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蜀汉后期军事人才匮乏,长年累月的战争不应该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将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各位邀

首先,大前提不成立。诸葛亮北伐结束于建兴十二年,姜维正式开始大规模北伐已是延熙十七年,其间相隔整整二十年。

众所周知,蒋琬、费祎执政期间,蜀汉刨去小规模骚扰,北伐基本告一段落,以古人寿命,整整二十年的和平时期已足够世代交替。因此,姜维北伐时搞得一批老卖年糕的宿将当家也便无足为奇。

翻翻史册,几乎整个蜀汉中生代军事班子就是诸葛亮通过南征北伐培养起的,诸如王平、马忠、邓芝、张翼、廖化、张嶷等等,其中便包括姜维本人。

但休养生息二十年,这个名将团体几乎凋零殆尽,刨去俩能续的,就是张嶷这种身残志坚老骥伏枥的主儿,说来姜伯约也是可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用大白话说,诸葛亮培养出的军事人才几乎都死绝了,姜维是重打锣鼓另开张。

回头看看,二十余年后蜀汉还仰赖诸葛亮培养选拔的人才,就这还能指摘孔明不会用人,乃至阻塞贤路,真是刨去蠢坏不知如何形容。

至于姜维北伐却无新生代将才涌现,只能说蜀汉后期的政治出现了大问题。

一方面,姜维指挥下的汉军战斗力依然强劲,说明中层军事干部十分得力;一方面,军事高层永远是那几张老面孔,与诸葛亮时代新人辈出,动辄越级提拔的局面迥然不同,说明论资排辈已成风气,人才选拔机制已呈现官僚化倾向。

姜维不是诸葛亮,相较之下政治才能谈不上杰出,且长期领兵在外,对于朝政的影响力有限,即便在军中,论资格也压不倒几个老家伙,自然只能接受搓麻将的妥协局面。

话说回来,这也是政权稳定后锐气消磨的普遍倾向,不赘言。

至于刘备时期的人才鼎盛局面,这是非正常现象。须知,这位仁兄从河北溜达到四川,什么地方特色没品尝过,什么类型的军事人才没搜罗过?大浪淘沙,一路长征过来,幸存者能是什么品种?

《后出师表》说得非常明白: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随着这批纠合四方之精锐的相继离世,人才储备水平的下降无可避免。诸葛亮靠着个人天才开挂强行续了一波,但随着时间推移,蜀汉的人才库必然会回归一州之地的正常水平。


user avatar   guan-shan-yue-44-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风大 可稍息否又在倾倒垃圾了,这种洋洋洒洒写一堆东西,却顾左右而言他,没有正面回答问题,反而歪曲史料瞎扯淡的回答,真的是很很好的智商鉴别工具。能熟练看出文章漏洞的,我觉得都算是对史料熟稔,并且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了,一句话,恭喜你已经入门了。

这次风大又扯了什么淡呢?

不难看出,前面举那么多刘璋旧部法正彭羕的例子,以及强调用人的重要性,都是与本题无关的废话,因为压根没讲到诸葛亮姜维时期的蜀汉将领如何。

然后笔锋一转,突然讲起了李恢,并用更多的废话讲陈汤的经历,得出诸葛亮没用好李恢的结论。

熟练,真熟练。

回答问题不是越长就越正确,相反,如果刻意长篇大论,讲些与题目无关的东西,那就得小心——多半是要上私货了。

@大内义兴 对于风大拙劣的黑诸葛亮手法已经详细揭示了,这里简单说下陈汤与李恢。

1,风大说西域属于凉州,是燉煌太守的下属。

很明显是没看过《汉书》的。西域在宣帝时就专门设置了都护,专管西域诸事。燉煌的西界,是玉门、阳关两关。

《汉书·西域传》: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数国。及破姑师,未尽殄,分以为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时汉独护南道,未能尽并北道也。然匈奴不自安矣。其后日逐王畔单于,将众来降,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既至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吉为安远侯。是岁,神爵二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

2,陈汤被打压并非是无缘无故的迫害,而是卷入了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石显或许是恨屋及乌,而匡衡、李延寿等人对陈汤行赏的阻挠更多是源于儒生与法吏的对立。而封赏的争论,在刘向上疏劝解后,“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告上帝、宗庙,大赦天下。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之后,本已告一段落。后面的继续贬谪,恐怕跟陈汤自己不无关系了。

如匡衡所弹劾的,“汤以吏二千石奉使,颛命蛮夷中,不正身以先下,而盗所收康居财物,戒官属曰绝域事不复校”属实吗?属实。

汤素贪,所卤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

后面陈汤又上疏诬告康居王侍子假的,经核实为真,下狱当死,又有谷永求情。“天子出汤,夺爵为士伍。”

后面王凤对陈汤非常倚重,“以为从事中郎,莫府事一决于汤。汤明法令,善因事为势,纳说多从。”然而陈汤又因为贪恋钱财,与解万年勾搭欺君终受惩处,这又能怪谁?

陈汤虽斩杀郅支单于立下不世之功,然而他在过程中是矫诏行事了,匡衡等人的诘责也无可非议。矫诏影响赏赐的又不是就陈汤一个。常惠受诏护送乌孙贵人,擅自征兵攻杀龟兹王,回来后未受赏罚;冯奉世奉命护送大宛诸国客,矫节发兵平定莎车,因萧望之的反对仅仅封光禄大夫,同样赏赐单薄。然而呢,常惠、冯奉世是否也要鸣个不平呢?汉代是不是因此就人才断绝了呢?

3,李恢受啥不公待遇了,为啥就可以类比陈汤了?

《三国志·李恢传》: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

有功即赏,毫无争议。

李恢解遥领的交州刺史,在本郡做太守更是殊遇。李恢故后,其侄李球为蜀汉战死殉国。所谓不公正的待遇,竟然能让人效死,我是真的笑死了。

风大说李恢彻底平定南中,明显连《三国志》都没看过。至少《张嶷传》就压根没看过。不过南中虽有小乱,然而如雍闿朱褒这样能动摇国本的大规模叛乱,是再也没有了。诸葛亮平南也深知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故而自己也说“纲纪粗定,夷、汉粗安”就可以了。

我一直觉得通史帝大多是骗子。看到风大,呵呵,正好印证这个观点了。

回到问题,这个问题本不是问题,蜀汉堪用的将领并不少。至于更高标准的杰出统帅,这种英才更多是靠天分的了。


user avatar   jing-nan-chao-ze-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在许多回答里说过了,但是还是要再次强调

我局(SFA)在北约和西方集团那里是有正式编号的。





  

相关话题

  对于德日飞行员而言野马是多恐怖的存在? 
  格鲁乌的准确意思? 
  如果诸葛亮当了皇帝而刘备当宰相,三国历史会有变化吗?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批判孙权的晚年? 
  闪电战,电子战之类都是外国人想出来的,那么中国“现代”军事理念有类似的创新吗? 
  为什么在古代战争中守城的人不把梯子推倒? 
  "72小时收复台湾"论的最初出处是哪儿?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人物发表过此类言论吗? 
  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有哪些历史错误? 
  如果你是将军,该怎样保证佯攻部队士气不崩溃? 
  明末八旗兵的战斗力为什么会这么强,打赢了几乎所有的硬仗?努尔哈赤的建军思想,组织架构到底是模仿的谁? 

前一个讨论
被「社会人」约架了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知乎用户@tiff ako 试图网络碰瓷交警的行为?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