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史上有哪些搞笑、奇葩或者意想不到的战争? 第2页

        

user avatar   tong-yi-li-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保安团消灭日军半个联队

作者:童屹立

1940年5月上旬,日军第11军悍然发动了宜昌作战,以第3、13、39师团等部,先向枣阳及其周边地区发起进攻,相继攻克枣阳、泌阳、沘源等地。当月中旬,中国第五战区为了夺回失地,以主力部队反攻枣阳,却遭到日军的拼死顽抗,最终失利,被迫向西方及西北方撤退。日军趁势全线转入追击,企图将败退的中国军队包围歼灭于汉水一线。

5月19日下午5时左右,日军第39师团左攻击纵队追至唐白河南岸之线(唐白河上游是从双沟镇龚咀村起,到与滚河会合点以东附近的梁咀村,大体上是南北流向。该河下游是从梁咀村以西,直到注入汉水,为东西流向),准备渡河。这个时候,中国第39、75军大部已退到了唐白河北岸或西岸,接着打算渡过汉水,以摆脱日军的追击。第39师团当然不希望中国军队就这么逃走,企图在其渡过汉水之前,将之捕捉歼灭。那就意味着该师团需在极短的时间内渡过唐白河。

然而,此时该师团完全不了解唐白河对岸的地形及守军的布防状况,各项准备也不充分。若是按一般情况进行,日军应在明天花一天的时间,用在侦察和准备上。然后,后天渡河。然而,该师团的作战主任参谋平濑中佐,却急于让所部迅速突进到樊城附近,以切断想渡过汉水逃跑的中国军的退路。他认为,若耽搁一日,则包围的计划就会落空。中国军队就容易逃遁到汉水对岸,对岸的抵抗力也会增强。于是,平濑断然决定次(20)日凌晨渡河。

第39师团的参谋们研究了唐白河一带的地图及航拍照片,再综合战场实情,决定将原来的左攻击纵队改为左翼队,配属工兵第39联队,于20日凌晨在唐白河与滚河合流点附近,使用折叠舟秘密横渡唐白河。将原右攻击纵队改为右翼队,原中央攻击纵队改为中央队,大概于20日凌晨,先以第一线部队在唐白河与滚河合流点上游渡河,然后架桥,渡过车辆马匹。独立工兵联队担任架桥任务。

第39师团左翼队的步兵第233联队(联队长神崎哲次郎大佐,欠第3大队),接到渡河命令后,相继派出了3个侦察小组,前往河边寻找合适的渡口,并摸清对岸守军的布防情况。当日黄昏,工兵第39联队第3中队长山田大尉率领的小组,卧倒在芦苇丛中,用望远镜察看对岸的情况。因为这时天色已暗了下来,加上河面薄雾弥漫,对岸的具体情况不可能观测得十分清楚。起初,他们看见对岸几乎全是数米高的悬崖。正当他们大感失望的时候,突然发现对岸有一处地方是平坦的沙地。而且,这一河段很狭,河宽仅约100米。山田认为,那片沙地是非常理想的登陆地点,于是回去向联队长神崎作了汇报,建议就在那片沙地登陆。不久,另外两个侦察小组陆续返回。其中,第233联队第4中队的丸繁少尉带领的小组,因侦察的地点不断有子弹从对岸飞来,所以他们是卧倒侦察的,没看清对岸情况,完全赞同山田意见。第233联队第1中队的秋本少尉带领的小组则是以站立姿势展望,看得比较清楚,于是秋本判断那片沙地实际上是河中的沙洲(沙洲是河流、湖泊、水库中堆积而成的高水位时淹没,常水位时露出的泥沙质小岛)。然而,神崎还是采信了山田的意见,决定在那片沙地上登陆。

随后,神崎作出部署:第233联队第1(久保)大队为左翼,搭乘工兵第39联队第3中队(以下简称工兵第3中队)的折叠舟过河;第233联队第2(长泽)大队为右翼,搭乘工兵第39联队第1中队(以下简称工兵第1中队)的折叠舟过河。

当夜8时,工兵第3中队和渡河材料中队、久保大队之间,就渡河材料的搬运、授受,乘船方法教育等问题达成协定后,于9时30分前出到指定的集结地。

在集结地前面,是较为平坦的河滩。而日军工兵渡河前,要推着折叠舟,经这片河滩抵达河边。于是,这之前,日军工兵为避免经过河滩时受到对岸守军的射杀,修了一条大的坑道,垂直伸向河边。这条坑道随着向前进展而增加宽度和深度,用四至六人抬着折叠船也可以畅通。它同时也是工兵第1、第3中队划分渡口的标志,即工兵第1中队在坑道上游渡河,工兵第3中队在坑道下游渡河。

晚10时许,工兵第3中队长山田将舟长以上干部叫到河边,进行详细的侦察。该中队其他的人则去领取折叠舟。1个小时后,他们在渡场后方完成了折叠舟的组装。

晚11时30分,该中队完成各项准备后,就从集结地出发,按照西本小队、坂根小队、浜崎小队的顺序,经坑道向河边前进。久保大队则跟在他们后面走。

当该中队最后尾的东根、小西两分队将到达河岸时,日军的行动就被对岸的守军发觉了,马上响起了轻机枪的怒吼声,一排排子弹呼啸着飞来。此时正是5月20日凌晨1时,中队长山田立即命令部下开始渡河。

按照第233联队事先的部署,左翼久保大队以第4、3中队为第一线,右翼长泽大队以第6、5中队为第一线,先期渡河,等他们占领滩涂阵地后,即发出表示渡河成功的青色信号弹。两个大队的主力及该联队的后续部队再渡河。而工兵第3中队最初的任务是,用折叠舟将左翼久保大队的第一线第4、3中队运到对岸。

当晚的月亮很圆,月光明朗,能见度较高,而日军步兵在小船上无法隐蔽身体,只好听天由命地依靠工兵奋力撑船。途中,各船不断有人中弹倒下。有的船舱还被子弹射漏了,涌入的河水被鲜血染红。

不久,左翼的第4、3中队乘折叠舟抵达那片沙地左端,便以为是对岸陆地而登陆。在此前后,右翼的第6、5中队也陆续登上了沙地右端,并迫不及待地发出了青色信号弹。神崎联队长见状,即率联队本部、第1、2大队主力、军旗中队、化学兵小队、通信队、联队炮中队等部,陆续搭上折叠舟,赶往那片沙地。

日军抢占“滩涂阵地”后,即踏着沙地,向纵深发展。可没走多远,他们眼前又意外地出现了一条大河,被拦住了去路。原来,这片沙地果然不是对岸陆地,而是河中的沙洲(泥沙质小岛)。这个沙洲宽约150米,长约300米。在这沙洲的前面,还有约80米宽的白河干流正在若无其事地流着。

等日军醒悟过来,第233联队大部都登上了该沙洲。而对岸洪山头的中国守军湖北保安第4团(团长李朗星),发现日军集中于该沙洲,即以轻机枪、步枪向其猛烈射击。沙洲上前后都没有退路,寸草不生,无处躲避,枪林弹雨中,日军狂奔逃窜,一个个地中弹倒地。有的想逃命跳进河里,却再也没有浮上来。有的摘下钢盔,拼命地在渗水的沙地上挖坑藏身,但沙崩水涌,在此浅水的沙洞里,身子也沉下去了。而且,沙地里到处都是颗粒很小的沙子,倒灌到日军枪炮的弹筒里,使其故障频发,因此日军无法有效还击。反过来,中国兵从据有地利的高处,利用如镜的月光,猛烈地射击日军的黑影。联队长神崎大佐手执阵亡士兵的枪,藏身于联队炮的防盾后面,仍被子弹打穿了头部而阵亡。

