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高票答案充分向我们演示了什么叫做,我其实啥也不懂,但是我只要会扯淡就行了,因为围观群众也不懂。我这就来展示一下答主蒙蔽吃瓜群众的手法
1、错误比附
但若依据我所见综述中这些年对明朝地主额和GDP研究的数字,明万年年间全国地主地租剥削收入总数的推测,都在折合一亿两以上。则仅仅这3.5万顷/350万亩地的正常地主平均剥削额,地租至少在80万两以上。但当地明朝官府移交给潞王府的,就这么5万两。
这位答主并未说明自己看的是什么综述,但直接估计就潞王这3.5万顷怎么也能收上来80万两,我们先不讨论这80万两正确与否。潞王府归明朝政府代管的庄田本身就是有规定纳银额度,明朝于成化六年和 弘治六年两次下令庄田租税不许王府自行征收。至万历初年,成化六年 例和弘治六年例又被 录 入《 万历大明会典 》。按照《大明会典》钦赐的庄田每亩只能收银三分,后来又进一步规定,“上等田征三分,中等田二分,下等田一分五厘”。
所以我想问问 @季退思 官府怎么给你创造出80万的租银?
在这里这位答主有意识的不说清楚明代钦赐庄田的性质(当然,很有可能这位答主压根不知道庄田的性质),故意把明代官府管理下的潞王庄田比附为私有土地(实际上庄田仍然属于国有土地),潜台词意思是潞王是地主想收多少租就能收多少租。
我再多句嘴,既然这位答主看过苏德荣《潞王府的庄田、店业研究》,那么他为什么要向吃瓜群众隐瞒苏德荣的另一项研究成果呢?苏德荣在文中也提到了潞王有一部分不归明代官府管理的庄田,而这一部分庄田,租额的轻重完全由潞王府一方说了算,这一部分佃民承受了沉重的剥削。请问,现在还想说潞王的剥削程度比不上其他地主?这么说死在潞王手下的明朝佃民饶的过你吗?
为王府叫屈?嫌弃明代官府给朱王爷的田租收少了?先自己想想你是不是朱家人吧!
2、混淆概念
该答主的又一绝学,混淆概念。
但是这是总数,实际上从早期的7成给米,3成给钞。到中期的5成给米,5成给钞。到嘉靖的(宗禄稍多的)藩王将军,3成给米7成钞;(宗禄极少的)中尉4成给米6成钞。再到万历以后,2成给银米8成支钞。大明宝钞那就是废纸啊!废纸啊!所以实际也就一百万两左右,另外四百万两就这么变戏法贪污私分掉了。
该答主认为《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提到的王府宗禄551万两没有考虑到王府宗禄发放时的折钞制度,若果折钞之后,根本就没有551万两之多,也就100多万两。
对此,我只想说,没文化,真可怕,这几句话充分暴露出这位答主压根没看过《万历会计录》。还洋洋得意以为“我比明史专家万明先生聪明,你看这专家连明代王府宗禄折钞都不知道吗?”所以我还是带这位答主学习一个,见识见识什么是《万历会计录》吧!
请这位答主睁大眼睛,开始上课了!注意我为你划红线的地方,本折两个大字看到了吗?《万历会计录》记载的王府宗禄,正是经过了折钞之后统计出来的实支数字。不需要你在费尽心机在折算了。万明先生整理得出的551万也正是当时的宗禄支出数字。"四百万被贪污了"也亏你能扯出这样的淡!
而且,折钞也并不是这位答主所说发放大明宝钞,发废纸。实际上明代的操作是折钞,再折银,发放的依然是银两。
3、以偏概全
这位答主举了几个宗禄拖欠的例子,然后立即得出,明朝官府从来没有发放过王府宗禄。实际上明代王府人数不断扩大,王府宗禄也在不断增长,以至于成为地方政府巨大的财政压力。而山西正是压力最大的地方,山西本身就财政收入不高,不仅要负担省内众多的王府宗禄,还要负担山西边镇的军队开支,拖欠宗禄自然经常发生。实际上《明实录》也记载了很多地方政府各方筹措,发放宗禄的记载。而且,你以为宗室那么好惹,发不出来银子,打你收拾你没商量
詔留河南提編未完銀二萬九千三百六兩補給周徽二府祿糧,從撫臣請也。
詔留河南缺官柴薪,及事例銀,補王府積欠祿粮。
祿粮積欠数多,乞將本省應觧銀量留處補一関支之際,止令長史領銀送府,自行分給,不得縱諸宗出入府,縣凌逼有司,疏入得旨允行。
嘉靖年宗禄拖欠及应对措施(引自明代藩王研究)
如果按照这位答主逻辑,明代政府有大量拖欠边镇饷银的例子,意味着边镇开支也是纸面数字而已了?
