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上有哪些人够资格被称为「国士无双」? 第1页

        

user avatar   heng-wu-zui-ling-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必须是周恩来,周总理。

这盛世,如你所愿。当年送你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

先别嘲笑我又红又专,周总理他真的有着晋江男主一般的经历和人设

先说情感方面(吸引一下你们的注意

周总理的深情是众所周知的。他与夫人邓颖超的爱情一直是我(在现实中)最为羡慕的。

哪怕年轻时的周总理剑眉星目,俊朗又富有才华(民国四大美男之首啊),而邓夫人相貌并不是精致美丽型的,但周总理还是看到了邓夫人与他心意相通的灵魂。结发夫妻,相守不离。哪怕一直都没有孩子。(不看颜的优质男生,天哪……)

我们总是津津乐道他们之间的那么多极富虐狗性质的书信往来。

周总理:“你的信总是太官方,都不说想我。”

邓夫人:“周总理是大忙人,哪有时间来想我?”

周总理:“闲人怎么知道,忙人有多想闲人?”

邓夫人曾以“你的知己兼好妻”来落款。

周总理说过“我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愿意相信是有来世的”

(并非字字准确,但这扑面而来的狗粮气息确实分毫无差的)

邓夫人曾写“纸短情长,吻你万千。”(其实以肉麻程度来看,我略为怀疑这一句的真实性。不过如果是真的,那真是没谁了……太甜了)

民国名人,几个不风流?说起风流佚事都可以写上好几本畅销书。

可周总理和邓夫人,他们弱水三千,皆只取一瓢饮。

被狗粮噎到了

个人能力

师从民国第一剑客(听着中二,但这是真的……),武力值绝对不低。引用另一个回答里的说法——

当年锄奸的时候也是一手携剑,一首持枪,飞檐走壁,十步一人的那种。不然也领导不了那么多战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曾在我高中时期被我抄在课桌上,与我同桌课桌上的“早”遥相呼应……(当然,毕业摆考场那天,我俩拿擦锅球擦了好久……)

南昌起义,枪林弹雨,入党革命抗日建国这些事,大家历史课都学过的,学过的。

建国后,几乎撑起新中国外交的一片天。在某国的封锁下折冲樽俎,纵横捭阖。

参加万隆会议,稳住了快要甩开膀子干架的第三世界各国,你能想象在一个充斥着穆斯林,印度教徒,天主教徒,各种奇奇怪怪相互矛盾激烈的教徒的会议中,他淡定地走到话筒前,三言两语稳住局面,让这个充斥着火药味的会议顺利开完,是一种什么场面吗?

求同存异方针就是这么来的

(想象一下剧版琅琊榜里,梅长苏孤身架着小舟轻飘飘从追杀的一伙人手里救下一家子的名场面……啊,我的心……)

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着影响力。(就是不太押韵不太工整,我总是背错字)

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最终印度支那问题得到和平解决(机械背知识点ing)

还记得和苏联建交的那个情人节(没错,那天2.14),照片中的周总理手捏一根钢笔,硬生生捏出了挥毫的风度,那股沉稳儒雅之气扑面而来,成功让我忽略了照片底下那行小字。于是和苏联建交的那个文件到底叫啥,我至今没记住(中苏友好互助条约?同盟互助条约?)

还记得万隆会议前,刚下飞机的周总理一袭黑色风衣,风度翩翩又高冷威严,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新中国神圣坚定,不可侵犯的印象,也给我等后人留下了(啊啊啊啊好帅啊啊啊)这样的花痴对象。

还记得他离开那天,十里长街送总理,人民的心不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践行了一生。他为了建设那个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耗尽了心血。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那天,刷屏的是这样一篇文章:

这盛世,如你所愿。当年送你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

我多希望他能魂兮归来,看看这个由他那一代人奠基的祖国啊。也许不完美,但足够强大。

阅兵的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了,它们不仅数量多,战斗力强,还会拉彩色的线呢。

抗战老兵们登上天安门,流泪看着如今强大的祖国。我多希望他也能在场,看着这山河依旧,四海清平。

官方宣传里,有很多活灵活现的描述,比如舌战外国记者的尖锐讽刺,比如跟外国外交官互丢手绢互相嫌弃的高傲,比如尼克松亲自给他脱大衣的夸张描述,比如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对女儿描述起他时的仰慕。

或真或假,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周总理具有高度的人格魅力。

又深情,又专一,武功高强,儒雅沉稳,事业有成,鞠躬尽瘁,俊美英朗……

这是什么神仙人设,小说都不敢随便这么写的啊,太苏了啊

也许他不是唯一一个得到联合国降半旗哀悼的总理,但他值得。

总而言之 ,这是我男神。

不期望有人看,但我总要为我大本命写点什么的。


user avatar   LaszloWey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海德博士。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下为正文。













谢谢您,马海德博士。

Thank you so much Dr. George Matem.


下为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链接。

加入中国共产党,拯救50万中国人的美国医生:我不走!我是中国人!

以下为新回答,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user avatar   dandan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30年不入家门的逆子,隐姓埋名让母亲心碎,撒贝宁却说:这是最震撼的演讲。


造核潜艇有多难?@秋若离 的高赞答案里说:

这么说吧,全世界承认不承认的,有核武器或者有制造核武器可能性的国家:五常流氓加印巴,朝鲜,伊朗(质疑),日本(争议),以色列(争议)等还是挺多的。再来看看核潜艇:五常流氓加半个印度。嗯,就五个半。

这么难的技术,毛主席曾经说“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但中国却在1988年就已经突破了,甚至远在航母之前。

而这背后的大功臣,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他曾经隐姓埋名了30年,身上背负了数典忘祖的骂名,被母亲认为“大逆不道”,却让中国在世界上挺直了腰,直到近日在央视“开讲啦”的演讲,才让他走近公众的视野

图:撒贝宁说,这是他听过最震撼、最让人心情久久无法平静的演讲。


黄旭华的双亲都是医生,于是黄旭华从小的志愿就是能继承父母的衣钵,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好医生。

但是在黄旭华小学毕业之时,恰逢“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无差别的轰炸,让他没办法在家乡广东读书。于是在1938年,年仅14岁的黄旭华就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和父母,徒步跋涉整整四天,终于来到了他的目的地,因为战乱而搬迁到山区的百年名校聿怀中学

图:如今的聿怀中学


但是黄旭华没有想到,日本鬼子的轰炸愈发的频繁,只要警报一响他就不得不随着逃难的人潮涌入防空洞。而如果防空警报不解除,他们就必须屈辱的在山洞中受冻挨饿

黄旭华说:一股屈辱的怒火,就在我身上燃烧起来。我想为什么日本鬼子敢这么猖狂,想登陆就登陆,想轰炸就轰炸?为什么我们中国老百姓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却要四处逃难,妻离子散?为什么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土地,我却找不到一块可以安心读书的地方?

黄旭华感叹,偌大一个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他深刻的意识到了,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他要学习最先进的科学,造强大的武器来捍卫中国的尊严。

于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黄旭华七度辗转在各地的学校,一边努力求学一边躲避战火,甚至曾差点饿死在荒山之中。终于在1945年进入了国立交通大学造船专业学习

图:交通大学旧照


新中国成立之后,黄旭华因为优异的能力而被上级组织指派成为港务局的团委书记,但是黄旭华却对名利不感兴趣,只想一心钻研技术。于是从委书记主动请缨,成为了船舶工业管理局的技术员。

1957年的时候,工作繁忙的黄旭华终于有了3天回老家探亲的机会,已经年过六旬的母亲摸着黄旭华的头发不舍的说

你从小离开家里,当时战争纷乱,你回不来我们都可以想象到。现在解放了,社会比较安定,交通也开始恢复了,但是父母母亲年纪都比较大了,希望你经常回家来看看

看着为自己操劳一辈子的母亲,黄旭华满口答应,“我一定回来看看您”。但是这次短暂的探亲结束之后,从1957年到1986年,30年时间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至去世都没有见到他。家中慈母从63岁盼着儿子,却直到93岁才终于又见到他

图:黄旭华的父母


而让黄旭华心甘情愿的隐姓埋名30年的原因,是因为毛主席在1959年新中国国庆十周年时和赫鲁晓夫的一段谈话。在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这样写到

我对毛说:“核潜艇技术复杂、要求高、花钱多,你们中国没有水平,也没有能力来研制核潜艇。中国要研制核潜艇,简直是异想天开!

图:赫鲁晓夫和毛泽东


于是在遭受美苏两个大国不断的威胁和刺激之下,毛主席放下了狠话,“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于是作为最早参与核潜艇建设的29位科学家中的一员,黄旭华和同事们来到了祖国最南端的某个荒岛上白手起家,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研究生活。

为了保密的需要,黄旭华只能对年迈的母亲撒谎,自己在北京工作。而当关心他父母问起他在北京是什么工作的时候,黄旭华却没有回答。慢慢的他同家中的关系就淡了。

图:年轻时的黄旭华


而对于黄旭华的父母来说,自己的这个三儿子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只剩下一个简短的邮箱号码。

在岛上的研究生活更是恶劣而艰苦不堪的。当时的中国没有任何关于核潜艇的知识和人才,所有的一切都只能靠他们自己摸索,黄旭华只能大海捞针一般从各国的书籍报刊中寻找关于绝密的核潜艇资料的踪迹。

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旭华、黄纬禄


最终黄旭华团队靠着美国生产的核潜艇的玩具,计算推理核潜艇的形状、布局,而在当时也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只能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资料图:中国海军091攻击型核潜艇吊装鱼雷图片


而最艰苦的时候,就是在文革期间,黄旭华正在北京主持一个重要的核潜艇工程的协调会,突然,几个本单位的“造反派”冲进会场,粗暴无礼的把他当作“特务”揪了出来,带回基地去一边养猪,一边随时被提审。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黄旭华依旧是白天被批斗,晚上熬夜把工作进度赶回来,他的心里坦坦荡荡的,根本不怕造反派的批斗,却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终于,黄旭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

1964年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
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图:长征一号核潜艇


但是黄旭华的工作,却还远远没有结束。

1988年初,核潜艇要进行最后的深潜试验,而在这之前美国和苏联的潜艇都发生过重大的事故

美国“天蝎”号核潜艇在前往加纳利群岛途中沉没在大西洋中部海域,艇员99人全部遇难。
苏联一艘编号为K—172的E—II级导弹核潜艇因水银蒸汽使艇员全部中毒而在地中海沉没,90人遇难。

但是作为核潜艇的总设计师,黄旭华毅然决然的决定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他的亲自带队鼓励船员,最终成功完成深潜任务,黄旭华在自己建造的潜艇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图:深潜航线顺利归来的黄旭华


中国的核潜艇没有用一万年,就在黄旭华的努力之下成功登上了世界的舞台。而消失了30多年的他也终于能够告诉自己的母亲,自己这么多年到底去哪了

在1987年《文汇月刊》刊登了描写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文章《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黄旭华把这篇文章寄给了母亲,文章中没有具体的名字,只提到了“黄总设计师”,但是他的母亲却一眼看出来,这就是自己30年没回过家,被亲人误解为“大逆不道”的儿子

