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陆逊为何会卷入东吴太子之争以致身死?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wei-44-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吴阁老从士族角度讲述的很好,但我仍觉不吐不快,因此不请自来。

《三国志》记载,陆逊早年曾对诸葛恪说: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持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

若干年后,诸葛恪死于朝堂之上。

他还曾预料到了杨竺的失败,劝他的哥哥尽早离开他。

后来,杨竺果然因站错了队,被孙权所杀。

陈寿评价说,其先睹如此。

那么,如此有先见之明的陆逊,又怎么会意识不到,掺和到太子党争之中的后果?他又为什么会参与这场残酷的政治斗争?

我觉得,陆逊并非主动参与其中,他是被卷进去的。我想先谈谈陆逊这个人。

伯言其人

当陆逊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祖父陆康在孙策的兵锋压力下病死。

若干年后,孙氏掌控江东。等到二十一岁那年,作为家族中的顶梁柱,陆逊出仕江东,以保护家族利益。

于是,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既然陆逊的祖父被孙氏所杀,那么,孙权会信任他么?

这个重要的问题,几千年后的我们能够想到,当时的陆逊,也必然能想象得到。

因此,为了家族,陆逊必须竭尽全力取得孙权的信任。

@沃金

说,陆逊是一个纯粹的人,这点我深以为然。要么为孙吴做官,要么眼看家道中落,对他来说,几乎没有第三条路可选。小说家惯用的报仇雪恨,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所以,陆逊的一生,谨小慎微,战战兢兢,极尽谦恭之能事。他所做的所有事情,几乎都在表达一种态度:我已经恭顺,请相信我。

孙权也确实给了他应有的信任。直到时光流转,岁月匆匆,二宫之争爆发。

在二宫之争尚未浮出水面之前,各路大臣便纷纷派遣子弟去二位公子殿中服侍。全琮曾就此事写信给陆逊,陆逊说:如果子弟有才华,不忧不用;如其不才,终为取祸。而且,二宫势均力敌,这个时候选边站,可是相当犯忌讳的事情。

可见,这个时候的陆逊,还不想掺和东吴子嗣党争。

但不久之后,全琮便安排其子全寄依附鲁王,这表明,江东全家全力支持鲁王。

而顾谭、顾承亲附太子,又代表了江东顾家全力支持太子。

伴随着嫡嗣之争的江东士族之争,就此开始。

陆逊贵为丞相,又得孙权信任,完全可以充耳不闻,高高挂起。但他的家人,或者说,他背后的陆家,可未必如此。

顾谭、顾承,既为顾家大族之后,又与陆逊有亲,自不必说;因支持太子而被孙权流放的姚信,也是他的外甥。

陆逊身为丞相,而自己的家人却明里暗里参与党争。这个时候,即使陆逊想要明哲保身,也已是不可能。他已被莫名拖进了这场导致他郁郁而终的争斗。

更要命的是,陆逊又是个拧巴的人,既要保护家族,又对孙氏忠心耿耿。眼见党争愈演愈烈,江东各个大小士族皆被卷入其中,陆逊万般焦急。于是,他做出了那个毫无政治眼光却不得不做的无奈决定:上书孙权。

在陆逊的信里,他阐明了太子应有的地位,并要求回到建业,当面陈述自己无法写进信里的意见:因嫡嗣而起的党争,将是朝政紊乱,国本动摇的灾祸。

但他的忠心,却得来了孙权的大怒。

孙权的远虑

后世有人认为,二宫之争,是孙权主动发起的,是为了屠戮江东大族,削弱朝臣势力,保护孙氏政权的阴谋。这个观点我们暂且不论,其中提到的孙权对江东大族的态度,却是事实。

早在诸葛瑾还活着的时候,孙权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在信中,孙权对陆逊要求放宽法度的建议表示不屑,并引用了曹魏的例子。

“丕之於操,万不及也。今叡之不如丕,犹丕不如操也”、“今叡幼弱,随人东西,此曹等辈,必当因此弄巧行态,阿党比周,各助所附”。

旁敲侧击,引经据典,孙权都在表明一个观点:要是我不管的严苛一点,肯定会像曹魏一样,皇帝幼弱,权臣弄权。

可以说,这是孙权的恐惧,也是孙权晚年狂暴乖戾的心理来源。虽然占据江东,但他却并不相信手下这群江东士族。这群赤壁之战时曾想要放弃孙氏政权的人,一直是孙权心理的痛,他不得不利用他们,却也时时刻刻防备着他们。

但,毋庸置疑,他信任过陆逊。

他把孙策的女儿嫁给他,又允许他招纳部曲,还让他领兵谋取荆州,抵抗刘备。

所以,当看到陆逊的表章时,孙权勃然大怒。

连你都反对我?!

