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们的创造力都被谁毁掉了? 第2页

     

user avatar   hua-yang-55-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简直扯淡,没有创造力我们如何在eBay的基础上创造出易付通系统?

如果没有易付通打下的基础,又如何出现c2c的淘宝,更不可能出现阿里巴巴了,这就是创造力啊。国外都没有办法解决的诚信系统我们给解决了,这难道不是创造力?

类似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每年都会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大赛,那上面的技术也是五花八门的。

虽然我认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共同发展,但是真的是无法苟同公知所谓的素质教育。一切的创造性来源于对知识的积累,是对已有事物的更新再创造,当然我们在这一过程中过分追求应试教育忘记了孩子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育。

因此,让孩子更好的接受应试教育才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题主所担心的问题其实太大了,很多时候题主所指的创造性是少数人创造的,我们与其去担心这个不如做好一个普通人,不是吗?


user avatar   pan-xue-liang-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结论:创新源于知识的积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会创造出新的知识,也即是我们说的“创新”,当然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创新。

说实话,我现在觉得大家一边倒地反对“分数论”是一种遏制创新最彻底的手段了。考试不就是评价你是否学会某些知识吗?怎么连这个也反对?难道大家觉得没有知识就可以创新?做梦吧!

从科学史上来说,创新就是知识积累的自然输出,没什么创造力思维、创新思维这些东西。

………………………

★为什么我觉得知识是创造创新最主要的前提呢?大家从造飞机这个创新上来可以看出来。

造出飞机的凯特兄弟肯定是有想飞这个好奇心,同时他我对空气动力学很了解,所以:

空气动力学知识+强烈的好奇心=造飞机成功

历史上想飞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没能造飞机啊?缺乏必要的空气动力学知识啊!十九世纪末德国英国是流体力学中心,流体力学教授也很多,他们就是认为比空气重的东西飞不起来,也就是没有那种好奇心和想飞的愿望,于是也造不出飞机,所以,创新归结为:

知识的积累+内在和外在的驱动=创新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太看重“内在和外在的驱动”而忽略了“知识的积累”!!!

★独立思维也一样,大家说的独立思维无外乎看待某件事情的不同角度,但如果你没有知识,你能有独立思维吗?不可能!比如,对待某一事件,有A、B、C三种不同的看法,如果你都不了解这三种不同的看法,你凭什么认为自己的看法D就是不同于这三种看法呢?所以,只有了解ABC你才可以确定自己的看法D是不同于ABC的,这才是独立思考!


user avatar   zhang-xiao-cao-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这句话就是在瞎扯淡。恢复高考第一年,就有行业领袖级别的状元产生好吗。

袁钧瑛,1977年上海市理科高考状元。著名华裔分子生物学家。哈佛医学院教授。袁钧瑛以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而闻名世界。2007年成为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2010年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2017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算不算行业领袖?

广东省高考状元何恺明,两届CVPR best paper。

不是行业领袖?

=======================================

补充一下,在不同领域成为顶尖人物的状元当然不只以上这两位了。只是这两位比较有代表性(一位是恢复高考第一年的状元,一位是2000年之后的状元)。其实肯定还有很多,在我学的控制领域我就知道还有一位,1979年江西省高考状元陈通文,现为阿尔伯塔大学教授,IEEE FELLOW。行业领袖算不上,但顶尖人才肯定是了。


user avatar   bai-ru-bing-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生求救楼
user avatar   tui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生求救楼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生求救楼
user avatar   gui-mu-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故事里面,没有一个人是正确的。

这个问题下面,每个人都在讨论对错,互相甩锅。


然而这个社会上,没有任何一个角色的人,可以帮到这个家庭。

没有人可以帮助孩子,也没有人可以帮助父母。

人们反对语言暴力,反对肢体暴力,反对禁闭管教,

人们几乎反对所有“极端方案”,却没有人任何人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这个案例里,父母的行为,已经做到了一个正常父母,甚至高素质父母能做到的一切。这个故事在一次“长记性”的暴力殴打之后得到了控制。

然而如果这样都控制不住呢?

比如打过之后,依然没用,女儿开始逃学,抽烟,夜不归宿;家里人没有办法,把她锁在家里关禁闭,她用床单当绳索从3楼爬出去,离家出走几天不回家。家长该怎么办?

这其实不是一个假设,

这是豫章书院事件中,那个“只是有点早恋”的当事人,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口诉的故事。


实际上不管是送去杨永信还是送去豫章的孩子,他们的故事和这个新闻都类似,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在从爱的感动,到灵魂交流,再到科学教育法,最后到心理咨询师;

当“正确”的方法都无效之后,还有谁能帮助这些人?