万万没想到,这种答案竟然还是高票。这位答主口口声声说官员甩锅朱王爷们,可是,明末风起云涌的起义军们是如何对待朱王爷们的?又是如何抄家的?不需要我在为答主上一课了吧?
严重怀疑某些人到底有没有看过万明的《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就算不知道本折的含义,万明在书中也已经在第一卷甲表82备注中明明白白说了因为本折的比例不完整且各级宗室人数不明而未能得出实支额数……
把早就被科举士大夫贪污走了剩下的空气 充作军费 你说会怎么样
当然是天下士大夫踊跃降清啦
(最底下补充了对某个连古文都不懂就敢点艹我的人的反打脸。 请大家直接拉到我转帖的"对方贴的截图"下观看 )
藩王有亲王二十几,郡王六十几。
养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钱?这是一个千古之谜,理论上皇族宗禄一共有嘉靖853万石、万历551万两的说法。
但是这是总数,实际上从早期的7成给米,3成给钞。到中期的5成给米,5成给钞。到嘉靖的(宗禄稍多的)藩王将军,3成给米7成钞;(宗禄极少的)中尉4成给米6成钞。再到万历以后,2成给银米8成支钞。大明宝钞那就是废纸啊!废纸啊!所以实际也就一百万两左右,另外四百万两就这么变戏法贪污私分掉了。
《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发现,万历初年全国财政支出为18544545.37两,其中赫然把宗藩俸禄5519157.11两计入,占29.76%。这就是大明朝的科举士大夫公开贪污,还要把屎盆子扣在藩王身上。
实际上,就算纸面的一百万两宗禄,究竟实际给了多少钱。这就天知道了,因为地方官经常连续很多年分文不给啊。
嘉靖四十年(1561 年)二月,代王系奉国将军朱聪浸等人以禄粮积欠,诣阙自陈,全面讲述了山西宗藩中贫宗成员的凄苦情形:“臣等身系封城,动作有禁,无产可鬻,无人可依,数日之中,曾不一食,老幼嗷嗷,艰难万状:有年逾三十而不能婚配,有举露十年而不得殡埋,有行乞市井,有佣作民间,有流移他乡,有饿死道路。名虽宗室,苦甚穷民,俯地仰天,无门控诉。请下所司,将积逋禄米共二十二秊(年)清查催补,使父母妻子得沾一饱。冒罪而死,亦所甘心。”
明世宗披览疏状后,也不免生怜悯之心,责令山西抚按官核报。可以说,“宗禄困境”至此已不仅仅是加重了明王朝的财政危机,而且大有演化成一场震动明朝上下的社会危机之势。正如朝臣所言,当时,“故自郡王以上犹得厚享,将军以下至不能自存,饥寒困辱,势所必至;常号呼道路,聚而诟有司。守土之臣,不惟惧辱,且惧生变。故官司困于难供,宗藩病于不给,天下无可增赋之理,而宗室蕃衍无休时,是可不为寒心哉!”
万历十年(1582 年)十二月,山西代王系怀仁王府奉国将军聪涽等越关来京,奏称:“自嘉靖四十年(1561 年)起至万历十年止,共二十一年,应得禄粮分毫未给,乞将河东运司余盐或有司无碍官银转行布政司查补。”部臣覆议:“宗室越关,禁例森严,应革爵降为庶人,幽之闲宅。”但明神宗以宗禄拖欠年久,着司府官多方催处,每年量给一二年,以资养赡;聪涽等免发闲宅。
大家看到问题了没有,山西代王系藩亲,之前连续欠了22年,于是在嘉靖40年越级上访到皇帝这里,终于嘉靖40年给了点银米,然后从第二年开始又21年一分不给。
惨到这样的地步,那么稍微有钱一点的藩王,最后也只能学习科举士大夫进行土地兼并,当庄田收租地主。而新封藩王,无不恳求自己的皇帝亲爹赶紧搞点藩田来,不然没法过日子。
藩田其实也是一笔糊涂账,从名义总数看,各藩王拥有、强买、圈占的庄田总数,大约70-80万倾,占到了当时天下纳税田亩总数的10%左右。但从部分研究看,其中有巨大的黑洞。
据苏德荣《潞王府的庄田、店业研究》,在所谓四万倾庄田中,苏德荣先生调查各地地方志,加总获得了其中25府卫中的24府卫的数字,总计有35336倾庄田,这些庄田的租银收入只有49668两。不到五万两。推测全部总数应该在五万多两。
但若依据我所见综述中这些年对明朝地主额和GDP研究的数字,明万年年间全国地主地租剥削收入总数的推测,都在折合一亿两以上。则仅仅这3.5万顷/350万亩地的正常地主平均剥削额,地租至少在80万两以上。但当地明朝官府移交给潞王府的,就这么5万两。
大部分的钱哪里去了?这该怪藩王还是怪科举士大夫呢?