黄老的母亲一而再再而三的阅读着这一篇包含着自己儿子全部心血的文章,一边留着满脸的泪水,一边为自己的儿子自豪

图:黄旭华和自己的母亲


于是当黄旭华90多岁的老母亲再见到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当年的青葱少年已经年过花甲,但是母亲却完全没有责怪他,反而把兄弟姐妹聚集来当着大家的面说

"三哥(黄旭华)的事情,大家要谅解"

这一句话背后母亲的谅解,黄旭华整整等了30年。1995年,黄旭华102岁的母亲,不慎摔了一跤,接到弟弟打来电话的黄旭华,火速赶回了千里之外的家乡

但是在这之后,看到了黄旭华最后一面的母亲,就安详的走了。对黄旭华说的最后一句话,不是埋怨和悔恨,而是一句“你吃胖了”。

有人问他是不是“忠孝不能两全”,黄旭华却这样说:

黄旭华这样的「建设祖国」「为国尽忠」的故事,在如今的我们看来已经很遥远了。回想起那个年代,更多时候出现在脑海里的是口号式的宣传语,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做作、落伍,甚至令人恶心。

但是这样的故事,却也是一个个像黄旭华这样的人用自己的真实血肉写成的。他们如今大多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在我看来,他们的人生或许艰苦贫穷,但是却也是饱满幸福的,因为那时一贫如洗的他们,心中却拥有信仰,真正的信仰。

这在如今的中国人身上,已经不太看得到了。

感动中国2013中,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

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

附上黄旭华这一期开讲啦的地址,看完你会回来给我点赞的:

《开讲啦》 20161026 本期演讲者:黄旭华


其他参考资料:

1.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文汇月刊》1987年第6期
2.大家-总师传奇 黄旭华

user avatar   lyy58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68年12月5日凌晨,一架飞机正在首都机场缓缓降落,在距离地面仅仅400米的时候,飞机突然之间失去了平衡,朝着一公里外的农田歪斜着扎了下去。

"轰"的一声巨响,飞机前舱碎裂,被熊熊火光包围……

不远处的人们从惊愕之中清醒过来,赶紧奔上前灭火救人。当他们拆开机舱,看见了躺在里面的两个人,一位是59岁科学家郭永怀,另一位是警卫员牟方东。

在坠机的那一瞬间,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一同牺牲在漫天火海之中。人们费力将他们俩拉开,一只公文包掉落了下来,他们的衣服几乎都被烧焦了,而公文包却完好无损。

当时飞机上一共有十几个人,只有一个人幸存。他在昏迷前的一刻,只感到飞机在剧烈的晃动,有个人在大喊:"我的公文包!"这也许就是郭永怀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了。

这只公文包里,是郭永怀在实验基地研究两个多月发现的重要线索,他第一时间联系飞机前往北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是用身体去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

当时,郭永怀的妻子李佩正随工作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在安徽合肥工作。

郭永怀牺牲后,李佩接到了研究所的紧急电报,她连夜乘坐火车回到北京,走进家门的那一瞬间她就感到了异样。

郭永怀的领导和同事们都在,大家沉默着站满了小小的屋子,茶几上放着一片已经被熏黑的眼镜片和怀表。领导轻声将郭永怀牺牲的消息告诉了李佩,李佩听完也不说话,也没有痛哭,只是一个人站在阳台上,默默地看着远方……

李佩一个人躺在了床上,亲人们关心她,她却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只是偶尔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她一直在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想让身边的人太过伤心。

在别人心中,郭永怀是一位兢兢业业、不苟言笑的科学家,50多岁的他头发已经花白,走路慢吞吞的。而在李佩心中,他是一个带给她无尽温情的丈夫,他热爱古典音乐,喜爱美食、摄影、文学、园艺,他有几本厚厚的集邮册还没有贴满,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不是钢铁铸成的英雄,他和她本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要走。

1947年2月,李佩正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就读。在一次航空科学方面的学术报告会上,她第一次和郭永怀相见。

郭永怀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他戴着一副框架眼镜,年轻轻轻的他已经是"航空之父"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博士毕业生,康奈尔大学的年轻教授,航空研究生院的奠基人。

李佩向身边的同学打听这位优秀的华裔教授,才知道他们还是西南联大的校友。

郭永怀是农家的孩子,李佩是北京的大小姐。

七七事变之后,正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念书的李佩被通知学校停课,她不得不和父母前往天津。和众多学子一样,李佩心中强国、救国的想法越来越强烈。1938年初,在学校刚刚演完话剧《娜拉》之后,李佩也想学娜拉"出走",她和两位同学借钱买了三张船票前往昆明西南联大,她拿走了家中所有的现金,还给父亲留下了一张500大洋的借条。

从西南联大毕业之后,李佩在中国劳动协会重庆分会工作,参与创办工人夜校、福利社、托儿所等。1945年,李佩作为朱学范的助手一同前往巴黎参加国际工联成立大会,设法帮助共产党的代表获得了参会护照。在巴黎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之上,李佩作为代表发言,表达了中国妇女内心深处的声音。

1947年2月,李佩前往美国留学。

这个看起来温文尔雅的姑娘,智慧超群,胆魄惊人,意志坚定,她几乎做了当时年轻女子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她的光芒,并不亚于郭永怀。

李佩很快和郭永怀熟识了,他们有着相同的兴趣,几乎无话不谈,爱情也在两人之间悄悄萌发。

1948年春,郭永怀和李佩在纽约州小城绮色佳市的市政厅结婚,由市长亲自主持了他们的婚礼。婚后他们一直住在市中心的一栋三层花园别墅之中,家附近就是著名的绮色佳瀑布,家附近有博物馆、咖啡馆,工作之余,他们喝咖啡、听音乐、散步游玩。

1951年8月,他们可爱的女儿郭芹出生了,一家三口的生活平静而祥和。


但郭永怀和李佩始终是忧愁的,他们挂念着尚在战火之中的祖国,他们已经学有所成,何时才能盼到回国的最好时机?

郭永怀从没忘记过为国家崛起而留学的初心。

1938年,郭永怀通过了留学生招生考试。1939年12月,他和同学们终于争取到从上海乘船前往加拿大留学的机会,而在船上,他赫然发现自己的护照竟然是日本政府签发,护照上写着"允许在横滨停船三日,上岸浏览"。

郭永怀见证了抗战时的生灵涂炭,他深刻地明白,日本人正在以各种方式腐化中国青年的心,希望他们为其所用。现在就算不去留学,他也不能接受侵略国给予的签证,更不可能在同胞们浴血奋战的同时,安下心来浏览这个国家的美景。

他最终放弃了这次留学的机会,拿着行李立刻下船。一直到1940年,郭永怀才再次得到了前往加拿大留学的机会。

郭永怀的报国之心根本无法隐藏,也无须隐藏。他在美国声名显赫,研究成果吸引了美国科研单位的同意,他们派人说服郭永怀留下来任职,郭永怀十分坦率地回答他们:"我来美国,就是为了将来回去回报祖国的。"

郭永怀是"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重要成员,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经常会探讨一些秘密话题——如何改变祖国的命运,怎样才能将他们所学的科学知识奉献回祖国。

美国国防尖端技术实验室是不允许郭永怀等中国科学家接近的,郭永怀也有意和这些项目保持距离,不想将来回国的时候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郭永怀和李佩恨不得马上回到祖国。

1953年,美国政府取消了禁止中国留学生出境的禁令,郭永怀和李佩马上开始着手准备回国。

那时候不少美国的好友和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的华人朋友们都在劝郭永怀夫妇能留下来。这里能给与他们更好的物质生活,也能给他们的孩子更好的教育,为什么一定要回到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呢?

郭永怀原本不愿多做解释,后来劝说的人越来越多,郭永怀冒火了:"家国贫穷,那是当儿子的无能!"

钱学森多次写信给郭永怀,告诉他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同志们都在期待着他的归国,他们已经为郭永怀准备好了办公室,那里有浅绿色的窗帘,窗户外面是一排郁郁葱葱的松树。

同时,李佩也发现家附近突然出现了许多陌生人,郭永怀生怕美国方面找茬阻挠,在同事和学生们为他举行的送别会上,他将这十几年来写成的、尚未发表的文稿全部烧毁。学生们见到此情此景无法理解,李佩明白丈夫迫切的心情,只是心疼这些研究成果。郭永怀宽慰她:"省得他们再找麻烦,反正这些东西都装在了我的脑子里,属于自己的,美方没有办法扣下。"

终于到了可以回国的那天,郭永怀带着妻儿早早就登上了邮轮,他们站在甲板上,心情愉悦地等待着起航的汽笛声。岂料美国移民局在此时气势汹汹地登上甲板,无理粗暴地搜查了同行的张文裕夫妇的行李。李佩万分庆幸丈夫已经将所有的文稿都销毁了。

1956年9月30日,离开祖国十几年的郭永怀和李佩终于到达了罗湖边防站。他们远远看见了穿着灰色制服的边防战士,看到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激动无比。

回国之后,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焦急地说:"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邀请郭永怀担任副所长,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力学研究所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李佩则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致函中国,拒绝向中国提供技术支持,并且决定撤回所有的专家指导。

1960年3月,钱三强来找郭永怀,他们在书房之中谈了3个多小时。钱学森将郭永怀推荐给了钱三强,这是他们第一次深谈,也让郭永怀的生命和中国核武器事业永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不久之后,郭永怀和王淦昌、彭桓武组成为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最初阵容,被人们称为"三大菩萨"。一年后,郭永怀加入了共产党。

从此以后,郭永怀几乎再也没有时间陪李佩一同听音乐、散步了,他必须严守国家机密。郭永怀从不在家中提起工作之事,李佩也从来不问。李佩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生活,有时候楼下停着一辆陌生的车,丈夫急匆匆赶回来,就是要准备行李出发了。李佩不知他去了哪里出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想要联系他,只有一个个神秘的信箱号码。

一直到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郭永怀和钱学森喝酒庆祝的时候,李佩才明白丈夫这些年离家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他们这些人,舍弃家庭,默默地承担着国家和历史交给他的重任。

郭永怀在青海核武器研究基地潜心钻研,这里海拔3800多米,气候多变,最冷的时候达到了零下40摄氏度,而研究员们的物资供给不足,常常营养不良。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很多是研究人员都得了高原浮肿,郭永怀才50岁,已经是满头白发。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8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成就卓越,而郭永怀却病倒了,他连站都站不起来,需要工作人员架起他才能勉强挪到帐篷里的铁皮床上休息一会儿。

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来到实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做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两个月后,他终于发现了重要线索,急着赶回北京,争分夺秒地联系飞机送他回去。

岂料这架飞机在快要降落的时候发生了事故,郭永怀就这样离开了。

郭永怀牺牲22天后,中央授予郭永怀和牟方东"烈士"称号。那一天,中国第一颗热导弹试验取得了成功。

因为家庭背景和留学经历,李佩被一群别有用心的人猜忌、诬陷,甚至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接受搜查。李佩一个人孤零零坐在凳子上等待着,她受到过不公,但从没有因此后悔过回国,也从未改变过拳拳爱国之心。

