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理解「我们国家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zhi-xin-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理解是为了作出预测。

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培养领导干部,答案很简单,为了壮大我们的势力,维护我们的利益。在中国古代,最大的利益就是人力资源,争夺人口就是最大的利益,培养领导干部就是为了打响品牌,吸引别国的人口迁移至我国,什么品牌最重要?安定,和平,有秩序,有发展前途。有了这个品牌才能招揽人口。因此,政治集团是一个稳定的秩序的生产商,培养干部就政治集团集团的再生产秩序的过程,而政治集团在再生产能力直接决定在政治斗争中的胜负问题。与此同时,最大的空头,老天爷专门生产混乱,disorder。

春秋战国的政治集团的秩序的最终供应商就是国君家族和士大夫集团,两个都是世袭的,再生产完全取决于基因变异,如此一来生产效率就变得非常低下,尤其是国君的能力,大概要几代人才能出一个明君,相比而言,士大夫的集团的在生产能力高于皇室,春秋在三家士大夫集团分掉了晋国之后,田齐取代姜姓齐国之后,进入了生产效率更高的士大夫相互PK的战国时代。这个时候,秦国依托地利优势,采用了人才生产率更高的军功封爵制度,最终吞并天下。

问题来了,为什么只有秦国搞了这个制度,山东诸国难道不知道这个制度nb哄哄么,实行这个制度是砸世袭贵族的饭碗,因为战场杀个人就能分上一块地的制度对于老百姓的吸引力太大了,严重的威胁了山东国家的利益,于是秦国就成了所有人的敌人,战国的情况就变成了,谁变法谁就是所有人的敌人。秦国之所以变法成功,在于秦国生产力实际上远远低于山东诸国,一个是太穷,另外一个即便成为所有人的敌人,他家是关西的,山东打不进来。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秦国称雄天下之后,很快就灭亡了的原因,第一个,原始的推动力依然是君主,而君主的在生产能力是不如士大夫阶层的,一个家族的世袭搞不过一群家族的云世袭,第二个,出了关,敌人就多了,就回不去了,于是秦国,混了两代就完蛋了。刘邦再干掉了战国最后的贵族之后,一群苏北人,坐定了天下。

有人评价是,这是中国从封建时代走向了帝国时代,而帝国时代是不允许血阀的存在的,实际上到了战国后期,诸国的士大夫血阀集团早期形成的垄断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然而新的秩序却受制于产能不足,对于后来才有门阀集团,这个时代,无论建立多大的功业,都不能成为血阀,这才是战国时代最大的秩序冲突,血阀集团吞噬了本该是后来成为门阀之祖的商鞅和吴起,因为他们建立的秩序,是赤裸裸摧毁血阀的秩序。血阀要维护他们的土地和权力。一个势力下降的统治集的空头不是他的邻国,也不是虎狼之秦,而是拥有无限赌本的老天爷,战国初期每发动一次战争,就会死一批士大夫贵族,而人死不能复生,对于门阀之祖,则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数量开始高速成长,诸侯之间的混战给了他们学习的样本,可以吸取经验教训。下一次全国性的大混战,就是他们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刻。你看萧何是个什么出身?在血阀高度垄断的年代,怎么会有一个低阶官员能接受教育,还有如此高明的见识?可是秦朝给了他看涨的期权么?仔细想了想,楚国的贵族换成了秦国的贵族,有个屁变化,跟着刘邦出来赌一把了。

两汉之所以能够延续四百年,第一,依托地利,第二,开发了新的秩序生产模式,门阀政治,稀释了自己的股份,培养了一批门阀,给了他们明确的看涨期权,虽然两汉不停地有诸侯造反,但是不停的被镇压,门阀集团功不可没,这就叫产权激励政策的应用。具体来看,西汉分封诸侯,只给土地,不给权力,中央不但有盐铁之利,最重要的是把人事任免的权力,抓到了自己的手上,而且如果差事办得好,也是可以成为诸侯的,这就防止了老血阀的重新做大,给了新门阀崛起的机会。

