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威灵顿公爵的军事能力是否比拿破仑高? 第1页

  

user avatar   gu-si-ta-fu-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威灵顿公爵自己在1831年是这么讲的:

索尔兹伯里勋爵夫人提出疑问,谁是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马尔伯勒还是拿破仑?“何必呢,我不知道——这非常难讲。我很难设想有谁在作为军队——尤其是法国军队——首领时比拿破仑更伟大。而且,他拥有巨大的优势——他无需负责——他可以任意支配,没有人比他损失过更多的军队。至于我,每一个人的损失都是有影响的。我不可能那么冒险,我知道要是我理由不明地损失了五百人,我就该被带到下院围栏前跪下了。” “马尔伯勒,“他后来说道,“是以其明晰、冷静、稳健的智慧闻名的。”

Stanhope, Notes of Conversations With the Duke of Wellington, 1831-1851, 1888, p. 30-31

显然,威灵顿的潜台词是拿破仑很可能是最伟大的统帅,但自己受到了制度的束缚,不然还是可以一较高下的。当然了,公爵晚年时常过度夸张,当不当真就是另一回事了——贝雷斯福德1811年在阿尔武埃拉“理由不明”地折损了四千多英军,威灵顿也不过把战报打回去重写了事。


user avatar   cimao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来吐槽这里的各种答案的,不好意思,不管你是引用看起来是那么一回事的书籍,还是根据笔记、回忆整理出来的答案,误人子弟的成分太多,主观臆断的成分也太多。也不是说别人都是放屁,就我是对的——只是相对程度上来说,我比在座的各位靠谱,仅此而已。

拿破仑吧吧主捂奶虽然人是混蛋了一点,不过他在比较拿破仑与威灵顿的时候,确实相当中肯,在此先作为引子导入一下:

承认威灵顿的军事才能的同时,不应当贬低拿破仑。军事技巧这个词过于宽泛,从战略上来说,拿破仑当之无愧是当时欧洲唯一一个能够指挥数十万大军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运动,并将敌人分散并予以逐一击破。战略层面上,当时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楼主不能因为说威灵顿或者英国没有“大军团”,而威灵顿在半岛和滑铁卢打得不错,就认为威灵顿如果有这么庞大的部队也能打的比拿破仑好,这种观点无疑是武断的。威灵顿的军事技巧,或者说才能,不一定比拿破仑好,但是光就一场战斗、一次会战而言,威灵顿定然不必拿破仑差劲。

百度贴吧链接:

威灵顿的军事技巧是要超过拿破仑的

吐槽现在正式开始,先从得票数最多的人开始,也就是@宋阳 先生的答案

一、宋阳先生答案篇

1、拿破仑的战争思想

简而言之,我的思想与腓特烈一样,一定要先下手为强。——拿破仑·波拿巴

注:宋阳先生的引用,尽管他的引用很奇妙的没有出处,也就是source or reference

实际上拿破仑相当懂得如何权衡先发还是后发,还精通两者之间的转换。从第一次意大利战役后半程,1805年战役,以及1809年战役,都可以看出这一点。这里文字仅举例意大利部分,当然其余的可以在评论里面讨论。

卡斯蒂廖内会战,拿破仑在奥军攻势之下转守为攻;阿尔科拉会战,也是同样的情况;甚至就到里沃利,也是一样的情况。这三场重要会战都有一个特点:奥军分进合击,先下手为强的反而是他们;法军被打压到一个相对狭小的活动空间;奥军执行合兵动作总是差强人意,拿破仑善于抓住每一次奥军停顿的时机,实施逆转战局的机动、进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后发制人

当然如果你说奥军将领多傻逼,我就不多说什么了,武姆泽老爹在德意志打的法国人满地找牙。

拿破仑不是一个死板的教条主义者,与其说是教条主义,倒不如说经验主义,与其说是经验主义,实际上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但与其说他是一个XX主义者,但他本质上是一个懂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军事家、实干家。因而,我们在讨论拿破仑及其战争艺术的时候,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若米尼、克劳塞维茨、拿破仑本人的论述上,战史研究归根结底还是得回归到事件本体上——战争理论也概莫如是。

这也就引出另外一个问题,滑铁卢战役,拿破仑的战略思想是怎样的?

