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1934年的中央红军如果获得苏军10个师的装备,能否打破第五次反围剿? 第1页

     

user avatar   jing-jiang-62-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要有足够多的火炮,国民党军就只有死路一条。

第五次反围剿,国民党军的战术就一个,那就是修碉堡,逐步挤压红军的战略回旋余地。

问题来了,为何国民党军要采用这种特别笨,或者说特别费力的办法。而不是直接派出军队与红军来一场野战争锋?

其实道理很简单,这是国民党军唯一能使用的战术了,只要国民党军敢出工事打野战,基本上会输的一塌糊涂。原因知乎上都分析的很多了,我也就不重复了。

红军虽然野战能力很强,一些部队的装备还不错,比如干部团,红五军团。但是,这些部队所谓的装备精良,不过是在轻武器方面。在火炮方面则极为缺乏。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在面对拥有坚固工事国民党守军的时候,红军很难突破这些工事,即使可以突破,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高昂的。

比如在五次反围剿当中为了应对国民党军的碉堡战术,李德琢磨出一个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就是派一支小部队,把碉堡内的国民党军引诱出来,然后迅速消灭出了工事的国民党军。这种战术的效果,当时红军称其为肉包子打狗战术。

但是有炮的情况下就不一样了,碉堡战术会成为肉包子打狗战术。

10个苏军师,那就是122毫米榴炮200门,152毫米榴炮120门,76毫米加农炮160门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

1948年的第四野战军,7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一共大约为600多门。

1948年的锦州战役,四野集中500多门重炮轰击锦州城内的国民党军工事,31个小时后,全歼锦州城内的近十万国民党军。锦州当时是固若金汤,国民党军的工事都是钢筋水泥修筑的,很多碉堡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修的。但即使如此,在重炮面前,一般的工事跟纸糊的没什么两样。一颗口径120毫米的炮弹别说打到碉堡里面,就是炸在碉堡附近都能把里面的人活活震死。

对了,打锦州的时候,四野还出动了15辆坦克。锦州外围城墙在炮击结束后五分钟内就被坦克突破。

另外,别以为当时的锦州之敌是软柿子,守锦州的范汉杰也是悍将,四野在战后缴获了各种火炮1121门、坦克8辆、汽车258辆。

所以说,打破第五次反围剿那是肯定没问题的。甚至像四野那样横扫中国也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是那样的话,李德可就成为了共产主义阵营中的麦克阿瑟了。


user avatar   tai-lun-cheng-jie-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都玩过游戏吧?某个英雄/职业突然加强成版本爹,我命令你必须转型,还必须在比赛里打赢,期间不给你准备时间,连看新爹的职业技能和天赋的时间都没有,要求你拿了新爹立马参加比赛,你做得到么?

想必在座的各位,文化程度一定比当年的红军水平高得多吧?

请在不查任何资料、不百度不Google的情况下,回答几个问题。


T-26坦克的前装甲厚度多少,穿深多少,最大俯角最大仰角多少,战斗最大行程距离多少;

坦克是集中编成坦克师/坦克旅,还是下放到基层?

152毫米的发射频率多少?在行军中采取拆卸运输还是汽车运输?

122和152在面对高强度工事效率如何?

凡尔登战役中,杜奥蒙炮台挨了10万多发炮弹,而且基本上是超重炮和重炮(380和420毫米)的炮弹,但炮台的机枪发射塔和炮塔都未受到破坏,炮台的装甲观察所也完好无损。

122和152是否够用?

为啥不准上网查?因为1934年的红军也没互联网可以查


再出道数学题:

假设红军的一门火炮命中期望值是0.285,五门炮才能摧毁敌军的一个工事,但你只有一轮开火的时间,因为侧翼已经出现了白军的踪迹,你必须马上转移。

请问你需要最少多少门火炮同时开火才能保证一轮就摧毁目标?

这是个不算太难的期望值计算问题,答案我写评论区了。


一切任何类似“给李云龙一个满配骷髅师”等问题,都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一点:不会用。

各位起码都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不去驾校连车都不会开,就能想象当年文化程度更低的红军士兵上来就会开坦克?

李云龙是装甲兵出身么?知道步坦协同、坦克维护、坦克最大行进距离等坦克兵“基本常识”问题么?

光苏联人的坦克发展,都经历了坦克团——装甲旅——机械化军——坦克旅——坦克军——坦克集团军的进化过程,你凭什么让红军和老李一键学会用坦克?

你以为是红警3啊,娜塔莎开F狙,一个征召兵连航母都开给你看,要是会游泳的话连大头都开给你看。

某黑苏游戏COH2,缴获虎式那关,苏联工兵都在吐槽“这是德军坦克我怎么给你修那么快?”

这也就是游戏性了,两组苏联工兵也就修好了,真现实的话只能期待你手下的工兵水平足够高且懂德语了。


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的技术兵种,除了炮兵之外,全方面劣于朝鲜人民军,有的部队因为打国民党太顺利,连阵地战都不会打。

步枪机枪迫击炮这些轻武器,凭经验学学也许就会了,重武器呢?意大利炮这种轻型火炮勉强会用,122毫米和152毫米榴弹炮呢?BT-5坦克和T-26坦克呢?

忘了说,意大利炮是法国M1897型口径75毫米,19世纪末的武器。

实际上,如果真给中央红军10个苏联步兵师的武器,如果不配套全面的苏联教官,把军官和士兵们专门紧急培训三个月,这些武器也就轻武器好用点,重武器全部白瞎,反过来被国民党缴获了,反而会让国军的炮兵学会怎么用。

我又想起一个故事,老革命赵章成,迫击炮军神,开国少将,赵老前辈一辈子玩迫击炮,却因为文化程度不够且为人古板,一辈子没学会怎么指挥重炮和炮兵集群。


这是苏联中将列兹尼琴科写的《战术》,我仅仅列出《进攻战斗》、《防御战斗》和《军队移动》三章的饥内容,你们自己看,有多少东西要学?

这些内容是红军当时能啃得动的战术么?

瑞金到南京,走广济高速是866公里,那些重炮怎么运过去?


我找了点关于苏联实际支援游击队的一些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看得出来,近乎正规军的波兰游击队和南斯拉夫游击队,从苏联人手里拿到的也绝大多数是轻武器,19万步枪vs69辆坦克。

这是英国人记载二战游击队的内容,认为苏联和巴尔干地区的游击队比西线更有战斗力,也更活跃。


南斯拉夫游击队的例子已经很明确了,在一支近乎是正规军的游击队中,苏联可以大把大把的援助步枪机枪迫击炮,但重武器特别是坦克的援助,是非常有限的,因为游击队也很难有使用坦克的机会,也不会用。

近乎正规军实力,且与德军交手的南斯拉夫游击队,都不需要苏军的重武器援助,更何况1934年与国军交手的中央红军呢?


user avatar   ying-zai-wu-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用苏军10个师的装备,只要共产国际指定李德胜领导中国红军的指示不被三人团中间商赚差价,就可以打破第五次反围剿。中央军之所以步步修碉堡封锁中央苏区,根本原因是只要国军离开碉堡行动时,红军集中兵力就可以在局部战场形成优势兵力将其在运动中歼灭

第五次反围剿主要是军事上的失败。经济差、人力差、物力差是军事失败造成的结果。说第五次反围剿打不赢的都是扯淡,事后猪一样的观点,崽卖爷田心不痛

——红军奋战了七八年,才打出这块根据地,容易吗?可在你们指挥下,丧师失地,损兵折将,你们至今还不认账,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

毛主席从来没想放弃过中央苏区。毛主席提出留下了阻击战、防御战最强,军事素质最高的红五军团保卫苏区。一三七九军团前往闽浙赣的目的是调动国军回援重点是保住中央苏区

——红5军团保卫中央苏区,集中红1、红3、红7、红9军团,向闽浙赣进军,依托方志敏、邵式平创建的赣东北根据地,“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纵横驰聘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人之根本重地,向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作战。用这种方法,就能迫使进攻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地区之敌回援其根本重地,粉碎其向江西根据地的进攻,并援助福建人民政府。