负责船运任务的工兵第3中队长山田,看到第233联队拥挤在沙洲上被动挨打,心急如焚,立即命令部下用折叠舟将沙洲上的日军全部运到真正的对(北)岸登陆。这个时候,该中队的折叠舟群被打得七零八落,有的在南岸附近的河面上,有的在沙洲附近的河面上,山田直接能掌握的只有数只折叠舟,其中只有2只完全无损,其他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而且,各舟的作业手(专门操作折叠舟的工兵)伤亡较大,欠员甚多。因此,负责实施此项任务的伊深曹长,就将剩下的作业手重新编为如下两组:

1号舟 舟长小西军曹 作业手金本上等兵、木村上等兵、稻濑、古本一等兵(舟长小西军曹、木村上等兵未随舟一起行动)

2号舟 舟长山中伍长 作业手国本上等兵、井口、鱼谷、寺谷一等兵、田中、椙山、金田二等兵(舟长山中伍长未随舟一起行动)

由于日军原本是从南岸渡河到北岸,错误地抵达沙洲后,要想快速到达真正的北岸,需要从沙洲北岸起航。但此时,折叠舟都是在沙洲南岸这一侧河面上,而沙洲东西狭长、南北窄小。这样,日军要想渡河,有两种方案,一是直接从沙洲南岸起航,绕一个大圈子,再到真正的北岸登陆;一是先将折叠舟从沙洲南岸,南北横穿沙洲,人工运到沙洲北岸,再从该地起航,到达真正的北岸。鉴于时间紧迫,伊深曹长决定采用后一种方案。

随后,日军上述的两组作业手,在步兵的帮助下,分别将2只折叠舟推上沙洲南岸,接着又开始经沙洲上的沙地向沙洲北岸推进。国本上等兵那组,在少数步兵的帮助下,搬着折叠舟北进。一路上,帮忙搬舟的步兵不断有人中弹倒地。作业手里面,则有国本上等兵重伤,田中、椙山二等兵毙命,剩下的人搬不动了,只得改为推舟,在沙上滑行。当他们好不容易到达沙洲北岸,长泽大队的1个机枪小队刚坐上船,准备起航之际,突然一发迫击炮弹呼啸着飞来,落在旁边爆炸,舟内的机枪小队全部中弹,作业手井口、鱼谷一等兵也被炸死。这时,该组作业手只剩下寺谷、金田二人,这只舟也被炸坏了,两人只得带着重伤的国本上等兵后退。

这期间,金本上等兵那组,也遇上了大麻烦,他们刚从沙洲南岸出发,没走多远,帮忙搬运折叠舟的步兵就全部中弹倒毙。更糟糕的是,随后再没有步兵愿意帮忙搬舟了。3名作业手只好艰难地推着舟,在沙地上滑行。快接近沙洲北岸的时候,金本、稻濑两个一等兵头胸部中弹,当场毙命,幸存的古本一等兵赶紧往南跑,才捡回一条命。

工兵第3中队第3小队长浜崎少尉,并没有随第233联队渡河,一直在南岸的渡口附近。当他看到从北岸射出一道道致命的火线,织起一张火网,罩向日军的登陆点,并隐隐约约听到从那里传出的一阵阵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时,就感到情况有些不对头了。而后,担任船渡任务的小西分队木村上等兵从沙洲游回到南岸,向浜崎报告说:渡河部队(第233联队)实际上是在沙洲登陆的,而不是在真正的北岸登陆。因为浜崎参加了战前的侦察,所以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完全不相信,大叫起来:“是河中的沙洲吗?”几次反复追问,得到的是相同的回答。他才相信了这个事实,心情受到剧烈的冲击,好像浑身都发凉了。不久,又传来山田中队长战死的消息。于是,浜崎就暂时担任代理中队长。

浜崎很快便冷静下来。这时,第233联队还有少数部队留在南岸。同时他想起有只折叠舟还留在坑道中,于是向木本、安达两个一等兵下令,让他们把少数步兵载入那只舟,不到沙洲上去,而是一直向下游迂回,在沙洲下游的尖头打转,到真正的河对岸登岸。

木本、安达二人奉命后,即在步兵的帮助下,把舟搬运到河里。当久保大队第4中队的小队长以下20人上舟坐好,正要发航的瞬间,一发子弹飞来,擦伤了橹手木本一等兵的头部。安达见状,只好一个人架舟起航,向下游迂回。途中,又有数发子弹击中舟体,留下好几个洞,河水不断涌进舟内,日军步兵只得脱了衣服堵漏眼,并不停地向外舀水。

而浜崎在派出木本、安达二人后,就给工兵联队副官打电话,在向他报告情况的同时,还要求增加折叠舟和进行山炮的掩护射击。过了一会儿,副官回电话问从渡口到北岸登陆点的距离。浜崎回答他说:“电话线两卷要800米,河宽300米,又因敌人阵地在悬崖上要加算100米。总共1200米。”

不久,安达架的船就到了北岸。但久保大队第4中队的1个小队刚开始登陆,就有若干颗手榴弹迎面飞来,炸得日军死伤狼藉。此前负伤的木本也被爆炸波推入河里淹死。残余的日军赶紧就地寻找地物隐蔽起来。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时南岸日军山炮开始支援射击了,有几发炮弹甚至落在日军藏身处旁边爆炸,安达一等兵见状,就脱下上衣,向着南岸拼命地晃动,要求山炮不要射那里。浜崎看到安达一等兵的信号,立即和工兵联队本部联络,要求山炮中止射击。

当第233联队在沙洲上陷于灭顶之灾时,配属该联队的第231联队第1大队却不知情(两支部队不是在同一个渡口),甚至以为第233联队在北岸受到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无法前进。这样,他们只想快点渡河前去救援。4时许,该大队首批渡河的第1、第4中队(第1机枪中队的多田小队配属第4中队),由第4中队长冲田中尉指挥,从左翼队的右侧出发到白河支流的滚河(宽约100米、深约3米)右岸。再乘船向沙洲前进。他们也以为那里就是北岸。可是,他们到了那里,才知道实情,此时想回去已不那么容易了,日军在枪林弹雨中四处躲避,把他们重新集中起来都难。于是,冲田中尉急派坪井军曹到大队主力所在地报告情况,希望中止后续部队渡河,企图把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

当南岸的日军山炮停止射击后,浜崎又被不安与焦躁的心情驱使着,心想,“只要天一亮,我们必会全部被消灭。”不久,工兵第3中队与工兵联队本部之间的电话线也断了。浜崎在不知所措的心境中,一个念头突然从心底冲出来:用剩下的船,把尚留在南岸的步兵部队全部运到真正的北岸去。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此时,该中队还剩下来的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另外人员伤亡也大。更何况对岸的守军火力并没有减弱的迹象。于是,浜崎即令部下修补剩下的船上子弹打穿的弹孔,并将人员加以重新编组。然后,他又到坑道至河里的出口处,开始仔细的观察对岸的守军火力点分布情况。不久,果然有收获,他发现对岸左方(即下游)的悬崖上,有座在黑暗中也可看得到的白色寺庙,寺庙内有中国军队的机枪阵地,对沙洲及河中的日军威胁极大。浜崎认为,只有用山炮对该机枪阵地进行火力压制,他们才能顺利渡河。

这样,他马上回到坑道的后方,向山炮中队长提出火力压制的要求。但该中队长借口以前的距离有误,拒绝了这一要求。浜崎却不肯罢休,和该中队长像吵架一般地强行交涉,好不容易才得到该中队长的同意。

