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给过世的人烧纸是不是一种文化陋习? 第1页

        

user avatar   caijun-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有一位老师问我,你知道东北菜中为什么有很多炖菜吗[1]?我答大概是气候寒冷,汤汤水水可以暖身,菜又不易冷。老师说,现代东北菜有几个源流,其中最主要的是鲁菜,而鲁菜中,炖菜曾用于祭祀,是献给上天和祖先的[2]。食物的香气随着汤水的蒸汽,飘忽而上,告诉上天和祖先,我们没有忘记他们[3]。我没研究过饮食史,不知道这位老师说得是不是事实,但是却记住了这段话。

我读中学的时候,曾祖父、曾祖母都还在世,后来我离乡求学,两位老人也先后谢世。数年来,我的祖父每年坚持到祖茔除草、烧纸。某年中元,我恰好放假在家,他坚持要我和他一起去一次。那几天连雨,祖茔又在山中,道路难行,他的体力也大不如前,我们都表示反对,他动了怒,我们只好同意。

车程一个多小时,行至山脚,已然无路,只能步行。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家族的墓地,一排又一排或新或旧的墓碑,最久远的字迹已然模糊。平日寡言的祖父对我说,当初我们的老祖宗请先生选这块地,花了好几两黄金,虽然我们这个家族没出过什么大人物,但这个小姓几百年还没有断绝,也算祖宗庇佑了。他指了指眼前的坟茔,还没有立碑,告诉我,这就是你太爷太奶的坟,旁边几座,是曾祖同辈兄弟的。他又指了指一块空地,告诉我,这块地是给他自己留的。我一时恍惚,那些每年春节时在家谱上读到的名字,都在这里,或许将来我也要回到这里。

天空阴郁,我们将周围的杂草拔光,做了一些防火措施,开始烧那些黄纸,还有金纸折的元宝。在光与热中,青烟直上,我突然想到了那位老师对炖菜的理论。曾祖父、曾祖母的音容在我脑海里渐渐清晰,在平日,我很少会想起他们。纸,很快就烧完了,暖意也消失了,突然觉得凄凉、肃穆。祖父看了看周围,说我们这个家族各支脉之间平时交往越来越少,但是每家每年都会来祖坟烧纸,说罢拿起提前留下的纸,在各家先人墓前烧了几张,就算客套的仪式吧。再生疏,也还是同宗同族。祖父带我围着墓地走了走,介绍着每棵树是哪一年种下的,离开之前,他对我说,年纪大了,以后大概没办法来了,如果你有心,记和你爸一起来看看。他回望着那座新墓,我这才意识到,那里面可是他再也见不到面的父母啊。

在某个节日砍下一颗树挂满彩灯或许不是陋习,宰杀某些动物制成大餐也不是陋习,游乐园里的烟花表演更不是陋习。我们的烟、火、光、声响、气味,却渐渐都成了“陋习”。那些貌似陈陋不堪的“礼”,包含着宗法亲缘,包含着思念与孝悌。

即使那些形式不再神圣庄严,我们仍旧能在短暂的火光中,感受到片刻虚幻的温暖,又在火熄后回归清醒与现实,在骤降的气温中,心生肃穆与悲凉。那几张黄纸,那一摊烬余,可能是我们沟通阴阳,遥寄思念最好的方式。

我越来越不明白,究竟是我们忘记了这些习俗背后的意义,还是我们已经无法体会那种感情了呢?

那些随风飘散的青烟,是不是已经没有了目的地呢?


我出生在曾祖所居老宅中,家母病弱,我险些夭折,幸赖两位老人日夜照料才得以存活。二老皆年近百岁才离世,曾祖的同辈兄弟亦皆高寿,尚有在世者,我读大学的时候曾祖母尚在,所以我对两位老人是很有感情的。

我的祖父是一个工程师,为人严肃寡语,并不是曾祖最喜欢的孩子。我一直以为他的情感并不丰富,与他沟通很少。曾祖父、母尚在时,他但有空闲就到二老家中,也不说话,只是打扫一下,静坐片刻便离开。每年春节,午饭后我们都要在祖父的带领下去老宅拜祖先,给曾祖父、母拜年。曾祖父离世后,他去看曾祖母的频率更高了,曾祖母临终前几日,祖父日夜照料,不眠不休,曾祖母是在我祖父怀中离开的。我祖母说,祖父刚正坚强,一辈子没见他落泪,唯有那一刻,嚎啕大哭。

曾祖母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午饭之后祖父换好衣服,刚想出门,祖母问你去哪?他愣了一下,把已经打开的门关好,默默回到房间,很久都没有出来。二老都离开以后,祖父老去的速度肉眼可见的加快了,祖母说,只要还有老人在,就总觉得自己还不老。这几年老家城市改造,连老宅都已经被拆,更是无处可以凭吊了。

那次去祖茔,祖父坚持亲手除草,没多久就汗如雨下。又在旁边挖来干土,让父亲和我一起,用手将一抔又一抔土添到曾祖父、母的坟上。他说有后人在,就总有新土,坟墓就会慢慢变高,变大。我看了看,果然越久远的坟墓,体积就越大,而许久没有添土痕迹的旧墓,大概是那一支脉已经没有后人了。

我们离开之前,确认了那摊纸灰已经完全熄灭,又浇了两瓶水,再用湿土盖上。我们比别人更怕烧了山,怕烧了祖先安寝的地方。任何仪式、习俗,重在心意,而不是形式,如果只是为了烧纸而烧纸,还不如不烧。更要注意因地制宜,不能因一己之私影响他人的生活。我写下这些事并不是完全赞成烧纸这种行为,而是想强调我们的传统习俗背后蕴藏的情感和意义,我们该继承的是精神,而不完全是形式。如果有心,即使是在家中先人遗像前只烧一张纸,已经足够。


一夜醒来,发现这个随手写下的回答已破两千赞,我一般只回答本专业的问题,读者寥寥,这一次真是受宠若惊,能引起这么多共鸣,得到这么多人的理解和赞同,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再次感谢大家!

