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烈的战争,是一场自武丁征服,并给予周国号开始,周人的反攻倒算
运用兵车三百五十乘,甲士三千,徒卒六千,突破商军薄弱点进而取得全局性优势
姬发又让吕望乘胜进击殷将方来(恶来),并分兵四路南下,吕他、侯来、百弇、陈本、百韦、新荒这六人统率军队,命他们平定臣服殷商的南国诸侯
三天后吕望献俘报捷(一个七老八十的老武士能稳稳驾驭战车,还能坚定的打击敌人)
飞廉向东逃到东夷故地,周人追到海边才杀死飞廉,不难预料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追逐战
据《世俘解》,在牧野得胜后,不仅在当地举行杀人献祭的告捷礼,还在殷郊举行大规模狩猎,又在宗庙里举行隆重的杀人献俘式凯旋典礼,就地丢进排葬坑
我更感兴趣的是儒家大佬们对这一段史实的扭曲建构,温情脉脉取代暴力征服
孟子认定武王克商,是“以至仁伐至不仁”,可以“无敌于天下”
大肆批判《武成》中记载的大量杀伤,血流漂杵
因为这不符合“仁”的道德标准。
孟子版本是周武王在牧野前线发表告慰百姓的讲话,声明自己是为了安定百姓而来,不会与百姓为敌。并说百姓听到之后,都跪下来叩响头,响声像山崩一样
这只是他凭幻想虚构的,不见得有什么实际根据()
荀子更牛了,说牧野之战是因为殷人倒戈才使武王得胜的,鼓声一响,商人就掉头转向杀了纣,不劳周人动手,周师没有砍下一个头、捉住一个俘虏,也没有因战功而受赏
一场有关国家兴亡的决战变成了普大喜奔的庆祝场面,除了商纣,所有人都其乐融融,亲如一家
真是让人后背发凉
经过46天的连续战斗,一共征伐九十九个部族,斩首十七万多颗,俘虏三十一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