5时许,月亮落山了,天色变暗。日军山炮趁此机会,推进到离北岸约500米的地方占领阵地。而这个时候,日军工兵也基本修复受损的船只。

6时许,日军山炮开始了火力压制,第一发炮弹就打进白色寺庙。守军的火力渐渐弱了下来。与此同时,南岸的日军步兵乘坐着折叠舟开始起航。这次,不仅工兵第1、3中队的折叠舟参加运输,工兵第2中队川村小队也参加了运输。在第1个回合的突击前进中,日军这次首批渡河的全体人员,都登上了河对岸,突破了守军的河岸阵地。此后,折叠舟群又往返数次,把更多的日军运到北岸,扩大突破口。接着,在沙洲上的幸存步兵也争先恐后地乘船前来。北岸的中国守军——湖北保安第4团见敌众我寡,稍作抵抗,便撤出战斗。第39师团左翼队的白河渡河战遂告结束。

1940年5月21日,日军第11军初步统计,第39师团于5月19、20日两天死伤神崎大佐以下约300人。(《吕集团情报记录第314号甲第25号》)5月22日,日军第11军再次统计,第39师团自5月19日以来战死120人(其中少尉以上军官7人),战伤274人(其中少尉以上军官9人)。(《吕集团情报记录第315号甲第26号》)然而,日军统计上述数字时,前线的战斗仍在继续,战场形势混乱,各部队间的通讯联络也经常中断,这样出现隐瞒及漏报数字的可能性极大。

日本战后编撰的《藤6864部队战记》记载,白河渡河战中,日军步兵第233联队仅战死者就有三百数十名。《步兵第233联队史》记载,白河渡河战后,步兵第233联队减员达半数。当时,第39师团为三单位制挽马师团,其一个联队定员为2909人,减员一半即是约1455人。

此战日军第233联队最终虽成功渡河,却受到重大伤亡,相当于受到惨败。主要败因在于未进行详细的侦察,就抢先渡河,这是重大失策。之后不久,第39步兵团长井上芳佐便向村上师团长提出试探性的辞呈以请求去留。

参考文献:

[1]吕集团司令部:《吕集团情报记录第314号 甲第25号》(1940年5月21日),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查询编码:C11112042700。

[2]吕集团司令部:《吕集团情报记录第314号 甲第26号》(1940年5月22日),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查询编码:C11112042800。

[3]原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3卷第2分册,中华书局1983年中译本。

[4]浜崎守编:《白河敌前渡河战记》,1985年5月出版。

[5]草野二郎著:《藤部队奋战记》,藤部队友之会1961年9月出版。

[6]第231联队老兵编:《藤第6864部队战记》,1974年出版。

[7]公安部档案馆编:《史证——日军战犯侵华罪行忏悔实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8]童云杨编译:《日寇在宜昌》,宜昌市城市建设档案馆2013年印刷。

[9]庞盛文:《我所知道的李朗星》,《湖北文史》2007年第01期。

本文节选自我的新作《鄂西对垒——宜昌会战》(未刊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战争,直接让一个当时亚洲甚至世界最强帝国,土崩瓦解,元气百年不复。此次战争,隋朝出动113万士兵,加上沿途民夫超过五百万人,均达到整个世界古代史之最高峰,如此滥用国力,却因为君主个人的奇葩虚荣心,做出种种荒诞决策,屡次被高句丽人拙劣的诈降计所欺,贻误宝贵战机,最终遭致惨败。

高句丽政权是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扶余人所建,当时已经立国六百余年,占据了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地区。该国以农耕为主业,依山修筑无数易守难攻的城池,可说是枝繁叶茂,根深蒂固。该国常备军至少不低于三十万,中国东北的众多古民族,如女真人的先祖靺鞨人,同样长期成为高句丽的臣属,受其征发差遣。

当隋朝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南北大分裂局面后,哪怕只为收复辽东地区这一汉晋旧疆。也势必要将铲除、摧毁这样的巨大威胁,提上帝国日程。

隋高祖文皇帝:杨坚

公元598年,高句丽军万余人,试探性进攻隋朝辽西地区,被隋军挫败。隋文帝杨坚当即下令发兵三十万,水陆两路浩浩荡荡,加以反击,岂知隋军陆路出临榆关(山海关),军中突然爆发疫病;海路攻向平壤,又遭遇风暴,船多覆没,尚未与敌国开战,士卒已经多死于路途。

然而,隋朝面对挑衅的坚决和铁血,已经令刚即位不久的高句丽国王高元大为惶恐,他当即遣使请和,请求罢兵。
此时,隋朝正在和北方的突厥汗国进行着一场声势浩大的亚洲争霸战争,刚好也正是和达头可汗、都蓝可汗一决胜败的关键时刻。为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杨坚暂且同意了高句丽的请和。

终隋文帝杨坚之世,他始终将北方的突厥汗国视为头号强敌,隋军将士连年出塞,深入沙漠数百里,不断施加武力打击,同时更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不断分化利诱,挑拨离间其酋帅。突厥人几乎连战连败,覆军折将不可胜计,累积杀伤、俘虏、投降多达数十万骑,终于不得不向隋朝称臣请和,突厥可汗伏地拜首:「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大隋皇帝,真皇帝也。」大隋王朝也成为公认的亚洲第一强国。

隋炀帝杨广是杨坚次子,其人天性敏慧,才华横溢,二十岁时就成为为南征大军主帅,挥军攻灭江南陈国,结束长达数百年的南北大分裂。之后,他主政江南十年,招揽士人,推广文教,有效促进了南北混一,终于取代其兄杨勇为太子。

继位登基后,杨广更肆意在帝国版图上书写春秋。他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开凿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开拓丝绸之路,皆是影响后世深远的重大举措,功在后世千秋。

隋炀帝(隋明帝):杨广

依仗隋朝的强大国力,杨广更在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全方位开启他的千秋霸业之梦:

公元607年,杨广巡视边塞,宣扬武威,并征发男丁百余万,在二十天时间内,就长城,到榆林时,命建筑大师宇文恺在沙漠中,以神速造出一座大殿,称「观风行殿」,前来朝贺的突厥可汗、契丹、奚等塞北胡族族长,皆以为是天神显示,护佑大隋,纷纷心惊胆寒。一众胡族部众每当望见御营,远及十里外就跪伏叩头,不敢行马。

公元608年,隋军驱使铁勒部落袭扰,更以重兵出击,大破青海的吐谷浑政权。次年,杨广御驾亲征吐谷浑,俘虏其部众十余万人,更将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的青海高原,首次纳入华夏王朝版图,设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随后,杨广在张掖召集了西域各国使者来朝,高昌王和突厥镇守西域的“吐屯设”,向隋朝降伏,献上西域东部数千里的疆土。

与此同时,杨广又调兵遣将,定交趾、灭林邑、取琉球,平契丹,此刻隋朝疆域,东西九千三百里,甫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有一百九十个郡,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县,户口数达到八百九十余万,达到了两汉后数百年未有的极盛之世,甚至一直到百余年后的唐玄宗时期,方始超越。

西汉极盛人口(元始二年)5900万,东汉极盛人口(永寿三年)5600万。隋朝极盛人口(大业五年)4600万,唐朝极盛人口(天宝十四年)5300万。

此时,地球另一端的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早已今不如昔,国力尚难以和被隋朝打垮前的突厥汗国相比;而阿拉伯人的崛起时间同样遥远,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隋帝国成为新的当世至强,达成了“世界第一强国”的成就。

杨广拔剑四顾,此刻也唯有东北方向的高句丽,仍旧不服王化,为了完成隋文帝杨坚的未竟之志,彻底解除帝国在东北方向的威胁,是为因此,征讨高句丽之役,已是势在必行。

公元608年,杨广征发河北诸郡民男女百余万人,开凿永济渠,以便对高句丽用兵调度。从江南运输物资兵力到涿郡(今北京),从此只需一个多月时间,也极大便利了南北交通。

公元610年,杨广强令天下富人购买军马,又派遣使官巡检天下兵器。

公元611年,杨广下令举国总动员,历时一年,征发士卒113万3800人,兵分二十四路,大举进攻高句丽。隋军军容之盛,号称从古至今所未有。运输粮饷的民夫更是士兵的两倍,换言之,实际投入人力超过五百万。

