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金庸先生和古龙先生的影响力有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solar-y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答案很简单,单以作品本身而论,金庸小说更适合被反复讨论,因为金庸的一本小说,甚至几部小说,可以自成体系成为一个完整的宇宙,这个宇宙的丰富性和真实度高的吓人(不讨论金古的高下,这个谁也说服不了谁,也不考虑影视改编和政治影响力,这个差距就更大了)。


首先随便列一张图,射雕里头把郭靖黄蓉的剧情全部拿掉,东西南北中五大宗主以及其派系的关系(有些相对次要关系还没列进去)。

哪怕没有主角剧情,人物之间的线头还是非常非常密,非主角的人物之间完全可以自成体系。



人物网络状的关系,导致人物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剧情里的概率非常高,脱离主角,配角也有他完整、丰富的人生。射雕不是郭靖历险记,而是郭靖带你去看整个南宋末年的政治、武侠格局。到了倚天屠龙,有足足十回都是伪主角,到天龙八部,甚至第一主角段誉在场气场都全给萧峰抢光,到鹿鼎记,干脆主角就是个渣渣。但无论是伪主角,多主角还是弱主角模式,都不会对剧情的推动有影响,主角有主角的人生,配角有配角的光彩。

打个比方,归云庄的戏,你说陆乘风设置成一个风尘异人可不可以?当然没问题。但如果这样,侧面烘托黄药师逼格的效果就达不到,九阴真经让多少本来应该温馨的家庭、师徒感情在欲望面前被撕碎的悲剧就没有力度,郭靖说九阴真经害人还不如一把火烧了,周伯通说哎哟你胸襟宽广王重阳见了你一定喜欢,这种说服力就减弱了,郭靖这么说,也不是因为他圣母,而是因为他目睹了一场又一场九阴真经带来的灾难。

你看这场不算大的戏里金庸动了多少人物关系,逼王黄药师来了,逼王中王裘千仞(丈)是一个大伏笔来了,江南七怪来了,梅超风来了,杨康穆念慈来了,甚至都已经成为炮灰的黄河四鬼、仙霞派老和尚都来走走场子。这里牵扯到的明的剧情:欧阳克蛇阵,为欧阳锋的出场和九阴真经做铺垫。裘千仞出场,为铁掌峰和华山论剑做铺垫。黄药师逐徒,为九阴真经和曲灵风事件做铺垫,段天德伏诛杨康身世这个桥段告一段落。还有暗的剧情,裘千仞谣言黄药师被全真七子杀死,埋了周伯通的伏笔。江南七怪和黄药师互相看不对眼,埋了来日大难的伏笔。陆乘风九花玉露丸埋了瑛姑毒一灯的伏笔,杨康作为钦差埋了托雷南下伏笔。至于黄河四鬼里头一个怎么去太湖做了卧底,黄药师弟子武天风之死和冯默风的结局,其实都是是暗埋的线头,只要金庸乐意,随手都可以引爆,比如神雕侠侣里就爆了个冯默风的地雷。

要知道这些剧情,大部分和郭靖黄蓉没什么关系,但大家完全可以凭脑补,补出一个射雕前传来。


这就仿佛你到了耶路撒冷街头,如果你只是逛吃逛吃,那也是个宏伟的旅游城市城市,但你只要带上洛阳铲往深处多铲一铲,从所罗门大帝到大流散,到罗马帝国到十字军,真的是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

这种网络状的关系谱,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和剧情里的所有人发生互动,就可以让金庸小说项下话题呈几何级数放大,且不讨论金古的高下,你可以试着把古龙小说里的主角拿掉,再看看他的剧情和人物关系,瞬间就会和一条被抽了脊椎骨的蛇一样。



其次,金庸小说的人物非常具有特色,从主角到配角,个性都非常鲜明。

我们印象中,武侠小说里店小二衣服一脱变绝顶高手,山洞里突然钻出个千年老妖怪,这种剧情在金庸小说里其实并不算多,大多数人都有明确的个性和行为逻辑。

拿笑傲开篇那几个龙套来看,林平之带着俩镖头出门打猎。

【一名汉子叫道:“史镖头,今儿再抬头野猪回来,大伙儿好饱餐一顿。”那少年身后一名四十来岁的汉子笑道:“一条野猪尾巴少不了你的,可先别灌饱了黄汤。”】——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单叫史镖头?


