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历史上有哪些我们认为不存在的人物实际上是存在的?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青面兽杨志。

杨志,麟府杨家将后人,绰号青面兽,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这是他在水浒传里的生平大概。

小说里杨志还算是有自己单独剧情的主角团之一,不过小说毕竟算不得数,然而正史上也能找到他的只言片语。

《三朝北盟会编》卷六说童贯在宣和北伐(?)到河间的时候,以种师道为东路总兵,麾下前后左右四军之外,还有选锋军一部,主将是赵明、杨志。

等拿(mǎi)下燕山府之后,杨志的名字再次出现:

杨志昨在燕,曾受高托山极赂。——《三朝北盟会编》卷三〇引《沈琯与李纲书》

这里头涉及到三个人。李纲,抗金名臣,民族英雄,无须赘言。

沈琯,字汝律,湖州德清人,宣和间改任燕山府提举。金人南侵时为郭药师所执,终不见屈,被遣同李邺至宋议和,逃归首陈虚实,乞邀击之,不用。有《南归录》《经世录》,以摅忠愤,自号柯田山人终老。

高托山,宋人,宣和六年起义反宋,活动于青、徐、沂、密等州,众至三十万,声势极盛。宋以内侍梁方平为河北京东制置使率兵镇压,杨惟中、王渊、张俊、辛兴宗、韩世忠等皆预其役。北宋灭亡后举抗金大旗继续活动在河北山东,金天会六年在河北清河被金将王伯龙击败,后不知所终。据说此公是《水浒传》河北义军田虎的原型之一。

杨志的再一次出现,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记载。宣和北伐被打成了天会南征,靖康元年,金军再次南下,西路军统帅完颜宗翰率军围攻太原。五月,河北制置副使种师中驰援太原,《三朝北盟会编》引《靖康小雅》载其“招安巨寇杨志为选锋,首不战,由间道径归。……公独与亲兵小校数百搏战,……遂力战而死。”

“巨寇杨志”,仅见此处。

文献到此,杨志不知所踪。如果把这个“巨寇杨志”和前边的军官杨志看做是同一个人,那故事就可以是这样的:

杨志曾是大宋官军的一个将领,跟随童贯参与了宣和北伐,并驻扎在新光复的燕山府。然而因为滥用民力、监额科敛过多,加上天灾人祸,宣和六七年的时候山东河北等地出现一系列民变,比如张万仙、张迪、贾进、武胡、李太、徐进等等,还有上边的高托山。随后,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协助招安?买路?买军备物资?),杨志收受了义军头目高托山的贿赂,但是被为人正直的上司沈琯察觉并举报,杨志趁机逃走,并成为了山东河北义军的一部分(甚至可能就是投奔了高托山)。次年义军被宋军逐渐平定,恰金军南下,于是义军改换头面,投降宋廷组织抗金,成为了“巨寇”的杨志也是其中的一员,被安排进种师中驰援太原的部队里当先锋,结果不战而逃,后不知所踪。

如果故事到此,我们仍然不觉得这个人和《水浒传》里的杨志有什么相通之处,无非就是这个杨志也是军官落草再被招安。

巧了,2014年5月,河南济源施工工地发现宋金墓葬一座,出土墓碣一方,杨志的。

故赠登州防御使杨公墓碣
公姓杨氏,讳志,邓州淅川人。世业耕桑,性刚烈,年十六因伤人亡命充军伍,后以战功补官至武德郎、閤门宣赞舍人。公勇敢超绝,收勋有素。上皇尝召见,嘉之曰:胆勇过人可尚,独领雄兵敢战,遇敌无不先锋。靖康初,大军攻太原,都统王渊率师往援。时公受制于渊,不意缘私憾虚,坐失利。越明年八月二十二日,例置之以法,享年五十有五。识与不识,闻者莫不痛悼。秦是时忝预麾下,同诸将火其尸,倍骨而归。后闻朝廷,知渊以私隙见害,就死无辜,后复降渊罪。赠公前件官。公无嗣。夫人马氏,宋州人。止一女被虏,不知所在。至齐阜昌元年,秦守恩州。是年冬十月,夫人扶护公柩归葬淅川道,过甘陵,闻邓路梗,欲还宋州,而无亲旧可投。于是秦重念素出门下,最蒙眷知,哀死生之无归,因请卜葬公于城东祖印院地,仍迎侍夫人,以晨昏礼事之。后六年夏大水,屡遭湮没,即改葬东杞。至阜昌八年十一月齐废后,秦奉命权知孟州,既而图居济上,于大金天眷二年岁次己未七月己卯朔二十五日癸卯,特迁公柩葬于龙潭寺之西原,为夫人身后祔葬计也。
呜呼!公事宋日,竭节尽忠,毅气凛然。前圣语所称谅匪诬矣,馀不复具载。
儒林郎知孟州济源县事刘谦益书。
门人武义大夫、閤门宣赞舍人、前权知孟州防御使马秦立碣。
曹宝刊。