后来的故事就好玩了,门阀作为云世袭制度,非常先进,又有皇室分配的高度看涨的期权,嗯,就产能过剩了,另外皇族和门阀生产的秩序本质上并不是一回事,当门阀生产的产业规模大于皇族的时候,东汉末年开始了门阀混战,皇族的地位一再下降,最后到了西晋,实际上就是个最大的门阀而已,原先身上的天命就彻底没有了,品牌彻底完蛋了。司马家族全是大门阀,产能严重过剩,进入帕累托最优,最终招来了八王之乱。产能过剩,而又不能形成垄断,就会被做空。西晋灭亡。门阀的品牌开始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因为政治倾轧的太厉害,成为大门阀又相当大的概率被灭族,根本没有办法生产稳定秩序,但是门阀的好处又太大,这个到了被市场大规模做空的时代了,做空的技术手段就是军阀的崛起,魏晋南北朝,军阀开始成长,生产另外一种秩序培养一个千人队军阀的速度,远远高于门阀子弟的再生产速度。历史呈现出了,门阀士族的消亡,而中等军阀崛起的南北朝年代。仔细观察南北朝会得出一个结论,统治万人以上的门阀,相互消灭,而统帅千人的小军阀在门阀混战的年代,基本都是就是打不过投降,换一个门阀接着混,最后大家一起发展壮大的节奏,中层领导崛起的年代。最后东西魏国对峙,关陇集团凭借地利的优势,最后统一全国。

中层领导崛起之后,李唐开始面临三个问题,第一是外患,第二是关陇集团会不会威胁皇权。早起外患大于内忧,第二个问题从来其实就不是问题。关陇集团最大的政治共识应该就是,兴废皇帝对于中上层家族没有任何好处,南北朝没事就搞政变,最后死的都是公卿家族的人。最后李唐居然能在换了个国号之后,而且是个女人上位之后,天下都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内战,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王莽篡位,光武帝是拿着刀剑平定了天下,而南北朝历次换皇帝,哪一次不是血流成河,唯独李唐,丛唐换到周,再到唐,全是宫廷政变,没有引发战火。所以,李唐的问题一直就是边患问题。边患出军阀,唐后期的边患甚至超过了前期,迫使王朝给予军阀一个明确看涨的期权,于是乎军阀的产能远远高于刚刚走向正规的科举制度,终于唐末军阀势力超过了中央,军事贵族形成了垄断,向上彻底终结了皇族的统治,向下镇压了农民起义。

你要问我垄断有什么好处?就是你有在一块地上随意欺压这块地上子民的权力,说白了就是,这块地上的姑娘你都是可以搞的,唐末的军事贵族垄断就是赋予了节度使这个权力,而门阀垄断的年代,也是门阀子弟可以随意欺压领地百姓的年代。

而北宋的赵匡胤,就是中等军阀的崛起的最好注脚,黄袍加身本质上是一群中层领导要求其带头的公开IPO一起做大的历史必然结果。然而中等军阀的培养的成本优势,在科举发明之后轻松被小学阀超越,同样是培养一个管理千人的人才,中等军阀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以及实战经验,尤其是实战经验风险太高。而科举制度只需要四书五经,以及成本更低的文斗。而两宋学两汉,给了新兴的科举集团明确的看涨期权,所以才能在靖康之后,偏安于南方,而苗刘兵变也没有能换掉皇帝,整体上看,两宋中等军阀势力开始下降,军人集团失去了影响国家的权力,官僚集团开始生产一种属于他们的秩序,两宋之后,文官政府的权力可以动摇国本,兴废国家,军人干政再也没有成功。中兴四大名将,哪一个有了好下场?那是文斗的官僚集团和中等军事贵族集团政治斗争的结果。两宋的悲剧在于,失去了地利的优势,从而没能做大。而科举产能过剩,而又不能形成垄断的时候,是要被大规模做空的,终于另外一个军事贵族集团大规模入侵,打断了这个培养成本更低的系统向全国性的扩张。所以两宋的军阀始终受到文官政府的约束,未能形成随意欺压的权力,也未能形成垄断。而元朝的统治恰恰的放大了军事贵族垄断权力的不公正,激发民变,百年不到,就魂归北方。