然而,杨广之所以出动如此大军,根本目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并不是真正用来打仗的,而是指望用货真价实的百万大军,直接吓垮了高句丽人,因此,他让每路大军“首尾衔接,鼓角相闻,旌旗相望”,前后相距四十里,连营推进,形同一场武装游行。

杨广在每路军中特设直属他的所谓“受降使者”一人,不受统兵大将节制,还勒令诸将,高句丽守军一旦请降,便不得擅自进攻,而必须直接奏报他本人,以定行止。

当隋军渡过辽河,进围辽东城(今辽阳)时,高句丽守军一旦情势危急,便宣称要投降,隋军不得不停止进攻,快马驰奏杨广,请旨示下。等杨广受降旨意下达,城中高句丽守军早已补充完备,又继续凭城死战。

于是乎,当世第一强国,百万大军,无数能征善战名将,居然就被如此拙劣不堪的伎俩耍弄。然而,哪怕上了无数次当,杨广还是继续坚信,只要有耐心,终于能等到高句丽军投降之时。

而隋将来护儿率领的另一路隋军,从海上经浿水(大同江),杀到高句丽国都平壤城下后,来护儿亲率四万精锐,被高句丽军诈败引入城中。当隋军大肆抢掠,乱不成军时,高句丽伏兵趁势杀出,隋军死伤无数。来护儿仅率数千残兵杀出重围,逃回战船。隋军海路两路夹攻的计划宣告惨败。

等待降书,等了整整五个月都无果后,在众将帅请愿下,杨广不得不答应挑拣三十万精兵,兵分九路,由宇文述、于仲文、薛世雄、卫文昇等宿将领军,绕过辽东,强渡鸭绿江,意欲直趋平壤,一战灭国。然而,因为隋军延误太久,竟连一座辽东城池也不曾攻下,因此,每个士卒不得不自行携带百日粮草,加上甲胄兵刃,太过沉重。于是,士兵们索性一边进军,一边沿路丢弃大半米粟,结果才走了一半路程,大军粮草近乎耗尽,人人面有饥色。

高句丽名将乙支文德洞悉隋军内情,遂不断施展诈败、疲敌之策,将隋军一路引至平壤城下。此时,隋军早已饥饿疲累,面对坚城难以再战,只能选择撤军。以逸待劳的高句丽军趁势从四面八方反攻,隋军伤亡惨重。

在萨水(今清川江)河畔,当隋军半渡时,遭到高句丽军主力突袭,乙支文德更下令开闸放水,隋军遂全线崩溃,溺死和战死者无数,最终逃回的只有2700余骑,丢弃给敌人的兵甲军资,数以十万计。

九军精兵并陷后,杨广不得不撤军。然而,他并未痛定思痛,汲取教训,而是在短短两年之后,再次新一轮总动员,征发全国壮丁,开始了新一轮征高句丽战争。各地民众不堪忍受,纷纷起兵,中原烽火四起,杨广却弃之不理。

公元613年,杨广亲率大军,再次围攻辽东城。此战隋军飞楼、撞车、云梯、地道诸般攻城手段尽出,昼夜不停地连攻二十余日,接着又造盛土布囊百余万个,以人力强行堆出一条高与城齐的登城之路,并造出高出城墙的八轮楼车,俯射城内。高句丽军凭城死战,早已伤亡累累,眼看城破只在旦夕,后方传来楚国公杨玄感起兵造反,夺取东都洛阳的消息。

杨玄感是隋初第一名将杨素的嫡子。杨素为杨广夺储登基,阴谋策划,居功至伟,却被登基后的杨广忌惮其才,必欲除之。杨素因而在得病时拒不医治,死后得以保全家门。杨玄感其人勇冠千军,却被杨广闲置,用以在后方督运军粮,更加怀恨在心。

杨玄感见民众因征辽之事,早已对杨广怨声载道,便登高一呼,以“推翻暴政,拯救百姓”为旗号,得到各方群起响应,其营门每日有上千新人踊跃从军,从起兵时的八千民夫,到攻克洛阳时,已扩大到十万人。隋朝后方留守军队,和杨玄感交战时,将士们竟都丢弃兵甲,坐地不起,足见此时杨广,已再无多少民心军心可言。

杨广辽东闻讯后,丢弃军资、器械堆积如山,白送给了高句丽人,火线回师中原,众多名将宇文述、屈突通、来护儿等分路夹攻,将杨玄感镇压下去。杨广穷治其余党,甚至将曾被杨玄感赈济粮食的百姓也尽数坑杀活埋,杀死三万多人后,公元614年,杨广居然再次下令举国总动员,开始第三次征伐高句丽之战。

此时,因为不堪暴政,农民起义遍布全国,地方大员也纷纷野心萌发,拥兵自重,诸多州郡都留兵不发,被征发的兵士在路上就纷纷逃亡,因此隋军军容人数,远不能和前两次相比。好在连年战争下,高句丽同样举国疲敝,因此,当隋将来护儿率军在毕奢城(今大连)之战击败一支高句丽军队后,高句丽国王高元便遣使请降。杨广大喜,遂令来护儿回师,三征高句丽至此草草收场。

总结这场战争,隋军与其说是输在战场上,倒不如说是明明已奋勇杀敌,几次将敌方打得几近亡国,却输在杨广的荒唐决策和虚荣心上

特别是规模浩大的第一次东征,萨水之战的惨败,三十万府军精兵九军尽陷,仅奔还二千七百骑,如此巨大的损失几乎打断了帝国军队的脊梁,才让杨玄感、李渊等野心家们纷纷嗅得机会,四方起兵至天下大乱,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高句丽人更将三十万隋军阵亡将士头颅砍下,在辽东筑成无数座“京观”夸耀其武功。萨水之战的高句丽主帅乙支文德,被后世强认高句丽为祖宗的韩国人吹嘘成“军神”,韩国军队的次高荣誉勋章,命名“乙支武功勋章”,韩军第12步兵师被称为“乙支部队”。前几年,美国人发起的世界历史前200名将的评选活动,在韩国人士的鼓噪造势下,乙支文德排名第127名,竟超过了李靖(134名)项羽(141名)孙武(157名)朱元璋(161名)孙膑(182名)等中华名将……

数年后,中原大乱,躲在江都醉生梦死的杨广,长吟: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 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数十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再征高句丽,方将这些代表华夏耻辱的“京观”摧毁,令阵亡将士得以安眠。

铸华夏九州之精铁,难为此一错。遗祸千秋,万世罪魁!


user avatar   man-yi-11-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领主动阵前求射的中亚察合台汗国马合木·塔拉比起义。

蒙古人占领中亚之后,窝阔台汗任命了花剌子模人牙剌瓦赤作为河中地区的长官,牙剌瓦赤颇有作为,有效地恢复了河中的经济。但也因为剥削人民而导致了起义。

马合木塔拉比本来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制筛匠,住在布哈拉附近的村子里,当时的河中地区,成吉思汗的蒙古扎撒凌驾于伊斯兰法之上,再加上察合台汗本人就曾经主管过蒙古法令,所以河中地区的穆斯林就更被打压了。

马合木这时候就想起义,按理说肯定是举起伊斯兰教大旗,一呼百应才是,结果他选择了靠迷信和巫术招募追随者。因为他姐姐就是个村子里小有名气的巫医,就靠这个他招揽了不少文盲流氓法盲。

马合木还有一个帮手,是一个学者,叫舍木苏丁·马赫杜比,马赫杜比因为跟布哈拉的伊斯兰教长起了冲突,索性加入了起义军,还忽悠马合木。

马赫杜比:“大王,你知道吗,我爹在一本著作里讲,咱布哈拉附近的塔拉布村里将会出一个征服世界的君主!”

马合木:“什么?真的吗!”