这方墓碣给上文所述的掐头去尾的杨志故事补充了开头结尾,而且也让我们把这位杨志和《水浒传》里的杨志联系起来了:

杨志并不是麟府杨家将的后人,他出生于北宋熙宁六年,是河南南阳淅川的农家子,十六岁那年(元祐二年左右)因为过失杀人(没毛大虫牛二?)而被充军发配(因为如果是故意杀人那就被斩了),后来在军队里混的还成,成为了中下级军官(徽宗政和中定武臣官阶五十阶,武德郎为第三十六阶)。宣和中参加北伐,驻扎在燕山府,后因受贿被处理,落草为寇。靖康中被招安,隶属于真定府都统制王渊,奉命救援太原,结果进军路上出事(不战而逃?战败?),次年八月二十二日被处死,后由其麾下将领马秦等人收敛尸身并火化。朝廷不久也知道了此事,调查明白是王渊跟杨志有过节,被杀是不该的,所以给杨志平了反,其妻子马氏(不知和马秦是否有姻亲关系?)准备在伪齐阜昌元年(也就是南宋绍兴元年、金天会八年)从恩州(武松二次发配地)护送杨志骨灰返回淅川老家,却因为宋金在唐邓一带拉锯战道路不通而被迫停留在故城县(衡水故城县城,别名甘陵),于是旧部将马秦便说服杨志夫人,将其葬于故城县东。又过了六年(也就是阜昌七年),河北闹水患,杨志坟墓被淹,于是迁葬东杞,次年伪齐被废,马秦亦改调孟州(武松首次发配地)为官,于是在天眷二年(南宋绍兴九年)七月二十五日再次迁葬于马秦为官的河南孟州下边的济源龙潭寺西原。杨志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在靖康之乱的时候被金人逮走了,不知所踪,其遗孀无依无靠,由其老部下马秦赡养。

《水浒传》上说,梁山兵马征讨方腊时,杨志刚刚渡过长江便因患病而被寄留在丹徒县,未能继续随军征战。后病逝于丹徒县,就地安葬,追封忠武郎。圹志里现实中的杨志和艺术创作中的经历迷之镜像,他们俩同样的一生淹蹇,都误杀过人命,都被流放,都成为了下级军官,都一度落草为寇,都被宋廷招安,都未死于军阵,却又都死不还乡,天暗星,注定是无光可言。

哦对了,在程善之的《残水浒》中,杨志随卢俊义投降朝廷,被种师道授为清塞军右厢都指挥。历史上,靖康元年金兵南下,种师道奉诏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保住了开封,京师解围之后却又旋即被解除兵权,不久病逝。而他的弟弟种师中,则在他病逝四个月之前,战死在了救援太原的路上。也许在这个次元,没参加驰援太原的天暗星杨志没有和上司发生不睦,没有不战而逃,也没有不明不白的被军法从事吧。


user avatar   reseted15930525655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孔乙己、狂人、祥林嫂、闰土,鲁迅小说里的很多人物实际上都有现实中的原型。

周作人在《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中说,孔乙己的原型姓孟,本名不详,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孟夫子,小说里俏皮地“易孟为孔”,咸亨酒店也是真的,就开在鲁迅家门口,是一个小酒店,却有双间店面,坐南朝北,是周家的几个人所开设,请了一个伙计一个徒弟照管着,不过开了没几年就关门了。

周作人不晓得这个孟夫子住在哪里,但自己和鲁迅常看到他在咸亨酒店吃酒,大约住得不远,周作人说小说里所讲的“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生活贫困,靠替人家抄书为生,爱喝酒,穷极时常偷东西”都是事实,“窃书不算偷”这种话孟夫子也真的说过,在后面的章节周作人还提到孟夫子偷过周家家塾里的文房用具。