记得在回国的那天,郭永怀对李佩说:"中国的当务之急,是为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知识而培养人才。"李佩牢牢记住这句话。而此后孤单生活几十年,李佩几乎不和别人提起郭永怀的牺牲,没人能知道她到底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只是她有时候会呆呆站在阳台上,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她将思念深深藏在了心中,家里所有的家具都尽量保持着原样。当初从美国回来的时候,他们还带了一架钢琴,这么多年来,它从来都没有移动过。

曾有人将他们的故事排成了舞台剧《爱在天际》。一次,李佩被邀请去看剧,全场的观众们都在鼓掌,很多人被感动到流泪,而李佩的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似乎在看着别人的故事。

为了纪念郭永怀,他的学生们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小院子里面为他立了一尊雕像。李佩将郭永怀的骨灰从八宝山挪过来,和警卫员小牟的骨灰都埋在了这尊雕像下面。李佩总觉得,相比于八宝山,郭永怀更希望留在这片他一直奋斗过的地方。

李佩是英雄郭永怀的妻子,丈夫离开之后,内心强大的她继续扛起丈夫未尽的事业。郭永怀离开时最大的遗憾就是祖国尚未强大,那么,她就要代替丈夫看到这个国家越来越好。

1978年10月,中科院研究生院正式开学,而我国的英语教学刚刚起步,青黄不接。院长严济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佩,希望她能担任研究院的外语教研室主任,解决研究生院的英语教学问题。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李佩曾经被学校邀请上中文课,学生们都是从美国国务院挑选出来的,这些青年们将来都要去亚洲地区做外交官。李佩的语言能力和教学水平让学院的师生们称奇,该校的航空研究生院院长威廉姆·西尔斯在回忆录之中写道:"大学有一位超凡脱俗、极富魅力的卓越女性——李佩。她的英文水平正如她的中文水平,近乎完美。"

李佩的确是外语教研室主任的不二人选。不久后,李政道应邀来这里开设物理学前沿课程,他向严济慈提议创办"中美联合招考物理学学生",让中国的物理人才能有机会到美国深造。

当时中国还没有托福考试,为了让留学生们能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李佩自己编写教材,组织测试评估。后来美国的很多著名高校,在招收中国学生的时候,只要看到英语水平鉴定书上有李佩的签名,就直接视为通过了。

1989年,该项目结束之时,李佩帮助了915名中国优秀物理研究生前往美国。美国一家语言教学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论文,称赞李佩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李佩要求每一个学生在结课考试时都要做20分钟的学术报告,以检验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每学期有70多名考生要参加考试,测试时间很漫长,老师们至少要听3天。李佩已经80多岁了,但无论坐多久都是挺直腰杆,专注地倾听学生的演讲,并且对他们进行提问。她说,只有老师全神贯注,才能激励学生出色完成任务。

这样敬职敬业的李佩,在中科大研究生院要评她为教授的时候,她竟然拒绝了,理由是自己没有著作,不符合标准。后来院领导一再劝说,告诉她编写教材和翻译也可以评高级职称的,她才答应了。

几十年来,不知多少协会来找过李佩,希望邀请她当会长,她总是一口拒绝,不用这个职称谋求虚名,但她倒是乐于拿那些"长寿老人"之类的奖牌。

年过八旬,李佩经历了晚年最痛苦的一场离别,她唯一的女儿郭芹病逝了。同样,没有人看到李佩流泪,几天之后,她像平常一样拎着收音机,来到学校给研究生和博士生们上课,只是嗓子有些沙哑。她一直悄悄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过的、能眨眼的洋娃娃。

郭芹病逝前最后一次见到住在楼下的作家边东子,非常诚恳地请求他"写写我爸爸吧。"后来,边东子写了《中关村特楼的故事》:"即便功力深厚,如何能写全、写透、写准她了不起的爸爸和同样了不起的妈妈!"

没人能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们,有多少曾经是李佩的学生。在钱学森的追悼会上,有一条专门为院士铺设的通道,李佩裹着长长的白色围巾,被人们请到了这条道上。她被人们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

2003年,李佩将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这块奖章为纯金铸造,重量为515克。比黄金价值更贵重的,是它所代表的荣誉。而李佩只是将这枚沉甸甸的奖章随手装在朋友的行李箱之中,当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打开箱子时,感动到说不出话来。

她后来又将个人的全部积蓄分别捐给了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她反对浮夸的捐赠仪式,只是简单地交予了相关人员。

温家宝曾经多次登门,劝说李佩搬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居住,有一次,温家宝坐小马扎上,李佩坚定得对他说:"在这里住惯了,哪儿都不去了,除非上八宝山。"

郭永怀104岁诞辰日,李佩将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藏品捐给了力学研究所,那些都是丈夫生前使用的纪念章、精美计算尺、浪琴怀表和牺牲时的遗物——那枚熏黑的镜片和手表。

如今这些东西还保存在力学研究所304房间"郭永怀副所长办公室"之中,隔壁就是钱学森当年的办公室。办公室的窗外依旧是那排挺拔的松树,而那位可敬的科学家已经离去半个世纪了。

李佩应该在1987年退休,但一直到90岁,她还坚持着教学事业。她还发起了"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为社区的老人组织医疗保健讲座,她还每周给这些老人上两节英语课,寻找各个领域的顶尖精英,开一个下午的讲座。到2011年,她累计举行了600多场讲座,为了邀请这些大腕儿们,她有的时候要打几十个电话,还要亲自在中关村张贴海报。做了这么多,坚持了这么多年,她没有收一分钱。

一直到94岁这年,李佩实在是办不动了,就开始组织小型研讨会,来参加的都是超过80岁的老先生。

2018年7月2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2007年10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两颗小行星,以郭永怀伉俪的姓名命名。

这两颗星星,是在同一张照片上被发现的,正式编号的时候亦相邻。

李佩先生一生波折,少女时期经历国家战乱,离家寻找救国救民之路;中年时失去爱人,独自扛起一家重担;晚年失去了女儿,90岁依旧退而不休。她为救国四处奔走,为强国呕心沥血,所有的委屈和劳累都一个人默默承受。建设祖国是义不容辞的大爱,延续爱人的遗志是长久不变的眷恋,今天的夜空,双星相伴,指引方向,人们每每望向这对星星,都在祝福着这对恩爱的夫妇。


user avatar   wo-jiu-kan-kan-bu-shuo-hua-5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看人民纪念碑的碑文吧。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user avatar   ku-gu-xi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南昌起义失败之后,中共中央也迁到了上海。为了保卫中央的安全,成立了一个中央特科。

这个中央特科可以说是中共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机构,里面有很多相当厉害的人中翘楚。周恩来总理就不用说了,其他人也不遑多让,比如唯一没有带兵打仗,但凭情报工作就评为上将的李克农。

再比如大将陈赓当时也是中央特科的一个科长,他负责情报科,进行情报收集工作。


最前线的是保卫科,俗称红队,也叫打狗队,专门锄奸。可是,就是这个锄奸队,就出了一个最危险的叛徒,红队的队长顾顺章。这个人护送张国焘去根据地,回程途中,在武汉突然下海表演魔术,想赚点零花钱,结果被认出逮捕。此人马上叛变,带着国民党去抓人。逮捕当时党的领导人向忠发。


幸亏中统大佬徐恩曾的机要秘书,是中共打入进去潜伏的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他提前截获情报,通知了中共特科,大家紧急转移,这才避免了全军覆没。


大家有的潜伏,有的转移到苏区,有的去了苏联。比如无线电通讯科的科长李强


李强是常熟人,年轻的时候进入双语教学的上海南洋路矿学堂。所以他的外文基础很好。当然,那时候,他没有想到,这个基础帮助他以后做了一项大事业。


毕业后,他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加入中央特科。


跟红队的铁血锄奸,或者跟潜伏的惊心动魄不同,李强的工作似乎平淡了一点。他负责的是无线电。


当时,还不叫无线电通讯科,而叫交通科,通讯基本靠腿,靠地下党员用小纸条之类的一个个接力。到了1928年,决定建立一个秘密电台。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李强的头上。可是,李强以前虽然也是学工科的,但学的是工程之类的东西,让他造电讯设备,这当然就是专业不对口啦。

但中央已经决定了,你来搞无线电。

革命需要,李强只好现用现学。


李强找来了一些无线电方面的书开始自学,又跟一些朋友请教,终于做出了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


这样,中共就有了电台,各区之间可以收发报了。


到了1931年,顾顺章叛变,中共特科的人开始转移。李强转移到了苏联。在苏联,因为负责无线电工作,干脆搞起了无线电的研究,因为底子好,一搞还搞出了世界级论文。


他发表了一篇《发信菱形天线》,在苏联的无线电杂志发表,引起了苏联无线电界的轰动,直接把他从工程师提到研究员,称为无线电专家,是苏联顶级七位专家之一。他在里面的研究也被称为李强公式。


后来,新中国成立,他也因此成为中科院的院士。

到了1937年,李强回国,他是无线电专家了,但国内一下还没有用武之地,中央只好给他安排了另一个工作,造兵器。当年在上海,他也是研究过炸药、枪械的,这也算是重拾旧业。于是,他也建起了兵工厂,造出了机床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他才又干起了老本行,广播事业。


可很快,新的工作来了。


毛主席访苏,李强也在。毛主席就问李强,你改个行,搞外贸好不好。

李强本想说“我也不是谦虚,你说我一个无线电的怎么搞起了外贸?”

但主席已经决定了,就你来搞。

原本的工程专家,因为需要,成为了通信专家,后又变成了武器专家,现在又要变成外贸专家。但没办法啊,中国当时人才奇缺。不是因才施用,而是因用造才。毕竟当时耿彪一个将军都去瑞典当了大使。


李强只好搞起了外贸。这不是他的专业,但不搞则已,一搞就搞了一个大买卖。


1973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黄金不再挂勾。

尼克松一生往国际上扔了两个大炸弹,一个是外交大炸弹,访问中国;一个是经济大炸弹,就是取消美元跟黄金挂勾。


这个挂勾是1944年开始的,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同盟国的大佬们一起商量,美元跟黄金挂勾,然后其它国家的货币跟美元挂勾,美元就此成为世界货币,但也要承担责任,就是别的国家有权利用自己的美元外汇来换取美国的黄金储备

这套系统本来运行很好,但是,美国长年打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花了老鼻子钱,国内经济就有点吃不消了,而盟友们也不给力,唯利是图,还拿着外汇储备来美国换金子,然后运回国。金子又特别便宜,当时只要35美元1盎司。


美国人一看,全世界的人都来美国搬黄金,这搬两年,还不得空了,于是,挺不住了,表示美元跟黄金不挂勾,以后美元换不到美国的黄金了。等于退出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李强是管外贸的,他一直关注这个事情,世界上的经济学家也关注,他们搞不清是该买黄金,还是卖黄金。但李强认识到,黄金的价格一直是人为压低的,以后一定会暴涨。


于是,建议抓住这个机会,扩大外贸,积极介入期货,买卖黄金。由陈云坐镇,李先念出钱,李强操作,中联部还负责外部的情报收集。四大部门合作之下。效果相当好。


接下来,果然出现了黄金价格的大暴涨,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单边上涨行为。从1973年开始到1980年,黄金价格涨了二十多倍,从35美元一盎司涨到了850美元。