把早就被科举士大夫贪污走了剩下的空气 充作军费 你说会怎么样
当然是天下士大夫踊跃降清啦
。。。。。。。。。。。。。。。。。。。。。。。。。。。。。。
哎呀,还真有读古书读傻了人 替大明士大夫洗地 跑来点艹我啊
这位答主并未说明自己看的是什么综述,但直接估计就潞王这3.5万顷怎么也能收上来80万两,我们先不讨论这80万两正确与否。潞王府归明朝政府代管的庄田本身就是有规定纳银额度,明朝于成化六年和 弘治六年两次下令庄田租税不许王府自行征收。至万历初年,成化六年 例和弘治六年例又被 录 入《 万历大明会典 》。按照《大明会典》钦赐的庄田每亩只能收银三分,后来又进一步规定,“上等田征三分,中等田二分,下等田一分五厘”。 所以我想问问 @季退思 官府怎么给你创造出80万的租银?
你是傻了吗? 哎呀,三十税一的官方税率是当真执行的话,真是皇恩浩荡啊,一片乐土啊。庄田的百姓不说粉身以报,怎么也是对轻徭薄赋感恩戴德,时时称颂把。我大明应该万万年那。然而明代史料笔记汗牛充栋,还真没有发现这种乐土存在。
你当大明官府是现代政权不成? 能收到1两不去收,只收0.2两?那么奉公守法,大明怎么没活到21世纪啊? 小学生都能想明白的事情,官府胥吏(包括以投充来诡寄的地主,他们必然是把持地方的乡绅士大夫的一部分)先搜括走80万,然后老爷们分一点、豪强大户们分一点、胥吏自己留一点,最后留下皇上定的每亩标准的一共5万多两发给潞王府啦,藩王敢多要可不是有圣旨规定的么。
官府起码刮走了80万只不过不计入藩王田业租银罢了,“官府怎么给你创造出80万的租银? ”,这不是傻的吗?
从西汉郡县里每年收十几次口算(口算名义上应该是每年只交一次的人头税),到明朝(也包括后面的满清、民国)一年搜括几十次苛捐杂税,封建王朝什么时候有过法律上轻徭薄赋就真的完全按法律上办了?
因为这位点艹我的同学 实际上连万历会计录基本字眼含义 都搞错了
见识见识什么是《万历会计录》吧! 请这位答主睁大眼睛,开始上课了!注意我为你划红线的地方,本折两个大字看到了吗?《万历会计录》记载的王府宗禄,正是经过了折钞之后统计出来的实支数字。不需要你在费尽心机在折算了。万明先生整理得出的551万也正是当时的宗禄支出数字。"四百万被贪污了"也亏你能扯出这样的淡! 而且,折钞也并不是这位答主所说发放大明宝钞,发废纸。实际上明代的操作是折钞,再折银,发放的依然是银两。
您的智力真是让我叹为观止,自己打自己脸的厉害啊。 单位原文都写了单位是石啊。这个原文 本折禄米XX万XXX石X斗,就是指的原初规定的那个 本色米+折色钞 的兼给的禄米额啊。
请问如果你强行 把“本折”理解成 “本色已经折合完成的单位一致总数”
而不是按多数研究者一致认为的《万历会计录》认为的这“本折”是指”本色折色数字简单相加的合计总数”
请问你怎么理解 《明神宗实录》卷584,万历四十七年七月甲午条的上下文对照:
督饷户部侍郎李长庚奏:职查《会计录》,每岁本折所入,通计一千四百六十一万,入内府者六百万余,入太仓者除本色外,折色四百万余。其内府之六百万,如金花子粒而外,余皆丝、绵、绢疋、蜡、茶、颜料之用,其节年所收,陈积红朽,何禆於用!若以应解内府本色改折一年,发之外库,来岁仍解内库,是在内库支旧节新,不过通融於一岁之入;而在外库改本为折,亦可足用於数百万之支。在皇上一转移间也。
李龙潜引《春明梦余录》记作:
万历间奏疏:天下之所入,为一千四百六十一万,而入于内府者为六百余万。其为金花籽粒银不过一百二三十万,丝、绢、疋、醋、茶、颜料则将五百万。顷饷臣请改折一岁,而陛下不许……
以及《会计录》对应原文:
卷一按语“今每年所入,本折各色通计一千四百六十一万有奇,钱钞不与焉。所出,除入内府者六百万,余数莫可稽;他如俸禄、月粮、料草、商价、边饷等项,岁逾九百三十一万有奇。是一岁之入不足供一岁之出”
可见明代习惯上 “本折”是指”本色折色数字简单相加的合计总数”,而绝不能理解成 “本色已经折合完成的单位一致总数”,否则上面已经折了,下面又冒出来实物如何解的通?
