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贾诩在真实历史上表现如何 是否如演义那样眼光深远? 第1页

  

user avatar   babay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贾文和有兴趣的,要看这个贾诩做了太尉,孙权为何「笑之」?,尤其是大酋长沃金的回答里,对于贾文和在长安期间的事迹,写得很明白了。

6.12大更,下面(只是写了写三国,没有什么不良的,求审核尽快通过)————

有一种人看穿了太多,尤其是人性后,会表现的心灰意冷,文和差不多就是如此。

文和一生几大决策,都跟识人有关。兴汉的抱负虽有,但也没那么坚持,也许正是过于聪明,冷却的速度太快,接下来的大半辈子,都是为了活着。

你可以说他没有倾尽才华,但他又该为谁倾力?
除了汉室,从没有人真正得到文和的忠诚,只是利用的工具罢了。

李郭?蛮武之人。
张绣?不堪重用。
曹操?手下败将而已,还有绝无可能丝毫不在意的杀子之仇,真的可以走得太近么?

文和不是做不到,甚至不是不想做,只是以他的角度看,没目的的狂热不如冷静的生存重要。

实际上,他曾经狂热过,猜对了开始,却没有料到结局,乱武的恶名由是而生。

不能用荀郭们的价值观去衡量文和,从根上他们就是不同的,贾诩有如此识人之能,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曹老板留自己一命,是给天下人做个样子,而不是真的需要自己的能力。

也许文和自己的心中,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那些他做了的,活下去,还有,你不问我不说。

——————————————————————————————
从接触三国起,便确认了三个自己喜欢的人,三个价值观不同、活法不同的家伙。
二货曹操,纯忠田畴,纯智贾诩。

贾诩的一生,是智碾众生的一生。
我同意,贾诩并非第一谋士。
但他并非没有谋过天下大势
说服张绣投靠当时天下人、甚至身边人都不看好的曹操。
劝曹操修生养息,不要下江东。
劝曹丕等待时机,不要急着灭蜀灭吴。
并且,屡次提到大势
这足以证明贾诩对大势的判断。
但是,大部分时候——不是不能,不是不想,而是没有机会。

贾诩不是郭嘉,逢谏主纳;也不是刘晔,一生被主否来否去。
这二位都以智闻名,但总忍不住让人想:主若是不听,会如何?主若是听了,是否真的会怎样?
可贾诩不同。
听他的,飞黄腾达,不听,损兵折将。
正例反例一抓一把,几乎从未出错。
算无遗策,可有出其右者?

A.是否无节操
知乎都爱拿张公子那篇来定性文和,说实话,文和粉似乎并不太在意,所以也没什么反驳。
其实真的很多问题。
1.“自己辅佐过的主子纷纷完蛋,但独善其身……”
贾文和可有坑主之举?
认真想想,一会细说。

2.二荀品格高过贾诩?以绝对值论,没有异议,同意
但贾诩可曾得到一个机会,去表现自己的品格?
一生辅佐之主,唯有曹操是大器之人,可偏偏自己手上粘着曹操长子的血——这沟壑,真心大丈夫?
还是那句话,贾诩从没有对不起任何一个投靠之人,改换门庭,却从未亏心。

B.真相是:不仅有节操,还堪称业界良心
有人说,贾诩你活该去死啊啊啊……
这大招太牛,无法辩驳,唯有认输。
可如果刨除“主死你就无条件该死不要讲客观原因(张辽等人泪流满面)”这蛮横的想法,仔细想想,贾诩品格,其实在水准线以上。

1.李郭早期
贾诩的起点很低,比直接抱粗腿的谋士低得多。
也许曹老板当时级别也不高,可他是老板。
贾诩呢?跟的是李郭(平级合作),李、郭、文和都是牛辅的手下,牛辅是董卓的手下。
189年,李郭破孙坚,贾诩在军中。
192年,董卓死,牛辅死,李郭吓尿,是贾诩给了自己的小伙伴指了条明路: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这条建议导致了怎样的结果暂且不论,当年,三人恐怕没有别的退路。
事成之后。
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
为了自己的小伙伴,提了一条救命的计谋,还说何功之有……
结果现在,反倒成了黑点。
那么,何黑之有?


