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请问1980年左右北约的防御阵地怎么布置?谢谢? 第1页

  

user avatar   suyikong-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80年代的北约防御,从空间上主要分为三层:掩护部队地域(CFA)、主要交战地域(MBA)、后方地域(ROA)。通常军、师(战役层级)会进行此类划分,而战术部队(旅、团、营)往往被配置在同一个“地域”范围内。本文以美陆军军一级防御作为举例,少量谈论师、旅及以下部队。

在80年代中后期,这样的一个美国军(平时为美国第三、五、七军)会包括:

  1. 2-3个师
  2. 1个装甲骑兵团
  3. 3-4个野战炮兵旅,其中通常有1个担任全般支援任务,其余的担任直接支援任务
  4. 1个防空炮兵旅
  5. 1个工兵旅
  6. 1个航空旅
  7. 1个宪兵旅
  8. 1个支援指挥部

自1963年后北约组织采用“主动防御”(1964-1981)-“后续部队打击”(FOFA)战略,采取前沿防御方针。其掩护部队地域为自两德边境线起始向西15-30km,主要交战地带的底缘为两德边境线以西25-35km,再向西均为“后方地域”。至于防御宽度,一个军的防御宽度通常在75-120km,如果在相对次要的方向可以进一步延伸。

在这之中,装甲骑兵团(ACR)占据掩护部队地域,师和担任直接支援的野战炮兵旅、防空炮兵旅(部分)占据主要交战地域,其余兵力则展开在后方地域。占据不同地域的北约部队会被分别指称为“掩护部队”、“主要交战部队”、“后方部队”。

为防止华约突然袭击,北约部队除掩护部队(装甲骑兵团或个别师/旅)在平时采用纵深配置,仅有掩护部队(装甲骑兵团)靠前部署,不少部队平时深居西德西部甚至低地国家,以防在华约的第一阶段火力准备中被摧毁;战时或采取临战态势时,预计所有部队均会开进并在上述地域、即总体防御计划位置(GDP)展开。如果华约出其不意并在初期的边境交战(克服掩护部队地域的作战)中取得显著优势并提前达成突破,将迫使北约主要交战部队在非己方指定的地域实施主要交战,或者在行进中投入作战(遭遇战)。


掩护部队地域中的装甲骑兵团构成北约军防御的第一道阵线。装甲骑兵团通常以诸兵种合成的连(分队)战斗队为基干,在军前方展开为一字横队。其作用并非阻挡住来犯的华约军队,而是担任:

  1. 屏卫使命:在平时,屏卫军的主要防线,遮断敌(华约军)对军主防线的各种侦察(特别是威力侦察),避免主要防御配置提前暴露,使得敌方可做有针对性的准备。
  2. 掩护使命:在战争初期,拖住华约前锋,给军主力争取动员、开进、展开的时间。迫使华约军提前展开,降低其推进速度,打乱华约军的进攻计划。探知华约的主要攻击方向,以便担任主要防御部队的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防御配置。和支援火力配合,尽可能杀伤华约有生力量。

这10-15千米的掩护部队地域并非北约的防御目标,装甲骑兵团在完成掩护任务(通常1-3天)后会自行退出;除非要掩护装甲骑兵团撤离,否则北约主要交战部队也不会进入这一区域。这就意味着在掩护部队地域的交战是一个序战阶段。在这个区域的北约部队以上述高度机动化、装甲化的连级合成战斗队为主,采用机动防御和永备工事相结合的模式,分散配置在可相互支援的小阵地上,并得到军/师几乎全部火力的掩护。掩护部队不实施地区防御,一旦当面之敌构成冲击态势就立刻后撤。而当面的华约军则是以采取临战展开队形的加强边防营、摩步营为前卫,掩护第一梯队集团军的第一梯队师(至少3个)主力采取行军队形跃进。因为这个地域己方稀疏、敌方密集(一个装甲骑兵团的当面往往有苏军1个、甚至2个未展开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特点,在战争升级的情况下,北约预计在这一地域大量使用空地火力(“空地一体战”),甚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原子弹、化学弹等等。