宋阳先生并没有交代1815年战役的背景,这也就导致了这么一个奇怪的思路——“因为拿破仑惯于先发制人,所以1815年战役/滑铁卢战役他也会先发制人”。

这是想当然,因为1815年战役拿破仑只有采取攻势这条路可以走。拿破仑复辟之后,他本是想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和平,无奈其他几个大国不信,非要用武力手段介入,侵入法国本土,进而逼宫。于是拿破仑不得已,在N国联军合流之前,先行击破较为薄弱的一环——也就是驻扎比利时的英荷德联军以及普鲁士的下莱茵河军团。这个时候必须也只能主动出击,否则坐等别人来拆门板?

还是要多学习一个。

2、背了几百年黑锅的格鲁西。

在这个战略的指导下拿破仑几乎进行了所有的战斗,包括滑铁卢战役。在前一天轻松击败了布吕歇尔的普鲁士军,然后意图派遣格鲁希元帅追击,期望能彻底歼灭对手,虽然我们都知道格鲁希元帅最后跟丢了,没有完成任务。

首先,林尼会战是在6月16日打的,滑铁卢会战是在6月18日打的,把“一”去掉,不要画蛇添足。

其次关于格鲁西,只要看格鲁西,就能明白一个论述滑铁卢的人,是否对于这个战役有粗略、较为准确的了解。很遗憾,宋杨先生并不是的。

还是贴吧链接:

关于滑铁卢,节选几段,真别冤枉人家格鲁希

简单来说,格鲁西并没有跟丢普军,他追踪的方向是正确的。准确一点,格鲁西没有跟丢普军,只是没有逮住普军主力。这里就需要谈及一个时间差的问题,16日林尼会战之后,拿破仑并没有趁热打铁,第一时间分兵追击普军,而是优哉游哉等到第二天靠近中午的时候,才下令追击。然而,这个时候,普军已经成功在瓦弗站住脚跟,并且开始集结。而分给格鲁西的,恰恰又是头两天战斗中,最为疲劳的旺达姆与热拉尔军;加上给格鲁西错误情报(幸亏格鲁西自行修正了追踪路线),这部分队伍的效率,能打一场瓦弗会战已经是给力了。普军是分批次、分路线朝滑铁卢挺进,被逮住的是最后几个批次的梯队,至于为何如此,那就是时间差的问题了。

3、双方总指位置

首先那带小丘叫做圣让山(Mont St.Jean)

宋阳先生对于联军总指的位置含糊其辞,其位置如下,就在拉艾圣(La Haie Saint)的后面:


至于拿破仑的指挥所,各种史料皆称绝大部分时间他在佳姻村,而不是罗桑默。佳姻村在罗桑默北面,居于高地之上,恰好可以将战场(除了圣让山背面)一览无余。

4、威灵顿的战术

如以前数次战役一样他将英军布置在山丘后面,这样能够有效利用地形隐藏自己的兵力不被敌人的火炮伤害。

怎么可能布置在山丘后面?威灵顿的一线部队,要么是布置在圣让山的山顶之上,要么就是布置在接敌坡那侧,尤其是英军的左翼,那点坡度对于火炮来说基本不成问题,荷比部队在开战当初的位置甚至在山坡底部!所以当戴尔隆的第一军进攻左翼时,这部分英军可谓是伤亡最为严重的。

