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其实颇为厚古薄今,是很认真的写了“近代前期和工业革命后百姓生活还不如中世纪”的言论(不信可以去翻《资本论》关于原始积累的那一章),当时我觉得这个说法有些荒谬,现在来看,这还是有些事实作为支撑的,尤其是牛津大学2016年公布了英国从1543年以来所有年份的预期寿命数据之后(当然,19世纪以前的主要基于论文研究,不一定非常准)。
马公主要论点是百年战争时期的英国存在相当数量的自耕农(熟战史的应该也知道这是这一时期英军的主要兵源),所以这一时期财富很大程度还是掌握在民众手里的,但随着16世纪以来的土地兼并和圈地,这些人沦为无地游民,因此贫民人数也增加了,当中一部分人为谋生计只得受雇于手工工场,并且那里的工作条件很差、受到很严重的盘剥。
这个著名观点是否准确且不论,但是要说近代前期农民生活质量还不如中世纪,我觉得有可能。工业革命之前,全世界的农业其实都半斤八两,只是为了满足最低生存的需要,只有量变而无质变。而从后来的气候学研究成果来看,中世纪时的世界处在温暖期,对农业相对有利,而从16世纪开始气温骤降,对农业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所以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前期的整个世界都出现了人口停滞不前,动乱丛生,政局动荡,部分国家年年大饥的局面。(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569144/answer/636148647)
这种情况在以上这个数据库也有所体现,1583年(伊丽莎白黄金期,与西班牙开战前)英国预期寿命曾一度达到42.7,之后几百年的英国都没有再达到过这个数字。此后因为小冰期的加深和英国王室连年征战,整个17世纪的英国预期寿命甚至稳中有降,直到1728年(具体原因不明,可能是因为该年英国本土严重歉收)25.3的最低谷之后,才开始随着气候回暖而缓步回升,到1803年重新达到40岁左右。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马克思是生活在工业革命的前期,工业革命带来的好处,不是一蹴而就的,反而前期由于缺乏监管、资本家恶性竞争,反而出现了工人工作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加上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英国政府连年对外用兵,预期寿命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工业革命完成后统计数据完善了)。例如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之后的1849年,预期寿命反而下降到了37.7岁,此后又经历了多次波峰和波谷之后,1900年左右英国预期寿命才上升到45岁,一战爆发前上升到50岁。
所以以前看过贴吧有个人对马克思个人的猜测可能还真说对了,作为知识分子的马克思深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力越强预期也就越高,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爆发增长,这点他是承认的,但是因为工业革命早期的种种缺陷,相当一段时间内老百姓日子非但没提升,反而还过得不如以前了,所以因此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