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既然三国时期玉玺这么重要,为何孙权或者刘备不伪造一个呢? 第1页

  

user avatar   liqius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给 @泪痕春雨 以及他的粉丝们科普一下玉玺和传国玺之间的区别吧。

在汉代,传国玺是镇国神宝,从不使用。皇帝另有六方常用的印章,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俗称六玉玺。每玺钤用的范围均有规定,譬如赏赐诸侯王时用“皇帝行玺”;发兵、召大臣时用“皇帝信玺”;向外国发送文书时用“天子行玺”。这些印章都是白玉质地,螭虎钮,形制与传国玺基本相同。

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在汉代,传国玉玺是个吉祥物,基本上不使用的,而真正用于盖章的玉玺一共有六枚,称“天子六玺”。

到了隋朝,又增加了两枚玉玺,其中一枚定名为“神玺”,另一枚称“受命玺”。其实南北朝的时候还增加了一玺,只不过是木玺,这里就不讨论了。

唐朝武则天称帝时,独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枚“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玺,也就是说,八玺变九玺。而武曌这个人呢,可能是处女座,觉得“玺”和“死”谐音,就改玺为宝。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继位,又将“宝”改为“玺”。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再次改“玺”为“宝”。从此以后,“玺”称“宝”成为定制,历朝历代相沿不改。因此,玉玺这个官方名词算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不过约定俗成,还是称玉玺。

宋朝以后,由于制度的发展,朝廷需要处理的文件越来越多,那么公章自然也越来越多,于是宋朝一共刻了十四宝。元代恢复了八宝,但是到明初,又增加到十七宝,明朝中期,更是增加到二十四宝,到了清朝,变化不大,二十五宝。

总而言之,从古至今,传国玺唯有一枚,但是皇帝和朝廷日常使用的玉玺,少则六枚,多则二十五枚。我觉得吧,传国玺很早就失落了,这是常识,而只要看过一点宫廷剧的人,都知道皇帝和朝廷办公是需要使用玉玺的,而这些玉玺显然不可能是传国玺。而泪痕春雨以及他这么多粉丝,都把传国玺和玉玺混淆,看到有玉玺的记载就认定为“赝品”。你是在搞笑吗?

且不说这些玉玺是否伪造变造自传国玺,在中央朝廷还有权威的时候,在地方都认可朝廷的统治地位的时候;或者在刘备割据西南,孙权割据东南,下辖州郡都认可孙权和刘备的统治地位的时候,哪怕用萝卜刻玺,这也不叫伪造。

@泪痕春雨 引用的那些所谓的证明刘备伪造传国玺的资料,只能说明一件事:有人把汉帝和汉廷使用的天子六玺之一献给刘备了。刘备既没有拿到过传国玺,更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伪造传国玺。当然在这里我也可以附和 @泪痕春雨 ,刘备有没有可能自己刻过玉玺?这不废话吗。不然刘备怎么办公?但是就如我前文所述,既然刘备辖下州郡认可刘备的统治地位,那么他刻的玉玺,以及他得到的天子六玺,都具备相应的效力,这算是伪造吗?

什么叫伪造?拿块玉,仿制传国玺,然后声称自己拿到的是传国玺,这才是伪造,懂?

泪痕春雨还将锅甩给史料,认为是史料记载没有区分清楚玉玺和传国玺,然而事实上我所见的史料,传国玺就是传国玺,绝对不会含糊其辞地泛称玉玺。

此外,泪痕还煞有介事地引用史料证明孙吴胡说八道伪造传国玺,证明传国玺一直在汉献帝身边:

泪痕自己看明白了吗?汉献帝手中的,是“六玺”不是“传国玺”,而孙吴自己私刻的,也是“金玺六枚”,而不是伪造“传国玺”。玉玺是一直在汉献帝身边没毛病,可传国玺丢了啊!直到此刻,泪痕都还没弄明白“天子六玺”和“传国玺”的区别,这可是“六玺”啊!莫非泪痕要考证一番,六玺不是六个玉玺,而是传国玺的别称?或者干脆考证,传国玺有六枚?那我真的要忍不住喊六六六了。

自己引用史料抽自己脸而不自知,反而声称孙吴胡说八道伪造传国玺和史料,你是在搞笑吗?