(钱钞不与焉,指的钱钞数字太大不加入这个1461的总数,《万历会计录》在总和统计时将钱钞除外,很可能是因为书中对宝钞使用的单位是“贯”,铜钱单位是“文”,而河西务等七大钞关交纳数字是“贰千玖百贰拾捌萬肆千肆百余贯”宝钞、“伍千玖百柒拾柒萬柒千壹百余文”,2918万、5977万的数字过于庞大,使其它单位下的统计数字完全失去了意义,所以不将其计入。这进一步说明《万历会计录》在总和数字上的原则是只累加、不换算,否则完全可以以某种比价将钞、钱换算成数额较小的银两数。)
而“正确的会计情况”,应该存在“礼制应发额、当年应发额、当年实发额、当年欠发额、后补以前年份欠发额”这样多种数字都存在,而且应该每年都有变动的。但实际里面就是光秃秃的单个数字,这是应发,而且没有折合的米+钞的原额啊
所有我说原额上要打折啊,。你给我上课,这是上的什么课啊?!
PS 真有 万历初年 存留能有551万现银实支给宗禄,这已经改变整个明代财政史了喂。
按万历会计录自己的起运留存数字,如果这是551万银子实支 在北方各省都比留存里现银总额还大了好不好。
别拿《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的老师出来赔绑,人家只是把原文的不同单位的数额整理一遍,折合成统一的银子单位,便于大家研究使用时参考,从没说过整理前整理后的任何一个数字一定是现银实支数,更没有说过整理时已经把《会计录》内错误/过时/空悬/因袭照抄抄错的地方都修改了,整理时恰恰是努力保留了《会计录》的原貌。
我前面说了,如果是真实的数字,那么必然应该存在“礼制应发额、当年应发额、当年实发额、当年欠发额、后补以前年份欠发额”这样多种数字都存在。但《会计录》实际上只写礼制应发额了,而整理的时候,当然也只可能把原文的账面禄米数字从石、斗单位,整理成账面数字的从两、毫单位。否则就不是对古书的整理,而变成另一领域的对宗禄的考据了。这是很简单的学术基本概念,那里是让你扯虎皮的?
引刘志伟 徐英凯著《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读后
高寿仙先生在给赖建诚先生一书的书评中已经指出这种“复合单位”简单加总的统计方式与唐后期、北宋前期是一致的。
更为有趣的是,高寿仙先生书评中举出崇祯三年御史吴履中与户部尚书毕自严将复合单位数字当作银两数字进行争论的例子,鲜明地体现出新旧两套会计核算体系过渡期既有会计数据与改变了的会计观念之间的差距。
至于装逼引用《会计录》原文,结果连古文的含义都没读懂,那更是你自己的问题。
这位敢于无知者无畏的点艹我的 徐有贞 武功伯,精通《易》,文武双全。 的脸啊
充分向我们演示了什么叫做,我其实啥也不懂,但是我只要会扯淡就行了
对此,我只想说,没文化,真可怕这几句话充分暴露出这位答主压根没看过《万历会计录》。
原物奉还的打脸 真是好笑啊
就这种“反驳” 万万没想到,这种答案竟然还是几百赞顶成高票了,不然我还没兴趣理会这么低级错误的。
我还能说什么 ,只能原物奉还呗。
强答一个。
老爸当过兵,上过老山前线。当年部队从山东上火车出发往云南走,在山东上火车的时候,站台上放着《十五的月亮》,部队的亲属们都在火车站送行,虽然有些悲壮,但是几乎没人哭。火车到了云南境内,靠站歇停,这下可倒好,不知从哪来了一群又一群的云南当地的老百姓,老太太老大爷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小朋友,根本没人组织,也没人安排,就是挤到铁道边拉着车上素不相识的解放军的手往他们手里塞酒碗,塞鸡蛋,塞吃的,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一车的小伙子哭的泪人一样。
中途岛战役……