那么接下来看

【郑镖头纵马赶到,笑道:“少镖头,好箭!”】

【林平之一箭射空,然后一鞭子抽倒一个山鸡,史镖头道:“少镖头这一鞭,别说野鸡,便大兀鹰也打下来了!”】


【林平之………说道:“咱们到前边山里再找找去。” 史镖头心想:“这一进山,凭着少镖头的性儿,非到天色全黑决不肯罢手,咱们回去可又得听夫人的埋怨。”便道:“天快晚了,山里尖石多,莫要伤了白马的蹄子,赶明儿咱们  起个早,再去打大野猪。”】


【史镖头拿了一只野鸡、一只黄兔,交给萨老头道:“洗剥干净了,去炒两大盆。”…………郑镖头道:“这位林公子,是福威镖局的少镖头,少年英雄,行侠仗义,挥金如土…………】


【两匹马来得好快,倏忽间到了酒店外,只听得一人道:“这里有酒店,喝两碗去!”史镖头听话声是川西人氏,转头张去………史镖头知道川人都是如此装束,头上所缠白布,乃是当年诸葛亮逝世………】

【郑镖头喝道:“这位是福威镖局的林少镖头,你天大胆子,到太岁头上动土?”这“土”字刚出口,左手一拳已向他脸上猛击过去……史镖头见他竟被这人一招之间便即撞倒,可见对方颇有来头,问道:“尊驾是谁?既是武林同道,难道就不将福威镖局瞧在眼里么?”】

【斜眼瞧史、郑二名镖师时,见他二人双斗那姓贾的,仍是落了下风。郑镖头鼻子上给重重打了一拳,鼻血直流,衣襟上满是鲜血】

【那姓贾的叫道:“余兄弟,余兄弟。”急步抢将过去。那姓余的扑地而倒,身子抽搐了几下,就此不动了。史镖头低声道:“抄家伙!”奔到马旁,取了兵刃在手。】

【林平之从来没杀过人,这时已吓得脸上全无血色,颤声道:“史……史镖头,那……那怎么办…史镖头心下寻思……皱眉道:“咱们快将尸首挪到酒店里,这里邻近大道,莫让人见了。”………史镖头低声道:“少镖头,身边有银子没有?”………史镖头伸手接过,走进酒店,放在桌上,向萨老头道“萨老头,这外路人调戏你家姑娘,我家少镖头仗义相助,迫于无奈,这才杀了他。大家都是亲眼瞧见的。这件事由你身上而起,倘若闹了出来,谁都脱不了干系。这些银子你先使着,大伙儿先将尸首埋了,再慢慢儿想法子遮掩………史镖头带着白二、陈七,将尸首埋在酒店后面的菜园之中,又将店门前的血迹用锄头锄得干干净净,覆到了土下。郑镖头向萨老头道:“十天之内,我们要是没听到消息走漏,再送五十两银子来给你做棺材本。你倘若乱嚼舌根,哼哼……】


然后两位爷就下场领便当去也。看完了这俩人所有的剧情,为什么同事之间谈笑都提史镖头,为什么领导出事了第一个问史镖头怎么办,我想各位都会有答案。

作为连载小说来说,其实之前说过的剧情,还有人物,其实是有很多先天的问题的。很容易变成一个闯关游戏,出来个boss就是为了给主角练级的,要么狂拽炫酷吊炸天,要么阴险毒辣不要脸,反正怎么看怎么不像正常人;再要么连个正经工作也没有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为了和主角过不去,但其实没什么卵用,嘎嘣一下就死过去了。
但金庸小说里,这种出场连第一集插播广告都活不到的人,都有他独特的形象。郑镖头粗暴而谄媚,史镖头一边是同事眼里的老好人,一边是领导眼里精明干练的的好下属,但他也谄媚。