在1982年美陆军刊物《军事评论》刊载的一次计算机辅助推演中,北约在第11装甲骑兵团的掩护地域中在短短4日内使用110-120枚中子弹,极大消耗了当面苏军第8近卫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加强1个东德坦克师)的兵力兵器,最终判定后者在战争爆发前两天战损20%(到D+1日末已损失坦克360辆),第一梯队三个师失去战斗力;D+3日凌晨起近8集第二梯队师接管战斗线,又遭到北约密集核突击,到D+4日全集团军战损超过40%(到D+3 1400时已战死11000人,损失坦克700辆),方才抵达主要交战地域的战斗警戒线。第8近卫集团军将被迫转入防御24小时直到被第二梯队集团军替换。

在完成掩护任务后,装甲骑兵团会在掩护下退入主要防御地域,并将战斗线前缘(FEBA)责任交给主要交战地域上的各师。装甲骑兵团会随即在主要交战地带后缘的后方实施展开,构成后卫。这一后卫的作用是,一方面遮断可能的华约纵深渗透行动、战役机动集群(OMG),保护脆弱的后方地域,一方面在军需实施退却时再次担任掩护,或者在军转入进攻时前出担任屏卫。

在掩护部队地域的更东侧,通过战场各种监视手段形成一个可监视的区域,这一区域和掩护部队地域并称为军/师的关心地域(Area of Concern)。在美国陆军“空地一体战”/北约“后续部队打击”策略下,北约军虽然不打算保持对这一区域的实际地面控制,但将力图在这一区域发现、识别、打击、阻滞华约部队。

华约军克服北约掩护部队地域意味着序战的结束和主要交战阶段的开始。敌方进攻部队进入到主要交战地域后,在最好情况下已经被迫展开了数个团甚至师主力,进攻节奏被完全打乱,部队推进的整体性被破坏且减员严重(损失20-30%的有生力量);在最坏情况下敌方已经完全凭借前卫营(一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在进攻战役初期会展开6-9个这样的营)就在遭遇战中瓦解了北约的掩护部队,主力几乎没有损失,正按照完美的节奏向前推进。他们首先会遭遇到北约军下属的各师的掩护部队(战斗航空旅属装甲骑兵营),以及旅前出的掩护部队(通常为一个挑选出的加强连战斗队),经过一番类似的遭遇战后,和北约师主力接触。

在中欧的防御中,美国军在主要防御地带初期会展开2个师,以及配属给这两个师的担任直接支援任务的军野战炮兵旅。这两个师以倒三角形展开其三个旅(2前1后),将师防御阵地分为两道,第二防御梯队上的旅兼作为师预备队使用。由于当时的美军师属旅规模不均衡(一个86重型师3个旅10个机动营),最强的一个旅往往在第二梯队上。再需要掩护漫长战线的情况下,师可能将其3个旅全部推入一线防御,只保留一个坦克营作为预备队;但若是如此,各旅均会保证至少一个营的机动兵力以供邻区增援。

由于兵力不足,军无力维持第二道防线,而是由第三个师(最初是第三个师的前沿部署旅)构成军预备队。对欧陆常备部队第五、第七军而言,这“第三个师”是返德者部队,平时只有一个旅常驻西德,师主力的人员需要从美国空运过来,装备则在欧陆有现成储备。防御阵地上的部队被称为“前沿防御梯队”,担任预备队的部队被称为“预备梯队”。军/师的前进指挥所往往设置在这一区域靠近后缘的位置。

北约部队在主要交战地带主要采取机动(弹性)防御(Mobile Defense)策略:①广泛设置障碍,并将人工障碍物和天然障碍结合起来;②不依托永备工事,但防御部队(以营为基本战术单位,以合成化的连战斗队为基本战术分队,有核条件下会进一步疏散)占据的地形一定经过了事先勘测,射界全都事先标定过;③会故意将来犯之敌引入预先设定的歼敌圈(也早已在交战前就加以确定和标定)加以歼灭;④不会在一处死守,但一旦敌方出现疲态就立刻考虑实施反冲击恢复阵地,反冲击停止线通常设置在主要交战地域前缘(即主要交战地域和关心地域的分界线上);⑤在未得到上级命令前,主要交战部队不得越过后卫向后方地域退却。

