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DF-21D 这类AA/AD区域拒止系统是否会导致航母无用论?如何理解中美法加大航母建设力度的做法? 第2页

           

user avatar   huang-tong-qi-shi-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DF-21D DF-26这种关机速度可达4000+,5000+为代表的正牌ASBM是目前反舰穿透防御体系能力最强,对情报体系支撑能力要求最低,射程最远的反舰导弹武器。

反舰弹道导弹(ASBM)这个名字需要分开来看,弹头是“反舰导弹“,”弹道“是投送手段。相较于普通反舰导弹,比如飞鱼导弹来说,它需要战斗机挂载抵达射程之内对目标发射;比如YJ12,它需要轰6挂载抵达射程之内对目标发射。但ASBM的话,它把投送载具的轰6和战斗机换成了火箭助推器,弹头再入大气层后,双锥体弹头拥有自主气动控制能力,弹头自带红外与雷达导引头,能够像一枚最普通的反舰导弹那样,自己攻击目标,只不过速度很快而已。

第一点,反舰穿透能力最强。

DF-26 ASBM与DF-21D 在二级助推火箭完成推进分离后,关机速度分别为5000+m/s,4000+m/s,双锥体弹头可采用跳跃式弹道在30公里以上的临近空间与宇宙空间进行反复跳跃,美国现有的标准-3,THAAD拦截弹不具备中段拦截能力。

采用普通抛物弹道时,美军BMD盾舰标准-3 IB/IIA拦截弹仅具有在萨德TPY-2雷达导引辅助下的1~2次拦截机会,如果TPY-2雷达被事先拔除,那么可能连1次拦截机会都没有,盾舰SPY-1DV雷达即使使用反导模式,对典型弹头-20db目标的有效发现距离也不会超过200~300公里水平,难以引导标准-3拦截弹进行卡门线外截击。

美军标准-3IB/IIA导弹数量在2022财年约为350/40发,中国火箭军DF-21C/D,DF-26旅数量一共八个旅,保守估计其中ASBM发射车100+,备弹数量200+,考虑到美军BMD舰全球部署,其中能拿来在西太用的标准3与BMD舰,自己估一估能有多少发和多少艘。

除了标准-3系列,美军再者能指望的拦截弹就只有标准-6了,此拦截弹采用传统气动舵面控制设计,无法在高度超过30km的稀薄大气中拦截高速目标,DF-26再入时在最后30km高度段内俯冲速度可达到5~8马赫,相关仿真文献表明,标准-6这种传统设计的防空弹对此类目标双发拦截成功率不足30%,且仅有一次拦截机会,难以抵御威胁。

其次,DF-21D DF-26 ASBM不受敌方航母护卫舰船阵位影响,对于传统的YJ-18,YJ-12导弹来说,如果有护卫舰船挡在航母前面,那么是要先穿透前方护卫舰船的防御,才能攻击到航母。但ASBM不是这样,它再入稠密大气位置直接就是在航母目标的头顶附近,只有和航母贴身伴随的护卫舰船才能在末端进行拦截。

也就是说,如果DF-26 ASBM锁定目标发射,那么美军航母就只有标准3拦截+标准6一次拦截的两层硬防御,其中标准3还很可能因为目标采用跳跃式弹道或在韩国日本的TPY-2雷达阵地被DF-17这种先给捅死了无法拦截,标准6进行聊胜于无的拦截后,就只能双手合十祈祷上帝保佑电子干扰和拉烟幕干扰有用了。

第二点,对情报体系支撑能力要求最低。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ASBM是反舰导弹里面速度最快的,还有哪个导弹的速度能比弹道导弹快呢?即使是高超滑翔器,超燃冲压导弹的平均速度,在这种1000~4000公里的射程上也是比不过弹道导弹的。2000公里射程弹道导弹耗时约13~14分钟,如果打得准,航母目标甚至都跑不出弹载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搜索半径,连再入大气后导引修正目标坐标都不需要了。

ASBM只需要情报体系给出一个目标具体位置,然后立马装订发射诸元就能发射,就算需要导引也只需要这么十几分钟时间跟踪目标位置就行,相较于传统反舰导弹比如YJ12挂在轰6上,又是要组织大机群进攻进入发射位置,又是要组织护航和电子压制配合的,这个太简单了,火箭军直接装订发射诸元然后按钮一按就完事了。

第三点,射程最远。

这个就没什么好说的了,DF-26关机速度达5300,弹道射程达3800公里,双锥体弹头还可再入后滑翔增程,达4000~5000公里也不是问题,整个就是一地图炮外挂,只要你光学卫星,雷达卫星网络和其他侦查平台能支撑,就能立刻逐一发送DF-26 ASBM,射程覆盖大半个印度洋,整个西太平洋地区,随叫随到,投射数量只取决于火箭军导弹旅发射车和备弹数量,就是这么任性。

