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说人类有天生的资本主义倾向? 第1页

  

user avatar   li-xiu-yu-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人天生就有“资本主义倾向”,而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人天生就有资本主义倾向。这种所谓“倾向”,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往前翻500年,如果有知乎的话,估计就会有人问“为什么人类有天生的封建主义倾向”,那时的人,可能天生就对土地、黄金、爵位、子嗣、家族兴旺有着最迫切的追求。然而到了现在,这些都被“资本主义”的追求取代了。土地和黄金早就不是最重要的财产形式;家族观念已经被个人自由取代,而且越是发达的国家生育率越低,越不追求子嗣的数量;爵位更是几乎在现代社会绝迹。时代变了,人的倾向自然也变了。

其实这个“资本主义”倾向具体是什么,赵鼎新的文章里面并没有细说。如果说这个倾向是“追求更多的财富和更好的生活”,那么这个“倾向”同样也是奴隶制下的,封建主义的,甚至是原始社会的人都有的。如果这个倾向是“私有制”,那么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概念也是近代才出现的,更何况私有制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如果这个倾向是“扩大化再生产以及巨大的积累”,那么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类不会有扩大化生产的概念的,只会把剩余用于消费(比如贵族领主)。

这个“资本主义”倾向,在文中并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被理解为人的天性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部分倾向”。这些倾向可以有利于资本主义,也有可能有利于其它的社会形式。


user avatar   LinkinBry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目录所述,本文会回答两个问题


资本主义是人的天性吗?如果不是,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先从资本主义的起源说起嘛

马克思认为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的道路有两种。一种是生产者变成资本家,另一种是商人变成资本家。然后资本家打破行会手工业,从而完成过渡[1]:而不是手工业行会自发地向工厂手工业转变。
也就是说,资本家是先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

资本家为什么会出现,首先是农民阶级的无产化。而这是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2]

进而,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就意味着机器生产的发展[3]然后是手工业向大工厂的转变[4]
而机器的出现,使得生产力进一步地提高,从而更加加剧了农业人口的人口过剩。从而使用更多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无产者[5]
这使得资本主义的雇佣制得以存在。

然而农业人口过剩,成为城市无产者的前提,有两个。
①,农业总生产力的提高。②,城市手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对于①,我们可以简单的推定:
如果农业总生产尚未达到固有土地的产出上限,那么即使农民因为天灾人祸而破产了,失去了土地。他们依然会依附于封建地主来耕种。而不会从自然经济里走出来。
而当农业总生产接近或者超出固有土地的产出上限,那么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有时仅仅是气候的变化),那么封建地主必然不可能豢养多余的农业人口。这部分人口才会从自然经济里离开,进入城市。

对于②,也基于一个非常明确的逻辑:
如果早期手工业的生产率尚未超过垦荒的产出(垦荒的边际效应也会随着扩大而下降),那么破产农民必定更愿意去垦荒,以换取更稳定的收成。而不是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无产者而通过被人雇佣谋生。
没有人被雇佣自然也不会有资本主义的主要生产方式:雇佣制。

因而,至少就马克思所总结的,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而言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6]
       农业生产力在超过固定土地的容纳极限之前,是绝不会有大量的失地农民成为城市无产者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7]
       在封建社会的手工业的生产力超过垦地的边际效益之前,在出现大量城市无产者之前,资本主义是绝不会出现的。     



这就回答了题主的第一个问题。
资本主义倾向并非是人类天生的,而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所造就的趋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以及依附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就是以启蒙运动所产生的那些意识形态,也是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题主描述中的“为什么明清没有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

这是题主在描述中提出的,问题的问题
我给出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③足够支持广泛稳定的商业活动的生产剩余

