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上中国对外战争,对外族有没有进行过奸淫掳掠? 第1页

  

user avatar   pan-yihui-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福州的,远的不说,早几十年前福州存在的疍民在本地人眼里是十分瞧不起的,他们没有一片土地,福州话中称呼这类船上人家可以等同骂人话。直到习任福州市长时搬迁所有疍民上岸才结束了他们的水上生活。所以你想吧我们祖先做了什么吧。以下是本土学者的研究

疍民(疍家、蜒民、曲蹄)是历史上分布在闽江和闽江口的一支特殊的民系。福州的疍民主要分布在三县洲、帮洲、义洲、泛船浦、上渡、中洲、苍霞、水部等临江一带。后来,随着人口的繁衍,散布到南屿、洪塘、马江、亭头、琯头、琅岐等地和长乐、永泰、闽清等郊县的沿江地区,出闽江口北迁连江、三都澳,有部分疍民溯闽江而上,迁移到南平、邵武等闽江上游的沿江地区。

杨济亮等学者认为,疍民应该是闽越人后裔。其理由如下:一是疍民习水性,他们以船为家,能久伏在深渊之下,能辨水色,这和古闽越族习性相同;二是疍民和古代闽越族都崇拜蛇神;三是大部分疍民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古代无诸国的大臣,长乐疍民崇拜白马孚佑王(即驺郢第三子白马三郎驺寅),相信总有一天,该王会降临人间,拯救他们,此外在福州、连江、霞浦等地也有白马孚佑王庙。疍民生活

疍民以船为家,生活水上,终日在风雨炎日中谋生,所以身板结实,面黑如漆,膂力过人。由于长久住在船中上限于篷,以致下身较短,腿微弯曲,妇女有与陆上汉族妇女不同的大脚。后来,少数水上居民开始上岸搭盖简陋的房屋居住。这种房子离地两米左右,下面是木桩(或垒石为垫),桩上铺木板,上盖竹篷,形如船舱,高仅容人,面积仅数平方米,分隔两间,前住人,后做厨房,称为“四脚楼”或“提脚房”。一家人蜗居里面,基本上保持船上生活习惯。

疍民生活十分艰苦,“半年粮食半年糠”,一日三餐多煮番薯钱,佐以咸鱼。平时在内港“讨小海”,即捕鱼、寻贝、取牡蛎、抓蟹、抓淡水鳗等,工具有钩、绳、长罾,南台江的渔业一直由疍家人垄断,而谢、姚正是闽江疍家两大姓。还有到外海去“讨海”,用的是钩、网、围缣等原始捕具。他们用捕来的鱼上岸换粮食、蔬菜维持生计。

平常,疍民还在江上从事摆渡和商贸运输,近代还上岸打工。

岁时习俗

疍民岁时习俗和岸上居民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色。疍民祭祀灶神的时间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每年除夕中午大潮涨前,全家坐船到大江,船头、船尾各插一条长竹篙,停泊在江中迎接水涨,意思是“发财和水涨一样”。开船前先把牲畜关缚在大树下,假如有走失,也听其自然。晚餐后在船中供神后一家人团圆过年,晚上十二点水潮涨时,驾船回到原处。正月初一,全家人都不离开船。由于船上地方狭窄,疍民多贴四方形的春联。

春节活动中,还有上岸讨贺年的习俗。唱贺年歌讨齐粿的原先是男人,后来演变为中青年女疍民,或者是姑嫂,或者是姐妹,或者是婆媳,在每年正月初二到初四(另一说是正月初三后),挨家挨户向人讨粿,通过讨粿,分享陆地上的丰收喜庆,图个吉利。

女疍民上岸讨齐粿,都要唱贺年词,唱词多为女疍民自己编的,或者祖先传下来的。她们演唱时右挎竹编小鼓篮,左挎小竹筒,边唱边敲打用来伴奏。她们走街串巷、进门入户唱贺年歌,唱得委婉百转,非常动听。歌词有,“正月正头开大门,只见龙凤两飞翔,船下贺年船规矩,只求吉利呈福祥”“姑嫂双双来贺年,红红橘灯挂厅前,好齐好粿送乞奴,合家平安赚大钱”“闽江流水流哗哗,姐妹贺年过千家,唱过一题又一题,歌喉百转人人夸”等。

讨齐粿习俗起源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据说汉武帝灭亡驺郢时,无诸国后裔大多被屠杀,幸存者便潜逃下海,在水上谋生,不敢再上岸,便成为疍民;而逃走的女人被汉人霸占为妻奴。每逢过年,水上疍民上岸贺年时,那些已经成为汉人妇的闽越人,便把包裹有金银的齐粿送给亲人,外壳点上红丹为记号。年代已久,亲疏难分,齐里便不再包裹金银,但女疍民过年上岸讨齐的习俗则延续至今。


user avatar   zhe-ye-10-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事,什么突厥党项西夏文字我们都有最终解释权。

更别提没有文字靠看三国魏志倭人传和史记汉书找自己祖宗的文盲了。

3000年文字信史记录,你那边好容易挖出点带字的都是全汉语的册封诏书,还标明着中国属国。


user avatar   zhu-sheng-song-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毛