当灭门开始的时候,一个厨子,也会和你交代,特地是从后门去买菜的,最擅长的是煮佛跳墙。死到褚镖头的时候,老林子抱着他的尸体痛哭流涕。又特别说了一句,褚镖头也没有特殊本领,林只是出于心神激荡。潜台词自然是,林也是个老练冷酷见惯了阵仗的老江湖,只不过人死到这个时候,林精神已经崩溃了。


这就塑造了一个非常立体的江湖,每个人都依托于其他人而存在,但又不会失去自己的独特个性和行为逻辑。

所以你把笑傲当成令狐冲历险记来读也可以,也可以当成林平之复仇记,当成左冷禅功败垂成二次创业剧,岳不群隐藏boss现形记,任我行东方不败勾心斗角宫斗剧,正邪势力平衡政治剧来读,都可以。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



第三个,其实已经被说烂了,金庸的书,其实是可以当成中华风土人情入门百科全书来读的。作为一个杭州人,我小时候路过钱塘江边,我老爹一指六和塔,说的是当年乾隆就被红花会关在这里。。。更不要说,提及华山,多半有人谈论剑,说到峨眉,都会心一笑思灭绝。看蒙古历史,看到扎木合、哲别出场,仿佛如见故人。游历大理,看街头人来人往,寻思哪个会一阳指。

这种真实感让书本里的每个字都是有生命的。小时候看金庸,就喜欢看高手决战或金戈铁马,但现在特别喜欢看小说里的闲笔。在南方淅淅沥沥的阴雨天,总有幻觉,何三七老同志挑会着热水滚滚的馄饨担出现在街头,絮絮叨叨问你要菜的还是肉的,三文还是五文。


这不是一段神奇的旅程,这是我记忆里的人生。


每一个人都仿佛活生生存在的,每一个都在自己的节点和整个江湖里的人物发生关系。

所以,不论小说的优劣,看一部好的小说,如同看一个水族箱里的珍奇鱼类。看金庸的小说,那就是带你去看整一片大海,大海里有多少奇珍异宝,其实到了最后都不再重要,大海本身就是无穷无尽的宝藏。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只论原著读者,其实影响力差距倒没那么压倒性的大。

在纸媒为王的时代,金庸自然也高出古龙的,但上世纪说起武侠小说,好歹是金古梁,三位可以搁一句话里说的。

到现在,论大众影响力,金甩开古许多许多,古甩开梁许多许多,已经很少有人再提金古梁这说法了吧?这就是差距。

金庸当年靠巍峨的十四部确定了自己的泰斗地位,而将金古差距拉开到如今这般大差距的,是改编作品的影响力。

更确切地说,是作品改编电视剧后,金庸的影响力压倒性地胜过了古龙。


恕我直言,许多所谓金庸爱好者,都是剧迷。所以说到金庸,最常被讨论的总是“谁的小龙女最符合原著”、“谁扮的杨过最帅”。若讨论剧情,也基本围绕着某几本转。许多所谓金庸迷,其实是六大部迷:《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鹿鼎记》+《天龙八部》,而已。飞雪连白、书侠碧鸳,讨论度连前头六本里任一本都不如。

就像,许多古龙爱好者,许多所谓楚留香迷,其实是郑少秋迷。许多李寻欢迷,其实是焦恩俊迷。

这其实不丢人。就像许多《西游记》迷其实在意的是1986版25集电视剧,没看过原著。

电视剧的影响力大过小说本身,并不奇怪。


为什么金庸改编作品,确切说,电视剧影响力远大过古龙?