长征之后,毛主席也提出可以北上杀一个回马枪,消灭国民党的围剿军。突破第二、第三道封锁线时,毛主席敏锐的发现湘南的群众基础非常好,也提出红军应立即沿潇水东岸/西岸北上,避开国军的包围圈,选择有利地势歼敌一部,然后迂回到中央苏区。即使是湘江战役前夕,毛主席仍然试图说服大家返回中央苏区

长征之初——红军不要向文明旋前进,不要在坪石过粤铁路,不要取宜章、临武、而应该向北越诸广山,沿耒水北上,在水口山一带休整,仍到永丰、蓝田、宝庆等地摆开战场,消灭‘(第五次国军)围剿,之敌”。
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红军主力不要过潇水,不要改道(州)、江(华)。应沿潇水东岸经保和圩、雷家坪等地,攻占零陵的粟山铺,再向东北攻祁阳,过湘江,在两市镇或宝庆一带与敌决战。然后再返回中央革命根据地去
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后——红军应立即沿潇水西岸北上,攻占板桥铺、渔涛湾、华江铺、双牌、富家桥,然后向西攻零陵,过湘江向北取冷水滩,越过湘柞公路,进军宅庆,诱敌决战,以避开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夺取战略主动权。(彭总也建议:以三军团迅速向湘潭、宁乡、益阳挺进,威胁长沙,在灵活机动中抓住战机消灭敌军小股,迫使将军改变部署,阻击、牵制敌人;同时我中央率领其他兵团,进占淑浦、辰溪、沉陵一带,迅速发动群众创造战场,创造根据地,粉碎敌军进攻。否则,将被迫经过湘桂边之西延山脉,同桂军作战,其后果是不利的
长征日记——湖南人民比较了解红军的处境,地方党很体会红军遇到的困难。这几天每到一地,群众积极支援红军战斗,许多工农踊跃当红军,每个连都扩大了新战士。
湘江战役前夕——红军从文市北上攻占全县后,不要渡灌水,也不要在界首渡湘江爬越城岭,而应该在黄沙河过湘江,经庙头,攻白牙市(今东安),沿夫夷水东岸北上直取宝庆。接着可以向东北攻两市镇、永丰,也可以继续北上攻醮溪(今新邵),再穿过湘中丘陵,攻打蓝田,并在此摆开战场进行决战。待粉碎‘围剿’之敌后,或在湖南中部建立革命根据地,或返回中央苏区去

如果第五次反围剿胜利,老蒋再想经济封锁就很难了,因为中央苏区、闽浙赣苏区与湘赣苏区、湘鄂赣苏区就完全连成一体,四个苏区人口合并会达到一二千万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时,四大苏区总兵力就有十余万人,其中中央苏区红军八万余这八万多人战斗力很强,比中央军战力还强。

第一次反围剿:红军4万,伤亡二千余,歼敌1.6万,全是杂牌。国军14万,伤亡约五千余,被俘约1万有余。
第二次反围剿:红军3万余人,伤亡四千,歼敌近3万,全是杂牌。国军20万,伤亡约七千,被俘1.5万余。
第三次反围剿:红军3万余,伤亡失踪六千多,歼敌3万,主要是杂牌。国军30万,中央军只有十万,伤亡八千余,被俘1.8万余。
第二次反围剿红军五战,在中村一战碰上硬钉子,牺牲491人,而其他四战才牺牲共456人。中村一战的对手主要是26路军81旅王恩布,这支西北军战斗力堪比中央军,红军打了一天多,阵亡远大于敌军。只是这支部队比较亲共,所以投降的也多。后面26路军起义,也就是红五军团
第三次反围剿,红军高兴圩碰上19路军,19路军战力比中央军还高很多。这一战红军损失近三千人,占第三次反围剿的近一半,还战死两个师长,19路军伤亡也有二千余人。毛主席提到的四大败仗,第一场就是高兴圩

第四次反围剿,红军取得空前的胜利。中央军三个师在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的打击下溃不成军,伤亡惨重,遍地抓俘虏。王牌军十一师被歼后,陈诚气得吐血,各路国军仓皇退军

第四次反围剿:红军7万,伤亡失踪不到1万,歼敌3万,全是中央军。国军40万,主力是中央军,仅黄陂草台岗两战就伤亡九千,被俘1.9万余。
第四次反围剿是红军时期大规模运动战的巅峰(长征时扩充了大量新兵且武器差):
黄陂之战:左路军为林彪红一军团、彭德怀红三军团和刘畴西红二十一军,总指挥林彪,歼灭敌中央军52师1个师部、2个旅部、6个团。右路为董振堂红五军团、罗炳辉红二十二军、张宗逊红十二军,总指挥董振堂,歼灭敌中央军59师1个师部、2个旅部、4个半团,另外逃掉1个团又二个营的兵力。黄陂一战共俘敌1.3余人,毙伤四千余人,缴获枪支一万五千余、最新式德造轻机枪三百余挺、大炮四十门,缴获大洋百余万等。黄陂之战胜利后,红军才正式装备了轻机枪与自枪步枪等武器
黄陂之战前夕朱老总决定,以主力由左打到右,迅速解决敌五十二师次及五十九师,逐次由左向右打击由宜黄来援之部队,即继续消灭肖乾的十一师。因此由左路军歼灭52师,右路军阻击59师,左路军取胜后再汇合右路军围歼59师,最后在运动中消灭赶来支援的王牌十一师。由于十一师赶来的速度过快,因此右路军总指挥董振堂连夜调整部署,将阻击战打成歼灭战。又因为11师赶来的速度过快,左路军首长林彪彭德怀未能不能将部队事先移到右翼,又因无线电传达三月日十一时总攻十一师之命令至午后才达到,时机已错过,总攻未执行。中央军二、三纵队也赶来增援,红军只得暂时撤出战斗。
草台岗之战:红五军团、红十二军、宜黄两个独立团为右翼,总指挥董振堂,右翼纵队由东向西包抄进攻,并以一部兵力牵制东坡之敌第九师;红一、红三军团、红二十一军和独立第五师为左翼,总指挥彭德怀,左翼纵队由西向东包抄进攻,并以一部兵力切断敌第九师与第十一师的联系。红二十二军为战役总预备队,归左翼军指挥。红军歼敌11师5个团、59师残部一个团、九师一个团,共歼灭七个团,毙伤四千余,俘敌六千人。还逃掉一个旅长叫黄维,这个逃掉的团与未参战的十一师另一个旅,发展成五大主力的第十八军
草台岗之战陈诚出动的王牌十一师两个旅为前锋,第九师等部队在后策应。红军歼灭中央军王牌师十一师师部、两个旅部、5个团,以及59师残部1个团与9师1个团,毙伤四千余人,俘敌六千来人,共歼敌万余人,此战是红军时期质量最高的一战,率先突破草台岗阵地的是红五军团。草台岗之战十一师被歼五个团,只跑了一个团,这个逃掉的团与未参战的十一师另一个旅,发展成五大主力的第十八军/整编十一师。十一师被歼的五个团,四个团长被击毙,一个逃脱,第三十一旅旅长黄维,在撤退时将脚扭伤,不便行动,官兵弃置不顾,数日后匍匐到达宜黄,其狼狈如此
黄陂之战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敌人没有进入伏击圈的那个团,面对伏击圈里的战斗竟然既不前进也不逃跑,就在那里等着。林、聂在解决了伏击圈里的敌人后,命令十一师师长刘海云率部扑过去,很快把这个团也消灭了。这股敌人本来是可以跑掉的。解决战斗后审问俘虏时才知道,蒋介石有个连坐法,谁从战场上逃离就要问斩。伏击圈里的敌人不冲出去,他们自己也不敢跑。——黄陂之战时59师就在11师支援下逃掉了一个团又两个营,后面草台岗之战时11师又逃掉一个团,这两个团临阵脱逃不守军令,不知道老蒋有没有斩了他们俩。
黄陂之战是大兵团伏击战,取了个巧。很多人低估了草台岗之战的意义,草台岗之战不是伏击战,而是十一师距友军远了一点,被红军抓住战机迅速集中优势兵力在一天之内的时间里硬吃下来的,是大兵团山地攻坚战
第四次反围剿大获全胜后,中央红军大扩军大整编,以及反罗明路线等,战斗力开始下降,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战斗力下降更是严重。草台岗一战时中央红军已装备了大量在黄陂之战缴获的装备,这一战体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战斗力的巅峰,林彪就极为推崇黄陂之战与草台岗之战。
第四次反围剿,仅黄陂与草台岗之战就毙伤俘2.8万余人,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不久,于1933年8月1日首次举行了八一盛大阅兵,规模达数万人,阅兵的四支部队为:代表“继续井冈山的精神”的红1军团红1师红2团;代表“发扬南昌暴动的精神”的红1军团红2师红5团;代表“发扬宁都暴动的精神”的红5军团红13师红37团;代表“光荣的博生模范师”的红14师红40团(博生即宁都,为纪念宁都起义领导人赵博生将宁都改为博生)
八一阅兵活动的军事竞赛“攻防战斗演习”,由林彪董振堂分别负责,最后朱老总负责做攻防两方的总讲评。
1933年8月1日,荣获二等红星奖章有周建屏、孔荷宠、张云逸、陈毅、周子昆、蔡会文、肖克、王如痴、欧阳钦、何长工、及一军团之罗炳辉、徐彦刚、周昆、罗瑞卿、陈光、刘海云、李赐凡、吴高群、毕占云9人三军团之滕代远、袁国平、寻淮洲、张纯清、洪超、彭绍辉、彭雪枫7人五军团之李青云、袁血卒、旷朱权、朱良才、程子华、陈伯钧6人;总司令部之王诤、曾希圣等,共34人。
1934年8月1日,中央政府、中革军委在瑞金大埔桥红场举行八一阅兵典礼。当晚中革委召开授奖典礼大会。朱德宣布《关于红军中有特殊战绩者奖给红星奖章的规定》,并宣布获奖者名单:红一军团25人,红三军团22人,红五军团22人,红七军团6人,共75人。
一等红星勋章颁发时是有编号的,朱德是6号,周恩来是9号,彭德怀也有一等红星勋章。一等红星勋章是金质,但是一等红星勋章获得者资料不全,抗日战争时林彪在街头想买小人书,把一等红星勋章给卖了,所以才确定了林彪也曾获得一等红星勋章。毛主席、项英、董振堂等人也有一等红星勋章。懋功会师后,毛主席授予徐向前陈昌浩各一枚一等红星勋章