既然如此,我决定再写一写我的曾祖和祖父,大家只当做故事来看便好。这个故事看似与问题无关,但大致能解释我某些思想的来源。

要谈我的曾祖,可能还要再扯久远一些,谈谈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高祖。高祖进出科场数次,屡试不第,这让他无比遗憾。所以即使时局动荡,作为族长的他还是倾尽全力让下一辈进学校。为示公平,他竟让自己两个亲生儿子务工,来补贴学生。因此我的曾祖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后来他那些同辈兄弟或进入政界,或进入教育界,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我祖父说曾祖明明是他们那一代中天资最高的人,却连字都不认识,真是为了公平丢了公平。曾祖亦常以此为憾,自嘲是“睁眼瞎子”,所以也坚持让他的子女读书上学。他自己晚年自学认字,又没人愿意专门教他,所以常拿着一张报纸坐在门前,有邻居小孩路过,就问问那些字读什么,自家孩子来探望他的时候更是抓住不放,就连我也被他问过好几次。他还收集了不少学生用过的教材、药品的说明书、街上发的小广告……就这样,他最后竟能独立读懂报纸了。

我的祖父性格孤僻倔强,自幼不讨父母喜爱,早早离家独居。但书读的不错,考上了某矿业学校,最终成为了一名工程师。但他是个技术人员,思想很直,当他下属、学生的职务都已经比他高的时候,他百思不得其解,最终竟认为是因为自己学历不够高。所以他又寄希望于子女,奈何不讲究教育方式,搞得我父亲他们对他无比畏惧。在有能力的时候不肯为子女亲属解决工作问题,搞得大家对他颇有怨言。后来又寄希望于我,却总骂我笨,所以搞得我也对他颇有怨言。祖父不吸烟,极少饮酒,我亲眼见到他喝酒的场景有两次,第一次是我大学的时候入党,他很高兴,只说了一句“党员要守纪律”。第二次是我开始读博士的时候,他说“你现在是家里学历最高的人,是知识分子了,不能丢知识分子的脸”。虽然听起来怪怪的,但从那以后我在家中的地位直线上升,再没有人可以说我的不是。

曾祖临终前几日思维清晰,尚能言语,那几天常对去探望他的人讲起他少年时候的事,讲他成亲时骑的那匹马,那可能是他一辈子最幸福的时光吧,后来尽是苦难。但当时没人意识到他即将离开。曾祖去世是在冬天,是日大雪,祖父在风雪中坚持守了一夜的灵,向火盆里续了一夜的纸,没人知道他对着火光在想些什么。那次他带着我去祖茔,对着坟墓说“我带着孙子来看你们了”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甚至我也忘了,那天对着火光,自己在想些什么。可能是在想那些往事,可能是在想我还算堂堂正正,没有辱没家风。也可能只是在想,你们要是还在,该有多好。

参考

  1. ^ 这位教授曾在东北执教多年,故从此谈起。
  2. ^ 此处主要是指春秋时期鲁国国君及贵族的献祭,礼崩乐坏后诸侯国中鲁国对周礼的保存最多。郭宝钧在《中国青铜器时代》一书中,考证了商周时期的烹饪方法,他认为:“殷周熟食之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鼎在周代,已不再单纯是一种炊器,而成为一种礼器,是各级贵族的专用品,被视为权力的象征。(《中国饮食文化史.黄河中游地区卷》赵荣光主编;姚伟钧,刘朴兵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33页)但这已经与现代的饮食习惯没有多大关联了,有人不理解这一段,故加注。
  3. ^ 《诗经•大雅•生民》篇有“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之句。《诗经原始》释云:“宗庙之祭,取萧合膟膋爇之,使臭达墙屋也。此亦气相感也”。(《诗经原始》清方玉润撰,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508页)《生民》一篇被视作周部族的史诗,这可能就是我那位老师理论的主要来源之一。

user avatar   allen-83-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提这个问题说明你还太年轻

不是说年纪年轻,而是人生经验年轻,很多事情没有经历,看的浅薄

当你人到中年,或者经历很多的时候,这时候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没人能够依靠,只能父母给你一些安慰的时候

这时候你的父母或者其他的亲人突然不在人间的时候

你用什么当时寄托哀思。

烧纸

和你这样的小年轻为了男女朋友的事情一点破事

去喝酒,去写情书,去大半夜送药,去单相思,去朋友圈晒爱情,去山顶上锁锁子,去寺庙求签,以及因为这些事衍生的半夜宿舍狼嚎求爱影响他人休息,表白仪式浪费蜡烛和鲜花,单相思喝多了倒苦水餐厅摔酒瓶子打水枪,平安夜情人节花父母钱献殷勤,等等,一样一样的。

