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评价历史人物,道德角度重要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上结论:重要。

传统史家受儒家影响极大,普遍秉持道德至上论,往往仅从道德层面去解释政治、经济、军事行为,这固然有失肤浅,但现下做反面文章,撇开道德,用功利主义解释历史,究其本质,也不过是个从极左到极右的问题。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而道德则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因此,不考虑具体历史环境下的道德氛围,也即不可能真正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

举个例子,汉末时隶属于袁绍集团的东郡太守臧洪曾为张超功曹,后张超惹上了曹操,危在旦夕。臧洪苦求袁绍干涉,但袁本初碍于“袁曹一家”的局面坐视不救。臧洪因此与袁绍反目成仇,甚至面对袁氏大军压境,不惜全城倾覆亦死扛到底。

如果不了解汉末的二元君主观,如果不了解汉末社会广泛推崇的为君死节风气,评价臧洪此人便会一头雾水,更无法理解在这一事件中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的现象。

从另一个角度看,有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的道德取向也会反作用于社会。

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放诞盈朝,遂使天下无复清议。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最高统治者的身体力行,必然导致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修正,譬如魏晋南北朝一系列的习惯性政权颠覆,士人道德崩盘的背景不可不考虑在内。

统治者抑或统治集团的道德倾向于理想主义抑或实用主义,社会会因此发生如何的变迁,不必求于古人,往前看看就成了。所谓天子无私事,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马屁而已。

历史人物的道德评价是否重要,瞅瞅前几年关于岳飞民族英雄头衔的存废,抑或关于某些革命英雄人物的争议对于社会的震动便可知一二。所谓欲亡其国先亡其史,亡史的本质便在于抹杀某些久已达成共识的道德价值观。

总之,评价历史抑或历史人物,必须综合考量,道德至上论固然要不得,道德虚无主义更要不得。




  

相关话题

  满宠在曹魏集团是什么水平和地位? 
  关于西安事变,往往提到和被讨论的是张学良,而杨虎城却常常一笔带过,甚至压根不被提及,这是为什么? 
  郭嘉对诸葛亮谁更胜一筹? 
  李典为什么不是五子良将? 
  “民有菜色”的原文意思是反衬诸葛亮治国高明,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断章取义,纠着这几句黑诸葛亮?包括易中天? 
  李世民与王阳明,这两位能不能尝试着对比一下? 
  如何看待「吴晓波:大部分人都是无用的,世界不需要很多人同时思考很多问题」? 
  真实的上杉谦信是怎样一个人? 
  假如超级文明用能量屏障罩住了地球,关闭屏障的唯一方法是牺牲百分之九十的人,人类会同意吗? 
  精英独裁的上限是不是比民主高? 

前一个讨论
如果二战意大利给英美当队友会如何?
下一个讨论
朝鲜战争前夕南北朝鲜哪个更民主?





© 2025-03-3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3-3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