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邓艾和钟会? 第1页

  

user avatar   guo-jia-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说到邓艾和钟会,那就必须回溯一下伐蜀这个事情,事情理清楚了,其他的就明明白白了。

钟会伐蜀,是三国时期最黑的一段历史;他涉及魏、蜀、乃至未来的晋三个国家的权利走向,蜀国灭的很莫名其妙,可谓猝死;钟会反的很莫名其妙,死的更莫名其妙;而邓艾似乎很无辜,姜维似乎很忠勇,到底如何,且听我细细道来。

公元262年,蜀将姜维再次北伐,被邓艾击破,不得已退至沓中屯田。同年底,钟会督关中军事,次年曹魏开始了伐蜀。钟会迅速的夺下了汉中,于此同时,姜维率领的蜀军精锐直接弃守汉中,改守剑阁。邓艾率军突袭阴平,迫降蜀汉,姜维跟着投降了钟会。后钟会谋杀邓艾,和姜维谋反,被卫灌剿灭。

事情的流程很简单,这里几个细节值得注意。

第一个细节,钟会为什么会支持伐蜀?并且会亲自执行?

这里首先的说说钟会是什么样的人。钟会是个名士;按照《三国志》和《世说新语》的说法,钟会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他身上有很多奇闻趣事,如“汗不敢出”之类,可谓风姿卓越。而借着他父亲钟繇的地位,他成名很早,结交甚广。甚至竹林七贤的嵇康都希望和他搭上线,他以朝廷重臣的身份去见了嵇康两次,可谓折节下士;可嵇康妄想一步登天,装逼装到钟会不能忍;最终留下了“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么一段趣闻;又可以看出钟会还是很骄傲的。

除了名士的身份,钟会也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学识渊博,是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的谋主;掌“机密事”。这相当于什么呢?说个不恰当的比喻,钟会相当于袁绍早期谋主何颙;也相当于曹操身边的荀彧、荀攸和郭嘉的结合体;不光给司马兄弟推荐人才,还掌管情报工作,同时还是个称职的参谋长。这样的人,可谓名噪一时,绝世无双,时人称为“子房”,也就是张良。

和张良一样,钟会唯一没干过的,就是独立领军。结果在伐蜀的时候,他居然领军了。这太不可思议的;要知道当伐蜀这件事咨询到前敌司令官,长年对蜀汉作战的邓艾之时,邓艾称伐蜀条件不成熟,蜀国没有内乱;也就是熟悉军情的邓艾不看好。可历来算无遗策的钟会,不仅赞同,还愿意出来主持这项大家不看好的工作,一项他从来没干过的工作。这不符合他精明的性格,可见钟会是有把握干成这件事情的;这种把握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也就是我们需要探究的真相。

第二个细节,姜维在262年北伐之后,至沓中屯田,并没有回到汉中。而直至蜀汉灭亡,姜维率领的军队都没有和魏军正面接触。这又是为何?

在蜀汉政权中,姜维非常的特殊;他原本属于荆州系;却又和荆州系的领导人如费祎各种不和。最后居然以降将的身份,统领了蜀汉的大部分军权,对抗他原来的故国。历史上,以降将达到他这个高度的人绝对不多。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姜维的兴起在于他牢牢的抓住了北伐的大旗。自从诸葛亮在流传千古《出师表》中写明北伐是先皇备的未尽之志之后,“北伐”就成了蜀汉政权中政治绝对正确的事情。但诸葛亮的继任者,蒋琬、董允、费祎都并没有怎么用这个大旗,他们不过是牢牢的抓住军权,卡住位置;自己不用也不给别人机会。他们这个策略非常的成功,作为外来党他们在诸葛亮死后还称雄蜀汉朝堂近二十年。直到姜维崛起。