不同的是

年长的人理解你这样的小毛孩子,因为这些他们都经历过。

你这样的小毛孩子不理解成年人,在知乎提这样可笑的问题。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事会影响到别人,尤其是生活在烟火气十足的中国更是如此,但是,这些都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陋习。

烧纸不是,你给女朋友点蜡烛表白也不是,虽然这些事都不环保,都轻微的影响了他人。


user avatar   tsiangp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陋习?烧纸钱都快成为继“Tik Tok”和“李子柒”之后,当代三大对外文化输出的成功典范了。

我们看下油管上的“ancestor money”视频,最高点击量10W+,简直是一股清流啊~

其实,这个事情的起源,是网上有个黑人妹子,发了一条“锦鲤推特”。

上面说她在烧钱给自己的祖先后,突然得到了经济援助,甚至在离校一年后,还可以继续上学。



大家在看到这条消息后纷纷转发以求好运!(求锦鲤的心,全世界人民都一样)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询问,这个妹子干脆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烧冥币的心得视频。



视频中她拿着一张面额1千亿,比A4纸还大些的纸币开始认真讲解。

纸币上还用中文印着:

祖先保佑子孙后代顺顺利利天天发财!!真是接地气有没有。




国外友人们还给冥币起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祖先钱”(ancestor money),由天地银行官方发行。

冥币慢慢在国外流行了起来,很多国外友人们表示对这种祭祀祖先的方式相见恨晚。

网上一搜就出现了很多烧“祖先钱”的教程,教你如何正确的进行这个仪式,怎么烧,烧什么等等。



他们对待烧纸钱这事一点都不含糊,甚至非常的认真和隆重。



祭坛、祖先照片、美酒、香烟、食物、蜡烛还有最重要的祖先纸,架势一点都不输给我们这些正宗“本地人”。



发展到后面,人家也和我们一样,不止烧纸钱,还烧别墅、车子、飞机、游艇、麻将等等。



大家的眼神在火焰中显得特别神采奕奕,每一个表情都在表达:

请保佑我身体健康、考上哈佛,一夜暴富、颜值爆表、彩票常中。



还有一个国外小哥更是痴迷“祖先钱”,他每到一个国家旅游都会给他祖父烧钱。



他说祖父活着的时候没能出去看看世界,所以现在他只能从全世界给他打钱,让祖父在下面也可以有钱周游世界。

美国汉学家柏桦甚至写了一本书叫《烧钱》。



这本书从当代生活世界入手,探究了纸钱在历史中的起源、古今社会形态中的角色、文化逻辑、与中国乃至世界上其他惯俗的关系,并提出了有关其价值本质的宏大人类学问题。

不管是从实践经验还是从理论框架上说,《烧钱》这本书都为我们研究中国民间信仰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简直了有没有,外国友人写了一本民俗书,还成为了我们研究民间信仰的参考。

除了文化层面的研究和交流,友商在经济市场这块也不放过。

眼看“祖先钱”的市场要被中国人抢完了,大家纷纷推出了属于自己国家的冥币。

比如,这里有“美元版”


“欧元版”


“英镑版”


等等……

好不容易打下的“银行市场”怎么能轻易拱手让人,中国的天地银行立刻开始反击。

根据每个国家的国情和民俗,出版了不同金额,款式、作用的纸钱,并在亚马逊上售卖。



国内速卖通平台上,更是有直接面对全球消费者的店铺,无论你是在哪个国家,只要在速卖通平台上下单,就能收到“天地银行”的纸钱。



线上和线下的纸扎品爆红,直接造富了中国纸扎祭品的源产地——河北米北庄。

这个小村庄在电商平台的福利下,每年的殡葬用品生意年产值到达几十亿元。不但解决当地就业人口数万人,还几乎垄断了全球90%的纸扎祭品市场。

不用摇号的车子▼



《新婚姻法》房产证▼



2015年,还有家叫广东翊翔民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了,是的,你没看错,中国第一冥纸股!



这家公司生产的冥币主要用来出口,卖给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华人华侨。

美元样式的冥币▼



新加坡币样式的冥币▼



马来西亚币样式的冥币▼



除了做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冥币出口公司,翊翔公司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做——“冥纸互联网+”,开发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传统民俗应用,利用互联网来推广民俗。

估摸着以后可能会出现不少“区块链纸钱”的公司,请大家擦亮双眼!


nianfowakuang.com/downb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我们中国的殡葬用品不仅在电商平台走量赚钱,还往精细的品牌路上发展。

今年6月在埃菲尔铁塔附近的博物馆,我们在法国办了一个叫“极乐天堂”的艺术展。



被法国的艺文指南杂志评为“今年夏天巴黎十大必看展览之一”!主要展出品就是烧给祖先的纸扎物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国外友人前去观看。

