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亚洲人体质是不是真的较差? 第1页

        

user avatar   ji-xu-zhe-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观察的没错。

黄种人,我就先说东亚人。一线带过国内顶级特种兵,国家散打队员,奥运会金牌选手,国内外MMA运动员……告诉大家事实的真相。

不说体质,我们说体能,包括六大素质:力量,速度,耐力,应激,平衡,柔韧。

进行人口平均计算,西方人力量上和速度上有优势;东亚人在应激,平衡,耐力和柔韧上有优势。应激包括了基于互动的协调、灵敏、反应速度和身体把控的综合素质。如果把狭义的跑步耐力推广的广义的体能耐力,东亚人更耐的住。比如加入了耐疲劳、耐饥饿等综合耐受力,东亚人有优势,我军的负重战术跑一直也是世界领先的。东亚人的整体体能素质更加均衡。比如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等,东亚人就很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六个体能素质,四个占优,整体均衡,却在世界体育舞台上不显眼,甚至感觉上非常弱,非常差呢?

以奥运为例,奥运会的创立和东亚人无关:

国际几乎所有的现代运动都是西方人创立了,创立者是根据自身的种族优势创立了这些运动,简单讲就是欧美人什么强,就比什么。就好比你弹钢琴强,他跟你比拳击;你编程强,他跟你比拉卡车……你永远不会赢。通过西方掌握的世界媒体的放大,全球被洗脑,就出现了东亚人弱的假象。

乒乓球、羽毛球更看应激体能素质,中国人强,东亚人强;他们就改规则,换大球,甚至提议奥运会取消乒乓球。你日本的柔术,必须把各种关节技和绞技等技巧和应激体能素质阉割掉,变成更加突出力量和速度的柔道,符合西方人的体能优势,才能入奥运会……

如果举重或者搏击类项目不分量级,进行绝对实力的对拼,也就是无差比赛,东亚有大骨骼大身高的人口比例就摆在那,你的骨骼不够粗大,你的骨骼上各种髁、粗隆都不够大,怎么能附着更多的肌肉。然而,通常人们对于比拼力量的项目更关注那些重量级选手的绝对实力,比如力量举或者健美,通常东亚人可以有机会的小级别不会受到关注,拥有庞大大骨骼人口比例的欧美(或者移民到欧美的西非裔)自然显得强大。

但是西方垄断了整个世界的话语状态下,很多体育项目的发明就是为了彰显西方人种族优越感的,你们东亚人什么差,就制定规则比什么才是问题的真相。

但是,我告诉大家,未来不会是这样。人类不能总停留在几千年前战斗体能衍生出的奥林匹克蛮力时代。未来我们的体能必然与工具、科技结合,必然向均衡发展,结合了工具与科技的体能,东亚人自然会占据优势。比如30米手枪对射,东亚人灵活的身手将更加有优势;比如进行战术载具驾驶和战斗,东亚人也将占据优势;东亚人具有更灵活的小关节操控能力,和应激体能素质结合,在坐姿精细操作上也将有优势,我不了解电竞,单从东亚人体能特点上看,我不用了解电竞,就能推断出,电竞操控,东亚人一定非常强。倘若把电竞操控换成未来的战斗机器人操控,想想东亚人会有多麽的强大!但是我们要先有战斗机器人,所以东亚人要想在体能上强于欧美,必须发展科技,并使体能与科技相结合……

用一句歌词告诉大家

现在我们还不想被化作尘埃,因为我们的故乡叫做未来!

大家要有信心!

通过科学训练,东亚人的力量和速度素质还没有太大差距,苏炳添也跑进了百米10 秒,有关苏炳添的问题,大家可以问 @周阿姨 ,她当时负责苏的运动营养。

关键是东亚人的力量与速度素质更趋向于与应激、耐力、平衡、柔韧形成体能均衡。

相关阅读:

继续者张付:东亚人种的优势是什么?