威灵顿的战线必须总体维持在山脊那一线或者向前的位置,布置在山丘后面都是第二线也就是预备队部队。具体可以参见塔拉韦腊和布萨科。

5、以讹传讹的凹路

实际上除了奥安的那个真的可以算是坑,其他的都是有路堤的公路而已……

6、防守方的策略

这样的布阵对防守方相当有利。如果敌人进攻右侧就会遭到乌各孟方面的反击,进攻中央会遇到乌各孟和拉・埃・桑特交叉火力的的阻击。

这肯定是全战玩多了,乌古蒙和拉艾圣相距四公里,况且这两处都没有布置炮兵,何来由这两部构成交叉火力?要构成也是高地上的炮兵,以及进了射程之后的英军第一线部队。

而且英军的阵眼,也就是中央部,恰恰就是拉艾圣一带……事实证明,法军进攻联军左中部的时候,乌古蒙方面根本无力反推,也无法支援。

那么乌古蒙、拉艾圣,以及被宋阳先生用“小村”一言概之的帕佩洛特,对于威灵顿来说意义为何?这三个与其说是可以布阵的地方,倒不如说是英军第一线的前线支点,因为英军在乌拉帕一线,除了散兵,几乎没有布置任何部队,而散兵的作用恰巧就是袭扰敌军阵线,造成伤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拿破仑时代的步兵作战常常都有散兵交战的”前戏“。而这三个据点,又可以起到割裂法军阵线的作用,法军必须花时间花人力去照料他们,而第一线部队只需要在必要时提供支援,或者炮火协助,就能很好的;料理法军。据点不是第一线部队,但是他们起到保护第一线部队,割裂敌军阵线的作用。

7、法军的兵力

戴尔龙将军(D'ERLON) 率领的第1军13,000人和骑兵1,300人以及预备骑兵4,700人。左翼是雷亚将军 (REILLE) 率领的第2军步兵13,000人,骑兵1,300人,预备骑兵4,600人。道路南面的驿站拉・贝尔・阿利安斯(La Belle Alliance)附近有洛鲍将军(LOBAU)的第6军,步兵6,000人,皇帝近卫军步兵13,000人和预备骑兵2,000人。

1)帝国近卫军:20000

2)第一军(戴尔隆):19900

3)第二军(雷耶):20000

4)第六军(洛鲍):10600

5)预备骑兵:约6700

需要指出的是,在法军当中,各个军属骑兵是不存在所谓预备这一说的,军属骑兵都是一线部队,根据所在军部需求做出反应。对于法军来说,真正的预备骑兵,是直属皇帝的。

8、拿破仑的身体情况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时期已经步入老年,无论是精力还是判断力都已经过了巅峰时期。因此在战机的把握上,也不再像以往一样准确。

没听说过四十来岁就是老年的。拿破仑的意志力和身体条件,都是能扛得住战争的奔波。

9、一连串要么是缺乏常识、要么是缺乏逻辑的言论

比如在滑铁卢战役之前的里尼之战后没有成功包围布吕歇尔而让后者逃脱,把一场歼灭战打成了击退战,客观上让布吕歇尔有了卷土重来的实力。此外,滑铁卢战役当天早上下雨,法军的骑兵和炮兵因为地面潮湿行动上存在一定困难。而拿破仑就直接推迟了开战时间。整场战役的开始时间偏晚,有两种说法,分别是早上10:00 和11:30。

1)关于林尼会战,林尼会战最大可惜之处就是跑来跑去的第一军。第一军当时的位置居于四臂村和林尼中间。拿破仑要求第一军朝林尼靠拢,奈伊却硬叫第一军朝四臂村来,跑来跑去的第一军最终错失任何一场战斗。如果有第一军,林尼就会是歼灭战,拿破仑也指示第一军朝自己靠拢。这不是拿破仑的一个人问题,更不可能是战略判断上的问题。要追究,也是法军整个指挥系统的问题。

2)关于17日夜晚的大雨。确实,对于法军火炮而言,第一个进入炮位速度慢了,第二个问题是跳弹打不出来;但是对于普军而言,从瓦弗到滑铁卢,中间这段路也是淋雨的,如果没这场雨,岂非普军不就更早抵达滑铁卢了?