泪仙和他粉丝们,区分不出传国玺和玉玺也就算了,不知道玉玺有很多枚就算了,跑来知乎答题,你们是在暴露自己只看过宫廷剧,对于玉玺和传国玺的使用还停留在“皇帝亲笔写诏书然后盖玉玺并颁行天下”的幼稚印象?如果 @泪痕春雨 但凡对于古代图章和制度有一点点了解就绝对不会犯今天这样的极端低级的错误。

这就是历史民科的缺陷性了。

敲黑板——

来, @泪痕春雨 以及他的粉丝们,跟我一起念:

传国玺是玉玺,但玉玺不是传国玺;传国玺唯有一枚,玉玺少则七枚,多则二十五枚!

最后,题主的问题,已经在文中得到解释,不多说。


user avatar   chang-si-y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很多人答题都要怼人 我就不怼了

题主问的应该是传国玺

要清楚传国玺不等于玉玺!!!

玉玺:指皇帝用的信物 你可以理解成皇帝的橡皮图章(只是这个不是橡皮做的)

传国玺:专指秦始皇用过的一枚玉玺

为什么传国玺重要?因为它有特殊的ZZ含义

引一段《汉书》的记载

【初,汉高祖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奉上始皇玺。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以孺子未立,玺臧长乐宫。及莽即位,请玺,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阳侯舜谕指。舜素谨敕,太后雅爱信之。舜既见,太后知其为莽求玺,怒骂之曰:“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匮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侧长御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谓太后:“臣等已无可言者。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邪!”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舜既得传国玺,奏之,莽大说,乃为太后置酒未央宫渐台,大纵众乐。】

传国玺是刘邦破咸阳时得的,后来成了汉朝的传家宝,可以理解为汉朝灭亡秦朝的战利品,具有象征意义。后来王莽篡汉,这个人特别迷信,专门从元后那里把传国玺拿来,以此表明自己的新朝代汉是合理合法的。

刘秀建立东汉,传国玺到了他手里,就一直在宫里了。那么到三国时期传国玺的下落有一个波折。

综合各种史料 我认为事情是这样的:

传国玺在十常侍之乱时丢了——孙坚入洛阳,捡到传国玺——袁术胁迫孙坚获得传国玺——

——袁术失败后徐璆得了传国玺献给朝廷——传国玺回归——

也就是说孙家确实短暂的获得过传国玺,不过意义不大,还有人长篇大论去论证孙坚捡到传国玺的事是假的,没必要。

最后再考证下传国玺上面的文字问题:

吴书说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应氏汉官、皇甫世纪说是【受命于天,既寿且昌】

我认为都不对 吴书作者韦曜生于204年,他生的那一年传国玺早就不在吴国了

他应该是听说了孙坚曾经获得传国玺的事就写了下来

但是上面的文字应该是道听途说的或者是自己瞎编的

而应氏汉官、皇甫世纪更不用说了 地摊文学

正确的可能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出于徐广 徐广做过东晋秘书监可能有看过关于传国玺文字的资料

《晋书》也载:【冉闵子智以邺降,督护戴施获其传国玺,送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百僚毕贺。】

另外孙盛《晋阳秋》说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 一字之差

张守节《史记正义》,张守节说《汉书》载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

但现存《汉书》无记载,推测是已失传的某种《汉书》


user avatar   yu-huan-80-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简单看了一下 @泪痕春雨 大师最新力作,写的玉玺事,感觉:大师自己根本分不清刘备的玉玺和传国玺的区别!还居然教育题主的问题提得有毛病。。。

所以他才会写出什么孙权冷笑的梗。

玉玺≠传国玺,这是常识吧?