————————————————————————————————————

补充一下:

当然如果分量级,中小级别的力量与搏击项目,中国人普遍是世界最强的一个群体。

比如举重的男子世界纪录

项目 出生日期(日月年) 姓名 出生日期 国籍 破纪录时间

56 Kg

抓举 139 kg 吴景彪 10.01.1989 中国 22.11.2015

挺举 171 kg 欧云哲 18.11.1991 朝鲜 22.11.2015

总成绩 307 kg 龙清泉 03.12.1990 中国 07.08.2016

62 Kg

抓举 154 kg 金恩国 28.10.1988朝鲜 21.09.2014

挺举 183 kg 谌利军中国23.11.2015

总成绩 333kg 谌利军中国23.11.2015

69 Kg

抓举 166 kg 廖辉 05.10.1987 中国 10.11.2014

挺举 198 kg 廖辉 05.10.1987 中国 23.10.2013

总成绩 359 kg 廖辉 05.10.1987 中国 10.11.2014

77 Kg

抓举 177 kg 吕小军 27.07.1984 中国 10.08.2016

挺举 214 kg 拉希莫夫 13.08.1993 哈萨克斯坦 10.08.2016

总成绩 380 kg 吕小军 27.07.1984 中国 25.10.2013

女子世界纪录中的中国人创造了很多

48 Kg

抓举 98 kg 杨炼16.10.1982 中国 01.10.2006

挺举 121 kg 努尔詹·塔伊兰29.10.1983 土耳其 18.09.2010

总成绩 217 kg 杨炼 16.10.1982 中国 01.10.2006

53 Kg

抓举 103 kg 李萍15.09.1988 中国 14.11.2010

挺举 131 kg 祖尔菲亚 25.07.1993 哈萨克斯坦 29.07.2012

总成绩 230 kg 李萍 15.09.1988 中国 14.11.2010

58 Kg

抓举 111 kg 陈艳青05.04.1979 中国 03.12.2006

挺举 141 kg 邱红梅02.03.1983 中国 22.04.2007

总成绩 251 kg 陈艳青 05.04.1979 中国 03.12.2006

63 Kg

抓举 117 kg 萨拉卡耶娃 25.12.1987 俄罗斯 08.11.2011

挺举 146 kg 邓薇.02.14.1993 中国 26.11.2015

总成绩 257 kg 刘海霞23.10.1980 中国 24.09.2007

69 Kg

抓举 129 kg 向艳梅13.06.1992 中国 09.05.2015

挺举 158 kg 刘春红 29.01.1983 中国 13.08.2008

总成绩 286 kg 刘春红 29.01.1983 中国 13.08.2008

75 Kg

抓举 135 kg 娜塔莉亚·扎波洛特纳亚15.08.1985俄罗斯 17.12.2011

挺举 163 kg 娜德扎拉.叶夫斯秋欣娜 27.05.1988 俄罗斯 10.11.2011

总成绩 296 kg 娜塔莉亚·扎波洛特纳亚 15.08.1985俄罗斯 17.12.2011

+75 Kg

抓举 151 kg 卡什丽娜·塔提安娜24.01.1991 俄罗斯6.8.2012

挺举 192 kg 周璐璐19.03.1988 中国 26.09.2014

总成绩 334 kg 卡什丽娜·塔提安娜 24.01.1991 俄罗斯 23.11.2013

1、——简单来讲,举重在力量型比赛项目中,是比力量举之类更有技术含量的,对于人体的应激、平衡、柔韧素质要求更高。由于中国人的这三项体能素质都非常强,所以在中小级别,我们附加了综合体能素质的力量最强。简单讲,如果你的体重(男性,55公斤至85公斤),女性(45公斤至75公斤),如果你是中国人,你更有潜力练出最强的技术力量。这个体重区间正好是现代战争需要的战术体能体重区间,所以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结合了现代战术后为什么我们体能最强。

2、为什么橄榄球我们打的不好?

以男子为例,因为世界顶级橄榄球运动员的平均体重超过了中国人相对力量最强的那个体重区间55至85。大球类运动是不分量级的无差运动。大级别我们可选材的人口比例低,且目前大街别的力量统计数据上还不能支持,中国90公斤以上级选手比欧美等90公斤以上级更有力量。用我们很好选材的55到85,对对方更容易选材的90+或者100+,橄榄球就是一场基于大级别选手人口比例的“田忌赛马”。

3、用篮球比较,大家就更明白了。

以下是,85年开始到07~08赛季的NBA球员平均数据。里面记录了平均年龄、平均体重等。

平均体重210磅到220磅以上(94.5公斤到100公斤+),我们的有力量区间是体重在55至85左右,加上6英尺7英寸(约2米)身高的人口比例,这不就是“以己之短,功他人之长”吗?