第四次反围剿打胜后,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已经连成一片。闽浙赣军区司令员方志敏,方志敏开创的根据地被誉为“苏维埃模范省”,只是方志敏的红十军战斗力不强。同一时间,湘赣苏区与湘鄂赣苏区连成片,湘赣苏区第8军与湘鄂赣第18军组成红六军团,共7800余人,萧克任军团长,实际最高领导人是红六军团军政主席兼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此外苏区还有红16军与其他地方部队。

这个时候中央红军整编扩红,除去“军”级建制,“军团”下辖“师”,不计地方部队,主力野战部队编为一三五共三个主力军团,共六万余人。一军团长为林彪,下辖一师、二师、三师;三军团长为彭德怀,下辖四师、五师、六师;五军团长为董振堂,下辖十三师、十四师(后十四师调出,三十四师调入)、十五师。除军团部外,红军一个“大师”6044人,实际上不满编,在没有战斗损耗的情况下,一般为五千来人左右。第五次反围剿前,中央红军兵力已达十余万人

第四次反围剿后,某些人《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而斗争》,整编红军时瞎搞,一三五军团及22军、21军这几支主力部队都被拆解的七零八落,很多部队去了外线,甚至补充给了赤卫队。比22军为例,共有7426人,本来缩编成一个大师都绰绰有余,结果在补充了很多新兵的情况下只编成两个团3400人左右。如果直接给22军补充二千多新兵,22军就可以编成两个大师,一三五军团及红七军、十一军、十二军、二十一军、十九军按照循序渐进的整编方法,红军整编成五个军团部及16个师,总兵力九万余人,战斗力最为均衡。按照激进一点的扩编,从主力部队抽调干部战士去地方武装,再补充新兵进主力部队,一三五军团缩编均应该至少保存两个大师并组建军团部,22军组建军团部后再缩编成一个大师,红七军、十一军、十二军、二十一军、十九军也可以缩编成四个大师。这样发展成4-5个军团部11个主力师,以及组建若干新编师,总兵力上限不超过十二万人,这样子既不影响扩编,战斗配比也合理。可结果当时某些人眼高手低,《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而斗争》,这几支部队缩编成了1师、2师、4师、5师、13师、34师、19师以及第1独立团,其他新建的地方师严重拖后腿,出现大量逃兵,结果是这边扩军那边逃兵,像有些组建的新编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全军覆没。注:红七军隶属三军团,这里三军团只针对平江起义发展出来的部队。
第五次反围剿:
博古李德将红军由八万多人扩大到十余万人(一边有扩红,一边有逃兵),这些新兵战斗力平平,反而浪费了苏区人力物力主力部队作战时还要照顾这些新兵蛋子。比如国军第四师在浒湾、八角亭战斗中被彭德怀指挥的红三红七军团包围,但是红七军团20师战斗力非常弱,堪称正规军里的游击队,因此第四师从20师的防线上成功突围,20师的师长正是粟裕大将。
博古李德打阵地战,修了大量堡垒,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这些堡垒很轻松的被敌军飞机大炮给炸了。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打阵地战,分兵拒敌,红军无法依靠缴获补充。之前四次反围剿,红军打歼灭战获得了极多的装备与物资
博古李德要除去红军游击习气,新编了红九红七军团各三个师,而一军团五军团两个军团只有两个师,完全不考虑各军团的指挥系统与将领能力,导致不仅新军团打不好,老军团也没打好
博古李德认为老的军团游击气重,新兵补充并非以老带新迅速锻炼出战斗力,而是新兵组建新部队
……
前四次反围剿一共打了九个月,第五次反围剿从33年9月打到34年10月共13个月。第五次反围剿中央红军伤亡六万余,中央军伤亡四万余,在各种不利因素下打出这种伤亡对比,殊为不易。
第五次反围剿红军没有歼灭任何一支“师”级部队,原因是李德搞分兵拒敌,红军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第五次反围剿能打一年多,纯粹是红军攒下的实力太强,人力物力太充足!

红军前期以游击战为主,但中期红军发展迅速,战争规模升级,演变成以大兵团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第一次反围剿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歼灭张辉瓒,再乘胜追击撤退的谭道源。第二次反围剿避实击虚先打弱敌后击强敌集中兵力各个歼灭五战五胜。第三次反围剿集中兵力各个歼灭三战三胜,随后牵牛转山拖垮敌军,主力休养后全力反击。第四次反围剿鉴于敌人左中右齐头并进集中兵力歼敌两个师;敌军改为前中后鱼贯而入类似一个长蛇阵诱敌深入引走敌人蛇头及蛇腹的部队,集中兵力包围并歼灭敌军蛇尾部队,分兵阻击敌人支援部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分兵拒敌,红军无法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既无法有效杀伤敌人,又无法依靠缴获增强自身实力,能打了一年多消耗战,反正证明了第五次反围剿时红军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强大的战斗力

教员有一幅对联,是第一次反围剿前夕写的,是我军历来的作战方针
第一次反围剿之前: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第一次反围剿之后: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第二次反围剿,老蒋采用“步步为营”的战术,被教员集中兵力各个歼灭五战五胜。之后老蒋在南昌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失声痛哭。教员当时写了一首词,其中提到: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中央苏区经济差是第五次反围剿打了整整一年多,一直被封锁,且根据地面积越来越小。如果打破封锁军事封锁,中央苏区经济就会恢复。中央红军长征是主要原因是大批根据地沦陷,最后广昌失守建宁失守,瑞金北大门与东大门已失,苏区只剩一小块了,经济当然不好了。中央根据地已经快打没了,中央军已经快打到瑞金了,红军才不得不长征,可见长征与经济关系不大,军事失败才是直接原因!