明朝的建立吸取了两宋的悲剧,早起朱元璋开始严格控制官僚集团的产能过剩,给出一个官僚集团一个很低的市场预期,另外一方面控制军事贵族的再生产,属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然而明朝的边患问题又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很快,官僚集团的产能不足的问题在朱元璋死后爆发了出来,试问,如果洪武皇帝一开始就给公务员开巨额薪水,大举进行公务员扩招,朱棣还那么容易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发动战争南下么?上哪弄那么多参谋去?朱棣上台之后,就干了几件政治意义非常深远的事情,修永乐大典,以及迁都,这就是对于南方产能过剩的读书人进行罗斯福新政,这就是明代的凯恩斯主义啊。一个例证就是,永乐年间,平均每次科举是220人,两倍于洪武和建文,到了成化年间,科举人数才超过了300,这个数字再也没有下降,官僚集团产能开始扩大,行情看涨,最后产能过剩,但是明朝的官僚集团只能向上分掉皇权,对下却一直未能形成有效的控制,不是因为官僚好心情,因为商业发达,底层人民选择很多,可以种田,也可以从事手工业。未能形成垄断,而官僚产能过剩,于是明朝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农民起义操翻的中央政权,表面上明亡于党争,实际上明朝死于秩序产能不足。

满清吸取了明朝的教训,从一开始就给出了官僚集团以及中等军事贵族明确的市场预期,发展壮大,后期连军权也交给了官僚集团,至此,官僚集团垄断了国家权力,上可以兴废皇帝,下可以斩杀百姓,后面一条,是明朝官僚集团从未有过的权力,明朝的官员手上的全是临时招募的官军,吃的全是官饷,而清朝团练的军费是自筹。这是什么,这是债转股,把大清官员的命运和大清的命运联合到了一起,官僚集团能不卖力么,最终成功的镇压了天平天国,之后,国有企业一并为官僚集团所掌管,最终形成了全面垄断。然而,垄断之后必然生产不公,而不公侵害的最深的就是中下层人民。因此,清朝包括民国,中上层秩序井然,每一次政权交叠,都不在出现大规模的灭族,政治上失势,家族往往也能保全,而中下层秩序缺失,已然被黑社会所代替,在县官这一级,出现了大量无秩序生产。最后老天看空巡抚一级的官僚集团,看多县令一级,中共崛起,别的本事没有,但是大规模制造排长的能力远远高于官僚集团,而且资本利用效率非常高,同样给一万现大洋,我党能招来一万人,委员长只能招来2000人,这要是打钱来怎么可能赢?我党提供的不是自由,不是发财,而是乱世中最宝贵的,最为稀缺的产品,公正。中下层政治集团的崛起,特征如果不是公正,那什么去跟掌握了分配权的中上层PK?

明清两朝对比来看,明朝的官员和皇权的关系始终是对立关系,是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做官本质是就是就是欠了皇家的钱,只能拿了底层的钱去还账,当整个官僚集团都承担着巨额的债务,而无法筹集到足够的钱,资金链就断裂了。资金链断裂还不是来自于官僚集团产能的扩大!对于官僚集团来讲,抛弃明朝政府就成了非常合理的选择,事实上,南明坚持的时间在所有的封建王朝时间最短,也算的正常,哪有债务人玩命的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啊。

从统治者的角度看,为何南宋得以抵抗了100年,人家赵宋王朝给的明确的看涨期权啊,朱明始终给的都是模糊期权,模糊期权说白了就是贷款给你,行情好,你赚钱,行情不好,你还是得还账。唐朝之所以在安禄山之乱后还混了一段时间,也是因为给了节度使们明确的看涨期权,但是自己的股份稀释的太凶,节度使形成了垄断,终结了李唐王朝。两汉就更好解释了,同样给的不是明确看涨的期权,而是贷款,到了东汉更是如此,刘备再也未能重现光武帝的复国。秦国也是贷款给官僚们,你看秦朝灭亡了,给期权的刘邦从来就没担心过秦朝会死灰复燃。