大家知道,期货只有单边行情才能赚大钱。

因为抓住了这个机会,中国赚到了三十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前一年,中国出口总额不过才34亿美元,这还是出口额,不是利润。而中国这赚取的三十亿美元,全国人民一起工作才能赚得到。


这个钱很关键,中国当时正要恢复经济,急需钱的时候。这三十亿放到现在大概也值个三百亿美元,三百亿美元对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对当年,确实是笔大钱。

因为当年中国外汇储备也就这么多钱。


接下来,中国就大量引进项目,比如化肥项目、石化项目、化纤项目等等,总额达34亿美金。这些项目到了1982年全部投产。可见,没有这三十亿美元,这些项目就不可能这么顺利展开。


这些大项目投产的第二年,李强退休。1996年病逝。

而在文革期间,红卫兵要批斗李强,李强把主席写给他的信和话以及合影照片都放在桌子上。压上一个玻璃板,红卫兵一来看到桌子上的东西,立马拿起语录灰溜溜走了。


国家对他的评价是:


“他不仅是革命家,而且是科学家和经济专家,是我党一位难得的复合型人才,在科研领域、军工生产领域、广播电讯领域和外经贸领域都做了奠基性或开创性工作。”

当的是一个国士无双

原作者:聚财网
原链接:特工天才转行炒黄金,为中国赚的钱足抵全国人干一年
来源:百度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ser avatar   gao-lei-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有人看,我再多说一句,邓稼先之所以能住院就医按照张爱萍将军之子张胜回忆,是因为1985年一次会议张爱萍看到参加会议的邓稼先脸色太难看,不像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气色;当机立断,直接联系了301医院,马上就让邓稼先教授住院,结果一检查:肠癌。


这里我不是要吹捧张爱萍将军。


怎么就只有75岁的张爱萍将军看出邓稼先脸色不对?连一个75岁老人都能看出邓稼先脸色不对,为什么其他比张爱萍将军更年轻的人却“看不到”?


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后来说邓稼先与张爱萍一个安徽人,一个四川人,肝胆相照,这绝对是话里有话。


-------------------------------------------------------



我看到很多人说以邓稼先教授为首的“两弹元勋”是“国士无双”。


还有人说国家给邓稼先等人的待遇现在虽然不好,但是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云云。


说基地待遇给够的都是放P。


事实上当时这些“两弹元勋”的待遇就不好,青海基地最好的住宅都是行政干部的,反而“两弹元勋”分到的都是比较差的一批。


当然,最好的一套是留给张爱萍将军的。


张将军到了基地一看这情况,什么也没说,选了一套户型最差的。


你以为其他人能被张将军无声打脸感到羞愧?


其实并没有,住也就住了。


张爱萍将军当年发给中央的基地整改报告里是这么写的:


(基地领导)在领导作风上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对基层单位的技术训练、试验仪器的维护修 理和生活情况缺乏了解,对群众生活福利漠不关心:如分散点站吃不上菜、烧不上柴、买不到日用品、照不上相; 有些职工、家属和分散点的警卫分队,居住条件极坏,冬天透风,夏天漏雨;而非当前急需的建筑却搞了很多,而且标准很高……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号称“资金困难”的基地,当时正准备抽出30万人民币给1960年10月到基地视察的林彪建一座纪念亭,连模型都建好了,就等张爱萍将军拍板。


但是当时基地急需的汽水厂、冰棍厂,基地反而说没有资金建。


还是张爱萍拍板把建纪念亭的钱拿去建了基地急需的汽水厂、冰棍厂。


另外,当时基地条件并不好,就连张爱萍将军都不能保证随时可以吃到新鲜瓜果,根据张爱萍将军夫人回忆,每一次基地派人到北京开会,张夫人都要发动身边工作人员去菜市场买上几箩筐蔬菜和水果给张爱萍将军送过去,当时西北基地都是坐飞机到北京开会,开会完再飞回基地:


我听说是架空飞机,知道戈壁滩干旱,就赶紧把司机、警卫员、炊事员、公务员都发动起来,上街去买西红柿、小红萝卜、黄瓜、西瓜,成筐成筐地买,北京这些东西最便宜,几分钱一斤,都带上飞机。你爸说杜甫是‘家书抵万金’,你这是‘家货抵万金’,说我干了件大好事。这些瓜果蔬菜分下去,可把大家高兴坏了。你爸他把西瓜啃得只剩一层皮,还舍不得扔,放在桌上,办完事回来,再用它擦擦嘴,烧开水时,还把它扔到壶里煮。


张爱萍将军之子张胜就曾经说过,张爱萍将军晚年总因为“两弹元勋”们的待遇不好,会时不时的陷入沉默:


我和父亲谈论起这些献身于国防科技战线的同志们时,他总联想到当年在华东海军时,受他影响和他一起创业的那批青年知识分子们。他会若有所思,沉默不语,猛地蹦出一句话来:“陈老总当年就说过,不要让人家骂我们xxx是过河拆桥啊!”


如果让当年“两弹元勋”重新选一次,他们还会一定选择去西北吗?


张爱萍将军之子张胜为了写《张爱萍将军传》在京沪走访了多位当年的“两弹元勋”,他也都问过这个问题:让你们再选一次,你们还会去西北吗?


有些“两弹元勋”的答案可就是“不一定”了: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选择呢?
“也许就不去了”;“也许还去”;“谁知道……”说法不一。


[1]

参考

  1. ^ 《从战争中走来》,作者:张胜,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

user avatar   yuan-fang-qing-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有很多鼎鼎大名的两弹一星功臣。

比如说程开甲,比如说于敏,比如说邓稼先。

但他们所有人,都是到垂垂老矣的退休年龄,才被公开授勋,第一次被公众所认知。

隐姓埋名,甚至连亲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行踪,这是中国每一个顶级核科学家常年的生活状态。

官方的解释原因只有一句话,为了保密。

很长的时间里,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保密需要进行如此巨大的个人牺牲,这些核科学家的忠诚都是毫无问题的,适当正常生活我觉得没啥大问题啊。

直到今天,伊朗首席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的惨死,让我彻底明白了,当初中国的核科学家为什么要隐姓埋名。

也让我彻底明白了,什么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2020年11月27日,代表伊朗最高水平的核科学家,被誉为伊朗“核武器之父”的法赫里扎德,在军方保镖的陪同下,乘坐伊朗国防部的特种安全车辆,在首都德黑兰附近的郊区遭遇了精准伏击。

当时,一辆装有木头的黑色日产皮卡冲向了法赫里扎德的座驾,而皮卡上面的木头实际上是伪装好的炸药。

皮卡的驾驶员,在撞击座驾成功后,果断的执行了自杀式操作,立即引爆了车上的大量炸药。

伊朗国防部为法赫里扎德特制的车辆被逼停,且严重破损。

随后,在另外一辆车上埋伏的5名武装人员,和军方保镖激战,并手持机关枪向法克里扎德的座车扫射。

在伊朗首都附近刺杀伊朗首席核科学家,这显然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刺杀,只要出手了就一个都别想离开。

这群刺客虽然执行了自杀式的袭击,但他们成功完成了作战计划。

法赫里扎德身受重伤,失去意识。

伊朗军方立刻派出直升机将法赫里扎德送到医院抢救,但无力回天。

能在伊朗军方安保人员的周密护卫下成功刺杀法赫里扎德,出手的一定的精英特种部队,普通的恐怖分子即便不怕死也没有这个能力。

而能让一群精英特种部队心甘情愿进行自杀式袭击的,一定是另外一个国家。

暗杀事件发生后,以色列记者第一时间在推特上宣布此消息。

而特朗普,也第一时间转发了此推特。

你说这次自杀式恐怖袭击是谁做的?

法赫里扎德是被定点清除的伊朗科学家,但并不是第一个。

伊朗首都德黑兰有个烈士博物馆,里面专门陈列了近些年被定点清除的伊朗科学家座驾。

车上的一切信息,都告知了我们这辆车主人的下场。

1958年,中国的核计划启动。

而此时的新中国刚刚建立九年,国内还潜伏着大量的国民党特务。

整个中国,水平达到能当核武器带头人这个地步的,只有寥寥几人。

如果能把这几个人给“定点清除”,可以直接了当的扼杀中国的核武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而保护这些科学家,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我们一个都损失不起。

所以,所有的科学家都必须隐姓埋名,都必须抛弃一切荣誉和财富,挂着一个普通的职衔,领着一份普通的薪水,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里一呆几十年。

甚至连亲人都不知道他们干嘛去了。

在记录中国原子弹诞生的电影里,每一个科学家都会被问这么一个问题:“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有家,但归不得。

参与中国核工程的每一个人,都是顶级人才。

核武器功勋重臣,中国铀浓缩领域前期领路人里唯一的女性王承书,出生于1912年。

1930年,王承书考上了燕京大学物理系。

1934年,王承书以连续三年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941年,王承书获美国巴尔博奖学金,来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成为国际物理学权威乌伦贝克教授的学生。

1951年,王承书和导师创建了“WCU(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极具价值,轰动全世界,至今仍在沿用。

1955年,中美达成协议,华裔科学家得以回国,王承书立即提交了申请书。

她的导师乌伦贝克痛惜的说:“你若继续在美国,日后有极大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王承书毅然决然的回国了。

回国不久,王承书就隐姓埋名,彻底消失在了人类物理学界。

因为她要为新中国生产浓缩铀。

王承书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一个天才。

而那些功劳还要超过王承书,甚至获得了两弹一星勋章的人,则更为天才。

比如说于敏。

于敏当年在北大物理系上学的时候,曾轰动北大。

因为有一年,北大代数考试特别难,数学系的平均成绩居然不足20分。

而有一张成绩单震动了整个北大。

于敏,在这次考试中,拿了100分!

吊打整个北大物理系,甚至吊打整个北大数学系。

整个北大里那群眼高于顶的学子,谁都不服,就服于敏,心甘情愿的称于敏为天才。

能被一群小天才称呼为天才的人,究竟有多天才?