里面有西式别墅、中式茶楼,一桌一凳、一字一画都精致和实物一样。



尤其是这栋中式豪宅,在暖黄的灯光下一副好热闹的模样,我甚至能想象亲人在另一个世界住上这样的房子是件多幸福的事。



饮食方面有红酒西餐、北京火锅、日本料理、韩国石锅饭……就差满汉全席了。



还有我们的传统灵厝、门神、舞龙舞狮,麻将桌。



这些灵厝无论正面做得多精致,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背后镂空露竹架。



一位纸扎店的老板说这种叫“有前无后”就是要大家不要回头,要向前看。

就像我们烧些纸,是希望亲人在另一个地方能过得好一些,自己也要学着向前看。





另一个展铺显示的纸扎,都是时下最新款的流行产品。

有手机、电脑、奢侈品衣服鞋子包包等等,就像在阴间逛百货商场,简直看呆国外友人。





这家展铺是几位20来岁的年轻人在2007年开的店,他们会按照客人的意愿把当下生活还原出来。

其实,这些精致的纸扎寄托的是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它的每一处细节都在帮生者还原那份回忆。



我们烧纸钱更多时候不是为了死去的人,而是为了安慰活着的人。

亲人逝去,有时候我们只有看到那团温暖又热烈的火在烧,才觉得心愿了了,心里真正得到安慰。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于田大叔

-----

来源:易读网,原文有修改

链接:yiabs.com/mingli/15429.


user avatar   ran-jia-nan-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爷爷奶奶都是一辈子的唯物主义革命干部,十几岁参军,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举个例子,我曾有一次逗奶奶,跟她说月球上什么有用的东西都没有,探测到现在没有人类可以利用的东西,此外因为磁场等原因还对地球有害。当然我对这个方面并不甚了解,只是为了自圆其说的唬我奶奶,结果我奶奶说,那就炸了吧,留着没用。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奶奶作为彻底的唯物论者,更倾向于实用派,烧山建林填海造田都是她的价值观非常支持的东西。

爷爷过世大概十多年了,这些年奶奶会让爸爸去烧纸,前些年还不会,我知道那是她想爷爷了,又没法去扫墓。

我爸爸也是个很不屑鬼神的人物,他不是因为唯物主义,主要是因为封建迷信这种东西在他看来实在太蠢。

我跟他烧过纸,主要是为了安慰奶奶。

买纸回来,还在嘲弄,晚上出门找一块空地,要画个圈,但要留一个口,烧的时候要叫爷爷,来拿钱啊。

火烧起来的时候,爸爸叫了,然后就哽咽了,

其实他也想他的爸爸。

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平常人需要一个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思念。

那些文化陋习很多时候会突然击中你的情感深处。

我们的情感很多很多很多部分都是由文化构成的。


user avatar   yinfup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摘自美国Blake教授<<烧钱>>一书中<<纸线符号学的完满,宇宙更新的生生不息>>中的章节内容:

本土的分析模式就是国人所熟知的阴题,但阳五行的宇宙体系。在中国人传统的认知中,阴阳五行就是宇宙持续更为着眼点新的过程:它是分析论证的基本准则和最高的逻辑范時,具有终极规范性;并且由于从根本上无可置疑,它具有了一种宗教般的神圣性(Rapa的认识port199:263,286)。
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54)认为阴阳五行在上认知上具有不可化约性,并称之为“互性思考”(correlative thinking),它假设所有事物都处于一种相互关系中,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笼统:当外来的分析模式源于人类学家所熟悉的仪式过程理论,这一理论从阿诺尔德・范・热内普(Arnold van Gennep1960)开始,再到维克多H(S特纳(1967b,1969,1974)和特伦斯・特纳(Terence Turner1977)。
仪式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秩序中,它具有机制上的恒定性。在这里,我的侧重点是仪式过程的象征符号一也就是它作为系统模式的机制一而不是它的社会功能.
虽然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关联。阴阳五行和仪式过程这两个分析模式共同产生了整个仪式,或者更确切地间说,是其标准规范秩序,两者的目的都在于打开通往阴间的大门以促成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连接。
由于这一连接充满了潜在的失序、合制和的可能,所以纸钱在这一仪式过中所的的角色, 就是创造一个有序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质精神连接,这也正是纸钱作为仪式现象的意义所在。
供奉纸钱是三个供奉步骤中的一个部分,也是整个仪式的五个步骤之ー(参见图41)。仪式“五内嵌三”的步骤(蜡烛、[香、食物、纸钱]、鞭炮)使阴阳五行中的五个部分相互协调。阴阳本身就是宇宙更新的生生不息。宇宙更新的生生不息、循环往复蕴含了一个涨落起伏的律动过程,这是一个第三时刻(a-third-moment),一个更新的时刻,一个超越的时刻一超越是因为宇宙更新意味着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换时暗含着一个转变或者说逆转的时刻、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回转,从而形成梅洛一庞蒂所说的“交融”(chiasm)或者“肉身中的世界”(feshof the world,阴阳的三个阶段的核心并置了三位一体的三次供奉(香一食物一纸钱)。
五行是把阴阳置于一个更为精细的五阶段字宙循环中:水一金一士一木一火。仪式(蜡烛一香一食物一纸钱一鞭炮)则是对五行的模仿。仪式中的五种元素通过释放热量的形式来变换形态。这本身是一个升华的过程。
每一种元素升华的过程都伴随着五官感知(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的强化,每一种感知则是与阴间沟通和实现字宙更新的经验和仪式的基础,而每一种感知又都是阴阳的一种呈现形式。中国的仪式是几乎具有世界普遍性的仪式的一个版本(可能是一个序倒置的版本)。这个普遍性仪式一般都包括熄灭火焰、禁食、点燃新的火焰这几个仪式的主要阶段。
中国的仪式大多由三个阶段构成,中心在宴会而不是禁食:点燃、宴会、再次点燃(我们也可以换用“外部火内部火焰、外部火焰”来表示这三个阶段,这在稍后的论述中会更清断地呈现出来。
这三个过程是由鞠躬或者是在点燃和供上祭品之间的更为复杂的净化仪式标示出来的。整个仪式过程不仅与阴阳的三阶段相协调,而且与维克多・特纳关于“仪式过程”理论中的三阶段:分离(disaggregation)、阈限(liminality)、和合(reaggeregation)相吻合。
第一个阶段是从日常生活世界中分离,对应的就是点蜡和上香。第二个阶段是阈限,也就是与鬼神进行沟通,对应的是上香、供饭和准备纸钱;其中供饭是仪式过渡和升华进程的焦点。在维系家庭关系的情境中,比如祭奠去世的家庭成员的仪式跨越了一个在日常情况下难以跨越的界限,以此实现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联系。第三阶段,则是通过烧(事实上就是就是重新点燃)纸钱和放鞭炮实现与日常生活的重新聚合。所有的分都预示着聚合(参见 Stafford2000):从日常生活中分离,预示与鬼神的聚合;与鬼神的分离,则预示和日常生活的聚合一一这就是仪式过程中的阴阳五行转换所实现的。
接下来,我会在中国的阴阳五行宇宙论中融汇人类学仪式过程研究的洞察力,对纸钱在中国仪式结构中的意义进行全面诠释。
仪式过程的第一步,点烛和上香[类似于太阴( greater yin)和少阴( lesser /in阶段],通过消解通常的时空认知模式,进入精神上的光亮和芬芳状态,从而将仪式参与者从世俗秩序中分离出来。巴什拉写道,“凝视烛火”,“陷人原初的冥思遐想。这使我从世界中分离出来,进人一个无止境的梦幻世界”(1988:2)。社会人类学家将这个阶段视为结构中的分离阶段,包括从社会和认知中分离,使仪式参与者们处于一个“共感”(fellow feeling)或者“共融”状态(communitas)(V. Tur1967b,1969,1974),再或者说是一个被理论化为“更高级的转换理念”的“超越状态”"( transcendental ground)(T. Turners977)。
换句话说,基于言词的话语被悬置了,原初的有形话语和感官元素(材料)取而代之。这些元素升华为激发出超语言沟通的情感和情绪的五种感官感受。在这里,“具体化”和“非具体化”的参与者们围绕着供饭聚集在一起,食物营造出一个超越状态。在这个时候,有关事物的物质实存性、分离性的常识和假设都暂时被遗忘了。
这些常识和假设的暂时遗忘,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这是因为仪式只是至高的阴阳观念在形式上的集中体现,正如李约瑟所说的:阳阳观念的思维方式在中国无处不在。换句话说,如果共餐仪式(commensala)指的是生者和他们的祖先相聚的话,也就已经蕴含了每一个参与者都只有处于同其祖先和后代的关联中时才是完整的。情感和痛苦的感受是通过超出具体语言的超经验方式来传达的,我称之为“骨肉亲情的感同身受”( piety of the flesh)(第一章)。
处于仪式的阈限时刻或者是超越状态时,围绕着食物这一媒介,被强化的视觉一嗅觉一味觉三种感官加速汇入一种不受当下时间所限的感情和情绪当中;这是一种原初的、永恒的感觉,也是一种太极状态一一正如拉帕波特所说的“时间之外的时间”( time out of time)(199216235),同时也是交融或者梅洛一庞蒂所说的“肉身中的世界”。
至于供饭为何是阈限阶段的超越时刻,我接下来就会解释供饭作为阈限阶段,承接了香的气味和灰烬,开启了之后的第三阶段或者说聚合阶段[处于少阳( lesser yang)和太阳( greater yang)的状况],整个仪式过程进而回归到焕然一新的世俗时空秩序当中。这一步的实现首先通过烧纸钱,通常是以户外篝火的形式,最后则通过放鞭炮来完成。通过形式上将具体化从非具体化中分离出来,将阳间从阴间中分离出来,特别是将冥界的价值从现世的价值中分离出来,从而消解了“交融”,付之一炬的纸钱由此构成了对阈限阶段的反转。
在现世这边,烧纸钱所留下的只是烟尘和灰烬(和它的对应物上香是一样的)。烟尘和灰烬的实质和所指是,它们是现世物质回归其基本自然元素形式所留下的残余,是更新(在农业中)和复元(在炼金术中)的资源基础,是欢宴、记忆和乡愁的物质层面的模拟。
我们因而体会到了苏轼(1037101)在流放时所形容的“纸飞灰”的感受(第三章)。纸钱在熊熊燃烧显示着火焰的净化功能:放鞭炮则最后终结了残存的与非具体化、无形的鬼神之间的联系。纸钱和鞭炮的剧烈氧化,标志着仪式过程与美学体验的完满。
在上文,我们将中国的仪式划分为五个步骤,并区别出仪式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供饭是阈限或超越阶段,而其本身又可以再细分成三种或五种供奉。
这里的三种或五种基本的供奉食物,进而在仪式这一微观宇宙中又构成了一个微观宇宙:蜡烛、香、[三种/五种食物]、纸钱和鞭炮,这三种或五种食物都是献祭动物的肉。
我不会再对这些食物的符号学意义做更进一步的解释,因为我的目的是探究纸钱的符号学意义宇宙之火兴替中的炼金术和升华过程仪式过程中的五个步骤和三个阶段,不仅和人类学的仪式过程研究吻合,而且也与中国炼金术一致。
中国炼金术是对阴阳五行的一种实际应用,尝试在物质形式的持续演变中发现提纯(制取黄全)和延长(长寿)的双重秘密,仪式则采用了炼金术的推理过段所运用的一种物质形式会通过或快或慢的氧化化为一种身体感知。

user avatar   tao-zi-81-86-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一种思念