这里我们就看出来,如果搞中央集权,实际上就是放债给执行层面的政治集团,例子有秦朝,东汉,南宋,明朝他们灭亡的时候,执行层面的政治集团是很乐意赖账不还,一脚踢开的。所以刘备在三国中,是以债权人的地位登场的,自然是没有人搭理的。而西汉,李唐,北宋,满清就给了执行的政治集团明确的看涨期权,因此在皇权面临巨大的危机的时候,总能得到续命,这并不是偶然的情况。但是一旦执行集团蜕变为垄断利益集团之后,便是皇权的末日

建国以后,早起的排长集团迅速变成了官僚集团,然而新生的共和国并非出生在明清时代,外患对于新生的共和国是非常严重的威胁,而时代变迁,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后来就演变成了资本入侵。垄断势力对于大规模外敌入侵,根本毫无抵抗之力,而且历史上的经验是,能够抵御外侮的都是垄断未能形成的时候,因此太祖悍然发动底层革命,防止官僚集团形成垄断势力,进而危害国家。

太祖的底层革命压根就不是为了彻底的摧毁官僚集团,而是死上一批人,震慑一群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巴金保留纪念馆才是有意义的,表面上是不能来第二次,实际上是告诫官僚集团,这就是垄断权力的后果,没搞成农民起义就不错了。但是太祖同样的也给了官僚集团明确看涨的期权,这就是本朝太祖和洪武最大的区别,太祖一边用底层革命震慑他们,另外一边又给了他们明确的看涨期权,因此太祖依然能够在世袭制消失的20世纪,依然高悬于城楼之上,声誉之隆,远远超过世代皇族。

太祖死后,官僚集团迅速崛起,迅速的形成了垄断,我们知道,垄断专门生产不公,然而垄断内战内行,所向无敌,外战外行,百战全败。于是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情况下,我朝依然屹立不倒,而苏联的官僚集团压根就没能垄断过权力,苏联的权力,一部分在专家手里,一部分在克格勃手里,最后那一份在官僚手里,这就为什么苏联解体而我朝还能坚持走下去的根本原因。

官僚集团一旦形成垄断,面对外资的大规模入侵,兵败如山倒。98年国有企业大规模破产,就是垄断条件下,被大规模外敌入侵横扫的结果,持续30年高级人才外流,同样是垄断权力模式下的全面失败。

垄断的危害,太宗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没有办法,太祖留给他的政治遗产其实很难理解,第一个是政治理念,尽可能的降低官僚集团的垄断,第二个是政治威慑力,如果你不同意我,我就可以发动群众搞死你们。太宗在掌权之初,根本没能理解第一个,第二个也没敢用。于是整个80年代,垄断集团进一步扩大,他自己也依靠着垄断集团的扩大,掌握了最高权力。


前面我们说过,垄断就是对一块地上的子民拥有随意施暴的能力,60年代之后,军队子弟是不是拥有了这个权力呢?你不要问我这个问题,巴金和老舍最懂。前面说了,垄断集团最大的问题是秩序产能不足,尤其是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产能不足。果不其然,在军队完成了对于政府的垄断之后,突然发现,连个79年打个越南居然如此费劲,长期以往,八旗就是解放军的前车之鉴。不仅如此,军功集团在80年代迅速吃掉了78年的改革成果,需要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官倒么?需要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出现了严打么?王石的第一桶金,其实就是赤裸裸的官倒。

至此,太宗终于能够完整的理解太祖的政治遗产,开始背负起他应该背负的历史重任,开始大规模最空垄断势力,具体手段如下,

1,大规模裁撤军队,减轻垄断集团对于全国性资源的压榨。

2,小批量的引入外资,逐渐打开国门,以利益为诱饵,使得垄断集团放弃权力。

3,逐步放松对于人民的管制,允许自由流动,釜底抽薪,使得垄断集团再无压榨的对象。

4,不给官僚集团看涨的期权,在个体户大发其财的执政时期,坚决不给公务员涨工资。

5,高等学校教育持续扩招。每年增长8.5%

如果不是77年重新科举,今天的常委名单必然是一水的太子党,而军功集团在太宗长期的做空下,已经退缩到了最基础的行业,而很难再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垄断的阴影离去了么?势力虽然下降,难保不会卷土重来。

