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好多人支持废除985、211? 第1页

  

user avatar   TempWork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鉴于评论区对于我回答中西交的问题,我决定更新回答强调一下。

我从没说西交是末流985!我从没说西交是末流985!我从没说西交是末流985!(重要的事说三遍)

根据我的上下文,我说的是:

我说的是西交是末流一批985!我说的是西交是末流一批985!我说的是西交是末流一批985!(重要的事说三遍)

另外,

一批985不是一期985!批!批!批!不是期!期!期!

“一批985”是个很少见的概念。这是我一个兰大的同学考研到西交面试时听说的。因为至少当时,西交规定复试调剂似乎仅限一批985。于是有关人员对我同学说:“你们兰大不是一批985,所以不能调剂。”

其他高校都没听说过类似概念。为啥嘞?因为一批985的其他高校都比西交好,不用刻意强调自己“一批”的身份。不在西交所谓一批985范围内的高校更不可能强调这个概念掉自己的价,于是我们发现喜欢强调某个概念的,通常在这个概念中处于边缘位置。

比如兰大也似乎更愿意强调自己985的身份一样。因为能入围且居于末流,所以刻意强调。北大清华什么时候强调这个了?西交不齿与兰大这样的985为伍,就要强调自己是“一批985”。

我想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他看中的,往往是他勉强够着的。



以下是原回答。


这个政策的实际效果很可能大大超出了当年人们,甚至是政策设计者本人的预料。

必须得说中国人官本位心态确实太强了。好处是对于疫情这种事情就能齐心协力,不让出门就绝不给国家添麻烦。坏处嘛……就是会产生一种奇妙而自发地集体揣度上意的心态。具体表现为没啥大事儿也要猜三分。公知点说,这其实是公众在两千年的集权体制训练下产生的“Overtraining”现象。举两个例子:

李开复层在节目里说过,他在微软中国总部时,部下出差,他说你可以坐飞机,也可以坐火车。他的意思是你想做哪个做哪个,然后他部下就琢磨了:老总一定是要我坐火车省钱。

我们中国人深入骨髓的觉得领导有一种神秘感,高高在上,一言能定乾坤。但又会用自己的经验去揣度领导。于是过度猜测,过度解读。

985211就是这么个东西。

我相信政策的制定者可能没想到,这个东西,本来是个在当时的有限财力基础上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点扶持项目。结果给硬生生弄成了一个标签。

因为老百姓乃至地方官员都本能地觉得,这个东西是国家给的一个“好大学”的认证!

这其实是人的思维局限。人总是喜欢将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标签化脸谱化。这样思考很方便。比如家长指导孩子填志愿,大家上过大学的都知道当年的家长有多扯淡。进了大学跟那些家长的胡乱猜测完全是两张皮。所以既然中央都说了,这是个985大学!于是大家连“985”三个字都还没闹明白啥意思的时候,一种敬畏之情就油然而生了。

地方干部也觉得卡985学历很方便。反正这是中央认证的“好大学”学历,我卡这一条,没人敢反对。因为这是中央认证的嘛!

但其实呢?比如说当年上海落户政策985应届生加分,是教育部让他这么干的吗?教育部估计自己都没想到有朝一日上海会有这么个政策。因为98年5月份上海的户口还是买房就落呢。教育部再聪明也想不到日后上海市会有这么个政策。

后果呢?其实挺严重的。

本人2006年报考志愿的时候,985211还没有那样的认可度。当时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这两所双非与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几乎是同一档。

如今我突然发现,南师大竟然名列“全国几大师范”(估计就跟合肥强调自己是三大科教城市,西交强调自己是第一批985一样,就是末流的意思。)当年的无锡轻纺竟然也轻轻松松吊打其他双非?

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气象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工都是白搞了!?

有一种好端端两所学校就此毁了的赶脚。有一种你无锡轻纺竟然能忝列211的赶脚。

所谓“破四唯”,其中的“帽子”,真不是当局故意设计出来的。是大家习惯于认帽子,才会把那些东西当帽子。同样,人们心中有希望官方能帮自己认证“好大学”的需求,才会把官方的重点扶持政策解读为对于好大学的认证。哪怕官方本来真没这个想法。

所以现在官方学乖了。你不是要我认证好大学吗?那我就给你认证。只是不是永久认证。这下你们满意了吧!

其实不会满意的。这辈子都不会满意的……


user avatar   guchuanzhu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支持废除985、211不是很正常?

支持不废除并且有优越感的,可能并不知道以前还有“重点大学”的说法?

也就是一本、二本、三本的来源。云南省高考在2003年之前,考前填志愿,本科志愿分为“重点本科批”、“一般本科批”,可以对应以后的一本、二本。

那么什么是“重点本科批”,对应于1978年的88所“重点大学”,这88所不完全对应以后的211,很多211不是“重点大学”,有的“重点大学”不是211,某些985甚至连“重点大学”都不是。某些省份还有“省重点大学”,可能也在“重点本科批”录取。

除了“重点本科批”,其它的本科叫“一般本科批”。

由于当年已经有了“独立学院”,刚开始“独立学院”是发主校的毕业证、学位证,在“一般本科批”录取。由于独立学院与母校间发同样的证书,同时独立学院的毕业生由于成绩绩点、获校级奖等更容易,在申请留学或者找工作时,优势比原校生很大,导致很多高校爆发了“学位门”,要求毕业证书分离。