反正已经不是凡人可以触摸的领域了。

这里面的难度,考过试的人都知道。

而主导中国核试验基地的程开甲,1946年就获得奖学金,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玻恩的研究生。

程开甲跟着玻恩一起,经常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结识了薛定谔、海森堡、谬勒等物理大师。

做过学术的都应该清楚,这种出身背景在学术界究竟代表什么含义。

如果程开甲留在海外,未来也是一个学术泰斗。

但程开甲也是婉拒了导师玻恩,毅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新中国。

然后,他在中国的罗布泊,几乎呆了一辈子。

而知名度更高的邓稼先。

24岁即赴美国攻读博士,26岁成功拿到了美国的博士学位。

因为年龄太小,被称之为“娃娃博士”。

在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九天,邓稼先就毅然回国,婉拒了自己的导师。

1958年,邓稼先接受了国家最高机密的任务,准备去西北大戈壁研发原子弹。

此时,他和爱人许鹿希女士刚刚结婚5年,生下的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刚会摇摇晃晃的走路。

邓稼先没办法告诉爱人自己将要干嘛去,只是在临行的前一天,带着老婆孩子一家人去照相馆拍了张合影。

这是邓稼先留给许鹿希的唯一东西,因为第二天清晨,他就消失了。

整整28年,许鹿希都不知道邓稼先去干什么了,也不知道邓稼先在哪。

家里的两个孩子,一直到结婚生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爸爸长什么样。

在这28年里,邓稼先带领团队,为中国人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中子弹。

一直到28年后的1986年,因为身患癌症无法工作,邓稼先才得以回家和爱人许鹿希团聚。

重逢后仅一年,邓稼先就在许鹿希的怀中离开了人世。

以邓稼先的才华,他无论做什么,哪怕只是做一份普通工作,能享受到的,都远远比这种隐姓埋名,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要多。

这种牺牲,让中国所有的核科学家得以保全,无一人死于刺杀,推动了中国核武器事业的迅速发展,最终保护了全中国所有人的安全。

但这种牺牲,也让中国的核科学家,个人承受了太多太多的寂寞和困苦。

常年困居在大戈壁里的他们,不需要钱,钱也没有意义。

国家能给他们的,只有荣誉。

但为了保护他们,这些荣誉却不能公开给他们,甚至连他们自己的名字都要从档案中抹去。

只有当他们垂垂老矣,退休已久之后,他们才能拿到这份早该属于他们的荣誉。

而在他们最需要荣誉和金钱的青春年华,却什么都没有,也不能有。

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所有的中国人,能享受到本国核武器的保护。

人生没有几个28年,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为中国人牺牲掉自己青春时代的28年。

我很感恩,中国能有这么一群愿意牺牲自己一切的天才。

他们的隐姓埋名,他们的两地分居,他们28年的寂寞生活。

实际上,都是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原文:暗杀!伊朗首席核科学家惨死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有很多故事好讲。

先解释涵义标准。个人案例我现在开始写草稿,鉴于历史进程叙述太过冗长,把历史背景写于选出的人物叙述之下。

国士无双四字释义:

国士二字,见于

《左传·成公十六年》

晋楚鄢陵之战

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大宰伯州犁侍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军中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战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伯州犁以公卒告王。苗贲皇在晋侯之侧,亦以王卒告。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苗贲皇言于晋侯曰:“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卦,曰:‘南国戚,射其元王中厥目。’国戚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

国家中杰出的人物在,而且军阵厚实,不能抵挡。

这里的国士涵义在于杰出的才能

《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

豫让刺赵襄子

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与人问之,果豫让。于是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

有赏识知己者,厚礼于己,知遇之恩粉身碎骨以报,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这里的国士涵义在于忠诚于有知遇之恩的主君。


无双二字,独一无二也。

同时代风云人物出类拔萃仅此一人。

好了,有了这三个标准

A杰出的才能

B忠诚

C独一无二

由我筛选评估,有不同意见者,评论区讨论。

选中者若事迹众所周知,直接评价议论。

若是大众视野盲点,完善论述事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浪淘沙,中华数千年人杰地灵,历史长河中令人惊艳的豪杰数不胜数。

既然国士无双自韩信始,那就从韩信开始说吧。

秦汉、汉初,国士称无双者

1:韩信

具体事件众所周知,安利一篇叶姑娘

@叶微香 韩信有多牛,若刘邦不杀韩信,他会不会反? - 叶微香的回答

的文,女生述说历史,与须眉不同,观之别有风味。

两汉

诸吕之乱,高祖托孤元勋社稷旧臣,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分析的很好,一如所料。曹参可守萧何之业,才能次于萧何。王陵刚直傻愣。陈平有才智,辅以周勃稳重掌兵。无忧矣。但皆非韩信如此开国之国器。

文景之朝,多以文以治道,文臣满堂,皆行政谋划之人,远见卓识者亦有之,未见其有大展所才的独领风骚,(就是缺了表现时机舞台)故声名不显。

景帝七国之乱,晁错削藩大秀存在感,但无奈操作不当,治病未成,反而加剧病情,周亚夫有了舞台,给他还有决策层出来擦屁股。

2:周亚夫

一时人杰,七国之乱,地方实权派影响集权制稳定,挽狂澜于既倒。高祖分封制留的隐患,文帝隐忍,景帝处心积虑,被他简单粗暴的完成了大半。诸侯经此事两汉四百年见到朝廷屁都不敢放一个,武帝天天酎金削地减户夺爵,一个推恩令终汉之世诸侯们就剩下战战兢兢在家出门听国相叨避叨,自己回家沉迷酒色,不是自污就是放弃治疗自暴自弃没一点出息。

睦少好学,博通书传,光武爱之,数被廷纳。显宗之在东宫,尤见幸待,入侍讽诵,出则执辔。中兴初,禁网尚阔,而睦性谦恭好士,千里交结,自名儒宿德,莫不造门,由是声价益广。永平中,法宪颇峻,睦乃谢绝宾客,放心音乐。然性好读书,常为爱玩。岁终,遣中大夫奉璧朝贺,召而谓之曰:「朝廷设廷问寡人,大夫将何辞以对?」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臣虽蝼蚁,敢不以实?」睦曰:「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时进趣之行也。大夫其对以孤袭爵以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使者受命而行。其能屈申若此。

刘秀大哥刘縯的孙子北海敬王刘睦,小时候很聪明,叔爷爷刘秀很喜欢他,常带着他在宫里玩,长大去了封国。堂叔汉明帝一上台,之前的禁网尚阔就没了,之前在封国名声好,身边围了一堆人,法宪颇峻,当时就把爱读书的习惯强制更改了,天天玩音乐。派使者去朝廷汇报工作,问使者怎么说,使者可劲夸一遍照直说,你老人家这么好,放心交给我吧。肯定上头高兴。刘睦当时就吓坏了生气说:你要害死我啊,你应该这么说,读书什么的那些都是我小时候不懂事喜欢的玩意走的歪路,现在长大了不思进取,天天花天酒地,政治觉悟极低。

可见七国之乱于两汉分封制封国削弱之积威。周亚夫功莫大矣。

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櫡。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景帝老了身体不好,想安排身后事,叫这个国器过来试探试探,故意怠慢他,周亚夫一时脑袋犯浑,表示不开心。景帝笑呵呵倒个歉送走了,看着周亚夫远去的背影,自言自语:这么强势的二货还有才能,我儿子年纪小镇不住!

然后周亚夫就犯事饿死狱中了。



中国的历史自始皇君主制集权,主要有两大矛盾,一是朝廷中(本来朝廷我都想写zhongyang两个字,但这个词有篇文因此被知乎河蟹过)君权与相权的此消彼长的内部根本矛盾;二是朝廷与地方实权派的拉锯外部大局矛盾。

君权内部下,宦官、外戚、宗室(外放就成地方了)依附君上,天然加成,实打实的王党势力,但又与君主有权力冲突,一个不小心,就是大祸,很容易制度上不足,或君主自身势弱,在权力的游戏里倚重这三者过大,就摆脱自己掌控,反客为主。(唐朝中后期各方面全玩脱了)

说了这么个理论,为的就是引出两汉的外戚传统,现在请观众们鼓掌热烈欢迎人生赢家卫霍等人!

高祖吕氏,文帝窦氏,景帝王氏(田氏),宣帝许氏,元帝王氏,成帝赵氏。

武帝老婆家是谁?卫青霍去病啊,还有霍光,小女儿也当上了宣帝皇后。武帝还有爱妃李氏一家(李广利你个废物)。


3:卫青

汉武帝经祖孙三代积蓄,一朝爆发,誓要开疆扩土,西南,东南,岭南,通通大开发,打通西域,一为引进外资,二为以此为羽翼,达到最大目的,消除匈奴大患!

自古胡汉恩仇,北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换了一波又一波,都是军事力量可与中原帝国匹敌内部结构不足对中原有需求根本矛盾的敌国。

白登之围玩脱了,陈平奇计救了新生的汉朝中央。武帝意气勃发,登基后内朝外朝,操纵外戚更迭互殴,培植儒家新势力为己用,权柄尽在手中。

先在早期集权时无暇他顾,和亲。

后试探性挑起冲突要来个马邑大戏。搞一个斩首行动。成之固然可喜,败了也没白干,如此大的动作,朝堂上下都知没了后路,主和派向主战派靠拢,上下一心。既定武帝一朝国策,干翻匈奴!

已经撕破脸了,和亲?把你打残了再怀柔吧。

开始军事上各种试探性举措。

这时要用人了,李广、程不识等人前朝宿将,地方守备,宫廷京畿护卫,经验丰富,可为军中行中坚具体操作,还要有一个总指挥。

与匈奴的战争倾全国之力,军事、经济、人事协调,这个总指挥几乎操全国大权,非亲信至亲之人不得用。

外戚,极好的选择,亲甚可靠,依托于自己,君主自己完了啥也不是。武帝操作田氏打压窦氏,削相权打压田氏,外戚出现真空,这时卫子夫贫贱之身得宠有子,卫家一穷二白,权势皆由己所授,利益之关联,可信度之高,简直最佳选择。

卫青自此由武帝放置军中,参与大小事务,步步为营的高升。

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公孙贺为轻年将军,出云中;太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青至笼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唯青赐爵关内侯。是后匈奴仍侵犯边。

万万没想到啊,天赐汉家,卫青军事才能极高,武帝用人得当。

元朔元年春,卫夫人有男,立为皇后。其秋,青复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青斩首虏数千。明年,青复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百余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青校尉苏建为平陵侯,张次公为岸头侯。使建筑朔方城。上曰:“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籍兵,数为边害。故兴师遗将,以征厥罪。《诗》不云乎?‘薄伐猃允,至于太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今年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获首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案榆溪旧塞,绝梓领,梁北河,讨薄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一十七级。执讯获丑,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益封青三千八百户。”其后匈奴比岁入代郡、雁门、定襄、上郡、朔方,所杀略甚众。
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俱出右北平。匈奴右贤王当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上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子不疑为阴安侯,子登为发干侯。青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裂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上曰:“我非忘诸校功也,今固且图之。”乃诏御史曰:“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封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从大军出穴真浑,至匈奴右贤王庭,为戏下搏战获王,封说为龙额侯。骑将军贺从大将军获王,封贺为南帘侯。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封蔡为乐安侯。校尉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封朔为陟轵侯,不虞为随成侯,戎奴为从平侯。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中郎将绾皆有功,赐爵关内侯。沮、息、如意食邑各三百户。”其秋,匈奴入代,杀都尉。

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一与单于战,收河南地,置朔方郡。再益封,凡万六千三百户;封三子为侯,侯千三百户,并之二万二百户。其裨将及校尉侯者九人,为特将者十五人,李广、张骞、公孙贺、李蔡、曹襄、韩说、苏建皆自有传。

北伐匈奴大业,依次渐进,收河套,绝匈奴最富之地,养战马,解除长安外围威胁,驱右贤王势力,经营陇西,隔断其与西域联系,斩其羽翼,最后直捣漠北王廷匈奴大本营!

精彩,精彩,精彩至极!