还是反对一下关毛先生的观点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当然是有的,史料里“对外战争”(对朝鲜、对越南、对中亚)里“中原王朝”屠城劫掠人口的事情还是不少的

随便找了几个,不算石天王这种全家给羯族当干儿子,然后跳反汉人胡人一起杀(胡人还只杀了一年不到)的家伙,也有不少,还有很多“名将”

对朝鲜:

句骊王宫将步骑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宫连破走。俭遂束马县车,以登丸都,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三国志》

对西域:

超怒诘广曰:“危须王何故不到?腹久等所缘逃亡?”遂叱吏士收广、泛等于陈睦故城斩之,传首京师。因纵兵抄掠,斩首五千余级,获生口万五千人,马畜牛羊三十余万头——《汉书·班超传》

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旧唐书·薛仁贵传》

吐蕃

与大食共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之,

拔汗那

王兵败,奔安西求救。孝嵩谓

都护

吕休曰:“不救则无以号令

西域

。”遂帅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

西域

,大食、康居、

大宛

、宾等八国皆遣使请降——《资治通鉴》

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伪与石国约和,引兵袭之,虏其王及部众以归,悉杀其老弱。仙芝性贪,掠得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

明确一下屠城有什么用

1.震慑敌人

2.爽一爽自己的部队

3.经济支撑

相对于还能补充一下本国底层劳动力人口的劫掠屠城的确是一种非常low比,非常不经济,一般常常出现在连自己人都不怎么养的活的蛮族社会。

相对文明一点的社会,一般都很少采用这种泄愤的方法,采取劫掠人口的方式更多一些

但是......并非不可能出现有组织有预谋非个体性质劫掠和屠杀行为

为了震慑敌人和犒劳部队

所以一度出现了赞颂“京观”的诗词歌赋

玄黄变漳河之水,京观比爵台之峻。百城氛昆,一旦廓清。此又公之功也。


试想一下

你是一个汉朝或者唐朝的普通人,没受过马克思主义教育,没唱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甚至连隔壁县城都去的少,你的愿望,只不过是多弄些家业,娶个漂亮媳妇,生一堆孩子

今天,皇帝下诏书,征募大家走几千公里去朝鲜或者中亚打仗

你兴冲冲地跟着从小长大的一帮兄弟出发了

结果一路艰辛,你从小长大的玩伴们要么病死在路途中,要么战死在沙场上,你也因为出征,耽误了几年的收成,不知道回家之后,还还不还得起买私配刀剑花的钱

长时间的血战后,你们终于攻克了敌人的城池,满城的金银财宝都等着你拿,满城的老弱妇孺都等着你取,你一下子可以变成富翁,可以多几房漂亮的胡姬和高丽姬的小妾,而这些东西都是属于

那些杀了你从小长大的玩伴的敌人的


害的你倾家荡产走几千里路来远征的敌人的


你会怎么做?


人终究是动物,不能光合作用

但这个时候,皇帝/军官告诉你

我们是人民子弟兵


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大家睡到大街上去

对于你这个连子弟兵是什么意思都不懂的人来说

只剩下一条路

哗变


要么屠城,满足士兵的需求


要么你皇帝或者主将自己掏腰包,把士兵的荷包填满

上之克辽东也,白岩城请降,既而中悔。上怒其反覆,令军中曰:“得城当悉以人物赏战士。”李世见上将受其降,帅甲士数十人请曰:“士卒所以争冒矢石,不顾其死者,贪虏获耳;今城垂拔,柰何更受其降,孤战士之心!”上下马谢曰:“将军言是也。然纵兵杀人而虏其妻孥,朕所不忍。将军麾下有功者,朕以库物赏之,庶因将军赎此一城。”世乃退。

士卒所以争冒矢石,不顾其死者,贪虏获耳


诚如斯言


user avatar   you-shan-yong-hu-chuan-dan-d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军尽屠云南蒙古色目人?不存在的......

坐不住了,起来实名反对一下巨V圣范锦意,他这篇百字回答几乎没有几个字节的内容是真的。考虑到这位答主似乎并不经常关注历史板块,姑且原谅他一次。

没有任何史料证据表明,进入云南的明朝军队进行了“车轮标准”的大屠杀。

这个,我也举个实例吧,郑和儿子哪里来的?按此说法,在郑和惨遭阉割的同时,其兄弟姐妹应该不是做太监或沦为玩物就是一命呜呼。然而,郑和的父亲死于明军征服云南之际,而其他家人直到永乐朝,其实活的都还不错。所以,你们猜郑和的儿子哪里来的?