人的一生有两次哭,一次是出生,你哭大家笑,一次是去世,你沉默大家哭。

爷爷家在农村,爷爷去世的时候,有三套锣鼓过来,之前我只伤心于我的伤心,当第一套锣鼓到时,锣鼓声响起,来宾在灵钱烧纸上香,我回礼,突然之前我明白了这是属于他最后的热闹的,等他安葬之后,他会慢慢的被所有人淡忘。直到所有人都忘记他,他就真正的死去了。

真的有地府吗?我不知道,十多年的读书生涯告诉我我应该是一个坚定无鬼神论,但是我愿意烧纸给爷爷“送钱”那是一种思念,每次回家,再也没得一个老头在门口等我,再也没得一个老头给我烧鸭子吃,再也不会有人催我四点起来搭六点的车了,在也不会有人给我每天一角的冰糕钱了,再也没得人陪我走8公里的山路了,所以每次回去,我喜欢去他坟前说会话,说下最近家里面的情况,说下我的烦心事,说下我的高兴事,在外面看到他喜欢的咖啡还会记得买回来,给他带一杯过去。

我想他还在,因为我还记得他,记得他的一切。


user avatar   wul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答案能刷到6000赞,真是让我没想到,感谢大家的支持。特别要说,评论区的小伙伴们写的太好了,感觉看评论,比看我写的东西精彩多了,例如有个兄弟说烧太多了……

也有的朋友写的很感人,让我觉得还是觉得我们有必要好好总结

最后,我会认真采纳大家的意见,为大家写出更好的作品


本人清华大学在读博士,1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至今一直是无神论者,曾经也一度觉得烧纸、算命等等都是无稽之谈,以前看到家里人去给先人烧纸,我总是嗤之以鼻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自己经历的事越来越多,加上身边的人一个个的老去了,个人的心态也一点点发生了变化。

一、我的观点

烧纸肯定不能简单的归为陋习。我们应当反对的是路边随意烧纸祭祀的行为,而不是简简单单,将一切烧纸行为全部一棍子打死,全部斥之为陋习。

将烧纸斥为陋习,一刀切的说法和做法,实际上已经有城市尝试实践过,效果怎么样,可以参考今年哈尔滨市引发的争议

评论区里认为烧纸是陋习的,下次自己经历身边人过世的时候,请不要烧纸,也不要祭祀,可以体会一下那种感觉

二、我对烧纸这事的心路改变历程

面对社会这所大学,面对中国千百年来沉淀的文化,我慢慢体会到,我们这些年轻人,还是太过于无知和幼稚了

下面我跟大家讲讲,我是怎样慢慢改变自己的看法的

1、成长过程中,关心我、对我好的人里面,第一个去世的是我的姥爷,姥爷去世那年是1994年,我10岁,看着妈妈、大姨、二姨、大舅等人,哭天抢地,心中暗暗觉得好笑

那个时候年龄太小,实在没能理解什么是死亡,后来去给姥爷烧纸的时候,我才知道,姥爷以后永远不会回来了,他以后永远都只能呆在那个山脚下的坟茔里面,与我们天人两隔了

2、随后,第二个人是高中时,最关心我的一个化学老师乔柏文,因为得了肝癌,2000年去世了,那个老师对我特别好,他去世的时候,我第一次感到离别的痛苦

他的坟,选在新源县的山脚下。下葬那天,天降大雨,两个民工跑的不知所踪,留下我们几个学生,呆立在现场,随后我们往墓坑里,下了棺材,我们几个学生,为老师堆起了坟,坟堆好后,天也晴了,我们在老师的坟前烧了纸…

3、大学时,我的好朋友高祥,家住新疆乌苏农村,出身草根,家境贫寒,靠个人努力,拼命读完大学后,本已找到一个好工作,但就在2006年毕业的时候,他的女朋友提出和他分手,理由很简单,他太穷了

这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上学期间,他已经由于穷,由于没见过世面,受过无数的白眼和嘲笑。而这一次,他最爱的女孩要离开他,他崩溃了,最终在乌鲁木齐王家梁的出租屋里面,用一瓶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007年,为了让他的妹妹继续上学,我们几个同学,捐了些钱,给他的母亲和他的妹妹,捐钱的那一天,我们在路边,为他烧了些纸…

4、大学毕业后,我去了部队,我的中队长叫朱晓雷,2008年,他在一次火灾中,为了救人,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知道他牺牲的那天,我在阿拉山口口岸执勤,我休假的时候,专门去烈士陵园看望了他,不但给他烧了些纸,还给他带了瓶他最爱的小老窖…