如此顺利。

卫青总参主操其事,居功至伟。

卫家一门五侯,有卫子夫霸天下,生子不如生女语。

卫青君上腹心,亲姐皇后,外甥太子,大司马权柄,功高盖世。门生故吏遍布朝中军中。
未有反心,忠贞不二。

国士无双里,杰出才能,忠诚,完美契合。

后武帝扶持同样天赐汉家同样卫家同根霍氏少年霍去病,隐有制衡之意。无奈霍去病与卫青亲甚,早逝。只能另作打算。

卫青终生忠君体国,走了。

武帝晚年与太子冲突,清洗卫家后,念旧还在扶持霍家的霍光。

卫青于北伐匈奴功业,当得起国士无双,民族英雄评语地位。

最后观众们应该也知道,卫青逆袭了当年为其做仆人的平阳公主,搞定了御姐,人生赢家。




昭帝幼冲早逝,考虑了要不要提霍光,权臣的顶峰。

忠心是忠心了,虽然后来到了那个位置膨胀了,杰出才能吗?未见其大功业,托孤,废立,弄权(武帝托孤辅政四人,与上官桀结党,反目后借谋反事杀上官桀集团,株连实干者桑弘羊,次辅制衡者金日磾早死。大权在握。)

不提也罢(其实是答主懒,霍光发迹、掌权、斗政敌、废立、晚年尾大不掉,宣帝芒刺在背,其家害许后等。可大八特八。)


宣帝一朝,经武帝末,昭帝改国策,平稳治道,太平盛世。

名臣魏相,黄霸,张敞,萧望之等,其事不显,跳过吧。

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朝。

元帝纯任儒教,都是些文人了,无法家治国之实。西汉末搞出了谶纬这个舆论大杀器,每天研究儒家经义,就是会说,啥活也不会干,大半都是些废物。

王莽因为外戚传统,又赶上了改革春风吹满地的儒家新政策好时候,自身符合儒家价值观,似古之圣君,篡党夺权了。

接下来,光武帝中兴,云台二十八将。



4:班超

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乌衣。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何为者,却身羁荒树,血洒芳枝。 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恙,跃马何之。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闽山路,待封侯事了,归去非迟。

陈人杰 沁园春 问杜鹃

我辈行藏君岂知?
男儿之大愿,燕然勒功,万里封侯!

两汉间王莽新朝对外匈奴政策失败,匈奴脱离藩属再成敌国。西域因此被隔断。光武帝再造乾坤、收拾旧山河,内圣外王,南匈奴依旧依附,北匈奴外患难除,染指西域。

汉明帝承其父基业,雄心勃勃欲大举恢复汉武之威势于天下。打击北匈奴,收回西域控制权,重建西域都护。

一己之力的雄心壮志、才智机敏、武勇果敢,能在史书里写下一个怎样的故事?

永平十六年73年,主持对外匈奴西域事务的奉车都尉窦固令下属班超出使西域。一个属于热血男儿的千秋列国、举世无双的传奇开始了。

第一站:鄯善。(楼兰)

此时西域南疆北疆两道,北疆皆与北匈奴盟矣。

南疆诸国以鄯善、于阗为首中立,此行起始以外交手段拉拢。

本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外交任务,千百年来无数的外交使者重复着这一个个类似的任务,然后泯没在史书里。

这一次呢?

鄯善王见使团来到,礼遇有加。

但没过了几天,待遇越来越差。班超心中警惕疑惑,诈骗侍者套出了不出自己所料的情报:匈奴使者也来了好几天吧,现在怎么样了?

一时间使团三十六人人心惶惶,三十余人只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域,此行凶险、怕是再难回乡。

班超生在书香门第的治史之家,父亲班彪、哥哥班固(汉书作者)、妹妹曹大家班昭(修整汉书),他在说出了:「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投笔从戎)的话后,又留下了一句豪气干云的名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是夜,班超率领三十六人的使团团队,突袭数倍人数于己的匈奴使团驻地。

天有大风,迎风而上占领高处放火,设置弓弩于门口,众人藏于暗处敲鼓准备。

火起鼓响,匈奴二百余人四下大乱,出门灭火迎击来犯之敌,弓弩大发,连毙三十余人,余下百余人或死于大火,或被捕杀。匈奴使团被这种特种性质的突袭一举而下,全军覆没!

我阅史及此,已是震惊非常,初始以礼遇不同敏锐察觉竞争者来到时局变化,形势危急镇静果决谋划起事,以劣与对方数倍的人数完美消灭敌人,再一举多得,斩断鄯善王后路,鄯善王于匈奴无从辩解,被班超拖下了水!漂亮,漂亮!奇士,奇士也!

班超上奏此次经过,朝廷嘉奖令他主事继续出使。欲为他增兵,他拒绝了说:「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就这么三十余人,来一个万世功业!

第二站:于阗。

汉朝与匈奴竞争西域诸国主导权,汉庭只派了这一个使团,匈奴势在必得,同时给每一个西域国家派遣了使团。于阗此时由匈奴使节扎根已久,班超乍一来到,就要谋害。

当时西域文明程度低,举国迷信巫医,匈奴勾结巫医,巫医诱使于阗王对汉使敌视,谎骗说汉使坐骑马匹可以祭神亲自去班超处挑起争端。

班超当机立断一刀杀了巫医,恐吓于阗王,于阗王见神的使者巫医没有汉使好使,立马倒戈。杀尽匈奴使者。

于阗亦下。

鄯善、于阗为南疆之首,南疆尽伏。

第三站,南北疆交接点,疏勒。

疏勒此时被匈奴盟友北疆强国龟兹占领附属。

班超派了当年在鄯善被吓得慌慌张张的下属田虑去收复疏勒,田虑这时士别三日、非吴下阿蒙,用计扶持疏勒旧将,助疏勒复国,疏勒倒向汉庭。

当年的小兄弟,也因为跟着超级领袖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才了。

此时窦固出兵征服北疆强国车师,切断匈奴与北疆盟国龟兹、焉耆联系,西域大震,汉庭重设西域都护府,恢复西域控制权。

事已毕召班超回朝。

未及,汉明帝驾崩、汉章帝继位,龟兹、焉耆等北疆强国趁汉庭国丧叛乱攻陷西域都护府。

班超此时在疏勒,汉庭此时力所难及,令放弃西域,疏勒、于阗震恐,怕复为龟兹、匈奴所灭,以死哀求班超,言视汉使如父母,生死倚仗,班超豪气又起,违命留下力救西域局势。

肃宗初即位,以陈睦新没,恐超单危不能自立,下诏征超。超发还,疏勒举国忧恐。其都尉黎弇曰:「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耳。诚不忍见汉使去。」因以刀自刎。超还至于窴,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脚,不得行。

收集疏勒残兵,反扑强国龟兹,一己之力大败之,上奏汉章帝,欲以一己初起三十六人使团,用西域之兵,攻西域之敌,以胡制胡,就地取材,不费汉庭一兵一卒,收复西域。

十余年,班超用疏勒、于阗、鄯善之兵,拉拢打压,俾倪捭阖,大破龟兹、莎车、康居等国,威震西域。

永元二年90年,西亚欧陆四强之一的贵霜帝国欲迎娶东汉公主,被拒绝后大举来袭,竟被班超以西域之兵大破,而后历年进贡。

贵霜都败了,龟兹、焉耆还能如何?西域完全被控制在汉朝手掌之下。

二十载岁月,班超名震天下,封定远侯。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三十六人,平西域三十六国,封侯于万里之外,如此大好男儿!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70岁远居西域31年的班超申请回国,31年为国开疆扩土尽忠的坚持,年少意气风发的投笔从戎,在两年后“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终于回到洛阳时,划上了句号。

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逝世,举国哀悼。

东汉西域都护府地图



魏晋南北朝

三国事众所周知,见仁见智,我不论了。

大家于三国事迹人物各自讨论吧。

5、6:刘琨、祖逖

未能广为人知,叙述背景事迹

晋元康五年295年 京畿洛阳

晋惠帝的贾后集团打败了杨氏外戚集团,控制朝政,贾后的外甥秘书监贾谧总揽大权,一时朝野上下皆行阿谀奉承之事,贾府门庭若市。

以大帅哥潘岳(貌比潘安,就是他,字安仁)为首,大富豪贪官石崇(搜刮无数民脂民膏),名士陆机、陆云(陆逊孙子)等二十四人,结成利益团伙。经常聚集在石崇在洛阳附近的金谷别墅,声色犬马,每日高朋满座,喝酒赋诗。引领时尚。

那是西晋一朝整个上流社会的现状,玄学,虚无缥缈的玩意,五石散,嗑药的幻境颓迷。整个国家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就在这样空虚奢华、纸醉金迷,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里运行着国家机制。

他们想过明天吗?还是在逃避着什么?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长河,也没有过这样的时刻,连暖风吹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的宋代,士大夫们也还在忙着党政,算计,为了一己之私苟且偷安。

这个时代的官僚阶层好像空前绝后的迷失了。

不,是迷茫。

迷失只是走错了路,迷茫是不知道该怎么走。

那个上流社会的风向标金谷二十四友的人群里有一个年轻人,今年二十六岁,文采很好,个人魅力十足,身边总能聚集一些对他倾心愿意肝脑涂地的壮士。他叫刘琨,字越石。是汉朝宗室后代,今年在洛阳任司隶主簿,首都的文职工作,他认识了一个同事,名叫祖逖,字士稚,比他大五岁,两人一见如故。

那时候年轻的刘琨每天混在显贵中间,希望走上仕途,有所作为。他也是贵族,所以和他们喜欢玩的东西一样,无非声色犬马。认识了祖逖后他们每天开始谈论这个国家的前途,自己的理想抱负,对人生的看法。他们很年轻,很聪明,一腔热血,察觉到这个国家不对劲,两人说出了在这个歌舞升平、太平盛世里不和谐的声音:

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四海鼎沸,那就是天下大乱啊。

王公贵族钟鸣鼎食,朱门酒肉臭,有谁会愿意动乱起来不能安稳享受?