马赫杜比:“千真万确,而且我看您长得就很符合!星象显示也是如此!”

马合木俨然已经沉浸在征服世界的美梦里了,估计他觉得世界也就布哈拉地区这么大吧。

之后这个神棍还真的占据了布哈拉,不过蒙古人也派来了讨伐军。

两军交战之际,“天命之主”马合木和马赫杜比二人,充满自信的不穿盔甲站在最前面。

当时的谣言是,谁朝马合木动手,谁就会瘫痪,所以蒙古人一时半会儿也不敢出击。

终于,蒙古军中射出两箭,正中马合木和马赫杜比的要害,二人应声而倒。

突然,风云变色,刮起了沙尘暴,蒙古人以为马合木做法了,赶紧撤退,反而被起义军杀败。战后,起义军打扫战场,发现一号人物马合木和二号人物马赫杜比已经咽气了……

一个星期之后,蒙古人卷土重来,这时候起义军也已经有了新的首领,马合木的两个兄弟:阿力和摩罕默。

兄弟二人和上次一样,同样是不穿盔甲站在阵列最前方。

蒙古人懵了:每次打仗他们都要拿俩头目祭天吗?嗖嗖两箭,二人同样应声而倒。

这次就没有沙尘暴了,于是蒙古人一边倒的屠杀了起义军,正准备屠城呢,牙剌瓦赤觉得出这么搞笑的四个神棍也不容易,就保留了布哈拉城。

装逼最怕的就是自己都信了……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南北战争中的河狸冲浪之战——北方海军被南方陆军困在密西西比河支流,自己筑了一道水坝再炸坝,借着溃坝的洪水冲浪突围。想象力、毅力和工程能力都能打满分,指挥官戴维·波特乃我辈工程师的楷模。

筑坝河狸:全灭、投降、烧船突围外的第4条路

时间:枯水季节,舰队所处的河流水位已经比舰艇的吃水还要低了。


地点:深入敌境数十公里,没有己方的补给基地。


友军:本来你奉命支援的陆军不堪一击,在小规模的失利后就全面溃退,把舰队丢在了敌人的重围之中。新的援军已经不会有了。


敌军:敌陆军部队已经从四面八方向舰队实施了合围态势。


问题:如果你是这支舰队的指挥官,在面对上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会如何决断?


回答的可能性一:“这仗怎么打?还是投降吧。不过,舰艇一定要毁掉,不能把舰艇落到敌人手里。”

回答的可能性二:“投降?那是懦夫的行为,我要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回答的可能性三:“保存力量最重要,各部队烧了船以后从陆上想办法突围,大家一定要活下去,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


多数人相信会采取以上措施中的一种。应该说,这些都是很合理的选择,然而,在世界海军史上,偏偏有人不信邪,硬是用一种几乎匪夷所思的方式摆脱了困境。


1864年初,美国内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正当联邦军历尽艰辛取得了东线的葛蒂斯堡战役和西线的维克斯堡战役的胜利的时候,一种意外的威胁悄悄的降临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拥立奥地利的一位大公马克米西利安为墨西哥皇帝,对美国西南诸州产生了军事威胁。这些州本来是在墨美战争前后美国从墨西哥手中取得的,所以法国当时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想趁美国内战南北两军无暇南顾的情况下,控制部分西南诸州。特别是“孤星共和国”得克萨斯州,由于位于南方阵营,几乎无法得到任何其他州的帮助,于是备受威胁。


北方的联邦政府认为,必须在得克萨斯有适当的军事存在,一方面固然可以打击南方分离主义分子,另一方面也可以震慑企图趁火打劫的法国和墨西哥。于是,林肯要求其好友,新奥尔良的联邦驻军司令,陆军少将班克斯组织红河远征军,准备沿红河突入得克萨斯,夺取得克萨斯的控制权。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这次行动,海军方面也奉命实施支援,从正在密西西比河上巡弋的舰队中,调动包括装甲炮舰本顿Benton 、埃塞克斯 Essex 、卡隆德尔特 Carondelet 、路易斯维尔Louisville、蒙特城Mound City、匹兹堡Pittsburg,俘虏的南军装甲舰东港Eastport ,轻型装甲舰奇里克斯 Chillicothe 、拉斐特 Lafayette、奇克陶Choctaw、尼奥肖 Neosho 、欧塞奇Osage和奥祖卡Ozark组成红河远征舰队,指挥官是海军少将戴维·波特。戴维·波特出身美国海军家庭,其父海军上校老戴维·波特曾经在1812年对英战争中远征太平洋,其过继哥哥(即老戴维的养子)海军少将戴维·法拉格特则是新奥尔良战役的英雄,美国海军开始拥有将军军衔后的第一位少将。


戴维·波特本人则是联邦军在西部内河舰队最早的装甲舰指挥官,在亨利堡-多纳尔森堡战役、十号岛战役、奇袭亚祖河、两次围攻维克司堡等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最大的特点并不是其骁勇善战,而是其怪念头百出。在维克斯堡战役期间,他派出的撞角舰“西方女王”号由于搁浅被南方军俘虏,而前去寻找“西方女王”号的新式装甲舰“印第安诺拉”号不明就里,遭到了“西方女王”号和其他叛军炮艇的围攻,重伤搁浅后被迫投降。


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戴维·波特已经把其主要的铁甲舰通通派出去执行任务了。但是戴维·波特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叛军把“印第安诺拉”号打捞起浮据为己有。让南方佬拥有装甲舰是很危险的一件事,于是戴维·波特采取了一个让所有的人的下巴都掉下来的行动。他找来一艘运煤船,在上面用木桶堆起了极其雄伟的建筑和烟囱,又架上了许多的木制火炮模型。“这看上去比我指挥过的任何一艘装甲舰都要强大。”戴维·波特后来这样评价。这艘被漆成黑色、面目狰狞的“装甲舰”被拖到密西西比河上,顺流漂下。河上的叛军小船吓得四散奔逃,在“印第安诺拉”号上的叛军打捞队也放弃打捞的企图,爆破了该舰后仓皇逃走。叛军企图获得装甲舰的计划没有能够得逞。现在,富有想象力的戴维·波特将指挥联邦海军红河远征队,这给后来战斗的发展埋下了一个意外的伏笔。


得克萨斯攻防战从3月开始了。在3月12日,海军舰艇开始驶入红河。此刻的红河,由于枯水期将近,雨水很少,以至吃水较深的舰艇航行异常的困难。但是在戴维·波特和其部下们的努力下,联邦舰队仍旧一点点向叛军腹地塞文港推进。问题出在陆军。


河狸之战的战场雷德河(英语:Red River),也译作“红河”,密西西比河西部大支流。


陆军少将班克斯无疑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他作为一位政治将军而不是西点的职业军人之所以有不错的声望的主要原因,是其在联邦军占领新奥尔良后负责军时管制时期取得的。在这个工作任上,他有效地恢复了当地的正常秩序,实现了当地居民与联邦的和解,进而为陆海军进击西部腹地及对东南沿海地区实施封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问题是,这为搞法律出身的业余军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并不擅长军事。对得克萨斯的胜利进军变成了散漫的游园活动,部队携带着笨重的辎重,在乡间小道上好象春游一般前进着。得克萨斯的南方叛军不断出动狙击手、骑兵甚至民兵对其侧翼实施骚扰和伏击,使得其行军速度变得更加缓慢。


五月初,当南方军微不足道的主力和班克斯的前锋发生遭遇战并将其击溃时,神经紧张的班克斯终于崩溃了。他下令联邦军全面撤退,狼狈地退出得克萨斯。这样,联邦海军的红河远征舰队忽然发现,现在,只剩下他们了,除此以外,就是从四面八方逼来的南方叛军,以及水位日益下降的红河……


情况非常紧急,如果不迅速撤退的话,联邦海军红河远征队有可能会在得克萨斯全军覆灭。这不仅会造成军事上的严重失利,对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军官们开始研究究竟应该采用何种方法脱险,但是红河的水位问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部分河段的水位低于舰艇的吃水。也就是说,此时顺流撤军,将导致舰艇全部搁浅。一支被困住的舰队,面对陆军的打击是非常脆弱的。曾经有过拿破仑的骑兵俘虏被冰冻的荷兰战舰的先例。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毁船投降?奋战到死?上岸突围?