作家孙伏园在《鲁迅先生二三事》里说:“《孔乙己》里的孔乙己,据鲁迅先生自己告诉我,也确有此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们都叫他做孟夫子,其行径与《孔乙己》中描述相差不多。”可以佐证周作人的说法。

鲁迅小说《狂人日记》里的狂人也有原型,就是鲁迅的表弟阮久荪,他是鲁迅大姨母的第四个儿子,比鲁迅小五岁,上过法政专门学校,原本在山西给当地官员做“师爷”,后来据说因为判一桩案子时遭人威胁,极度恐惧之下得了“被迫害妄想症”,感觉所有人都想谋害他,1916年10月30日他来到了北京鲁迅家中,一见面就说“同事要谋害我,逃来北京躲避,可是没有用!”接着又告诉鲁迅他们是如何跟踪、监视自己,这时正好先生家的隔壁有人敲门,阮久荪吓得慌忙躲到书柜后边去了。鲁迅学过医学,知道表弟是得了妄想症,劝慰了好一阵子,把他安置在浙江会馆。

第二天清晨,鲁迅刚起床,忽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又是表弟。一进门他就喃喃自语:“今天我就要被人捉去杀头了!”声音十分凄惨。鲁迅看他病得厉害,顾不得吃饭即带他去找医生。在前往的路上,他看到背枪站岗的巡警,立刻惊恐得面无血色,先生赶忙把车上的窗帘关了,这才又稍好一点,鲁迅在10月31日的日记里便记有陪表弟看病的事,阮久荪在池田医院住院期间,鲁迅每天都去看他,出院后鲁迅替他结清了住院费,配足一个月的药品,找了个可靠的人将他送回浙江老家去了。后来鲁迅还多次给他寄钱寄药,经过休养和治疗表弟基本病愈,后来一直在绍兴一带教书,还给鲁迅写过两封信。

“狂人”阮久荪给鲁迅先生以很深的印象,成为了他创作《狂人日记》的素材。

周作人回忆祥林嫂的模型大概是鲁迅的一个远房伯母,年轻时死了丈夫,有一个儿子小时很聪明可爱,在三味书屋读过书,后来去外头做事极少回家,这个老太太孤苦伶仃,拄着一根竹竿逢人就絮叨儿子的不孝和自己的不幸,一开始有人同情,久而久之都听烦了,把她当作疯子不再搭腔,老太太经常去找鲁迅母亲聊天,所以鲁迅对她应该有较深的印象。

闰土原型叫章闰水,是鲁迅幼时的好朋友,《故乡》里的对闰土的描写基本和他一模一样,章闰水家在乡下算是富户,所以才能给小孩戴银项圈,他家的光景好主要归功于闰水的父亲章福庆,小孩子都叫他庆叔,这个人特别聪明能干,是种地的好手,农闲时出外打短工,还兼做竹匠活,会用竹子做出很多有趣的小玩意,周作人说《故乡》里所写的闰土装弶捕小鸟雀,其实是他父亲的事,他曾经亲眼见过庆叔用自己做的工具捕鸟。后来章闰水结婚后又与村中一个寡妇要好,终于闹到离婚,章家为此花了很多钱,忍痛卖掉了自家的沙地,只能租别人的地耕种,此后因为天灾、苛税、多子等原因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user avatar   cap-c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脑子进水”这个梗吧。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时间就是想到了这个梗了。这个梗之前我一直以为是最近几年大家在网络上才玩起来一个梗。肯定很多的人也是这样想的。

直到前段时间我无意中才看到原来这个梗是一千多年年的古人玩剩下的。。。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州举秀才”侯白对越国公杨素讲的一则故事。

杨素和侯白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和他开玩笑说:“假如现在有一个大坑,得有几百尺那么深。你一不小心掉下去了,有什么办法爬出来?”

侯白说:“我要想出来,什么也不需要,只要一根针就够了。”

杨素感到奇怪:“用针干什么?”

侯白回答说:“我拿针刺我的脑袋,里面的水就会流出来填满这个坑。我会游泳,扑腾着就上来了。”

杨素还是不解:“你脑袋里哪来的水?”

侯白说:“我脑袋要是不进水,这么可能没事闲的跳进这么大一个深坑里面!”