一个贵族公子哥,行为轻佻一心往上爬,另一个恨没有用武之地,希望动乱一展所长。

一般情况下他们一个会在官僚的政治漩涡里浮浮沉沉,最后难得善终,一个会成为国家威胁,就地扑灭。

但这是西晋啊

中夜闻荒鸡鸣,(祖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永康元年300年

晋八王之乱

诸多宗室外放拥有地方实权后干掉外戚,争夺朝廷的主导权,山头党派林立,各自于封国起兵角逐。

战乱开始了,刘祖二人依附各自党派开始了起伏不定的军旅生涯。

304年,这一年西晋换了三个年号

永安、建武、永兴

年号都是美好的词,表达君主对自己、国家的希望。可一年内这么频繁的更换却是因为这一年换了数次当权的藩王。

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

氐族人李雄在巴蜀造反割据建国,成汉。这是五胡乱华胡人第一个建立的国家。

内附臣服后内迁的匈奴部族酋长刘渊在并州(山西)称王独立建国。

五胡乱华、南北朝。

一场长达三百余年(公元304年至公元589年)的大分裂开始。

光熙元年306年

晋惠帝死,晋怀帝立

东海王司马越成为了八王之乱中最后的赢家。掌握了西晋朝廷大权。

但是巴蜀割据,北方胡人动乱失地。

永嘉元年307年

司马越派刘琨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领匈奴中郎将独自一人去经营已经沦陷剩下孤城的并州晋阳。

时东嬴公腾自晋阳镇鄴,并土饥荒,百姓随腾南下,余户不满二万,寇贼继横,道路断塞。琨募得千余人,转斗至晋阳。府寺焚毁,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羸无复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琨翦除荆棘,收葬枯骸,造府朝,建市狱。寇盗互来掩袭,恆以城门为战场,百姓负楯以耕,属鞬而耨。琨抚循劳徠,甚得物情。刘元海时在离石,相去三百许里。琨密遣离间其部杂虏,降者万余落。元海甚惧,遂城蒲子而居之。在官未期,流人稍复,鸡犬之音复相接矣。

属上党太守袭醇降于聪,雁门乌丸复反,琨亲率精兵出御之。聪遣子粲及令狐泥乘虚袭晋阳,太原太守高乔以郡降聪,琨父母并遇害。琨引猗卢并力攻粲,大败之,死者十五六。琨乘胜追之,更不能克。猗卢以为聪未可灭,遗琨牛羊车马而去,留其将箕澹、段繁等戍晋阳。琨志在复仇,而屈于力弱,泣血尸立,抚慰伤痍,移居阳邑城,以招集亡散。

彼时河北山西沦丧,大饥荒,流民四地,盗贼横行。仿佛人间地狱。

刘琨招募了千余人,一路战斗到晋阳孤城,修复城池道路,屯粮安抚百姓,大部分流民回来聚居。

而后募集军事力量与匈奴展开了收复坚守的拉锯战。

在晋阳,常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又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

月下孤城被围,刘琨在城楼以胡笳之音诱胡人思乡。胡笳声声里,胡骑尽去。

太兴元年318年

可惜,最后刘琨还是无力回天,在西晋灭亡后,东晋抛弃中原,独自于沦陷区孤军奋战,最后一次大的军事行动失败后,刘琨投奔自己以胡制胡政策的鲜卑盟友,被背叛而死。

永嘉五年311年

洛阳沦陷,祖逖带领地方乡党数百家去淮泗避难。抵达后被江南的司马睿任命为徐州刺史。

祖逖立志收复北方,开始为此招兵买马经营筹备。

建兴元年313年

祖逖强求司马睿,开始北伐。

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禀,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祖逖以千人之师,苦心孤诣,收复河南大部,经营据守近十年。建立了东晋立国国防屏障。

大兴四年321年

先是,华谭、庾阐问术人戴洋,洋曰:“祖豫州九月当死。”初有妖星见于豫州之分,历阳陈训又谓人曰:“今年西北大将当死。”逖亦见星,曰:“为我矣!方平河北,而天欲杀我,此乃不祐国也。”俄卒于雍丘,时年五十六。豫州士女若丧考妣,谯梁百姓为之立祠。

方要大举光复,天却不佑君。奈何!

刘祖二人相交莫逆,天下大乱,刘琨孤军守于北方沦陷之地苦力支持,祖逖于南方贪生怕死之徒中挺身而出屏障江南。
虽功业皆不成,气节可贯日月矣。以晋朝之萎靡荒诞,国家何幸,有你等二人?
并称国士,皆难再得之无双矣。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刘琨 《 重赠卢谌》


7:王猛

其事多为人熟知,依周亚夫,卫青例议论

时人多比景略于孔明。不妨以此为始而论。

孔明少时为琅琊大族,入荆襄后更连结当地世家豪强。不识者以为一村夫,玄德半生颠沛,无一可用辅弼,荆襄士人利益互关,累于其言,孔明欲以经世之才货于帝王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始能展其才略。自此相得。

景略于晋北伐之时,相见王师,灞上扪虱而谈,桓温惊未曾遇此人物,欲以为己用,景略布衣寒士,经世之才,自度江左官宦世族难以容己。既已观东南人物,拂衣而去。

天下三分,关东慕容燕,承中原旧地,慕容家人才辈出,亦不见能见用。江南晋庭,上文已言,桓温之位不可得。关中苻秦,地少民稀,氐族不似鲜卑之众,根基更是浅薄,亟缺治国良才。惜苻健老矣,无觅才之心。不如以待良主。

而后苻生暴虐,百官朝不保夕,上层已有乱意。谁可主篡君得国之事?

苻生暴虐而已,人非愚蠢,言欲除阿法兄弟,即知若有祸事,必此二人。

苻法、苻坚兄弟,二人择一,苻法权重,苻坚势微,符法却甘为其用。

苻坚欲得谋臣行功业大事,景略与其二人知遇,似极蜀汉故事!

苻坚借势苻法上位,扶植亲信掌控中枢,即除苻法。稳定时局巩固君位分赃于元勋贵戚,以王猛为中书侍郎,委以法令变革,借此集权。

平定继位初期叛乱后,由王猛一手主持改革集权之事。一年五升,刺激元勋贵戚,一一除之,氐族松散权力结构收回苻坚一人之手。苻坚以非亲非故,莫大信任,国士之遇大权尽予王猛,王猛此时国士报之,将氐族政权机制全套更化。法制已备。关中正常运行,完爆天下,人丁财赋兵粮积蓄,富国强兵!

既已富国强兵,效秦皇故事,一扫六合!

王猛此时开始平天下规划,一一施行:

北方代国漠南鲜卑,收;

陇西异族小患,平;

外围均已无忧,谋吞燕大计。

燕国慕容恪、慕容垂兄弟国器之才,不能妄动,恪死垂不见用,天赐良机,更兼慕容垂来投,慕容评主事燕国内政已乱。

第一次伐燕取洛阳为策源地,积蓄倾国之力欲毕其功于一役。

第二次王猛再次统帅伐燕,南路从洛阳北上切入河北山西连接的壶关,北路直取晋阳,顺利于晋阳会合后,此时关东燕国之地,三大区域:河北冀州京畿邺城,屏障河南洛阳、山西并州晋阳,俱失,大势已去。

最后与燕军主力一战,燕军溃败,进围邺城,不久苻坚亲帅援军会师,邺城不战而降。

昔日独步中原的燕国,不过才二十年,就由燕强秦弱的局面被完美的战略计划和自身腐败,灭亡了。

王猛功高盖世,镇守燕国故地关东稳定形势。

局势稳定回朝主政,消灭凉州汉人前凉政权后患,再取巴蜀做灭晋准备,巴蜀轻易而得,经营时日,即可顺流而下,摧枯拉朽。

如此,万世功业毕矣。

可惜,筹备关键时刻,王猛走了。

之前王猛镇着,快速扩张未曾消化的内部矛盾还可以缓和,本就是想等统一后慢慢消化。但王猛的早死,让苻坚自己主事,操之过急,王猛临终嘱托,先平内事,即知大患将起。苻坚不能学帝王诛异己之狠决(之前大哥苻法还是他娘下的手),枉自宽仁,前秦收集异族之多,难以整合,内部矛盾伺机爆发,前秦国势一遇挫折,如淝水之败,弹簧松懈,强力反弹,国亡在顷刻。

自此前秦必然失去了统一的机会。一如苻坚所言:

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总结王猛从政起一生所为,步步皆是大手笔,大才略,助主君上位集权,更化体制,改革国家结构,富国强兵,军事谋划步步到位,犹如神算。

何等才略!!!

何等国器!!!

何等国士!!!

私人以为,犹胜葛公矣。

惜天不假年,人算不如天算,想统一后慢慢消化内部矛盾的大业临门一脚,毁于一旦。

国士无双。


应朋友要求,我也自觉一一细数难以等到众望所归的当选者。

跳脱一下。

南北朝

隋唐五代

其后再补

先为大家论述

岳飞,于谦双少保

8:岳飞

我元旦与友人结伴游历苏杭,自杭州西湖雷峰塔经苏堤至岳庙拜谒。

千年而下,香火不绝。

路遇孩童与父母言:到了吗?待会就能看见岳爷爷了是不是?

前年在南京,游明太祖孝陵,于城楼上看紫金山下郁郁葱葱,神道两旁巍峨肃穆,身后陵坟帝王功业俱为尘土。游人见小山包一样高耸的坟墓,大呼:走得这么累,就为看这个?埋怨不迭。

当时我入岳庙,见墓碑之前,平平凡凡,游人无所言语,俯首而拜,恭敬而去。心中感慨良久。

国之所以为国,家之所以为家,血缘利益所系。然遇亡族灭种之祸,众生蝇营狗苟,皆顾自己身家性命为要,抛妻弃子者有之,甘为异族鹰犬者有之。

多难兴邦之言何以得成?

盖有民族精血脊梁,浩气冲于霄汉,一己之力,感于万民,丹心赤胆,无论成败,唤醒激励民族自豪意气,民族紧密团结聚之不散。

我华夏数千年,大祸临头兴亡生死关头,此类志士不绝,而后方始几经艰难,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傲然雄视!

岳飞者,此类人之无双者也。

靖康之难,宋廷自取其祸,第一波金兵撤围未已,即行遣散各地勤王之师。而后徽宗逃难而回,有一时安稳便享一时奢靡,朝中有智之士李刚等人,本可委之以振朝纲,冷落不用,反欲出卖河北重镇讨好金国,主和派甚嚣尘上,宋朝开国至此近两百年,右文抑武、大行科举养士,养士百余年,至此都养出了些什么玩意!!

金军经前次之袭,宋朝根本虚实、道路交通全部熟知,野心膨胀,积蓄全力大举来犯。

二次之围,宋君父子臣下,城中内无强兵,外撤援军,自己跑到金军营中投降。

宋廷除赵构外几乎宗室亲王、后妃、子弟被一网打尽。而后被虏北迁,咎由自取而已,却身为至尊,玩物丧志,陷万民于水火,生灵涂炭,以君上代表而予民族千年巨耻,宋徽宗父子与士大夫阶层罪该万死!!!

