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除性别平等外,还有哪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共识,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点偏门的吧,以为盐很便宜很平凡,是随随便便的家常用品,不值一提。

农业时代终结之前,盐一直是官府控制的。盐铁官营,盐是很贵也很紧缺的,贩买私盐是死罪。但是人不吃盐,又容易没劲力,只好高价买盐。

北宋时候,宋和西夏还围绕着盐进行了不少暗战。西夏一心想把自己的青盐卖给宋,老谋深算的韩琦等人也始终不放过盐这个杠杆工具。。

黄巢,王仙芝,张士诚这些都是贩盐行业的标兵。想想他们后来的业绩,就该知道那时候贩卖盐是多刺激的生意了。敢和官府抢生意,都是桀骜博死之徒。

到清代太平之乱的时候,安徽还有著名的盐枭李昭寿,妄图操纵两淮盐场,下属颇多不法,最后为清廷所杀。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生了孩子就必须养大,儿童生病要积极治疗,最起码也要减轻孩子的痛苦】。对于平民来说,这是到工业社会后期才逐渐形成的概念。

我们为什么爱自己的孩子?这个问题在当代社会有很多解释,也可以完全不解释——我自己的孩子,为啥不爱他?为啥不宠他?但作为动物,唯一正确的答案是我们要延续自己的基因,而每个孩子都能基本复制我们的一半基因。所以,几百万年来,我们不会嫌弃自家的婴儿吵闹,不会抱怨他们会吃掉最后一点食物,在野兽来袭的时候会为了保护后代勇敢战斗。这一切的原因都可以用简单的进化论原则来解释——基因里没有类似本性的人都很难留下后代。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有爱护自家子女的本能。萌萌的婴儿对着你微微一笑,所有的麻烦、疲劳都可以抛到脑后。没有孩子的时候,呆坐十分钟都觉得无聊,有了孩子,对着沉睡的小娃娃看上几个小时也不腻。这都是深埋在我们DNA里的本能。和猫、狗、企鹅一样共享的本能。

然后转一个很颠覆的帖子:

我外婆小时候的故事

今天饭桌上听外婆讲了些她小时候的故事:她12岁之前(33-45年)住在南京,淞沪开战后避难至郊外的农村,父亲是个普通知识分子。按我外婆的说法,当地农民基本没有卫生保健的概念,特别是对儿童

案例1:当时有个小孩眼皮睁不开,所有人都说他是瞎子。其实这只要一个很小的外科手术就能解决,但他的父母从来没想过要治

案例2:另一个孩子从很小就得了疝气,从来没治过。

案例3:一个小孩得了什么病从未就医,快要死了。父母把他放在外面一棵树下盖个破席子,对我外婆说“等他死了告诉我一声”就下地去了

案例4:我外婆一个同龄玩伴得肺炎发高烧,父母把她丢在家里不管,同样是对我外婆说“死了告诉我一声”就下地去了

案例5:我外婆自己生病时,我曾外祖父会找医生并请假在家照顾她,因此被左邻右舍的农民嘲笑。我曾外祖父表示“不看病万一死了怎么办”,农民曰“死了就死了呗”

这些事情还是发生在相对富庶的南京农村,据我外婆说很多农民父母不是看不起病,而是压根没想过给孩子看病这回事。在他们看来孩子的价值远不如一头牛,死了大不了再生一个就是。就算他们自己生病,只要不是对劳动力影响很大同样不会有就医的想法。

为何这些父母如此“残酷”?因为我们的本能不是“爱孩子”,而是“尽最大可能延续基因”。经过几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的进化,围绕着【延续基因】这个本能,我们的基因已经构造了非常精细的判断逻辑,绝不是“无条件保护孩子”那么简单。相反,我们的基因会做算数。正如道金斯指出的问题:

自私的基因

第一代堂兄弟有两个共同的祖先,他们同每一个祖先的代距是 4,因此他们亲缘关系指数是2(1/2)4 = 1/8。如果A是B的曾孙,代距是3,共同“祖先”的数目是1(即B本身),因此,指数是1X( 1/2)3=1/8。就遗传学而言,你的第一代堂兄弟相当于一个曾孙。同样,你“象”你叔父的程度[亲缘关系是2X(1/2)3=1/4]和你“象”你祖父的程度[亲缘关系是1X(1/2)2=1/4]相等。

至于远如第三代堂兄弟或姐妹的亲缘关系[2X[(1/2)8=1/128],那就要接近于最低的概率,即相当于种群中任何一个个体拥有A体内某个基因的可能性。就一个利他基因而言,一个第三代的堂兄弟姐妹的亲缘关系和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差不多。一个第二代的堂兄弟姐妹(亲缘关系1/32)稍微特殊一点,第一代堂兄弟姐妹更为特殊一点(1/8),同胞兄弟姐妹、父母和子女十分特殊(1/2),同卵孪生兄弟姐妹(1)就和自己完全一样。叔伯父和叔伯母、侄子或外甥和侄女或外甥女、祖父母和孙子孙女,异父或异母兄弟和异父或异母姐妹的亲缘关系是1/4。