哈哈哈。。。

附上原文:素与白剧谈,因曰:“今有一深坑,可有数百尺。公入其中,若为得出。”白曰:“入中不须余物,唯用一针即出。”素曰:“用针何为?”答曰:“针头中令水饱坑,拍浮而出。”素曰:“头中何处有尔许水。”白曰:“若无尔许水,何因肯入尔许坑。”

就侯白这个水平,毫不夸张的说穿越到现代来,参加个什么欢乐喜剧人或者吐槽大会之类综艺节目,也是轻轻松松的。


user avatar   lan-qiao-sui-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折氏(934—1010),疑为党项人,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后周节度使折德扆之女。北宋名将杨继业之妻。民间多讹“折”为“佘”,称其为“佘太君”。

王重阳(1112—1170),全真道的创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自称“王三”或“王害疯”。陕西咸阳人。

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47岁时,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于是隐栖山林专心修道。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正式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前往山东布道,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

并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建立三教七宝会、金莲会、三光会、玉华会等。因王重阳在山东宁海自题其庵名为“全真堂”,故入教者都被称为“全真道士”。

周伯通(生卒年不详),山东宁海州人,世居州治牟平城里(今烟台牟平区),是当地知名富户。

金大定七年(1167),周伯通结识王重阳。金大定九年(1169)四月,周伯通邀请王重阳从文登回到宁海州,并捐出自己的住宅给王重阳与弟子们修道用,王重阳将这座住宅题名为“金莲堂”。同年八月,王重阳在金莲堂创立“三教金莲会”,委任为周伯通为会首,组织当地信徒定期修炼,并接待云游来的全真教教徒。可以看出周伯通是王重阳的早期资助者和追随者,至于是否和王重阳结为兄弟,则没有史料可以佐证。

尹志平(1169—1251),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字大和(又作太和),山东莱州(今掖县)人。

初以马钰为师,被其父迫令返家,后往武官灵虚观,投在刘处玄门下,又曾受教于丘处机、王处一和郝大通。金兴定四年(1220),尹志平随丘处机西觐成吉思汗于大雪山。金正大元年(1224年),随丘处机回到燕京,后隐居德兴(今河北涿鹿)龙阳观,丘处机赐其号为清和子。丘处机去世后,继任为全真道掌教,改居长春宫。

元太宗八年(1236),尹志平抵达终南山,对终南祖庭及楼观宗圣宫、终南太平宫、太一宫、骊山华清宫、华山云台宫的进行了复建,元宪宗元年(1251)去世,葬于燕郊房山,元中统二年(1261),元世祖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

看起来是一代宗师啊,也不知是哪里得罪了金庸。

段和誉(1083—1176),又名段正严,大理宪宗,文安帝段正淳之子。

据《无为寺传灯录》记载,段和誉自幼喜爱习武,7岁拜入龙苑六铉大师和妙澄大师门下。六铉学识渊博,年青时与岳飞的师父周同齐名。六铉和妙澄教授了段和誉“六门妙法,皆异术奇门”。

1108年,段和誉登基为帝,改元“日新”。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爱民用贤,思揽政权,远方慕之,悉来贡献”。对外则臣服于北宋,被拜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广运十一年(1147),段和誉“因诸子内争外叛,禅位为僧”。盛德元年(1176),段和誉圆寂,享年93岁,是大理在位时间最长、寿命最长的皇帝。

段智兴(1149—1200),大理宣宗,段和誉之孙。

公元1172年,段智兴登基为帝,改元“利贞 ”。在位期间,极其崇佛,不仅大兴土木,建造佛寺,甚至到了“朝夕焚咒,不理国事”的地步,致使大理国日趋衰落。不过,他本人却没有出家,当了一辈子“南帝”。安定五年(1200),段智兴驾崩。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南宋词人。

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却又终身屡试不第,只得流落江湖,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好。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龙洲道人诗集》传世。

郭靖(生卒年不详),南宋义士,四川高桥土豪巡检。

南宋开禧三年(1207),四川主将吴曦叛宋降金,割据川陕,自立“蜀王”。四川百姓不愿受金人奴役,于是携家带口顺着嘉陵江逃亡,郭靖也在其中。吴曦闻讯后,怕金国责怪,于是派出军队四处搜捕流亡百姓。郭靖对此悲愤异常,他对弟弟郭端说:“我们家世代都是大宋的子民。自从金人入侵我边界,我兄弟二人不能以死报国,反而避难入关。现在又被吴曦驱赶回去,我不想舍弃汉人的身份,宁愿死在这里。”于是,投嘉陵江自尽。