  • 郑和的全家福,配合阅读。

要说郑和的儿子,首先要提郑和的大哥马文铭,在滇省降服之后还活着挺好,安葬了亡故(死于乱军?)的父亲马哈只于家乡昆阳宝山:

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祖拜颜,妣马氏。父哈只,母温氏。公生而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人有过,辄面斥无隐。性尤好善,遇贫困及鳏寡无依者,恒保护赒给,未尝有倦容。以故,乡党靡不称公为长者。娶温氏,有妇德。子男二人,长文铭,次和;女四人。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公勤明敏,谦恭谨密,不避劳勋,缙绅咸称誉焉。呜呼!观其子而公之积累于平日,与义方之训可见矣。

公生于甲申年十二月初九日,卒于洪武壬戌七月初三日,享年三十九岁。长子文铭,奉柩安厝于宝山乡和代村之原,礼也。铭曰:身处乎边陲而服礼义之习,分安乎民庶而存惠泽之施,宜其余庆深长而有子光显于当时也。

永乐三年端阳日,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昆阳《马哈只墓志铭》)

永乐不知道几年,郑和过继了亲兄之子马义为后。郑(马)义的后人居住于于南京的马府街,世袭南京锦衣卫千户直至明末。

三宝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永乐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密知建文踪迹,回朝皆奏不闻,史称其有隐忠云。宣德初,复命入西洋,卒于古里国,此则赐葬衣冠处也。阴兄之子义,世袭锦衣千户,后遂袝焉。(康熙《江宁县志·墓园》)

马府街在栏杆桥,《澹墨小纪》(云):“郑和本姓马,家于此”(《金陵待征录》)

马义还有个兄弟(郑和的侄子)名珩(或珩德),二人都是郑和遗嘱的见证人。

至宣德改元,师主牛头,时灵监公深契往谒,览兜率崖,辟支佛洞,愕然有感。乃伐石鸠村,复崇栋宇,像设起人之瞻敬,尝谓师云: “吾(因)经西洋番邦诸国,其往 返叨安,感戴皇上(佛)天之诃护,出已缗,命工 铸金铜像一十二躯,雕桩罗汉大十八(位),并古铜(炉)瓶及钟(磬)乐师,灯供具等,今安于宅,尚虑后之乏(人)崇诗。逮吾西(洋)回还, 俱送小碧峰退居供奉,以为永远香火,旦夕梦 修,(必)有暖床,送尔安寝,不至纤毫有失,及 擅移他处。”(所)以言者,有深旨哉。盖其遗嘱,有本族户侯郑均曰义,有(姪)曰(珩),皆目击耳闻乎。不期宣德庚戌、钦承上命,前往西洋,至癸丑岁卒于古里国。

有师宗谦,感慕曩日惠,用以追悼,节次率领孙徒若干众,数诣宅建 斋荐度。宣德乙(卯),公户侯曰义,姪曰珩德与同先太监公共下西洋杨公惠泉、袁公普性、黄公宗深、杜公普明、高公定住,众同计议,不违先太监公日前遗嘱之言,及将前项圣像,若炉瓶钟磬灯床,尽皆送付碧峰之退居供奉,以满太监公生前之愿。(《非幻庵香火圣像记》)

根据郑和父亲马哈只的《墓志铭》,除兄长外,郑和还有四个姐妹。马氏四姐妹入明后的生活、婚配一直无据可查。直到2011年福建师范大学徐恭生教授获得了《台湾嘉义泉郡安平徐状元巷族谱》的复印本并对其进行解读,发现一位徐氏先人的妻子就是郑和的一个妹妹。查明代进士辑录,郑和的这位妹夫徐升堂,为永乐十九年殿试第三甲第五名,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内阁中书舍人。

升堂,字肃穆,号状榜,回逊长子,明永乐十九年辛丑科状元曾鹤龄榜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明太祖洪武戊申年十月初十日寅时生,明英宗正统庚申年二月初一日卯时卒。配昆阳州马和侍卫之妹。葬石城官山鲤鱼穴。子二:荟清、荟源。俱居徐状元巷,分衍南京徐厝巷。(《台湾嘉义泉郡安平徐状元巷族谱》)

考虑到郑和的地位与名望,我感觉这位妹妹嫁的还算中规中矩。

结语

为什么很多人相信,或者说更愿意相信我大明军队是禽兽呢?

没这样乳明的吧。

所以说,不要信三无网文,有些东西连辩驳的价值都没有。古代军队虽然残暴,喜欢干烧杀奸淫、掳掠财物人口的勾当,但酷爱的种族灭绝的变态还是极其少见的,更何况蒙古色目人是明朝重要的军事人口,怎么舍得杀呢?就酱。




  

相关话题

  介之推不言禄而被烧死的典故 历史真相是怎样的? 
  宰予昼寝,孔子为什么对昼寝持这种态度?从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句话的思想根据? 
  为什么抗战前国民党政权把共产党几乎剿灭干净,抗战八年后却只有三年就失去了大陆领土,退守台湾了? 
  明朝朱家是不是有遗传病?为什么好多皇帝不到40就死了? 
  电视剧《清平乐》里为什么禾儿不当皇后? 
  近代以来,中国有没有名震世界的名将? 
  冷兵器战争就是近身肉搏吗?三国时期有哪些出乎意料的战争武器? 
  「明粉」主要「粉」的是什么? 
  历史上发生过哪些伤敌0.1,自损一个亿的事件? 
  为什么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在重要决策时昏招迭出? 

前一个讨论
无论在小说还是现实上侠文化的巅峰是唐朝吗?
下一个讨论
耶稣如何用五张饼和两条鱼喂饱 5000 个人?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