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莫言新作《等待摩西》? 第1页

  

user avatar   li-yun-feng-32-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木木 的回答,平时没关注莫言,看了你的回答,特地找了这篇文章看。

作为基督徒,看这篇文章,就像开了“上帝”视角一样。第一视角没交代的许多背景,都被我自动脑补进去了,所以没有其他人的那种困惑感,只觉得被莫言邀请到“我”的视角里游览了一番,窥探到“我”的所见所闻,以及隐藏的心路历程。

第一次见识莫言的文笔情怀,让我高山仰止。同时我不由升起一种恶趣味,便是戳破他魔术师的技法,揭露文章里精心隐藏的内容。原谅我这个俗人吧,接下来的内容,也许会破坏文章的美感,请慎重。

首先,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

从笔墨和叙事中心来看,被打造得个性鲜明的柳摩西似乎是主角,但根据经验,他应该是第一个被排除的。

然后,我们的目光会转移到柳摩西的妻子马秀美上。柳摩西抛妻弃子,没做过什么高尚的事,两个孩子都不肯原谅他,但马秀美居然没有记恨他,还持守盼望,用生命足足等待了他三十年。当他一副被传销洗脑的样子,疯疯癫癫的回来时,马秀美居然没有抱怨,没有失望,而是满心喜乐。

马秀美本人,没有太多的直接描述,但间接描述一直在凸显她这个匪夷所思的人物形象。如无意外,应该是主角了。但结局却将我们狠狠打脸。

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我”,突然在最后一刻暴露在聚光灯下,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答案就连小学生都能蒙对。

如果你还不明白,我就说得更直白点。信仰见证,听过没有?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当“我”遇到一个基督徒在做信仰见证时,表现出来的反应。

你没听错,就是那种烂大街的神迹奇事见证。在教会里,这种等级的神迹奇事见证,算是比较稀奇的,但不算最稀奇的。资历老一点的基督徒,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能把一个听神迹见证的故事,讲得这么生动有趣,引人深思,你是佩服莫言的狡猾呢?还是气愤他欺骗了你的感情呢?

试想一下,如果马秀美亲自讲这个见证,嗯,我猜她肯定反复讲过,但不太可能发表到知乎上。不过你若搜索一下,不难找到一些类似的见证。

对于这种神神鬼鬼的东西,无神论人士心情好就批判一下,心情不好就喷一下,心情一般就无视之。吃瓜群众就看个热闹,看到兴头处,就随手点个赞。只有基督徒以及慕道友,会把这见证当一回事。

但莫言来讲,读者就不分身份入坑了。

莫言不经意地提到,他外甥信仰基督教。可想而知,他大概率被传过福音,或至少通过其他途径知道一些基督教的内容。

但他故意从始至终,没有表明对基督教的态度,没有描述那些容易引战的夸张神迹,让人们的注意力,从对“神是否存在”,“神迹是否真实”,“基督教的善恶”转移到事实上来。

莫言的狡猾,在于他没给人用屁股代替脑袋说话的机会,用戛然而止的收尾,迫使人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

事实是什么呢?

这就涉及文章题目的秘密了。

等待摩西,这个明显有双重意味的名字,究竟在说什么?

粗略查一下摩西的背景,我们只知道他是以色列的英雄,但“英雄”这个形象,与柳摩西实在不搭边。

那么,相通之处究竟在哪呢?别光看摩西生平了,往回看一下吧。

以色列人在埃及地为奴四百年,而在这之前上帝早就应许他们祖先亚伯拉罕,要赐以色列的地盘给他们为业。他们苦等四百年,盼星星盼月亮,信心被消磨得差不多了,终于盼来了摩西,带他们出埃及的,神的使者。

马秀美的三十年,和以色列的四百年,这等待上帝成就应许的时间,就是其中的相通之处。虽然文章里没有明说,但我可以凭经验无责任猜测一下,马秀美或许有某种感动,认为神应允了她让柳摩西回来,于是她傻傻相信了这么久,虽然经历许多失望和沮丧,一直没有放弃祷告,放弃寻找。

然而,容我过度解读一下,由于摩西向神发怒,神禁止他进入应许之地,让以色列人在旷野徘徊四十年,一代人都死绝了。对,四十天的路程,他们走了四十年,才由约书亚(同耶稣)带领他们进入应许之地。

马秀美有没有等到摩西,对“我”而言,对读者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文章真正的主角,上帝,存不存在?

还有,上帝既然实现了对马秀美的应许,将摩西带回了家,又让她有赦免丈夫的能力(高兴坏了),有持守盼望的能力(等了这么老久),在苦难中也有喜乐(吃得胖胖的,你说呢)。那么,在末后,祂是否会实现最重要的应许,赐下身体复活与永生?

这,才是“我”不得不面对,害怕得想要逃避的问题。

真实的莫言,或许进入了那扇门,听了马秀美的见证。但他的心,却和“我”和许多人一样,留在了门外。

“我真的想知道答案吗?”这是莫言对自己,也是对读者的叩问。

每当人听到这些神迹奇事,第一念头总是,神不存在!这是谎言!然后用一种科学的方式,合理解释这些神迹奇事。却忽略了许多重要的事实——上帝不断彰显祂的存在,我们却一直在逃避。

只是平时,读者是不会意识到,更遑论承认的。莫言无情地揭穿了“我”的虚伪,也揭穿了读者的虚伪。

在过去,“我”一直觉得,宗教信仰是“不正常”的。哪怕“我”被马秀梅感动,同情她,希望她有完美结局,依然逃不脱这种“她不正常”的鄙视链。暗中将“文化程度低”与“信仰虔诚”联系起来,或许也反映了这一点。

但文章的结尾,却颠覆了这一种认知,“我”竟然猛然意识到,自己才是不正常的那一个。

“我”心动了。马秀美体现出来的,看似愚昧的信仰,或许是我真正需要的。

但“我”还是退缩了,信仰一位上帝,这意味着什么?别人会怎么看我?如果信到最后,发现是一个骗局,会不会很傻?如果马秀美等不到摩西,如果基督徒得不到永生,那“我”岂不是亏了?

“我”退缩了。你呢?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中国神话故事里都是女仙子下凡而鲜有男仙子下凡? 
  为什么俄罗斯的文学、数学、音乐都那么强,诞生了好多大牛? 
  是否应该禁止文艺作品里出现违背现实道德伦理纲常的设定?创作者如何把握尺度? 
  哪些诗人能进入第一梯队,凑齐中国古代十大诗人? 
  《情深深雨蒙蒙》里如萍是绿茶婊嘛? 
  如何评价辛弃疾? 
  《哈利·波特》中,赫敏为什么选择了罗恩? 
  怎么评价柯山梦的小说《晚明》? 
  写小说更重要的是写一个“近乎逼真的人”,还是写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传统文学作品阅读量小,是应该等先有一定阅读量再动笔,还是一边看一边写? 

前一个讨论
范式(Paradigm)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iPhone12 大家买了 AppleCare+ 吗?是否有必要呢?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