证书被要求分离后,为了区分,招生逐渐改成一本(对应于“重点本科批”)、二本(对应于“一般本科批”)、三本(新增加的独立学院批次),多了一个三本。当然,“三本”批次录取的时候,某些高校的独立学院也发母体的毕业证书。

同时,专科也分为两个批次,分别是是一专(对应于公办专科)、二专(对应于民办专科)。


之后由于211工程的崛起,一些不是“重点大学”的大学也在“一本”招生,即某些211是所谓的新重点,混淆都称之为“重点大学”。即便在今天,很多人仍然将一本线称之为重点线,实际上“重点大学”到最后都只有88所,一本线录取的高校早已泛滥,目前大部分省份都超过200所,把一本统称为重点,应该是口语混淆。

如果看过韩寒的《三重门》,里面还有“重点高中”,上海的“重点高中”分“市重点”、“区重点”。当年的高中招生很多省也一样,分为省重点、市重点、县重点,三个批次,考前填志愿。《三重门》里大学也一样,有“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

至今,还有“重点大学”的说法,也有人会混淆211与“重点大学”,比如某些人常说的“考上重点大学”,实际上此重点非彼重点


985、211这两个数字应该崛起于2006年后,来源于:1.大学扩招;2.民营企业的崛起;3.不再新增211、985名额。

首先,大学扩招使得学历贬值。曾经的本科生是天之骄子,逐渐变成了土鸡。此时有了985、211,数字和无数字分类法,简单粗暴,易于区分高校档次。时间到了2010年后,硕士扩招,研究生逐渐土鸡化。

其次,民营企业的崛起,以前的民营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不能随便招聘大学生的,国企改制后,民营企业崛起,也开始招聘大学生。国企以前按照系统招聘,改制后对接计划分配时代,同一个系统的大学毕业生更容易进同一个系统的公司。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没有经过这个时代,好的公司为了方便区分高校,直接按照985、211对应的高校划分档次。这与国企并不一致,国企按照系统分类,比如铁道部,就会优先招聘原铁道部直属高校的毕业生。

最后,约2006年后985、211不再新增名额,同时期由于技术进步,招聘智能化,方便筛选简历。


为什么支持废除985、211。

因为现在已经有了“双一流”,不废除留着干嘛?同时根据“双一流”的规划,好像是流动指标,而985、211已经是死指标。

既然怀旧,请把“重点大学”带回家,“重点大学”才是真正根正苗红,开始于建国后。

从“重点大学”到985、211到“双一流”,大学面临一次又一次的洗牌。

大学,最后还得靠计划。湘潭大学由于某种原因属于“重点大学”,又由于某种原因落选985,甚至连211都不是,没落凤凰不如土鸡。

可能“双一流”的影响力不会太大,个人认为主要是学校太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混淆不清。感觉对于以前的985、211没有淘汰机制,可能社会影响力不会超过985、211。

从“重点大学”到211,不是完全对应关系。“重点大学”不一定是211,甚至985也不一定是“重点大学”,有增有减。

所以,“双一流”要想有影响力,就得淘汰一部分211,甚至淘汰985,要不然按照现在的发展,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人走茶凉。

也就是“一流大学”或许应该只留下20来个,淘汰三分之一的985,再升个别211成“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比211更多一点,或者直接瘦身,还要踢掉某些211。

两者都要有进有出,实现动态调整。但是无论如何动态调整,对于拔尖的名校,影响都不大,对于名气不大的某些985,如果落选了“一流大学”,将是灭顶之灾,毕竟某些高校的学生底气全靠“985”这个数字,落选了,气也就泄了。比如知乎某些人开头的“某985在读”、“某985毕业”,要是“985”这个数字被“一流大学”取代,连敲键盘的勇气都没有。

对于不上不下的高校,如果不能入选“一流学科”,也是灭顶之灾,可以参考湘潭大学、燕山大学都落选211。这两个原本是“重点大学”的“重点大学”,现在却被人当成“普通大学”,当真是天下奇谈。

大学,最后还得靠计划。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好,LEX之后又暴死了一个。

还“机智的党妹”,既不机智,也不党,就剩下了个妹。

这种事情,你给我一个亿我也不会去做。

我很清楚那地方是啥代表啥。我爷爷在旅顺当了二十多年海军。

你要真的“机智”,星海广场不够你跳的?

这事说小也小,说大也大。说大了那叫文化战争,潜意识腐蚀。




  

相关话题

  请教电工学习题:为什么其等效电阻按照并联电阻来算? 
  如何看待八名考生重视专业放弃清北? 
  跟谁学、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高思四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被顶格处罚,释放了什么信号?暴露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家长几乎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政治课完全没有达到设课的目的,很多学生甚至反感,认为花时间来学这种课还不如多设一门专业课。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或者说这些政治课还有没有必要设置? 
  如何看待一老师因情绪失控连续掀翻 6 张课桌,压伤学生左脚?该老师将会受到什么处分? 
  如何看待山东东营一学生在网络课堂辱骂老师? 
  有哪些学校听着野鸡,其实是个正经大学? 
  你们是怎么考上 985 的,每科多少分? 
  爸爸日常带娃,能沙雕到什么程度? 

前一个讨论
听说杜月笙混的好,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下一个讨论
中科大是个怎样的大学?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