其事迹见《宋史-忠义传》。

赵不群(?—1152),字介然,宋太宗六世孙。宋徽宗宣和中,任承事郎。靖康初年,任济南章丘县令。章丘县为山东、河北要冲,正值抗金前线。赵不群募兵五千人,坚守城池,金兵围困两个多月都没能攻下来。宋高宗即位后,先后在鼎州、郴州、宣州、庐州、荆南府做官,最终于两浙路转运副使的任上去世。

赵不忧(?—1187),字仁仲,嗣濮王赵宗晖的曾孙。赵不忧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及第,调任金华丞,后历任永州通判、开州知州、成都路转运判官等官职,因为官清正,又勤奋好学,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拥戴,淳熙十四年(1187)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鸠摩罗什(343—413),天竺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东晋至后秦时期高僧,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意译为童寿。

鸠摩罗什自幼天资超凡,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博览群书,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东晋太元八年(384),受后凉太祖吕光邀请,来到甘肃凉州弘法。后秦弘始三年(401)入长安,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94部、425卷重要佛教典籍。其中“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三论宗主要依据;《成实论》为成实学派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主要依据;《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三经”之一等。

达摩(?—536),南天竺人,南北朝高僧,本名意译为觉法。

大概在南朝宋泰始六年(470),达摩航海抵达广州。北魏孝昌三年(527)。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据说曾面壁九年。东魏天平三年(536)圆寂于洛滨,葬熊耳山。被后世普遍尊为中国“禅宗”初祖。

张三丰(1247—1464),武当派始祖,名通,字君宝,道号三丰,辽东懿州人(今辽宁省阜新市)。

据《明史》记载,张三丰长得“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又因不修边幅,被人叫作“张邋遢”。而且居无定所,喜爱云游,体格还异于常人,不仅登山如履平地,寒暑只穿一衲一蓑,还能好几个月不吃饭,在当时就已经有了神仙的名号,以至于关于他的记载多已趋近于神话。

约洪武初年(1368),张三丰来到武当山隐居。朱元璋和朱棣都对他很有兴趣,多次派人去寻访他,但都没有找到他。据说他有七个弟子,分别是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声谷,继承他的衣钵和武学,但这七个人名字只见于清末宋书铭的《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及支派考》中,已经难以考证。

彭莹玉(?—1353),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南派红巾军开山始祖,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人。又名彭翼、彭国玉、彭明,号称彭祖、彭和尚

张中 (1294—?),元末明初道士,字景华,又字景和,号真常。江西抚州临川县(今抚州市临川区)温泉幕源张村人。

冷谦(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道士,字启敬,或曰起敬,道号龙阳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或曰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或曰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其事迹仅见《明史-乐志》:吴元年(1364),明太祖“置太常司,其属有协律郎等官。元末有冷谦者,知音,善鼓瑟,以黄冠隐吴山(在今浙江杭州市)。召为协律郎,令协乐章声谱,俾乐生习之。……”

周颠(生卒年不详),名字不详,“颠”是其外号,江西建昌人(今江西永修)。据说是周敦颐后裔,十四岁时突发疯癫,在南昌街头要饭,朱元璋取南昌后,两人得以结识,因周颠多次作出神奇预言,而被朱元璋视作神仙。明朝建立后,周颠不知所终。然而朱元璋直至晚年都对他念念不忘,甚至还亲笔御制了《周颠仙人传》一卷。

朱媺娖(1629—1646),明思宗次女,母为周皇后,初封坤兴公主,后改封长平公主(一说为清廷所赠的谥号)。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心灰意冷,为防受辱,挥剑斩杀妻女,但朱媺娖侥幸未死,却也断了左臂。清顺治二年(1645),朱媺娖上书顺治要求出家,但未获批准,一年后,抑郁而终。

吴六奇(1607—1665),字鉴伯,号葛如,绰号吴钩,广东丰顺(今广东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南厢大衙)人。年青时嗜酒好赌,荡尽家产被充为邮卒。后浪迹粤闽江浙。在浙江海宁,得遇名士查伊璜举荐入伍。后因镇压农民起义军,而被南明赏识,被永历帝封为总兵。

顺治七年(1650)吴六奇在韶州投降尚可喜。后因平定广东、执行海禁“有功”,得到清廷大力嘉奖,授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康熙四年(1665),吴六奇去世,追赠少师兼太子太师,赐谥“顺恪”。

冯锡范(生卒年不详),号希范,福建龙溪人,生于晋江县,郑成功工官冯澄世之子。郑成功去世后,因在明郑内乱中,帮助世子郑经击败郑袭有功,从此备受信任,成为了明郑后期重要将领,与陈永华、刘国轩并称为台湾三杰。