这个时候,不喜欢按常理出牌的戴维·波特少将的鬼点子又来了。他下令把一些被摧毁的船只残骸集中起来,在舰队的下游位置上筑起了一道堤坝。这颇似河狸造堤、抬高水位的行为。不过,戴维·波特在这个临时堤坝中,按照事先计算埋设了炸药。这一切在南方军的不断骚扰下,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受到堤坝阻挡的河水开始积蓄,最终形成了一个人工水库。相信河狸先生们如果看到了戴维·波特的杰作,一定会羡慕不已吧?接下来,爆破、决口、溃堤、奔流……


联邦海军的装甲舰上的水兵们提前了一个世纪享受到了冲浪的感觉(1908年,文明世界才学会了太平洋土著的冲浪技术,建立了第一个冲浪俱乐部。1962年时,第一届世界冲浪锦标赛于澳大利亚的曼利(Manly)举行)。所有的舰艇在奔腾的河水中摇晃着冲向下游。在岸边的南方叛军士兵们看得目瞪口呆。他们实在无法想象戴维·波特居然会制造一个人工洪峰来脱险。联邦舰艇在在这洪峰中发生了多次嗑磕碰碰;有几艘舰艇的船底被河床划伤;在航度过程中各舰几乎都发生了无法控制的情况……但是,最终,他们成功地冲出了包围圈,回到了深水水域。1864年5月13日,历尽艰辛的联邦海军红河远征队终于再次回到了波光粼粼的密西西比河。在整个红河远征行动中,他们唯一的损失是因为伤势过重而被迫自毁的从南方军手中俘虏的“东港”号装甲舰。


尽管进行了一场死亡行军,尽管进行了一次头晕目眩的航行,红河远征舰队的水兵们依旧津津有味地向那些在密西西比河上巡逻的伙伴们讲述着他们惊人的冒险里程。红河远征行动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联邦海军的河狸筑堤式的脱险,却为一场不成功的战役,划上了一个成功的句号……


舰队剪影:


“本顿”号(Benton),一度是西部河流上火力最强大的装甲舰,并担任旗舰。 “埃塞克斯”号(Essex) “奇里克斯”号(Chillicothe)

“埃塞克斯”号(Essex)


“奇里克斯”号(Chillicothe)


“卡隆德尔特”号(Carondelet) ,城市级装甲舰中最慢但是最活跃的一艘,同级别的“路易斯维尔”号(Louisville)、“蒙特城”号(Mound City)、“匹兹堡”号(Pittsburg也)参加了红河远征。



远征队损失的唯一舰艇,由南军建造却由北军缴获并完工的装甲舰:“东港”号(Eastport)。



“拉斐特”号(Lafayette)

“奇克陶”号(Choctaw),据说它最初是被当作一艘强大的撞角舰设计的,但它一辈子只撞沉过一艘友军的小艇……


“奥祖卡”号(Ozark ), 带有一门实验性质的水下火炮,不过,没人知道这门炮究竟能做什么,所以,也就被忽略了……




再说一个比较匪夷所思的战例细节,见下图:


一支北方军队在陕西被压着打了几年战略防御,把自己防御成了一支南方军队。没料到吧,彭大帅的西北野战军主体是四川人……为什么呢?


显然是一级上将胡宗南同志送的,胡宗南盘踞关中,依托西安等大城市和陇海铁路线,背靠川黔等省源源不断地征集兵员送给彭德怀同志……怎么送的?您继续看:



但你不要以为这成千上万的四川士兵是被共产党这边的优厚 待遇 吸引来的,实际上,来了可能会被饿到哭:


其他待遇也不咋地:


而且他们也不是没有过别的想法:


但共产党还是有办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留下来:



而且还大胆地让他们当军官,率军出征。副总参谋长徐惠滋从俘虏兵到解放军上将的传奇在解放军里绝不是个例:


对于这种囧事,胡宗南同志做了沉痛总结:


但蒋介石似乎觉得检查还不够诚恳,打算把他留下送死,顺便自己也做了深刻检讨:

以上主要内容摘自《解放战争历史纪实丛书》和王树增的《解放战争》。这个过程的详情还可以看我之前的回答: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战败主要是因为军事策略失误吗? - 马前卒的回答

总而言之,解放战争的胜负,根源不在49年渡江,不在于48年发起的三大战役,甚至也不在于46年抢占东北应该快一步还是慢一步。从20年代北洋政权解体开始,共产党的胜利已经是必然趋势:正确的革命思想带来先进的组织—→先进的组织令更多高级策略和先进战术成为可能—→战场胜利保证了解放区土改成果—→最后共产党打败了买办和地主,在4亿人口面前树立了无可置疑的“解放者”和“好人”形象,自然事无不成。

这个过程就是样板戏时代几亿中国人可以背诵的一个寓言:

【大会闭幕以后,很多同志将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将要分赴各个战场。同志们到各地去,要宣传大会的路线,并经过全党同志向人民作广泛的解释……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 ,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把20世纪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拿来当背景,才能在这个平常故事中读出排山倒海的力量。

以及:

历史上有哪些影响很大的军队哗变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又是如何解决的? - 马前卒的回答

当年的兵变的确没有给我们开创一个完美的世界,但起码指出了人类进步的方向,让善良和公义深入人心,让平民们认识到自己挑战旧秩序并胜利的可能性。带来希望的人和带来实际利益的人,两者都是人类需要感激的恩人。

1917年大兵变之后,新的统治集团上台,有的还是旧集团改头换面回来,但他们都懂得了一个不难认清的道理:让法律上的贱民为贵族的利益拿起枪,是最愚蠢不过的行为,是效率最高的作死。你不和穷人讲人权,穷人有了枪也不会为你留下生存的权利。用法律上的平等掩饰实际上的不平等,才是进(gao)步(ming)的统治方式。这个统治规则和平民的民权意识结合,就是我们当今社会的政治-文化基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软件”和19世纪最大的区别。

最后总结一下:从河狸舰队到四川人组成的西北野战军,两个案例都告诉我们,军队的作战积极性永远是胜利的根本。


相关回答:

历史上有哪些本来是炮灰却取得了意外成功的例子? - 马前卒的回答

user avatar   46-91-6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52年7月,抗美援朝激战正酣,广东澳门边境上,一名葡萄牙黑人士兵突然脱下裤子,对着我方警戒线尿尿,一边尿还一边吹口哨!


眼看着我们没有反应,他开始得寸进尺,公然越过双方军事警戒线,把木制拒马趁机推到我警戒线内……


这性质可就不一样了,忍无可忍之下,正在站岗的我解放军公安10师29团一连一排一班战士赵学登,当即打手势大声喝令:停,请给我退回去!


黑人士兵不知道是听不懂还是故意无视警告,一招手唤来了更多葡兵,把更多的拒马挑衅般的推向我们!


一场冲突随即爆发,葡兵不但刺伤了赶来增援的我边防战士,还端出了机关枪进行恫吓。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军战士为了表示严厉警告,一颗手榴弹扔了过去!


谁知,对面地堡中马上传来了枪声,对着我军战士开始射击,怒不可遏的战士们随即开枪反击,大规模枪战持续了十分钟,以我方主动撤出战斗告终。


此后两天,葡兵又过来挑衅,甚至嚣张地开枪把我边防哨所的国旗打落,赶去升旗的两名战士又在葡军的炮火下壮烈牺牲!