5、2014年,我的父亲去世了,这是我一生中永远的痛,我永远永远也不能忘记,父亲希望自己能够葬回老家,希望能够陪伴在爷爷和太爷爷身边

为了实现他的愿望,2015年的清明节,我请了假,专门回到老家,把父亲生前用的东西,在河南南阳内乡县桃溪镇乍岖吴沟村,我家的祖坟旁边,将父亲的遗物葬下

6、2018年我的奶奶、我的爷爷,2019年我的姥姥,都离开了我……

我知道,随着时光流逝,这个名单还会继续变长,直到有一天,我自己也会从这个世界消失,每一个人早晚都会有这一天,我虽然不想死,但早晚也会化为宇宙里的一粒尘埃

中学时,特别喜欢郑智化的那首《别哭我最爱的人》,现在听起来,还是那么喜欢,只是又是另一种感觉

前几天出差去准东五彩湾的路上,听到车上放起这歌,听到那段“…别哭 我最爱的人,可知我将不会再醒,在最美的夜空中眨眼,我的眸是最闪亮的星光,是否记得我骄傲地说,这世界我曾经来过,不要告诉我永恒是什么,我在最灿烂的瞬间毁灭”的时候,心中莫名涌起一种伤感

等有一天,我不再醒来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想起我,为我烧一张纸…

现在我觉得烧纸也许只是一个形式,但这个形式,其实是做给活人的

做为一名资深党员,我当然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鬼神、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人死后也不会有什么灵魂

但我真的希望有,我希望有来生

我希望能和这些关心我、爱我的人,在另一个世界还能见面

不管今生他们过的多么辛苦,我都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我选择给他们烧纸钱……

所以……这个形式才那么重要,也许可以不烧纸,但我们不可以遗忘啊

因为,如果我们忘了,那我们就再也无法与他们相聚了

三、无神论与烧纸

有人在评论区对我的观点持有异议,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但需要说明的是,烧纸钱和无神论,乃至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不冲突的

要知道,教员在回韶山祭拜父母坟茔时,曾经教育我们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 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 还得承认。”“我下次来, 还要去看看他们两位。”

更何况“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对于一般平民家庭,更是起到凝聚家族人心,传承家庭关系的重要作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高度重视。

现在简单粗暴地将祭祀烧纸这一文化传统,视作丧葬陋习,也足见提问者自身恐怕“文明”不够。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激变的时代中,网络凭吊、烧香、烧纸和祈福,也在逐步一点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但私以为,在没有新的仪式出台之前,禁止旧有的祭祀烧纸仪式不但无效,甚至可能引发强烈冲突。


user avatar   wa-ka-ka-11-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布置作业,长大了要干什么。我一脸茫然的(地)回家问我妈,我妈笑呵呵地说,有个亲戚在铁道上当工程师,条件很好。

我在作业上写下工程师三字,即使我们母子二人都不知道工程师是干什么的。

小学三年级,家里从县城搬到市里,入学要经历一系列考试,家里带着我到学校参加语文数学考试。记得语文考试结尾作文题目是——公园一角。长大后我才从这个题目中感受到中国教育差距之大。那天我根本就没能正确理解作文题目,我把“一角”理解为一角钱,就是门票。

考试完一天后家长带着我去学校,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知道我的大致成绩,两门都不及格。父亲去找领导谈话,我和母亲在校园里等,期间有和父母见过面的老师走过,说我的成绩不好,特别是作文完全跑题,基本没给分数,很难入学。

老师走后,我坐在地上抱着我妈的腿,哭着说,我不想上学了,也不想考试了。能不能不上学了妈。

我妈也有些动容,可对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能说什么呢?

到了初中,迷恋上了电子游戏,逃学一个月,自己通过同学告诉老师自己不上学了。父亲从游戏厅里把我找到,从游戏厅里拳脚交加一路揍到家里。

那时的母亲从未对我放弃。

记得以前父亲说,母亲说我们也不用买房,挣着钱让他们上学,他们长大了咱们也老了,就不用操心了。

我考上大学,收到通知书后,父亲带着我,把通知书复印件在母亲坟前烧了。我跪在母亲坟前,心里默默说妈,儿子出息了,考上大学了,给你长脸了,妈。

那声心底默念的妈,她再也无法听见。

这份哀思的寄托,让我能略微体会到“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哀痛。

可年纪越大,这份哀思会越来越深远。烧纸其实只是一种方式,如若能在亲人的坟前,什么都不用做,只是静静守候,手捧一抔土覆于坟头就能平复,何须烧纸。

只是,烧纸被给予了寄托,寄托我们生前未能完成的,寄托我们生前遗憾的,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只好希望能在未知的世界里得以慰藉。

母亲的坟位置很差,年少无知,每当清明节时总是不以为意。直到去年,和父亲去给母亲扫墓上坟添土。

找到母亲的坟,心生愧疚如冰棱坠井,坟上杂草丛生,没有添新土,多少年过去了仍是那么小。

我找了铁锹,一下一下添土。

烧纸的时候,父亲让我打钱,我拿出一百元钱工工整整的(地)给火纸打钱。

以前不懂事,总觉买那么多纸无用,可这次我买了好多好多,我不是怕所谓的母亲没有钱花。我是想多在坟前待一待,看一看,母亲长眠于此的地方,

小时候母亲给姥爷打钱,我看得无聊催促母亲快一些,好带我去玩,去吃好吃的。母亲认真的打钱,安抚我不着急。

那一刻,泪水滴落在火纸上,那些真实的存在再也不会出现在我身边。

火纸灰烬随着风打旋,坟上草也破土而出,我在明白这份深情的无奈中对着母亲说,妈,儿子来看你来了。

脑海里满是小时放学回家的情景,妈,我回来了,炒啥菜啊?有肉没有?