人口红利结束之日,就是PK劳动力资源之时,历史上第一次,最底层的民众成为了政治集团的争夺对象。秦汉之后是争夺门阀贵族,隋唐之后争夺军事贵族,明清之后是争夺科举贵族,而今是争夺劳力者的时代,没错,我说的就是农民工,装配线上面的工人,快递小哥,打扫房间的保姆,照顾小孩的月嫂等等,无论是垄断者还是挑战者,争夺的利益就是这些人的劳动价值。

垄断者的培养成本?垄断生产不公,没有人愿意在一个不公正的环境中工作,除非他本身就是这个集团的,因此,除了自产,别无他法,而且级别越高,产能越低,质量越差。如果以经济规模衡量,BAT不过用了15年的时间,就培养了三个副省级干部,你知道在政府序列里面要多少年么?22岁到52,30年,而且耗费的资本远远高于BAT的成本啊,那可是几万亿的投资下去啊。

你瞧,现在我党不就面临着中层以上高质量的领导产能不足么?领导力,就意味着稳定的秩序产能不足,那谁跟着你混啊?

不是说我们领导力产能不足么?不是说我们无法争夺优秀人才么?我们给看涨期权总可以吧,明年都加薪,福利分房等等,扩大公务员规模,确实有用,明清就都玩过,一个前期没给明确的期权,后期补了一点,不但皇族死得很难看,垄断阶层也死得惨;另一个给了,最后同样灭亡于大规模外敌入侵。所以,你玩朱棣,凯恩斯那一套,只能暂时解决对内的矛盾,对外的嘛,德国人就是前车之鉴,美国人玩凯恩斯怎么就没死?那是一个全世界都玩凯恩斯的年代,美国人的介入程度最低,所以没有玩成残废,而且,美国压根就没形成垄断的权力集团,你看德国日本,哪个不是军官集团垄断权力,连苏联都不是垄断,人家是独裁,各种势力都被收拾了。

做预测的时间来了,垄断阶层是没有办法解决领导力产能不足的问题的,要想维护自己的利益,靠看涨的期权,长远的看,也是行不通的。但是大家都会去尝试那个选项,最终会意识到不可行。因此我国当前的情况会变成,公务员待遇看涨,国有企业收缩阵线,尽量减少与民营的直接竞争。

所以你看2000以来,国有企业大规模破产一批,中央部委裁撤了一批,然而中层的公务员的待遇是很是好了一把,很明显,他们会继续沿用这个政策。早期,并没有给中层公务员一个明确的看涨期权,现在会有了,然后又是一个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大规模裁员,而垄断型中小型国有企业高速成长的年代。


我说的是两桶油以及各种资源类垄断国企要裁员的年代,而中国海军,空军大规模扩张的年代。中石油,员工120万,中国海军现役23.5万人,还有就是高端装备的垄断性国有企业。

看空,国有汽车行业,各种第一,第二汽车厂,两桶油,运营商。这些企业产能过剩,又没能形成垄断,向上无法影响中央委员,向下竞争力不如民营企业。两桶油200w的员工,埃克森8w。

看多,陆海空三军,以及他们他们所需要后勤,装备部门的扩大,专业人士众多的公司,会迎来迅速的成长期。

总结如下,一种秩序的生产者,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如果没有竞争者,就会走向垄断,而垄断不生产公正,而公正是推动另外一种秩序崛起最好的动力,最终酿成革命;如果有竞争者,就会被大规模最空,最后的胜出者,不是谁更公正,而是更有效率。

所有秩序的改变,都有赖于生产力的进步,有多少人口,吃多少粮食,用什么交流,用什么打仗,这些东西,一开始总是从上层阶级中间出现,然后向下传递,进而为相对的下层所掌握,进而推翻上层,循环如此,自始至终。