中央红军长征时除了86859名红军,还有很多挑夫,当时博古是个守财奴,军委一纵与二纵当时有近八千名挑夫,携带了大批物资,在湘江害死了数万名红军。这近八千名挑夫并不知道红军会远离苏区,发现越走越远后,有一部分人就自动脱离了红军,还有部分掉队人员。湘江战役前还有五千挑夫,湘江战役后不足三千。黎平改编留下1600多名挑夫,剩下的补充给了红五军团。

关于中央苏区的经济问题:养活十万红军并不难,10万国军一个月大约100万大洋,一年1200万大洋,实际上层层苛扣,真正一年开销不到500万大洋。十万红军的开销大致是国军的四分之三,一年约900万大洋,如果经济困难也能缩减到四五百万大洋。红军的主要经济支柱是缴获,32年漳州之战红军缴获筹款百余万大洋,足够当时红军三个月的开销。33年黄陂之战红军缴获百余万大洋,足够当时红军两三个月的开销。其实红军时期缴获的除了银元,还有金条、鸦片、珠宝、粮食、盐、枪支弹药火炮、医疗物资与器械等等,都是实实在在的硬通货。中央红军本身也有基础工业设施,兵工厂、被服厂、印刷厂、医院及卫生材料厂,还有各种公营民用工业厂。中央苏区一年靠产钨赚取二百多万大洋,其实红军不仅有钨厂,还有铁厂、铜厂、煤厂、樟脑厂、石灰厂、造船厂、锅厂、碗厂、农具厂等等等。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将兵工厂的工人和干部,编成了一个工人师。仅两三个月,兵工厂的产量达到最高峰,每月可生产手榴弹8万枚,修枪2000余支,复制子弹40多万发,并可自制枪支弹药

反而陕北真不是什么好地方,人口一共才二百万,而且是地广人稀,地贫人穷。1936年,陕甘宁根据地的没收款仅为65.3万元,却占了年度收入的55%,也就是说陕甘宁一年收入才118万元。到了1937年2月初,毛泽东已经先后几次致电周恩来,“红军已无伙食费”,“不打土豪又不给钱是不能生活的”。当时陕北经常饿死人,这还是有张学良支援了至少七十万大洋、各种物资与杨虎城至少支援了三十万大洋、各种物资的情况下。宋庆龄为了支援5万美元(17万大洋),把孙中山去世后的抚恤金全部取出,还把房子押出去了。宋庆龄还给陕北寄去一架大功率电台,加上张浩从共产国际带来的密电码,重新与共产国际联系上了。后面因为共产国际支援了220万美元才暂时解决了问题,实际到手应该是180万美元(约610万大洋)。最后红军改编八路军,月饷六十万左右,才勉强算在陕甘宁彻底占住脚,不用再次考虑长征。国军40年军事经济双层封锁后根据地缩小,人口降到140万,当时吃的是黑豆,八路军120师开启了南泥湾大生产。解放战争时彭老总吃黑豆天天拉稀,黑豆是给畜生吃的,革命先烈真不容易

张闻天当时与共产国际的电报:
红军已经与张学良和东北军建立了统战关系,并准备发动抗日反蒋的西北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但是,东北军月饷200万元全靠南京,一旦发动反蒋即完全断绝。陕西虽然物产较丰,但供给杨虎城部3万人(实际6万,能打的3万)尚嫌不足,甘肃人口200万,税收不足10万元,红军所处的陕北地区更加困难
陕北甘北苏区人口稀少粮食十分困难,非多兵久驻之地。目前陕北苏区即已大为缩小,红军之财政粮食已达十分困难程度。如不能与东北军联合反蒋,南京国民党一时又拒绝停止剿共,红军迫于生存的需要将不得不向较富庶地区发展。如此不仅将被迫放弃现有苏区,而且将导致内战大规模爆发
“请你们迅速地确实地将帮助我们的经费从天津、上海两处交款”,“不论五万十万都要快”,否则,“你们多推迟一天,则红军的冻死饿毙即多增加一人,此非革命之福”。
“因为没有现金,粮食也买不到了。请即刻经过天津付款处送一笔款子来,以救燃眉之急。我们的交通正在那里等候。上海方面也已通知小开(指中共这时的谈判代表潘汉年——引者注)准备接收。”
“你们答应(36年)十一月底在沪交款,究竟实行了没有?第一次交了多少?是否交给了孙夫人?我们派人于本月十五日由西安乘飞机到沪取款,决不可使落空,八九万人靠此吃饭!”(这笔款十二月才到上海)

第五次反围剿过了两个多月,彭德怀率三军团一部与五军团一部,以1.2万余人在黎川县团村击溃中央军近四万人,歼敌千余。如果一三五军团主力都在团村,就可以全歼中央军三万余人,第五次反围剿就破了。当时李德搞分兵拒敌,红军无法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所以打不了歼灭战。如果三个主力军团全部兵力集中在团村将中央军三万余人歼灭,根本不用主席,朱老总彭老总就可以打破第五次反围剿

彭德怀:敌三个师十五个团共约四万余人,我四个师共约一万余人相混杂。当时尘土漫天,只见敌军狼奔豕突,不见我军混杂其间,虽是猛虎突人群羊,可是羊多亦难捉住。我以一万二千人,击溃三万余敌,仗虽打胜,俘虏不及千人,算是打了一个击溃仗,这也算是胜仗吧!但无后方补充的我军,这种击溃仗,实际意义不大,对敌打击意义也不大,“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果当时我一军团在,一、三军团靠拢作战,敌三个师十五个团当能全部歼灭;加上洵口歼灭之三个团,就是十八个团;再寻机歼敌二十个团左右,敌第五次“围剿”就可能被粉碎,历史上也就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了

为什么国军从团村过,是因为老蒋分兵去收拾19路军,所以想把红军压迫在黎川以西。团村战役打胜了,19路军就会站住脚跟,福建彻底割据

一开始中央军三个师攻打黎川,李德在地图上发现黎川有一个师,就让肖劲光领那个师去阻击,肖劲光去了之后发现这个师只有七十多人,所以丢了黎川重镇。按红军的打法,直接派两三个主力军团过去,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穿插、迂回、包围、分割、歼灭,一举歼灭敌人三个师三万多人,也就是说在老蒋的封锁线未形成之前,只需几天就可以打破第五次反围剿的封锁线。反围剿一破,福建十九路军撤退,中央军退却,红军还能趁势逐北再追歼几万人

中央军是老蒋可以控制的实力,第三次反围剿时,中央军发出了“剿匪是无期徒刑”,第四次反围剿老蒋自称“此次挫失,惨凄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要是中央军再被红军歼灭至少几万人,他们还敢与红军交战吗?要知道中央军一共才六十多万。

第五次围剿时,老蒋让财政部长宋子文每五天要拿出166万元军费,一个月一千万军饷。宋子文拿不出,反对围剿红军,认为老蒋打不过红军,然后就吵起来了,老蒋给了宋子文一耳光,宋子文回去后找宋美龄,宋美龄三更半夜去找老蒋算帐。这也是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宋子文辞职不当财政部长的直接原因。
不仅宋子文,连何应钦也认为老蒋打不过红军,第五次围剿时何应钦找了个理由去南京养病去了
老蒋评价第五次围剿:“此次剿匪,实关党国与本军之存亡,不可以大意轻易出之。”