金庸与古龙都学西方小说技法。

但金庸基本是聪明地化用了19世纪连载小说叙述法(比如大仲马),结合了中国自有的古典套路(《书剑恩仇录》里许多致敬《水浒传》处,《鹿鼎记》里许多致敬《红楼梦》处,《天龙八部》里皇太叔之乱战争场面全学《三国演义》),而且善于制造戏剧性冲突与大场面:少林寺大会、屠狮大会、华山论剑、牛家村客店七天七夜之类的矛盾大解决,扣人心弦。

所以大家说起金庸小说的人物,会在意的是外在的行动与故事:萧峰闯聚贤庄与雁门关自尽、段誉和妹妹们的纠葛、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挣扎、张无忌排难解纷当六强与婚礼上二女争夫……这些是可以表演出来的场面,是可以讲述的故事,是矛盾与冲突。


传统套路被金庸使到了极致。古龙后来也承认,他早期一直在模仿金庸,后来意图自创新路。

古龙模仿的名手大师也很多,但更现代。所以古龙小说早期如《绝代双骄》自然是好故事,但中后期作品更讲究侦探破案,以及个体的冒险与心理挣扎。这个很难拍成电视剧。

加上古龙的描写比较写意,依靠氛围,这是电视剧难以呈现的。

又兼古龙后期立人物形象,不靠剧情,靠唠嗑,靠撩骚。小说读来觉得他们唠嗑很有趣,电影电视剧没法拍。

古龙中前期小说里有些很不错的故事,但好不过金庸。

中后期他有了新突破,尤其1972年之后陆小凤、《七武器》、《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都是很有新意的好小说,但这些作品的篇幅不适合搞成电视剧。

所以说起古龙小说里经典人物,大家都能说一堆;但如金庸那样的经典情节名场面?那就少得多了——这就尴尬了。



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代古龙有许多电影改编作品,但那会儿引进大陆的少,也没有类似于1983《射雕》那种让大陆万人空巷的传奇电视剧。

古龙有人物有心理有氛围,但缺乏浩繁细腻的故事;所以他的作品更适合电影画面感呈现,却很难拍成好电视剧。

金庸小说本身的格局、世界观、技法成熟度和控制力,的确都在古龙之上。但真正让他俩作品对大众文化影响决定性的不同,就在于金庸的小说确实比古龙的小说更适合电视剧/游戏/的改编。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王家卫不朽的电影《东邪西毒》,说是金庸背景,其实看过的都知道,其风味很是古龙。

甚至后来《一代宗师》,也有点古龙气——点烟决斗那个剧情,根本是从《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摘来的。

然而看过的都知道,这两部电影很好看,但不适合改编成电视剧,也很难讲出让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来。立人物还是靠张国荣的絮语、梁朝伟的独白和章子怡的陈述——这在电影中是可行的,在电视剧里却是不可接受的。

换言之,古龙的改编难度很高,非有王家卫这种宗匠才能搞出氛围来。

实际上,哪怕是郑少秋的楚留香、焦恩俊的李寻欢,那两部在大陆大红的电视剧,都是把剧情魔改得面目全非,才撑得起一部电视剧的分量。

而金庸剧大多将小说情节略改一下,便能直接上了,名场面还基本能还原。


说白了,金庸招牌的世界观+矛盾冲突+人物性格,是小说/戏剧/电视剧/游戏都可以通用的表达方式。

而古龙擅长的内心独白+氛围塑造+对白,却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金庸的爱好者甚至可以不读金庸原著就热爱金庸,因为他的故事是可以通过其他媒介兑现的。

而古龙的爱好者,却基本上都是……原著粉。


user avatar   yu-ye-71-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者数量和影视作品数量,导致的。有很多人并没有认真看过古龙的小说,只看过金庸,所以当然觉得金庸好。


user avatar   ceng-bu-c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神仙小姐姐

张佳玮先生说,只论原著影响力,金古差距不大,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影视改编作品的影响力。

这一点个人是严重不认同。仅论原著,金庸也明显超过古龙一大截。并且,很多现象都无法用电视剧来解释。

调查:85.7%武侠小说读者选择选择金庸

金庸的作品销量没有官方统计,普遍流传的版本是两三亿,而严家炎教授在《金庸小说论稿》里提到,金庸自出版36册一套的单行本以来,到1994年止,正式印行的已达4000万套以上。