江东士族果然不可信!都不可信!

在当时的孙权眼中,陆逊,俨然变成了太子党一方的领袖人物。而后者,也确实有着这样的形象:谁让他是丞相?谁让他是东吴四大姓之一的陆家?!

忧愤而终

陆逊想没想到他的结局,我们不会知道。在上书孙权的时候,他是否考虑过自己的身份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我们也无法了解。

我们能知道的是,陆逊,的确是有过筹划的,不然,吾粲不会与陆逊多次通信。后者当时准备劝谏孙权,把鲁王弄出建业,屯驻夏口。

但是,陆逊的谋划,劝谏,全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对孙权,他保持了绝对的忠心耿耿。

前有袁绍,后有刘表,其子引起的争斗,导致了最终的败亡。前车之鉴,鲜血淋漓,孙吴绝不可以走前人的老路。

这恐怕就是陆逊的初衷,简单,天真,无可奈何。

但孙权不会理解他,因为这已经触及了他的红线。为了将可能的危险掐死在摇篮里,孙权痛下杀手,处死吾粲,流放顾谭、顾承、姚信,并派使者前往武昌,责骂陆逊。

伯言此时的心情,我们难以想象。

不久,陆逊郁愤而终。

也许在死掉之前,他会朦朦胧胧的明白,自己的忠诚找错了对象。

最后的结局

若干年后,渣权对陆逊之子陆抗说,唉,当年我听信谗言,辜负了你爹。你把我给你爹写过的信烧掉吧,不要让人看到,好不好?

陆抗此时的心情,究竟是终得昭雪的喜悦,还是“你特么在逗我”的无奈呢?


user avatar   li-zheng-st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兮嘉 邀。


陆逊为什么会卷入东吴的太子之争。

这里,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陆逊的身份立场。

陆家,江东大族。“吴四姓”之一,另外三家是顾家、朱家、张家。

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三国志·陆逊传》

由此看出,陆逊在极为年轻时,就扮演了陆家家主的角色,成为江东世族的重要代表之一。


2.陆逊谦和谨慎的原因。

这要追溯到陆家上一代家主陆康。

术大怒,遣其将孙策政康,围城数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受敌二年,城陷。月余,发病卒,年七十。——《后汉书·陆康传》