康熙二十年(1681),郑经去世后,冯锡范与郑哲顺等人发动东宁之变,罢黜监国郑克臧,并将其绞死。以董太妃令,立郑经次子郑克塽,从此独揽台湾军政大权。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军攻陷台湾,冯锡范随郑克塽降清,被封忠诚伯,隶属于汉军正白旗。

陈近南(1634—1680),本名永华,字复甫,明末抗清名将,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九都石美乡(今漳州市角美镇石美村)人。陈近南的父亲陈鼎本为明末举人。顺治五年(1648),清军攻陷同安,陈鼎自缢殉国,陈近南被迫流落江湖。后在厦门,经王忠孝引荐,投入郑成功麾下。郑成功对陈近南的学识大为欣赏,称其为“今之卧龙也”,授予“咨议参军”之职,并委派他作世子郑经的老师。

康熙十三年(1674),陈近南任东宁总制使。由于三藩之乱爆发,受耿精忠之约,郑经受耿精忠之邀,离台参与伐清。陈近南留下协助郑经之子郑克臧“监国”,所以遭冯锡范、刘国轩嫉恨排挤。

康熙十九年(1680),陈近南被迫自请解除兵权,同年抑郁而终,追谥“文正”。陈近南总管台湾政务期间,兴建文庙,教授儒学,大开宝岛文气之风。又因为其早年在江湖经历,因而在民间传说中,被普遍认为是反清结社组织“天地会”的创始人。

于成龙(1617—1684) ,字北溟,号于山,清初著名清官,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顺治十八年(1661),于成龙出任广西罗城县知县。康熙六年(1667),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1684),于任上去世。

宜妃(?—1733),郭络罗氏,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

康熙十六年(1677)入宫,八月,册封为宜嫔, 康熙二十年(1681 年),晋封为宜妃。

宜妃有三个儿子,分别为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其中皇九子胤禟,就是民间传说中,被雍正帝打入“阿其那,塞思黑”之列的九王爷。

雍正十一年(1733),宜妃去世。乾隆二年(1737),入葬景陵妃园寝。

永琪(1741—1766),爱新觉罗氏,字筠亭,号藤琴居士,乾隆帝第五子,生母系愉贵妃珂里叶特氏。

永琪天资聪慧,博学多才,不仅通习满语、汉语、蒙古语,还熟谙骑射、天文、地理、历算,尤其精于历算,著有《蕉桐賸稿》传世。乾隆二十八年(1763),圆明园九州清晏殿失火,永琪因将乾隆帝从火场中背出,而得到赏识。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册封年仅24岁的永琪为“和硕荣亲王。但仅一年后,永琪就因罹患附骨疮早逝。

永琪本有六子一女,然而大多早夭,只有第五子绵亿和第七女存活。

福隆安(1746—1784),富察氏,字珊林,镶黄旗人。大学士傅恒之子,福康安之兄,清中期名将。

乾隆二十五年(1760),迎娶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授和硕额驸、御前侍卫。乾隆三十三年(1768),擢兵部尚书、军机处行走兼管工部尚书。乾隆三十五年(1770),袭一等忠勇公。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平定金川有功,画像紫光阁。乾隆四十九年(1789)去世,赐谥“勤恪”。

容妃(1734—1788),霍卓氏(又作和卓氏),名法蒂玛,维吾尔族人。

乾隆二十四年(1759),大、小和卓之乱平定,回部图尔都因协助清军有功,获封一等台吉,图尔都为表示友好,遂送妹妹霍卓氏入宫。乾隆二十五年(1760),霍卓氏被册封为贵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晋升为容嫔。乾隆三十三年(1768),晋升为容妃。乾隆五十三年(1770)容妃去世。

传说容妃身有异香,因而在民间也有“香妃”之誉。

王正谊(1844—1900),本名子斌,以字行,河北沧州人,京师著名武师。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五,所以人们叫他“王五”;又因他为人侠肝义胆,擅使一口大刀,因而又被尊称为“大刀王五”。

光绪元年(1875),王五来到北京,在珠市口东大街开设了“源顺镖局”。光绪二十一年(1895),王五结识谭嗣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应诏入京,出任四品军机章京,参与戊戌变法。在此期间,王五担负起了谭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于宣武门外菜市口英勇就义,王五冒死为好友收尸,并运回谭嗣同的老家湖南浏阳安葬。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五参加义和团运动,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