外行人把玉玺=传国玺,可以的,毕竟很少有电视剧,文学作品会刻意区分这两个名词。

按照题意,我觉得题主是个明白人,他知道玉玺(传国玺)在曹魏,所以问出为何刘备、孙权不造一个玉玺(传国玺)呢?

泪痕作为一个通读二十四史,通达上下五千年,拥有粉丝无数的史学大师,怎么会把玉玺当成传国玺来说?

刘备造的那玉玺,怎么可能是传国玺?或者哪本书上说刘备的玉玺是仿传国玺做的?大师肯定说不出来,所以,真相就是大师自己发明。


泪痕在后面又说“有人一直表示强烈怀疑”,这。。。“玉玺(传国玺)在东吴”根本就是扯淡好吗!还需要你说“强烈怀疑”?你自己都在后面说了徐璆的事,明明知道传国玺的传承路线,还需要在这里故弄玄虚说有几种可能?

大师接着污蔑孙权,也是够了。

我是觉得大师的阅读理解很成问题。

这第二段引文明明说《吴书》的传国玺文字和应劭、皇甫谧的记载不同,不知道“且康”(应、皇甫)和“永昌”(吴书)谁是正确的。

虞喜、裴松之都不知道哪个字是对的,都没有提出准确意见。

按照《山阳公载记》的记载,孙坚得到传国玺后,就让袁术夺了去,到孙权称帝(229-192=37年),30多年过去,大师怎么赖上孙权造假?

难道《吴书》是孙权写的吗?

退一步,大师硬咬《吴书》是吴臣韦昭按孙权的意思伪造史实,行!

既然孙坚得传国玺事是假的,请问《山阳公载记》的乐资说传国玺被袁术夺,这又是什么情况?孙坚没拿到传国玺,袁术夺的是什么?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乐资是吴人?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乐资写《山阳公载记》是接受了孙权的领导指示?乐资凭什么帮吴人继续说谎?范晔怎么也就照抄了?

总而言之,大师怎么就赖上孙权造假玉玺(传国玺)了呢?

我就奇了怪,给历史人物抹黑,栽赃是一种乐趣?


我在这里强调一下,传国玺在汉末流传的路线是:孙坚→袁术→徐璆→刘协→曹丕。

赵一清曰:孙坚于井中得传国玺。坚死,袁术逼其夫人而夺之。术死,军破,徐璆得而献之。《后汉书·徐璆传》云“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是也。章怀注引坚事以证之,而裴世期犹以吴亡不见此玺相诘难,可谓得其一而忘其二也。

大师发明历史,抹黑古人,糊弄外行。

是这样吧?


最后留给泪粉思考题。

没有看我答文之前。

1你们是不是认为玉玺=传国玺?

2.你们是不是认为刘备和孙权都造了传国玺的赝品?

3.你们是不是认为传国玺的流传途经一直有争议?

4.我来罗列一下所有关于传国玺上的文字记载:

《吴书》、《玉玺谱》、卫宏: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应劭,皇甫谧:受命于天,既寿且康。(大师认为这是正版)

《晋阳秋》载冉魏大将军蒋幹送给东晋的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

徐广:传国玺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因为各种书上对传国玺上的文字记载有差异,所以泪痕咒骂当事人孙权就是“土鳖编故事”,你们说,这叫客观公正吗?


——补更——

大师除了教会粉丝们熟练使用“回字四写法”这种诡辩术,时至今日,死不认错,唯我独尊的能耐见长。诺~以下:


传国玺的记载独立

来,大家一起来读个书:

袁宏《后汉纪·卷25》:是日,(刘辨)幸崇德殿,大赦天下。得六玺,失传国玺。

传国玺如果是玉玺,怎么不算进六玺里成七玺?

袁宏的脑子哪里出了毛病,非要在这里单独写传国玺与六玺区分?

后世史家是不是集体石乐志,非要把传国玺单独写?

后世皇帝是不是集体石乐志,非要寻找传国玺的下落?