母亲的眼神从锅中转出,冲我笑了笑。

人生往后,母亲二字,仅余回忆。

烧纸,只是能做到唯一的祭奠。




(最近每天都是1000+的点赞和上万的阅读量,我从不打广告。但有一个请求希望大家给予支持:关注一下我的专栏,因为满1000以上才能开专栏。我想写《奶奶家的虫鸣鸟叫》《妈妈家的冬秋春夏》,我希望更多的人愿意看,也想有机会能出书的话,我想把妈妈的故事好好写一写。我想,能出书有人买的那天,我会给妈妈念一念,她温暖我十六年的时光让我用一生来怀念!)

谢谢。

按知友建议贴上专栏链接,方便加关注。

zhuanlan.zhihu.com/c_10

我不做公众号,不打广告,不开赞赏,不链接推销,只因为我想坚守知乎最后一批消失的那些人的精神,他们带给我的,我也想带给你们。

感谢他们曾打动我,我亦如此。

谢谢。


user avatar   si-xi-8-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回家见到了远嫁的大姑(不是亲姑姑,只是儿时两家离得近)。

大姑今年回来陪她爸和她弟妹过年,她弟弟和她妈妈2020年走的,她弟七月走,她妈十月走的。

她弟弟跟妈妈走之后,她跟她妹商量,每人回来陪爸爸和弟媳过个年,直到大家适应冷冷清清的状态。

她跟我讲:我听他们说你快成家了,我才想起你妈生你的时候是难产,好久都没下来……你小时候天天屁颠屁颠来我家,一来就拉开所有的抽屉门,把里面的瓶瓶罐罐和碗全掏出来……

她跟我讲:一晃你都过三十了,一晃我都没妈了……

我说:前些年,你妈送过我一对红色枕套,当时她讲“你拿着,以后不给了,就这次了。”如果我早知道几年后会有这事儿,我当时该跟你们说的,仿佛她知道自己等不到我出嫁似的。

她:我弟走之后,每个人都忙着,没顾上我妈吃没吃饭,啥也没顾上,只怕她伤心,尽量不在她跟前提起……

她:我弟出殡后,我回到浙江才三天我妈就住院了,我妹瞒着我,不跟我讲实话,但我隐隐心口痛,痛到喘不过气来。从浙江回来的路上,走一路哭一路,到医院之后接亲戚们的电话,接一次哭一次,眼泪都哭干了。

她:我妈还能说话的时候交代我,一定要拔掉身上的管子,别让她带这些东西走;一定要把假牙拿出来;一定要趁着身子暖和,洗洗干净,换上寿衣……

她:她走之前看着我,当时已经不能说话了,我把她抱在怀里,没几分钟,她便闭眼了。我当时哭不出来,只记得她交代的身后事,第一时间处理完,入了棺也没哭的。

她:肆惜,你知道我什么时候最难过吗?是入土之后,每次往她沉睡的方向看,我就止不住泪……我妈没了,我弟也没了……

她:我弟走之前,我们还在吵架,吵完之后他躺在床上,我说“我回去了,你们在家好好过。”他从床上翻起来,嘟囔着“你又要走了吗?再多住几天好不好?每次你一走,我就觉得这个家空落落的……”。我跟他讲“我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一直待在这儿听你们吵架的……”

她:如果我知道那是最后一次见,我一定多跟他讲几句话。如果我知道他早走那么早,我就别骂他了,他想干嘛就干嘛……

她说:我弟的儿子在我怀里说“大家都骗我,但我知道我没有爸爸了,我以后能跟着哥哥喊爸爸吗?”

她说:我当时一听他这话,难过得流不出泪来,跟他讲“你想喊什么都可以。”

……



文化陋习那么多,为啥非要盯着烧纸这一条?

亲人离去,连惦念的仪式感都不给留吗?

你以为烧的是纸吗?

其实是牵挂,是不舍,是思念,是遗憾……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浪费时间,污染环境,对于自己不仅反智还损害健康。你给我说一个不是的理由。




        

相关话题

  中国在动物保护上有什么不足? 
  人类在哪些领域的水平正在倒退? 
  接连发生大学本科生猝死事件,为什么还要强调给大学生增负? 
  国家需要做什么以促进年轻人不躺平? 
  如果中国体育取消举国体制,奥运会还能拿几块金牌? 
  为什么法语的数字表达方式那么奇怪?世界上还有其它主要语种采取类似的数字逻辑吗?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到底有多乱? 
  大家能讲一讲自己对于蒋介石功过的认识吗? 
  如何看待外国人因中国人以白为美而认为中国种族歧视? 
  一个欠发达国家,应该先发展重工业还是轻工业? 

前一个讨论
广东一夫妻超生被征收 32 万「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主要用于什么方面?是否应该取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广西 90 后夫妻生了 9 个娃身居山林一事?反映了哪些问题?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