陆家,包括江东大多数家族,都是以儒学为本,忠于汉室的。

而袁术自嗨僭越,双方起了冲突后。孙策受袁术派遣,围杀了陆康。

这是孙家同陆家之间结的第一个梁子。

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三国志·陆逊传》

与此同时,在孙家对陆家的第一次打击中,不满二十岁的陆逊是亲眼目睹这一切的。

所以,陆逊对孙氏的谨慎,应该是有少年阴影在里面的。


3.陆逊中期对孙氏态度的转变。

这里的一个转折点,是孙策的暴毙。

孙权当政后,孙家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对江东世族的策略是存在转变的。

孙策的策略是,谁不服就打谁。

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傅子》

孙权当政后,策略又打击转为合作。

“吴四姓”里顾雍、陆逊、朱桓、张温,各家掌门人相继被启用,进孙吴中为官。

其中陆逊起点最低,不过,通过孙权将自己侄女许配给陆逊,这么赤裸的拉拢方式,我怀疑这个低起点是陆逊自己主动选择。

而陆逊这样选择的目的,在之后也有所显现。

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三国志·陆逊传》

江东世族里,只有陆逊早早就在孙权的政权中,拿到了数万人的兵权。

我想,这大概就是少年阴影下,陆逊即便为了家族的振兴不得不和孙家合作,也要带出一支军队给自己加上一层保险。

权乃召逊,拜偏将车右部督代蒙。——《三国志·陆逊传》

这算是陆逊真正的崛起,也算是江东世族在孙家真正的实权派人物。

到这一期间,陆逊对孙家的警惕开始下降,态度策略开始转向为家族发展铺路。


4.江东世族同孙家的矛盾

首先是孙家的出身。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孙家,也是吴郡出身。

换言之,在孙坚发迹之前,整个孙家在“吴四姓”面前都是“孙子辈儿”的。

“吴四姓”既瞧不起孙家,孙家对“吴四姓”也是自卑和提防并存。

其次江东世族,都是书香门第,历代为官,忠于汉室,有着深厚的儒学思想。

而与之对应的,乱世兴起的势力更追求刑法,曹总、葛公包括孙家都是如此。

这种执政思想上的区别以及“吴四姓”和“孙家”一贯的高低之别,是之后一切矛盾的根源。


5.陆逊先后扶植两任太子及原因。

首先,是陆逊扶植第一任太子孙登。

其次,是导致陆逊身死的第二任太子孙和。

一个是陆逊亲手教的,一个是陆逊拼命保的。

这俩太子,其实是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的,分别看,如下: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三国志·孙登传》

常言当世士人宜讲修术学,校习射御,以周世务,而但交游博弈以妨事业,非进取之谓。——《三国志·孙和传》

可以,看出这俩太子,都是一身的儒学范儿,这和孙权的思路满拧,倒是和江东世族穿了一条裤子。这当然也是陆逊一干江东世族的功劳,这是和他们的家族利益相符的。

不然孙权在位一天,和他们的思路就满拧一天,为了给家族铺路,选一个符合家族利益的太子是重中之重。而陆逊此刻作为江东世族朝中最大实权派,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在背着“吴四姓”在走,也或者说他是被“吴四姓”推着去做的。

换言之,不是陆逊想不想卷入的问题,这是陆逊必须要卷入的一个问题。


6.孙权在这里所扮演的角色

到了这一步,一切都比较清晰了。

孙权自己原本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才选择和江东大族合作的。

结果合作来,合作去,把儿子都合作进去了。

还是一个年龄问题。

渣权弄死陆逊那年,自己已经63岁了,虽然陆逊也62岁了。

但我们孙家多少人,才来多少年,你们这些江东大族多少人,在这儿呆了多少年。

我这行将就木的要是死了,让这么个被洗脑了的儿子即位,孙家三代人的基业,不早晚被你们这一群人给架空掉?

可以说,二宫之变,在最后一定程度上,就是渣权为了保孙家,而竭尽全力在推着走的。

一方面把被洗脑了的儿子给换掉,一方面狠狠地敲了江东大族们一下。

所以,这不是阴谋,这是一场肉眼可见的阳谋。结局在孙权动了心思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只不过,因为自己诸位儿子之间的智商的问题,导致这其中的过程可能复杂了一点点。但大体上,都在可理解的范围内。


综上,陆逊被卷入太子之争以至于导致自己的惨死,并不是他人的问题,而是其身份、立场、地位的问题。


个人公众号:正直讲史

每天19:21分,都会更新一篇可靠、可信的历史故事,期待您的关注。




  

相关话题

  光荣公司的三国志系列里面 刘备的能力值和技能是不是太差太弱 如果让你设计 你会给他多少五位维和特性? 
  司马氏为什么要篡魏? 
  罗贯中为什么要编造曹操刺杀董卓这件事? 
  如何看待现在三国圈的辱权(侮辱孙权)潮流风气? 
  如何看待2017新版历史教科书删除蒋介石九一八不抵抗的内容? 
  如果钟会不选择谋反的话,他的后半生将会是什么样子的? 
  如何评价明末辽东经略熊廷弼? 
  《三国演义》中巅峰时期的关羽,在明朝朱元璋在位时候的武将里面,是个什么水平? 
  中国历史的分裂战乱很多,为何只有三国会涌现海量人才? 
  如何评价军阀吴佩孚? 

前一个讨论
一个即将步入大学对编程感兴趣的学生,3 年能将 Java 学到什么程度,应怎样合理分配这 3 年?
下一个讨论
最近看了太多为了梦想而在北上广奋斗的话,你的梦想是什么?为何只有在北上广才能实现?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