燕子李三,普遍认为叫李景华(1895—1936),民国飞盗,河北沧州人。

据说其曾隐姓埋名到少林寺学艺,历经苦练,飞檐走壁,如履平地。为人又有点侠义心肠,只偷富户,不扰穷人,每次得手,都会留点痕迹,比如仿效小说中花蝴蝶、白菊花等大盗的做法,把一只用白纸叠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或留下写有“燕子李三”字样的纸条,以表示明人不做暗事,好汉做事好汉当。因而“燕子李三”之名声噪华北。但也导致冒名顶替者众多,仅河北一地就有十几号人自称是“燕子李三”。

1934年,李景华于北平落网。据当时的《京报》披露:“法院看守所深恐其再行逃脱,故为防范计,特令李三佩带木狗刑具,以示严防。”1936年1月,李景华因长期吸食鸦片造成的肺痨发作而病死在北平看守所,时年40岁。

陈真(生卒年不详),霍元甲弟子,生平已不可考。据香港导演陈嘉上回忆,倪匡当年翻查了霍元甲的讣告,发现其中有一个弟子名叫陈真,于是就他为主角,虚构了剧本《精武门》。

影视版陈真,应该是刘振声、陈其美等人的杂糅形象。

彭天禄(1915—1951),四川邛崃水口镇金山村(旧称彭家营)人,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

据说其家中有良田上千亩,光碾磨就有10多座。还经营米庄、贩卖烟土,手下甚至有一支上百人的地方保安队。1941年,彭天禄因配合时任邛崃县县长任和平剿匪有功,被委任为彭家营分管8保的保长。抗战期间,又因其把贩卖烟土所赚的20万大洋,全部捐献给国军购买飞机,得到了川军少将彭焕章的嘉奖,获赠“天下第一保”匾额一块。

陈联诗(1900—1960),又名陈玉屏,四川广安岳池县人,川东华蓥山游击纵队的主要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因陈联诗善使双枪,故被四川民间传为“双枪老太婆”。

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转入重庆地方工作。1960年7月22日,在重庆逝世。1982年8月16日,被平反并恢复党籍。


user avatar   zha-wei-ye-xiao-c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名蝎子王。

众所周知,木乃伊2中的蝎子王并不是虚构的人物。但在一个世纪以前,考古学家们还普遍认为他只是个传说中的国王,并不存在于真实历史上。

木乃伊2剧照


直到1897年,人们在希拉康波利斯发现了这个:

这玩意叫权标头,是国王权杖顶端的装饰部分。

国王权杖长这个样:

显而易见,权标头属于国王本人,并且与国王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那么这个权标头是谁的呢?

放大权标头上面的雕刻,可以看到:

中间带着白冠的就是国王。他的右方有个蝎子和玫瑰花结,这是他的名字。

玫瑰花结代表王衔,意为“陛下”。

翻译成现代语就是:蝎子王

其实“蝎子”这个形象在古埃及语里既不是单字也不是单词,甚至连字符都不是。因此这位国王的名字念不出来也无法表意,只能直观地称呼他为“蝎子王”。

同理,古埃及还有“鲶鱼王”那尔迈,“鸟王”荷尔·阿哈等。不过这些王一般以音译称呼。可能是因为鲶鱼和鸟太low了,不如蝎子的逼格高吧。

所以,蝎子王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but…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

1988年,德国考古学家德莱尔在阿拜多斯的乌姆卡伯皇家墓地发现了一些新的陵墓。其中最大的一座被编号为U-J。陵墓早已被盗,但在残存的刻画符号中,能够辨认出大量蝎子的形象。毫无疑问,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蝎子王。

按照当时的丧葬规格,U-J算帝王级别的墓葬
象牙权杖和蝎子刻画符。前者坐实了墓葬的级别,后者暗示了墓主的身份

但是,这位蝎子王却不是上面那位蝎子王。这位蝎子王在努比亚留下过征服印记,还短暂出现在巴勒莫石碑的记载中。碳14测定显示,他所处的时代比上面那位蝎子王早了100-150年,两人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努比亚岩画:巨型蝎子绞杀敌人


所以,蝎子王其实有两位。

而且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user avatar   xi-nan-da-hu-y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神解读!姜子牙讲的其实是美国本拉登和斯诺登的故事_哔哩哔哩_bilibili


user avatar   xiuquan-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尼采是个哲学家。