第五次反围剿如果打胜了,江西几乎是红军的势力范围,福建的十九路军独立,老蒋还欠了英美德等大量货款,老蒋要下野才能平众怒。


共产国际一直认为主席在领导红军,不知道博古夺权。如果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两个月后共产国际派人来苏区,让主席领导军队,根本不用等到团村战役。

1965年毛泽东在谈起这段历史时不无感慨地说:“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机关是人民委员会。毛泽东在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面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人民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担任这两个主席职务,和斯大林与共产国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早在1929年7月2日,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就发表长篇社论《中国统一的假象》介绍说,毛泽东“史诗般的英雄行动是十分引人注目和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在恐怕谁也否定不了朱德和毛泽东的红军已取得重大胜利,有了很大发展。这支军队无疑已成为中国游击运动中出现的最为重要的现象”。1930年4月15日,马马耶夫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一次会议的报告上强调,毛泽东作为党的前委书记对部队进行掌握和领导。在斯大林对毛“工农武装割据”的做法表示肯定后,通过共产国际建议中共中央任命毛泽东为军事委员会主席
但是,王明违背了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在1931年1月15日擅自决定撤销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并成立了项英为主席,朱德、毛泽东为副主席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附带说一下,由于两地之间联系不畅,共产国际根本不知道毛泽东此前已经担任了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
莫斯科领导人听后当即指示中共中央:对毛泽东必须团结,第一,要派专门的负责同志联络毛泽东;第二,对毛泽东必须采取尽量忍让的态度和运用同志式的影响,使他完全有可能在党中央或中央局领导下做负责工作;第三,绝不同意将毛泽东送到苏联来养病,因为这样做不仅有危险,而且也不利于苏区内部的团结
1934年4月9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驻华代表、驻上海远东局书记埃韦特的电报中说:“(我们)坚决反对毛泽东出行,因为我们不认为能够使他在旅途中免遭危险。即使需要大笔开支,也绝对需要在苏区组织对他的治疗。只有在完全不可能在当地医治和有病死危险的情况下,我们才同意他来莫斯科。”
1935年7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毛泽东排在了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共产国际名誉主席台尔曼的后面名列第三位,这是共产国际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三大主力会师后,毛主席的地位看似巩固,然而王明挟共产国际之威,在37年“十二月会议”孤立了毛主席。不久从莫斯科回来的王稼祥所传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话:“您应当告诉大家,必须支持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王明等人,就不要再争了!”。
如果:33年3月,打破第四次反围剿。5月下旬,共产国际代表来到中央苏区,明确了慈父及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同志的支持。主席复出后,整编军队、精减机构、训练士兵,将红军控制在不超过十万人,并派任弼时、滕代远、程子华等人去湘鄂西、川陕、鄂豫皖等苏区参与领导。红军与福建陈铭枢、蔡延锴等人商谈合作,以此获取军事上的援助及贸易上的出海口,将季振同等一批肃反的人员经福建走海运派往苏联学习。除陈铭枢、蔡延锴等十九路军外,还要与粤系陈济棠、晋系阎锡山、桂系李白、陕系杨虎城等铁杆反蒋份子搞好统战关系。同一时间老蒋在南昌设立全权处理赣、粤、闽、湘、鄂五省军政事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亲自组织和指挥对中央苏区及其周边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
9月,中央军三个师向黎川之时,红军集中一三五共三个主力军团的优势兵力歼灭敌人趁封锁线尚未成形将中央军三万多人歼灭,并动员约两万俘虏中大部分参军中央军战力强,黄陂之战吸取了俘虏参军的教训)。黎川之战大获全胜,福建事变趁机爆发,陈铭枢李济深等人提出“反蒋抗日”口号粤系桂系晋系陕系等顽固反蒋份子必然抓住时机逼蒋下台。中央军撤退,中央军内部军事势力与政治势力分裂,汪精卫、胡汉民必然借机倒蒋,何应钦、陈诚等人与江浙财团也不会支持屡战屡败的老蒋,中央军叛变加入红军都不足为奇,第六次围剿遥遥无期。老蒋是买办阶级,也就是英美德等列强养的狗,主人不会养一条没用的狗。第五次反围剿老蒋出动一百万,其中五十万针对中央苏区,真正的倾国之力,这次围剿老蒋还借了英美德等列强大量货款如果老蒋还打败仗,必然被英美德等列强抛弃,所以老蒋必然下台。红军趁机北上扩大根据地,以红一军团出东北闽浙赣会合红十军,红三军团出西北湘鄂赣会合红六军团与红十六军,红五军团与苏区地方部队居中,分从东、西、南追歼各路中央军,扩大战果趁胜逐北歼敌数万人。战后三大苏区合为新的中央苏区,势力范围直抵长江南岸,红军总兵力发展到20万人,苏区总人口发展到一二千万。因为红军的壮大,慈父与共产国际必然会大力支援中国红军,同时也希望中国红军强大后可以牵制日军避免苏军与德日两线作战。历史上斯大林就是这么想的,并不认同红军长征。而因为十九路军在福建,红军可以很轻松的得到苏联的支援
由于国军的败退,长江以北鄂豫皖苏区的围剿也会得到解除,整个长江的运输都被红军截断,相当于掐断了中央军的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
这个时候国民党中央系忙于整合内部,红军一方面消化江西,只留下南昌、九江等坚固的大城市。另一方面由湘鄂赣北上打通与鄂豫皖的联系,同时向西北进发收复湘鄂西,这两大苏区各有三四百万人口,因为张国焘的错误指挥与夏曦的肃反导致大部沦为游击区,但能打游击说明群众基础还在,中央红军兵力会扩张到三十万以上,中央苏区总人口达到二千多万
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所以财富掌握在买办阶级手中,两大经济支柱是沿海贸易与长江航运。红军不靠海,十九路军是盟友,如果与粤军陈济棠打就便宜了中央军。中央红军打下鄂豫皖与湘鄂西,就完全控制了长江航运,这里是九省通衢,还怕没钱吗?这里还是用武之地,红军实行战略反攻的关键。控制长江中游后,红军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先东北而后西南,重点打击东边的中央军,红军得寸进尺往死里打,同时叫上十九路军。而当时“抗日救国”是大势所趋,所以红军必然向北发展,将势力延伸至河南,最好是拉上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陕军以及西北军旧部,只要打下河南,中原的张学良、陕西的杨虎城、河北的宋哲元张自忠就会加入红军
之后不可预见,如果日本全力趁虚而入,就会促成红军会与国军二次合作,毕竟抗日救国是头等大事。不过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战机稍纵即逝,日军来不及全力准备,而且红军会北上支援二十九路军。大概率是日军传统以下克上,二十九路军在红军支援下把日军顶了回去,日军吃瘪后暂时观望了一段时间。
日军大概率是当时没抓住关键时刻,因此红军会继续攻击中央军,因为只要打倒中央军,革命就基本胜利了。这个时候日本准备好了全力侵华,幻想着红军是当年的李自成。结果是一部分军阀加入红军,红军领导另一部分如晋军、粤军、桂军、川军、滇军等军阀抗日,这个可能性最大。由于苏联希望中国红军牵制甚至解决日军,会大力支援,红军能把日军反推到朝鲜,然后扫平关内残余的军阀。红军之所以打击中央军,是因为其他派系对支援中央军并不积极,反而如果红军攻打湘系何健或粤军陈济棠等人,中央军必然支援。说实话,国民党其他人还不如老蒋,换汪精卫或胡汉民或何应钦等领导中央军,红军打的更轻松。如果日军侵华速度缓慢,教员已经率红军扫平关内十八省了,仍然会得到苏联大力援助,反推到东北
关于会加入红军的几支派系,有几十万军队都可以争取过来
陕系杨虎城,拥兵六万。刘伯坚受冯玉祥邀请,去西北军做过政治工作。杨虎城受刘伯坚影响,自称要做“第二个贺龙”,两次申请入党被拒,陕军中有不少gcd。杨虎城还救过刘志丹,并支援过刘志丹、吉鸿昌陕系是西北军旁系,因此与西北军出身吉鸿昌有一定交情,红五军团也是西北军)。杨虎城免费借给红军至少三十万大洋,还有各种物资。杨虎城将军是忧国忧民之人,只要红军展现出抗日与救国的实力,他会主动要求加入红军,哪怕失去自己的一切。杨虎城将军知道自己的夫人是gcd
东北系张学良拥兵二十万,张学良在了解了红军之后,秘密入党。叶剑英与吕正操都可以证明,张学良也承认了。张学良免费借给红军至少七十万大洋,还有各种物资。张学良在34年2月出任鄂豫皖三省围剿红军的副总司令,并将东北军从华北调入鄂豫皖地区。中央红军打下鄂豫皖与湘鄂西后,张学良差不多也该到鄂豫皖了
两支西北军残部共十余万。西北系残部宋哲元张自忠等人拥兵近十万人,而且他们与gcd关系也不错,他们的军队中有不少gcd,红五军团的董振堂季振同刘伯坚与他们交情也不错,二十九路军就是后面张克侠何基沣率领的59军与77军。当时宋哲元张自忠知道打不过日军,又不想当汉奸,迫切希望一个强大的政府支持他们
西北军另一支残部是孙连仲的部队,孙连仲的部队大部参加了宁都起义,后来吉鸿昌起义参加红军失败,孙连仲吞并了吉鸿昌旧部,但是吉鸿昌在这支部队威望很高,又因为刘伯坚的影响,西北军对红军是有好感的(历史上后面因红五军团的悲惨结局大多败光了)。宁都起义后,孙连仲手下最能打且最看重的两个名将是池峰城与黄樵松。池峰城是董振堂的把兄弟,宁都起义前董振堂希望他也参加,池峰城选择两不相帮。黄樵松是董振堂的学生,宁都起义时在宜黄训练新兵,没赶上。
福建的十九路军拥兵五万,掌握住大半个福建后可发展到十万。十九路军是国民党左派,其中有不少gcd,这支部队要想生存不去,加入红军是必然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人民权利宣言(福建事变成立的临时政权宣言):全国人民不论种族、性别及职业,除背叛民族、剥削农工者外,有绝对之自由平等权……为排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打倒军阀……否认一切帝国主义强制订立之不平等条约,首先实现关税自主。