赵构时势所至,得以留存保宋朝汉人元气。北方动乱沦陷,兵戈之事起,一时豪杰并起救国。

刘光世淮南,韩世忠江北,岳飞荆襄,吴阶、吴璘兄弟川陕,自东而西,一条壮士保家卫国的血肉长城国防线。

南宋得以苟延残喘。

岳飞于靖康后随宗泽复京都开封守之,以此为基地力求恢复河北,后不得已宗泽病死,继任主事之人杜充弃开封。岳飞随杜充回江南新宋廷效命。

未几,金军全力再来要灭此朝食,河南失、淮北失、淮南失、江北失、江南建康(南京)失,临时安稳之地杭州亦失。

国危若累卵。

赵构乘船出海而逃。金军搜索不得,回军,诸将收拾山河。岳飞伙同韩世忠等,层层收复,于金军回国路线设防,一路赶了回去。

宋廷军政统帅张俊令岳飞自江南至江西平叛,而后岳飞收复长江中游荆襄六郡卫护江南以为屏障。

自行成军后,岳飞以荆襄为基地,除洞庭内乱,经营良久,欲共诸路友军并起协调收复中原。

北伐,诸路友军战果不大,除吴家军血战立南宋立国柱石川陕防线外,岳家军独领风骚,自荆襄一路大捷光复,将士抱必死之心力战金寇汉奸,致使金国灭伪齐。

兵少回防,刘光世淮西军腐败,赵构初欲兴复,以此资岳飞之势,可惜张俊妒忌昔日下属做大,操作不当致使淮西军叛变。南宋国防军事实力大损。

而后二次北伐,背嵬军显威,郾城大捷,开封近在咫尺,虽力不能直捣黄龙,河南河北失地光复可期。

大好时机,金牌罢师。

宋廷苟且偷安,军事力量已就,知金国已有胆怯并列不相犯之意。

主和派主事行削兵裁军之事。

欲与金国和,必打压主战派以示臣服。

韩世忠尚可留,吴氏兄弟根深叶茂国之柱石不可动的底线。

岳飞年纪尚不足四十,明升暗降,诸将皆入朝为宋廷枢密府夺兵权。

尚不足四十啊,主战派领袖。

即使主和之事成,声望之隆,在外掌兵之久,实力之强,赵构老时,安稳日子没享够,怕是主战北伐之事再起吧。

是以赵构不留岳飞。

(那日游历,在墓碑神道前见四奸贼跪像,我笑与友人言:跪在这的应是赵佶、赵构父子。秦桧等人背了千年黑锅,也算忠君体国了。)

千古国士,汉民族再难世出的天赐礼物。被汉民族的领导层自己杀害了。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词小重山,那是一个至高至洁的绝世美玉在浊世的孤独。

灵旗风卷阵云凉

万里长城一夜霜

天意小朝廷已定

岂容公作郭汾阳


9:于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理学张载

儒家为历代士大夫主流,法家之士纯以治国,未有儒者之治史舆论话语权。

变法强国之大才略者多以改革破坏士大夫利益集团利益,身死政成,或士大夫反扑身死政灭。商鞅,吴起,王安石,张居正诸人下场,或身死,或倒台,或被污,或清算。

儒家之士,实只饱食终日,碌碌无为,坐而论道者。

汉宣帝见太子汉元帝柔仁好儒,欲易储以定国本,后因结发许后故剑情深,不忍而罢。曾训诫元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所以自古治国,外儒内法,以礼仪之道謊骗黔首,令其忠孝仁义,统一思想,禁锢人性,盲从于上层建筑。再主以法令权术,制御万民。

后元帝纯任儒教,果然酿下大祸。

纵观两千年士大夫儒士阶层,党争,非为政见,多因私利,再抑武独尊,祸国殃民尽是此辈。

偏偏儒士有一套理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步一步的。

大有慈悲救世迷惑之意。

可历史长河里多如流沙的他们只会作威作福,士农工商,社会阶级等级分明。老子天下第一,你们都是狗屁。文人清高根源在此。

他们只会嘴上说着这一套,做着又那一套。

那句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谓襟怀,宏愿,自己是不信的。有了权柄,天下酒色财势尽有,还不是要安慰普通老百姓,我们享受这些是因为我们一直在为你们无私付出,殚精竭虑,劳累奔走。

最高的欲望志愿:有形的皆有了,这是利,和利总在一块无形的是什么?名!

权势在,利已得,复要天下景仰,万民崇拜,君上待之如弟子礼,名望于青史千古流传。

说白了,还不是要做帝王师!!!

帝王师不够,更要万世师表!!!

如此贪婪。

可是,浩如烟海的史书里,偶尔会有一两个人,让我们看到,他是信那些宏愿口号的,那是他的信仰。

那些为了达成如此崇高的宏愿理想而做的所作所为,让他在儒士这个大污泥池里如沙粒中的蚌珠,璀璨耀眼。

于谦,文以载道。

士大夫阶层里那个为了四为真言粉骨碎身浑不怕的真儒士。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

北直隶京师顺天府菜市口,一个被判斩决弃市的六十岁老人。

围在法场周围的民众围了里一层外一层,他们没有在凑热闹大声喧哗,愁云惨淡,天际尽是一片哭声,反复回荡着于大人、于少保的悲戚呼唤。

那个将死的老人,不知是否回想起几十年前的一件事:永乐十九年(1421年)经过乡试、会试,最后在殿试中了进士的一个青年,走进了官僚体制内。他很年轻,才学很高,别人考了一辈子皓首穷经都难以考到的体制资格他在这年二十三岁就做到了。他走进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仕途,想要达成他不被同辈士子当回事暗笑的崇高理想。

宦海沉浮,国祚多艰,黎民运途,一路走来还是到了这一步。

廷益先生,您后悔过吗?

在从地方官吏调回京师朝廷中枢那一年: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您从未想过后悔!

大明血四百年华夏大耻,一扫腥膻,光复中华,蒙古北返,终为祸患。

燕云形胜天下屏障,自石敬瑭卖与胡人,四百年不为我有。

朱棣自燕王起家,喜燕地风土,篡位后虑金陵难服,诛异己十族立威,迁都于燕蓟欲朝廷自为天下先驱,灭蒙古之患,守华夏安康。

仁宣父子励精图治,纳谏如流邦国乐。

朱高煦从父定策,自度功大,欺仁宗仁慈、宣宗年幼,效其父故事,志大才疏,不能自制,天下笑柄。

于谦此时初登朝堂,御史监察,一身正气,于宣宗侧大骂朱高煦罪状,得宣宗赏识,以其年轻,思以锻造他日大用,委以柱石之望,外放历练。先出按江西,一洗刑法吏治。明廷加控地方实权,以六部增设副职安插地方主权,于谦前事出彩,破格超迁,巡抚河南、山西。

到任后亲自走访两省大小地方下级民事,殚精竭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是时宣宗早逝,三杨辅政,识于谦柱石之才,凡其所奏,一一施行。

后三杨死,王振儒士出身以英宗宦官亲信上台总揽大权。

地方资历已足,方要入京师中枢后备,王振误以他事生隙,打压不成,放回地方。

起起落落,再勤恳为民。政绩斐然,复起用入京。

这是英宗正统十三年1148年,自宣宗宣德五年1130年以兵部右侍郎下控地方巡抚,到此18年再入朝堂为兵部左侍郎。十八载岁月,彼时风发青年老矣,久不得志,不得入京畿却不以为恨,一心为民,在其位行其事,百姓承其德安居乐业,宦海污秽,独行艰难,不改初心,有大德哉!

世人皆说英雄造时势,时势为英雄。走向顶峰吧,于谦,你毕生丹心所求,至此可得成安天下之宏愿矣。

于谦入朝的第二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惊天巨变:王振儒士之私心,为帝王师不够,欲建功业名望于青史,唆使明英宗出居庸关于关外亲征自己主事打击蒙古瓦刺部,丧师大败,王振身死,至尊被虏。朝中至高层君上空位,决策层百官惶惶,瓦刺欲借机趁势奔袭,包围京师。国家有亡国蹈靖康之危。

宗室亲王英宗亲弟景帝监国,百官争议迁都,于谦前以力谏英宗亲征,英宗不从,此时见国危至此,百官群僚上级下属恐惧胆怯欲效赵构故事,洪钟大吕喝醒众人:

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景帝百官醒悟,皆以于谦为主心骨,升兵部尚书,诸事由其主措。于谦只身肩天下兴亡,愿粉身碎骨成此大任。

除王振余党振朝纲,集地方勤王之师安人心定守备。策立景帝重安国本。

瓦刺围城:

十月敕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石亨议敛兵坚壁老之。谦不可,曰:“奈何示弱,使敌益轻我。”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都督陶瑾安定门,广宁伯刘安东直门,武进伯硃瑛朝阳门,都督刘聚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阜成门,都指挥李端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崇文门,都指挥汤节宣武门,而谦自与石亨率副总兵范广、武兴陈德胜门外,当也先。以部事付侍郎吴宁,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必死,皆用命。副总兵高礼、毛福寿却敌彰义门北,擒其长一人。帝喜,令谦选精兵屯教场以便调用,复命太监兴安、李永昌同谦理,军务。


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及见官军严阵待,意稍沮。叛阉喜宁嗾使邀大臣迎驾,索金帛以万万计,复邀谦及王直、胡濙等出议。帝不许,也先气益沮。庚申,寇窥德胜门。谦令亨设伏空舍,遣数骑诱敌。敌以万骑来薄,副总兵范广发火器,伏起齐击之。也先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砲死。寇转至西直门,都督孙堂御之,亨亦分兵至,寇引退。副总兵武兴击寇彰义门,与都督王敬挫其前锋。寇且却,而内官数百骑欲争功,跃马竞前。阵乱,兴被流矢死,寇逐至土城。居民升屋,号呼投砖石击寇,哗声动天。王竑及福寿援至,寇乃却。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知终弗可得志,又闻勤王师且至,恐断其归路,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谦调诸将追击,至关而还。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乃益兵守真、保、涿、易诸府府州,请以大臣镇山西,防寇南侵。

于少保,天下之得以安,皆你一己之力也!

而后于谦独揽朝堂大全,收拾颓势。明廷因此一振,走回正轨。

与瓦刺外交干涉,于谦助英宗被释。景帝幽禁英宗于深宫,本以英宗子宪宗为储,景帝移皇阼立己子。

景帝太子早逝,病危于宫中。

于谦刚直不阿,恶党争之事,京师之战,将领石亨恃功生骄,欲掌权恨于谦不助己,伙同宦官曹吉祥、朝中野心之士徐有贞,阴谋要得定策复辟之功。

本景帝已无嗣,景帝若死皇阼自回英宗之手,三人蒙骗英宗不顾险恶成功夺门南宫复辟。

而后陷害于谦欲夺大权,于谦终究被奸谋所害。

宦海险恶,浊世独清,早知今日矣。

现世惨祸境遇,后代青史议论,世人誉毁人言,皆于我何干。万民安康,社稷兴隆,唯此一心中所愿。

君上待己如何,我亦无悔。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于少保,理想或我以所能而致达成,或因以我牺牲而成,或不成亦万死不惜。
你能达成理想,亦是大幸!








PS:

待补他人。

答主都被这篇长文绑定套牢了,众望所归的几位当选者我都写了长文论述,虽不能将所有人选议论一遍,答主自己差不多已经满意了,而且几乎每个当选者文风都不同,答主写累了。要把精力提出来经营别的坑。

以后如果写到别的人物,涉及国士,我会补充粘贴过来。

而后有机会有闲暇再一一论述吧。

谢谢朋友们。



本文主观渲染个人价值,于客观事实颇多纰疏,本人学识不足,欢迎朋友们指正讨论。


user avatar   hu-jie-3-23-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相关话题

  读文学书的意义在哪里? 
  元清两朝同样是外族统治,可是为什么清朝却比元朝长久呢? 
  两晋时期的陈敏、华秩、杜弢、杜曾这些人有没有打破死局的机会? 
  宋朝为什么能够量产大将? 
  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负伤、阵亡、失踪人数分别有多少? 
  为什么曾经凶狠彪悍的游牧民族(蒙古族等)变成了今天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 
  冷兵器历史上的普通小兵战斗力究竟如何? 
  如何看待,乾隆对司马孚的这句评语? 
  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真的检测出刘邦的基因了吗? 
  有什么关于南京的冷知识? 

前一个讨论
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国教育体制?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