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他们不困,是因为,很可能,他们并不牺牲睡眠时间……
巴尔扎克出了名的每天工作12小时。但他每天晚上六点到凌晨一点睡觉。七小时。
弥尔顿,晚上九点到凌晨四点。七小时。
富兰克林,晚上十点到凌晨五点。七小时。
卡夫卡有段时间凌晨只睡两小时,但他下午睡四小时。
康德的时间表最有名:
五点起床。喝茶,抽烟,备课。
七点到九点上课。
九点到十二点三刻写东西,做他著名的三大批判。
下午一点到四点午餐,见客人。
四点到五点,著名的出门散步,大家可以用来校准手表时间。
五点到十点,看书。
十点睡觉。
差不多七个小时睡眠。
所谓大师们早起,很简单,因为他们睡得早。
各人体质不同,的确有人需要睡的时间很少,而且经过训练可以更少,但还是那句,这类人不占大多数。
大多数健康的人是需要七小时睡眠的,起码。
你可以说,莫扎特每天睡五小时。然后……活了35岁?
鲁迅先生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睡眠也很少,所以他的健康状况恐怕也不太值得称道吧……
西南联大诸位大师其实也参差有分。沈从文早年当过兵,所以是可以长短睡交替进行的。顺便,西南联大因为时间听课很自由,无法一概而论。汪曾祺就是典型的鸡鸣才睡,近午才起;而他很交好的某历史系同学就是早起早睡。
至于常年缺睡还能生龙活虎的,肯定有,少。还是那句:各人体质不同,别把自己当怪物折腾。
如果说大师们的例子有些玄幻,只举我自己这样普通人的好了。
我这个月因为要写30天30队,已经累计写掉超过十二万字(跟我专栏的诸位大概会注意到)。同时我周一到周五要上课(10点到17点),实际上,现在就是课间。
但我每天还是睡足了八小时。时间分配很简单:八点起床,收拾一些基本的活儿,早饭,读书;九点半出门上课;午休时间一小时看书;17点半到家,跑步(半小时),做饭,吃,收拾碗筷,都结束是19点。写到23点,看书或玩儿到午夜,睡觉。周六可以写一天并出去打篮球。周日可以去看博物馆(上周日去看了大皇宫的葛饰北斋展)。
姑且不论工作质量,至少我要完成的事儿(上课、写东西)应该还不少。
但我也没算起早贪黑,只是很自然的,按照时间表来做。也不苦也不累,身体也还好,也不乏味。上周入手的PS4战国无双4列传刷了一半。NBA2K15也开始打了。不耽误的。
为什么大多数同学时间都不够用呢?
夏天在上海住着时,我有一天突发奇想,做了个掐表试验。每当做什么事,就掐表。
结论是:
我每天的时间,真拿来看书的非常少;真拿来写东西的更少。
如果把正经做事儿(读书,写东西,见朋友,谈事儿,写邮件)当作筋肉和骨骼,把其他纾解心情的零散事儿(刷网页,看微信,跟朋友聊天,打游戏)当脂肪,我的时间安排看上去,是个脂肪率超高的不健康胖子——而且没看数字前,自己都没注意到。
大多数人应该和我一样,不是没时间,也不是没划时间表,而是没把时间都用到实处——还是老例子:人下狠心看一本书一个小时,真用来看书的时间其实寥寥无几,都不知不觉散在刷手机喝水站起坐下发呆了。
睡足一定时间。按照计划。把时间用到实处。没必要以损毁健康为代价的。这甚至不太需要毅力和拼命,只是需要注意力和执行力。
实际上,大多数牛人,也不会蠢到拿健康换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