关于其它势力:

如果日本人南下缓慢,红军就先扫平华东的中央军,再扫平湖南与西南川黔滇三省,最后扫平两广、甘肃、宁夏、山东、山西。
粤系陈济棠拥兵二十万,粤军战斗力又强,为中央军之外实力最强的军阀,又挨着红军,红军弱小时帮陈济棠抵挡北面的中央军,但红军强大后要留一支部队防止陈济棠北上
桂系李白实力次强,拥兵十余万。但与红军隔着粤系与湘系,所以也打不起来,如果李明瑞不死,日后可以主政广西,广西也没必要自治来压制李白的势力。留到最后收拾,派红三军团红五师发展的部队去攻打广西。百色起义后红七军来到中央苏区,与红二十一军合编为红五师。
山东韩复榘,拥兵十万,西北军残部,战斗力强,但杀的gcd较多,可是韩复榘与老蒋矛盾也很大如果能用刘伯坚季振同董振堂吉鸿昌等人的关系拉拢过来,则不计前嫌。如果拉拢不过来,就继续拉扰先稳住他,待时机成熟后,新帐老帐一起算。
晋系阎锡山,拥兵十余万,铁乌龟一个,暂不考虑。如果日本人南下提前,红军正好趁机进入山西,就像老蒋收拾王家烈一样。
湘系何健,与红军有血仇,打倒中央军后,第一个收拾何健
西北三马:距红军太远,最后收拾,由西北军出身的红五军团前去。
川系:这个比较复杂,有刘湘部、刘文辉部、杨森部、邓锡侯部、田颂尧部,总兵力二十万。暂令红四守住川北,避免百丈关之类的惨败,等中央红军收复湘鄂西后,再等到时机成熟了,中央红军向西进入川北,一起南下。攻打川军诸军阀时,对朱德刘伯承的老友邓锡侯、刘湘的宿敌刘文辉进行拉拢,一边拉一边打
滇军:龙云是聪明人,实力不强,投降为上。
黔军:都是渣渣

1934年中央红军想获得苏军十个师的装备,只能向东打到海边,领取苏援,正常发展有两种可能

一是毛主席复出,向共产国际提出联合十九路军的必要性(留苏派没有这个脑子),从十九路军的地盘领取苏援。问题是福建事变在34年1月失败,要想经十九路军的地盘领苏援,就意味着34年1月倒推几个月之前,红军已经与十九路军联合,那么一来,红军就不会做出两个拳头打人,红军主力全部集结在黎川一带,要么趁国军三个师在前往黎川的过程中将其在运动中歼灭,要么集中兵力将本位面的团村击溃战打成歼灭战,这么一来,红军根本就不用获得苏军十个师的装备,就已经打破了第五次反围剿

二是在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日时,红军没有攻打赣州(比如教员暂时争取彭总反对攻打赣州),之后按教员的思路,红军向赣东北发展。多半是三军团的将士出自湘鄂赣三省,所以历史位面彭总才主张攻打赣州,之后东路军攻打漳州没有三军团,应该也是三军团将士不想离开赣西太远。红军向赣东北发展,红三军团留守苏区向北发展,教员率红一红五军团提前在31年2月组成了东路军向赣东北挺进,中央苏区与赣东北连成一片。此时老蒋因为128事变抽不开身,中央红军没有在赣州受损,又由六万人扩张到十万人,并进行整顿训练,并且红军向赣东北挺进还能打出抗日救国的口号。

1930年12月上旬,敌第一次“围剿”开始,蒋介石命鲁涤平为总司令。红军第三军团从赣江西渡到赣江东。在三军团渡江之前,因三军团之五军和十六军大多数是平江、浏阳人,八军大多数是阳新、大冶人,地方主义者利用这一点来反对过江,主张一、三军团分家,夹江而阵:一军团位置于赣江以东,三军团位置于赣江以西。
中央局主张三军团出赣江以西,占领上犹、崇义,发展苏区,使遂川以及泰和、万安、河西部分地区,和湘赣苏区联成一片;毛主席的意见是,三军团向北发展,占领资溪、光泽、邵武地区,和赣东北打成一片。我没有支持毛主席的正确意见,而同意了中央局多数人的意见。当时我如支持毛主席的意见,中央局可能会重新考虑。

中央红军既有十万大军,留苏派自然会再次提出“为占领几个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首先胜利而争斗”,这个时候教员留下东路军一部,率东路军主力顺势南下,发动龙岩、漳州战役。东路军一部攻克漳州,歼敌49师,缴获两架飞机,筹款上百万大洋;另一部分占据龙岩,将闽西苏区向闽中拓展。其实漳州战役时红军已打到海边了,如果在开战前苏联派船只运输武器向漳州赶来,红军确实有机会领其苏援。

一九三二年一月十日,中央命令红军打赣州,结果打不开,这又是不应打大城市的一个证明。在这以前,毛主席主张向东北发展,分散以争取群众,一直把网撒到浙江去,打到蒋介石的老家。如若实行,我看红军发展可能上十万人,同时也会更扩大苏区。但可惜这一主张当时被否定了。不久,军事上由教条主义出来负责,方向从此又搞错了。红军三大任务,改作只剩下了一个打仗,不做群众工作,不筹款,因此就脱离了群众,又保障不了供给。漳州战役,福建本土军阀张贞遭受了重创,从此一蹶不振。广东军阀陈济棠害怕迅速壮大的红军会危及到自己,在蒋介石的煽动下,纠集了20个团的兵力,趁我主力红军外围作战,中央苏区空虚之际,向我赣西南地区节节推进。