明朝有过改稻为桑的尝试,而那个时候,桑作为经济作物的收益已经远高于水稻等基础农产品了。可以说,如果改稻为桑的尝试成功并且大规模推行的话,我们真的有可能在1650年前后看到中国版的“羊吃人”:(蚕吃人)也就是圈地运动。也就是上文的农民失地成为城市无产者的大规模发生。
但是为什么不成功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桑不能吃。不但不能吃,在荒年根本不可能用桑买到粮食。所以对于农民来说,虽然种桑的经济效益高,但是抗风险能力太差。而一旦遭灾,轻则借上高利贷失去土地,重则全家饿死甚至被邻居吃掉。

因而,对于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发展,必须还要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就是农业部门的生产剩余必须足够丰富,丰富到支持起广泛的工商业(这也要求工商业的生产剩余足够丰富)

这里提一嘴。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在马列眼里属于净扯淡。甚至列宁直指其「虚构了某种固有规律,为剥削张目」,指的就是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递减理论。然而上述理论在东亚古代适应得过于良好,甚至于基于此的『马尔萨斯人口陷阱』、『内卷』在知乎都成了显学。

究其原因,是东亚古代的生产力发展几乎全部转变成了,更多的人口,而新人口消耗了口粮,使得东亚农业社会无法积累足够的剩余生产,尤其是人均而言。

剩余生产不足,就没有足够丰富的商品来支持广泛频繁的商业活动。所谓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是发展不起来的。

而欧洲为什么能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下发展出更广泛的资本主义呢?
我们可以说出许多原因,例如气候土地更适合产出更高的相对农业生产剩余。例如欧陆的长期分裂状态更需要并维持了大量商业活动。

但是究其根本,就一点。他们会抢。
不通过掠夺来形成临时的、爆发性“生产剩余”,就不会形成更广泛的商业。缓慢的生产力增长终究会被人口增长消耗掉。产生的结果无非是大饼越摊越大,却没有质变。最终因为优质土地的减少而停滞。这也是我们教科书上所谓“生产力发展跟不上人口增长”的真正含义。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被掐灭并非仅仅是满清导致的。根本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生来就是伴随着劫掠。如果仅仅想在封建社会的内部进行发展,就只能是加剧内卷,最后在梯田、在丘陵、在荒漠刨食吃。直到刨不出来了,就发展停滞。
这也就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真正含义。

参考

  1. ^ 《资本论》第三卷:“从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的过渡有两条途径。生产者变成商人和资本家,而与农业的自然经济和中世纪城市工业的受行会束缚的手工业相对立。这是真正革命化的道路。或者是商人直接支配生产”
  2. ^ 《资本论》第一卷:“因为伴随土地所有权关系革命而来的,是耕作方法的改进,协作的扩大,生产资料的积聚等等”
  3. ^ 《资本论》第一卷:“在工场手工业中,我们看到了大工业的直接的技术基础。工场手工业生产了机器”
  4. ^ 《世界工会运动史纲》:“....便为第二阶段,即机器的实际发展和采用的阶段,打开了道路。在一开始,大部分机器是木制的。后来,由于冶金业的迅速改进,便用钢铁来制造机器了。这就是工厂制度的开端"
  5. ^ 《资本论》第一卷:“对农村居民断断续续的、一再重复的剥夺和驱逐,不断地为城市工业提供大批完全处于行会关系之外的无产者”
  6.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7. ^ 接上一句



  

相关话题

  元朝铁产量真的有《秋涧集》记载的这么高吗? 
  古代的穷人活不下去了可以选择吃牢饭吗? 
  如何评价刘和平的剧本《北平无战事》? 
  为什么只有刘邓大军以领导人名字命名,而四野之类的从不这样?是否刘邓是解放军序列最著名的军事家的原因? 
  得罪(亵渎)神灵了应该怎么办? 
  劳动价值论与马列经济学如何解释这些简单的问题? 
  美国 2021 年煤炭产量将增长 15%,创 1990 年以来最大增幅,背后原因可能有哪些? 
  伊朗重要人物屡次遇刺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死亡? 
  “万物皆虚,万事皆允”的出处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皮洛士式的胜利”?
下一个讨论
你们都有怎样的租房经历?





© 2024-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