3)开战时间。法文材料说拿破仑11:30开始进攻;法军第一声炮响,英军军官对表也是11:30,不存在两种说法。

10、乌古蒙

首先是法军在乌各孟庄园这个弹丸之地投入了过多的兵力,并且错误地采用的是添油战术。直到战役结束法军都没能夺下乌各孟庄园。

实际上就投入了两个旅,而且乌古蒙不控制住,法军进攻英军右翼也是菊花着凉的。

11、第一军的进攻队形

比起以纵队方式展开攻击——各师的营之间保持通常间距,有利于快速移动和结成方阵的一种阵型——每个梯队的营展了开来,一个接一个,互相靠的很紧。阿利克斯,东泽洛和马尔科涅的师(迪吕特独断地决定不加入这个军事部署)因而展现出了正面160到200人,深24人的三个紧凑的密集阵型。是谁下令组成这个在任何情况下都相当不利、尤其在这个不平坦地面显得危险的阵型?无非是军指挥官,奈伊或戴尔隆。无论如何都不是皇帝,在他于十一点给出的宏观命令中,相关的东西没有被详细说明;甚至都没提到用梯队进行攻击的事情。在战场上,拿破仑“明智”地把所有执行中细节的决断权给了自己的下属。

乌塞 《1815:滑铁卢》

后来的研究显示,可能是下级军官误把命令中的分割(division)队形冲锋理解为师单位(division)冲锋的缘故

法军纵队有个专门的说法叫做Colonne par division,即分营纵队。

12、奈伊的骑兵突击

骑兵突击本身没错,但是步骑不协调也不能全怪他。拿破仑对于很多细枝末节,譬如步兵跟进这一点,都是不管的,由属下操控,他只管宏观战略。奈伊的骑兵冲锋本来没有问题,但是步兵单位自己没有意识到,应当迅速跟进,这一点若完全怪罪于带头冲锋的奈伊,无疑是很不公道的。

还有炮击,冲锋前怎么没有进行炮兵火力压制?乌塞指出,当骑兵攀上高地时,大炮阵才停的火。

13、无力吐槽的一段

(发生在下午三点左右)至此内伊终于意识到光靠骑兵无法取胜,只有多兵种协调才能成功。于是从雷亚将军的第2军抽调了巴修留将军的第5师和弗瓦将军的第9师的一个团共6,500人,加上骑兵中残馀部队重新卷土重来。攻击仍旧是先前的老路。这次被佩吉特中将的英军骑兵军击退。然而由于人数不够英军骑兵也没有成功突破法军的步兵。巴修留将军的第5师和弗瓦将军的第9师一部以及其支援下的骑兵在英军炮兵和第3旅的火力下损失惨重,不得不后撤。但是英军除了最左翼的第4骑兵旅和第6骑之外骑兵尽数出动也遭到相当的损失。英军的处于危急状态唯一参战的汉诺威骑兵部队团也在战斗中逃跑。在逃往布鲁塞尔的路上甚至散布了英军溃败的假消息。内伊进攻的时候德鲁隆将军的第1军以第13步兵团为先导再次对拉・埃・桑特发动攻击。拉・埃・桑特由国王直属德意志部队守卫,英军忙于其他方面的战斗没有馀暇顾及这里的弹药补给,在法军猛烈攻击下国王直属德国人部队不得不退却,400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42人。占领拉・埃・桑特之后内伊立即组织骑马炮兵向英军方阵发射射程较短的葡萄弹。击溃了英军第27,30和73步兵团。战局似乎朝著有利于法军的方向发展,只要再继续攻击英军就会全线崩溃,然而内伊手上也没有多馀的兵力 内伊向拿破仑请求增派更多的后备兵力,但拿破仑拒绝了,对内伊派来的通讯兵喊“让我再调更多的兵力!?我从哪里去调?他以为我会生出来吗?”