归根结底,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喜欢的不一样,憎恶的也不一样,正是这种巨大的多样性,才能推动了生产和消费的发展,以及秩序的变迁。


国内的事情讲完了,讲点欧洲的事情,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工业革命之后,在皇家海军保卫之下,不列颠开启了全球殖民时代,很快就形成了垄断势力,帝国的文官系统通过剑桥和牛津,源源不断的为这个垄断集团输送秩序的维护者,因此在欧洲之外,帝国的支撑就是三C(出自冰冷雨天),开罗,开普敦,加尔各答。欧洲的贵族是不是喜欢这个体系?只要有殖民体系的,都觉得这个系统不错,条件是,你必须有几个归中央管老牌名校给你持续的生产秩序的维护者。前面说了,垄断专门生产不公,而中高级领导者产能不足。凯尔特人大规模移民,去了USA,而英国人在科技上面优势地位,也被后来的德国人轻松秒杀,英国人用了两个世纪发明了蒸汽机和铁路,德国人发明了合成氨,以及共产主义。瓦特和法拉第们再也没能从帝国的土地中茁壮生长开来。英国以及欧洲大陆的贵族垄断集团,必然让位于中高级领导人才产能过剩的政治集团,巧的是,德国人开了近代大学革命,洪堡来了。

1809年12月他向国王做的报告中他建议建立一个终身学习的市民社会:“有些知识应该是普及的,有些巩固思想和性格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都获得的。不论其职业,只有一个良好的、正直的、启明的人和市民,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手工业者、商人、士兵和企业家。只有通过给予他必要的学校教育他才会轻松地学习他的职业必要得专门知识,而且会具有(在人生中经常发生的)更改他的职业的自由。”

牛顿,法拉第(化学),瓦特(蒸汽机),斯蒂文森(铁路,火车)均出身于中下阶层;麦克斯韦,爱丁顿,达尔文出身于中上层。前面三个的出现,推动力英国实体经济的巨大发展,为英国贵族带来了巨大的垄断利益,后面三个,哦,我忘了说,19世纪英国文学挺发达的,是不是觉得哪个地方不太对?建安七子,文学发达,唐中期之后,李杜各自为诗仙诗圣,两宋有了资治通鉴,南宋文辞之胜,尤胜宇前朝,明朝晚期,四大奇书刊行于世,清末文学武侠,红楼梦,等等小说大行其道,很发达,就连大师云集的民国,都是怀念的黄金时代。19世纪的英国科学,不过是垄断利益集团领导力产能不足的,文化畸形繁荣的脚注罢了。因为搞实业,做科研是团队活动,而文学创作,研究经济学,往往是个人的积累,其秩序的生产模式根本不一样。

剩下的事情就好玩了,德国人不再生产贵族秩序,而是大规模进行实业救国,企业主集团开始高速增长,而英国人却依然抱着东印度公司这样靠倒卖批文的公司存活,洪堡大学1810成立,百年之后,垄断集团面对外敌入侵时战五渣的行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来临的时候,又一次应验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人第一次被扒了裤子,第二次则是被操了老窝,彻底失去了3C,整个欧洲的老贵族体系,被新生的企业主集团,美国人和苏联人接管了。

中国呢?军功贵族的垄断不就被实业阶层替代了么?时间定格在1912年,洋务运动50年之后。说起来,中国人发展的更快啊,德国人用了100年,我们用了50年。

谁让我们曾经就是个统一的科举大国呢,比德国人早了2000年就完成了国家统一。


继续扯一点别的淡,中华文明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中高级领导干部的再生产能力,因此在国家事务上,比如两次世界大战,中国人都没有站错队不是没有原因的,奥斯曼帝国第一次站错了,就没有了,日本帝国第二次站错了,也没有了。

谁搞不清楚这一点,谁就要下台,中国人民不仅是领导力最好的生产者,而且是最好的消费者,台上的要是搞不定,我们是一定换供应商的,不管代价多大,这才是中华文明的独特性。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打斑之前我还是站卡卡西的,其实在凯vs鬼鲛那时候我心里就已经明白了,凯老师已经强的过分了,但是我仍然觉得卡卡西有胜算。