后来发现他还是微观心理学开创者、历史上最强的古修辞学家。

再后来发现他除了经济学之外均有涉猎,而且年仅24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马克思是个哲学家。

后来发现他还是第一国际领袖、历史上最强的历史学家。

再后来发现他除了心理学之外均有涉猎,同样年仅24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恩格斯是个哲学家。

后来发现他还是女权主义开创者。

再后来发现他在当年属于全球顶级富豪,却为了无产阶级的幸福奋斗终生。

再再后来发现他奉行不婚主义这种顶级女权价值观,并且跟一对双胞胎姐妹同居共度了一生。。。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列宁是个革命家。

后来发现他更突出的是理论家,共有著作2600万字。

再后来发现他的革命成功才真正奠定了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并且奠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思路。


很小的时候只知道切格瓦拉是个很帅的印在衣服上的性感大叔

后来发现他是个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顶级战士

再后来发现他带着80多个人挤上一条荷载11人的小破船去推翻古巴军政府,登陆后三天就死剩12个人,然后这7个人最后居然真的把古巴军政府推翻了。。。



最后。。。

以前知道毛主席跟我差距大的无法跨越,我真的知道

但这件事让我把这个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毛主席24岁的时候。。。靠嘴,就缴械了3000北洋馈军。。。

我活几辈子也没信心能靠嘴把3000士兵缴械。。。


user avatar   chen-jian-kun-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行车记录仪视频以后,很多人都会为女司机感到冤屈:是应该转弯让直行,可是我这左转弯都转了一半了,摩托车才开始通过路口,我怎么让啊?

其实,这起事故完全可以避免,还是因为轿车司机行车不够规范,忘记了左转转大弯的原则。

我们看视频就会发现,司机在车辆完全出路口之前就已经打方向盘左转了,这就是典型的左转转了小弯,这样就会造成汽车转弯时,同时处于从左往右的车道和从上往下的车道交叉的位置,造成占用车道时间和距离过长,增加了与对向车道驶来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

如图所示,A线转小弯,看似行车距离短,但是在路口里走出了一条大斜线,车辆斜向行驶,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占道转弯状态,这就导致了虽然转向时摩托车还没有驶入路口,但是直到碰撞发生时汽车仍然没有完成转弯。B线转大弯,虽然行车距离长,但是车辆大多数时间都是位于原车道或待驶入车道直向行驶状态,真正处于转弯状态的时间较短,客观上减少了与对向车道车辆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左转转大弯与转小弯的对比图(来自网络)


上面那张只是大弯小弯对比图,有人质疑B线画的不好,再补一张。手机答题不好画图,所以都是找的网上的图,侵删

而且在转小弯的时候,如果过早的切过去,那么你的视线就会早早的看向左前方你要驶入的车道,从而忽略了对向车道的来车,视频里面女司机说没有看到对面驶来的摩托车,也正是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左转还是要转大弯,虽然看似路程远一点,但是视野比较广,也就不容易分心,在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有更多的时间调整车辆的状态。

大家以后开车时,还是多想一想这些行车规范,毕竟: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user avatar   lyc-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69年,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发生了世界著名的足球战争。

洪都拉斯球队在6月27日墨西哥的比赛上2:3输给萨尔瓦多,导致球迷暴动引发冲突,最终成为战争导火索。

萨尔瓦多首先入侵,洪都拉斯自卫反击,只用4天时间就全面摧毁了萨尔瓦多的军事力量。

如果不是美国紧急调停,萨尔瓦多就被灭国了。


越南一直在南海蹦哒,和美国眉来眼去,偷中国的产业链和投资,还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30年没打了,越南这两年又发展起来了。

嗯。

国足背负骂名,负重前行。




  

相关话题

  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苏联? 
  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为什么不救? 
  美国会进入历史的轮回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其必然性吗? 
  历史上哪一位人物对时事的超前预判令你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高祖李渊,怎样避免玄武门之变? 
  历史上有哪些把「死棋」下活的人? 
  如何用两个字诠释秦代? 
  明成祖有没有必要征蒙古? 
  为什么中国古代藩王的封地一直都在中原这个基本盘,为什么不分封到漠北、东北这些地区呢? 

前一个讨论
土改前淮北农民为何把新媳妇给地主先睡三天?
下一个讨论
如果陆地地表土壤、沉积层全部消失,中国或者全球的地势可能是什么样?直观地形分界会和板块分界高度一致吗?





© 2024-12-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