姜维深知自己降将的身份,没有根基无法立足于朝堂。如果想跟进一步只有立军功,故而姜维是蜀汉铁杆的鹰派。但荆州人牢不可破的联盟不愿意节外生枝,故而当费祎进入朝廷,将军权交给姜维的时候,依然保持了对姜维的压制。之后发生了一件三国史上的怪事,费祎被刺身亡,这是三国历史上被刺身份最高的人。由此姜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费祎死后两个月,他就开始了北伐。然后就借着这次没有什么成就的北伐获得了“督内外军事”的全国最高军事权利。之后姜维似乎尝到了甜头,从253年到258年的6年间,他每年都要北伐一次,可谓穷兵黩武。而他北伐的功绩败多胜少,256年那次几乎将蜀汉军力输个精光,但翻过年来他依旧北伐,蜀汉政权还是得将大将军的位置给他。北伐带给姜维带来了巨大的政治效;甚至应直到现在还存在,这不连《三国演义》都把他当做诸葛亮的继任者,描写成一个岳飞式的孤独的斗士。

蜀汉是个小国,北伐必须倾全国之力,也就是说谁掌握了北伐的话事权,谁就掌握了蜀汉全国的大多数资源调配的能力。也许在姜维看来,军权在手,再有了北伐的话事权,蜀汉全国资源在手,那么朝堂上有没有人是无所谓的。他的这一策略行之有效,在这六年中他成了蜀汉的代表。可连年的北伐,终于让蜀汉朝廷不能忍受了。姜维的北伐事业终止了4年,然后就有了262年的最后一次北伐;这次北伐之后,姜维没有回到汉中,直接带着人去了沓中。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沓中距离汉中十万八千里,作为蜀汉全国最高军事主官的姜维,在大战后不会驻地,直接带着军队跑到几百公里外,这是不合常理的。而根据后来发生的时候可以看出,这个时候,作为鹰派的姜维受到了朝廷内巨大的压力,他的穷兵黩武已经伤害到了朝廷上所有人的利益;此时,他在朝堂上没有话事权的弊病彻底显现。姜维担心,一旦军队回到驻地,他的职务可能被解除,他将面对严酷的政治斗争。所以他不会驻地,直接拉着队伍走了。

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一个政权不可能允许他的大将军长年的不按照中央命令带着军队跑路。而姜维的军队也并不是他的私军,驻军在外久了也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此时的姜维就像一个无路可逃的囚徒;而他的政敌:黄皓、诸葛瞻之流都在睁着眼睛看他的笑话,随时准备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再后来,在姜维驻军沓中一年之后,钟会开始了他的灭蜀之战;蜀汉,灭国。

我们把姜维的时间表和钟会的时间表放在一起,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262年,姜维北伐失败移移师沓中;同年钟会说服司马昭开始准备伐蜀。蜀汉的北伐历来都在秋收之后,差不多8月左右;而到年底钟会“假节督关中军事”,曹魏政权决定伐蜀为止,一共才三个多月;这中间还得算上姜维和邓艾打的那一仗。就这么短短的时间,钟会得到了“极为重要且可靠“的军事情报,由此产生了对伐蜀的绝对信心,愿意去做伐蜀的统帅;而在曹魏前线统帅邓艾,此时对于蜀汉的事情还全不知情。

钟会这种惊天的信息从何而来?我以为是姜维给他的。262年的北伐失败,让姜维再次北伐变得不可能;不愿意交出军权的他,只有通过一场战争才能稳定他的位置。那么既然不能打过去,让对方打过来行不行呢?一旦曹魏伐蜀,蜀中无大将的格局让姜维很有可能重新确立军队的领导权力。而一旦他赢了,这种巨大的威望有可能能让他和费祎一样凭着军功进入中央。所以姜维很可能和曹魏的情报头子钟会有了接触,表示愿意投降或者其他的一个什么允诺,这个时候的允诺可能是假的,主要目的是引曹魏来攻。而钟会,作为情报头子,他的信息渠道和信息处理能力远比姜维想象的强大,他从姜维的允诺中,看出了蜀汉前线将军和中央的巨大裂痕;这个裂痕明显属于”蜀汉政局的动荡“,这是邓艾之流不知道的。钟会中这里面看出了胜机,这个巨大情报和他的关系网,能够将伐蜀之战变成纸上的谋划之战;这恰恰是他擅长的。