但直到六道斑登场

所有人都很绝望,当年追剧的我也很绝望。但是,你永远想不到那个男人有多强,当红色蒸汽沸腾时,无论是风影火影还是卡卡西都只能有观战的份。

另外感谢岸本老师没有把凯写死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复旦刚刚上岸,写了一趴经验,刚好挪过来~

我自己是考研英语(一)90分,全程用的材料主要是真题(刷两遍)

首先要说一下,我自己过去是江苏高考生,六级660+(我知道有的人看到这里想关掉,千万别,下面都是掏心掏肺的经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国内英语应试其实都是一个模子,我在高三之前的英语应试做得不好,但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提上来了,之后就再没扑过街。所以英语应试是件花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就能立竿见影的事情。

这些考试是一通百通的,题型稍有调整,调整的部分我放在后面谈。先说共同武器和快速质变的方法。

我们都考过很多试,都明白英语应试无非单词、阅读、作文。单词不够熟悉老卡壳,影响理解。阅读时间完全不够,生词难,费脑子,做不对题,作文分数拿不高。这些就是欠缺和症结所在了,但是完全可以克服,我自己也是这样。

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首先明白四个点:

1、阅读好,英语好。国内应试尤其如此,得阅读者得天下。

2、想要阅读好,先提速度,再提技巧。

3、想要速度快,单词少不了。想要背单词,阅读是法宝。

以上三个点都是围绕阅读进行的,这里学姐另外有个日常阅读部分提分的小技巧送给大家,每天最好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早起/饭后/睡前读一些英语文章。备考初期我总觉得只刷真题心里还是没底,在室友推荐下就关注了一些考研英语公众号比如: 经济学人考研英语,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在考研英语阅读中,特别是英一部分(简直是很多人的噩梦),很多文章读着很痛苦,晦涩冗杂,轻易读不懂。于是我干脆放弃平时刷剧时间,转化到阅读提升中,睡前读一读公众号里面的英语文章,慢慢你会发现,长难句、词汇和语感都有非常大的提升!

4、作文是提前准备好的高级词汇大赛。

围绕着这些,办法就来了:

(一)一个半月质变part

1、先给自己一个半月时间,每天掐时间做4篇阅读(要是觉得不够,我最多做到过8篇)。可以用真题,或者找一些难度相似的文章来做。暂时不要求题目做对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5-6分钟左右通读完一篇文章,遇到生词不能查,一定要自己猜测。

做完和批改以后,开始研究生词和刚才不理解的句子。我一般会用电子词典一个一个去查所有我不认识的词,并且在旁边标注全部的词义、例句或例短语、不会读的词还包括音标。不要怕麻烦,标的过程其实就是记忆的过程,标完再读一读这句话,比抱着单词书背十遍都有用。

最后一步,4篇都做完之后,拿一个A6大小的小本子,整理刚才查的生词,左边英文,右边中文,中间音标和你觉得有价值的例句。

整理完,遮住中文,通读一遍,这时候你会发现基本上已经记住这些单词了,而且能够回忆起遇到它的那篇阅读的那个位置的内容。恭喜你,一个单词在不同语境中复现7次,这辈子都不会再忘,而我们正常的每一个人只要三个语境就可以牢牢记住,这个单词已经被你拴住了一半。

2、第二天,拿出单词本,分别在早饭前、午饭前、晚饭前花五分钟时间遮住中文复习一遍,并且花五分钟扫一眼昨天做的阅读中的标注。然后进行当天新的练习。复习这一步,每天坚持做。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很多词在重复出现,这些词就是考研的重点生词,而且你会无痛感地牢牢记住。这就是我为什么很少用单词书去背单词,没有语境的记忆是不够高效的。