现在我们能够以准确得多的语言谈论那些表现近亲利他行为的基因。一个操纵其个体拯救五个堂兄弟或姐妹,但自己因而牺牲的基因在种群中是不会兴旺起来的,但拯救五个兄弟或十个第一代堂兄弟姐妹的基因却会兴旺起来。一个准备自我牺牲的利他基因如果要取得成功,它至少要拯救两个以上的兄弟姐妹(子女或父母),或四个以上的异父异母兄弟姐妹(叔伯父,叔伯母,侄子,侄女,祖父母,孙子孙女)或八个以上的第一代堂兄弟姐妹,等等。按平均计算,这样的基因才有可能在利他主义者所拯救的个体内存在下去,同时这些个体的数目足以补偿利他主义者自身死亡所带来的损失。

这就是我们本能地待亲戚比其他人更热情的原因——他们也在帮我们传递基因。我们爱自己的孩子,而且还会为这个“爱”做“加法”,即我们也会爱护亲戚的孩子——他们身上也有我们的基因。

我们不仅会因为保护基因做“加法”,还有对应的“减法”。比如说,如果生出一个孩子很不健康,将来很可能长不大,或是长大了也不太可能正常婚育,抚养孩子,往往会把孩子果断抛弃,因为不值得为这样的孩子浪费一点资源。原始社会如此,农业社会也如此。我小时候爬山,在村落附近的山凹里经常看到被抛弃的孩子尸体。有一次快到山顶,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起身的时候才发现树的另一边靠着一具婴儿的骨骸。

类似地,年轻而有生育力的夫妇,已经生了一个孩子,但有生之年还可能再生那么四五个孩子并养大。那么,为了将来可能的四五次成功生育,他们是不会让现有的孩子威胁自己生存的。灾荒年间“易子而食”常常上史书,就是基于这一本能的避险策略。这其实也不是我们人类独有的习惯,许多哺乳动物也会做类似的事情,甚至“温柔”的兔子也不例外:

肉兔养殖技术

食仔癖:母兔产仔后,将其仔兔部分或全部吃掉。以初产母兔最多,多发生在产后3天以内。其主要原因:

①营养缺乏,尤其是蛋白质和矿物质不足,产后容易出现食仔;

②母兔在产前和产后没有得到足够的饮水,舔食胎衣和胎盘,口渴而粘腻,此时如果没有提前备有饮水,有可能将仔兔吃掉;

③产仔期间和产后,母兔精神高度紧张,如果此时受到噪音、震动或动物等的惊吓,造成精神紊乱,多出现吃仔、咬仔、踏仔或弃仔(不再给仔兔哺乳)等现象;

④产仔期间周围环境或垫草有不良气味(如老鼠尿味、发霉味、香水味等),造成母兔的疑惑,从而将仔兔当仇敌吃掉;

⑤母兔一旦吃仔,尝到了吃仔的味道,可能在以后产仔时旧病复发,形成恶癖。


可见,食水缺乏,危及母兔生命,是母兔吃掉幼崽的第一原因。环境危险则是第二原因——危机四伏,既然养不活了,不如吃掉孩子,把营养留给未来安全条件下的生育。当然,多数情况下,人类父母不会把事情做的这么残酷,最多就是逃荒路上抛弃孩子,或是穷的受不了把孩子送人。

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对于稳定农业社会的穷困农民家庭(也就是大多数家庭)来说,每次生孩子都是一次风险投资。在整个投资周期中,“生孩子”占总“投资”的比例并不大。把孩子养大所需的食物、衣服、房子才是最大的投资。所以,如果孩子病不太严重,就等他自愈;如果病很严重,那更不必为他浪费资源,宁可再生一个孩子,指望新的孩子能身体健壮。所以农民们普遍不愿意给孩子治病。前面那段南京附近农村的回忆,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很值得注意:

“死了就死了呗”——节约的资源用来再生一个孩子,可能更有利于基因传播。

孩子的价值远不如一头牛,死了大不了再生一个就是——佐证上一点

只要不是对劳动力影响很大同样不会有就医的想法——判断的基本出发点是经济计算。如果影响了劳动力,全家都会饿死,所以借钱也要治疗。类似地,大孩子已经消费了许多食物投资,也顶过了幼年的高死亡率阶段,还能帮着干点活。所以往往是较大、较健壮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宠爱,获得更多的资源。

韩非子·五蠹第四十九

【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里面的“幼”字就体现了饥荒年间的习惯——越小的儿童越没有资格优先吃东西。

这并不是汉族独特的习惯。

《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有这样一段记录:

汉使或言曰:“匈奴俗贱老。”中行说穷汉使曰:“而汉俗屯戍从军当发者,其老亲岂有不自脱温厚肥美以赍送饮食行戍乎?”汉使曰:“然。”中行说曰:“匈奴明以战攻为事,其老弱不能鬥,故以其肥美饮食壮健者,盖以自为守卫,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匈奴轻老也?”