双方都期望的伐蜀之战开始了。但让姜维失算了,他在钟会”督关中军事“之后,就给了蜀汉朝廷一份奏折,告知了曹魏将要南征的情况;蜀汉中央不予理睬。这份奏折后来成为蜀汉灭亡的最大遗憾;刘禅昏庸的最大罪证。其实不然,姜维的这封奏折明显是要军权的奏折,而已经在换姜维这件事情上达到默契的蜀汉中央,不可能立刻翻脸不认。而且其实他们也是有应对的,在姜维将大军带走,汉中兵力奇缺的情况下,他们决定坚守要塞,等着曹魏粮尽自退。然后借着这个局面,逼姜维回军,达到解除他军权的目的。

然后,刘禅、诸葛瞻、黄皓失算了。曹魏伐蜀之战开始在263年八月,司马昭上表表彰邓艾灭蜀之功在十二月,也就是一共4个月的时间,灭蜀之战连战后的功劳分配都完事了。中间姜维还和钟会在剑阁”相持甚久“,十月邓艾突袭成都。也就是钟会八月开始伐蜀,到十月,一个两个月他就完成了平定汉中、杀诸葛绪、和姜维在剑阁相持甚久这么多动作;可谓神速。后人都在说邓艾奇袭阴平时惊天之战;可比起钟会,那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钟会伐蜀走的是骆故、斜谷;光走这两条路都要走大半个月(如下图),在汉中得到了蜀汉的粮草,再到剑阁还得大半个月。也就是蜀汉在汉中基本上没有抵抗。但凡借着天险的蜀军有一处抵抗,那钟会就只能像诸葛哪样徐徐退军了事。蜀道对于出击的诸葛亮是天堑,对于进攻的钟会自然也是。可是没有,完全没有抵抗,蜀军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将各处险要交给了钟会,前后不过半个月,钟会完成了对汉中占领。此时,钟会已经完成了不世之功了,比司马懿平辽东的功劳还要大。

钟会传奇,姜维也不例外。作为前敌指挥,他就在沓中等着邓艾和诸葛绪来攻,全不顾汉中可能面临的危险。然后他并没有和邓艾、诸葛绪死战,双方几乎没有大的接触,他就在敌后穿插,带着全军五万人奔走千里,到达剑阁。期间还极险的突过阴平桥,仅提前诸葛绪一日。这种带着几万人在敌后千里奔袭,除了长征,这算独一份了;姜维要早有这能耐,长安早就插上了蜀汉大旗了。事反常必有内幕,我以为此时钟会和姜维应该达成了一项真正的协议。姜维将汉中、或者汉中的情报卖给钟会,以换取全师回到剑阁的机会或情报。这个时候钟会伐蜀的目的达到(立不世之功);姜维的目的也达到了(将蜀汉逼至绝境,逼中央妥协)。这一次他们干成了。

第三个细节,钟会为什么会谋反?

本文前面已经讨论和钟会的身份,他们家在曹魏政权可谓根基深厚,还是司马氏的亲信。灭蜀之战还有不世之功,回去少不得加官进爵,步入权利的顶峰。然后钟会谋反了,他带着曹魏的军队谋反,带着那些家庭在千里之外的士兵谋反?这可能么?明显不可能,故而钟会不会是谋反。”假传太后,诛杀司马昭“,这是钟会起兵的口号。我以为这里的假,不一定是假,很可能就是历史的真相。

说起这位太后,才真是人杰,不仅在三国历史上,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都算是数的上的人物。太后姓郭,是明帝曹睿的第二任皇后。郭太后出身很低,据说是曹军平定诸羌的俘虏,出生于青海西平;故而郭皇后很可能是个少数民族。作为俘虏的郭皇后,因为生的漂亮,被曹睿看中;并在比《甄嬛传》还要刺激、还要激烈的后宫争斗中成为皇后。239年,明帝曹睿病史,郭皇后成了郭太后,垂帘听政;从这年起到264年郭太后病亡,在长达25年的历史中,她灭了曹氏中坚曹爽,换了三位皇帝曹芳、曹髦和曹奂。她和司马氏组成的政治联盟长期把持朝政,宛如汉末常见的太后和外戚组合。

但到了260年,似乎又有了变化。260年,曹髦这个奇葩皇帝,带着卫士冲击司马昭的车架,结果被司马昭杀了。要知道曹髦是郭太后力主扶上位的皇帝,居然就这么死了?司马昭杀了皇帝居然什么事没有,在郭太后的压力下,也不过就甩出个小角色成济出来了事。这个事件可以看做是司马昭的试探,通过这个事情,司马昭发现已经一统朝廷了;郭太后自然也发现了,想来这个对争权夺利已经侵入骨髓的女人是不甘心的。所以她有理支持钟会诛杀司马昭。