如果这样每天坚持做一个半月,基本上都会发现自己读文章变得轻松了、快了,这就是你进行后续正确率提升的基础。

(二)坚持做阅读+正确率提升part

在上手之后,阅读量基本上可以减到一天2篇(真题数量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大家要找难度相近的新文章去读),一直坚持直到觉得已经胸有成竹为止。我以前是坚持到考前。在高考的时候300多天每天雷打不动四篇新文章和单词,其实不花很多时间,真正速度达标,只需要半个小时不到。四六级是提前一个月,每天2-4篇不等。考研的时候没有一直坚持,因为专业课内容太多,但还是会隔三差五两篇两篇地练。

正确率是有了速度和基本词汇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时候会觉得,文章能看懂,题目就是做不对。我一开始做考研阅读的时候,错的最多一套卷子错了2/3,后来发现错题是有套路的。建议大家去听10节左右唐迟老师的阅读课,我真的受益匪浅,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几节课我还会错很多。剖析考研阅读题目的方法是:

1、给题目分类。我自己做题总结之后,把题型分为细节题、中心思想题、猜词义题、情感态度题、例证题。拿到一篇阅读,先看题目,再读文章,看题时直接在旁边写上分类。

(1)细节题、猜词义题的核心思想是:阅读理解不要“理解”,一切答案都在原文里明确找到,定位好的句子是最重要的解题依据,定位句同义替换。

(2)例证题的核心思想是:实验的重点在于结论,一定识别并扫过例子过程。描述例子过程的一定是错误答案。

(3)中心思想题、情感态度题的核心思想是:作者写这篇文章,一定是为了批驳A,支持-A,考研阅读不存在中立作者。一个硬币有两面,考研阅读只强调一面,所以和稀泥的选项不要选、“中立、模糊、主观”的态度词不要选。在中心思想题的选项中,选符合作者情感态度的那一个。

细节服从主旨。(这就是我为什么说题目要分类,这样你才分得清什么时候选细节,什么时候选主旨。)

2、常见干扰项

(1)半程度绝对化,例如uncertain, didn’t know for sure直接被出题人在题项中写成no;90%写成unchanged;见major就要警惕

(2)真正的答案是原句的同义替换,没有用原句的词。而干扰项是用了好几个原句的高频复现词,但实质上意思早已面目全非、偷天换日。

(3)因果倒置,cause, bring about前后内容直接颠倒,相对容易识别。

(4)把原文中心词xx改成xxer,由于惊叹can’t imagine改成doubt,偷换事实。

(5)警惕原文中从没出现过的无中生有词。

(三)作文part

如果以上阅读部分都搞定了,作文一定不再是难事。我买了王江涛老师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把握题型,但我觉得只能帮助拿基础分。如果写作想拿高分,不仅仅要把意思无误地表达出来,而且要把意思“高级地”表达出来。这本书里的单词过于简单,推荐大家用真题黄皮书解析里面的例文,挖掘里面一些不错的、高级的用法专门形成自己的笔记。

我的【笔记截图】也分享在这里【看下面,顺序大家可以自己排一下!】,这是我进考场之前也一直在看的万能表达总结,比较小众而且非常有用。

有需要文字版以及有需要其他辅导的学弟学妹可以加我微信,知乎可能上的不及时,知乎咨询也会看,但如果长期没回可以微信滴滴我!











  

相关话题

  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落到实处,你有什么建议? 
  北京房价为什么这么高?是否会严重影响北京对人才的吸引力? 
  斯洛文尼亚总统回应该国总理「涉台不当言论」,称「斯洛文尼亚始终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这释放了哪些信号? 
  玩弄网友智商/操纵舆论是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看待高铁乘务员被一家12口人围殴事件? 
  如何看待我们现在经历的社会是很多人未曾经历的?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第146期称「在美国流浪动物不打狂犬疫苗有患病嫌疑的要立刻杀掉」? 
  如何看待郑州规定「疫情期间不按规定戴口罩等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这一防控措施有必要吗? 
  学者建议将地方生育优化政策、效果等「纳入政府政绩考核」,如何看待这一建议? 
  90 后「不消费主义者」每月日常花费平均 300 元以内,涵盖吃饭和交通,如何看待这种生活方式?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很完美的不对称设计?
下一个讨论
「稼轩词豪,东坡词旷」,王国维这句评语是否精准?能用别的字形容这两个词人吗?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