这还不算,葡军竟然将炮火延伸到我方境内,一名渡轮上的女乘客和附近拱北口岸的农民也被炸身亡!


这下彻底激怒了我边防军,公安10师是原四野45军158师改编而来的,从白山黑水一路打到闽粤南疆,什么大仗恶战没经历过,这点小伎俩算个什么东西!


一声令下,迫击炮、轻重机枪以密集火力扫向葡兵,瞬间打死5人,还有十几人倒下后痛苦呻吟……


趾高气昂的葡萄牙习惯了当洋老爷,本来还想趁着朝鲜战争的机会混水摸鱼一把,谁知道偷鸡不成蚀把米,中国人的态度竟然如此强硬!


事件快速上报后,当时主政广东的叶帅很快就接到了来自伟人的指示:大国从严,小国从宽,对面还有我们的同胞,如葡小国,咱们就从宽处理吧!


由于当时两国没有外交关系,葡澳政府面对中方的高压束手无策,只能委托中华商会代表,爱国商人何贤、马万祺从中沟通调停。


不过,虽说是从宽处理,但并不意味着好说话,面对葡萄牙的谈判邀请,叶帅斟酌再三,态度坚决提出了三条:想谈可以,必须满足以下三条,

一、保证以后绝不再发;

二、公开赔礼道歉;

三、赔钱!


澳门总督傲慢劲上来了:第一条可以,但后两条,不好意思,太丢面子,没钱,办不了!


叶帅一看,给脸不要脸嘛,那行,立即实行军事经济封锁,口岸关闭,所有运往澳门的粮食、蔬菜、淡水,一切日常生活用品,全部暂停,同时,从野战部队拉来120榴弹炮连,你看着办吧!


此外,委托从中斡旋的何贤、马万祺当面转告澳门总督:这三条是底线,缺一免谈!而且,我们不是国民党,美国人我们都不怕,何况你们葡萄牙人?


最终,黔驴技穷、自取其辱的葡澳政府,正式派出代表,在何、马两位澳商的陪同下,出关前往中山,签署道歉书,登报公布,保证不再寻衅滋事,同时,赔偿中方各项损失4.7亿(旧币)!


见葡方认错态度尚可,中方随即决定,重新开放口岸。


至此,沸沸扬扬的“关闸事件”圆满解决,极大震慑了葡澳和港英政府,从此以后,直到回归前,港澳地区再没有发生过一起这样的闹剧!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多少年来,面对西方的蛮横,我们一直采取忍让的姿态,但退一步的宽容,换来的却往往是对方进两步的嚣张。


中国人民从来不喜欢战争,但也从来不畏惧战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只有强硬的针锋相对,才能让这些魑魅魍魉,认清现实,赢得他们的仰视,并让他们,习惯这样的仰视!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恺撒用5300人占领罗马,4000罗马兵(不含仆从军)占领埃及。而且这基本上应该是真的(毕竟属于自情自报),虽然说是出自恺撒自己手笔,难免会有些故弄玄虚的成分,但实际过程则确实远比这些数字复杂很多,而且运气和敌人自身作死占的成分非常大。

5300人破罗马的具体详情见这个帖子(历史上有哪些“一矿打N矿”取得胜利的战争或例子?),承平日久后罗马元老院的决策水准已非布匿战争时可比,当时庞培与元老们应对手段的昏庸和低级,估计要老汉尼拔给知道能真能给气吐血。。。第二件事,则堪称托勒密之耻,就是我以前帖子说过的,堪比逍遥津之战的托勒密埃及”被恺撒一个军团刷经验“的事件,然而与第一件事相比,并非恺撒有意如此,而是其自身对局势的误判所造成,但由于埃及军队自身组织的无谋和内部混乱,使得恺撒军重重被围的绝境反而变成了中心开花的利好,最终大翻盘。

法萨卢战役之后,庞培逃亡托勒密埃及,被企图讨好恺撒的埃及人所杀。同时,恺撒在听说了庞培有可能流亡埃及之后,匆忙准备了一下,就凑集了一支小舰队和小军队前往埃及。按《内战记》,这支军队中,只有一个经数次大战后已严重缺编的第6军团,仅有军团步兵3200人,另有骑兵800。舰队方面只有以罗德斯岛人为主力的30艘战舰。恺撒率领这支军队登陆埃及,本来不是为了打仗的,只是为了胁迫埃及人交出庞培,通过外交斡旋解决当前局势。恺撒自信以罗马的威名加上自己的名声,应该不难使埃及人就范。

当然,如果恺撒多带大队人马来,那就是打算大举入侵埃及了,这本身也在他的计划外。埃及毕竟是个大国,而且当时埃及海军还是具备一定实力的。如果真要打埃及,恺撒肯定不止带1个军团来,此外估计还得经过好几番海战。当时恺撒急于肃清共和军残余人马,兵力和舰队都很捉襟见肘,一时也调集不了这么多人马。

恺撒到达亚历山大里亚之后,却发现形势很快就起了变化。埃及人自己就把庞培的首级交给了他,但是埃及人擅自杀死庞培并非恺撒所愿,使得恺撒大为不满。此后,恺撒英雄难过美人关,在克利奥帕特拉的引诱下,答应在她与托勒密十三世的王位争端中支持她;年仅15岁的托勒密十三世对恺撒和克利奥帕特拉的勾结感到恐慌,在宦官波西努斯(Pothinus)的煽动下也增加了对恺撒的敌对情绪。波西努斯又暗中给大将阿基拉斯将军(Achillas)写信,密令他率领埃及军队主力即刻赶往亚历山大里亚勤王。阿基拉斯带领20000步兵、2000骑兵(恺撒《内战记》说法)赶到首都后,发现恺撒并没有多少兵力,有机可乘,于是就斩杀了恺撒派来的使者,将恺撒围在亚历山大市区中,企图一举消灭他。

恺撒军被重重围困,形势极度危急。然而埃及人很快发现,恺撒兵力虽然只有4000,但都是百战老兵,加上已经给他们放进了亚历山大里亚,罗马人充分利用这座大城市密集的建筑和城防工事在街道上设防,结果一时还真吃不掉,埃及人的突击在徒增损失之下被打退了,混战中,埃及首都燃起熊熊大火,传言中亚历山大图书馆就是在此时被烧毁的,但也有很多人反对这个说法。

埃及人见状改变了策略,舰队倾巢而出,猛攻停泊在亚历山大港的罗马舰队,企图切断恺撒的外援和补给,将其困死。不料,罗德斯水手也非常擅长海战,加上他们为了生存,前仆后继地拼死抵抗,双方互有胜负,最终埃及人也未能一举歼灭恺撒舰队。

此外恺撒还采取了正确的政治策略,就是并未杀害托勒密十三世,后来还放走了他,并极力宣传说,埃及军队的行动是受奸人而非法老指使,恺撒一方只是为了自卫而不得不应战。结果稳住了百姓,避免了发生市民起义将自己进一步陷入绝境。

托勒密军队久攻不下,锐气已失。恺撒抓住战机,命令自己两个同盟国(仆从国)帕加马国王米特拉达梯一世(与那个大英雄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是两个人)、犹太国王安提帕特一世率军从陆路向埃及进发。托勒密将大多数埃及军调去迎战米特拉达梯的军队,恺撒因此成功从亚历山大城中突围而出,并渡过尼罗河,顺利与米特拉达梯会师。

这时候埃及人自己内部又乱了起来,托勒密十三世的妹妹阿尔西诺伊与阿基拉斯将军发生严重矛盾,阿尔西诺伊在另一位宦官Ganymedes的谗言下下令将阿基拉斯处死。埃及大军群龙无首,陷入混乱,于是恺撒干脆就用这支杂牌军直接在尼罗河畔对埃及人发动了决战。结果,埃及军队全军崩溃,托勒密十三世逃命中掉进尼罗河中淹死。恺撒随即轻而易举的挥师占领了亚历山大里亚,并将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扶上法老位。