而钟会,恰恰是作为司马氏和郭太后之间的桥梁般的存在。钟家是颍川大族,钟会的父亲钟繇长年治理关中,故而钟氏是曹魏政权中颍川系和关中系的结合体。出身西北的郭太后,很容易的就和代表关中利益的钟氏搭上了关系;可能郭太后还觉得不够,于是干脆和颍川出身的郭嘉郭奉孝也搭上关系,各种暗示自己是颍川郭氏子弟。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郭太后和司马氏是儿女亲家,但郭太后和钟氏的关系,应该和司马氏同样密切。这种关系下面,钟氏反司马氏,要是没有郭太后支持,谁信啊。

故而我以为真相是,钟会在决定统帅出战的时候,就有着相当的政治考虑。如果他还是单纯的司马氏的谋主的话,蜀汉内乱这样的情况下,应该立主司马昭亲征,为司马昭获得不世威望,顺利登基。可惜他没有,钟会后来的表现证明,他向自己把伐蜀的功劳拿了。所以他才反常的一开始就把军中重将许仪斩杀,这是震慑三军,准备收军权了。拿下汉中后,这个时候伐蜀大胜,顺利拿下汉中,应该是会师发奖励的时候,排排坐吃果果;可钟会不,他借机杀了诸葛绪,在曹魏三路伐蜀的的计划中,诸葛绪独领一路,这可是军区司令员级别的高层了。这些反常的事情表明,钟会伐蜀是带着任务来的。立功是一方面,拿到军权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所以他出征不顺利杀许仪,战事大胜杀诸葛绪。如果他还是忠于司马氏,断断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曹魏的西军那可是司马家的基本盘。可钟会的做法被司马昭看在眼里,司马昭抢先成为晋王,这是完全不给钟会会战朝堂的机会了;紧跟着邓艾奇袭成功,生生将伐蜀之功分了一般走;钟会的境地就比较糟糕了;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在朝堂上和司马昭争夺的筹码,只有起兵清君侧一途了。可惜起兵这种事,他不擅长,玩脱了。

第四个细节,邓艾为何而死?

邓艾在伐蜀这个事情上立下惊天大功,然后被杀;这件事情太奇怪了。从邓艾立功开始就奇怪,要知道伐蜀的时候邓艾已经66岁了,在当时来说绝对是老将;而且他已经是曹魏政权中少有的高级将领,在钟会之前他是西部防线的负责人,是方面军司令官了。可就这样的人,这样的地位,这样的年纪,带着几万人干出了不要命的事,千里奔袭。反常吧,反常就肯定有内幕。

我以为邓艾是被逼无奈,才孤注一掷的。邓艾出身不高,是司马懿将其提拔起来的,邓艾也很忠于司马氏,可谓是司马氏的铁杆。司马氏也很放心的将西部军权交给他,他也做的很好。然后钟会来了,”督关中军事“,钟会转手将前任防区负责人邓艾发配到沓中去和姜维纠缠,和他一起的还是防区重要任务诸葛绪。这其实是一中政治手腕,分了邓艾一半的军权(诸葛绪是邓艾老部下)。邓艾无奈的去了沓中,看着钟会轻松拿下汉中,立下大功;此时邓艾心里还是听苦涩,”老子辛苦练兵,结果你个太子党却来摘桃子“,他大体应该有这种想法吧。可这还没完呢,立下大功的钟会不光要功劳,还要军权。钟会调诸葛绪合兵,邓艾不同意,建议诸葛绪等自己一同南下;可诸葛绪此时可能觉得这就是简单的军权斗争,钟会要赢了,不同意和邓艾一路;结果诸葛绪葬送了自己。作为武将的他根本不明白,是不是军权,这场争斗后面是曹魏政权的统治权。钟会诛杀诸葛绪,基本上掌控了西军军权,除了邓艾部。