——如果没有NFL和NBA,你会觉得美国黑人体能强吗?

一切都是西方人制定规则,有意突出他们的传统项目(比如NFL和NBA),然后是西方媒体、好莱坞和西方商业比赛以偏概全制造的假象,大家应该看清事情的真相。你被西方媒体和商业赛事洗脑了吗?

总之,越需要体能素质均衡,越综合,越借助先进工具,越突出应激体能素质的项目,我们越强。开放规则系统中,我们有优势;如果是封闭规则系统中,分量级,对我们有利。

现有运动项目中,像MMA这种需要综合体能素质的项目,又分量级,MMA中没有中国人学不会的技术,只要专项体能能科学训练,中国人是很有机会的。未来的新兴项目,按照我说的体能素质六分法均衡,开放综合,多借助工具,多突出应激体能素质,我们将有更好的未来。

其实每一个在读本文的人,你的体能潜力才是最强的!加油!我们继续……

本人大量文章已被删除,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eacherzhangfu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并非体质差,而是不同种族/人群之间,确实存在先天的生理差异,也存在后天习惯导致的生理差异。

只不过,我们有先天优势的那些生理特性,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不被重视,或受到无意或成体系的轻视;而我们没有先天优势的那些生理特性在国际话语体系中被重视,或受到无意或成体系的夸赞。

然后,在国际话语体系中,那些我们可能有先天优势的特性,要维持政治正确的体面,绝不能刻意描述或无意暗示种族/人群差异;而那些我们可能有先天劣势的特性,政治正确,即使有,也不敏感得多得多。

而且,何谓“优势“,何谓“劣势”,并非有绝对“天然“的认知。就算有“天然倾向”,也有程度之分。只不过,后天弥漫开来的“话语体系”影响,让你我,对无所谓有“天然倾向”的属性,有了倾向,仿佛是天然的一般;让倾向程度没那么明显的属性,有了更强的倾向,仿佛是天然就这么强一般。


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后天养成,努力提升那些我们可能有先天生理劣势的方面。

但任何对比,任何竞争,根本逻辑不在于,或者说,不仅在于,在现有规则下,占得先机;而是,成为新规则的制定者,并让新规则,天然有利于自己。


user avatar   mao-chen-yu-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https://www.zhihu.com/video/930484158208262144

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我也刚刚完成2017年最后一练,硬拉拉起了350公斤,本来想拉360的,状态一般,360公斤还是留到明年亚洲阿诺德力量举赛场上去完成吧,现在回到问题本身:黄种人体质是不是真的较差?

有很多回答都以健身领域的角度来举例,我觉得都写得非常好,而我恰好也是一个健身领域的训练者,虽才疏学浅,也不懂去写那么复杂的论证,但从我开始力量训练的第一天起,就以为了证明黄种人体质并不比欧美人差为目标而训练着,我想以我自身在力量项目中成绩进步的轨迹来证明这一点,也希望能激励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力量运动,自己不要把自己看扁了。强大永远是内心的强大,只要你自己认为你不比别人差,你就不比别人差。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今日红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最后再次各位网友们新年快乐!


user avatar   ye-yu-sheng-fan-12-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基因,是习惯问题。

健身,一周4-5次,每次1个半小时。结束后大汗淋漓回家,被说是找罪受;崴了脚,说是不动就不会受伤;要补充蛋白质,说是多饿饿就瘦了,哪里需要吃肉,一边吃肉一边运动简直白费劲。虽然现在他们对食物的观念已经跟着我扭转,开始注意蛋白质的摄入,蛋奶肉加入了日常。但是对于鸡蛋的量,父母还是认为一天最多吃两蛋白,如果吃全蛋就只能吃一个,胆固醇太高。对于运动,还是保持着生命在于静止的想法,动了就是对关节的损耗。