这件事可以说把曾经辉煌一时的托勒密军队的衰败充分暴露了出来,所以托勒密十二世和克利奥帕特拉一直用外交手段与罗马周旋是可以理解的。托勒密军队鼎盛时曾号称25万(阿庇安),恺撒入侵时可能也不止22000人,但真正的可战之兵不会比这多出多少。随着托勒密埃及势力的衰弱,小亚细亚海岸、塞浦路斯、叙利亚、昔兰尼加等地相继脱离王国控制,埃及陆军的希腊兵源产地逐渐枯竭,实力大损。但是被罗马仅用1个军团打垮,与本都人的浴血奋战相比,委实差了不少,过程也也确实充满了黑色幽默。

托勒密后期的埃及,纸面上人口、财政等虽然仍很强,但非希腊部队实在不足与与罗马军团对抗。所以实际上此时埃及已经基本是依赖于海军才能够保住国家不至于灭亡,后来屋大维亚克兴之战打垮了埃及舰队,也就打垮了埃及。

有些人认为吴在蜀之后撑了17年,其实主要靠秃发树机能,埃及也是同样,之所以在本都覆灭之后还能维持17年之久,主要靠帕提亚对罗马发动大规模入侵,安东尼是在艳后资助下,才得以完成了反击。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力使得托勒密王朝仍能勉强延续下去(见:凯撒死后,为什么马克•安东尼统辖的希腊化区域会败给屋大维拉丁化区域?)。但到了罗马和帕提亚主要战事一结束,屋大维就决心解决安东尼和埃及问题,此后仅用3年时间(前32年春-前30年夏),就击溃了安东尼集团和埃及,平定了地中海天下。


user avatar   20shi-ji-yan-jiu-s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车田之意不在技!


他的目的可能不单用拳形容招式类型,我想更多的是在表达庐山本身的霸气。庐山升龙霸在圣斗士的所有必杀中,其实是很特别的。


一览圣斗士所有必杀技,名称里带有拳字的屈指可数。仅限原著的话就星矢和魔铃,暗黑天马,撒加,加隆和一辉的幻拳系。即便算上动画版的原创,也少得可怜。


闪电光速拳,钻石星尘拳之类的都是中文翻译的名字,原本可没有拳字表述。


这些必杀技中,庐山龙派那就更是稀有中的稀有。因为这是唯一用地名来命名,圣界独一无二的必杀系。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壮丽的庐山大瀑布,或许只有这个霸字,方能体现出它的宏伟。


在这五个人当中,紫龙的修行环境算得上是非常优越的了。不用忍受死亡皇后岛,仙女岛和东西伯利亚那种鬼天气,也不用像星矢那样成天遭一群欧洲人翻白眼儿。


但紫龙获得圣衣的条件并不轻松,理论上说是最难也不为过。让瀑布逆流是何概念,尤其是如此宏伟的大瀑布。这可是打破宇宙定律的行为,忍一忍就过了是明显行不通的。


而在紫龙打出决定性的一击时,也并没有什么燃烧小宇宙之类的描写。反倒是通过童虎在旁边讲述着李白的诗咋咋地,貌似是在提醒紫龙面对的是何等雄伟之物。


以上的种种迹象,都无疑是在大大的高捧庐山瀑布之壮景,而霸字就是为庐山而生。所以庐山升龙霸不仅是必杀,也是对庐山本身的一种赞美,用拳就显得格局小了。


再换个角度看吧,其实从发音上也能知道霸与拳有着明显的优劣。日语发霸的音时,嘴大张成「阿」型。反之发拳的音时,最后嘴得闭上发出「嗯」的音。


要知道这搭配的是升龙这个词。可以对比下街霸中升龙拳的呐喊,升龙是上升音调,而最后的拳发音要闭嘴,音调有个下降趋势。


升龙霸就不一样了,霸的「阿」音可迎合勾拳轨迹持续上升,发声与姿势同步,哪一种更有气势,更有劲儿,就不言而喻了吧。所以升龙霸始终比流星拳吼得给有力。


任何武打片中都会听到,哈,哈,哈,不会有人在过招时发出嗯,嗯,嗯的音。


突然还想到个类似的,机战 OG 系的修罗众的福尔康(爱称)的最终必杀。


他的一般招数命名九成以上都是拳。但神化后的最终必杀,最后是上升多段乱击,并且打斗极为华丽。此时的招式名没有定义为拳,而用的是破,真覇…猛撃烈…破……


破的日语发音口型与霸一样是「阿」,并且前面的烈字有一个促音,呐喊时会给人一种蓄力攻击的感觉,听着就霸气。


为必杀取名其实挺考验品味的,要的不单是华丽。不但要朗朗上口,呐喊时最好能配合动作达到统一,才能效果最大化。


话说回来,车田如果不是为了想要彰显庐山的霸气,那升龙霸完全不用如此命名,这与其他招式不统一。平白无故就这招用地名,难道不觉得很特殊么。


触龙之逆鳞,受龙之天罚,诸如逆鳞升龙霸之类的名称,个人觉得也并不是不可行。非要用地名,只能是有其他目的。


至于是否如此,就只有车田自己才知道了。


一个小窍门:

用中文吼必杀千万别用普通话,得用那些不需翘舌,不分前后鼻音的方言最佳。比如川渝方言就是不错的选择,不信可以试试。


至于为什么,请参照以下回答:


user avatar   yang-si-we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是很多明星和导演喝彩的,很多明星转发了,还有发微博支持的。




只是现在中国的娱乐媒体学坏了,看热闹不嫌事大,好消息基本不报道。

专门盯着下半身、床上事儿、出轨、劈腿、走光、撕B等等来报道。

明星之间选矛盾来报道,没矛盾制造矛盾来报道,生怕打不起来不热闹。

这个习气特别不好。

但是,有什么样的受众才有什么样的媒体。

主要现在的受众也关注这些。

所以,主要问题在自己。

人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比如我这种人。

现在尽量不关注明星隐私和八卦新闻。

多关注积极向上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user avatar   mei-guo-dui-chang-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user avatar   grenadi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克劳备忘录也好,凯南电报也好,有两大共同点。首先,都是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双方的关系。然后,给出的建议都是阳谋,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执行起来需要的不是鸡鸣狗盗的小聪明,而是惊人的意志力。

而美国现在战略界现实主义被边缘化,我推测,布热津斯基,基辛格那帮人应该写过不少。不过没所谓,美国能执行大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这一代精英上半年能管下半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需要两代人以上持之以恒去完成的大战略,搞出来他们也执行不了。

冷战时期,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尼克松,最后到李根老布什,个人性格和政治偏好差距不要太大,但是都忠实地完成了他们历史任务,沿着围堵政策做下去。这种战略定力和延续性,世间少见。在中国领导集团上能看见一些相似的东西,但是我们离得距离太近,反而看不清。但在美国精英层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个人愚见。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历次印巴战争? 
  有哪些一方战损很小,对方却伤亡惨重的战役? 
  历史上有哪些「高瞻远瞩」的人物或事件? 
  如果把祖鲁战争跟同时期的大清军队放在一起打仗,结果会怎样? 
  解放战争是否存在必要性? 
  为何俄国内战中以高尔察克及邓尼金为首的白军不选择拥护一个沙俄皇室成员,统一思想,然后再和红军一争高下? 
  如何评价埃里希·鲁登道夫? 
  澳大利亚也是「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敌」,为什么没能发展出美国那样的国力? 
  假如台海爆发战争,大陆经济走向如何? 
  九门功课哪一门对军事建设最没用?? 

前一个讨论
qt5.4以后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MIUI 工程师袁军对 QQ 后台机制的评论?





© 2024-06-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