可见资源匮乏会迫使基因本性暴露,竞争残酷的社会尤其如此。

不过,前面的假设都是父母有很多孩子,以及父母还有生育能力。一旦失去生育能力,已有的孩子就是传递基因的全部希望,父母对子女(以及子女的子女)的重视就会陡然上升。老来得子会格外宠爱,爷爷奶奶会比父母更宠孙辈,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即便这个孩子不算出色,也会被百般宠爱,因为父母的投资“别无选择”。

工业社会足够发达之后,化肥农药等技术改变了这一切。

工业体系建设决定我们的历史和未来: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大不了不进口粮食,不吃最多10%的进口粮食,对中国人的健康毫无影响。甚至可能有好的影响。这就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作用。要是中国人种不出足够的粮食,农业搞不好,哪怕国际贸易再发达,我们也没有底气说这种话。

前面说实体经济,我是把工业和农业分开说的。但实际上,农业现在不是个独立的产业。我们中国农业搞的好,不是说中国农民种地比别国农民辛苦,不是因为中国的耕地比他们肥沃,更不是中国的气候比别人好。而是因为我们是工业化的种地,我们能生产足够的化肥,修足够多的渠道和水库,让袁隆平这样的团队培养世界上最高产的种子。

所以,虽然中国现在农村种地的都是老弱病残,青壮年都出来打工了,但是中国亩产还是从100斤左右上升到六七百斤,能生产世界上最多的粮食。这和分田到户的积极性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工业化的作用。

相比之下,印度粮食一没化肥,二没水利,三没有良种。虽然他们人比中国少,耕地比中国多,但人均粮食不到中国的一半。我书里用了一个数据,中国现在猪的存栏量是5亿头左右。每年要吃掉1.7亿吨饲料粮。印度12亿人,每年只有2.2亿吨粮食可以吃。换句话说,工业化的猪要比纯粹农业国的人吃的饱,吃的好。

现代工业技术不仅很先进,而且是在百十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即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人口增长。人类这个物种自从出现以来,第一次可以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下生存,不用让大多数人时刻面对资源匮乏的生死选择。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我们发展了现代文明,用现代社会的

meme

压倒了基因本性,才会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孩子,甚至更加宠爱病弱的孩子——现代社会有妇幼保健院,有儿科大夫,在病弱孩子身上的“投资”会得到很好的基因回报。


其实不光对儿童的态度如此,大多数家庭关系也有类似的发展过程。残酷的“传统”、冷漠的“本能”在现代工业社会的财富支持下,才变成我们熟知的“文明”和温情脉脉的“感情”。比如说尊老,比如说夫妻平等。如果没有工业,我们固然会有“淳朴”的一面,但也同样会表现出对同类的獠牙——这两者都是基因本性。

补充——必须承认,农业社会和原始社会对儿童残酷的态度改善了基因。大多数和基因有关的病症都被这种残酷的筛选淘汰了,留下的是最强壮,最健康的人类。现代社会把幼年容易得病的孩子都养大,治好病,还能结婚生子,我们人类的基因会因此积攒很多“垃圾基因”。不过这问题也不大,因为生物技术的进展很快就能让我们对自己“转基因”了,即直接修改基因,不用经历残酷的自然淘汰就能解决问题。

我曾经发过这么一条微博:

医疗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我们不再有20%左右的婴儿死亡率,不会每一代人都淘汰1/5的弱势基因。所以人类必须继续发展转基因技术,把改造对象从植物延伸到人类。否则必然身体畸形化,智力白痴化。如果在白痴化发生前还没开发好,人类就毁了。反转的人给我列举了大批弱智理由,列的越多,我越觉得时间紧迫。

总而言之,文明源于技术,感情基于钢铁,现代社会的基础是工业的生产力和公平的分配。绝不是上帝或是什么温情脉脉的“传统”——那玩意从来就不存在!

相关回答:

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些看似昏招,实际却十分精妙的国策? -马前卒的回答

知青的生活中有什么少为人知或被刻意隐瞒的悲惨经历?--马前卒的回答

女星为什么好多都是生双胞胎? - 马前卒的回答

当前中国社会的男女平等状况堪忧吗? - 马前卒的回答

有哪些东西是 1949 年后才有的,却常被我们当做传统文化? - 马前卒的回答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上海一女子脚后跟被踩拨打 110 和 120 ,坚持父亲来才上救护车,最终无任何伤情自行离开? 
  如何看待网传河南一 15 岁女孩被多名女生「脱光衣服围殴」?施暴者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上访者陈裕咸被截访人员打死案宣判, 12 名截访人员分别获刑 3 至 14 年,如何看待这一判决? 
  有哪些中国对西方禁运或封锁的产品和技术?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黑小粉红? 
  如何看待马金瑜出示录音证据:谢德成承认出轨,有女工称女方曾身上带血求助?事件的大结局会走向何处? 
  “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个概念出自哪里? 
  重男轻女的人是怎么想的? 
  浙江省将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贷款,若创业失败,贷款 10 万以下由政府代偿,这一政策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美国加州发生枪击事件致 6 死 9 伤,嫌犯驾车射出 50 发子弹,情况如何? 

前一个讨论
那些你吃一口就吐出来了的大品牌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十六岁女生操场午休产子?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