历史位面的漳州战役,福建军阀张贞遭受了重创,红军占据漳州,对广东军阀陈济棠形成了两面包抄的态势,加上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主力红军又在外围作战,粤军必然趁机北上攻打中央苏区。水口战役后粤军不再北犯,一是水口战役损失三千多人,二是中央红军已经离开了龙岩、漳州。本位面也是如此,红军攻克漳州,粤军北犯,红军一三五军团主力调往南雄水口,由于红三军团没有赣州之失,红一红五军团又在挺进赣东北时大大扩张的实力,此战中红军实力远强于粤军,不会打成惨胜,歼灭北上的粤军也有可能。另一方面因为红军兵力充足,虽然从漳州撤离,但可以留下一部占据龙岩,将闽西苏区拓展到闽中

历史上水口战役时,林彪率红一军团,兼指挥彭德怀的红三军团、罗炳辉的红十二军准备歼灭南雄出犯之敌,毛教员当时在红一军团负责实际指挥。董振堂率红五军团,兼指挥陈毅的独立第三师、第六师负责歼灭粤军第四师。
因为情报错误,董振堂赵博生把十个团当四个团打,所以打成了拉锯战,红五军团损失惨重,红三军险被粤军击溃,赵博生去红三军稳住阵地,但仍处于守势。之后陈毅率独立三师、六师赶到,红军才彻底稳住。随后毛教员率一军团及十二军赶到,而三军团则来晚了,所以水口战役打成了击溃战

历史位面的水口战役时,老蒋针对湘鄂西与鄂豫皖两大苏区同时发动进攻,企图先消灭红二军团与红四军团,再南下消灭中央红军。中央红军在取得水口战役后,一三五主力军团迅速北上取得乐安、宜黄战役的胜利,支援了红二军团与红四军团。本位面中央红军没有经历赣州惨败与水口惨胜,加上挺进赣东北与拓展到闽中,中央红军兵力已经拓展到十余万人。——如果这一战还让教员打,鉴于中央红军兵力雄厚,教员会以红三军团北上攻克乐安、宜黄,吸引国军主力;亲率红一红五军团再次组成东路军,向闽浙赣挺进,用这种方法,就能迫使进攻湘鄂西、鄂豫皖苏区之敌回援其根本重地,粉碎其向红二军团与红四军团的进攻。照这样发展下去,十九路军就不能进驻福建了。一是红军占据龙岩向闽中发展,加上闽浙赣的扩张,福建的白区大大缩小;二是红军向闽浙赣挺进后,福建已经处于中央苏区的半包围之中。同时第四次反围剿也不会是黄陂伏击战与草台岗攻坚战,而是在闽浙赣一带爆发,中央军野外运动战打不过红军,何况中央军为了稳住浙江急勿勿的赶来围剿红军,而红军实力远超历史位面,且以逸待劳,第四次反围剿会取得更大的胜利,并且保住了湘鄂西与鄂豫皖两大苏区。但是按这个打法,老蒋在战后还能不能守住浙江就不好说了,也就没有所谓的第五次反围剿。之后红军与中央军再一次大战,就是三大战役级别的战略决战,打完后老蒋也就完了。

因此,不能顺利的发展,只能是红军向西攻打赣州、吉安。因为本位面没有赣州失败,所以伍豪、彭总等人鉴于红军此时强大的实力,仍然主张西渡赣江。此时赣西的敌军实力雄厚,这种仗教员不会打,但是伍豪与彭总会打,结果是教员去山上养病,红军在伍豪与彭总的指挥下,在赣州一带付出巨大的伤亡与漫长的时间,西进打成了消耗战。此时中央红军未能有效支援湘鄂西与鄂豫皖苏区,红二军团与红四军团无力打破反围剿,湘鄂西与鄂豫皖苏区失守。

中共临时中央和中共苏区中央局原来要求,红一方面军应乘胜立刻从赣州上游西渡赣江,沿江北上,夺取赣州、吉安,以打通同湘赣苏区的联系。半年前进攻赣州已曾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现在该怎么办?这时,红一方面军各军团正在信丰一带休整。七月二十一日,周恩来以中央局代表身份由后方来到信丰红一方面军总部,同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商讨后,认为这一计划难以实现,因为当时国民党军队已集结四十个团以上兵力,准备阻止红军西渡赣江

西进失败后,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县东山坝乡小源村榜山祠召开全体会议,讨论下一步的作战方向。毛教员仍然力主挺进赣东北,然后继续养病去了。宁都会议后,老蒋准备第四次反围剿,中央苏区领导人乘敌进攻部署没有完成,尚处守势之际,扫清苏区周围较弱的残敌,为迎接下一次反围剿做好充足的准备。

随后,第四次反围剿正式爆发,中央红军围点打援半路伏击,取得了与历史位面黄陂草台岗一样的战绩。第四次反围剿后,红军大整军,反罗明路线运动,之后东征福建,将闽西苏区向闽东扩展,因为之前红军挺进赣东北与占据了龙岩,这次东征中央红军经龙岩再克漳州打到了海边。34年1月,苏联将十个师的装备运到漳州、厦门一带。因为红军占据了出海口,苏联与共产国际还派来很多高层与技术人员,因为大批苏联高层来到中央苏区,博古的临时中央无法再欺下瞒上,毛教员在斯大林与共产国际的支持下重新领导红军,指挥装备了十个师的中央红军打破了第五次反围剿,画面太美不敢想象(真实的红军很多新编部队用的是梭镖)。


user avatar   zhui-huang-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指挥


user avatar   feng-kuang-shen-sh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亮剑中打平安格勒的时候。

丁伟是这么评价的,李云龙这小子如果有一个师,他敢打太原。

现实中的1934年的中央红军,根本不需要获得10个师的装备。只要把教员请出山。认真执行,打破第五次围剿没问题。

当时红军主要有三块地盘。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湘鄂川黔苏区。

老毛是在第四次反围剿之前的宁都会议上,被剥夺了权力。

然后来了个三人团,其中以外国人李德负责军事指挥。

即便如此,第四次反围剿还是取得了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教员已经脱离了指挥位置,周恩来等,专门去请教教员,后来在江西的宜黄发动了黄陂之战。

是役,红一方面军在黄陂战斗共全歼敌2个师部、9个团,击溃1个团,敌逃脱1个独立团和2个残营。共俘敌一万余名,缴枪万余枝、迫击炮四、五十门、电台七部,弹药、银元及物资无数。

这是中央红军首次大规模的运动战。

中央红军的实力达到鼎盛。

第五次反围剿后,教员一直提出要打到外线去的方针,主要是向北出击打浙江。

而不是傻啦吧唧的跟国民党在碉堡里面对干。

可惜李德、博古这两人不听。

甚至到了打湘江战役的时候,老毛就建议,见好就收,可以回到苏区来。直到突破第三道防线后,才改道往南了。


user avatar   zhong-jun-ai-guo-hong-cheng-chou-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您小学毕业了吗?您给我去数数苏军步兵师装备多少枪炮坦克卡车装甲车。给你枪炮坦克装甲车,你会用吗?字都不认识去开汽车装甲车坦克?坦克抛锚了你会修吗?文盲要有自知之明。


这种没有基本智商的问题简直是侮辱人!