我妈,退休后,就待家里,整天坐着躺着看电视,腰酸背疼等问题始终困扰着。我给按按腰背肩颈就舒服,不按第二天就难受,并且拒绝去医院检查。我和她说到了年龄肌肉流失加剧,身体体态会显老,久坐腰肌疲惫,需要做些练习,维持肌肉量。跟着我去健身房做一些腰背部的肌肉训练可否。不行,需要换衣服,有时小区碰到同健身房的还要打招呼,太累了。那在家,在瑜伽垫上练习,可以不。还是不行,TWY一天做一个吧,就在床上,也不用铺瑜伽垫了,不然太累了。。。。。FINE

再说女同事们,看我健身瘦了且体态改变明显,纷纷打听秘方。一问我是运动瘦下来的,就说好久不运动了肯定会受伤。听说我每次要1小时以上,就转发各种每天5分钟教你瘦XXX。我说那些基本都是骗人的,我可以教你们用器械,做基本的动作,轻重量多次数耐力练习,坚持下去效果很好。噫,肌肉大了不好看,太汉子了。然后开始了代餐粉代替早餐午餐晚餐,一天到晚全是糊糊。隔三差五打听我还去不去健身,有一天听到没去,就好像自己这天也可以放松了一样。我说有团课,都是涵盖在年费里的,瑜伽舞蹈,好多女生在参加,就说难度大,需要技巧,做不来。直到听我说搏击操教练还有私教们都挺帅的,去试了节搏击操,5分钟后携手退出教室,在休息区玩手机。之后对教练们就只专注于朋友圈照片,教练让去健身房运动出汗那是不可能的。。。。。FINE

对比一下,方圆1.5KM,十多个住宅小区,只有一家大型健身会所,两个健身房,两家私教工作室,三个开放式篮球场,剩下的就只是小区内部以及商业中心的广场了。哦,那两健身房最近还都倒闭了。但是,光是艾灸养生相关的店,开了十几家,生意红火。从早到晚,店里都是老年人坐满满的。

朋友里,留学群体中经常运动接受健身的比例最高,也是看上去最精神的。国人的运动意识在提高,运动的人会越来越多,体质会越来越好。只是改变大众的意识,任重而道远。

~没想到吐个槽会得到这么多赞和评论,还想补充几句。

包括我父母以及大部分同事,让做专项运动,比如球类游泳跑步撸铁,比较抗拒。要说散步,其实都挺接受,基本可以做到吃完慢走个半小时。虽然运动量在我看来有点低,并且改变不了大部分人久坐玩手机后的体态问题。

同事里大家知道要运动,只是自己不想动,但大部分是把这个运动习惯给了自己的孩子。就我知道的,部门里好几位姐姐都是给孩子在暑假报了游泳班和各种球类运动班,还有很火的轮滑班。有位老哥,给自己还在上小学的儿子报了健身房的中考体育班,还是1对1的私教课,一周去个两三次。我问他,你花这么多给孩子,为啥不自己跟着一起练。他说实在练不动,公司里事多压力大,回家只想躺着,再说孩子精力旺盛,出去公园玩,自己和老婆都带不动,只能拜托老婆带孩子去健身房,让教练折腾折腾,体质好些,顺便把中考体育练了,免得未来体育上面失分。

朋友里热爱运动的不在少数。甚至我自己开始健身也是在多位朋友的鼓励下禁不住好身材的诱惑,踏上了流汗之路。健身房里,年龄大的比较多,练的都很棒。并且铁区里女生也有很多,动作都很专业,有位姐姐背部练的相当棒,我要是可以几年后像姐姐一样就好了。

~~回答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有1500+赞,感谢各位点赞收藏喜爱,也谢谢大家的评论。评论都看了,没有回复太多,就再补充一些。

饮食习惯:

我们吃饱喝足才30年,我们的爷爷奶奶辈,父母辈,很多都是苦日子过过来的,普遍来说,饮食习惯上和我们这一辈差异甚大。比如说粥配小菜,老人最爱,好些一天三顿粥的。讲究一些的,煮粥配些杂粮。虽然好喝,但只是水饱,太容易消化,还容易升血糖。再比如说,热饮,我妈坚持每人晨起一杯热水,我感觉烫嗓子,和她说现在天这么热,37.38度的,室温的水就可以,不行,室温的水也是凉水。她习惯了热水的肠胃,出门在外旅游,再热的天,保温杯不能离手,必喝热水,稍微凉一些就觉得容易拉肚子,我担心的是这种高温下等保温杯的热水凉到可以入口估计人要脱水了。水果也是只吃一口的量,怕凉。苹果桃子梨只吃一片,西瓜吃两勺,葡萄荔枝吃三.五颗。神奇的是,冰激凌整根吃了是没事的,回答因为冰激凌是奶油的,不冰。