古龙小说的销量也非常大,但本人能力有限,找不到哪怕是坊间流传的数据。但北京联合大学张娅娅教授曾主持一个大项目——北京地区文学阅读情况调查,在1993年、1997年总计完成了1.2万份例样本。其中,《审美价值取向与武侠小说》读者这一篇调查显示,被调查中的读者选择金庸的占85.7%,选择古龙的占7.1%。

当然,这份调查只涉及北京地区,因此对金古的差距或许有一定的夸大。但它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

而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读者多,覆盖面也广。业界流传着“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这一句话。在连载的时候,金庸的小说在东南亚就有很大的影响力。1970年,《笑傲江湖》连载完不久,越南国会议员们吵架,一个骂对方是左冷禅,另一个骂对方是岳不群。

但金古最根本的差距,是学院派的认可程度。虽然有很多学者、导演、作家都是古龙小说迷。但不一样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像《红楼梦》一样,成为一门专门研究的学科。1989年,台湾“远景”取得金庸小说版权后,出版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编的《金学研究丛书》,里面有很多金迷耳熟能详的《我看金庸小说》(倪匡著),《诸子百家看金庸》(三毛等著)。此外,像严家炎、陈平原、陈墨等教授,也出版过严肃的研究金庸的学术著作。严家炎1995年就在北大开设“金庸小说研究”的研究生课程。

这些学者对于金庸的评价也非常高,甚至将金庸比肩大仲马、塞万提斯等文学巨匠。比如,严家炎就写过《金庸与大仲马小说的比较研究》。他还认为,金庸在的地位,应该是介于雨果和大仲马之间。此外,陈墨写过《<堂吉诃德>与<鹿鼎记>比较初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生曾表示,他很愿意像对待《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一样,来参加金庸小说的点评。

我想,学界对金庸的这种重视,甚至将他抬高到大仲马、塞万提斯,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地位,应该不是电视剧造成的。金庸在连载期间就已经影响到东南亚,更不可能是电视剧的功劳。而从上述这些情况来看,古龙的影响力跟金庸确实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那么,造成金古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创作态度:金庸修订两次 古龙常拖稿代笔

从浅层次来讲,是创作态度差距造成的。

我们知道,武侠小说大量由报纸连载,在断断续续的更新过程中容易出现情节不连贯、前后矛盾、虎头蛇尾等等乱象。金庸的小说最初也是在报纸上连载,也有上述种种毛病,但后来金庸进行两次大修订,让作品臻于完美。

相比之下,古龙的小说没有经过修订,因此情节不连贯的问题要比金庸严重地多,像开头出现一个人物,此后便完全消失,没有交代结局,也没有对剧情起到任何作用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三少爷的剑》里的乌鸦)。

事实上,金庸连载武侠小说是为了提高报纸销量,古龙则是为了及时行乐换酒钱。而古龙的职业素养也确实不高,他经常写着写着就拖稿、失踪停更,甚至找人代笔。这就导致他的作品良莠不齐,像《多情剑客无情剑》、《天涯明月刀》等固然水准极高,但像陆小凤、楚留香系列等写到后面却越来越差。

当然了,创作态度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世上比古龙认真的比比皆是,但也只有金庸在写武侠小说上超越了古龙。可见古龙确实是一大天才,只是创作态度影响了他才能的完全释放。

格局差距:金庸突破他人也突破自己 古龙突破他人却未突破自己

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两者的格局。

《一代宗师》里,宫二说:“我爹常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古龙的小说虽然也能见天地、见众生,但更多是见自己。他笔下的人物,多是好酒、慷慨、洒脱、向往自由、无拘无束但又带着无人理解的孤独宿命,这是一种典型的浪子性格。虽然叶开、李寻欢、陆小凤、楚留香等性格各异,但本质却非常相似。