2.作乱时期
前三国有三句话震撼到我。
曹老板: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孙坚: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

还有文和的一句: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


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傕等亲而惮之。
就算我文和贪慕虚荣,可对国家有什么好处?
于是做了尚书,干了些正经事,蛮武之人对他也很忌惮。
一个文人谋士在西凉军人中有此地位,不易。
樊稠死,李郭相杀,贾诩这段时间做了些什么呢?
傕等和,出天子,祐护大臣,诩有力焉。天子既出,诩上还印绶。
为了自己无意间犯下的乱祸,贾诩尽力挽回了。
这一阶段,告一段落。
需要说明几点:
第一,李郭并不是贾诩的老板,三人是合作关系,而前两者对贾诩不仅尊重,感恩,甚至忌惮。
第二,贾诩从未坑过自己的小伙伴,相反,说是有救命之恩也未尝不可。
第三,贾诩利用了这一点,在作乱长安期间,保护了一些人,挽救了一些事。
可有坑主?可有奸行?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贾诩在这一阶段,展现了自己的战术素养(他在,李郭横行无败,他走,李郭完蛋),展现了自己的政务能力,但是——尚未展现识人之能。
他的计策,一是为了保命,二是自己有了机会报效天子,但并没有考虑到人的品格问题。
接下来,显然他注意到了这一点。

3.张绣时期
投奔段煨,贾诩识人的天赋彻底觉醒。
话说,贾诩这前半生的颠沛流离,真是跟曹老板与刘大耳有一拼。
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原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
简单翻译下:段煨表面上对贾诩很爱,实际上是忌惮。贾诩说:段煨忌惮我,我走了他会高兴。张绣没有谋主,正需要我。前者会善待我的家人,后者会善待我。
没错,这一次,贾诩把段煨和张绣打包算到了骨头缝里——可是,他的算计与他的决定,对三方来说都是好事。
可有坑主?可有奸行?

跟了张绣,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多说。
需要说明几点:
1.是曹操瞅着张绣别扭,来打张绣,赔了儿子,能怪贾诩阴毒算计?
2.曹老板来势汹汹,若无袁绍背后举刀,怕是非要荡平张绣不可。保主命,克强敌,杀伤对手有生力量,难道不是真·业界良心?
3.全面的智计——看看他说服张绣投奔曹操的三条理由: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
其一,断大势,师出有名,其二,断局势,战略强弱,其三,断人,霸王之志。
贾诩再一次表现了自己智力的全面性:各个层面,有大有小,算无遗策。
此后还有很多次,贾诩之计都出自对大势的判断。
别再说贾诩不谋天下。

4.曹魏时期
投奔了曹操后,贾诩并非成了缩头乌龟。
以他的识人之超能,顺着主的想法提建议,并非难事。
可实际上,文和投靠曹魏之后的几次建议,有被主采纳的,也主不从的——
B·U·T,没有错的。

立储那次不提,因为并无成败之分。我也并不相信曹操会因为贾诩这个外人的一句话定了心思,说实话,我是觉得曹老板准备借这一问,砍了贾诩。

在此之前,贾诩给过曹操三次建议。
建安五年,官渡,阿瞒粮尽,询计于文和。
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依然是以识人的超能力破题,顺带拍了一记脆脆的马屁。
翻译下:您可牛了,就是想得有点多。别想太多,干之必可吊打。

建安十三年。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阿瞒不从,军遂无利。
翻译下:别去江东。阿瞒不听,于是有了赤壁。

建安十六年。
阿瞒后与韩遂、马超战於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阿瞒曰:解。一承用诩谋。语在武纪。卒破遂、超,诩本谋也。
翻译下:“听我的。”阿瞒:“好的。”于是赢了。

从文和之计,成;反之,败。
所谓算无遗策。
可有坑主?可有奸行?

注意几点:
此三计,只有一计与识人无关。
也只有这一计,非曹操所问,而是贾诩主动提出。
那就是阻拦曹操下江东,但曹操不听,并且输了。
文和怕不也是出了一身冷汗:自己从不是曹操嫡系,他不仅错不起,甚至对都对不起。
慎重吧,文和。

于是,今后漫长的岁月里,你不问,我便不说。
闭门自守,不私交,不结豪门之亲。
直到黄初四年,77岁离世,谥肃侯。

最后,用贾诩的人生最后一次建议为结尾:
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
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
文帝不纳。
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


也翻译下吧:打谁?”“都别打。不听,败,死了很多人。


贾诩不谋大势?
贾诩坑主?
贾诩毒计?
贾诩无节操?
至少,我相信,会有人重新思考下这些问题。




  

相关话题

  为什么华盛顿不专制? 
  怎么看待「俄国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的说法? 
  如何不枯燥、有效地背中国地图、世界地图? 
  如果让你选10个人(任何人),和你一起回到古代和你一起建立国家。你会选哪几位? 
  如何评价唐玄宗? 
  鲁肃建议借荆州给刘备,对东吴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三国究竟是神仙打架还是菜鸡互啄? 
  为什么《清史》编纂组不开通微博和公众号与外界互动?编纂《清史》有无与外界互动的必要性? 
  元朝时期的汉族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为什么有人认为卫青军事能力一般只是靠国力碾压才能打败匈奴? 

前一个讨论
荆轲刺秦失败,是否因为他剑术差?
下一个讨论
刘备、诸葛亮在教育子女上与曹操相比会很差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