相当不审慎的一段

第一,法军开始步骑协同是六点左右的事情,而且是第四次冲锋之后的事情。其间没有遭到阿克斯布里吉所部骑兵的攻击。

第二,反击法军的是汉诺威第三旅,UK第三旅不在这个位置上。

第三,危机时刻英军手上的骑兵牌面还是可以打的

第四,第13轻步兵团,麻烦军制严肃一点

第五,跑的那个叫坎伯兰公爵骠骑兵团

第六,打到那个关头,不管是法军还是英军,弹药都是极为紧张的

第七,法军根本没有击溃英军1/27 2/30,KGL(英王德意志军团)还组织过一次成功的反击。

第八,法军近卫步兵团一共才12个,说完整也是在搞笑。当时普军已经攻入普朗尚努瓦,拿破仑调拨了4个青年近卫团,和两个老近卫营(相当于一个团了),也就是说5个团去抵御普军,何来“完整的15个团”

第九,拿破仑这番话说出来的时候,已经快7点了。

14、不知所云的数据

总的来说,拿破仑的战术水平高峰主要是在意大利和中欧征战时期。到滑铁卢战役时已经走下坡路了。此战拿破仑的士兵无论人数,装备还是训练都远较威灵顿为优。战场上法军拥有72,000人。其中步兵57,000人,骑兵15,000人,火炮250门。 而威灵顿领导的英荷联军共68,000人。由步兵50,000人,骑兵12,000人,炮兵6,000人,火炮156门。其中英军仅有24,000名,英王德意志军团King's German Legion (KGL)6000人。荷兰和比利时联军共17,000名,汉诺威军团11,000名,布伦瑞克军团6,000名以及3,000名拿骚士兵。由于第二次英美战争(1812年战争)之故,英军将大部分一线士兵派往北美洲,英军中只有7,000人是参加过半岛战争的老兵。而联军多数都没有实战经验。威灵顿自己对他的部队的评价是“糟糕的士兵,低劣的装备,参谋们完全没有战斗经验”。

法军总计77500人,火炮为246门。

步兵:53400人

骑兵:15600人

炮兵、勤务兵及其他兵种总计:8500人

联军总计73200人,火炮有157门+一组火箭

步兵:53850人

骑兵:13350人

炮兵加其他人员:6000人

英军+KGL当中有75%的营部是参加过半岛战争的,可以算算看,参加过半岛战争的英军编制如下,可以自己算算看,英军平均每个营由665人(近卫营甚至达到1000人!),滑铁卢的英军有25个营参战。

III/1st Foot Guard, I/52nd Foot, I/71st Foot, I,II,III/95th Rifles, I/23rd Foot, I/51st Foot, I/28th Foot, I/32nd Foot, I/79th Foot, III/1st Foot, II/44th Foot, I/42nd Black Watch, I/92nd Foot, I/4th Foot, I/27th Foot, I/40th Foot

威灵顿黑惯自己的士兵了,在巴达霍斯的时候还称他们是地球上的渣滓,然而事实是英军和KGL军队相当精锐。

在Hal的不止荷兰人,还有英国人。

15、所谓选将

对苏尔特的大多是诽谤,而且出自拿破仑本人;至于奈伊,黑点主要在戴尔隆一事和骑兵冲锋上,别的没有问题。

16、所谓“后坡”

公爵几乎是唯一一个意识到山后坡在防御战中作用的拿破仑时代将领,并且尽可能地使用它来隐藏兵力和保护士兵免于受到炮击。虽然如此,他几乎从未错过反击的机会,这时许多法军纵队就会发现他们被火枪齐射攻击后,接下来就会遭到刺刀冲锋的冲击

上面吐槽过的,不再赘述;卡尔大公看着你哟。

你包括当年1796年10月的卡尔迪耶洛会战,阿尔文齐就是用这招干拿破仑的。

===========================================================

回应

@宋阳

先生的质疑


1、关于拿破仑的军事思想

@Lee General

引用富勒军事史的一段内容,这一点不错。

然而你却巧妙隐蔽了我与他之间的讨论选择性失明,用来佐证自己的看法。

截图如下咯:

那么我们来看看拿破仑这封信到底是怎么说的?不过我估计宋阳先生肯定是没有看过了,虽然身在KCL,然而却没有利用好KCL的学术资源。



注意信件的时间,这还是拿破仑在遥控指挥南部的战事——对于西班牙的战事,他倒是有个战争思想就是不顾具体情况、不断插手。

最后,包括Lee将军也承认:

不要蒙混过关


2、回应如下言论:


我之前的回复是这样的:

需要指出的,我是来吐槽的。我没有吐槽宋阳先生吐槽拿破仑指挥的问题,而是吐槽宋杨先生吐槽拿破仑指挥没有进行详尽的考察——简而言之,就是指出宋阳先生的论据错谬的问题。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会批评宋阳先生的问题,宋阳先生是观点决定论据,而不是论据决定观点,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同时也存在断章取义、选择性失明的问题。

这一点从下面这段狂妄自大到无比的段落可以看出:

首先打个声明,如果你觉得滑铁卢会战不是以法军佯攻乌古蒙开始的,那这个话题已经没得谈了。

我觉得是你的书读的少,很可能巴布罗那本The Battle你都没读过:

Barbero, Alessandro. 2005.The Battle: A New History of Waterloo. Atlantic Books



Clayton, Tim. 2014. Waterloo:Four days that changed Europe's Destiny. Abacus.


这本甚至都不用写Reference,乌塞《1815:滑铁卢》,不知道的可以去面壁了

约翰·霍兰·罗斯 《拿破仑一世传》

英方观点:

注意底下的注释2

Weller, Jac. 1994. Wellington at Waterloo. P&S

法方观点:

Field, A.W. 2012. Waterloo: The French Perspective. P&S.

我们再来看看德国人的说法:

Hofschröer, Peter. 1999. The Waterloo Campaign: the German Victory. London: Greenhill Books.

其实你们可以看到了,我在上面已经引用了两处宋阳先生经常引用的,一个是巴布罗,还有个是PH,前者是意大利教授,后者是德国学者。然后很奇怪的是,宋阳先生选择用他们书中的一部分内容,以显示自己可靠,然而却无视那些书中能够证明我所质疑的东西。这说明什么?宋阳先生根本没看过这些书罢了。反过来说我吹牛逼,我没必要和一个吹牛逼的人动真格,不过既然你都亮出来你的肚子里都是什么货色,我也不妨打开我书橱的一隅给你看看,什么叫做真金不怕火炼。

很明显,所以为什么我说是11:30半开战,很明显——因为拿破仑进攻的命令是在11点前后发出到第二军的,所以11点之前不可能会战打响。而法军调动部队的时间,正好是在11点到12点之间。法军在11:30前后开始炮击,之后热罗姆师便和乌古蒙南面的防线交火。怎么看都是11点以后的事情。法方、英方各执一词,但是开战时间怎么看都是在11点到12点当中——宋阳先生煞有其事地引用了一段AR这位common history writter的片段,然后引用威灵顿错误的战报时间,就宣称自己是对了——而他自己根本就是缺乏对史料的阅读,大部分史料都认为开战时间区间是在11-12点。断章取义代替审慎的考量,这就是宋阳先生不靠谱的地方。

所以说啊,宋阳先生,你还是要学习一个,不要见得风就是雨,不要因为是意大利人或者德国人说的只言片语,就以为钦定了、钦点了,想搞个大新闻,把我批判一番。你有一个好,就是全世界跑到什么地方,你装的比谁都高,但是引用来引用去的东西啊,都too simple, sometimes irrelevant,还可能打自己的脸:



然后我们可以看一下原书的91页:


When the last troops had reached their positions, shouting themselves hoarse all the while, Napoleon ordered Marshal Ney to remain on the field and coordinate the action; as for himself, the emperor intended to oversee the whole battlefield, and therefore he had decided to establish his headquarters on high ground almost two kilometers to the rear, near the Rossomme Farm. From there it was possible with a telescope to survey the entire horizon, from Hougoumont on the left all the way to the forest known as the Bois de Paris (or Fichermont) and the heights of Chapelle-St. Lambert, which obstructed the horizon on the right. In accordance with a well-established procedure, the emperor's aides set up a camp chair and a little table, on which they spread out his maps. Weary from so much riding, Napoleon sat down heavily and waited for the battle to begin.