有这三个最字,不是针对谁,可以说世界上其他反舰导弹都是垃圾,尼米兹,来西太,指定有你好果汁吃

对此类武器的应对措施

1:应大力研发舰载激光武器,例如美军在推进预计2022年研制的上舰200~300KW级激光器,压制干扰光学卫星,替代现有近防系统比如密集阵与海拉姆,对高超音速目标进行10公里内末端有效拦截。

2:应大力研发针对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网络的干扰系统与技术手段,增加舰队隐蔽性。

3:应大力研发具有30km以上临近空间乃至卡门线外太空高度的舰载防空拦截弹,例如美国导弹防御局招标高超拦截弹的“女武神”拦截弹(爱国者3MSE改)与“飞镖”拦截弹(萨德改)“标准3鹰”拦截弹(标3改)等。类似9M96增程版的拦截弹也是不错的选择,具有姿轨控直接力发动机系统,采用双脉冲甚至三脉冲发动机技术,使用定向爆破弹头等,注重增强稀薄大气对高超音速目标拦截能力,尽量在末端中段拥有2~3次甚至更多的拦截机会,拦截成功率更高,从而将威胁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user avatar   zhang-ju-zuo-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很简单,因为DF-21D射程有限,而且可靠性不高。

第一、DF-21D只是一种“区域拒止”武器系统,其设计之初的考量和理论基础如下:

航母编队唯一的打击手段就是舰载机,以美国航母为例,其舰载机作战半径为765km(空战)和1065km(对地攻击),理论上,只要将航母限制在本土1065km距离之外,那么航母就是个无害的摆设。射程2000km的DF-21D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其全部意义就是被动的“拒止”,而非主动攻击。

如此一来,问题的答案就很明显了,即便是美国航母不敢进入距中国大陆2000km的DF-21D射程之内,航母编队依靠其压倒性的火力优势也可以将我国封锁在第二岛链之内,更何况美国在全球霸权的需求下,考虑的是全球部署能力,它的海外利益热点很多,而并非所有的热点地区都有类似DF-21D的武器,如果仅仅因为我国研制DF-21D而放弃航母的使用,显然是不明智的。

第二、DF-21D的可靠性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探测效能不高。

DF-21D绝非单件武器,而是一个包含搜索、发现、跟踪、指挥、通讯、作战于一体的庞大作战体系,要想打航母,得先发现它,有什么方式呢?预警机肯定不行,现在探测距离最远的预警机有效探测距离只有400km,在航母编队的防空圈内;天波雷达可以发现,并作预警,但天波雷达波长较长,无法测速、定位、跟踪,无法为导弹提供射击诸元;卫星呢?红外卫星不能定位、跟踪,且受天气影响较大,雷达卫星需要的轨道高度较低,且易受干扰,无线电定位卫星达无法反制航母编队的无线电静默,光学成像卫星同样无法定位,且只能昼间使用;综上所述,在“发现”这一环节,DF-21D作战体系的效能不是很高,且需要组建庞大的卫星网才能实现对战区的全面监控。

2、打击精度不高。

DF-21D在打击目标时,只能通过预警体系提供粗略的瞬时坐标,导弹发射过去,其他的就只能由弹头独立完成了,这就是末制导,如此一来问题是:DF-21D末速度为25—30马赫,这就意味着弹头在脱离黑障后只有18—25秒的制导窗口时间,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弹载雷达能否有效地探测航母并输出精度足够的知道信号?同时留给机动系统的调姿时间更短,调姿系统能否在18秒内控制单头准确击中航母?而且30马赫的弹头惯性极大,调姿系统能否有足够的效率控制单头?而且30马赫的弹头周围空气成电离状态、极端稀薄,调姿火箭在此环境下效率如何?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弹头的打击精度。

第三、航母的不可替代性。

1、当前,美国1个航母编队所携带的飞机数量为80架,相当于解放军一个空军师,且包含全套维护体系,且航母编队的平均航速为30节,最高航速40节,一昼夜可移动1000公里,这是美国任何一个海外军事基地所无法比拟的。

2、在可预见的未来,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航母战斗群领域都不可能对美形成优势。

3、航母战斗群可以保证制海权。在海战中,对付军舰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飞机,航母战斗群能在海战中提供最大量的飞机。

综上所述,美帝不会因为DF-21D这个概念性的“区域拒止”武器系统的出现而放弃福特号超级航母的建造计划。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要能命中,摧毁就不是问题。

问题难就难在怎么引导命中。

命中的关键是“看见”。

实事求是讲,能随时“看见”两千公里外的航母是非常难的问题。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航母在争夺制海权的战斗中,最大的价值是可以提供一定区域内的制信息权,同时可以解除对方的制信息权,或者说可以提供一定区域内的单向战场透明,而现代海空战场环境下,制信息权等于制胜权。