14年至今的库里,可以利用自己历史级的外线投射能力结合跑动能力撕扯对手的防守,最开始库里的无球没有这么强,就像起初的杜兰特一样,名声大噪之后,其他球队的教练组自然会根据你的特点重点看防布置防守战术。科比在争冠的那些年,在球队的意义是强力擦屁股机器,其他四个人怎么跑也跑不出战术了,得分又很难的时候,科比站出来不停的用两分去惩罚对方,最后依靠纯实力改变对方的防守策略,不得不包夹。诺维斯基07年以后基本大成,在进攻中就是面框或背身去冲击对方内线,作为一名内线,在进攻读秒阶段会接到队友的传球打高压球,你会发现他们大部分是为了弥补自己球队的战术不足,或在对方防守战术相对完美的情况下用自身能力强行改变对方防守计划,俗称擦屁股,这类球员是为了解决球队进攻便秘存在的。
也可以这么理解,上述球员,实际上也是一块球队的拼图,他们的功能是不讲理,争冠球队必须有进攻端打高难度球的人。他们在场上是在帮助队友解决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勒布朗废队友,这是比出来的。
在库里身边,格林,汤普森,巴博萨,大卫李们都有自己的职责,他们都有自己的专职,但同时,也会给他们很大的空间去发挥。
科比三连冠时期是没有这个说法的,那时候他对队友怎么想根本不关心,可以说,那个时期他想赢的不是总冠军,而是全世界,太贪,太自私。08年以后再看,除了阿泰斯特以外,所有队友基本都可以激活,队友进球球未必是他传的,但那个时期他懂得应该给队友一些空间,让他们发挥,也是他电影中说的,我现在终于可以相信队友了。
他们在夺冠时期是为了球队存在的,队友表现的比自己好?那也高兴,哪怕是科比,在两连冠时期也是这样。队友有不足,这些球员是要想办法帮忙的。
勒布朗不是这样,无论是他招募的队友,还是在场上的比赛方式,都是队友在帮助他。
很多人说印象流不好,不懂球才用印象说事,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会打球的人才会聊印象。
印象里詹姆斯就不是个得分高手,但明明他得分很高啊。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
骑士1.0时期我没有这个印象,那时候的詹姆斯在我眼里就是个得分狂人,技术有点缺陷罢了。那个时期喜欢詹姆斯的,绝对是真詹迷,你能看出来这个少年一定是地球上最会打球的几十个人之一,飞天遁地,队友得不了分?我来!硬生生顶开防守队员在人家脑袋上劈扣,有激情,有态度。
那时候他很少打easy ball,简单的进球尽量给队友。那时候我觉得,他以后搞不好要比科比强。
热火三巨头时期,詹姆斯彻底废了
技术确实完善了一些,防守也上来了。但他开始不停的打easy ball,在勒布朗三次夺冠的系列赛里,队友出彩的地方很多,但他本人的经典时刻真的不多。
大家总能想起在比赛中他会快下,无人防守暴扣得分。不是说防守反击有问题,而是战术定位中,那个反击得分的人大部分是詹姆斯而不是韦德,甚至年轻的博士跑起来也是很吓人的,勒布朗完全可以保存体力,利用自己的视野和传输能力给出长传给运动能力同样出色的队友助攻,保留体力用来攻坚。攻坚不是没有,但比重很少。
很多伟大的球星带领队友,可以让队友的能力越来越强,球星为了团队做出努力,给角色球员帮助。勒布朗需要队友帮助自己,其实大部分球队只有一个攻坚的关键球员。特别是外线。但詹姆斯自己不够还要再来一个,并不是他不好。他就是这个风格,
我一直觉着詹姆斯和邓肯其实有点像,总是觉得除掉勒布朗的反击暴扣以外,他们两个都是在48分钟内不停得分的那个,都挺稳,对我觉着詹姆斯挺稳。
詹姆斯的球队打系列赛,总能抢七,哪怕很弱的球队,经常就打的很焦灼。具体原因?我觉着是他的球队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关键阶段希望勒布朗接管比赛了,结果看到的是韦德站出来了。。。很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