再一个,乳糖不耐受。我有轻微的乳糖不耐,表现是不能喝太多牛奶,酸奶没问题。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完全不能喝牛奶,因为有记忆以来,常见的几款常温奶,喝了必拉肚。直到在国外,那些拿铁卡布奇诺之类的,有奶但没问题,遂尝试了超市保鲜柜的桶装牛奶,没有问题。哦,那是牛奶本身的问题。回国后,保鲜柜的,只要不是一下半升,基本不会有问题。常温奶,超市常见的大牌还是保证拉肚。网购的几款小包装的,一次一包没有问题,两包就有问题了。还有一个,酸奶能喝,但问题是开始减糖时发现酸奶里糖是大户。尤其常见品牌,常见口味,基本都是巨多糖,实际上并不健康。即便是每日投递到家的玻璃瓶装的无糖型,依然加了木糖醇,保持着甜甜的口感。

在国外学习的时候,冬天,房东家的小女儿,早餐是比我脸大的碗,冰牛奶泡麦片。在床上吃完,才刷牙洗脸换衣服去上幼儿园。冬天,我是没法一早就喝冰牛奶的。其他时候,冰牛奶真的yyds。然后酸奶,超市里有很多原味酸奶,配料简单健康,虽然口感巨酸,但还能接受,自己加些坚果也能中和酸味。另外,牛奶和酸奶的价格换算后和国内持平,算上超市折扣甚至还会牛奶更便宜一些,酸奶便宜很多。这样对收入一般外国家庭,奶制品不会成为需要考虑的负担。可是对于国内的家庭,emmm,就不太能说无负担了。

运动习惯:

不否认不同人种在各运动赛事上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基因优势。只是对于大部分人,日常运动,根本没到需要基因来决定的地步。

只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快,人口密度高,与城市便利生活一起发展的是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只有拼命工作才能在大城市生存下去,那既然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那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花销的健身可能还真是奢侈品。而对于有孩子的,没人不乐意自己孩子身强体健。只是我们小时候呢,体育老师绝对是体弱多病的,三天两头上不了课。现在好的是,大部分学校都在尽量避免占用体育课。只是作业仍然多,难度逐年升高。娃娃要学的更多了。能在课业负担不那么重的童年阶段,花高价让孩子掌握一些运动技能,已经是家长思想的进步了。至于未来怎样,主要还是看卷的程度。

留学时候,房东是单身妈妈,虽然住着白领区联排别墅,但需要出租一间卧室来补充生活。她的孩子课后体育活动时间远超作业时间。小女孩读幼儿园,平时早晨9点上学下午1点放学,由住同社区的外婆外公接送,下午3点在社区大草坪上开始足球训练,一周5次,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参加的,真正的风雨无阻。晚上7点,房东把孩子从外婆家接回,带着孩子唱首字母歌,陪着完成一页纸打印出来的作业,接着哄孩子睡觉。才开始给自己做晚餐。自家院子里就有儿童足球框,周末早晨8.9点后,社区里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轮流在某家的院子里踢球,不论男孩女孩,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另外即便是冬天,小女孩的校服还是短裙加长袜,露出一截腿和膝盖。