能够把舰载机级别的传感器任意投放到一定空域,是航母的独门绝技。

航母在这个生态位上的统治性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尚不具备替代性角色,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舰载预警机的试飞引起一片欢呼的原因。

真正能对冲航母制信息权角色的东西是这个

吉林1号,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承建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星座,该计划预期分三阶段共发射137颗卫星,组网成功后可以实现全球任意地区15分钟的过顶间隔,成像分辨率小于1米,可以提供大面积的水面舰艇搜索,目标识别,打击效果评估服务,已经于今年4月份完成第二阶段计划,实现在轨卫星16颗组网,全球3-4小时过顶,这是它拍摄的19年大阅卫星照片。

只有通过动辄上百颗的低轨道卫星星座共同组网,或者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实现个位数米级成像,或者同步轨道卫星粗糙识别后再交由低轨道卫星精确识别,才能搜索并发现敌方航母,从而对冲航母的制信息权优势。

但要注意,即使如此,也只是对冲而非取代,甚至在战时这种对冲作用会大幅下降。

因为打卫星技术正在突飞猛进。

非常反直觉的一点是,在海洋上找到并消灭航母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在轨道上找到并消灭卫星的难度,导弹打卫星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了,更重要的是激光武器打卫星技术也正在突飞猛进,中美两国都非常热衷于制造各种大功率对天手电筒,手电筒的反卫星效率之高,能让任何战时补位能力形同虚设。

而航母则不然,航母战斗群看似气势恢宏,其实最大的优点反而是隐身,特别是在互相打卫星环节下,除非你也有航母,否则要在茫茫大海上找到并发现航母实属海底捞针,它事实上垄断了战时的海洋制信息权。

那么反舰弹道导弹是不是没有意义了呢?当然不是,反舰弹道导弹最大的作用是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反舰弹道导弹特别是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通过缩短打击链的形成时间,压缩对方的反应时间,从而在敌方破坏我传感链之前抢先消灭对手,你打卫星也好,预警也罢,总得要时间吧?不可能命令刚下卫星就原地爆炸吧,我们打的就是你这个时间差。

那么是不是就包治百病了呢?当然不是,因为航母并非独自作战,它往往是以航母战斗群的方式协同作战,反舰弹道导弹在末端也是需要雷达开机制导的,而就算航母战斗群无力拦截几十马赫速度从天而降的铁拳,它也能通过电子干扰和电子对抗措施来扰乱导弹的制导雷达,别忘了,航母自身就具备不俗的电子战能力,遑论一整个战斗群。

实际上,实战中的反舰弹道导弹不可能孤军奋战,往往是电子战飞机,轰炸机,战斗机,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炮灰无人机等一哄而上,通过使对方电磁环境复杂化来增加对方的电子对抗难度,为反舰弹道导弹的突防增加成功率。

只要中一发,航母就得玩完,甚至必要时可以使用核战斗部,就算没有直接命中,也能橄榄对方。

所以说反舰弹道导弹只是大大增强了我方在弱势环境下对抗航母战斗群的成功率,而不是包治百病的万灵丹,更谈不上彻底抹平了航母战斗群这一优势本身,世上没有那么多捷径可走,最好的反坦克武器永远是另一辆坦克,也不存在什么弯道超车,以奇胜的前提是以正合,必须做到你有我也有,才能真正实现和强敌势均力敌的对抗,继而实现出奇制胜,从而为万世开太平。

幸运的是,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人造航母又不是100%为了跟中国开战,搞笑呢?

美国人发动了这么多起战争,有几个是拥有弹道导弹的?更别说最先进的弹道导弹了。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美军不怎么来西太浪了,不止是因为弹道导弹。是解放军整个体系都进步了。

就算不去西太浪了,还有全球可以浪。

不和土鳖打高烈度战争,就没事干了吗?


user avatar   wang-xiao-hui-50-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坦克导弹是否宣判了坦克的死刑?

防空导弹是否宣判了作战飞机的死刑?

……

再往前回溯,弓箭长矛都可以把人弄死,是不是就天下太平不用打仗了?

任何进攻手段都有着对应的反制手段,反舰导弹二战时期就已经出现,海军战舰消失了吗?