事实上,这些人的性格里面都有古龙的影子。古龙信奉及时行乐的价值观。他好酒出了名,身边也从不缺女人,并且愿意为了朋友而让出女人。《风云第一刀》里,李寻欢酗酒,为了兄弟龙啸云放弃了心爱的林诗音,活脱脱就是古龙自己。

必须肯定的是,这是一种现代人格。古龙的小说都没有具体的年代,借一种架空的时空表达现代人对于独立、自由人格的追求。

但古龙总是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寄托到小说的人物中,因此时不时用力过猛完美化人物,影响了人物的真实性。有人说,古龙的小说是古龙的自恋。这话说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古龙确实才华横溢,他借鉴了西洋通俗小说的技法,融入了侦探推理,并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冲突,整体上突破了旧式武侠小说以夺宝、复仇、情变等俗滥的模式。他散文诗式的语言,更是小说的一大标志,遮住名字都能认出是他的作品。

但是,古龙突破了别人,但却陷入了模式化的尴尬,从而一直无法突破自己。当然了,喜欢古龙的人就会喜欢地不得了,因为这种模式化的人物,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情感认同。

相比之下,金庸的小说则是真正达到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境界。

金庸在二十年间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每一部的人物都各不相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个作者不应当总是重复自己的风格与形式,要尽可能的尝试一些新的创造。

金庸的小说中的人物也不是完全没有相似之处,比如黄蓉、赵敏、任盈盈等都有聪明而狠辣(黄蓉狠辣略少)的特点,郭靖、张无忌、石破天等天性淳朴,但这种交叉并不造成本质的雷同,从而导致重复。比如任盈盈有隐士的性格,且在爱情上更重视自然,而不是“我偏要勉强”,因此便总是站在令狐冲的角度想问题。如此,她和黄蓉、赵敏的个性差异就得以凸显出来。

在男性角色方面,金庸也写浪子——令狐冲,但15部小说里只此一例主角(杨过勉强带有点浪子性格),其余的还有儒侠(郭靖)、佛侠(张无忌)、文盲(石破天)、甚至小人(韦小宝)……

因为这种不重复自己,更不重复他人的认真态度,金庸创作了15部小说就宣布封笔。但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每一步都足够经典,即使是像《书剑》、《碧血剑》这样前期水准相对较低的小说,也有很高的认知度。后面从《天龙八部》到《笑傲江湖》,再到《鹿鼎记》的创作轨迹,更有一种从乔戈里峰攀升到珠穆朗玛峰的感觉。倪匡也认为金庸的创作力无穷无尽,仿佛一个巅峰接着一个巅峰。

金庸能够创造出如此多样的人物,正是源于他的格局。和古龙执着于通过人物表达自己的理想化人格不同,金庸是用一种上帝视角在创作。很多人说金庸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这其实是一种肤浅的标签化。如前面所述,金庸不仅仅创造为国为民的郭靖,也创作令狐冲这种浪子,甚至韦小宝这种小人。

实际上,金庸其实不站任何一种主义,而是在更高的层面取众家之长。很多人说《天龙八部》有带有佛教的寓言,但虔诚的佛教徒虚竹也娶妻、吃肉、饮酒,和萧峰、段誉结为异姓兄弟。段誉就更不用说了,他从不遮掩自己对于王语嫣的痴。

同样的,令狐冲的性格底色是浪子,但他对师父、师母的孝敬,对朋友的信义,可能甚于他对自由的追求。这又带有明显的儒家人格。

每一种主义、思想都有长处和不足,站队式的意识形态争论,最后都是徒劳的。你说一个人是要完全出世、完全入世,还是完全遁入空门?恐怕没有人是如此极端的。

因此,金庸站在更高的角度,博取众家之长,虽然思想没有古龙那么鲜明,但有着更大的格局,达到了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境界。正是这样,他才能创造出如此多性格各异,有一些在生活中基本不可能成为朋友,甚至有交集的主角。