从众原则的运用

我在前文列出了传国玺铭文的四种样本,按照史料从众的处理原则,

3:2:1:1,分得清数字大小吗?

不要说大师不知道10以内的数字比大小?!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吧?


两个一辈子没见过传国玺的人比孙权这个土鳖可信?

应劭和皇甫谧的记载怎么就比《吴书》可信了?以他们的生平履历有接触到传国玺的机会么?

应劭这个泰山太守,怕曹操报复投奔袁绍后,就开始写书打发时间,一直到献帝都许,到死都是在袁绍处。写书这段时间,他连献帝的面都没见过,他哪只眼睛有机会见到传国玺?

皇甫谧就更别说了,他一辈子都没当过官,就是坐家里写书玩,他记载的传国玺铭文还会比孙权这个有机会接触到传国玺的“土鳖”更可信?

大师这是在讲童话故事吗?


泪痕粉快告诉我,大师的“有知”体现在哪里?


——三更 切题——

本题的正解是:

玉玺(题主本意是传国玺)是皇权象征,但是后世帝王建国并不依赖于此,自唐以后,没有传国玺的消息,宋元明清还不是一样建立起来,统治中国几百年。

同样的,按照史书记载,三国时期,传国玺在曹魏,刘备和孙权没有传国玺照样称帝。都是证明。

——就这么简单。


user avatar   san-chong-bu-tong-de-hong-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xing-hua-chun-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郭淮认为诸葛亮占领北原,就能断陇的结论,纯属YY。假定诸葛亮占领北原,就是下面这个局面

  • 诸葛亮一字排开,不但要横截南北30-40公里,还有保护从褒斜道而出的粮道
  • 诸葛亮的东西面,都是魏军,陷入包夹之中

所以,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断陇去哪里断?

去陇右。

断陇的意义何在?

断陇,就是断绝陇道,切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以达到蚕食陇右的目标。

断陇的背景

源于陇右和关中平原,都在黄土高原上,而陇右地势高于关中平原,两地之间主要靠谷道联系,所以连接陇右和关中,主要就是依靠2条谷道,一是陇山道,二是陈仓渭水道。

诸葛亮曾经采取的断陇

诸葛亮在一伐时,从祁山道出兵陇右,三郡投降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守住陇山道的西口-街亭,诸葛亮本人“称兵上邽”(《曹真碑》),亲自围住陈仓渭水道的西口-上邽(郭淮驻守)。

诸葛亮五伐,在关中断陇,即使断成功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有派兵去陇右。

在关中断陇,周边都是敌人,要守住开阔地几十公里,才实现断陇,完全是搞笑。

所以估计郭淮这种说辞,也许是为司马懿守不住渭南,而在后世补写的开脱之词。

  • 当初马谡驻守街亭,违背诸葛亮命令,而张郃20多天强行军700公里,击败马谡,蜀军失去陇山道西口街亭,从而导致诸葛亮一伐全局的失败


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




  

相关话题

  如何全面评价明朝大将威宁伯王越,有人说他是明朝的霍去病,大家如何看?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用什么语言与各个国家的人们交流? 
  如何反驳永安托孤是刘备的阴谋? 
  如何评价斯大林的政治才能? 
  中国古代,本该严肃正经的朝会上,发生过哪些荒诞不经的有趣故事呢? 
  如何评价唐玄宗? 
  历史上有哪些红极一时却最终消失了的产品和品牌? 
  历史上为什么只有秦朝、汉朝和明朝修长城?其他王朝为什么不修? 
  诸葛亮为什么不兵出子午谷,袭取长安或潼关呢?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否优于诸葛亮的先攻占陇右? 
  如何看待谭其骧生前建议中国重新划分省区,改为五十道? 

前一个讨论
以前的“大日本帝国”的“内地”和“外地”有什么区别?
下一个讨论
p社若在续出一个讲述冷战后到我们当今生活年代的策略游戏,会叫什么名字呢?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