的福,不得不卖掉那套房子,去偿还一个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的我都觉得很天价的债务。于是穷得一比的我们家,只能在我学校附近租房子住,那套房子,夏天阴冷得会长蘑菇(真的)。这是第四次

到我和我妹都读完小学,我家依旧无法振作,只好回到镇上,再一次不得不地,寄住在我外婆家。虽然是亲外婆,但是那种寄人篱下,那种全家都寄人篱下的感觉真的很难受。幸好我初高中,因为户口问题回到了粤北读书(不知道这个算不算进“搬家”里面),只有寒暑假会回家住。这是第五次

第六次的搬家,非常五味杂陈。这次搬家一直住到现在,不过也没住多久(因为我又滚去北方念大学了)。我爸,扛着债务,期间还有我爷爷生大病住院的压力,在房价贵到离谱的时间和地点买了这套房子,虽然只有小小的50平,但是总算慢慢有了一点“家”和“归属”的感觉。

-----------------------------------------------我是“故事讲完了”的分割线-----------------------------------------------

回答题主这个问题忍不住歪远了。。。

要是能有耐心看完就好了。。。下边是正经回答:

不知道你是怎么样,经常搬家直接导致的是童年回忆的缺失。因为经常搬家,很多小时候的东西都会丢掉,甚至连一些记忆也丢掉了。而且,频繁搬家,你也没法和你家附近的小伙伴熟起来吧?

每次同学在讨论,童年玩了什么、吃了什么,或者同学带我回家,给我看他小时候的奖状啊玩具啊,给我指着小区某一地方说“这里是我和小伙伴一起愉快玩耍的地方哦”,我没有这方面的话题,都只能默默地无言相对。

其次是没有归属感。因为没有对一个地方很依恋的经验,同时也不会有那种“我受伤了还能回去舔伤口”的感觉。

实际上,我这个人真的没有什么归属感,不管对班集体还是宿舍,还是现在大学的组织,都不会有“啊,我属于这个集体,我要为之努力”的感觉,也参与不进q群啊微信群的讨论。身边的人,也会觉得我比较冷淡和感情上的迟钝。


但是,我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表示搬家多有多么苦大仇深,Erver coin has two sides(←英语作文套话= =)或许你会收获到别的一些别人没有的东西?而且很多事情,你心态好,自然就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如果你觉得你自己“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话,或许你就真的会变成你认为地那么凄凄惨惨戚戚啊,就像情深深雨蒙蒙里面的那个依萍,我觉得她简直就是作死的开山鼻祖,小孩子不能学。

所以,题主,乐观点噻?: -)


user avatar   ricky-xu-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的. 确实会缺乏归属感. 不过换来的好处是对于环境超强的适应能力.


对于我自己来说, 每次被中国人问起: "你是哪里人啊?". 我都会很纠结的回: "我说不上来, 是哪里人要怎么算啊...?"

因为, 漂泊就是我的血液. 祖辈就是各种漂泊(战乱年代情有可原), 父辈也是各种各种漂泊(动乱年代出身不好), 到了我这里, 也是安定不下来:

0岁: 出生在上海 (老娘是上海人, 然而外公外婆是宁波人)

0岁: 跟着父母 "搬家" 到玉门

2岁: 那个年代缺吃少喝, 姐姐夭折. 我自己被父母"抛弃", "搬家"到天津跟着爷爷奶奶, 好歹能活.

4岁: 离开天津, 跟着完全没印象的父母 "搬家" 到兰州. 然而有家不能回, 全托. 周六晚上可以回家一次 (那个年代没有双休), 周一早上再去幼儿园.

在兰州期间还算安定, 搬家 2 次. 父母当时都在兰州大学教书, 有寒暑假. 每年跑两次: 暑假去上海见外婆(外公死于文革), 寒假去天津见爷爷奶奶. 在上海, 亲戚们都说我是上海人. 在天津, 亲戚们都说我是天津人. 我自己自认为是兰州人 (认知混乱从那时就开始了)


13岁: 离开兰州, 回到天津. 没地方住, 挤在爷爷奶奶家住了两年, 然后爸妈总算弄到了自己的家, 再次搬家.

19岁: 离开天津, 出发去厦门读大学. 住宿舍, 很稳定. 住了4年.

毕业以后留在厦门, 连读书带工作一共在厦门待了12年(我待过时间最长的城市). 期间搬家6次. 直到买了自己的房子.


31岁: 离开厦门, 去上海分公司. 遇到另一半. 开始合力以小博大, 折腾买房换房. 5年时间搬家4次.

36岁: 离开上海, 去大连分公司. 见识了山海关外的各种不堪, 决定把换新车的钱拿来移民. 在大连期间搬家1次

38岁: 辞职换工作, 到成都, 算是一边工作一边玩一边做出国的准备. 期间租房住, 成都期间搬家1次

39岁: 离开中国, 搬家到加拿大小城 A, 租房住

40岁: 离开加拿大小城 A, 搬家到隔壁小城 B, 租房住

42岁: 离开小城 B, 搬家到大城市 C, 在住进自己的房子之前, 又搬家2次

掰着手指头数下来, 差不多搬了 27,8 次家. 在中国, 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踩了个遍. 人家问我是哪里人, 我永远都说不上来. 论出生地, 是上海人. 论籍贯, 是辽宁人. 论长大, 是兰州人或者是天津人. 论时间长, 是厦门人. 倒是在加拿大简单了, 人家问我从哪儿来, 回答从中国来就好.


走过这样的半辈子, 确实是没有对某个地方的归属感了 (而且也从未觉得自己需要归属感). 很喜欢那种 "在路上" 以及 "即将遇到未知风景" 的那种感觉. 适应力超强, 去个陌生的城市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连到了加拿大, 遇到的人一开始都不相信我们才登陆几个月, 都以为我们已经在这儿待了好几年的样子.


然而, 我的心里终究还是出现了 "也该是安定下来的时候了" 的念头:

漂了半辈子. 接下来, 我也要过一下那种 平静的, 有滋有味的生活.




  

相关话题

  有哪些道理是你慢慢才明白的? 
  一个人觉得周围的人都有问题,那么是哪一方有问题? 
  有哪些搞笑的句子? 
  有什么事是你来到法国之后才知道的? 
  关于高中,你有哪些特别难忘的经历? 
  经常搬家的人,心理上是否会缺乏归属感、觉得像无根的飘萍? 
  买了难吃的东西,直接扔了有错吗? 
  在你的专业领域,你觉得最悲哀最无奈的事是什么? 
  怎么才能成为所有人都喜欢的人? 
  如何看待仅13%的年轻人没有负债? 

前一个讨论
李敖去世了,怎么评价他的一生?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美国迈阿密人行天桥搭建 5 天后坍塌致数人死亡?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