我是有时间锻炼,但牺牲的是高收入,工资打对折不止。只是不用996,不用在下班后仍必须随时关注工作手机和邮箱。必须感谢父母,是他们年轻时的拼命工作,换来现在我不用在城市里那么拼,可以享受一下自己的生活。所以也能理解他们现在退休后,完全不想动。年轻时努力了,现在还不能歇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享受吗。

~~~有小伙伴们陆续私信和评论,建议运动一周2-3次,每次40分钟。担心我一周健身房4-5次,每次90分钟太多了,身体会扛不住。首先要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建议。我也解释一下,每周是踢开生理期的三周,90分钟不是指每次纯撸铁90分钟。

女生因为生理期的存在,激素的波动,在训练安排上和男生会很不一样。首先说明我认为生理期可以适当运动,不同女生对生理期的反应会不一样,甚至同个女生每次的反应也会有差异,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调整,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通常自己在生理期之前的2天以及生理期中的头两天不去健身房,只是餐后散步15-30分钟。生理期中的后几天,会安排一些轻度有氧和力训,力训以不增加腹压的动作为主。这一周基本就是以休息为主。

另外三周,因为个人比较抗拒跑步机或者椭圆机一直跑1小时,所以每周会参加1次有氧团课,通常会参加搏击操,这个强度比较大一些,课程总时长55分钟,并习惯在课前自己练练手臂和肩,差不多40分钟。偶尔会参加瑜伽和舞蹈,虽然也很有趣,并且种类很多,可惜的是课程总是在工作日早晨下午和晚上,仅能参加的晚上又常和我的网课时间有冲突。相对来说,我对健身房团课的利用是很低的。

力训,目前是按臀腿和胸背来分,每周尽量做到两个循环。每次开始热身10-15分钟,包含了关节活动,有氧以及肌肉激活。完成后才会开始正式的力训,以耐力组慢动作为主,根据当天的状态以及器械排队情况,一般20-30组,每组12-20个,组间控制在20-90秒,这样差不多是50分钟。之后会加上腰腹或者体能10分钟。再是10分钟的有氧,最后拉伸和滚泡沫轴。因为工作久坐,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下肢和腰背的肌肉会很紧张,用泡沫轴滚滚会很舒服。另外,我每组个数没有用RM,并不是每组都力竭。重量上比较佛系,以不会受伤为前提。自己练,尤其卧推和硬拉,即便是耐力组,也是不敢完全力竭的。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上张图,再详细说说。

在英国时,我在校队打了一年。简单说,亚洲人和黑人在身体天赋上差异是很大的。举个例子,CBA现在也搞体测,中锋位置除了周琦和沈梓捷臂展超过身高十二厘米以上,多数都是几厘米,持平,甚至还有四分之一身高大于臂展,例如张大宇、刘雁宇。但黑人基本是15+起步,超过二十的太多多。爆发、体能更不用说。

但黄种人和白人,其实天赋差异没那么大。我在队里是跑的最快的,体能也最好,力量也不错。但为什么同样起点我最后没打好呢。其实更多都是场外因素。简单说,你如果要通过运动表现得出亚洲人体质差的结论,是可以做到的,但造成这个结果不是天赋层面,而是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我们在训练营时,我经常防守一个澳大利亚小伙子,他的风格有点像篮网的米奇·克里克,没什么技术,但就是硬。如果论硬件,我其实不比他差,技术我俩都一般。区别是,他很有钱,他就在学校食堂吃饭,主要吃肉(他们也不买奢侈品,但总感觉他们的钱像花不完)。而中国学生,都是回家做饭,菜和香肠烩一锅,恨不得一次把三天的都做了。这都算好,最惨时候就是金大洲金针菇拌米饭(我当时有点钱,但不敢花,因为回国还要找工作,内心没安全感,这是最可怕的)。他累了就回家睡觉补充体力玩游戏,我出国机会难得,再累也得学习看书,为中华崛起读书(其实也没看进去,但总觉得不去就对不起父母家人,对不起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对不起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对不起时代对我们的寄托……)。一天两天还好,常年累月,差距就产生了,他们营养好,休息有保障,我们以吃饱为主,为了省钱,什么事都需要自己干,最后就是牺牲训练和休息时间。我走时教练挺失望的,我也内疚,买了本老外写的《这就是中国》送给他。

如果几代人都是这样呢,那差别就很大很大了。更不用说精神层面,家族的期望,父母的养老,留在国外艰难,回国海龟变海带,找到工作结婚买房,有了房每天回小区,永恒不变的标语是谨防电信诈骗……活下去尚且不易,身体素质……太远了