北约力图利用其重装甲部队的机动力,在主要交战地带节节抵抗,并精心组织反冲击,在战略战役的不利态势(华约显著兵力优势)中努力寻求战术有利态势(伏击、夹击、迂回包抄),大幅消耗华约军有生力量,迫使其攻势顶点提前到达。旅预备队(一个连到一个营)、师第二梯队旅和军预备队师以及友邻部队会大量活跃在反冲击中;这些反冲击的攻击出发点在军、师展开为防御态势甚至战争爆发之前就会事先标定和勘测;美国师相对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旅编组机制保证了这种行动能够实现。师装甲骑兵营作为师后卫,确保师防御阵地不会被华约小规模战役机动集群击穿。

这个地域是中欧陆上交战(至少是战争初期)的绝对关键地点。双方都会展开主力奋力一搏。战斗态势可能以突破-发展-追击-反冲击为主线,成营成团的部队撞在一起。在华约方面划分的主要突破地段,华约军会成师成集团军地叠压上来;在必要情况(如前沿防御梯队遭到优势敌人重压,或发生主要突破)下,北约军会展开其全部预备梯队。双方、首先是华约军会大规模使用核武器。

在这个地域,北约会故意误导华约军己方的反冲击意图,如(a)让预定的反冲击部队占据假防御阵地,伪装成正在遂行防御;(b)故意混淆己方各部之间的战斗分界线;(c)从邻师/军搬来预备队参与本师/军的反冲击,等等。

在主要交战地域的交战可能出现以下结果:要么

  1. 华约军进攻严重受阻,损失惨重并转入防御,北约军奉上级命令转入进攻;要么
  2. 华约军进攻受阻,转入防御,北约军奉上级命令保持防御态势;要么
  3. 华约军继续进攻,北约军损失惨重,无力维持在主要交战地域的防御作战;要么
  4. 华约军达成突破并向纵深发展,北约主要交战地域上的部队就地进入被隔离/合围的态势。
  • 在情况1下,军装甲骑兵团会前出并控制军战斗线前缘。随后全军自装甲骑兵团开始转入进攻。
  • 在情况2下,各师会试图收复其掩护部队地域,并将其装甲骑兵营前出展开;军一般不会试图恢复其掩护部队地域。
  • 在情况3下,军会转入退却。①主要交战地域的师首先退入装骑团(后卫)掩护区域后方,将战斗线前缘控制权交给装骑团;②脱离接触并在装骑团掩护区域后方重新编组并构成新的防御阵地(主要交站地域);③装骑团完成掩护任务后再次退入新的主要防御地域后方,把战斗线前缘交还各师。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大量使用核武器。
  • 在情况4下,军会试图以军预备队在后方地域前沿展开反突击,阻滞华约突破第二梯队。主要交战地带上的师向后实施突围-退却,退入装骑团掩护线后方,后续动作如3。

后方地域是北约指挥、后勤力量和预备队主要配置的区域。除基本指挥所和上述担任预备队的师外,担任全般支援的军属野战炮兵旅、军属地地导弹部队、直升机力量、机动赋能力量(工兵、化学兵、支援指挥部)等同样配置在这里。在预备队投入的情况下,这一区域缺乏近距离战斗能力并会受到华约战役机动集群的威胁。北约军在战斗中会尽量力图保证后方地域的安全。后方地域遭到s渗透和突破可能会导致军防御的动摇,是军防御阵地被突破的前兆。如果华约部队推进到这一区域,除本军的全部预备队外,有余力的邻军也会派遣反突击力量加以协同。在这个地区发生的交战应该主要是(华约)追击和(北约)反冲击。




  

相关话题

  如果苏联在冷战结束后之后没有解体,现在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如果中美俄联合对世界各国及地区宣战,哪边赢面大? 
  中国为什么不要求八国联军道歉? 
  俄罗斯海军的近况如何? 
  三体人能打赢奥特曼里的人类吗? 
  “豹1”是言过其实了吗?那么为什么如此有名呢? 
  如果把黎塞留的设计放到一战和一战前,先进在哪。锅炉和火控和英德相比有什么特点? 
  IS-3是否参加过二战的实战? 
  中国古代真的有过百万军队的战争吗?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是否是一种缺乏斗争精神的体现? 

前一个讨论
老公每天幻想自己是赛马娘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瑞恩兄弟的名字是什么?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