小说结构:金庸庞杂而精致 古龙小巧玲珑

而金庸格局高远,却没有落入了大而空的臼窠。他的小说如恢弘又精致的建筑,不仅结构雄浑,细节也鬼斧神工。

红学大师冯其庸曾说:“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小说结构,第一是庞大,他的小说,往往洋洋洒洒,一泻千里,而又纵横交错,形成一个庞大完整的故事结构。可以说是体大而精。”

陈墨也总结了金庸的小说结构,称之为“历史——江湖——个人成长”的三维体系。历史和江湖为人物构建了时空背景,对人物的命运有着提示作用。而由于金庸的小说是以个人成长、而非事件为主线,保证叙事有主心骨,庞杂但不凌乱,也不会让人成为事件的提线木偶,导致小说失去了灵魂。

这种结构,也使得金庸的小说得以摆脱重复。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故事自然也不一样。像《笑傲江湖》讲的是政治与自由的冲突;《神雕侠侣》讲的是独立人格摆脱礼教的束缚;《天龙八部》里,每个人都被命运摆布,得到的都是别人渴望,但自己却不想要的东西……

事实上,在小说结构上的创造性,也是金庸是所以能跻身大师行列的重要原因。中国文学自古以诗歌、散文见长,古典名著中较为伟大的长篇小说,主要是四大名著+金瓶梅(这些小说的结构其实不如金庸),近代的作家如鲁迅、张爱玲、老舍等虽是小说大师,但均以中短篇为主,其余的茅盾、巴金等虽以长篇为代表作,但也不似金庸般洋洋洒洒百余万字。

而古龙在这方面,便更难望金庸项背。首先,古龙的小说连载后又没有经过系统的修订,很难形成稳定而系统的结构,而古龙写小说又是以随性著称,时常写着写着就难以为继,导致拖稿甚至断更、找人代笔,连几十万字的中长篇都会写的凌乱,就更别说一百多万字的大长篇了。古龙后期的陆小凤、楚留香等严格来说属于几个小长篇凑成的系列,而非真正的大长篇。

另一方面,古龙的小说用了很多侦探、推理,且抽空了历史背景,不追求宏大叙事,更多表现人物孤独的苦闷、对自由的向往。这种写法更适合写小巧玲珑的中长篇,而不适合金庸那种大长篇。

综上所述,金庸的小说已经超越了武侠小说本身,成为真正伟大的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大师。而古龙整体上还是伟大的武侠小说作家,是中国武侠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这便造成了两者层次的不同。


欢迎关注本人公众号:曾不才在别处


user avatar   liulangdeh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现实中皇汉和反皇汉都很少,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严格贯彻这两种思想,大概率会因为历史和政治不及格而中学毕不了业。

这两种人,就像一场无聊的公开辩论赛的正反方,整个剧场里只能听见这两个人吵架的声音,似乎他们是世界的中心。但是台下还有上千名观众,这上千名观众不是没有观点,而是觉得这个话题太无聊太没有价值和现实生活太远了,已经无聊的睡着了。

辩论赛结束之后,有人问别人,这两个人吵的这么厉害,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没有见到和他们持相同观点的呢?刚睡醒的观众:结束了?哦,剧院椅子不舒服没睡好,他们吵啥来着?


user avatar   chen-bin-99-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相关话题

  冰心被过誉了么? 
  金庸和古龙对武侠人物取名的功夫谁更厉害? 
  如何评价《天龙八部》的章回名? 
  如何评价《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的武功? 
  慕容博自己的斗转星移和参合指都是绝世武功,为什么还要去偷学少林寺武功? 
  寒门在现在算是什么意思? 
  历史上有哪些英年早逝的人? 
  你看过的网络小说中有哪些让人惊艳的文段? 
  花铁干误杀刘乘风后,如果能瞬间原谅自己,自动调整心情,继续追杀血刀老祖,这属于内心强大,还是没心没肺? 
  有哪些被后人曲解的古文或古诗词? 

前一个讨论
就进化来说,为什么许多对人体有益的食物(如苦瓜)不会像肉类令人产生食欲?
下一个讨论
无能的清官好,还是不廉洁的能吏好?





© 2024-12-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