这些人是少数,可能只有千分之一;

同时也不是少数,千万人口的城市,儿童近百万,千分之一就意味着数千家庭需要面对这种极端情况。


在豫章书院之后,我也在试图寻找这件事的答案。

我对话了豫章书院当事人sona的心理咨询师,她告诉我sona不该送去那样的地方,但同时也认为有些人需要在那里管教。

我找了浙大的儿童心理学教授,他告诉我心理辅导和更好的教育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我们的讨论中,出现“驯服人类的方法”这样极限的闭门话题。

一位在工读学校工作了14年的高级教师,他给出的答案更令我惊悚。靠”管“能解决的问题不会送来工读学校。工读学校的作用是把这帮人关到18岁,等他们出去了就能判刑了。

这段时间我看了大量教育学的书籍。但我发现,整个社会对正常儿童的教育信息非常丰富;对于异常儿童和家庭的帮助方案近乎于玄学;而对极端状况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回到主题,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这件事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对叛逆少年研究和帮助的空白。我们有海量的关于对错的讨论,有海量政治正确的讨论,却没有任何一个方案禁得起“如果这样做无效呢?”的反问。

父母无处求助,孩子无处管教。声称能给出帮助方案的机构,全部诉诸暴力而被网友围剿。

如果学术上不解决这个问题,社会角色不能良好的补位,这样的悲剧永远不会是最后一次。

而这个问题下,现在所有的争论其实都毫无意义。


user avatar   Padmasambhav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故事里面,没有一个人是正确的。

这个问题下面,每个人都在讨论对错,互相甩锅。


然而这个社会上,没有任何一个角色的人,可以帮到这个家庭。

没有人可以帮助孩子,也没有人可以帮助父母。

人们反对语言暴力,反对肢体暴力,反对禁闭管教,

人们几乎反对所有“极端方案”,却没有人任何人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这个案例里,父母的行为,已经做到了一个正常父母,甚至高素质父母能做到的一切。这个故事在一次“长记性”的暴力殴打之后得到了控制。

然而如果这样都控制不住呢?

比如打过之后,依然没用,女儿开始逃学,抽烟,夜不归宿;家里人没有办法,把她锁在家里关禁闭,她用床单当绳索从3楼爬出去,离家出走几天不回家。家长该怎么办?

这其实不是一个假设,

这是豫章书院事件中,那个“只是有点早恋”的当事人,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口诉的故事。


实际上不管是送去杨永信还是送去豫章的孩子,他们的故事和这个新闻都类似,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在从爱的感动,到灵魂交流,再到科学教育法,最后到心理咨询师;

当“正确”的方法都无效之后,还有谁能帮助这些人?

这些人是少数,可能只有千分之一;

同时也不是少数,千万人口的城市,儿童近百万,千分之一就意味着数千家庭需要面对这种极端情况。


在豫章书院之后,我也在试图寻找这件事的答案。

我对话了豫章书院当事人sona的心理咨询师,她告诉我sona不该送去那样的地方,但同时也认为有些人需要在那里管教。

我找了浙大的儿童心理学教授,他告诉我心理辅导和更好的教育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我们的讨论中,出现“驯服人类的方法”这样极限的闭门话题。

一位在工读学校工作了14年的高级教师,他给出的答案更令我惊悚。靠”管“能解决的问题不会送来工读学校。工读学校的作用是把这帮人关到18岁,等他们出去了就能判刑了。

这段时间我看了大量教育学的书籍。但我发现,整个社会对正常儿童的教育信息非常丰富;对于异常儿童和家庭的帮助方案近乎于玄学;而对极端状况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回到主题,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这件事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对叛逆少年研究和帮助的空白。我们有海量的关于对错的讨论,有海量政治正确的讨论,却没有任何一个方案禁得起“如果这样做无效呢?”的反问。

父母无处求助,孩子无处管教。声称能给出帮助方案的机构,全部诉诸暴力而被网友围剿。

如果学术上不解决这个问题,社会角色不能良好的补位,这样的悲剧永远不会是最后一次。

而这个问题下,现在所有的争论其实都毫无意义。


user avatar   zhug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该新闻称我国由俄购入的苏-35 发动机被焊死? 
  是现在的幼儿园老师变坏了,还是因为现在的信息更容易传播了? 
  动车吸烟者将入黑名单并限制购票,是否存在铁路部门侵犯公民隐私、滥用乘客信息问题? 
  怎么看待如某位大学老师宣称全班都要挂科这样的行为? 
  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样做? 
  可不可以分析一下女儿写的诗,她是早恋吗(初一)?该不该制止? 
  硕士期间没有选到一个好的导师,是不是读博搞学术这些就彻底没希望了? 
  如何看待高中校长邀考生复读,并承诺考上清北奖百万? 
  如何理解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种美味》最后那条鱼发出诡异的光? 
  如何看待初一学生因偏科,在数学卷上答语文? 

前一个讨论
未来五年中国有否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导火索会在什么方面?
下一个讨论
2017 年,哪些事情让你感觉到了经济不景气?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