user avatar   hu-yan-luan-yu-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和一个美国留学生一起打篮球。

人家把篮球玩得眼花缭乱像马戏团的,看得我目瞪口呆。

上前用蹩脚的英语请教他训练方法。

他说他从小就喜欢,每天起码练一个小时。


我高中打篮球是怎样的呢?

放学后看着表冲进球场打20分钟,然后狂蹬10分钟自行车回家。

周末早上去打上1小时已经是爹妈开恩了。


如果没有这份热情,那我连一秒钟篮球都打不了。

体能训练?基本功训练?力量训练?

没人教,还有人出来反对。


之前在澳大利亚看过当地人打球。

我都没敢下场。

他们真是把篮球玩出了橄榄球,哦不,是搏击的味道。

居然还是欢声笑语。


顶级运动员我不懂,我只能说,国民普遍的身体素质不佳,怪不到基因上来。

除了大学生研究生阶段,大家基本没有什么时间做训练。

孩童时,大环境也是在扼杀对运动的兴趣。

小学时候热爱游泳的我,兴趣班在学奥数,周末在练琴。

后来死缠烂打学了一个暑假,学校游泳比赛居然夺冠。

从那之后,我再进泳池就是大学了。

因为我妈不允许。

她说,游泳太危险了。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白人力量强,黑人速度快,黄种人敏捷平衡好。

力量举壮汉白人多,短跑跳远篮球适合黑人,乒乓球,羽毛球都是白人发明的,都被黄种人垄断。

不同国家营养和训练有差别,但是在美国这种什么种族都有的国家,依然是这个规律。

我就不说奥数这种非体育项目了。

奥运会的项目,适合黄种人的少一些,强行选拔去比赛,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技术上更完美。

从国家发展看,还是更需要智力,而非体力。

教育水平上去,研究基础上去以后,黄种人的优势会慢慢体现出来。

因为白人机缘巧合,先被迫大航海,先发展出现代经济,黄种人黑人都落后了很多。

但是东亚国家地区用了几十年进步就明显了。

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含台湾)都追赶的很快。

再过一百年,只要有平等竞争的条件,东亚国家还会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经济上去,在东亚生活幸福,更有钱途。

要体育成绩,归化培养就行了,牙买加小学生运动会跑得最快的几十个小孩家庭移民过来,专业训练。十年后,你的短跑水平就上来了。

强大以后移民吸收天赋高的体育人才,不用自己强制在羊群里面挑骆驼。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古代食物匮乏,很多就是混个水饱,混个饱腹感的食物

现在还不舍得丢弃,还在用

天天让孩子喝一肚子糖水·····

美其名曰,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还一堆什么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之类的骗人的话

其实就是因为吃不起,所以说他们不好

类似于一群吃下水的嘲笑人家吃羊肉的

然后还被奉为圭臬




二、德国1956年统计士兵身高平均173,2010年平均180

而在普鲁士时代,一米六都算是高个子了

注:很多小说家就喜欢写古代西方人人高马大·······就是典型的用当时套古代



三、真假不可考,因为我搜索到的资料都是同样的话的复制粘贴,但是也说出来吧

就是说八国联军的时候,德国人派军医在北京城门,发现100个中国人里有95个能达到德国的征兵标准

这个真假不论

就算这个是真的,

当时中国人体质还可以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德国人身高逐渐发展到了180,我们还停留在那个时代,会怎么样?



四、体育赛事,大部分都是靠一堆营养学家、运动学家、世界级别的教练,花钱堆起来的运动员。

君不见金牌都在发达国家手里占据多数么

而这一块我们还有差距,比如张伟丽,UFC两次冠军

她教练就是外国的

看张伟丽当时的感谢信

·········还是我的康复老师。他们在我刚打职业比赛的时候就一直帮我做康复。身体不舒服,我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医院,而是tab。人的身体像汽车一样,定期都要保养。

·········还有我的体能教练roben。一直带我体能训练。我比赛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的体能问题。他非常了解我。他看我一眼就知道我累不累,状态好不好。


几乎都是外国人,因为国内还没有········