反舰弹道导弹只是增大了航母在敌方拒止区内活动时面临的风险而已。但你只要稍微学点历史,就会知道在陆基打击火力覆盖范围内,航母的日子不好混才是常态。

集中回答评论区的若干错误认识:

1)航母损失不起

对于蓝星最大工业国而言,今日之航空母舰的相对成本 (造价/制造业增加值) 与二战时期大致持平。

只不过最大工业国从灯塔换成了土鳖而已。

而灯塔国的工业增加值虽滑落至次席,相对实力仍超过二战时期的英日两国之和。1938 年灯塔国制造业占蓝星总量的 28.7%,苏联 17.6% (巧合的是这两个数值与 2018 年土鳖与灯塔两国的制造业全球份额极其接近),德国 13.2%,英国 9.2%,法国 4.5%,日本 3.8%,意大利 2.9%。

也就是说,对于真正的航母玩家 (二战时的美英日,今天的中美) 而言,航空母舰的可负担性并未出现实质变化。

持损失不起论调的,本质上还是在以和平时期的视角看待问题。按照这种视角,美欧国家在海外干涉中损失个位数的战机就足以成为头条新闻,航母当然 "损失不起"。

回去仔细想想 "底线思维" 是什么意思。

2)空天制胜

你们是不是忘了什么?将弹道导弹打航母整天挂在嘴边,对反卫星武器打卫星则视而不见,定向能武器的稳步发展更是被抛到脑后。这样合适吗?

高烈度大规模战争中侦察卫星将首当其冲地遭到攻击。东西二帝如果掐起来,低轨道侦察卫星大概率会被互相一波带走。

侦察卫星的最大价值是和平时期可以随意飞越潜在敌国土。此外一旦发射,在轨运行就不怎么消耗额外的费用,而航空侦察平台每次飞行都得花很多钱。但由于轨道基本固定无法规避对方的追踪,侦察卫星,特别是处于直接上升式武器覆盖范围内的低轨道侦察卫星,对于早已掌握动能反卫星武器技术的东西二帝而言,基本上就是随时可以撸下来的活靶子。

要保证武器命中概率就必须在目标附近集结足够的传感器-算力-信息分配资源,以破除对方构建的信息迷雾。卫星受到轨道物理的限制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目前与近中期未来技术条件下,最靠谱的快速反应传感器-算力-信息分配平台仍然是航空器。

因此即便是理论上具备 100% 防御穿透能力的超级反舰弹道导弹,离开航空母舰仍无法具备可靠的远洋打击能力。体系对抗才是王道,而航空母舰是远洋对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等到反舰弹道导弹如同大白菜般满世界扩散的时候,其面对顶级强国海上机动编队的防御穿透能力只怕已经趋向于零了。

3)战列舰被飞机取代

战列舰的本质是重型火炮平台,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是航母上的飞机能够更好地完成重炮的所有任务,

而不是某些人臆想的 "军舰打不过飞机"。否则就无法解释驱逐舰等其它水面战舰在航母 & 导弹时代继续活跃的事实。

航空母舰本质上是可机动的战术航空基地。只要战术航空兵不退出历史舞台,航空母舰就不会被淘汰。

能淘汰某种武器/武器组合/兵种的,并非其反制手段,而是其竞争对手。


user avatar   bu-zhi-dao-jiao-sha-25-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盾牌能够防住对面的弓箭,那么是不是弓箭就该完蛋了,实际上并没有。

火枪可以稳定打穿对面的盾牌,那么是不是盾牌就该完蛋了,实际上也没有。

实际上取代了弓箭的是火枪,因为后者满足所有弓箭的性能要求并且在性能上还碾压弓箭。

同样的,航母的功能要求是远距离大规模高密度的火力投送。至今人类没有其他兵器可以完全满足航母功能的同时在性能上碾压航母。或许还只存在于科幻小说里面那种射程上千公里的电磁炮战列舰问世的时候,才能动摇航母的地位吧。


user avatar   404nuo-te-fu-d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看就是小年轻

叔当年混军事论坛的时候

蔡国庆还在吊打F22呢。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核弹的量产是否宣判了全人类的死刑,为什么人类在核弹量产的情况下仍在造人?


很显然,在核弹面前所有人类都是有机物,为什么你还要结婚生娃?


咱,能不能,稍微,让问题看起来正常点儿?




           

相关话题

  除了杜立特空袭,还有什么大飞机上航母的例子? 
  舰载机在茫茫大海怎样找到航母? 
  有哪些优秀的航母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 
  如何看待最新曝光的沈飞FC-31 31003版本高清图? 
  DF-21D 这类AA/AD区域拒止系统是否会导致航母无用论?如何理解中美法加大航母建设力度的做法? 
  东风21D是如何克服黑障保持控制的? 
  《巨齿鲨》里的巨齿鲨能撞沉航空母舰吗? 
  美国弹道导弹精度高,比如和平卫士的命中误差只有90米内,为何没服役反舰弹道导弹?实用性不强? 
  如何看待网上流传的“轰-6N挂载类似东风17的高超声速导弹? 
  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为什么不能再造长一点?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小米10至尊纪念版发售1个月,在京东、天猫5000元以上档高端手机排名第一?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小米公司?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