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汉语词在翻译为外文时经常是采用意译,而不像其他语言那样直接音译?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上有对意译的偏好。而这种偏好,则是汉语这种表意文字以及中国的原生文明身份所带来的文化习惯。中国本身就喜欢把外语意译为汉语,自然也就会把汉语意译为外语。

意译的这个习惯,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从汉译外语开始的。所以这里要讲一下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意译外语词汇。而为什么中国喜欢把汉语意译为外语,其实就是这个问题的反面。

————————————————————————

其一,汉语音译不方便。

汉语由于是表意文字,在音译方面就有很大的劣势。每个文字都有自己的含义,用于音译时,难免会因为文字本身附加不必要的联想。比如说我们控制领域有一个音译的名词叫做“鲁棒控制”,鲁棒其实是早年间“Robust”的音译。不明所以的人看到这个词,就回去联想鲁棒是个中国人名?鲁棒是某种棒子?要避免这个问题就要用很多的比较少用的字。ba发音要用“巴”,不能用“霸吧爸”。在一些音节上面,就不得不避开最准确的音,而去用一个类似的音。比如Gay(作人名时),其实音译为“给”是最准确的。但是gei这个音上面本来就没什么汉字,而“给”又是常用字,用作音译很容易出现歧义。所以只能翻译为“盖伊”。翻译就舍近求远了。再加上由于汉语有大量的同音字,音译时可能的译法多得不得了,常常难以统一。

表音语言出现这种问题的概率比较小。表音语言直接照搬拼写,不必追求发音类似。(当然,最终发音必定有相似之处。)一般不存在会有很多种不同照搬拼写的译法。绝大多数时候,也不会有歧义。

————————————————————————————

其二,汉语音译词总是非常长。不与元音结合的辅音,它的发音速度一般比与带元音的辅音要快。汉语音译要把每个不带元音的辅音都转化成带元音的辅音。发音速度上就要慢得多了。因此很不方便。相反,表音语言一般都有各种不与元音结合的辅音,他们之间互相照搬非常容易。(日语比较独特,不过日语本来平均每音节信息密度就相对比较低,所以对于日语来说,这不是问题)

一般汉语词汇长度是2个字到3个字。但是由于汉语音译要把几乎每个辅音都音译出来(从而避免更多的译法),音译词就会显著长于一般汉语词汇。也就是说,音译词往往要比意译词长。

“伯理玺天德”和“总统”,就日常使用来说,大家会用哪一个,我想是没有悬念的。

能够在汉语中存活的音译词,绝大多数都是2字或3字,比如咖啡、沙发、摩托、马卡龙。像“歇斯底里”这种四字音译词就已经比较少见了。五字甚至更多的音译词一般就只出现在学术领域或人名中了。

所以,汉语中意译词往往比音译词更简短有效。

————————————————————————————

其三,中国长期是一个原生文明,绝大多数词汇都是本土产生的。大家习惯了语言中大部分词汇的字面和所指有深刻的联系。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电话”就是比“德律风”要直观、没有歧义。“开米丝锥”、“飞贼渴死”就是没有“化学”、“物理”简明、让人容易记忆。

次生文明从一开始,就有大量词语都来源于其他文明,这些词汇本身和次生文明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毫无关系。

比如英文中大量的疾病名称都来自于古希腊语,虽然你可以通过分析知道古希腊语里面的一些词根、词缀的含义,能够大致理解,但这些词汇与英语本身的词根词缀毫无关系。所以,次生文明的子民早就习惯了这种从自己文化和语言出发完全不可拆解、字面上难以理解的词汇。而中国人不习惯。

当年Internet在中国的官方翻译是“因特网”,这本来就是个音译和意译结合的翻译了,但民众还是不满意。最终,这些年Internet的翻译变成了“互联网”,大家终于都舒坦了。

“杯葛”不如“抵制”,“哀德美敦书”不如“最后通牒”,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习惯。

中国人就是喜欢看了字面就能把词汇内涵理解个七八分,最好是十分,而不是看到一堆摸不到头脑的文字堆叠然后去查字典。

————————————————————————————

不停地有人提出上面讲的一些翻译是日本人先翻译的。首先,大量的英文翻译过来的词汇都是明朝时中国人或外国传教士翻译的

中国向日本二次输出的汉字词语有哪些? - sahwn wang 的回答

。而虽然有些外文词汇的汉语意译是日本人做,但最终选择是用音译还是用意译的,是中国人自己。正是对于意译的偏好,是的中国放弃了音译选择了意译,这和这种意译是谁做出的并无关系。

————————————————————————————

中国的这种偏好意译的文化习惯,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了中国人向外翻译汉语词汇。

把京剧翻译为Pekin Opera而不是“Jingju”,这和把Paella翻译成西班牙海鲜饭或“海鲜饭”而不是“怕爱呀”是一样的。翻译者生怕大家看了字面不能理解这东西是什么。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很懂现在人怎么买啥都成投资了,买车也要核算一下机会成本了,买手机也要考虑卖二手了,买游戏主机也要考虑跌价了,买游戏卡带也要考虑好不好出手了。

车是消费品啊,什么手机电脑主机卡带也都是消费品,消费品就是用来让你用,感受效用的。

你需要这个效用,它能提供这个效用,它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最终维持在一个你愿意接受的水平,这就够了。

你要是不需要这个效用你就不买呗,如果你的城市真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确实省钱,省时间还省力,那你就别买呗。你买了难道不是你需要么?既然需要那还说什么呢。。


要我说,撸串才是一生最坏的投资,变成了肥肉你还得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减肥,可能还会带来未来潜在医疗成本。那为什么撸串摊子还是这么火?因为爽啊,因为它提供的效用我们确实需要啊。


所以不要干什么事都用投资思维去理解,这样会成为资本增殖的奴隶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得到效用,而不是让生产进一步扩大。




  

相关话题

  如何把寝室布置出安土桃山时代风格? 
  为什么全世界都称母亲为「妈」? 
  有哪些源于汉语的词汇,日韩越还在用,然而普通话已弃用? 
  总是看不懂长难句和公司英语邮件怎么办? 
  女拳是中国特有么,外国人没有男女对立么? 
  关羽为什么被奉为武财神? 
  为什么有些在海外的华人会比以前更加「爱国」,甚至成为所谓的「自干五」? 
  为什么冰墩墩的译名是dwen? 
  亡口月某凡的造字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汉朝有多强大? 

前一个讨论
如果没有莱特兄弟,人类是否还会发明飞机?如果能,大概是什么时候?
下一个讨论
《星际穿越》中的机器人违反过机器人定律吗?





© 2024-05-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