五、亚洲国家,发达的日本,几百年前就不让吃肉·····短短几十年怎么能补的回来?

比较发达的韩国也类似

中国还在发展,但是现在也是受到古代一些糟粕的影响

蛋白质吃的少,碳水化合物吃的多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逐渐改善

比如很多以前为了保存,发明的腌制、熏制等等方法保存的食物,吃饭的时候就放一个小蝶尝尝味罢了



六、你要知道你看到的,和实际上的区别

最简单的,大家第一印象,肯定是白人和黑人的鞭都比较长

但是你看一些网站的自拍产品,会发现也就那样,大部分人都好精致啊···

最简单的一个叫刘什么的,开始没钱,请的都是普通白人,非常精致小巧

后来有钱了,请专业演员,那叫一个······大···

这就是我说的,你看到的,和实际上的


你人为白人黑人都是

实际上大街上他们大部分都是

也很普通···


你认为亚洲人体质差

都是这种肥猪

或者干吧鸡子病秧子


实际上亚洲人体制也有


user avatar   chrismapl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最可怕的不是东亚人中体质差,而是大量的东亚人种明明是因为缺乏锻炼,显得瘦弱。非说是因为白人种族优势,给自己乐呵呵的带上“东亚病夫”的帽子。

白人真的不是个个肌肉霸………你见到的大多都是“荧幕白人”。


user avatar   jue-ming-yao-shi-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亚洲人体质很好,基因里决定了兼顾力量,耐力,免疫力,代谢效率等等。

东亚的问题是营养构成。

远了不提,二战前后的欧洲白人,营养水平非常差,长的矮,瘦,体质弱的很。进入当代,农业水平突飞猛进,蛋白质跟上了以后,才又高又壮的。

韩国人,汉江奇迹后,整体蛋白和牛奶跟上了,饮食结构没那么糟糕,年轻男性平均身高就上到了175cm,直接说明东亚人先天矮小就是个恶毒的谎言。

亚欧非之间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异,那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总体都体现在代谢能力和免疫,以及一些肌肉的功能倾向等等,但是限制于同一人种,都没有质的差距。总体功能上一致,整体结构也都一样。

带来一切差异的其实就是饮食了。

偏碳水,高油盐的饮食就是长脂肪,糖尿病,

偏碳水,低蛋白的饮食就是体质弱。

请记住,物质平衡,是世间万物最基本的定理。

绝不会人只摄入碳水然后长肌肉的,这里面没有氮!

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质疑亚洲人是不是先天不足,这不是亚洲人的问题,是有些人脑子的问题。

ps,人种严格说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表述,亚欧非都是同一人种。按照有些人结论,北京,山东,黑龙江,男性平均身高都175+,广东,广西170-,身高体重都有明显差异了,这特么还是一种人么。然后广东人去黑龙江,第二代就又高又壮,东北人去广东,慢慢的也比较瘦小(现在有空调,曾经的广东沿海长的高壮其实是负担,精瘦才是最适合当地的体型。还有这十几年农业比九几年进步那是以代记的,当年我父母去广东的同学子女,就是和我一样三四十岁的,都不高也瘦。反倒是广东来黑龙江的第二代,父165母155,自己185)。而且现代的主流亚欧非人一直没有地域隔绝,环境不具备发展为不同亚种的条件(近大陆的一些大岛和美洲也不具备,冰河期离现代太近了)。至于真的可能有亚种差异的,好奇可以搜搜俾格米人,在太平洋上也有一些隔绝人种,这个差异就非常大了。比如俾格米人在身高,性成熟,还有寿命和其他人类族群的差异简直大的不行。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举重欧美人不太行? 
  把自己喂胖是怎样一种体验? 
  所谓的黑人,俄罗斯人天生身体素质好是不是典型的民科? 
  Nba除了詹姆斯,还有哪些球员生活素养比较高? 
  腹直肌上部的两块肌肉突出来了好多请问是什么情况? 
  弹跳是天赋吗?如果弹跳能力可以通过后天锻炼,有什么方法? 
  我女朋友身高 162 厘米,体重 52.5 公斤,我连公主抱都抱不动,我该怎么委婉地提醒她减肥? 
  为什么满族在清朝时没有被汉族同化? 
  如何看待lucy曹野蛮诱导性暗示中国女孩拜金并且崇洋媚外? 
  为什么我总是觉得白人女人是全世界人种女性中最好看的人种? 

前一个讨论
白夜追凶最后为什么要吃掉宠物鱼「老虎」?是关宏峰还是关宏宇?
下一个讨论
如何解读迅雷 2017 年 Q3 财报?玩客云等云计算业务表现如何?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