知乎能允许骂人,我真想…………


苏联陆军的编制与装备

苏联步兵师从1939年9月到苏德战争前夕改编了3次。按1941年4月5日第3次制定的战时预定编制(战前最后一次),步兵师编有:

3个步兵团。1团有3个营,重步兵炮、反坦克炮、重迫击炮各1个连。

2个炮兵团,包括1个加农炮团、1个榴炮团。加农炮团编有2个营,每营有1个122榴弹炮连和2个76加农炮连。榴弹炮团也编有2个营,每营1个152榴弹炮连,2个122榴弹炮连。每连4门炮。

师直属部队有1个反坦克营、1个高射炮营(编有3个连,有8门37炮和4门76炮)、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和1个装甲侦察营,在其编成内有10辆装甲车和16辆坦克。


一个苏联步兵师的战时编制实力如下 : 总人数14483人,其中步兵6800人。共装备步枪10420支、冲锋枪1204支、机枪558挺(重机枪166挺)。50毫米迫击炮84门、82毫米迫击炮54门、120毫米迫击炮12门。37毫米高炮8门、76毫米高炮4门。45毫米反坦克炮54门、76毫米加农炮16门、76毫米步兵炮18门、122毫米榴炮20门、152毫米榴炮12门。装甲车13辆、轻型坦克16辆。机动车558辆、马车888辆、拖拉机99辆。马3039匹。

从纸面上看,苏联战时编制步兵师无论人数、武器配备还是摩托化程度,都和德国的步兵师差不多。但苏联步兵师的炮兵团机动车极少。野战炮团只编制有12辆卡车,榴弹炮团有61辆

在轻兵器上,苏军要比德军优越,但冲锋枪装备量太小。1个苏联步兵师开战时实际装备仅300余支,全苏军配备总数也只有约10万支。同期德国步兵师拥有700~800余支冲锋枪。仅1940年,德国人就生产了MP28型冲锋枪1650支,MP38型冲锋枪96396支。


要实现高速的工业化,首先需要大量的钱。对几乎一无所有的俄国来说,只有地里打出的粮食和原材料能够换钱。但小生产者的农民不会轻易交出粮食,他们曾嘲笑亲自下乡收粮的斯大林:“你要给俺跳个舞,俺兴许给你点粮食。” 斯大林当然不会去跳舞,而是用铁腕建立了集体农庄。在付出巨大的人道代价后,粮食终于被控制在政府手中,并源源不断地出口来换取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俄国的艺术品和沙皇的珍宝也被拿来从西方富豪手中换钱。到1936年,为了得到伦勃朗、鲁宾斯等艺术大师的杰作,包括著名美国百万富翁古尔本·凯恩和美国前财政部长梅农在内的阔佬们付给布尔什维克一亿多美元

从各种渠道弄来的钱大都被用于大量进口机器和引进技术。在1932年,英美两国全部出口机器设备的一半都被苏联人买去。大量失业的国外技术人才被招募到苏联。到1932年已有外国专家1810人,技术人员10655人在那里工作。西方经济危机为苏联创造了不少机会。

为了尽快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备,工业建设重点被放在直接为军事服务的重工业上。在战前13年,苏联国防拨款达1701亿卢布,而同期工业总投资也不过1850亿卢布。俄国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工业突飞猛进,烟囱越来越多的同时,日用品和食物却依然极度匮乏,“我们没有猪肉、没有牛奶、没有黄油、没有面包、没有菜汤,但我们有米高扬”的笑话到处流传(在俄语中,上述各词均以M开头,米高扬当时负责国内供应)。在合住的房子里,人们得排队上厕所。苏联人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德国,甚至是战争中的德国。 但爱发牢骚的人民承受下了这一切。这决非单靠所谓“红色恐怖”就能做到的。因为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懂得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虽然斯大林只是把这个民族当作“世界革命”的工具。而苏联共产党对国家的绝对领导,则保证了国防建设不受干扰地进行。对于靠妥协上台的德国纳粹党来说,这种干扰是无法避免的。

在亿万人民的努力下,斯大林所要求的高速度得到了实现。从1926年苏联“进入直接工业化时期”开始,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在一战前工业仅排名世界第五、产值仅相当于德国的17.2%、并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旧俄基础上,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据称已奇迹般地跃居欧洲第一,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但这种在“高速”中建立起来的工业虽然总量庞大,却也极不完善。1940年法国驻苏联大使对此的评价虽然偏激却不无道理:“英国发达的工业是长期逐渐正常发展起来的,而这里(苏联)不是报道1个工人看管20台机床,就是报道1个工人超额完成任务300%,生产出来的全是废品。”考虑到工业质量的差距,西德经济研究所后来也认定战前苏联工业水平依然落后于德国


工业如此,在军队的建设上的问题更为复杂。一方面,通过加强教育、全民性质的普及军训,为红军储备了数量众多的掌握武器操作的人员。群众性国防组织苏联支援国防和航空化学设协会到1941年1月1日拥有1300万会员。300多所航空、滑翔、汽车摩托化俱乐部则使几十万人(包括约10万初级飞行员)掌握驾驶坦克和飞机的基本技能。许多人在这些夜校和俱乐部经过一年理论学习后,便被获准开着轻型飞机翱翔于蓝天。

集体农庄的几十万拖拉机手为未来的红军机械化部队提供了庞大的后备力量。甚至在公园、儿童乐园都大量设置了射击俱乐部与跳伞塔。苏联还维持着一支数量庞大、并且不断扩充的军队,其人数从1933年的85.5万人增长到1939年1月的194.3万人。

但和德国相比,苏军中训练有素的军官和军士却极为缺乏。即使在只有10万陆军的时代,德国仍然保持有一支高素质军官、士官的队伍。在1929年,每1000名德国军人中就有100名军官、30名中士和至少400名下士。在军队编制之外,还有大量退役的军官在拿着高额退休金,各种秘密军事组织在1935年以前就储备了700万后备人员。这些人为建立庞大而精良的军队提供了保证。


而在苏联,革命风暴早已消灭了俄国旧有的军官团,少量留存下来的军官也不受新政权的信任,而新制度下培养出来的红指挥员还缺乏素养和经验。财政上的限制以及劳动力的短缺使红军的地方部队有90%的人员不脱离生产,每年只是接受短期集训,仅有民兵的战斗力

军队的扩充也受到了战前外交政策的影响。希特勒的重整军备可以在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旗号下得到西方国家、尤其是执行大陆均衡政策的英国的默许和“谅解”。利用这种“谅解”,德国人甚至可以侵吞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并进行局部动员。而在遭到整个西方仇视的苏联,为了防止“十字军东征”和彻底被孤立,任何军事措施都来得格外小心翼翼并严加保密。作为这种韬光养晦的代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苏军总兵力虽然达到了200万人,却仅相当于德军人数的一半,而战斗力低下的地方师才刚刚废

1936年开始的大清洗对苏军战斗力的影响超出上述因素。四万多名作为军队骨干和精华的红军军官被迫害。斯大林或许认为过肃反可以巩固他的政权和军队,使之更加坚强和稳固,但这一切所付出的代价之大却超出了他的估计

引自


东线——巴巴罗萨与十八天国境交战

朱世巍


user avatar   you-ran-de-me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皓才刚上位四个月,这俩就毫无还手之力地被杀死了。与孙吴的体制有关,还是孙皓有什么过人的权斗技巧?
user avatar   hua-fei-28-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xia-feng-29-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那个原版读起来有点逃离德黑兰的感觉,他应该也是这样想的,还特意强调帮助了一个被困在机场的女性,又 托了不少关系,最后终于回到美国,他下飞机的时候肯定都差点要亲吻美国土地了。 其实这个时候本来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他做的van.里面肯定带了不止他一个人,就像苏州那个女生,享受特权也不止她一个,但是享受了,还这么张扬的很少,只能说他们心里面的优越感总是让他们不表达就浑身难受。


user avatar   wang-hao-32-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相关话题

  如果三战爆发,谢里登坦克能用橡树棍对T72实行风筝流打法吗? 
  同学告诉我原子弹很容易造,是这样吗? 
  美国为什么突然要打叙利亚?真的是因为毒气弹么? 
  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的战斗力为何如此低下? 
  如何看待英国将宣布「对乌重大军事支持计划」,包括 6000 枚反坦克导弹及 2500 万英镑资金援助? 
  国家可以从哪些方面被攻破? 
  苏27系列有过实战记录吗? 
  二战时候的美军放到现在是什么水平?能吊打现在的一些中小国家吗?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有哪些令人智熄的操作? 
  日本,韩国,美国,到底谁需要谁? 

前一个讨论
春节有什么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美食?
下一个讨论
土耳其左翼团体的渊源是什么?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