此时的邓艾一定陷入到了极大的恐惧中,一如姜维之前那样。钟会一定也给了他合兵的命令,但诸葛绪的案例在前,他岂敢就这么送上去。而他作为司马家的心腹,对于这背后的争斗想来也是有所了解;可他没办法。于是邓艾决定舍命一搏;他成功了。可他还是得死。他的冒险扰乱了姜维和钟会的如意小算盘;邓艾以为立下的大功可保平安,他错了。他的大功给钟会集团的计划增加了巨大难度,这导致了钟会的失败,可钟会诛杀邓艾的能力却始终存在。于是,他死了;但是他的主子赢了。

至此,真相基本上大白了。

公元262年,在孤注一掷北伐失败后,内忧外困的姜维决定和蜀汉政权决裂,他将蜀汉主力移至沓中,威逼蜀主刘禅灭黄皓,但未遂;转而姜维联系了钟会双方达成了一项意图颠覆魏蜀两国政权的惊天谋划。

姜维意图借助外敌养寇自重,但没有成功,蜀汉中央拒绝妥协。姜维只得将汉中卖给钟会,自己守剑阁然后逼刘禅清君侧。而钟会则是郭太后用来制衡司马氏的人选,意图通过伐蜀之战获得军功、威望以及取得精锐部队的控制权;故而钟会前后杀了许仪、诸葛绪、邓艾。本来一切顺利,钟会迅速拿下了汉中,并且基本掌握了除了邓艾部以外的军权。姜维则重新获得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重新回到了蜀汉的斗争舞台。

本来谋划到此就结束了,两位谋划者各得所需,接着就各自回去整理朝政了。可被逼上绝路的棋子--邓艾不甘心就这么步诸葛绪后尘,被钟会污死。邓艾展开了旷世绝伦的军事冒险,结果他成功了。他遇上了不通军事的诸葛瞻、以及奇葩的刘禅;顿时立下不世之功。

这个意外超出了姜维的控制,姜维因此身败名裂;只能投降钟会。钟会白捡了一份旷世奇功,但也彻底站在了司马氏的对立面。立下大功的邓艾以为自己安全了,可他不知道自己的大功恰恰是钟会必杀他的理由。已经和司马氏决裂的钟会,希望作为唯一胜利者回师的他,断断不能将伐蜀的大功分一半给邓艾这个司马氏的铁杆。于是邓艾死了。

卫灌这个小人物,一直站在钟会的这一边;在关键时刻给了钟会致命一击。至此谜底揭开,卫灌才是司马氏的杀招;邓艾之流不过是司马氏的弃子罢了。钟会输了,也许进场的时候他还以为这是个内幕交易,稳赚不赔;可离场的时候去发现是一场惊天豪赌;他输得干干净净。由此司马氏在曹魏再无敌手,心力憔悴的那个女强人郭皇后不久后郁郁而终,这曹魏改成了司马晋。

姜维,这个绝世的将军,注定是个撇脚的野心家,拙劣的政客;他也许没有谋反的动机和决心,只不过想当一个权臣罢了;可他幼稚的行为最终将刘备、诸葛亮们在英雄时代开创的伟绩输得干干净净。而蜀主刘禅,也许他已经厌倦了被人当做傀儡,厌倦了臣子们为了权力,拿着“先皇遗命”来逼他妥协,他将他父亲留给她的,诸葛丞相竭力维护的遗产轻易的丢给对手,干脆利落的降了。徒留下我们这些后人唏嘘不已。至此,三国,这个英雄的纪元彻底结束了,属于世家们的密室时代彻底展开。




  

相关话题

  假如诸葛亮未死,邓艾能够偷渡阴平吗? 
  历史上有哪些人够资格被称为「国士无双」? 
  历史上真实的王朗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李陵这个人物? 
  为什么同样是骂中国人,鲁迅就可以被大众接受呢? 
  李典为什么不是五子良将? 
  古代有很多很有能力的人,如诸葛亮等。但他们为什么甘愿辅佐他人,作为臣子而不会自立门户呢? 
  如何看待资治通鉴中对于王莽近似于尖酸的评价? 
  如何理解马援评价光武帝不如汉高祖? 
  如何评价《浮生六记》作者沈复? 

前一个讨论
如何回绝不熟悉的邻居问 Wi-Fi 密码?
下一个讨论
《叫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适合拍成影视剧吗?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