最后你可以考虑查一下地图,看看沙佩勒圣朗贝和巴黎森林到底在什么位置,别的我不说了。



所以真的我也不需要去和宋阳先生辩论了什么,因为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的人,甚至可以说,其人就是搜搜谷歌、维基的搜索引擎答主;我确实比他有干货,如上所示。其余有问题的朋友,可以在底下评论或者私信我。至于靠谱不靠谱的问题,读者朋友自然有个公论。

单就论所谓Reference这一块,我确实比他靠谱。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44年的冬天,希特勒下令西线德军在阿登山林全面转入反攻,他相信,有4年前在相同地方指挥大军的冯-伦斯德元帅指挥(40年时任主攻兵团A集团军群司令),德军一定能够重演横扫法兰西的辉煌。而西线总司令伦斯德本人对这一战役计划的看法却是:脸都不要了。

我带过的A集团军群都是什么部队,隆美尔都才是师长啊!现在可战之兵有那时候一半么?现在你这批国民掷弹兵都是些什么人,你叫我带。德国的装甲集团军现在是什么水平,就这么几个师,你12SS的小P孩都在打先锋,克拉斯(12SS师长)他能打吗?打不了!他没这个能力知道吗?再这么下去美军的新兵都要打不过了,美军输完再输法军,接下来没人输了。还想打到安特卫普?我看能打到马斯河就不错了。

单从将帅角度来看,阿登战役也可以说是赶来救火的蒙哥马利击败了伦斯德(艾克危急之下将美第1集团军配属给蒙哥马利指挥,蒙蒂立刻下令死守交通要道圣维特,结果德军的攻势开始阻滞,盟军各路援军开始抵达战场,整个战局随之开始急转直下)。但是即便没有这一手,第三帝国恐怕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抖机灵结束,最重要的是,横扫欧洲的那支法军已经覆灭在了俄罗斯,无论法军在1812俄国战役损失的确切数字是多少,1813年的法军相对于入侵俄国之前的法军不过是个拼凑起来的架子而已是不争的事实,而1815年的法军比1813年还要更差。

威灵顿有两点是非常幸运的,他在抗击法军精锐的时候,没有拿破仑,而且1811年起拿破仑出于寿命原因显然开始心急了,竟然在西班牙战场还在失利的时候大举进攻俄国,而他在抗击拿破仑的时候,没有法军精锐。威灵顿认为拿破仑在战场上相当于4万人马的效果,但终究不能真的代替4万精锐(虽然威灵顿也有一批老兵被调去与美军作战,但他毕竟只要守住就可以了)。

另外一个幸运点是,那个年代显然还是更看重战术水平的,沙皇俄国在对抗拿破仑的战争中无疑起了主力作用,但合战战场上的表现显然使其将领失分不少。且不提前期在奥斯特利茨、弗里兰等地送的一大堆人头,1812年战争中斯摩棱斯克、博罗季诺连战连败,甚至在大反攻过程中的吕岑、德累斯顿等战役,伤亡还比法军高不少,莱比锡也是靠2比1的明显兵力优势才取胜,所以除了库图佐夫之外,大多数的沙俄将领都没有得到很高的评价。而库图佐夫在大反攻开始前夕就死了,所以相对而言威灵顿在联军一方就取得了最高的关注度。




  

相关话题

  演习用完了的导弹标靶可以拖走吗? 
  哪款武器最能代表非洲国家的暴力美学? 
  现代战争中,人海战术的作用有多大? 
  我军也称参谋长为【参座】? 
  目前为止,中日海军谁的实力更强? 
  为什么拿破仑死后他的子孙还能当上法国的领袖? 
  如何看待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上校主张用私掠许可证破坏中国海上商路? 
  印度明明没有军事传统,为什么现在感觉全是鹰派作为? 
  美军部队撤出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驻扎此近 20 年,意味着什么? 
  章北海制作陨石弹头的难点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布里亚特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
下一个讨论
谁知道民国时候的茅台酒价格?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